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7|回复: 0

《三关排宴》与《四郎探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30 21:58: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小尘土
% {: x# _& ?* Z$ X6 C
. m1 n0 |/ N. z' s( n  2008年5月25日26日,CCTV11两天连续播放了两个整本传统戏:5月25号播放的是上党梆子《三关排宴》,第二天播放的是京剧《四郎探母》。把这两个价值观念根本对立的两个戏同时播出,好像是释放出一个信号:文艺思想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两极互相排斥的意识形态并行不悖。
: j1 h2 _: d9 b7 v) r9 S- d
: j3 F' u% a# h) d  上世纪五十年代,《四郎探母》是禁演的戏,后来提出“百花齐放”又允许演了。我当时正在中学读书,看过报纸上一篇文章,大意是说:人们喜欢《四郎探母》这出戏,仅仅因为京剧迷们爱听那几个主角的西皮慢板唱腔,其思想内容属于糟粕。( J1 C- f+ k: g$ P, p% `, V2 f; W
% E4 t# \& i: k% Z* s$ v
  当时的报纸,推崇上党梆子传统戏《三关排宴》,原来此戏叫《忠节义》,是赵树理改编过的。听剧团的指导员说,赵树理改过的剧本一个字都不能再改动,这个戏才真正体现了民族精神。上党这个地方是古时燕赵之地,民风刚烈任侠,反映在戏曲中,《三关排宴》的剧情跟京剧《四郎探母》大相径庭:佘太君大义灭亲,把杨四郎这个民族败类处置了。戏的主题很符合当时的主流意识,但不知为什么,《三关排宴》一直没有走红,即使是山西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过来人,看过这个戏的人并不多。' N# {( ]' N  ]6 `: {# l3 S+ s
: F: o% z! }! h2 L3 [1 K
  《三关排宴》后来又拍成电影。按理说,赵树理是名家,经他整理过的本子艺术上一定过硬,上党梆子的唱腔慷慨激昂旋律动听,据说周信芳当年到山西,最喜爱上党梆子的曲调。电影中的两个女主角又是驰名全省的吴婉芝和郝聘之,戏的思想境界又那么高,为什么没有像《四郎探母》那样普遍流行家喻户晓呢?恐怕正是因为境界太高的缘故。曲高和寡,比如历史上的爱国名人,屈原和文天祥,我从来没在民间戏曲舞台上看过描写他们的戏。0 A: G* K' b+ g* L9 s- I  ]+ o0 D
: i8 V) q* Z7 d- y+ ]  d! l
  5月25日偶然打开电视,戏曲频道正播《三关排宴》,出于好奇——看看佘太君是怎样处置叛徒的——就看完了。我打开电视的时候《坐宫》一场已经播完。后面的剧情是:佘太君得知辽国的驸马就是儿子杨延辉时,执意要把他讨回宋营。按剧情,当时宋辽已处于息兵休战时期。在规格不对等的宴会上,佘太君开门见山对萧银宗说:你那驸马就是我的儿子杨延辉,按双方协议,战俘应该放回宋营。萧太后一时无措:
0 [( G4 Z% a1 _
2 x; j$ N! }& W" E     想当年只怪孤将人错认,/ F) P9 Z% D9 V& S  s2 @. `$ ~. {( G4 E& g
      把一个仇家子招为皇亲。
% ]$ _; K; l" H6 k8 M      在深宫养猛虎改名换姓,) d+ ?$ Z, }1 \
      孤知人知面不知他的心。, }" X& I, W: x* p% d" @. o
8 @4 Z" l5 D! a% F. u, \. e: D, E
  这时桃花公主对母后说:驸马并没有做对不起辽邦的事呀!为什么要把他交给宋营呢。萧后犹豫不定,佘太君说:杨延辉这个人呢,是个一文不值的家伙:6 `' ]+ ~7 {* B: X- q& M
' W( X2 h5 I: U- y
       一不忠背宋王罪比山重,% R8 L, P+ @& d3 g
        二不孝违母命灭绝天伦。
! S3 R' Z3 D$ I0 A5 Q        三不义抛结发又把妻聘,
/ I- \" P, o( Z& g4 E9 \        弃国土忘根本怎能为人?. G) w& Z9 C* m5 U3 I- d
        降辽邦他愿把国主孝敬,1 l$ h9 c. z7 f. n
        怎保他到后来不降旁人。4 m# M4 w7 I$ A2 S3 _# c

3 x" ~1 d9 E: V* A    这就把萧银宗激怒了。结局是桃花公主碰柱而死,杨延辉自刎。老太君达到目的,获得大义灭亲的美名,高兴地笑道:“死得好呵!哈哈……”
. ~, X" G  w* l* }# A1 A/ X% ]4 @  B+ q. ~( f% `
  这个戏的是非观念要在的法治社会来处理,是很简单的。杨延辉被俘后的行为,是否构成叛国罪,由法庭审判,不必由佘太君一人决定生死。但要对其做伦理评价,那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只有第三条的招亲,据戏中介绍,杨当初谎说自己没老婆,才获得驸马的地位。你改名换姓可以,但用欺骗手段当上皇亲,就与陈世美有共同之处,国人都谴责这种行为,在这一点上有共识。但佘太君说的前两条罪状,在传统文化中很难找到答案。" M/ p2 F+ i9 Q$ j& Z, O
+ h3 q2 @+ \7 d9 [- n
  抽象地说,任何一个战斗群体的成员,都有勇敢杀敌的责任,投降变节是可耻的,这大概是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价值观。后来的历史决不是这么简单,事实上“烈女不嫁二夫,忠臣不事二主”只是君主们的一厢情愿。比如春秋时齐国的管仲,先事公子纠,后来公子纠败了,召忽自杀,管仲又投仇家小白当了相国,对这个很明显的变节行为,孔子还说管仲是仁者,孔子认为自杀反而是“匹夫匹妇”的见识,不值得提倡的行为。孔子是主张择主而事的。孟子说的更清楚,君视臣如草芥,臣就可以视君为寇仇,武王伐纣不是以臣弑君,而是杀了个“一夫”,也就是说,君主如果足够“昏”,你不光可以叛他,还可以杀他。怎样判断一个君主昏不昏呢?那就是看民心,民心当然是看多数。比如十个人中有六个人主张李四可杀,你就跟着这六个人去杀李四,人们都是这样行事的。# Y# T/ |+ ~2 m8 a: [" I

7 h; G3 P5 L$ r  所以伍子胥为报父兄之仇,不光背叛了祖国投了敌国吴国,还借了吴兵伐楚,还要掘墓鞭尸,一般人都肯定伍子胥,说他是大丈夫。春秋战国时候,读书人投靠敌国是常事,平民好像也有叛国的自由,“逝将去汝,适彼乐土”是也. t* F, ~7 M4 }  N( E$ ~( z: X: n7 D+ L9 H

1 k1 V7 i- y- G    三国时曹操官渡之战胜利后,截获了一批袁绍的档案,其中有曹部下以及许都写给袁绍的书信。曹操下令,全部烧掉。有人建议曹操追查这些动摇分子,纯洁队伍。曹操说:这样不好。袁公路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势力十分强大,当时连我自己都不能自保,何况众人?此乃人之常情,不必追究。人家曹操这叫有哲学头脑,大历史观。若要认真追究起来,不光是损失自己的力量,而且留下的人也未必可靠。曹操知道,如果自己败了,大家当然会另找主子。关公投降了他,可以来去自由。可见曹操是允许跳槽的一个政治家。我看过一次百家讲坛品三国,主讲人说三国时的知识分子选主子,就像现在的买股票。曹操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允许跳槽。正因为曹操有这种理念,他手下的人反而效死力,叛变的较少。你说怪不怪?" O  ]. ~4 }' p
3 K' N! E9 C- L+ R% ]; ~$ U( y3 W
  毛主席说过:替剥削人民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鸿毛还轻。宋王是地主阶级的总代表,为他卖命比鸿毛还轻。历史书上说,杨业原来也是北汉的战将,后来北汉不行了,才投降了宋朝。是弃暗投明吗?看那戏里的宋王,也是很昏庸的。杨家之所以忠于宋,恐怕也是因为宋给了他家高官厚禄。更多的道理咱也说不清。2 W, g! x8 i1 a" K1 `- h
9 R& Z) k9 U# e7 l$ @. `! T' ?4 m+ j
   我只看过一次《四郎探母》,那是1962年。1959年周总理看了昆曲《十五贯》,一句话救活了一个濒临灭亡的剧种。当时山西的北路梆子也没有了,也要恢复。人们想起当年有个年轻名演员艺名“小电灯”的,因为人长得美,戏又唱得好,日本兵来了,怕鬼子欺负,干脆就不唱戏了。据说是在裁缝铺里找到她的,这就是六十年代北路梆子名角贾桂林。在我的心中,贾桂林比梅兰芳还要伟大,我可以说是她的粉丝吧。那天在县城街上看到她主演《北天门》的海报,就花了九毛钱买了三张票,请我的继母和一个穷本家哥哥,三人一块看。这是我一生中唯一一次同妈妈在戏园子里看戏,看到她开心的笑脸,比给她买了一件衣服还高兴,我也有一种满足感。附带说,我从来也没给母亲买过衣服,想起来也是遗憾。
  P' B/ P* S% ~8 f+ D
  H2 C" \' W2 ^9 m* s0 M- q  p  《北天门》原来就是《四郎探母》。后来在电视上看过京剧,总觉得不如那《北天门》。比如《盗令箭》一场,京剧里铁镜公主怀抱的小孩一哭,就骗到了金鈚箭。北路梆子就复杂得多,萧银宗不让小孩子玩令箭,倒不是因为箭是军机要物,而是因为金鈚箭同剪刀一样属危险品,怕伤着外甥。于是先给小孩笔架,又给印包,孩子一直哭个不住,最后才给金鈚箭,还要嘱咐公主说:注意,别剌了眼睛。杨延辉跟母亲叙完别情,要见他的原配夫人,但“看老婆”这句话还不好意思说,佘太君说:“哪里也别去,就在这儿跟我说话吧。”费了几分钟时间太君才明白。这就是地方戏的生活情趣,京剧是没有的。
3 r. D. @+ N1 d( e
: x% P0 d! {9 E% {! A4 i# p4 ]  贾桂林扮的是杨四郎的原配夫人,这一场是压轴戏。那时名角出场,乐队是要换高手的。琴师据说是一位民间老艺人,当时的板胡是大弓,琴弦内弦用的是牛筋弦,演奏者戴金属手帽要经常换把的,演奏难度很高。观众不停地为琴师鼓掌,所以小电灯那大段精彩四股眼唱腔反而没在意。而现在的板胡全是小软弓,弦也变成金属弦或丝弦,琴音就失去浑厚的特色,所以没人给琴师鼓掌了。
9 e4 r. i. y& K' Z+ N% F( L% u% F8 I
* T5 w9 F; A( P" l+ A' K  令我惊奇的是身后有一位老戏迷,演员还没唱,这老头就把唱词念叨出来了,果然跟演员唱得一字不差,是:
$ `- p9 k7 }2 _# o" k
. P! d: I' d/ p% q/ z4 Y        听一言来泪满腮,
3 y% _# u' z) U4 T: O1 h" p        好一似冷水倒在怀。6 a& \* t9 m  [# }  O& d
        妻为你懒把衣衫爱,
- b9 U; \, J! O. y% Y5 q6 a        妻为你懒上梳妆台。
4 N# d- S8 N! n6 ]9 z7 i        ……- R. I- C$ b2 q
  后面十几句“妻为你……”是戏曲套词,同豫剧《桃花庵》大同小异,任何戏都能用的。我当时想的是:对于杨四郎的老婆来说,投敌叛国这样的大是大非都无所谓,杨四郎的另娶妻对自己来说才是大事。这就是平民百姓和王公大人们思想的差距。. Y6 r6 \$ @1 \6 i! F  ^2 s6 n
5 ^, }) B8 v" a% L3 y' g5 d
  话回现在。5月26日打开电视,恰巧又放京剧《四郎探母》,又出于好奇,第一次把戏看完了。看完后思想似乎有所触动,发现了“辽与金皆称帝”的原因,就是铁镜公主唱词:& o8 f! z: |4 d" ~8 C
0 W  ~3 }; `' z  A, ?5 c
       原来是杨家将把姓名改换,
" H6 }+ ^1 |: M# Q7 {% D3 s4 e+ L        思家乡想骨肉不得团圆。' F0 j8 q0 S( H  i
        我这里忙起身再把礼见。, v* Z0 j+ g. F
        尊一声驸马爷听我言。
; R9 h' A$ z7 ]3 G4 r" F! V2 [8 u        早晚间休怪我言语怠慢,1 t  z, k+ B  K, B. I2 B) Y
        不知者不为罪你把海量放宽。
  T6 |, y( f7 O4 h: v( {1 }
: h* U; V; O1 g3 @: T  辽邦的公主发现自己的丈夫原来是战场上的敌人时,不仅没有翻脸成仇,反而要“再把礼见”。如果说这是天朝杨家威振邦外,连敌人也敬畏,那就阿Q得无可救药了,宋为辽金所灭就是最好注解。这是一种更高的更宽容的境界,——敌人也是人,尊重敌人也是尊重自己。铁镜公主还帮杨延辉骗令箭,敢于放他回宋营探母。后来杨回辽后萧银宗虽然一怒要斩,但最后还是宽恕了他。  x! b0 ]6 ^) W4 I7 A4 U
( n' K0 X" N. c1 e
  宋人就缺乏这样的气度。辽邦能容下一个南朝的女婿,佘太君恐怕容不下八姐九妹招一个北国的丈夫。即使佘太君容得下,国人也不能容忍。
. R2 k- m' p5 B1 N+ j6 E2 ^8 o. B/ Q9 A$ _( O& \+ Z6 R* T
  汉族在汉唐时期,统治者的心胸还有些容量,所以有昭君和番文成公主下嫁土蕃的事。到宋明以来,愈来愈变得小肚鸡肠,所以辽金元明清,五个朝代中就有四朝是少数民族当皇帝的,因为汉族人的狭隘意识已经不适合坐龙庭了。比如汉朝的苏武,回朝后是作为英雄受到封官赏赐的,如果到了二十世纪,你给鬼子放羊,又跟匈奴“胡妇”睡觉,生了孩子,要洗刷掉汉奸的罪名,恐怕也要费不少周折。敌人来了,只能骂贼而死,或像伯夷叔齐一样不食周粟饿死。投降也行,等到大家都投降时再降,就像清兵入关后明朝的大多数臣子那样,就不会有人谴责了。
5 q/ Q0 t8 j. T7 j1 q& m8 }. Z9 P7 n! u5 n3 a0 ^# H
  有人会反驳说,戏是人们胡编的,不是真实的历史,不能做为议论的根据。但这种情况更可怕。因为编戏的是民间艺人和无名的文人,他们反映民意,戏才能卖出票去。可见在老百姓心中,根本没有像鲁迅所讽剌的‘当自己人的奴隶好’这样的概念,而是把宽容人性的环境寄希望于外邦,那里不光英雄们能生活,罪不至死的人们都能生活。杨延辉为什么要“快马加鞭一夜还”呢,就是因为汉人容不下他。) ]) b: Y3 H9 Y% j: O
% _. Q8 ^0 J6 ?- @9 u
  这就好比一个人到了一家工厂打工,一进门见大门上锁一把大锁,墙上布满铁丝网,老板对你说:“你来我这儿,这辈子就别想出去了!”这个人要不逃走才怪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4 16:22 , Processed in 0.05287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