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1-12 2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上,如是要转成纯文本就非得下大工夫呀,我试转了一下,效果不好,请看:9 M2 x) n! Q, S2 j/ G
3 }1 j* s4 o/ t6 k: W& v2 ?) p; ]6 y: H& o
# N F$ k o, x) H) d: c: K: f9 l" y
$ I/ M; g$ o, s0 y$ n: w/ N
3 C; `! B5 t4 R) ^4 x7 {伤寒格式体观一部 《 伤寒论 》 包罗万象,似若按其发病过程来分,则可以分为.’未经误治”和“曾经误
2 I8 X8 ]+ n$ w; \$ G治””两部分。囚此,为了能更好的观察出伤寒病的自然演变过程,我们应该首先将 《 伤寒论 》 ‘ 1 , & p% z" N: d2 | A1 y
“曾经误治”的条文摘出,单独分析其“未经误治”的部分.这样刁能做到知常达变。 《 伤寒论 》 研究) B# U3 Y* J0 x' A; C4 V
的是外感热病,既然是 · 个病,就应该有一个完整的发病过程,包括发病、发展及转归等。 《 素 ' .
4 A. x2 s- F9 J: ~$ p4 n.皮部论 》 云:“邪客 1 几皮则膝理开,开则邪入客于络脉,络脉满则注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
* f7 }, ~% [: H$ N/ |.”可见, · 个外感病的完整过程应包括邪在皮表、邪在经络、邪在扣 ,腑三个阶段.故伤寒亦. lJ
( H/ X7 M8 U# S$ u’以分为表 11 「、经络 正、 卜腑证二个阶段。(素问.热论 》 云:“伤寒 · 日,巨阳受之,故头 " e, m+ _* [% ]. D8 {5 S4 ~4 J. a
页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上肉.几脉挟典络几日,故身热口疼而鼻 1 一不得卧也.几「 1 少阳
3 B$ U+ o, r% {3 a受之,少阳 4 :川 ,其脉循胁络几日.,故胸胁痛而耳作 … 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介 ' 中络于隘.故 L, u: E/ s" T0 n. Q$ ]4 X
腹字两而 益干。五 !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日燥舌干而渴。六日纸阴受之,厥阴脉赫! h% J+ e! O- @( K6 r) n- p
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 l1 囊缩。”显 l 付易见, 《 素问。热沦 》 沦述外感热病仅停留于“邪在经络5 Z8 E1 r. |7 f* i& S/ X4 t; u
”的六经热证阶段,而未再深入研究.张仲景不仅继承了 《 素问。热论 》 的六经热证理论.还远见地肴1 l J& {$ K( R8 e0 E
到了六经热证的发展与转归.井对之进行研究.深入到“邪在脏腑”的阶段,补充了 《 求问。热论 》 的, C1 `$ s& k3 s* a$ W m
不足.一、邪客于表 《 伤寒论 》 以风、寒之邪统领白然界中的阴、阳邪气.风邪属阳,其性善变,着人
8 n, o& Q( D$ K" f后迅速化热.(所以 《 伤寒论 》 中‘ · 太 111 病,发热、矛日 11 、恶风、 泳缓者,名为中风”将6 V, A m# e/ Q+ h# g" i( x: o$ [
发热列为首症):寒邪伤人后,因寒邪城阴,舫而不动,故郁而化热,(所以 《 伤寒论 》 中“太阳病,
4 e. p" [! Z, C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取逆,脉阴阳俱紧者.名为伤寒即中云”或己发热,或未发热” ) 6 P* j/ r: x2 r
.寒郁化热后方可内传。所以说在伤寒病中传递的是邪热.而非风、寒之邪。待邪气全部化热后,即形成表5 Q+ d3 z" S& ?+ c3 E
热证, 《 伪寒论 》 13 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就是表邪全部化热后的表热 i 正。
3 l: Q, O% n: [$ Z0 q这狱有必要提及的是表证与太阳病之问的关系. 《 素问。热沦 》 云:“巨阳扮, 齐阳之属也,其脉连& a; p" M; E% ^4 S
于风府,故为诸阳主产(也’.。一般情况下.书 : -阳是六个由皮部、经络、脏腑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系, v. j8 ]+ `; N: L8 y) h$ d0 o
统,其地位是平等的, 1 而在表热未传入经络之前,表证是三阴三阳共有的,只不过因为“巨阳 … 为诸* @& s- ^% {7 A! F/ d, j
阳 】 毛气”,因而习惯上将表证归于太阳,)仁非其他五者就没有表证。而且中 从 《 发热、汗出、恶& i6 M# v* {% x4 H% A
风、脉缓)与伤寒(或己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取逆、脉阴阳俱紧)诸症中均无太阳经、!嘛( P( l! ~# b8 v" m- h6 `& f
病特有的淀状(“头项强痛”或“小便不利” ) .也可见表证并}「太阳病所特有。二、邪入经络表邪化
. [# u- H2 {( k! K- m热后须 t 仁华传,而欲入脏腑,则必先经过经络。但人体有六经(太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阴经、少
( E: c# Z( a8 g5 B7 I' e4 |! p阴经、厥阴经).邪气先传入何经?所凑,其气必虚”,哪条经脉经气小足,则邪代就传入哪条经脉,7 n, `3 [9 r7 X) |6 e
5 n T* a1 L" g# d6 e
另可参阅:$ v5 M: C9 |0 a% t8 Y3 V% j
http://www.aizy.cn/bbs/viewthread.php?tid=11507&pid=27529&page=1&extra=page%3D1
1 ]. h/ f( q1 _5 C - ?+ X5 u8 A( ~9 b( T/ [
* b2 F4 o4 w& I' B, D) v
& [& G( |* ?4 x# B8 R$ C8 e2 i" R _1 D4 S/ i. B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8-1-13 15:03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