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代表委员有关传统中医药的观点交锋 , N+ K5 M9 ?6 ]4 n6 F# V
4 _+ S! Q* Z' V
--------------------------------------------------------------------------------! Y/ O: G2 o7 ]
科技日报
+ D" v3 u* `7 J+ I: X5 u; G9 b--------------------------------------------------------------------------------: D1 B0 ?2 A* E
本报记者李禾杨朝晖
, @/ Z2 H* B: c 传统中医药是否要用西医学的语言来表达,要先讲“现代话”,中医是否必须用现代科学实验的方式来“量化”,中医药企业是否该去挤FDA(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的独木桥?在全国“两会”上,3位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表达了他们的不同看法。
$ z9 z% H" W0 g 曹洪欣委员:过于迎合会失去中医的精髓 " G5 E3 v# C4 X$ C
% z5 W2 x- I, r4 G9 ^ 如果全部用西医的科学概念来解释中医,中医的理论优势可能就会丢失。全国政协委员、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曹洪欣委员认为,要把中西医两种医学都按主流医学定位,中医应坚持主体发展,临床疗效是其发展的动力和根本。 ( p* m, d( k. i. ^* J! T
7 {/ W8 X1 H9 ~( n2 Z “我不认为用现代语言来表述中医,中医就发展了。”曹洪欣说,所谓的现代语言并不是白话文,而是用西医学的语言来表达中医。中医是通过人体的外部征象来把握健康的状况,强调“天人合一”、“形神统一”的整体观念,这种思维方式与西医截然不同。比如在SARS疫情肆虐时,中医药的疗效已被证实。而中医正是针对SARS病人发热特点、舌、脉等症状的综合分析而进行干预,事实证明这种中医临床思维是有效的。
- I# f, {4 W, ^ v% } i
. {6 T; w9 A/ C7 G 他认为,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与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药,对中医发展会起到支撑和促进作用,但只有中医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才是中医发展之本。
, W. V( K% G' Q7 Z9 V: C y+ d
4 A, M6 O5 Y* ?8 e9 R1 f 曹洪欣直言,中国中医科学院的许多专家都在给外国人看病,包括很多国家首脑,他们靠的是中医疗效。曹洪欣说他曾经给一位国外首脑看病,保健医生十分仔细地询问中药是否有农药残留、重金属,是否有毒性等等,而这位首脑却主动说:“不要问了,我相信中医。中医有几千年的发展历史,能治好那么多中国人,为什么不能给我看呢?”曹洪欣的体会是,中医疗效,已经得到了很多外国人的认可。
8 g3 Y+ K2 G* m/ } ]4 [. u$ `
9 O$ ]9 E" V* f' g1 w y6 e 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先进性决定了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必须保持和发扬,其主体不能丢。他认为,中医理论的最大优势,是通过对人体的功能状态和外部表现信息的综合分析、判断来把握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的动态变化,并进行早期干预而获效。正是因为这一优势,不仅医生,我们自己也可以通过自我感受进行一些防患于未然的干预。比如,自我感觉上火了,可以吃些莲子、公英,脾胃虚可以多吃些山药,而血虚不足常有头昏眼花者,可选服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阿胶浆。这些治未病的养生之道,比西医中以锻炼和接种疫苗为主的预防手段要先进得多。
; n$ p) _9 Z/ N5 r# s z# F6 X
4 d* S, @; |* _* I/ `9 r3 ], N. c, t 曹洪欣强调,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中西医并重”“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制定和实施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措施”,中医药正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然而,我们在认识上还存在着用西医的办法管理中医,用西医的思维评价中医的误区,在政策、体制和人才、投入等诸多方面,都离实现中西医并重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他建议:把扶持中医药落到实处,使其在养生保健和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0 N% `( u% p" g- k! k
8 H* ]8 Q- r& W7 S 张伯礼代表:中西医在本质上是相同的 6 f% G8 p0 h( z# \
' o# Z" ?+ P& e3 B: E& g
“虽然表达方式、论证水平不同,但是在理念和思路上,古老的中医药学和现代生命科学确实有很多相近的地方。”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说,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生命科学也日新月异,而中医药学与现代生命科学在医学模式、健康观念、诊治理念、评价体系等多方面日益趋同。
' l1 z5 J6 }# g/ M! t. y* }
+ ^! b" i7 u [, a 他说,中医药学强调的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和谐;注重整体观念,形神一体;重视人体状态和自我感受;采用辩证理论,因时因地因人而制宜;采用中药、针灸、按摩、食疗、气功等综合治疗方法,在用药上讲究多种药物配合,七情和合,减毒增效。 * C' @7 G0 B% K% o
1 m7 B5 @) n6 `: ^6 l. ~
“国内外生命科学界已经开始重视这些现象,引起了世界的‘中药’热,各国卫生行政部门重视传统中药,并积极与我国进行交流沟通。全球共享中医药,服务人类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可抗拒的发展潮流。”他说。
2 K5 j( Z7 v( H8 H1 p# N% R
2 w& W" p0 ?3 A' M [1 A: q 张伯礼表示,中医药现代化首先是有中医药“现代话”的认识。“大理至简,简而惠众,我们可以用现代语言更确切地表达中医药的基础理论。”
) \- c4 ?5 l u7 U! w
s1 m) B; M, u6 M1 A0 H “不过,中医药基础理论用现代语言的表述分为深、浅两个层次。”张伯礼认为,浅层次或者初步阶段,是可以尝试将中医药基础理论用现代的通俗语言来解释。如在和其他学科的学者讲“症候”这个名词时,可以解释成“人体的一种状态”,而这种状态包括自觉症状,一些可以检查到的体征,包括望、切、闻的检查诊断结果,并按中医理论去分析、归类成一种特定的中医病理状态。“这样解释,其他学科的学者一般都能听懂,这就构成交流的基础。” 7 _' w/ h0 K+ Z) U
, @. G+ u5 z! [3 `" s5 \# p
而深层次的表述应该是通过实践研究,揭示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现代科学内涵,观察认识人体的生命科学。他说:“中医药学与西医学具有等同的科学价值,而且最具原创思维。原创思维加上高科技,往往会得到原创性成果。从这点看,中医药是一个伟大宝库,是当代生命科学研究的创新源泉,值得深入研究。” 7 P. G7 U' a( Z" o
/ [9 C* r8 {$ Y/ Y# @
“中医药基础理论诞生于几千年前的农耕时代,至今仍然充满活力。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体系,解决当地重大疑难疾病,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特别是在农村、社区医疗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张伯礼特别强调,在中医药理论用现代语言表述方面,应持积极慎重的态度。表述是一件学术性、科学性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先易后难,充分讨论,形成共识,再普及推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绝不能草率从事。”
2 G* Q$ y) y5 ?. b- I8 o9 _: M
# i3 T- J% M6 ^6 Z$ L# X 闫希军代表:封闭的中医药是不行的
- h+ A8 @1 u$ P$ q9 F( S2 u1 N
. r/ L9 x/ s$ w/ S4 B) V 中医药是否需要走出国门,是否需要通过FDA的标准? $ P4 N2 \5 t) ~& _" o
b7 P# m1 d* M$ X+ l n2 X 说起这个问题,我国第一个进军美国FDA的中药企业家,全国人大代表、天士力集团有限公司总裁闫希军深有感触。“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的瑰宝。但其影响基本上还停留在国内。中医药学能否通过现代科技,转变为现代语言,让国外认识并了解中医药学,这不但是给民族经济发展趟出一条路来,也是对维护所有人健康的贡献。” 4 s3 [& u) D ~6 y/ I
/ ^6 ]! j( L) A
闫希军说:“目前,我国一些企业已经通过了FDA一期临床实验,但是还没有通过其三期临床实验的,离进入欧美医药市场还有差距。此外,我国中医药要走FDA之路,还存在诸多困难,如中医药学经验主义的科学体系、不同的法规和认识、研究投资不足等。” 2 o; V/ K# Z* u6 _9 b
" u2 ?6 K# G: F8 h9 ` 从法规和标准来说,中医药文化包含了几千年的智慧,内容庞大而深刻,几千年的成果用一个或者几个标准来衡量,自然非常困难。目前,中医药还缺乏统一的标准,“某些中医药对某部分人效果特别好,但是对其他一部分人就没有多大效果,甚至没有效果。如果没有统一的标准,说不清其中的道理,仅仅把医生的悟性看成是最高标准,不但很难被国际承认,也很难获得受数字化教育的新一代中国人的认可。”闫希军说。
6 v4 z) i- i$ @. v& L7 _" @6 l6 n: c. u
7 j4 H% v5 R G. T& R 因此,我国即使是制定国家标准制,也需要参考国际标准和法规。
) r, C# Q8 M/ r8 |
8 l+ B6 n. \8 a( T5 E “封闭的中医药是不行的。”他说,中医药的现代化,需要物理、化学、生物等多学科加入其中,分类指导、研究。目前,我国中医药类企业不但数量少,发展慢,而且科研水平不高。希望能通过政府引导,把多、小、散的医药企业聚合在一起,加大技术创新,做好疑难疾病的药物储备,发挥规模效益,降低成本,避免国外医药企业利用传统中医药成果,注册专利,使得中国人无法享受到中医药的治病保健功能。
8 D! P* G, U! k( l& E
/ f% F2 B& y- Z “并不是所有的中医药企业都需要走FDA道路,但是大部分企业还是需要走国际化道路。”闫希军说。(本报北京3月12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