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mlmlyc

二十四节气养生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07: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寒”是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在气象记录中虽不像大雪到冬至、小寒期间那样酷冷,但仍处于寒冷时期。按我国的风俗,特别是在农村,每到“大寒”人们便开始忙着除旧布新,腌制年肴,准备年货。清代《真州竹枝词引》记载:“腌肉鸡鱼鸭,曰,年肴,煮以迎岁……”人们在经过了春夏秋季的大忙之后,进入了“冬三月”
9 H3 l/ T  c0 f0 T( c+ b% r的农闲季节,而随着大寒的到来冬季农闲接近尾声,在准备腌鱼、腊肉之时,已经隐隐可以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景致,此刻人们的身、心状态也应随着节气的变化而加以调整。 ) d7 o$ b4 _* [  [" o' \* Q& \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 《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 P' P& ^9 A- i' A% ^$ Y9 n1 s3 T" u$ z8 X' d  c* ^% ~
  《素问·上古天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经文阐述了女子生长、发育、衰老的规律,并认识到肾气、天癸在性功能的成熟与衰退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前人认为,女子其特殊的生理特点, 如月经、妊娠、产育、哺乳都与血的关系十分密切,《校注妇人良方》曰:“血者,水谷之精气也,和调五脏,洒陈六腑,在男子则化为精,在妇人上为乳汁,下为血海”。可见女子“以血为本,以血为用”不无道理。而血的充盈主要取决于肝、脾、肾的功能旺盛,肝为藏血之脏,脾为生血之源,肾为先天之本,元气之根,主藏精。精能生血,血能化精,精血同源,是为“月经之本”,而精血充足,经、孕、产、乳才会正常。妇女的另一特点是情绪易于波动,每遇思、恋、憎、爱、妒、忧情绪往往不能自制。《校注妇人良方》指出:“积想在心,思虑过度,多致劳损。…盖忧愁思虑则伤心,而血逆竭,神色失散,月经先闭。……若五脏伤遍则死,自能改易心志,用药扶持,庶可保生”,由此可见,情志因素对妇女的影响极大。这里告戒大家在“经前”和“经期”都应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七情过度。否则,会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逆乱,加重“经期”不适,导致月经失调、闭经等症。另外,月经期应适当活动有利于气血条畅。
% {! d" `0 X) J- E9 o& f  {" ^, j* p
& S, |& X1 O7 A" R9 N  更年期的妇女(45~50岁进入更年期)生理机能由旺盛转为衰退乃至丧失,按中医理论,由于肾气渐衰,冲任二脉虚惫,导致阴阳失调而症见头昏耳鸣、心悸失眠、烦躁易怒或抑郁焦虑,月经紊乱,烘热汗出等症状,轻重因人而异。如果调摄适当,就能避免或减轻症状,缩短反应时间。所以,如何正确认识自己的生理变化,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排除紧张恐惧、消极焦虑的心理障碍,避免不良的精神刺激,根据自己的性格爱好选择适当的方式怡情养性,保持乐观情是平安度过更年期的关键。这也是历代医家对妇女养生所提出“疏肝解郁,调畅气机的”的原因。
9 ^& \' W; H5 x! Y: Q: m# x' h" `3 w5 U# ^% E" u0 V# Y( w( V2 n8 S; Y  D4 W' W
  对妇女养生中饮食调养的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 d0 G+ K6 [+ i0 @: b
 楼主| 发表于 2010-9-26 07:2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mlmlyc 于 2010-9-26 07:27 编辑 # n. V1 }  f5 {4 M

/ Z) f, L8 Q- N: ?7 @, j, i+ @% i8 n
二 十 四 节 气 表
(按公元月日计算)
季节
月份
节 气
太阳到达黄经
七十二候
第一候
第二候
第三候

. z% \- b8 a  I8 @  Z: d% W
% i; p" q* K# r3 S2 S" H
立 春* E) b( P$ i7 L+ N
2月3—5日
315°
东风解冻
蛰虫始振
鱼上冰

: z1 P7 V# l3 b7 U雨 水' I- t" K" a3 K
2月18—20日
330°
獭祭鱼
鸿雁来
草木萌动
' K, z  k) `, U1 ?+ f! S7 f
惊 蛰
8 {5 f9 m9 k  z: i3月5—7日
. a6 i* e- j2 @( k  E
345°
桃始华
仓庚鸣
鹰化为鸠

5 \2 ]2 l2 Q: K8 C/ F% `春 分% {6 R7 ?5 ^" X/ N6 b' e
3月20—21日
) }2 P8 h5 N; ~2 o  z
玄鸟至
雷乃发声
始电
" g0 Y3 Y6 Q# t  X; {6 f
清 明
3 G1 ^. h2 @8 I- h4月4—6日
15°
桐始华
田鼠化为鴽
虹始见戴

- t- D9 @2 L+ J% g' T5 u6 P$ A谷 雨
" z  [  @, U/ R# K- |' ?4 e( ~4月19—21日
30°
苹始生
鸣鸠拂其羽
胜降于桑

- P+ m+ F8 c: D2 a% _# y& B

8 v7 `$ z3 J1 R6 C$ ]# D
立 夏, U; N9 h5 E! Z. H3 a1 O* y2 j1 D
5月5—7日
45°
蝼蝈鸣
蚯蚓出
王瓜生

! C3 ]) O3 I% O2 B, e+ f
小 满3 g7 g2 Y/ i4 K4 f! B: W
5月20—22日
60°
苦菜秀
靡草死
小暑至
: s. g; a/ E3 }) p+ H
芒 种0 i" u* F+ i( o, j. c% p. \
6月5—7日
75°
螳螂生
鶰始鸣
反舌无声

8 D  W3 ?. z5 \$ _7 ?- [. L夏 至$ h) u8 L' X8 ^; }4 X
6月21日—22日
90°
鹿角解
蜩始鸣
半夏生
  C- e# m& h3 G$ C' u6 a
小 暑5 \; C) ]4 p' ]2 o# ^% |
7月6—8日
105°
温风至
蟋蟀居辟
鹰乃学习

) F, V) _4 i' k7 ~# |( ?- d大 暑% Z. t8 _7 _' u" Q5 g; j5 `, [
7月22—24日
120°
腐草为蠲
土润溽暑
大雨时行
! }% [+ r5 K7 ~8 _" J! f
立 秋' ?$ s7 V* S# v% @" B5 f" `$ ?
8月7—9日
( w  b0 p$ V4 g
135°
凉风至
白露降
寒蝉鸣
) I+ V4 Z1 I+ t/ O+ e# P! K) H6 y
处 暑
$ k) E2 z; p/ S$ Z0 |1 P, r) h8月22—24日
150°
鹰乃祭鸟
天地始肃
禾乃登

# i$ w1 t1 N; N白 露
  v8 O! V: x$ j9月7—9日
165°
鸿雁来
玄鸟归
群鸟养羞

# T3 M4 q" |/ O! v秋 分2 q, e" m) B" }
9月22—24日
180°
雷始收声
蛰虫培户
水始涸
0 j5 }  |/ x0 p
寒 露* e- k1 @& Z( K8 S
10月8—9日
195°
鸿雁来宾
雀入大水为蛤
菊有黄华

$ d. ^0 A2 C( |2 c9 b霜 降8 k0 e) e0 T6 J# g& |
10月23—24日
210°
豺乃祭兽
草木黄落
蛰虫咸俯
! k6 Z% x  p' F6 N
- p+ y6 H  A: j  u
立 冬, Q# a6 ~( k# U0 z' a; |' N4 h8 ^: |# t
11月7—8日
225°
水始冰
地始冻
雉入大水为蜃

3 }  S% t& E. m. n9 {+ I小 雪$ ^/ b) ^% d/ b( O, V4 L
11月22—23日
240°
虹藏不见
天气上腾  u5 p& P% g7 h: U0 Y. o1 K
地气下降
闭塞而成冬

& l. U% e  M4 K- N; e9 r大 雪
$ u0 f: h/ A0 A' i$ f* r  I# M/ [3 \12月6—8日
255°
鶡旦不鸣
虎始交
荔挺生

( |7 Q; t8 ^) Y1 ^9 |8 C冬 至. X! q; g; p; Q/ K" d: w
12月21—23日
270°
蚯蚓结
麋角解
水泉动
, k. D2 y/ e& p% x& V
小 寒
% M# d6 ]" X) o; j" m5 ]1 z1月5—7日
285°
雁北向
鹊始巢
雉始雊

4 H8 m& Q2 |5 v/ ^大 寒
3 A; h; Z9 b! ?8 Y6 g1月20—21日
300°
鸡始乳
鸷鸟厉疾
水泽腹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3 06:37 , Processed in 0.028200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