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315|回复: 16

★他们没遇见真正好的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8-11 08:18: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文汇报(2008-07-14)     作者:曹明华
& n6 H9 _# [  r       近年来,不断看到国内有学者掀起否定中国传统医学的浪潮,他们中有些是像我这样,在接受现代西方科学和西方医学的教育中长大的;但有的,居然还是中医师出身。5 W$ M3 i( j: d! J. m
       前不久,我还读到全球两大科学刊物之一——英国《自然》杂志刊登的有关学者对中医现状所作调查的文章。我对发表这些意见的人的最大感慨是:
0 M) l0 V8 ?  P/ o& }- O" E       他们没有遇见过真正好的中医!$ [  X8 i& E! {: ~, r+ {; r
       还是在七年前。我生病,连续咳嗽近两个月,还夜夜伴随低烧。1 o$ ~+ L/ `; S+ q: C
       西医所有的办法都用尽了,病情仍是一天重于一天。
7 Q  i& |1 Y: ~0 E! E4 H       这时我遇到一个中医,我其实对他充满着怀疑。我说:“我的喉咙和气管被病毒感染了。”# D' U+ z! t& ^% P0 Z! ^6 C6 P
       “你怎么知道起因是病毒呢?”他居然这样反问。* Z% H" ^+ m5 _+ s" k4 n; p
       “怎么不是病毒?医生检查时,看见我喉咙口都是被病毒感染的小水泡……”* t% z. c% D# m/ d: u" e/ h5 i
       这位中医只用了一次传统的刮痧、拔火罐,外加一副七味的草药,便彻底治愈了我的顽症。# l' n% [* L8 {* V
       他事后解释说:“我的医疗方法,并没有特异性地针对这些病毒,我主要是将你的机体调平衡——是因为你的机体失衡了,这些病毒才猖狂……”4 S# C5 h" j$ B( x" B" b
       七年前,我坐在草坪上,用手机与这位从长白山上下来的、曾师从一位老道士的中医,远距离探讨“阴阳、虚实、寒热、表里……”那时,我懊恼地以为,我是一辈子都无法切实感受和把握这些玄妙术语背后的机理的。然而出乎自己意料,七年来,居然是在洛杉矶这样一块异邦的土地上,我逐渐了解、学习、感受了中国传统医学的诸多精华。
- t+ V' g7 v& s4 v+ P& M       想当年,在我无知的阶段,我曾经藐视它。我从上海师大二附中毕业的时候,当时的教导主任顾老师劝我报考中医。中医?一提起这个名词,不禁让我有暮气沉沉的联想……于是,我报考大学的第一志愿填了上海交大,第二志愿还是上海交大。结果进了当时最热门的“生物医学工程”专业。这个五年制的专业,有相当一部分时间,是在当时的上海第一医学院学习西医理论和临床。来到西方后,又进一步系统学习了当代分子生物学的理论和实验。5 {1 X! Y8 k* b# Q' I
       假如不是后来在洛杉矶偶然遇到这位中医,我就是一个单纯的西医理论信奉者。
2 o3 F9 N9 L; D       这位中医花了七年时间,才教我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中医。
6 I4 t, k9 V  x+ {& G- Y4 Y       这就让我明白,学中医,一定要有良师言传手教才行。因为中医所依据诊断的那千变万化的脉象,是任何课本都无法教会你的。不过这还不够。要真正弄懂中医理论,还必须有极好的辩证思维。& V- }$ ]5 g) e+ B; Z" @
       在这一点上我自叹弗如,是因为七年来,我不断在一个又一个具体的病况案例上,受到思维上的挑战。
* Q1 E! h5 O  |       中医理论的精髓和真正优秀的中医经典著作,都蕴含着有关“天、地、人”的最深邃的哲学思考。( \3 \/ l9 n& X: A
       而我这个接受过中西方哲学课程的人,会像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地念“辩证法”这三个字,这在我们这代人听来早已是耳熟能详的名词俗语,但在真正高超的中医理论和实践面前,我才第一次深切体会了什么叫“辩证”。不过这还是不够。我们必须明白,传统的中医,是医和药出自同一源头,二者不可分离的。而现代中医走西医发展的路线,分药学专业、医学专业等等。结果,制药的不懂医,行医的也不识药。
4 T4 W& T/ C! ]       在洛杉矶的这位中医告诉我,有些运到洛杉矶中药房的药,也都大规模地偷工减料。每一味中药都有特定的泡制方式,比如有一味治妇科病的草药,要经多次醋喷、晾干,再醋喷、再晾干……而现时的制作过程,只醋喷一次,或者干脆就不醋喷。还有一味草药传统的制作方式是必须用羊油炒,而他现在看到的只是直接晾干的叶子……
: _/ M  y: l) u1 M6 R9 b9 D+ v) E       这位中医师当年在长白山上,跟着道士中医满山遍野地采药,然后自己动手制药。所以,当他看到今天有的药已经面目全非时,就会设法改动药方,或自己动手重新加工制作。: `5 |( F+ M( Z
       而如今的大多数中医师,对这一点是无所感知的,有好些干脆就直接开中成药。而这些成药的制作过程,更是良莠并存,好坏悬殊。1 H  e& U. k$ \) G1 T5 G; Q
       除了以上这些,优秀的中医师还应该对传统的中医经典有一定深度的钻研。曾经为我治病的这位中医师告诉我,他是因为“文革”上山下乡来到长白山,遇上并师从于那位老道中医。回城之后,虽仍在“文革”年代,而他的一个“知青”朋友刚好分在辽宁“千朵莲花山”藏书库当管理员。“千朵莲花山”是全国数一数二的收藏经典图书的书库,位于长白山脉,可能较为偏远吧,它一定程度上免遭了大城市的书库在“文革”初期的浩劫。于是,他一头扎进这个藏书库,如饥似渴地阅读了大量濒于绝迹的中医经典。比如元朝留下的《回回药方》三十六卷,当时只存两卷了。% z+ Q& O9 q: G  O( y1 C
       这位从小经历过“破四旧”年代的中医,到“上山下乡”时,才十六岁。如今,他已到了临近退休的年龄。
- I. `) o* Z3 E. l8 e( @8 `# b       而我们这代人,求知的年代遇上了“改革开放”,是在推崇和汲取西方科学知识的氛围中长大的,我们很容易不由自主地藐视中医。而我们,如今也已经人到中年了。
& y! }, c* X" s2 a) Q       那么,目前尚活跃在社会上的这几代人中,还能有多少人,是真正认识和懂得这一中华遗产的价值的?
& f2 P' Z; l# r) D4 L- `, b       中医,是一门需要手把手学,需要言传心教的学问。目前,几经浩劫而尚存的优秀中医师,确已所剩无几了。面对这种现状,应该有一种抢救这一国宝的紧迫感了,再也不能“雪上加霜”地进一步摧残它了。- H9 c5 S  t; K! x9 e
       但是不。世人仍将按着“盲人摸象”的原理,以猜想代替真实。由社会和历史原因造成的目前的中医现状,使人们亲自遇上“庸医”的机会越来越多,而人们对整个中医界的反感便也愈甚。
+ q5 v, ^& Z/ u# ^8 o2 b- }( k       除了一部分想要彻底抛弃这一传统医学的极端人士之外,大多数好心人想到的办法是:“改革”这一原本体系性极强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以使之“现代化”。这让我担心,到了我们这一代之后,中医的遭遇将会更其不堪。
$ y5 W" ~% d6 O( N6 p       是的,他们没有遇到真正好的中医。
5 Y9 W4 U7 b2 K0 x7 @       有什么办法,能让更多的人遇到这样的好中医呢?
4 B% K' f7 A+ J& K       而它的前提是:怎样才会有更多的好中医?9 `9 R  q( ~; Y" n! g# `; A
       毕竟,让更多的人遇到,这是惟一的解救之道!
1 `: Z/ L. e+ P6 V- Z       救救中医……3 T0 b+ U, |. u: {, f" M( x

+ J" v1 l: K+ u8 y6 w, c: }) H. N
伤寒论-阅读及全文检索论语-阅读及全文检索诗经-阅读及全文检索三国演义-阅读及全文检索
发表于 2008-8-11 08: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怎样才会有更多的好中医?!问的好啊
发表于 2008-8-11 09: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让我们大家都行动起来,救救中医吧!
发表于 2008-8-12 11: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什么办法,能让更多的人遇到这样的好中医呢?
发表于 2008-9-3 15:5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相信有好中医,就一定能遇到!
发表于 2008-9-20 21:28: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遇不到好中医,又不相信西医,我的办法是自学一点中医知识,常到坛子里转转,多熏陶熏陶,最起码可以分辨出中医的水平。能自己搞定的小病自己解决,实在不行,向坛子里的高手求救!呵呵。。。。
发表于 2008-10-14 10:3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成从“我”做起吧
发表于 2008-10-16 14: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世道是不让中医人活呀,救中医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04:33 , Processed in 0.03042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