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无为而治5 K* r" {" ?* N
* f7 \+ a, o. o
?. D/ n' H4 h* b% _( E( R. Y @
7 `* { N$ l* S. b% }3 T& I6 F 自《道德经》问世以来,人们对其研究探讨从未间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 I' }0 R$ e5 ^0 n/ s2 U7 _! @; w6 I。我认为,“天人合一”的思想理念、“道法自然”的处事原则、“无为而治”的行为方式,是其思想" W1 \! t; S% K+ w5 Q* a6 Q
精髓,值得认真研究,深刻思考。& r. x1 r" a: A: U( y- W# ]6 h
一、“天人合一”阐述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养生和环境保护的哲学基础
6 a! A' p% `7 z0 I4 F) u8 z 《道德经》通篇渗透了“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从“道”的概念出发,间接从各个不同侧面进行阐
( O3 h4 M" z7 F述的。“道”是虚空之间的一切有形世界与无形世界的本源,也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总法则。“道可! O8 B+ C- G. i9 g( w
道,非常道”。“道”是难以言说的,能说清楚的就不是“常道”。“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 ^+ {" i: ^3 g$ `' w, M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就是这样一种似无而有,似有实无的东西。“道”的本性
4 j! w: H+ K4 S" _是自然无为的,能化生万物。天的处事方法就是天道。当证明了天道自然,天道就成为表示自然规律的
/ x _& Q( x2 D* W4 D概念,老子认为天道是人们行为应该效法的原则。在研究社会现象时,老子发现天道和人道的不同,要% V1 j, k, t3 d7 E1 Y6 t. N2 d; U
求人们应该效法天道。当把天和人放到一起研究时,发现天和人都遵循着同一原则,就是纷纭变化的事% D& A4 a a* s2 x
物都要回归到他们的出发点,并且是一种永恒现象,所以叫做“常”。认识了常,就能包容一切,处事9 J: l5 A! c! f$ m% Y" t
公平,天下就会归从,也就能长久。人们效法天道,做到虚受一切包容万物。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
# q. e$ t( j+ J: p( J4 K呈现“天人合一”的状态。& a' |; s' A1 f& \4 O
老子认为,要真正达到“天人合一”,人们就必须要按“道”的要求,加强自身的修养。思想上要& @. G6 M5 N6 A# m. \
淡泊名利,清心寡欲,虚静自守,包容一切;行为上要物我两忘,卑贱下处,柔弱守中,处于无争、无+ X; q# b9 q) d, C5 H, S
为、无欲的状态;待人上不骄不躁,诚恳谦虚,只作奉献,不求索取,行不言之教,处无为之事。所有
' \5 i5 ~) @! L5 U4 H这些,既反映了“道”对个人修养的要求,概括了中华文化关于做人的美德,也揭示了人类养生的要诀
( }! V+ R: P" P) r6 h。人们若能真正按“道”的要求修身养性,进入清静无为、顺其自然的境界,就能海涵自然精气,滋心
6 s9 X: e$ }! ]. {/ v/ U# U4 d养身,延年益寿。对“天人合一”的思想,还可以从人患疾病时其症状变化中得到验证。人的疾病产生4 Q+ I B- M) W6 E+ q! C
,是由人体内正气与邪气相互斗争,正不胜邪致使阴阳失去平衡的结果。其临床症状表现,又与天气的7 Q1 r, W' @! W y4 L, Q
阴阳消长相关,大多数疾病在上午和白天症状较轻,而到了下午和晚上,其病症就会加重。原因是上午8 q5 I# Z# Z2 |
和白天,人体阳气增强,又得天之阳气的帮助,则阳盛阴衰正胜邪,故病症就减轻;而下午和晚上,人$ w3 T% U5 L7 ]" Q
体阴气渐盛,又遭天之阴气的侵袭,则阴盛阳衰正不胜邪,所以病症加重。此外,有些时疫性的疾病,; B7 X; h+ X ~8 x% h2 ]% f
往往随着季节性的变化而产生或消失,就更能说明“天人合一”的道理了。* s2 ~' Y9 s& w4 [, c+ M: k
人类社会早期,生产力低下,科学技术不发达,且人数少,生活需求简单,易于得到满足,人对自4 \6 b# E0 n/ m* ]; w/ f; y
然界的侵害不明显,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人们为了满足自己" J" p( J# A- u) h/ ~
的物质欲望,开始对自然界进行掠夺性的开发利用,造成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当今世界人与自然无法处% x# S; z; [4 g2 X5 [; u
于相对平衡状态,突发性的暴风、暴雨、暴雪、地震、干旱等自然灾害频频发生,给人类的生命财产造
Z3 E. o3 ~1 H& H, b成了极大损失。其主要原因,是工业文明的发展,大量的废物和废气任意排放,给自然环境造成严重的! A5 Q! {6 R% O. t, u
污染;对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掠夺性的开发利用,破坏了植被和地壳结构,造成水土严重流失;大国搞4 @, f7 k* E& w) y& u
军备竞赛,无限止进行空中和地下核子试验,破坏了大气层和地壳的相对稳定结构。
# @: @' z- a1 d. @+ }. ?% L% q 二、“道法自然”揭示了宇宙中事物间的关系,是人们处理必须遵循的原则: E. {& Q w! p1 Q! O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老子在分析研究了宇宙各种事物的矛盾,找出了人
2 f9 Q) R& {6 V, M、地、天、道之间的联系之后,所作出的论断。在广阔无垠的宇宙中,人受大地的承载之恩,所以其行
) R: q5 a, `6 X$ V7 a% ?3 J; B为应该效法大地;而大地又受天的覆盖,因此大地应时时刻刻的效法天的法则而运行;然而“道”又是5 R0 | @& b# W) A, z5 z
天的依归,所以天也是效法“道”的法则周流不息;“道”是化生天地的万物之母,其本性是无为的,! u% O5 r( {; u
其发展变化是自然而然的,这又好像“道”是效法“自然”的行为,因此说“道法自然”。实际上“自
1 E* D9 U8 r% u7 B! R5 N然”是“道”的自性,“道”本来就是自然无为的。
$ Q- N8 L5 Y7 {: k 人们根据“道法自然”的思想,从思想和行为上仿效自然,以确定处事原则。按照自然的要求处事
: Q$ t( N* L' n4 I1 ~,就要时刻保持清静无为,谦卑自处的心态;办事要顺应民心,遵从自然法则,做到量力而行;始终不
( H1 W8 v7 T( I9 X好胜争强,而要大智若愚,能委曲求全;还要不追求名利,事成后就功成身退。所有这些处事原则,既
7 p+ H2 R" `# ~- F1 y& g; h, N体现了“道法自然”的思想,也概括了富有特色的中华民族精神,是值得我们深入研究、继承和发扬的' |: p6 X8 @8 |4 Q6 Z
。我曾对三位长期坚持练气功的朋友作过调查,据他们讲述和我的细心观察,他们长期坚持练“宇宙自# l2 B5 _( ^% F1 ^. G
然功”,确收到了明显的效果。首先,私心欲念少了,能淡薄名利,待人更宽容,思想进入了一个新境
) @- s7 g# O* {- i3 @7 \5 K7 h界;其次,调整了生理功能,厌恶荤食,治好了原有的部分疾病,增强了体质;再次,提高了感悟能力
" f# p+ Q# e2 ?% P7 [' p) n1 T' w,对事物的分配的判断能力更强,有一定的预测能力,改善了大脑的生理功能。这种“宇宙自然功”的
) ?7 t y n" a7 \ M, M. M9 B特点是简便易学,效果明显,只要接收一次气师的发功,平时练功时保持清静、自然、无为,呈放松状* v' y, A7 |: O2 }& c* @% b$ G1 S, t
况,无需施加“意念”,逐渐与自然融为一体,充分与大自然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就可逐渐达到效果
+ s, q* q W9 R$ P。很明显,“宇宙自然功”的练功要求,体现了“道”的“自然”和“无为”的本性,符合“道法自然7 W( D _+ A! I* t; o' B. c9 \
”的处事原则,因而也就显示出其效果和威力。9 s# {" ?" m1 R8 f8 V
事实上,当代科学技术进步的成果,也可看作是不自觉地运用了“道法自然”的结果。人们运用现5 P! z9 B$ V6 V6 `) o( c
代科学技术手段,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生化机制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 D1 \9 s* T- J' C6 {
,发现器官、组织、细胞和分子等不同层次水平上的一些特殊规律,可以应用到现代工程技术上来,提9 O% x- N6 M+ Y; Q4 I
出了仿生学和生物工程的理论。在宏观上,仿效自然界的鱼、鸟、蝙蝠、蛇等生物器官与自然界的空气1 G5 @% ^ a+ K2 I: V# j' I) r
、水等自然界物质的特殊关系,设计制造出各种不同形态和性能的轮船、飞机、声呐、雷达、响尾蛇式. v- Y2 W9 H; v0 N; Y
导弹等,使其性能出现了飞跃。在微观上,根据生殖细胞对生存环境的要求、蛋白质和遗传物质DNA等生
9 R7 c; ] [3 A" C4 `. o命物质的结构和性能,模拟生殖环境,让人工授精卵在试管内繁殖,产生出试管婴儿;运用生物工程技
- ]* Y5 W* H, k! A4 Z( W3 y1 @7 d. A术,人工合成胰岛素等蛋白质;对人体的遗传基因进行科学分析,用生物技术诊治遗传疾病。以上事实3 |: I! h3 L; {& `+ y
说明,我们对“道法自然”理解和运用,不能持消极和被动态度,而应在借助现代科技手段细致观察的
; v7 K- s& W8 O* E$ g/ ~基础上,不断地分析自然现象,认清自然中的奥秘,探索自然规律,然后按照规律开发和利用自然,使
8 n- Z2 s. `9 W. `8 r9 d3 S& e之产生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为人类社会进步服务。% f1 B6 @1 P3 @ N$ a
三、“无为而治”强调要按客观规律办事,是人们应该采取的行为方式
$ R$ n3 P& V$ _1 R/ l 依据“道”的理念看世间万事万物,其生长、发育都是自然而然的事。天地万物如此,人的思想行
: i7 Y' t6 B' ?为方式也应该如此。人要按照“道”的“自然”和“无为”的本性,保持“清静无为”状态,把握好自+ t# g' z4 X1 H: l6 v
己的思想情绪和行为尺度,遵从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帮助事物按照自己的自然本性去发展,而不以自% c/ M2 |* X/ e/ M `# g" O" v
己的主观意志横加干涉,使之最后出现“无为而无不为”的局面。天下之事物极必反,阴极生阳,阳极: K3 @3 @9 g6 O' \1 u/ O$ ]
生阴。成事之人,常以柔弱自处,大智若愚,反而成就他千古流芳。汉代史学家司马迁将老子这种思想
: X5 o/ ~# `/ ~ ]. f2 u& w3 r,归结为“清静自正,无为自化”。. Q+ U! _- o; x; F1 @
按照“无为而治”的道理治理国家,则领导者就应该把握好自己的行为方式,只掌握大的方针、政
4 G! W$ A6 X- P策和原则,而不要过多的干涉老百姓中的具体事物,给创业者以充分的自主权,这样老百姓就自然而然
f. V0 B- C/ Y" v3 s7 w地心悦诚服了。此种情况,好像领导者似乎什么都不去做,却什么事情都办得很好,这就是“无为而治6 H- E" b( v9 p6 C7 q. V
”。很显然,这里所说的“无为”,不是说什么事都不做,而主要是指处事不以个人的主观意志代替客
: j+ [6 t% r6 b3 X# P) }! _观规律,要在调查研究掌握规律的基础上,顺应事物的变化规律,积极引导其自然发展,最后达到水到0 u# V. t6 S! z! S9 a
渠成的目的。而决不能理解为什么都不想、不作,结果什么事都会自然而然的办好。事实上,唐代李世
6 B& n: g* n/ M1 S+ m% b$ j) X0 o' A民选择“清静无为”的思想作为治理天下的指导方针,坚持“以静养民”的治理方略,造就了“贞观之4 @# Z5 \- a I5 f- U
治”那样稳定而又繁荣的局面,也不是什么事都不作,而是对外不侵略,对内不扰民,不加重百姓税负
9 p: Y, f# L! Q: L$ f,让百姓休养生息,才出现“无为而治”的效果。现实生活中的反面例证,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当前我
$ G8 l- X+ ?* M% y# x( M6 V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度的转换时期,而市场经济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在实际工作中,只9 d1 A" ], k3 F* t3 S
有严格按经济规律办事,而不以自己的主观意志强加干涉,才能使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最# ]% H% _5 z! b/ f
后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可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领导者为了突出自己任期内的“政绩”,思想上急
+ M B: B& M4 z) i3 [9 X5 O3 H于求成,不顾经济规律,脱离国情作决策,超越国力办事业,搞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使
0 P c! F7 X( r# N2 l& c经济建设处于恶性循环之中,难走上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轨道。这种以主观代替客观、不按经济规- M2 t& d/ p! K$ p/ o
律办事所造成重大损失的教训,是值得深刻反思的。8 g! \; H3 R& J4 W
自然、无为虽然很好,但现实中却很少有人能够实行。纵观世界各地,有的总想有所作为,机关算# M Z* L9 C ^/ M1 A; ^; `
尽,反而不得成功;有的个人意愿把国家治理好,采用了种种措施,最后却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有的不
7 g9 J1 B" Y1 y" ^择手段拼命积累财富,却招来盗贼等祸害;有的拼命饮食营养补药,却促成了夭亡短寿。所有这些,很
1 y, S/ M4 T. T: A' H重要的原因是私心欲念太重,刻意追求自己的目的,无法达到“清静无为”的境界,最终物极必反,走
% x0 W% E$ z1 Z6 D1 n向自己的反面。% |9 V) g6 t0 @0 B* f, _7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