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760|回复: 22

[资源发布] 傷寒論玑珠★临证法宝★生之者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 10:47: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傷寒論玑珠★★★临证法宝★生之者众
3 X& N6 H& |" d, V1傷寒的涵義
& }7 @# {* ?- s# Q: w& e0 M# d
$ t, y# g0 \" k3 @6 Z《傷寒論》以傷寒命名。 傷:受傷;寒:寒邪。 . W# L9 _0 }) y. M
–東漢地廣人稀,陰寒之氣盛,故多偏於寒邪
( L: Q5 M: H. q3 \7 N5 L0 \傷寒二字的涵義有廣義和狹義之分。 《素問.熱論》說:“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人之傷於寒,則為病熱。” 《難經.五十八難》說:"傷寒有五,有中風,有傷寒,有濕溫,有熱病,有溫病。
4 X+ B. H* T4 X–廣義傷寒是一切外感疾病的總稱,即包括上述五種。 / H6 e: T* a* ?1 p( @# }
4 b2 [" H1 G+ @% o2 l
–狹義傷寒是指外感風寒感而即發的疾病,即五種中的傷寒。
# p3 n. j- K& @8 o
5 r- |- t3 V! i( ?7 a7 @2-傷寒的涵義 從《傷寒論》的篇幅來看,似以討論風寒之邪所引起的病變,及其演變過程中所發生的病證的辨證論治,屬狹義傷寒。但也涉及廣義傷寒 。 但《傷寒論》主要是討論廣義傷寒的,以六淫為病因,並結合內外致病因素來討論病機、病證、治則。 《傷寒論》是外感疾病並包括某些雜病在內的辨證論治專書。 《傷寒論》所說的傷寒與西醫學的 "傷寒"涵義完全不同。. k0 J' C$ U; y8 p3 |
' ]* T  {9 R- v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8-1-1 10:5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10:50:21 | 显示全部楼层
3六經的概念 * a% `$ j: |. v8 n: g
六經是指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 由於六經之每一經又分為手足二經,總領十二經及其所屬臟腑的生理功能,故六經為生理概念。 《傷寒論》以六經作為辨證論治的綱領 $ D6 i' y; r7 a, e5 L0 ]  b
–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起來的。
8 M. c) t# E) t2 v( k3 M& U8 v! Q–六經最早見於內經, 《傷寒論》中無“六經”之名詞。
" G, E9 u; |  Y( o3 [* s! ~
% V: k. F7 y* @! R5 f4 v1 A; y& G4三陰三陽由來?
0 ^3 u: d2 [2 A來自陰陽學說:中國古人研究氣的性質,把天地分陰陽,陰陽依量的多少再分為三陰三陽。
3 q# n! F+ A: ~6 l) `. J- l" Z–《素問.天元紀大論》所謂“陰陽之氣,各有多少,故曰三陰三陽也。” “人生於地,懸命於天,天地合氣命之曰人” 陰陽屬定性分析,又加以半定量分析成為三陰三陽。. y" B; H6 h8 V( s! W6 _
" ~' A6 Z! p, C0 I. s+ G3 Z6 i
5六經實為三陰三陽的概括,陰陽由一而三,是以陰陽氣之多少為分類的依據。 太陽為三陽,陽明為二陽,少陽為一陽。 太陰為三陰,少陰為二陰,厥陰為一陰。
( ]/ b1 W  B3 x; a' E8 M- z0 d0 m6 E

' Z; P3 O8 S/ B9 G) |" b* A6《傷寒論》 與《素問.熱論》在六經看法上的差別?  F( c' `$ G* H# T, x$ S. }
《素問.熱論》 –以六經作為分證的綱領,但只論述了六經的熱證、實證,未具體論述六經的虛證、寒證。 –在治療上只簡單地提及汗、下兩法。 0 y7 {" Y& J' t7 l3 l, {
《傷寒論》 –六經則概括了臟腑、經絡、氣血的生理功能和病理變化。
$ E) d2 k. U/ D# \( Y5 w" v–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因的屬性,病勢的進退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證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從而討論病變的部位、證候特點、損及何臟何腑、寒熱性質與趨向、邪正消長以及治療的順逆宜忌等問題。   ^* t5 H' F+ N1 V% ?
–六經既是辨證的綱領,又是論治的準則。
发表于 2008-1-1 13:23:02 | 显示全部楼层
传统的东西在创新中发扬光大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0: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谢谢你的支持与鼓励.
 楼主| 发表于 2008-1-1 20:45:36 | 显示全部楼层
7《傷寒論》的辨證方法 / o: w' \; ^" D( i2 V- N) M

. Z" G$ K; X4 c: I  z8六經病?將六經所屬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及各種反應於外的證候,根據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不同的病位、病性、病機、病勢加以分析,綜合歸納并取六經以名之,稱為六經病。 ? 聶惠民  聶氏傷寒學 P5
7 Y9 P& k4 y7 J9 G% O. f
' g, j, W+ ]: R6 s; \1 L/ U4 r9六經辨證?是以六經為綱,主要用於外感疾病的一種辨證方法。 . p( r" `& E* F- P$ ?, m! a
具體 , {5 q! b% _/ c0 |
–根據人體抗病力的強弱,病因的屬性,病勢的進退緩急等因素,將外感疾病演變過程中所出現的各種證候進行分析、綜合、歸納,從而討論病變的部位、證候特點、損及何臟何腑、寒熱性質與趨向、邪正消長以及治療的順逆宜忌等,作為診治疾病的依據。 聶惠民  聶氏傷寒學 P5
- _) n% H; h) O" S( u' I) R* o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0:58:49 | 显示全部楼层
10六經辨證 * M$ k7 k  @' }. X/ m
主要根據則是來源於六經中病證、脈象等各方面,所以《傷寒論》每篇首,載有 “辨XX病脈證并治”。
: p: J- t* s) Z辨識的關鍵在於:病、脈、證、治四大方面。
4 [/ {- G3 i5 f1 U六經病證,是六經所屬臟腑經絡的病理變化反映於臨床的各種證候。 綜合病之部位、性質、病機、病勢等加以分析、歸納,別為某經病證,這是《傷寒論》的主要內容,也就是辨證論治的重要依據。
* p0 [' E( }) L9 w" T; u
; I. b0 F$ r4 c  P1 A
( H8 T* g4 v- U. @/ u& [, v11六經病的臨床表現特點?
7 @' ^- u3 p" v& i6 o% f
% d: Z, G* _+ [- X太陽統攝營衛,主一身之表,為諸經藩籬。 凡外感風寒之邪,自表而入,每先入犯太陽,故太陽病多出現於外感疾病的早期階段。
% r- V& G8 H6 z1 {7 U: Z( D! r6 l太陽病以 “脈浮,頭項強痛而惡寒”為提綱,凡外感初起出現此項脈證的,叫做太陽病。
2 ^% U- a2 K" J% [, k太陽病可分為:經表證和腑裏證兩大類型。
 楼主| 发表于 2008-1-2 10: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12" u1 e8 W% n* g- [! _5 `; `8 c. D
$ M8 O0 x3 v, E+ T
+ F" L7 C3 g2 w# m( @
太陽經(表)證,又因病人體質不同,雖然同是感受風寒之邪,卻有中風與傷寒兩種不同證型:
9 J1 f* Z) z3 I) j! @! x: o" O; }8 K& K
中風 3 a5 o: M6 {$ U' k. J" z
–主要脈證有惡風寒、發熱、頭項強痛、自汗、鼻鳴、乾嘔、脈浮緩等。
1 ]# p& z) i# J3 U5 b8 @# x–病機為營衛不和, 衛強營弱。
& y# f" o1 p0 R. K–由於具有自汗、脈緩的特徵,故又稱為表虛證。
6 _3 @/ o$ Z1 ~4 I+ c
6 _! Y8 i; m' _* j- m2 p傷寒 * R3 b+ M7 s- l9 s& v: M, s
–主要脈證有惡寒、發熱、頭項強痛、周身或骨節疼痛、無汗而喘、嘔逆、脈浮緊等。 0 e2 K+ |& x) M. b3 j
–病機為衛陽被遏,營陰凝滯。 3 x0 e" d6 S0 L. S2 a
–由於具有無汗、脈緊的特徵,故又稱為表實證。
发表于 2008-1-2 14: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好东西,但集中发会更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9 07:38 , Processed in 0.02718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