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93|回复: 2

[资源发布] 《杂病源》 清·徐大椿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10 12: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杂病源》 清·徐大椿撰
# {9 t3 v& i( L- n# F( h2 x( w" G- R9 B) ]7 {
《杂病源》 9 [# y  A6 @% A: g
1 X: \) I% U3 I" p
   清·徐大椿撰,全书不分卷,全书分为阴阳、命门、君火相火、六要、表证、里证、寒热、寒热真假、虚实、治法、气味十一篇,每一篇均可视为一篇专题论文,各个主题相对独立,但纵观又是一个医、病、证、治、药的完整论述。: v6 F2 _' e( u' e; `

& w5 u. p- Y% s- [( ?* q    开篇以阴阳为全书总纲,运用阴阳观点阐释了人体的生理、病理和发病的各个方面,提出“病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此皆医中之大法”;次列命门、君火相火两篇,正是针对了明清时对这两个问题还存在不少争论不甚完善之处,关于命门的论述主要为“命门有火候,即元阳之谓,即生物之火……;命门有生气,即阳和不息之机也……;命门有门户,为一身巩固之关也”,最后提出了“命门有阴虚,……当以甘寒微凉之品,专补真阴,或渐加温润”;关于相火篇,则指出“君火以明,相火以位……,君火之变化于无穷,总赖相火之栽根于有地”,又提出“总言大体,相火当在命门,析言藏守,则脏腑各有君相”。六要是关于病因的概括性文字,即“六要者,表里寒热虚实也,此医中最大关键”,后面则按表证、里证、寒热、寒热真假、虚实而分论之,仍是各篇独立而又语意联贯,其中于寒热真假篇中指出辨别寒热真假的方法乃是“当以脉之虚实强弱为主”,虚实篇中又云:“有表里之虚实,气血之虚实,脏腑之虚实,阴阳之虚实……虚实之要,莫逃乎脉”,均是指出脉诊在辨证中的重要性。全书收于治法与气味,治法篇中尤着墨于反治之法,并提出热药冷服治沉寒内结,寒药热服,治大热在中;气味篇云:“(用药)尤当知忌,先避其害,后用其利,一味不投,众善俱弃”,并因“阳中复有阴象,阴中复有阳诀”而要求“烛此阴阳,透彻药理”,复与首篇相呼应。不难看出,作者目的即在于使读者明了人身源流根本,发病之源,病因之源,证候之源有治疗之源故名之曰《杂病源》。该书是一部非常简洁明确的入门之作。- w: m' |5 W0 q1 X5 W2 ?6 b" g# E
( @) S- J: y1 l' V8 \. r
    该书首刊于清光绪十九年癸巳(1893),现存通行本为光绪三十三年丁未(1907)上海六艺书局石印本及近年的江苏科技小丛书本,此外,该书多出现于《徐灵胎医学全书》中。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楼主| 发表于 2008-2-10 12:53: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阴  阳" ?  {0 u; o9 G5 j! n

7 k" j7 w+ l/ a6 P; R  k5 ^4 \! Q     阴阳者,天地之纲纪,万物之化生,人身之根本也。数之可千,推之可万。故病有阴阳,脉有阴阳,药有阴阳。. r# k# H3 g6 h& I" z/ L
' u2 {+ s4 g2 n/ q4 Y' T& D
以病言阴阳,则表为阳,里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上为阳,下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为阳,静为阴,言多为阳,沉默为阴;喜明为阳,欲暗为阴;阳微不能呼,沉默不能吸;阳病不能俯,阴病不能仰。
  Q/ w; Y- c  ~/ P/ V) w( K3 C2 M% q* U) d6 [: x! D3 T8 L4 d
以脉言阴阳,则浮大滑动数皆为阳,沉涩微弦迟皆为阴。' u3 X% ]+ G) T: @; K" q
" J( a5 _+ D6 R' J
以药言阴阳,则升散为阳,敛降为阴;辛热为阳,苦寒为阴;行气分者为阳,血分者为阴;性动善走为阳,性静善守为阴。2 F6 Y5 @  }2 ^7 }

! `( [+ N0 X# Z* K/ c3 l此皆医中之大法。
6 p, f, t- G2 H& n9 i0 _7 ?- \, x3 l5 Z( j" I
迨阴中复有阳,阳中复有阴,则此少彼多,其中便有变化。若阳有余而便施阳治,则阳愈炽而阴愈消;阳不足而更施阴方,则阴愈盛而阳斯灭矣。
 楼主| 发表于 2008-2-11 10:4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9 18:47 , Processed in 0.02974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