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662|回复: 8

哲学辞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0-22 10: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哲学辞典 全两册  [法]伏尔泰 著 王燕生 译 
: _1 o" O: Y2 a1 B* |8 B6 ^6 R5 @译者前言
6 q' F7 z! \) ~" B" x- I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新兴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方面的代表人物。他战斗的一生及其思想在近代法国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异常深远,可以说超过了许多法国大思想家,有些史学家甚至说若没有伏尔泰便不会有后来的资产阶级大革命。他才华横溢,在诗歌、戏剧、小说、历史、哲学、散文各个方面都有杰作,而宣传启蒙思想的活动则是他战斗的一生中最突出的一面。他并没有完整的哲学体系,但是他认为哲学家应该是战斗的思想家,而他一生的经历就体现了他这一信念。所以他的思想在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前夕,影响极大,成为当时法国思想界一代宗师。) t3 U- r& s% M
这位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先驱、卓越的文学家、哲学家和历史学家一生身世曲折多变,浮沉不定。他于1694 年11 月21 日出生在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原名弗朗索瓦一马利?阿鲁埃(Fran- Cors-MarieArouer)。父亲弗朗索瓦?阿鲁埃是一位公证人,后任国库税吏。他7岁丧母,由他胞姐抚养成人。父亲拥有相当财富,因此他得以受到优良的教育。早年就读于大路易中学,得到良师熏陶,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基础。又加上他聪颖过人,能博闻强记,拉丁文学造诣颇深。在这所中学里就读的都是些贵胄子弟,他在同学中,结识了一些重要贵族人物,如达尔让松、德?西德维勒、达让塔尔、德?黎塞留等人。在校期间,他的写作艺术和才智,大胆思想和独特创见已经初露锋芒,引起老师们的惊异。他年甫10 岁已能赋诗。他的教父夏托纳夫修道院长与当时社交界女名流尼农?德?朗克罗很友好,便把小阿鲁埃介绍给当时已是90 高龄的尼农。她很欣赏这个诗童的才华,便在遗嘱上遗赠他两千埃古银币做买书费用。尼农这一美举鼓励了少年伏尔泰从事文学写作的志趣。1706 年,他12 岁时,夏托纳夫又好意介绍他进入当时以言论自由闻名的圣殿修道院文艺团体、其中多风流潇洒、倜傥不羁的文人才子。这正投其所好。小阿鲁埃在座中以谈吐锋利透辟而为人瞩目。1711 年,他中学毕业后,老阿鲁埃要儿子进修法律,儿子却坚持要从事文学事业。父亲见他儿子这样醉心干诗歌写作,又见他在写他的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又与这些令人担心的文艺界人士往来而深为不安。1713 年便决定送他到自己友人法国驻荷兰使节夏托纳夫侯爵那里任大使馆秘书。在那里他爱上一位避居荷兰的法国女作家迪努瓦耶夫人的女儿。迪努瓦耶夫人心中对于女儿另有打算,不满意这件事,便告到法国大使夏托纳夫那里,后者立即罚小阿鲁埃禁闭,最后把他遣回法国。还写信通知他家里,措词极为严厉。1714 年,父亲又决定送他在诉讼代理人阿兰事务所去见习。这时他年甫20,就参加了法兰西学院举行的诗文竞赛。写了一首颐歌,因为没有得奖,便在一部小讽刺剧《泥潭》里对拉莫特院士发泄怒气,惹他父亲大为不满。他家友人德?科马尔丹先生对年轻的阿鲁埃处境深表同情,得到他父亲的同意,把他带到自己的圣安热宫邸暂避。在那里少年伏尔泰遇到了老科马尔丹先生,他是圣安热侯爵,曾任财政大臣和国务秘书,熟悉亨利四世和路易十四王朝一切史实、宫廷秘闻。他一生所见所闻记得清清楚楚。常喜对人侃侃而谈这些小故事,无一遗漏。少年伏尔泰获益不小,为他日后撰写史诗《亨利亚德》和史学著作《路易十四时代》提供了许多第一手材料。就在这时他酝酿了史待《亨利亚德》的腹稿,起草了《路易十四时代》的初稿,并且完成了使他一举成名的第一部悲剧《俄狄浦斯王》。
, V- A, b! _8 ]% S$ l8 x+ N! ?1715 年他回到巴黎,又从事文艺写作。次年因为写诗讽刺当朝摄政奥尔良公爵,被逐出京城,流放在奥尔良左近的苏利,成了爱好文学的苏利公爵的座上客。1717 年初,摄政召他返回京城,宽恕了他。但不久在京中出现一首题名为“我见过”的讽刺诗在暗中流传,作者在待中历述他目睹的件件蠢事、罪行,灾难。诗的未句说:“我年甫20 就已见识了这些罪恶。”后来查出作者原是一位名叫勒?布兰(LeBrun)的诗人。当时小阿鲁埃虽已23 岁,但由于此诗诗句酷似他的手笔,警署便硬说是他的作品。于1717 年5月把他投入巴土底监狱;囚禁了十一个月。他在狱中不忘写作,修改他19岁时写的悲剧《俄狄浦斯土》,完成了史诗《亨利亚德》初稿《联盟》(LaLigue)。次年4 月,摄政了解他无辜受冤,恢复他的自由。但是当时法律规定,在国家监牢囚禁的人,出狱后必须放逐外地。4 月11 日他被送往巴黎南郊夏特内流放。10 月12 日才获准返回巴黎。1718 年11 月18 日,伏尔泰的悲剧《俄狄浦斯王》在巴黎法兰西喜剧院首次上演,非常成功,连演45 场,座无虚席,盛况空前。通过这出悲剧,作者显露出他杰出的文学天才和深刻的反僧侣、反迷信的哲学思想。就是这时他才开始采用了他的笔名“德?伏尔泰”。(伏尔泰这个名字,据传记作者孔多塞说,本是他贵族出身的母亲的一块领地的地名。他先以“德?伏尔泰”为笔名,后来简称伏尔泰。)从此伏尔泰脱颖而出一举成名,成为当时的风云人物。他获得摄政和国王颁发绘他的年金。从此他在文学生涯中蓬勃发展,继续创作。先后写出《玛丽亚纳》、《冒失鬼》等戏剧。此外他的史诗《亨利亚德》初稿《联盟》的若干篇章也在许多文学沙龙里传诵。在《俄狄浦斯王》初获成功后,有六七年光景,他的文学才能和声誉一直平稳上升。他经常出入于宫廷权贵之门。1725 年9 月5 日,法国国王在枫丹白露举行婚礼,还上演了伏尔泰的《俄狄浦斯王》、《玛丽亚纳》和《冒失鬼》三出戏。王后看《玛丽亚纳》时感动得泪流满面,看过《冒失鬼》又使她大笑,对于作者赞许有加。同时作者还获得15oo 里弗尔年金。眼看他就要戍为宫廷诗人,跻身上层社会,得偿少年时代向往出人头地,一跃而为伟大人物的宿愿。当他正在踌躇满志之际,不幸的厄运却向他袭来。前一年(1724),他住在梅宗堡,堡主是他的好友。在那里感染了天花,几乎死去。后来幸而痊愈。便离开梅宗堡。1726 年,他在歌剧院跟一个无耻的贵胄骑士罗昂夏勃发生口角,后者用轻蔑的口气问他的姓名向他寻衅。伏尔泰却回答说:夏勃这个名字我不知道。两天之后,在喜剧院的取暖室,这位骑士又问伏尔泰姓名来寻衅,后者就回答说上次在歌剧院已经答复他的问题了。罗昂夏勃举起手杖威胁说应该用棍子回敬他。过了三天,伏尔泰在苏利公爵家里参加宴会,罗昂指使人把他诱出饱以棍棒,据说罗昂躲在对面一家商店里暗中指挥,还大声叫道:“不要打他的脑袋,那里边还会出好东西呢!”伏尔泰受了这般侮辱,愤愤不平,要与这个恶棍决斗。但是贵胄不屑与平民交锋。伏尔泰又到处去申诉。当时罗昂家族权势之大,不是文人伏尔泰所能抗衡的。因此他到处碰壁,人家都认为他不自量力。甚至平日的好友也对这件事置之不理。不但无处申诉,而且当局为了防止伏尔泰再闹着要报复,4 月17 日又把他投入巴士底监狱,在狱里监禁半月。当局为了根除后患,释放他出狱,但条件是必须离开法国。他被迫流亡异域。5 月2 日孔代先生奉国王之命押送伏尔泰到加来监视他上船离岸。这一年5月,他到了英国,初到英国很苦恼,因为未能复仇雪耻反而被迫去国,文学生涯也告中断。这次的打击迫使他深刻尝到封建专制对于平民压迫的音头,促使他从攀龙附凤跻身显贵的迷梦中猛醒,开始走上反对封建权贵和宗教迫害的斗争道路。他虽然受到压抑,但是年轻富有活力,很快就重振精神,从事研究英国社会、政治、经济以及商业组织等等情况,研究英国语言文学。他在英伦备受朝野推崇,与英国哲学家博林布罗克爵士有书札往还。他研究牛顿的物理学和哲学学说,吸取了培根和洛克的理论。1726 年他在英国格林威治登陆时,也并非是行囊空空的流亡人,手中有9000 英镑的汇票和巴黎英国大使馆的若干介绍信,在经济方面并不拮据,所以得以安心学习。最初几个月在旺兹沃思隐身,还访问了乡村教师们了解贵格派的情况,为他后来的《哲学通信》(又名《英国通信》)关于贵格派公谊会的儿篇文章取得了第一手材料。次年1 月,他到伦敦进见英国王室,受到加德林娜王后和英王乔治二世的款待。他又结交了著名作家斯成夫特,后者为他在荷兰募集了刊行史诗《亨利亚德》的基金,他所心爱的这部作品于1728 年在英国伦敦出版,他还用英文写了一篇论史诗的文章(“Essayon EpicPoetry”),附印在正文之前。他此时为后来的作品搜集了材料,起草了一些初稿,有拟莎翁作品的几部悲剧,依照法国趣味写出,还准备了《查理十二史》和上述《哲学通信》其他若干篇的材料。他同时受到辉格党和托利党的接待,与英国启蒙运动时期的著名诗人蒲柏(Alexander Pope)很友好,他对英国人民能获得思想自由和政治平等深有感触,特别是英国对待伟大人物的态度,赋予他们自由和荣誉,在他看来恰好跟法国令人头痛的专制制度、对文人迫害的情况相反。特别是他觉得那里社会地位虽有区分,但人与人之间只有才德的差别,别无不同之处。大家都可以自由地进行思考,不必担忧有什么上帝的膺惩,这更使他赞赏。因为他身受权贵欺压,对于专制淫成有切肤之痛。他对于英国这种自由空气感触殊深,为他日后在法国进行反封建专制、传统成见和宗教迫害的斗争在思想上作了准备。他在英国这一段生活,虽有一段顺利时期,结束得却像是不大愉快。也许是由于言谈失慎与一些友好如博林布罗克等人最后反目;也许是由于患病,返国后他身体更消瘦了。而且从1728 年11 月到1729 年2 月,他不知去向。到了3 月15 日。才有人在离凡尔赛不远的圣日尔曼昂来发现他在那里获准返回巴黎。回到京都,他重操旧业。1730 年上演了表现牺牲个人利益而对专制进行斗争的悲剧《布鲁图斯》;1732 年上演了反对宗教狂热的悲剧《扎伊尔》,都被视为杰作。1733年又发表了《趣味圣殿》,很受文艺界欢迎,但因作者在书中批判了十七世纪各个大作家,触犯了一些权威,又有人强烈反对。次年出版史书《查理十二史》,轰动文坛。于是伏尔泰又成了显赫一时的名人而且富有。他曾用了五年时间积攒财富,因为他一向以为要保持个人写作自由,必须持有相当财富,才不致为生活而鬻文,才能以自由思想发表自己的见解,不仰人鼻息,为真理与正义而斗争。他以在英国商业界学来的各种方式进行投机,购买国家奖券,在普隆比尔矿泉投资,又在一家造纸厂和一家包装厂投资,还由巴里斯兄弟出面合伙走私军火。总之,作为资产阶级人物,他充分利用了一切社会关系进行商业活动,为自己积攒了大量财产。因而引起了许多人的嫉妒和责难,说他发财致富不择手段。由于他一贯爱写讽刺诗文,又引起物议与当局的怀疑,为了避免再进监狱,便潜往卢昂隐身,在那里于1734 年又匿名出版《哲学通信》(上海人民出版社有1961 年中译本),可是后来被人告发,巴黎法院判决焚毁读书,并通缉作者,就连出版商若尔也被捕入狱。伏尔泰此时已不留恋文人相轻、文学争论纷繁的繁华的巴黎,不再需要依靠贵人的保护,三十六计走为上策。1733 年5 月有人把他介绍给夏特菜侯爵夫人结为好友,这位夫人成了他的崇拜者。侯爵夫妇在香摈省西雷小镇那里有一座宫堡。侯爵夫人便邀他同她家一道去西雷避居。伏尔泰用他积攒的钱修整了这个别墅,在那里面修葺了令人心旷神怡的花坛,明窗净几、宽敞豁亮的图书室与工作室、收藏丰富的画廊、招待过往友人和学者的套房住宅,伏尔泰就在这一如意的环境里在他情投意合的女友监护下投入写作与研究的勤奋工作中。夏特莱侯爵夫人本是德布勒特伊男爵的女儿,自动聪颖好学、长于拉丁语文,醉心数学与形而上学的研究。夏特莱夫人与伏尔泰二人兴趣一致,两人同时从事当时的重要研究工作。因为夏特莱夫人热衷于研究牛顿的学说,伏尔泰便于此时写了《牛顿哲学原理》。夏特莱夫人研究形而上学问题,伏尔泰为她写了一部《形而上学概论》。但是伏尔泰基本上是诗人哲学家,他终于放弃了物理学的研究。他在西雷时期,虽曾从事科学研究,但仍不忘写作文学作品。他创作了《恺撒之死》(1735)、《阿尔齐尔》(Alzire,1736)、《穆罕默德》(1741)、《梅娄普》(Merope,1743)等悲剧,在当时大受观众赞赏。其中《移罕默德》一剧,不啻为反对宗教狂热的宣言。他在西雷住了六年,间或到他处旅行。1740 年夏特莱夫妇因事赴布鲁塞尔,伏尔泰与之同行。他顺便又去克莱夫斯会晤从1737 年一直与他书信往来对他推崇备至的普王腓得烈二世。此行对他后来出使普鲁士大有关系。比京事情结束后,他与夏特莱一家返国,途经里尔,伏尔泰上演了他的悲剧《穆罕默德》。在首场演出中间,有人递给他一封普王给他的信。信中告知他普军在莫尔成茨告捷。他当场中止了演出,向观众宣读了来临,并且兴奋他说,“莫尔威茨的大捷也会为我带来胜利”。回到巴黎,看到一切仍如往昔,文人相轻,佞臣当道。但是他个人情况有好转趋势。这时英奥两国威胁着法国,法普联合最为重要。当局已经知道他与普玉交谊很厚,派人出使普鲁士,游说腓得烈二世,伏尔泰就是最适宜的人选。1743 年他出使普鲁士,未获法国朝廷所希望得到的结果。外交任务虽未完成,但是他回国后不久又逢政府人事更动,他的同窗好友达尔让松弟兄二人进入内阁,长兄侯爵担任外交大臣,弟弟伯爵掌了军政大权,伏尔泰便成了他们的合作者。加之国王最宠爱的蓬帕杜侯爵夫人当时对朝廷影响力很大,又成了他的保护人。由于蓬帕杜夫人的热情支持与推荐,在宫中上演了伏尔泰两部歌剧,取得成功。1745 年4 月1 日,他便被任命为法国史宫,傣禄每年2000 里弗尔,第二年他又获得王室侍从的职位。1747 年伏尔泰为了获得法兰西学院院士席位,上演了《梅娄普》一剧,大获成功,观众为之倾倒,狂热要求作者出台与观众见面。当时这还是法国剧院观众要求与一部戏剧作者见面的创举。由于《梅娄普》演出成功,这一年伏尔泰当选为法兰西学院院上。在学院接纳他的隆重典礼上,他发表了关于法语以及为推广法语必备的条件的重要演说。后来法语成为一种语义明确,语法严谨,修辞典雅,绝无歧义的语言,以致以后许多国际条约也均以法语文本为准则,这首先要归功于伏尔泰对于法语的伟大贡献。他自己的文字在这方面也已成为一代典范,至今一般法语语文学者,还为字义的确定,常常引用伏尔泰对该字运用的范例。他本来此时已时来运转,眼看又成为显赫一时的人物,但是因为他一贯言谈犀利,语多讽刺,国王路易十五大为不满,他本人也有所察觉,难以再做宫廷诗人。他的反宗教情绪也招致多方面的敌意。他在京都的显赫地位,昙花一现,很快便成为过去。他终于离开巴黎回到西雷。1749 年,夏特莱夫人逝世,他受到沉重的打击,又遇到观众对他在1749 年上演的《娜尼纳或波折服了的成见》和1750 年上演的《奥菜斯特》两部悲剧喝倒采,便决定接受腓得烈二世很久以来一直向他提出的邀请,于1750 年6 月28 日离巴黎前往柏林定居。他在法国第二次失意,专制政体对他的这种压迫,并未能完全割断他对所谓开明君主的幻想。他起初结识普王腓得烈二世,在克莱夫斯归来,致书友人达让塔尔,便曾称颂这位国王的贤明,说他不啻为“北方的所罗门”,热爱艺术,才能出众,日夜勤劳,治国不倦。初到柏林他便被任命为王窒高级侍从,年金从丰、礼遇有加。其实这位北方的所罗门不过是个穷兵黩武、蛮横的暴君。利用伏尔泰为他修改他的御制文章,点缀宫廷。他把伏尔泰不过看做是一个柑桔。他说:“我需用他最多不过还只有一年罢了,柑桔一经挤于汁水,桔皮就可以扔了。”最后伏尔泰因批评柏林科学院院长莫佩都依而与腓得烈二世决裂,于1753 年二月27 日好不容易离开柏林。行至法兰克福,普王却命令他在该城的代表弗莱塔克要伏尔泰交出国玉的诗稿,因为诗稿放在托运行囊里,没有在伏尔泰手头,未能交出,便被留在他下榻的金狮旅馆里。他的侄女德尼斯夫人赶来接他,也被监视在旅舍内。这对他是很大的侮辱。此时他经历了他的作家生涯中最艰难的危机:巴黎嘛,回不去,因为有人盗窃了他的世界简史手稿,由一家书商私印出版,而巴黎法院又在追究作者。重返德国更危险。最后在签了一项声明保证归还普王诗稿和信件后,才获准离境。英王和奥皇得知后都谢绝他入境。他又开始他所谓的犹太人流浪生活。1753 年他先到斯特拉斯堡,后又转道到他投过资的普隆比尔矿泉住了几天,在那里会晤了老友达让塔尔昆仲。1754 年前往科尔马,路经里昂,受到唐森红衣主教的冷遇。在科尔马住了一年。最后方发现了他所谓的“幸福之门”,在日内瓦郊外菜芒湖畔买下了“乐园”别墅,同他侄女德尼斯夫人住在那里。随后1755 年又在洛桑左近蒙里雍买了一院住房;1758 年又在“乐园”一里外买下了费尔奈宫堡和一片肥沃的土地并且长期租下了图尔内伯爵领地连同村舍和农庄。四处合起来便成了一片很大的产业。后来因为为《百科全书》写了一条“日内瓦”,得罪了当地人士,他便隐退在费尔奈从事耕种和写作。晚年二十载都是在费尔奈度过。他全欧闻名,前来请教者络绎不绝。人称他为“费尔奈教长”。晚年,他继续写作悲剧和喜剧。他自己演出,并在巴黎上演。他还出版他多年从事撰写、修改、补充的《路易十四时代》和《风俗论》,《俄罗斯史》,《高级法院史》,《帝国通鉴》等史学著作,又为百科全书撰写文章。1764 年《袖珍哲学辞典》问世,这是他旅居德国时在普王一次晚宴中提出编写计划的一部战斗性哲学著作。当时只有他认真对待这部书。当晚在床上就思考酝酿内容,随后陆续写出“亚当”、“亚伯拉罕”等文。该书内容最初只是一些批判圣经的文章,后来又把他为《百科全书》和《法兰西学院辞典》撰写的词条和其他随感陆续编人,最后由伯休编入全集,成为全集第一卷。也是在这个时期,他创作出至今仍为人喜读的哲理小说《查第格》、《老实人》、《天真汉》、《如此世界》、《有四十银币收入的人》等篇。他还收养了十七世纪伟大悲剧作家高乃依的侄孙女。为了给她一笔嫁资,又写了《高乃依评论》。文章表达了他思考缜密的批评意见。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代尔泰认为哲学应该是战斗的,他本人在晚年就为申张正义反对宗教迫害而战斗。1762 年他曾为卡拉冤案呜不平。卡拉是图鲁兹城一名商人,耶稣教徒,儿子有信仰天主教的倾向,气质十分忧郁,忽悬梁自尽。法院硬断定卡拉为阻止儿子皈依天主教而勒死他。卡拉被判处轮碟刑,含冤死去。1766 年又为因遭诬告未向出丧行列脱帽,被认为是亵读宗教、处以火刑含冤死去的德拉巴尔骑士的冤案昭雪。还为其它不少冤屈事件鸣不平、提抗议、代为申诉,为之昭雪,博得举国爱戴,成为不幸人民心目中的唐吉诃德,赢得了崇高声誊。他与全欧各地知名人士都有书简往来,了解各处情况,回答各种问题。费尔奈当时俨然成了欧洲舆论中心。他已是70 高龄的老人,在那里进行哲学宣传普及工作,毅力之强,更是令人惊叹。他不断从费尔奈发出许多各式各样的小册子抨击宗教迫害,宣传信仰自由的主张。他认为百科全书,篇幅过巨,文章太深,不适于启蒙工作,还是他的《袖珍哲学辞典》携带方便,任何人随手翻阅,都可得到有益的启发,起了开卷有益的作用。他自行忖印出版,到处送阅。有时从人家门缝塞人;有时吊在人家门铃的拉线上;在街道或公园的坐椅上,甚至在大教堂的祈祷椅凳上也都放满了这本书;有时候在一家钟表店老板的工作台上也会出现一摞《袖珍哲学辞典》。1778 年,巴黎喜剧院上演他最后写的一部悲剧《伊莱娜》,他应广大观众要求亲自来巴黎指导排演,受到全场欢呼,他的光荣和随之引起的内心喜悦达到了顶峰。此时他仍不忘他向法兰西学院建议的法语词源词典,并为此事撰写建议书说服学院采纳他的建议,因而劳累过度吐血,后因服海洛因止痛过量而逝世。" B  w6 _1 g  C$ P" w
伏尔泰在诗歌、戏剧、历史、小说、哲学各方面都显出他是代表整个十八世纪的伟大作家。在生前全集印行许多版,风行全欧,但是由于时代思潮的发展变迁,他的诗歌、戏剧等名著因严峻的古典主义的唯理主义精神不易为后世所理解与接受,不过他的哲理小说、《哲学通信》与《哲学辞典》至今犹为人所喜读,并且继续回答着当代读者所关心的问题。凡是阅读他这些作品的读者,都会深深感到每一页都在闪耀着灿烂的光辉。伏尔泰最令人钦佩之处,在于他是精力充沛一生战斗的哲学家。他在哲学上虽然没有独创的学说体系,但是他却能在他那个时代(整个十八世纪)提倡和宣传启蒙思想,普及哲学爱好,引起人们热爱理性与真理,憎恶愚顽的传统成见与迷信(请参阅《成见》与《迷信》二文),特别在反对宗教狂热的战斗中(请参阅《宗教狂热》一文)成为一位伟大旗手和一座照耀思想界的灯塔。他的《袖珍哲学辞典》(或译便携式哲学辞典)的书名以及他对这本书的看法也都足以说明他对哲学思想所起的普及作用。上文我们已经提到这部著作最能全面反映他的哲学思想:他坚决反对宗教迷信和主观唯心主义哲学,较之他所推崇的英国经验论哲学家洛克更进一步,认为一切思维都不过是感觉的继续与更替。他在《感觉》一文里便说,有一位伟大哲学家①曾经说过:“感觉包含着我们的各种能力”。可是,倘若一切知识都来自感觉;那么我们对于“永恒”、“无限”这类观念又如何能体会呢?在这一点上,他与洛克和孔狄亚克正相反,是持存疑态度的。他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可强不知以为知。例如他在《人类心灵的界限》一文里就表示有许多问题是超越人类心灵的界限的。他在《灵魂》一文第11 节里说道:“人哪:上帝给了你悟性是为使你能够行动,不是为使你深入到他所创造的事物本质里去”。他虽然反对唯心主义的论断,并且注重使用观察作为一种认识现实真理的武器,可是他同时却又把一切归之于两个本原:上帝与物质。他把心灵或精神作为沟通这二者① 按指孔狄亚克(Condillac,1715—780)感觉论学派的领袖,代表作有《感觉伦》和《逻辑学》,法兰西学院院士。
' |- K* \; @6 Y0 D之间的中项,起着桥梁作用。他虽然并不知道物质为何物,但并不怀疑物质的存在,并且认为物质是永恒不灭的。他是自然神论者,他在物质一文里说:“没有一条格言比下述这一条更为世人所普遍接受的了:‘任何事物也不是无中生有的。’因为跟这句格言意思相反的话无法理解。”他认为由神明或上帝按照一种目的而组织了永恒存在的物质的说法并无损于宗教信仰。例如他在这篇文章里说“我们今生有幸由于宗教信仰而得知是上帝从虚无中引出了物质。”但是,这种关于永恒物质的学说实际上也有种种困难,而不要以为可以克服这些难点。他在该文中就说:“物质从无中生有的学说,也并非不是那样不可理解,应该承认这一学说而不要自诩可以解释它,哲学并不能解释一切。”但是,照他说来,我们身在其中的这一洪荒宇宙到底是由神创造出来的还是由神加以安排整顿就绪的,对于我们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却无关紧要。他虽然对于有些形而上学问题持严谨的存疑态度,尤其是对于宗教方面的所谓默启或神启,更是讥笑备至,但是遇到实际道德问题,却是毫不迟疑地站出来主持正义维护人道,站出来保护那些被压迫的和那些无辜蒙冤的人,竭尽全力为之昭雪。我们知道他为卡拉事件鸣不平,先后曾奔走呼吁历十年之久。在道德哲学方面,他是实用主义者或者说是务实派。因此他认为对于灵魂永生的信仰,为了维护人间的道德,似乎是不可少的,他甚至以为必须有一位赏罚严明的最高主宰,才可鼓励善良人民而警顽愚。对于广大人民群众来说,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须制造一位上帝来崇奉。由此可见,伏尔泰不是一位真正的形而上学哲学家,他也不能把他所主张的唯物主义坚持到底,而是到了自己无力解决到底物质存在是第一义的还是精神存在是第一义的时候,就同唯心主义和宗教信仰妥协,成为一个自相矛盾的二元论者。他并且反对当时百科全书派的无神论。他在《无神论》一文中对于爱尔维修的《自然体系》这一部伟大的唯物主义哲学杰作痛加针泛,就是他的资产阶级局限性的反映。他不仅信奉所谓“自然神”的造物主,而且在私有财产问题上坚持私有财产是个人经营所得,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我们知道,他与十八世纪另一位伟大启蒙思想家,民主主义的发扬者卢棱由好友反目成为对头,而两人对于私有财产问题的看法大不相同,后者认为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这也说明伏尔泰的资产阶级立场是十分明确而坚定的。所以我们认为他在十八世纪法国文坛以及西欧思想界反对封建专制和同顽固的宗教狂热势力作斗争中是启蒙运动最坚强的先驱,但是在哲学上的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他较之百科全书派达朗贝,爱尔维修等人却远远落后,站在保守的唯心主义和有神论的一面。以上就是伏尔泰哲学思想的要点。伏尔泰的这部《哲学辞典》是在最初的《袖珍哲学辞典》的基础上,陆续编入他为《百科全书》、《法兰西学院辞典》等著作撰写的条目,以及其它若干文章,后汇编为全集本第一卷。全书涉及的问题很广泛。例如在文学中古今之争的问题上,他写《古人与今人》一文,坚持鲜明的厚令薄古的观点。在《批评》一文中,尖锐地批判了那些别有用心颠倒是非的文艺批评家。伏尔泰对中国特别推崇,在《论中国》一文以及其他许多文章里,常常肯定中国的长处,来讽喻西方的一些在他看来是很愚昧可笑之处。我们在西方作家中还很少发现像伏尔泰笔下这样同情中国的作家。这也是令我们特别对他有好感之处(参阅《论中国》条目)。他根据中国戏剧《赵氏孤儿》改编为一部法国悲剧《中国孤儿》,以成吉思汗为主角。剧情十分感人。1755 年8月20 日在巴黎法兰西剧院首次演出,非常成功。当时的观众深为赞许,自始至终掌声不绝。# E) g( ]' V6 i( u7 |4 d: _
本书主要特点有二:首先是突出地反对基督教,特别是天主教,反对宗教狂热带来的愚昧迷信与迫害无辜;其次是强调理性主义的哲学思想,认为只有这种一切从合理的理性出发的思想意识才能为人类带来一线曙光。阅读这本书,从作者伏尔泰在思考问题时注意从合理的理性出发、不圃干一切固有的成见、探索真理、敢于面对现实为理想而斗争的精神中吸取教益,对于我们认识现实,寻求真理,采取合理行动是有裨益的。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王燕生
! i) j1 Q  Q* Z3 P! m1982.12.1
" Z& g" f6 ?" |* ~$ F& w( b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x, ?# r2 J$ o+ C. a
出版说明
2 @* q$ J: N' w我馆历来重视移译世界各国学术名著。从五十年代起,更致力于翻译出版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的古典学术著作,同时适当介绍当代具有定评的各派代表作品。幸赖著译界鼎力襄助,三十年来印行不下三百余种。我们确信只有用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财富来丰富自己的头脑,才能够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些书籍所蕴藏的思想财富和学术价值,为学人所熟知,要需赘述。这些译本过去以单行本印行,难见系统,汇编为丛书,才能相得益彰,蔚为大观,既便于研读查考,又利于文化积累。为此,我们从1981 年至1989年先后分五辑印行了名著二百三十种。今后在积累单本著作的基础上将陆续以名著版印行。由于采用原纸型,译文未能重新校订,体例也不完全统一,凡是原来译本可用的序跋,都一仍共旧,个别序跋予以订正或删除。读书界完全懂得要用正确的分析态度去研读这些著作,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这一点也无需我们多说。希望海内外读书界、著译界给我们批评、建议,帮助我们把这套丛书出好。! C: \1 D/ K* Y- x% D  j) i  s
商务印书馆编辑部- ]2 L- k* t( h& G
1991 年6 月. Q9 J0 @# B- n, n$ v6 A* b  J2 a
哲学辞典(上册)AABBE 阿贝 (修道院长)“您往哪儿去,阿贝先生1?? .”您可知道阿贝的原意就是父亲吗?②您若是作了阿贝,可就为国效劳了;那一定能做出一个男子能够做的最好的事儿来;国家又从您这儿多添一个会思维的生灵。这件事倒还有点儿神圣的意思在内哩。可是倘若只是由于剃了发,穿一件披肩,一件短袍,终日期待着一项微薄的收入而做了阿贝先生,那可就配不上阿贝这个称号了。从前的僧侣是把阿贝这个称号奉献给他们所选出的院长,阿贝就是他们教门里的父亲。日久天长,阿贝这个名称所指的对象变化多大呀。教门里的阿贝本是一帮穷人的头儿,可是教门里那些贫苦父亲从那以后却有了二十、四十万里弗尔③的年金了;今天在德国还有些教门里的“贫苦”父亲竟拥有一团人的警卫队呢。一个穷人曾经宣誓安分守贫,结果却是君王一般!我们曾经说过,还要再说千百遍:这种情况是令人发指的。国法不容这种滥用职权的行为,教会也为之愤愤不平,而那些无衣无食真正贫苦的人都在阿贝先生门前向天呼冤。但是我听见意大利、德意志、弗兰德、勃良第的阿贝先生们都说了,为什么我们不积累些财富和荣誉呢?为什么我们不能称孤道寡呢?那些主教们都是孤王寡人啊!他们原来也跟我们一样穷;他们发了财,升了宫,其中一位地位比国王还高;我们也来尽量效法他们吧。先生们,你们有理,侵占世界吧;世界是属于霸占它的强者或能手的;你们曾经利用过无知,迷信和愚昧的时代来剥夺我们的遗产,践踏我们,用我们的血汗来自肥。理性到来的日子,你们就发抖吧。1 ①您往哪儿去,阿贝先生?往姑娘们那儿去? 怎么着?您模着黑儿去? 您又要去碰钉子去,明白吗?(当时的歌谣)——乔治?阿弗内尔② 阿贝Abbé,法语原意是修道院长;伏尔泰在“修道院”一文中曾说明这一字源;拉丁语和希腊语作Abbas,叙利亚语和迹勒底语作Abba,由希伯来语ab 而来,ab 的意思就是父亲。本文用这个字,有双关的用意,所以此处音译阿贝。——译者③ 里某尔(Livre),法国古金币名称。——译者ABRAHAM 亚伯拉罕第一节亚伯拉罕经历中有关神圣的事迹,我们只字也不应该提,因为圣书已经都谈了。属于世俗历史范围的事,有关地理、时序、风俗、习惯的事,我们也只能用恭敬的笔法来谈,因为这类风俗习惯与圣史部有联系,犹如条条小溪,保存着它们的源泉的什么神圣的东西一样。亚伯拉罕虽然生在靠近幼发拉底河地区,为西方人倒是开辟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却没有为东方人留下什么,然而他在东方本来跟在我们这里一样受人尊敬。伊斯兰教徒只是从他们的纪元起才开始有确切的纪年。时间科学,完全湮灭在伟大事件发生的地方,却终于来到了我们的国土,而在我们这儿这些事情又没有人通晓。我们对于幼发拉底河、约旦河和尼罗河一带发生的事件争论不休,现在做了尼罗河、约旦何和幼发拉底河主人的那些人却坐享清福,无所争论。我们所说的这个伟大时代就是亚伯拉罕时代。关于他的出生年代,我们有不同的看法,其间相差六十年。以下就是根据记载来计算的:“他拉活到七十岁,生亚伯拉罕、拿鹤和哈兰。”①“他拉共活了二百零五岁,就死在哈兰。”②主对亚伯拉罕说:“你要离开本地、本族、老家,往我所指示你的地方去,我必叫你成为大国的父。”③依据《圣经》原文,显然他拉是在七十岁时有的亚怕拉罕,在二百零五岁时去世,而亚伯拉罕在他父亲死后立即从迎勒底出走。他离开他本地的时候正好一百三十五岁。这也差不多就是圣艾蒂安④在他向犹太人发表的讲演词里所表示的意见。可是《创世记》又说:“亚伯位罕出哈兰的时候,年七十五岁。”⑤这就是关于亚伯拉罕年龄问题争论的主要点,因为还有许多其他问题。怎么会说亚伯抹罕有一百三十五岁,同时却又只有七十五岁呢?圣热罗姆和圣奥古斯丁①都说这一难题是解释不通的。本笃会教士加尔梅②承认这两位圣徒井未能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创世记》称亚伯拉罕为老大,因而是长子,加尔梅却以为倘若说他是他拉最小的儿子,难题便可迎刃而解了。《创世记》说亚伯拉罕是他父亲七十岁生的,而加尔梅却认为是一百三十岁生的。这样一种调和的说法曾是争论的又一个新主题。原文和注释使我们困惑不决,最好的办法就是信奉而不争论。① 见《创世记》11 章26 句。——伏尔泰② 同上书11 章32 句。——伏尔泰③ 同上书第12 章第1 句。——伏尔泰④ 圣艾蒂安(Saint-Etienne),基督教最初殉教者,在耶路撒冷被人用石击毙。 ——译者⑤ 《创世记》第12 章第4 句。——伏尔泰① 圣热罗姆(SaintJérome,331—20),一译耶柔米,拉丁教会神父,坚决的护 教者,圣经拉丁文版的译者。圣奥古斯丁(Saint,Angustin,354—30),拉丁教会著名 神父。名著有《上帝之都》、《忏悔录》、《圣宠论》。——译者② 加尔梅(AugustinColmet,1672—757),法国本笃会学者,生于哥麦尔锡左 近。——译者这些古老的时代,无时不是众说纷坛,莫衷一是。依照莫雷里③的说法,关于上帝自己口授的历史,我们就有七十种纪年学说。从莫雷里以来,又形成了五种调和圣书原文的新方式:因此,这就使关于亚伯拉罕争论的次数和圣书原文中所说亚伯拉罕从哈兰出走时的岁数是相等的了。而这七十五种学说中,就没有一种正确地告诉我们哈兰这座城市或村庄到底是怎么个地方,也没有告诉我们哈兰到底在哪儿。在这些争论的迷宫里,又有什么线索把我们从原文第一节引领到末节呢?只有忍耐吧。圣灵本来就不打算教授我们纪年学,也不想教授我们物理学、逻辑学;他只想使我们成为畏惧上帝的人。我们既然什么也无从理解,也就只好唯命是听了。亚伯拉罕的妻子撒拉怎么会又是他的妹子?这也很难解释清楚。撒拉九十岁时,正怀着以撒,由于美貌绝伦,被基拉耳王亚比米勒①劫去,亚伯拉罕明明对基拉尔王说:“她其实是我的妹子,她与我是同父异母兄妹,后来作了我的妻子。”②《旧约》根本就没有告诉我们撒拉怎么会是他丈夫的妹子。本笃会教士加尔梅,判断力强,眼光敏锐,是有口皆碑的,但他却说撒拉很可能是亚伯拉罕的侄女。在迦勒底,这件事可能不算是乱伦,在它的邻邦——波斯也不算是乱伦。风俗随时随地而变易。我们可以设想亚伯拉罕,偶像崇拜者他拉的儿子,在娶撒拉时,不论后者是他妹子也好,或是他侄女也好,他仍是一个偶像崇拜者。教会的几位神父都不大谅解亚伯拉罕,因为他曾经在埃及对撒拉说:“埃及人一看见你,他们就要杀我,把你抢了走。求你说,你是我妹子,使我因你得平安。我的生命也因你而得活。”③她当时只有六十五岁。既然二十五年后她有一位基拉耳王作情人,更年轻二十五岁时,她当然也能引起埃及法老动了心。实际上,这位法老劫夺了池,就像后来基拉耳王亚比米勒在沙漠地带劫夺了她的情形一样。亚伯拉罕在法老宫中获得许多礼物,“许多头公牛、羊羔、公驴和母驴,许多匹骆驼和马,许多仆人和婢女。”这些礼物,为数很可观,证明那时法老们已经都是相当大的国王了。埃及这个地方已经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了。但是要使当地能够住人,要在那里建设城市,一定曾进行浩大的工程,引尼罗河水流入许多沟渠。尼罗河每年泛滥四五个月,两岸一片汪洋;一定曾使那些城市地基比沟渠至少高出二丈。这样巨大的工程似乎需要很多世纪才可完工。在洪水泛滥与我们确定亚伯拉罕在旅行埃及的那个时代之间,只相隔了四百年。这个民族必定是心思灵巧、勤劳不倦,因而才能在这么短短的时间内,发明了那些技艺和种种科学,制服并疏浚了尼罗河,改变了全国面貌。甚至很可能有若干座巨大金字塔那时已经修筑好了,因为我们看见,在不久③ 莫雷里(LouisMoréri,1643—680),法国渊博的传记学家,著有《历史辞典》 一书。——译者① 亚比米勒(LeroideGérareAbimélech),圣经中人物。是基甸(Gédéon) 之子,绞死他的众兄弟后,做了以色列法官;在巴勒斯坦底比斯城被围时,被人刺杀。 ——译者② 见《创世记》第20 章12 句。——伏尔泰③ 见《创世记》13 章13 句。这里依据伏尔泰引述的法译文参考汉译《旧约》译 出,故与汉译《旧约》词句略有出入。——译者之后,用香料殓尸的技术已臻完善;而这些座金字塔本来不过是用极其隆重的仪式奉安国王遗体的陵墓。既然三百年前,也就是说,在挪亚逃避洪水泛滥的希伯来时代一百年后,亚洲人曾经在示拿平原建造一座塔顶通天的高塔①,一般认为金字塔很古老这种意见是相当正确的。圣哲罗姆在他关于《以赛亚书》的注释里说,上帝降临毁坏这座塔的时候,这座建筑物已经修建四千步高了。姑且设想,一步只有二尺半长,四千步就合一万尺;埃及金字塔大约只有五百尺高,因此这座巴别塔比金字塔要高二十倍。兴修这样一座建筑物,要许许多多的工具才行呀!一定是百工齐施、共襄盛举的了。注释家们便从而断定当时的人类比我们现代各民族的人更无比魁伟、有力和灵巧。以上就是我们论到亚伯拉罕,涉及技艺与科学时所能注意到的问题。说到他这个人,他倒的确是一位伟大人物。波斯人、迦勒底人,都声称他是属于他们的。波斯古教从远古时代就把他称为吉什-伊伯拉罕,米拉-伊伯拉罕①,人们都同意伊伯拉罕这个字就是亚伯拉罕,因为亚洲人很少写元音字母,他们在发音时把j 读成a 或是把a 读成j 本是司空见惯的事。有人甚至以为亚伯拉罕就是印度人的梵天②,因为从古以来幼发拉底河两岸的民族都曾往印度去贸易,所以波罗吸摩这一观念就随之传入这些民族当中。阿拉伯人把他当成麦加的创建人。穆罕默德在可兰经里总是把他看成最可尊敬的前辈。他在第三章里谈到亚伯拉罕就这么说过:“亚伯拉罕既非犹太教徒,也非基督教徒;他是正统的伊斯兰教徒;他根本不是给上帝增加伙伴的那种人。”人心的冒昧竟至发展到了这种程度,甚至以为犹太人只是在很晚的时期,当他们在巴勒斯坦有了定居之地的时候,才自称为亚怕拉罕的后裔。犹太人被他们邻邦疏远,痛恨和轻视。据说,他们让人把他们当成亚伯拉罕的后裔,是想要给他们自己增光,因为亚伯拉罕在亚洲大部地区都受人敬仰。我们对犹太人的圣书所抱的信仰解决了这一切难题。还有些批评家,胆量也不小,他们对亚伯拉罕与上帝的来往,对他的战斗和胜利,都提出了一些反驳意见。在他出埃及之后,主向他显灵,对他说:“你举目向东西南北观看,凡你所看见的一切土地,我都要赐给你和你的后裔,直到永远。”①主第二次立约又许给他“从尼罗何直到幼发拉底河的一切地方。”②这些批评家问,上帝怎么能把这一片犹太人从来没有占有过的广大无垠的地方许给他呢?并且又问上帝怎么能把巴勒斯坦这块小地方永久给了他们,而他们却老早就被人从那里赶出去了呢?主还许诺要让亚伯拉罕的后裔像地上的尘土一样多。“人若能数清地上① 见圣经《旧约?创世记》第11 章。——译者① 这两个字的原文是Kish-Ibrahim, Milat-Ibrahim。——译者② 梵天,Brama 或Brahma,古代印度婆罗门教最高的神,意即众生之父。在 近代印度教中成为三位主神之一。——译者① 见《创世记》23 章15 句。——伏尔泰② 同上书第15 章18 句。——伏尔泰的沙尘,才能数清你的后裔。”③我们的批评家们还要追问,并且说虽然犹太人一直把婚姻当做一项神圣义务来看,他们最大的目的也就是人丁兴旺,可是现在在地球上犹太人还不到四十万。有人便回答这些难题说,代替了犹太教的基督教,是亚伯拉罕的真正后裔,他们人数实在是很多的。亚伯拉罕的后裔并未占有巴勒斯坦,固属事实,但是,他们终于有一天会占有,就像他们在乌尔班二世④时代第一次十字军东征中,曾经征服过这个地方一样。总而言之,只要我们用信仰的眼光,视旧约为新约的蓝本,一切都已实现,或将会实现,微弱的理性,也就可以缄默了。有人还对于亚伯拉罕在所多玛的胜利①提出疑问:他们说,一个异邦人,刚刚来到所多玛附近放牧牲畜,就能率领三百一十八名看守牛羊的人打败“一位波斯王,一位本都王”②,巴比仑玉和民族王,把他们一直赶到所多玛百里以外的大马色③,这简直无法理解。然而这样一次胜利也绝不是办不到的;我们在这类英雄时代见过一些先例:上帝的手臂一点也没有缩短④。请看基甸率领三百人手执三百只瓮瓶和三百只灯火击败了一整支军队。⑤请看参孙一人有驴腮骨就杀死了一千人。⑥世俗历史,也提供了类似的例子。三百名斯巴达人曾经在德摩比利⑦隘口一时挡住泽尔士的大军。的确,除一人逃遁外,全体战士跟国王一同被杀。泽尔士没有给列奥尼达王竖立一座他分所应得的纪念像,却卑鄙地把他绞杀了。可是另一确切的事实是:这三百名斯巴达人把守着一道两人万难同时攀登的险要通路,由一支布防在奥萨和佩利翁两山①崖石之间有利方位的一万希腊大军作后援;更可注意的是:当时在德摩比利隘口当地就有四千战士。这四千人奋战日久,全军覆灭。他们可说是处在一个比三百斯巴达战士③ 同上书第13 章16 句。——伏尔泰④ 乌尔班二世(UrbainII),罗马教皇,1088—099 在位,于1095 年法国克勒芒圣教会议上号召信徒保卫耶路撒冷,发动了第一次十字军东征。——译者① 故事见汉译圣经《旧约?创世记》14 章。所多玛(Sodome),巴勒斯坦古代城市,位在死海之滨。据圣经记载,该城与蛾摩位、洗扁等城因腐败而被天火焚毁。—— 译者② 本都(Pont),古代波斯黑海沿岸一王国,公元前64 年为罗马帝国所灭。—— 译者③ 大马色(Damas),即今之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译者④ 意即上帝威力未减。——译者⑤ 基甸(Gédéon),公元前十三世纪希伯来第五法官。据圣经记载,上帝命他挑 选三百名能用掌心在约旦河捧水而不曲膝的战士。他找到了三百名这样的人,战胜了 米甸人。故事见圣经《旧约?士师记》第7章。——译者⑥ 参孙(SamSon),希伯来法官,以力大闻名。——译者⑦ 德摩比利(Thermopyles),又名热门,希腊忒萨里亚著名胜口,在阿诺佩山 与玛拉加湾之间。公元前480 年波希战争中,希腊国王列奥尼达率领三百斯巴达战士 在此英勇抵抗波斯王泽尔士率领的侵略军。泽尔士未料到“这一小撮人”竟能与他争 夺这道隘口,便致书列奥尼达,内容只写“缴械”二字,这位斯巴达王便在书上批了“来 拿”二字。不料叛徒给波斯人指引小路,绕道山后,袭击希军之背。列奥尼达见大势已 去,便请同仁饕餐一顿,然后说:“今晚我们就要在冥王普路同那里吃饭了。”结果全军 战死。——译者① Mont OssaetMontPelion,在爱琴海沿岸与忒萨里亚之间。——译者阵地更难守御的地点,却取得了更多的光荣,因为他们在比较开阔的地方抵御波斯军队,卒被后者粉碎。所以,在这个战场上所竖立的纪念碑上,还表扬了这四千名牺牲的人,而现今人们却只谈说看那三百人的事迹。还有其他一次壮举更值得纪念,却并未远近驰名,那就是五十名瑞士兵在摩尔加腾②打退了奥国亲王利奥波德的两万大军。这五十名瑞士兵从崖石顶上投扔石块,打得奥国骑兵人仰马翻。给瑞士三个小州的一千四百名士兵争取了缓冲时间,使他们能终于赶来击溃这支大军。摩尔加腾之战较之德摩比利之战更加壮丽,因为战胜总比战败强。希腊人一万,怎么能在一块山地跟十万波斯大军交战。其实波斯人很可能只有三万人作战,但是在摩尔加腾战役,一千四百瑞士兵却击溃了整整一支两万人的军队。众寡悬殊,胜利就更显得光荣? .我们谈亚伯拉罕谈到哪里去了?这些离题的话使说者开心,而有时候听者也会觉得有趣。何况,看到小股士兵战胜大队人马人人都会高兴呢。第二节亚伯拉罕在小亚细亚和阿拉伯是一个有名的名字,就像托特①在埃及、第一个琐罗亚斯德②在波斯、赫丘利③在希腊、俄耳甫斯④在色雷斯、倭丹⑤在北方各民族和其它名过其实的名字一样。我在这里只谈谈世俗历史,因为那些为我们所信任和讨厌的犹太人——我们的老师和仇敌——的历史,由于其人民的历史显然是圣灵写的——,所以我们以应有的感情去对待它。我们在这里只谈谈阿拉伯人;他们自夸是亚伯拉罕由伊斯玛利⑥传下来的后裔;他们认为这位族长建立了麦加,而且他也是死在这座城里的。伊斯玛利的子孙事实上远比雅各⑦的子孙更得主的恩宠。这两人的子孙中的确都曾出现了某些窃② 摩尔加腾(Morgarten),瑞士东部聚格湖沿岸一小山脉。公元1315 年瑞士人 曾在该地战胜奥国亲王利奥波德率领的侵略军,保卫了瑞士的独立。——译者① 托特(Thaut 或Thot)古埃及的月神,红鹤首人身。传说他是宇宙的创造者,又是文字、科技的创始者,所以在埃及被视为“书的国王”、“知识的保护者”、“语言的统治者”。——译者② 琐罗亚斯德(Zoroastre,约前七—六世纪),古波斯传说中虚构的先知。据说是袄教和波斯拜火教的创立者;古波斯语作“查拉图士特拉”(Zarathoustra),意即“老骆驼”。在旧波斯古经中还是人,在古经后增部分,就被说成是半神的人物了。—— 译者③ 赫丘利(Hcrcule)罗马神话中的英雄,即希腊神话中的赫拉克勒斯(Herak- les)。一生曾完成十二项英雄事迹,擒妖斩怪,除暴安良,英勇无敌。——译者④ 俄耳南斯(Orpheus)希腊神话中人物,色雷斯国王俄阿格尔与史诗女神卡利 俄珀所生之子,是古希腊最伟大的音乐家。善弹竖琴,琴声能感动鸟兽木石。——译者⑤ 倭丹(Odin 或Wuodon)北欧斯堪的纳维亚神话中最古的神。他没有创造 世界,但安排了万物秩序并统治世界。——译者⑥ 伊斯玛利(1smael),圣经中人物,亚伯拉罕与他的埃及使女夏甲所生之子,跟 他母亲一同被亚伯拉罕逐出,在沙漠中断水,有天使指引泉水得救。后来成了阿拉伯 人的始祖。圣经汉译本作以实玛利。——译者⑦ 雅各(Jacob),又名以色列,圣经中人物,亚伯拉罕之子以撒与利百加所生之 子,是以色列人族长,即后世犹太人的始祖。以色列人在“巴比伦囚虏”时期以后,改称 犹太人。关于雅各一生事迹的传说见《创世记》25 至45 章。——译者贼;但是阿拉伯窃贼比犹太窃贼可就高明得多。雅各的后裔只征服了一块很小的地方,他们还是把它丢了;而伊斯玛利的后裔却征服了亚、欧、非各洲的一部分,建立了一个比罗马帝国版图更广大的帝国,并把犹太人从他们称之为“神赐之地”的洞穴里赶走。单凭我们近代史的一些实例来判断事物,我们就很难说亚伯拉罕是两个如此不相同的民族的始祖;有人说他生在迦勒底,是一个以制陶土小神像为生的贫苦陶器工人的儿子。很难相信这个陶器工人的儿子会越过难于通行的沙漠在离他的出生地三百古里①处北回归线下建立了麦加。他若是一位征服者,他的旌旗无疑地是会指向锦绣的亚述;他若仅是一个像人们所描绘的贫苦的人,他就不会远离家乡建立王国。据《创世记》记载:当他的父亲陶工他拉死后,他从哈兰地方出走的时候,他已有七十五岁了。但就是这本《创世记》又说:他拉七十岁生亚伯拉罕,这位他拉活到两百零五岁,而随后亚伯拉罕才离开哈兰;这看来是在他父亲死后或是作者叙述得没有条理,很显然,以同一部《创世记》来这样推算,亚伯拉罕离开美索不达米亚的时候,年纪是一百三十五岁。他从一个崇拜偶像的地方走到另一个在巴勒斯坦名叫策马②的崇拜偶像的地方。他为什么到那里去呢?为什么他要离开幼发拉底河肥沃的两岸而到策马这样遥远这样贫瘠多石的地方去呢?迦勒底语言跟策马语言该是大大不同;这又绝不是一个商业地区;策马离迦勒底有一百多古里远;去那里必须经过沙漠;可是上帝要他做这次旅行;上帝要给他看看他的后裔在他身后几世纪应该占据的地方。人类的思想颇难了解这样一次旅行的理由。他刚一到策马这个多山的小地方,饥荒就把他赶走了。他只得同妻子去埃及谋生。从策马到孟菲斯有两百古里;到那么远去讨粮食,而且在一个不通言语的地方是否合乎情理呢?这就是他在年近一百四十岁的时候做的奇异的施行。他把他妻子撒拉带到孟菲斯。她极其年轻,跟亚伯拉罕比起来差不多是个孩子,因为她只有六十五岁。因为她很漂亮,亚伯拉罕决计利用她的美貌来从中渔利。“你假装是我的妹妹”,亚伯拉罕跟撒拉说,“好让人家因你而待我好”。其实他倒不如跟他妻子说“你假装是我的女儿。”国王爱上了年轻的撒拉,便送给她假哥哥许多牛、绵羊、公驴、母驴、骆驼和仆婢;这证明埃及在那个时代就已经是强盛而很开化,因此也可以说是很古的王国,证明人家那里很豪爽地酬谢把自己妹妹献给孟菲斯王的兄长。根据圣经,当上帝答应年轻的撒拉让当时已一百六十岁的亚伯拉罕使她在年内得一个孩子的时候,她有九十岁了。亚伯拉罕爱好旅行,曾同他怀孕而依然年轻貌美的妻子到过可怕的加底斯沙漠。这个沙漠的国王像埃及国王一样,爱上了撒拉。信徒们的始祖①如同在埃及一样又撒了同样的谎:他把他的妻子说成妹妹,这回又从中获得了一些绵羊、牛和婢仆。可以说这位亚伯拉罕从他妻子的主人那里发了大财。注释家们写了大量的书籍来为亚伯拉罕的行为辩护,调整年谱,所以必须请读① 法国古里,约合4444 公尺。三百古里合1333 公里。——译者② 策马(Sichem),巴勒斯坦古代城市,即今日的纳普路兹(Naplouse)。曾经是 古犹太王国首都。圣经汉译本作示剑。——译者① 指亚伯拉罕。——译者者去参考这些注释。那些评注都是由思想细密的才子,出类拔萃的形而上学家,没有成见而又毫无学究气的人编写的。而且,伯兰、亚伯兰①这个名字在印度和波斯都很著名:有好几位博学鸿儒甚至以为就是希腊人所称的立法家琐罗亚斯德。旁的学者却又说就是印度人的波罗吸摩:却并未证实。但是在许多学者看来,说这位亚伯拉罕是迦勒底人或波斯人都很合理,因为犹太人世世代代都夸耀自己是亚氏的后裔,犹如法兰克人出自赫克托尔②、布列塔尼人③出自图巴耳④。犹太民族一定是很新的游牧民族,很晚才在腓尼基定居下来,周围都是古老的民族,采用了这些民族的语言,据犹太人弗拉维乌斯?约瑟夫⑤证明说,他们甚至以迦勒底人以色列⑥的姓为姓。我们知道犹太民族甚至采用了巴比仑人的天使名称,跟着腓尼基人称上帝为埃罗伊或埃罗阿,亚多纳伊,耶和华或尧。⑦犹太人大约是从巴比仑人那里才知道亚伯拉罕或伊伯拉罕的名字;因为从幼发拉底河到奥克萨河①各地的古代宗教都叫做吉什-伊伯拉罕,米拉伊伯拉罕。这是学者希德就地考查给我们证实的。所以说,犹太人就像旧货商人处理旧衣裳一样来处理历史和古代传说。他们把旧衣翻新,当作新衣尽可能高价出售。很久以来,我们总是把犹太人当作是一种传授一切给别人的民族,而犹太史学家约瑟夫自己却承认事实正好相反。这简直是人类愚蠢的一个稀有实例了。上古时代的疑云很难拨开,但是在名为犹太的阿拉伯游牧民族有一小块土地、一座城市、一种法律和一种固定的宗教以前,亚洲各个王国显然都已繁荣昌盛了。所以人们看到一种祭礼,看到一种古代宗教信仰在埃及或亚洲和犹太人那里扎根,便很自然地会想到这个粗鲁无知、素来缺少艺术的小小新民族是在尽力模仿古代繁荣昌盛、艺精手巧的民族。应该根据以下这一原则来评论犹太②、比斯开③、康瓦尔④和戏剧丑角阿尔① 原文是Bram,Abram。——译者② 赫克托尔(Hector),荷马史诗《伊利亚特》中英雄人物。是特洛伊对希腊抗战 中的主将。法国民间传说,以为赫克托尔死后尸身被投入海中,复活得救,乘舟航行到 高卢塞纳河上游,登陆,建立了法兰克帝国。——译者③ Ies Bretons,法国布列塔尼半岛居民,原为克尔特人的一支,住英格兰南部, 后来一部分渡海迁居法国西部。——译者④ 图巴耳(Tubal),此处显然指的是圣经创世记中的人物土八该隐(Tubal- Cain),拉麦(Lamech)之子,传说是制造铁器的始祖。见《创世记》第四章。——译者⑤ 弗?约瑟夫(Flavius Josèph),公元37 年生于耶路撒冷,犹太历史学家。著 有《犹太抗战史》,《上古时代的犹太》等书。——译者⑥ 以色列(Istaёl),雅各的别名,意即“与上帝共同战斗”,后成为犹太民族重要 家族姓名。——译者⑦ 此处几个译名原文是Elol 或Eloa,Adonal,Jehoua 或Hiao。—— 译者。① 奥克萨河(Oxus),苏联阿富汗两国间界河阿姆河(Amou-Daria)的古代名称。——译者② 犹太(Judée),即巴勒斯坦地中海沿岸与死海之间的地带;约在公元前935 年,巴勒斯坦分裂为以色列和犹太两王国,所罗门后裔在此建犹太王国,定都于耶路撒冷。——译者③ 比斯开(Biscay),西班牙北部临比斯开湾一行省。——译者④ 康瓦尔(CornouaillesouCorrWall)英国西南—伯国领地。——译者勒干⑤的故乡贝加摩⑥等地:胜利的罗马端不会模仿比斯开、康瓦尔和贝加摩;只有大糊涂虫或大骗子才会说犹太人教会了希腊人做什么。(摘自弗雷莱一文。)第三节不要以为亚伯拉罕只在犹太闻名,他在全亚洲直到印度内地无不受人尊敬。这个姓名,在许多种东方语言里,都表示“民族之父”的意思,迦勒底的一个居民获得了这个姓名,许多民族都自夸是他的后裔。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全都证明他们是这位族长的子孙,这就使大怀疑家也不能怀疑曾经有过一个亚伯拉罕了。希伯来书①里说他是他拉的儿子,而阿拉伯人却又都说这位他拉是他的祖先,说阿扎尔是他父亲,后来有好多个基督徒也都这样说。关于亚伯拉罕出生的年代,在注释家们当中就有四十二种意见,我也不再冒昧提出第四十三种意见来了;根据年代的记载,似乎亚伯拉罕比圣经原文所说的还多活了六十岁,但是纪年学计算的差误也绝不能毁灭一桩事实的真实性,而即使谈亚伯拉罕的书不像法典那样神圣,这位族长却也并不因而不存在;犹太人素来把由受上帝启示的人所写的书跟上帝口授的书区别开。他们的历史,虽然跟他们的法典有联系,却也并非就是这部法典。怎么能当真相信上帝会口授错误时期呢?犹太人斐洛②和絮伊达斯③都引经据典地说亚伯拉罕的父亲和祖父他拉,住在迦尔底的吾珥,本是一个以塑小偶像为生的穷人,他自己也是偶像崇拜者。倘若是这样,那末毫无偶像而敬天的塞俾安人的那种古代宗教或许还没有在迦勒底兴盛;或许这种宗教只在这个地方的一小部分地区流行,偶像崇拜很可能同时在其他地区存在。在那个时候似乎每个小部落都各有自己的宗教。各种宗教都可存在,都可和平杂处,就像每个家庭里都有自己的各别习惯一样。雅各的舅父拉班就有偶像。每一部落,对邻近的部落各有自己的神,都觉得好,但是却只相信自己敬奉的神明。圣书说犹太人的上帝给他们准备了迦南地区居住,命令亚伯拉罕离开迦勒底富饶的地方到巴勒斯坦去,并且应许使世上的各个民族都因他的种子而得福。各民族既非这一种子的后代,如何因它而得福,这就要由神学家们用比喻和神秘意义来解释了,这种可敬的神秘意义,却非纯粹批判式的研究的对象。这些诺言说过后,不久亚伯拉罕一家人就遭受了饥荒,便到埃及去籴粮。这简直是一种奇怪的命运:希伯来人总是被饥饿所迫才到埃及,后来雅各打⑤ 阿尔勒干(Arlequin),意大利戏剧中身着三角形彩色百纳,腰悬木刀面戴黑色假面具的丑角,十七世纪后渐传入欧洲各国剧坛——译者⑥ 贝加摩(Bergame),意大利北部重要城市。南距米兰40 公里。——译者① 即圣经。——译者② 斐洛(PhilonleJuif 或PhiloJubaeus)公元前30 年生于亚力山大,古代犹太神秘主义哲学家。——译者③ 絮伊达斯(Suidas)公元十世纪希腊语文学家。——译者发他儿子们去埃及也是由于遭受饥荒。①年纪老迈的亚伯拉罕便同他妻子、六十五岁的撒拉做了这一次旅行;她美丽极了,亚伯拉罕生恐埃及人为她的妩媚多姿所惊,杀害他来享受这位稀世美人,便向她提出请她只佯装是他妹子等等的话。当时的人想必是体力矫健,后来年代久了,习于游惰,精力也就衰退了。古代的人们都有这种感觉。甚至有人认为海伦被帕里斯夺走的时候已经七十岁了。亚伯拉罕预料的情形果然发生:埃及的青年都觉得他妻子虽已六十五岁,却依然艳绝人寰,国王本人也爱上了她,便把她藏之金屋,虽然他宫中还有不少妙龄女子。但是主却对国王以及其全家降下了大灾大难。圣经原文没有提到国王怎么会知道这位蛇蝎美人原本是亚伯拉罕的妻子;但是他终于知道了,便把她还给了亚伯拉罕。撒拉的美容定是春色长在的;因为二十五载后,她在九十岁时怀了孕,跟着她的丈夫旅行到一位名叫亚比米勒的腓尼基国王那里,亚伯拉罕并未改过,仍旧把撒拉当做他的妹妹。腓尼基王跟埃及王一样动了心:上帝便给这位亚比米勒托梦,威吓他说如果他动一动他这位新情妇,便把他置之死地。①应该承认撒拉的行为跟她的魅力一样地出奇。这类传奇故事大约就是阻止犹太人对于他们自己民族的历史和他们的《利未记》具有同样信心的缘由。没有一条教规是他们不相信的,但是对于历史并不要求像对待教规一样地尊重。他们对待这些古书就好像英国人对待圣爱德华②的情形一般:接受他的法律,并不都相信他会治愈瘰疬;又像罗马人的情形:恪守最初的古法,却不必定要相信筛子盛水、一位供奉灶神的女巫的腰带把船扯到岸边、剃刀砍断石头等等的神奇事迹。因此史学家约瑟夫笃信他的圣教,却让他的读者自由理解他所记述的奇迹;所以虽然旧约里经常谈到天使,撒都该人③却很可以不信天使;但是他们却不得忽视宗教节日、祭礼和禁忌。亚伯拉罕这一段历史,也就是说他到埃及和腓尼基去旅行的经过,证明犹太民族还只是一个家族的时候,有些大的王国已经存在了;也已经有了法律,因为没有法律一个大王国是存在不下去的;结果也就证明摩西法在以后,不能是最初的法律。一种法律不一定非最古不神圣,而上帝无疑本是时间的主宰。上帝有了给自己订定的法律,先给全人类颁布,这样才像更合乎我们理性的微弱光芒;但是倘若上帝真不这么办,也不该由我们来质问他。亚伯拉罕历史的其余部分也有些难题。上帝,时常向他显圣,跟他订下了许多条约,有一天在幔利山谷里给他派去了三位天使;这位族长便请他们吃面包、小牛肉、奶和奶油。三位神仙便用了晚餐,餐后把做面包的撒拉召了来。圣经原文称之为主或耶和华的天使的一位应许撒拉一年后降生一个儿子。①撒拉当时有九十四岁,她丈夫也将近百年了,便对这一诺言笑起来了;① 见《旧约?创世记》第42 章。——译者① 见《旧约?创世记》第20 章。——译者② 圣爱德华(SaintEdouard),即忏悔者爱德华(EdwardtheConfessor,约1002—066),最后一位盎格鲁撒克逊的英国国王。因敬神虔诚袒护教会而得忏悔者称号。他曾主持编纂著名的英国法律汇编。——译者③ 撒都该人(LesSaducéens),犹太教中与法利赛人对立的一派,赞成希腊文化,否认灵魂永生和人死后复活的说法。——译者① 见《旧约?创世记》第18 章。——译者这便证明她也承认自己是衰老了,依据圣经原书,证明当时的人类跟我们现在的人类并非大不相同。可是,这位衰老的人,怀了孕,正如我们前边说过的,第二年又魅住了亚比米勒王。诚然,倘若我们把这类故事看做是当然的事,就要产生一种与我们现有的悟性正相反的悟性,不然就要把亚伯拉罕一生中每一件事情都视为奇迹,或者认为这一切不过是一种比喻:无论怎么说,横竖都很难说通。例如,上帝应许把整个迦南一带地方赐给亚伯拉罕及其后裔,而这位迦勒底人却从来也没占有这块地方。我们对于上帝这项诺言又能怎样看待呢?这就是那类无法解决的难题之一。似乎很奇怪的倒是上帝使一个九十五岁的妇人和一位百岁老父生了以撒,而随后又命令这位父亲把上帝自己出人意料之外赐给这位父亲的孩子杀死。①上帝这道奇怪的命令似乎令人看出,在写这部历史的时代,以人做牺牲是犹太人的风俗,正如后来别的民族也用人来做牺牲那样,耶弗他许的愿②就是个明证。但是我们可以说,亚伯拉罕服从上帝的命令,即将把上帝赐给他的孩子做牺牲献给上帝,这是比喻人应该服从最高的主。关于这位被视为犹太和阿拉伯人之父的族长的历史,有一点尤其值得注意。他几个主要的孩子有他妻子由于上帝的神灵恩宠而生的以撒以及由他使女生的伊斯玛利。这位族长的后裔本应由以撒而得福,可是以撒的子孙只是一个灾难重重受人蔑视的民族,曾经长久沦为奴隶,而在更长的时期又东逃西散。伊斯玛利,却正相反,做了阿拉伯人的始祖,这些阿拉伯人终于建立了世界上最大最强的一个帝国——哈里发帝国③。伊斯兰教徒对于亚伯拉罕崇敬备至,称他为伊伯拉罕。相信他葬在希伯仑④的人都到该城去朝圣;以为他的陵墓在麦加的人都到麦加去致敬。有几位波斯古人曾以为亚伯拉罕就是琐罗亚斯德。大多数东方民族国家的奠基人都遇到类似的情形,人们总是给他们附会上若干不同的姓名和不同的奇遇;但是根据圣经原文,似乎他是一个没有固定住处的流浪的阿拉伯人。我们看他生于迦勒底的吾珥,到哈兰去,随后又到巴勒斯坦、埃及、腓尼基等地去,末了还不得不在希伯仑购买了一块坟地。他一生中最可注意的一件事情,是他在九十九岁还没有生儿子以撒时,就给他自己和他的儿子伊斯玛利以及他所有的仆人都举行了割礼。①他这一观念显然是跟埃及人学来的。这样一种手术很难找出它的根源。最可能的情况,似乎就是这一手术是为防止损害青春而发明的。但是亚伯拉罕却为什么在一百岁时割了自己的包皮呢?另一方面,有人以为只有古代埃及教士才有这种习俗。在非洲和一部分亚洲地区,有一种很古老的习俗,就是最圣洁的人物都要拿出他们的阴茎来① 见《旧约?创世记》第22 章。——译者② 耶弗他(Jepbté),以色列法官之一。(公元前十二世纪)他在攻打亚扪人(LesAmmoniles)之前,许了一次不谨慎的愿,表示愿在胜利归来后,把第一个前来迎接他的人向上帝献为燔祭。燔祭就是用火烧死作为牺牲来献给神。恰好是他独生女在他凯旋后首先从家门出来迎接他。这位不幸的父亲只好牺牲女儿来还愿。——译者③ 哈里发(Califes),阿位伯语Khalifah 的音译,原意是“继位者”。这里是继承穆罕默德掌握宗教和军政大极的人的尊称。以哈里发为首脑的国家称为哈里发国。——译者④ 希伯仑(Hébron),巴勒斯坦一城市,位在耶路撒冷西南。1834 年因内乱部分被毁。——译者① 见《旧约?创世记》第17 章。——译者给他们所遇见的妇女接吻。在埃及,在宗教礼仪的行列里,举着“法娄姆”②,一个巨大阳物。生殖器官被视为高贵而神圣的东西,被视为神力的一种象征;用它来起誓,对某人起誓的时候,便把手按在这个人的一对睾丸上;甚至很可能睾丸就是从这种古代习俗而得名,睾丸(testicules)这个名词就是证据(témoin)的意思③,因为从前人们用它来作证和作保。当初亚伯拉罕派他的仆人去为他儿子以撒要利百加的时候,仆人把手放在亚伯拉罕生殖器官那儿,就是人家用大腿这两个字来翻译的那部分。①从这里我们便可看出上古时代的风俗跟我们的风俗差得多远。在一位哲学家看来,从前人们曾经用这部分来起誓,并不比用头来起誓更令人惊奇。那些想要显示自己与众不同的人在受人尊敬的这部分作一手势也就不足为奇了。创世记说割礼是上帝与亚伯拉罕之间所立的一个约,而且还特意说,他全家不拘谁若是不行割礼就要死亡。可是却丝毫也没有提到以撒是否行过割礼,而且直到摩西时代,再也不提割礼这回事了。我们用另外一个问题来结束本文,就是亚伯拉罕由撒拉和夏甲各生一子,他们都各自成了一个大民族的始祖;他又由基土拉生了六个儿子,②他们都在阿拉伯成家立业;但是他们的后人们却都无闻于世。② Phallum 一词的音译,即阳物形的偶像。——译者③ 法文证人、证据一词是témoin,它的字源是拉丁文testimonium,而法文睾丸一词,是testicule,它的拉丁字源是testiculus,这两个拉丁字词根都是testi5,这个词根有两个意义,一是证据,一是睾丸。——译者① 《旧约?创世记》第24 章纪载说“亚伯拉罕对管理他全业最老的仆人说,请你把手放在我大腿底下。我要叫你指着耶和华天地的主起誓,不要为我儿子娶这迦南 地中的女子为妻。”——译者② 《旧约?创世记》第25 章记载:“亚伯拉罕又娶了一妻,名叫基土拉 (Kéthura),基土拉给他生了心兰(Zimran)、约珊(Jokshan)、米但(Médan)米甸 (Madian)、伊施巴(Jishbak)和书亚(Shuach)。”——译者ADAM 亚当第一节人们曾经对亚当、亚当的妻子、亚当以前的人类等等问题,高谈阔论,大做其文章;犹太法师们也曾说了许多关于亚当的呓语,若再重复他人说过的话,也就未免太乏味了,所以我们在这里提出关于亚当的一种相当新颖的观念;至少这种新观念不见之于任何古代作家和教会神甫的著作,也不见之于任何预言家、神学家、批评家或为我所知道的古籍注释家的作品。犹太圣经在托勒密王朝一代国王治理下被译成希腊文后才开始在亚历山大城为人所知,①在此以前,关于亚当的传说,除巴勒斯坦外,世人都丝毫没有听说过。而且当时还很少为人所知,因为大本书籍极稀少、极昂贵;再加上耶路撒冷的犹太人对亚历山大的犹太人万分愤怒,谴责他们不该把他们的圣经译成俗文,对他们咒骂不休,而且大肆喧嚣向上帝喊冤,闹得亚历山大城的那些犹太人尽力秘藏他们的译文。这本译稿很少有人知道,直到奥勒里安大帝②时代,没有哪一位希腊著作家或罗马著作家谈论过这本译本。然而,历史家约瑟夫在他答复阿皮翁的文字里(犹太史第一卷第四章)承认犹太人久久没有跟别的民族打过任何交道。他写道:“我们住在一个远离海洋的国土;我们决不经商;也不限其他民族来往? .我们的民族住得离海很远,又可惜没有什么著作,不为人所知,这又何足为奇呢?③这里我们就要问约瑟夫怎么能说他的民族可惜什么也没有写作呢,既然当时他们已经有了二十二部教规书籍,那部《塔尔戈姆?德?翁克洛斯》(Targumd’Onkelos)还不算在内。但是却要注意二十二部很小的书比起亚历山大城图书馆所藏、其中一半在凯撒战争中被焚的大量书籍来,却又显得微乎其微了。犹太人必然写得很少,读得很少;他们在天文、几何、地理、物理方面也必然很无知;他们必然也不了解其他民族的历史,到了亚历山大城才开始学习。①他们的语言是由古腓尼基语和迦勒底俗语合成的粗野的混合语言。这种语言很贫乏,动词变化缺少很多格式。并且,因为他们不对任何外人介绍他们的书籍和姓名,在世界上,除他们自己,从来就没有人听说过亚当、夏娃、亚伯、该隐、挪亚。只有亚伯拉罕历代为东方各民族所知,但是没有任何古代民族相信这位亚伯拉罕或伊伯拉罕是犹太民族的始祖。① 托勒密王朝(LesPtolémées):公元前322 年马其顿?亚历山大占领埃及后,于公元前305 年建立托勒密王朝的统治,直到公元前30 年为罗马所灭。此处指托勒密二世,埃及国王费拉德尔弗(Philadelphe),公元前285—47 年在位。他是文学保护者,传说他首倡把圣经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即著名的“七十人译本”(Versiondes Septantc)。——译者② 奥勒里安(Aurélien),古罗马皇帝,公元270—76 年在位。曾战胜帕尔米拉国 (Palmyrc)女皇泽诺比(Zénobie)。后被他手下获得自由的奴隶所杀。——译者③ 波斯人很熟悉犹太人,因为他们曾流落在波斯帝国;其次埃及人也知道犹太① 孟克先生(M.S.Munk)与伏尔泰意见一致;希伯来人的科学观念是很粗 浅的。他们的数学知识可说没有,或者说只停止在加减乘除四则阶段;一点天文知识 也没有;有一种奇迹家式的物理学和一种经验医学。——阿弗内尔这就是老天爷秘密之道,使人类的父母永不为人类完全知道,以致亚当、夏娃的名字,直到穆罕默德时代以前,在任何希腊、罗马、波斯、叙利亚甚至阿拉伯作家的作品里都找不到。上帝愿意让世界大家族的名字由族中最小最不幸的一部分人来保持。怎么会让亚当和夏娃不为他们所有的子女们知道呢?在埃及人,日为他们经营着亚历山大一切商业;罗马人也认识犹太人,因为在罗马就有犹太教堂。不过是,他们虽在各家族中杂处,却因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与其他民族隔绝,他们从来不跟外国人一道进餐,到很晚时期才对外介绍他们的书籍。——伏尔泰和巴比仑,我们的祖先怎么会任何遗迹、任何传说都没留下呢?为什么俄耳甫斯、利努斯、塔米里斯①都丝毫没有谈到他们呢?因为,倘若他们有一句话谈到他们,这句话必然会为赫西俄德②所引用,尤其是荷马必然要引用。荷马无所不谈,只是没有谈起人类的始祖。亚历山大城的克雷芒③,曾经对于上古时代做过很多考证,若是有哪一段书里提到亚当和夏娃,他不会不引述。攸栖比乌斯④在他那部世界通史里连最可猜疑的证据都研究到了;如若有关于我们祖先的些微遗痕、些微真迹,他必然会大加显扬。所以说各民族确实完全不知道人类的始祖。真的,在婆罗门教题名《夜柔吠陀》⑤的那部书里倒是找到了亚迪莫和他妻子普罗克丽提的名字。虽然亚迪莫这个名字有点儿像亚当,印度人却答辩说:“我们是一个大民族,在希伯来游牧民族向约旦河一带迁徙以前好几世纪,早已定居在印度河和恒河一带了。埃及人、波斯人、阿拉伯人都来我国寻求智慧,觅取香料,那时候犹太人还不为世人所知。我们不会从他们的亚当套来我们的亚迪莫。我们的普罗克丽提根本就和夏娃不相似,而且她们的历史也完全不同。“并且,《夜柔吠陀》是《吠陀经》的注解;《吠陀经》在我国认为是比犹太的书更古老的经书;而这部《吠陀经》还是在名为《沙斯塔》或《沙斯塔—巴德》①的最初的法典出现一千五百年后,赐给婆罗门僧侣们的一部新法典。”这往往是今日婆罗门教徒向来和他们谈亚当、夏娃、亚伯拉罕和该隐的商船传教士所作的回答,而欧洲商人却到他们国家武装抢购香料并蹂躏他们的国土。① 俄耳甫斯Orphée(即Orpheus)希腊神话中的歌手,曾随阿耳戈英雄远征到海外觅取金羊毛。利努斯Linus(或Linos),传说中的诗人,希腊神话把他当成俄尔甫斯同时代的人。塔米里斯(Thamyris)也是希腊传说中的歌手。——译者② 赫西俄德(Hésiode 即Hesiodos 约公元前八世纪人),古希腊诗人,生于阿斯可拉(Ascra)。长诗《工作和时日》是歌颂农业劳动的道德诗篇。另一长诗《神谱》叙 述希腊诸神之来源。——译者③ 亚历山大城的克雷芒(SaintClémentd’lexandrie),公元三世纪时的护教 者,基督教会的学者。——译者④ 攸栖比乌斯(Eusebius 公元267—40 年)巴勒斯坦古城塞扎雷的主教。古 史家,名著有《教会史》、《世界通史》等书。——译者⑤ 夜柔吠陀(Ezourveidam)是印度婆罗门教最古经典之一。——译者① Shasta 或Shasta-bad。腓尼基人桑收尼亚通②一定是生在我们所订定的摩西③时代以前,④也曾经被攸栖比乌斯当作一位真正的作者来引述。这位桑收尼亚通就像摩西一样认为直到挪亚时代人类已有十代;在这十代中他并没有谈到亚当、夏娃,也没有谈到他们的后裔,甚至连挪亚也没有提起。以下就是——依据比布洛斯地方的斐洛的希腊译文——最初的人的名字:埃翁、热诺斯、福克斯、黎巴嫩、于祖、哈利厄斯、克里佐尔、台克尼太斯、阿格罗佛、阿米讷。①这便是最初的十代。您在古埃及任何朝代都看不见挪亚和亚当的名字;在迦勒底也没有;总之全世界无不对他们保持缄默。老实说这样一种隐隐约约的态度是无先例可寻的。各个民族都给自己想象出源流来,但是哪一个民族也没有接触到真实情况。我们不能理解万国的始祖怎么会埋没这么久:按照人间常情来说,他的姓名早就应该有口皆碑、传遍天下了。神意要这样忽略得令人诧异,我们只有顺从夭命了。上帝亲身带领的民族,曾为基督教铺平道路,曾经是野生橄榄,嫁接上了实生橄榄;在这个民族内,一切无不神秘和隐晦。人类祖先的名字,人类却不知道可算是最神秘的名姓了。我敢斩钉截铁地说必须有一种奇迹才能遮蔽着各国人民的耳目,才能在各国毁灭一切遗迹,毁灭他们对他们始祖的回忆。倘若有一个可怜的犹太人向恺撒、安东尼、克拉苏、庞培、西塞罗、马尔塞路斯,梅泰卢斯②兜售狗皮膏药,对他们说:咱们大家都是一位名叫亚当的始祖传下来的后代,这些罗马人又要作何感想,又要说什么呢?全罗马元老院都会大嚷特嚷:把我们的家谱数说给我们听听。于是这位犹太人就会数说他的十代人名数到挪亚,数到洪水泛滥世界的奥秘为止。元老院的元老必然会问他,在方舟里,在整整十个月还有次年缺粮的一年有多少人喂养那些动物。这位轧金币的人必然会回答说:那时候咱们有八个人,挪亚和他妻子,他们三个孩子闪、含、雅弗② 桑收尼亚通(Sanchoniathon),腓尼基作家,生活年代不明,著有腓尼基重要城市年鉴,有若干残篇留传至今。——译音③ 摩西(Moise),希伯来Moscheh 的音译。圣经中最伟大的形象;他是希伯来的军事家,政治家,历史家,诗人,道德家和立法家;据圣经记载说埃及一国王下令杀尽埃及境内男性犹太婴儿,利未族一妇女把她的孩子放在尼罗河水上,被国王一女儿拾回扶养,取名摩西,意即“从水中得救”,又说摩西曾带领犹太人摆脱埃及人的奴役,从埃及迂回巴勒斯坦。相传犹太教的教义、法典多出于摩西之手。——译者④ 许多学者之所以相信桑收尼亚通在摩西时代以前,是因为他始终没有谈过摩西。他在贝里特(Berithe)著书。这座城市邻近犹太人定居之地。如若他生在摩西之后或与之同时,他便不会不谈摩西在埃及所施的那些可怖的奇迹;他一定也会提到使他的祖国遭受烧杀抢掠之灾的犹太民族。攸栖比乌斯,朱勒斯,阿非利加努斯,圣埃弗郎,所有希腊和叙利亚神父,也一定都会引述这一位证实希伯来立法家的世俗作家。特别是攸栖比乌斯,他承认桑收尼亚通的真实性,而且译过他作品的几个残篇,必然也会译还其中有关摩西的各段。——伏尔泰① 这几个译名原文是:■on,Genos,PhOx,Liban,Usou,Halieus,Chrisor,Tecnites,Agrove,Amine。——译者② 马尔塞路斯(Marcel1us)古罗马屋大维之子,奥古斯都养子,18 岁时夭亡(公元前23 年)。梅泰卢斯(Metellus),伏尔泰此处显然是指与恺撒同时的梅泰卢斯?西庇阿(Mrtellusscipion),罗马统帅与政治家。曾支持庞培反对恺撒,在塔苏战败自杀。——译者和他们各自的配偶。这全家人都是亚当的直系后代。西塞罗必然会要调查挪亚及其子孙留下的关于我们这位共同始祖的伟大遗迹,无可否认的见证:全世界在洪水泛滥之后必然也会永久传扬着亚当和挪亚的姓名,一位是始祖,一位是延续全人类子嗣的人。人人说话时必然会顺口说出他们的姓名;一旦会书写的时候,必然会在张张纸上书写他们的名字;建造了住室,家家门上、座座庙里、尊尊神像上、到处无不有他们的名字。怎么着!你们知道这样大的一个秘密却瞒着我们!犹太人必然会回答说:“那是因为我们纯洁,你们不纯洁。”罗马元老院的人必然部哈哈大笑,或者把他鞭挞一顿。人们的成见是多么根深蒂固啊!第二节虔诚的布里尼翁夫人①坚信亚当像神圣的柏拉图所想象的最初的人一样,是两性同体的。上帝向她启示了这个巨大秘密;我因为没有受到这一类的启示,所以我不谈这个问题。犹太的法师们读过关于亚当的书;他们知道亚当的教师和他第二个妻子的名字,我没有读过这类关于我们始祖的书,所以我对于这一点一句话也不说。有几位头脑空虚的先生,博学多闻,读了古代婆罗门教的《吠陀经》大吃一惊,发现世界上第一个人原来是在印度创造的? .等等,他名叫亚迪莫,意即“繁殖者”,他妻子名普罗克丽提,意即“生命”。他们说婆罗门教派确实比犹太教派更古,犹太人很晚才会用迦南语写书,因为他们很晚才在迦南这个小地方定居下来;他们说印度人往往是创造者、发明者,而犹太人往往是模仿的人,印度人总是聪明伶俐,犹太人老是粗暴野蛮;他们说亚当发色棕红,满头长着长发很难说是头发乌黑像宰羔羊毛一样卷曲的黑人的始祖。他们什么话没有说呢?至于我,我一句话不说。我把这类研究留给耶稣会的德高望重的贝吕耶①神甫去做,我从来还没有遇见过像他这样洁白无罪的人。人们把他的著作②当作是一个想要取笑圣经的人写的书给焚毁了,但是我可以断言他没有丝毫恶意在内。(摘自R×××骑士的一封信)。第三节我们已经不在一个认真考查亚当是否是生而知之的时代生活了;那些多年争论这一问题的人,既非生而知之,也非学而知之。想要知道那部谈过亚当的《创世记》是在什么时代写的,跟想要知道《吠陀经》、《梵文古经》和亚洲其他古书出世的时期一样难。犹太人禁止在二十五岁以下的青年阅读《创世记》的头一章,这倒是很值得注意。许多犹太法师把亚当夏娃的创造和奇遇都看做是比喻。古代各个① 安东尼侍?布里尼翁(AntoinetteBourignon),1616 年元月13 日生于里耳城,是一个幻觉通神的女人,曾著有二十二部关于神秘事物的书,其中有《论新天堂与伪基督的统治》、《论人类的盲动,光明来自黑暗》等。——爱弥儿?贝多列尔① 贝吕耶(IssacBerruyer,1681—758)生于法国卢昂市,著有《上帝子民史》, 书中多讽刺话语。——译者② 即指《上帝子民史》一书。——译者著名的民族无不想象过类似的人物;一种奇异的巧合标志着我们人类天性的弱点:各个民族无不想用差不多是类似的观点来说明心身双方面痛苦的根源。迦勒底人、印度人、波斯人、埃及人也都说明了这种似乎是我们的星球所独有的善恶杂陈现象。从埃及出来的犹太民族,虽说是很粗犷,也在埃及听说过埃及人的比喻哲学。后来他们就把这种浅薄的知识跟他们长期在腓尼基和巴比仑做奴隶时所吸收的搀杂在一起。但是因为一个粗野的民族鲁莽地模仿一个文明民族的那些想象,是很自然和寻常的事,犹太人想象女人是用男人一根肋条造成的,也就不足为奇了;他们还想象生气是由上帝亲口吹到亚当脸上的,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尼罗河和奥克萨河都发源于一座花园;又想象禁止吃一种果子,由这种禁令,产生了死亡,也产生了身心双方面的痛苦。古代人都传说蛇是一种很狡猾的动物,也就不难认为它有智慧并且会说话。这个民族,当时仅仅分布在一小块土地上,他们以为陆地又长又窄又平,也就不难相信一切人都从亚当而来,当然也就不能知道黑人与我们体格形态不同,居住在辽阔的地方。他们自然更猜想不到还有美洲。而且,相当奇怪的是许可犹太人民读《出埃及记》,虽然其中有许多背理反常骇人听闻的奇迹,但却不许未满二十五岁的人读《创世记》第一章,其中事事必然都是神奇的,因为谈的是创造问题。或许是由于作者从第一小节起表达方式就有点奇怪:“太初,诸神创造了天地”;人们可能是担心年轻的犹太人从而崇拜许多神。也许是因为在第一章里谈到上帝创造了男女,在第二章又谈上帝创造男女,人们不愿意把这种显眼的矛盾摆在青年的眼前。也许是因为圣书里边说“诸神按照他们自己的形象创造人”,而这类词句对犹太人表现了一个过于具体的上帝。也许是因为书上说上帝从亚当身上取下一条肋骨造成了女人,而年轻的冒失鬼必然会去数自己身上的肋条,一看一根没有少,必会怀疑作者有些不信实。也许因为书上说上帝在中午到伊甸花园里去散步,嘲笑了堕落后的亚当,那种讥讽的口气必然大大引起青年开玩笑的兴趣。总之,这一章里每一行都提供了充足的理由禁止阅读;但是,既然如此,我们简直就看不出怎么其他各章又会许可读呢?更奇怪的是犹太人只有到了二十五岁才可以读这一章。似乎是应该在幼年时代就让他读,幼年人接受一切,不如考查,比在青年时代读更好,青年人已经以为自己能判断是非,耻笑他人而引以自豪。也可能是因为二十五岁的犹太人已经老成不惑了,更容易接受这一章,而天真无邪的少年心灵读起这一章来必然会使他们反感。我们在这里不打算谈亚当的第二个妻子了,她名叫丽丽特,是古代犹太法师给他加上去的;应该承认,关于丽丽特的身世,我们知道得很少。AME 灵魂第一节灵魂是一个含义不清的名词,它表示我们自身感觉到的已知效果的未知本原。灵魂这个词,相当于拉丁文的anima(嘘气,生命的本原),或希腊文■νε■μα(音译“普纽玛”意即嘘气),相当于其它民族拿来表达他们了解得不比我们更清楚的那些事物的名词。在拉丁文和由拉丁派生的语言里,灵魂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活力。所以人们说人的灵魂、动物的灵魂、植物的灵魂,为表示他们繁殖和生活的本原。人们说这个词的时候,心里本来只不过有像《创世记》里所说的那种含混不清的观念:《创世记》说:“上帝向人脸上吹一口生气,这口气变成了活的灵魂;动物的灵魂在血里,不要杀害它的灵魂”云云。因此一般人都把灵魂当作是生命的根源和产生生命的起因,甚至当作是生命本身。所以一切著名的民族无不想象着以为一切都随躯体一同死去。如若我们能从古代史迷团里清理出什么来,那么看来至少是埃及人最先分清智慧跟灵魂,后来希腊人又跟埃及人学会区分他们的νο■■(悟性)跟他们的πνε■μα(嘘气)。拉丁人民又效法希腊人辨别清楚animus(灵魂)跟anima(嘘气,生命的本原);我们法国人终于也有了我们两个不同的词:ame〔灵魂〕和entendement〔悟性〕。但是作为我们生命本原的东西,和作为我们思想本原的东西,是否是两种不同的东西呢?还是只是一种东西呢?使我们有消化能力、感觉能力和记忆能力的原因是否跟动物身上的消化、感觉和记忆的那种原因相似呢?这就是人类永久争论不休的主题。我说的是争论不休的主题;因为在这种研究中我们没有丝毫原始观念可以深入下去,只能永远停留在怀疑和猜测的迷宫里。我们没有一个立脚点能使我们获得关于使我们能生活、能思想的那种东西的起码的认识。怎么能有呢?必须要看见生命和思想进入我们身体才行。一位做父亲的能知道他怎样生他的儿子吗?一位做母亲的能知道她怎样怀上了她儿子吗?什么人曾经能猜想得到他怎么会行动、怎么会清醒、怎么会睡眠?什么人又能知道他的四肢怎么会顺从他的意志?他发现观念用什么巧计在他脑子里形成呢?又怎样服从他指挥,从脑子里出来呢?我们不过是软弱的自动机器,由看不见的手牵引我们在这个世界舞台上活动,我们当中又有谁能看见牵引我们的那根线呢?我们敢于提出疑问,有智慧的灵魂到底是精神还是物质?灵魂是否在我们生前就创造出来了?在我们出生时,灵魂是不是出自虚无?灵魂一旦在大地上使我们活了以后,是否在我们死后还是永生不灭呢?这类问题似乎高不可攀;这是些什么问题呢?这就好像盲人问瞽者“光线是什么?”那类的问题。当我们想要大致了解一下一块金属,便把它放在一只坩埚里烧。但是我们有一只可以盛灵魂的坩埚吗?有人说灵魂就是心灵。但是心灵又是什么呢?一定是谁也不知道。这是一个极空洞的字眼儿,我们不能够说出心灵是什么,只能够说它不是什么。又有人说:灵魂是物质。但是物质又是什么呢?我们只认识物质若干假象和属性,而其中没有一种属性、一种假象是跟思想有些微关系的。你又要说啦:这是跟物质不一样的东西。但你有什么证据呢?是不是因为物质是可分的、具有形象的,思想却不然呢?但是谁又告诉您说物质的最初本原是可分的、具有形象的呢?倒似乎一点也不是这样。有几派哲学家都以为物质元素既无形象也无广袤。您又得意洋洋大嚷大叫啦:思想既非木石,也非沙土或金属;所以思想不属物质。可怜无能而又大胆的推论家啊!万有引力既非木沙,也非金石;运动、生长、生命更都不是这类东西。可是生命、生长、运动、万有引力这些现象,物质又一一具备。说上帝不能令物质思维,就等于在说最荒诞无稽的话,这在得天独厚的疯狂学派里也从来没有人敢说。我们不能断言上帝曾经这样使用过物质,只能断言他能够这样做。然而人们关于灵魂曾经说过的一切话和将要说的一切话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曾经把灵魂叫做“圆极”,“第五元素”,“火焰”,“以太”,又有什么意义呢?有人曾经相信灵魂是普遍的,非受造的,轮回的,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在这类无法理解的问题上,幻想出那些无稽之谈来又有什么意义呢?最初四个世纪的教士们曾经相信灵魂具有形体,又有什么意义呢?德尔图良①曾经用他自己习以为常的一种矛盾法,肯定灵魂同时既是具有形体的,又是象征的和单纯的,又有什么意义呢?我们有成千的糊涂证据,没有一件能提供我们一线真情实况。我们怎么能有足够的胆量肯定灵魂之所以为灵魂到底是什么呢?我们确实知道我们存在,我们感觉,我们思维。我们要想逾越雷池一步,便坠入黑暗的深渊;在这道深渊里,我们还狂妄无知,争论这个我们丝毫观念也没有的灵魂到底是在我们生前就已造好,还是与我们一同造出的,争论灵魂到底是可以消灭的还是永生不灭的。论灵魂的文章,和一切有关形而上学的文章,都应先符合教会不容置疑的教义。夭启必定胜过一切哲学。学说锻炼心灵,但是信仰却照明和指引它。我们不是时常说些我们只有根模糊的观念的名词吗?甚至我们对这些名词一点观念也没有。灵魂这个名词不就是在这一情况之内吗?当一只风箱的舌片或气门位置不对的时候,进入风箱气箱里的空气便从气门发生裂缝的开口漏了出去,活塞再也压缩不紧空气,空气不能猛力吹向它要吹燃的火焰,女仆们便说:风箱灵魂坏了。她们只知道灵魂是这个意思,而这个问题丝毫并不扰乱她们宁静的心情。园丁常说“植物的灵魂”,并不知道他怎么理解灵魂这个词儿,可是他却也种植得很好。制造乐器的匠师在小提琴的两面琴箱板当中安放一块“琴灵魂”(即琴心木),把它向前或向后放;这小薄木板多一块或少一块都会影响制琴师能否做得好一块和谐的琴灵魂。有许多工厂里,工人们确定机器灵魂的质量。从来没有人听说过他们争论这个词儿;而哲学家们却不是这样。灵魂这个词在我们这里一般意义就是使之有活力。我们的先人,克尔特人,给他们灵魂起个名字叫Seel,英国人又从这个词产生Soul 一词,德国① 德尔图良(Tertullianus 约150—20)著名的拉丁护教家,北非迦太基人,博 学,极力排斥异端,主张信仰高于理性,曾经说过:“正因为荒谬,所以我更相信。”这话 就说明了他的思想矛盾。遗著有《护教篇》、《论灵魂》等。——译者人产生Seel 一词,或许古代条顿人和古代布勒塔尼人在大学里对于这个表达语一点争论也没有。希腊人区分灵魂有三种:第一■,意即感觉的灵魂、感官的灵魂;所以阿佛洛狄忒①的儿子爱神阿穆尔②那么热爱普叙赫③,而普叙赫也对阿穆尔恩爱备至;第二,■νε■μα;意即“气”,它把生命和运动赋予整个机体,我们把它译为Spiritus 意即心灵;这是个空洞的字眼儿,人们给这个字上千种不同的解释,最后就是νο■■,意即智慧。所以说我们有三种灵魂,对于哪一个也没有一点点浮浅的观念。圣托马斯?阿奎那④以逍遥学派⑤的身份承认这三种灵魂,并且把三种灵魂的三个部位都分别清楚。ψ■■■是在胸部,πνε■μα散布在周身,νο■■是在头脑里。直到现今在我们那些学校里还没有任何其他的哲学,谁要是把这三种灵魂混淆,谁就要倒霉。在这一团混乱的观念里,总还是有一个根据。人们清清楚楚地发觉在他们热爱、愤怒、恐惧的过程中,在肺腑里引起一起激动。心肝是七情六欲的中枢。在我们深思的时候,脑子里便有聚精会神的感觉;所以说智力的灵魂在脑髓里。没有呼吸便没有生气,没有生命;所以说生命的灵魂在呼吸空气的胸膛里。人们在睡梦中看见他们亡故的父母或友人的时候,必然寻思到底是什么显现在他们眼前。不是身体,因为他们的身体已经在柴火堆上焚毁了,或是没入大海被鱼吃了。照他们说来,这还应该是些什么,因为他们看见了,死者说了话,做梦的人也向死者问了话。人们在梦中与之谈话的,是不是ψ■■■〔感觉的灵魂〕?是不是πνε■μα〔气〕?是不是νο■■〔智慧〕?人们在梦中和谁谈了话呢?人们想像以为是一个幽灵,一个轻飘的形象;这就是■(魂),就是■■■(鬼),一个影子,一些亡魂,一个在不知何处徘徊不定极其轻盈由气和火构成的小小的灵魂。随后,人们想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灵魂具有形体之说却已成定论;整个上古时代都没有其它想法。终于来了个柏拉图,把灵魂大大微妙化了,人们简直疑心他是否使灵魂完全脱离物质;但是直到信仰来启发我们以前,这始终是一个未获解决的问题。唯物主义哲学家们徒然援引了教会的几位神甫词意含糊的话。圣伊雷内①说灵魂不过是生命的气,它只是比之会死亡的肉体才是不具形体的,可是它① 阿佛洛狄忒(Aphrodite)希腊神话中的爱与美的女神,在罗马神话中名维纳 斯(Venus),司爱情、婚姻和生育。——译者② 阿穆尔(Amour)即希腊神话中的爱神厄洛斯(Eros),在罗马神话中名为丘比 特,从四世纪起他的形象是以艺术作品出现:是一个背生双翅、手持弓箭、身带箭筒、飞 翔天际的小孩。传说他的金箭常射中恋人的心。——译者③ 普叙赫(一译普赛克)(Psyché)希腊神话中人类灵魂的化身。传说她是一位 国王的女儿,貌美绝伦,为爱神阿穆尔所爱;经过种种苦难历程的考验,终被神国接受, 列身神群,与爱神结为夫妇。——译者④ 圣托马斯?阿奎那(SaintThomasAquinl225— —1274)基督教最大的神学 家和经院派哲学家。——译者⑤ 逍遥学派即亚里士多德学派。——译者① 圣伊雷内(SaintIrénée) 公元125 年生于士麦金,即今日土耳其的伊兹密尔,曾任法国里昂主教,202至208 年间殉教。著有《反异端论》。——译者还是保留了人的形象以便为人认识②。德尔图良也徒劳无益地这样表示:“福音书里满篇都是具体化的灵魂”③。(Corporalitas anim■in ipso Evangelio relucescit.)倘若灵魂不具躯体,灵魂的形象也就不会有躯体的形象了。他甚至还枉费心机地叙述一位圣妇的幻觉,说这位圣妇曾目睹一个光亮耀眼、色如空气的灵魂。塔提安①也徒然明白表示:■0yrro,意思就是人的灵魂是由好几部分组合成的②。有人无补于事地引证圣希来尔③后来说的话:“无论是天上或地下,无论在可以目睹的事物中或在无影无踪的事物中,没有创造物不是具有形体的:因为万物都由元素构成;而灵魂,或是附在人身体内,或是离体外出,总会具有一种有形实质”④。在六世纪圣昂布鲁瓦兹⑤徒然说过:“除了尊严的三位一体外我们只认识物质的东西。”⑥整个基督教会决定说灵魂是非物质的。这些位圣徒都犯了在当时普遍的一种错误,因为他们都是人;但是他们对于灵魂不死却又没有搞错,因为福音书里已经明明白白显示过了。我们显然很需要万无一失的教会对于这类哲学问题作出决定,因为我们自己对于所谓“纯灵魂”和所谓“物质”实在缺少任何足够的认识。纯心灵对于我们是一个没有任何意义的词,我们对于物质也只认识若干现象。我们对于物质认识很浅薄,所以我们称它为实质(Substance);实质这个名词,意思就是说“在表面底下的”;但是这个底却对我们永远是隐蔽着的。这个底就是造物主的秘密;造物主这种秘密却又到处都是。我们既不知生命从哪里来,也不知我们怎样产生生命;既不知我们怎么生长,也不知我们怎么消化;怎么睡眠;既不知我们怎么思维,也不知我们怎么感觉。大难题就是要了解一个生物不论是什么,它怎么会有思想。第二节 洛克对于灵魂的怀疑百科全书里灵魂一文的作者细心追随着雅克洛①;但是雅克洛什么也没有② 见伊雷内著作《反异端论》第5 卷第6、7 两章。——伏尔泰③ 见OratioadGroecos《格勒科斯讲演录》第二十三卷。——伏尔泰① 塔提安(Tatien),约120 年生于亚述,175 年逝世,他是新柏拉图派哲学家。曾赴罗马皈依基督教。回到亚洲后,创立一种诺斯替教派。该派禁食酒肉,反对结婚。——译者② 见《灵魂论》第7 章。——伏尔泰③ 圣希来尔(SaintHilaire303—67)法国布阿皆城的主教,长于辩证,著作有《三位一体论》。——译者④ 见《圣希来尔论圣马太》(SaintHilairesurSaintMathieu)633 页。——伏尔泰⑤ 圣昂布鲁瓦兹(SaintAmbroise340—97),罗马教会神甫,米兰主教。曾在萨洛尼卡大屠杀(LemassacredeThessalonique)后,强令罗马狄奥多西大帝举行公开忏悔仪式。——译者⑥ 见“论亚伯拉罕”第2 卷第8 章。——伏尔泰① 雅克洛(IssacJaquelotl647—708)法国耶稣教牧师,著作有《论上帝的存在》,《真理论》,他是宗教论战家,反对加尔文主义和培尔的怀疑论。——译者告诉我们。作者也起来反对洛克②,因为这位谦逊的洛克曾经说:“我们或许永远不能知道一个物质的东西是否能思维,因为单凭我们自己的观念沉思默想,没有天启,我们就不可能发现上帝是否把一种知觉和思维的能力,赋予了某些安排适宜的物质或者不可能发现上帝是否把一个能思维的非物质的实体与这样经过适当安排的物质联系并统一起来。因为,就我们的概念来说,我们既可以设想,上帝倘若愿意便可以把一种思维能力加到物质上,也同样可以设想,上帝可以把另一种能思维的实体加到物质上;因为我们不知道,思维到底是什么,也不知道这位万能的存在认为哪一种实体适合于赋予这种思维能力;而这种思维能力也只是由造物主随心所欲普施思德创造出来的。上帝——这个能思维的永生的和万能的存在,倘若愿意,便可把某种程度的感情、知觉和思想赋予某些他认为适宜结合起来的被创造的、无知觉的物质,我看不出来其中有什么矛盾”。①这是深刻、慎重而又谦逊的人说的话。②我们知道他这种似乎是试探性的意见惹起什么样的争论,而这种意见其实在他思想中不过是他坚信上帝万能、人有弱点的后果。他不是说物质能思维,而是说我们对于物质还认识得不够,还无力证明上帝既然已经把同样是不可理解的万有引力和运动的才能授予这个名为“物质”的未知存在,但却不能给它增添上思维的才能。确实不只是洛克先提出这种意见,这也是所有古人的意见;他们都把灵魂看成是一种很微妙的物质,结果便确信物质能够感觉和思维。这也是伽桑狄③的意见,我们在他对笛卡尔的反驳里就看得出来。伽桑狄说:“您的确也明白您在思维,但是您却不明白您这位会思维的人是什么实体。所以,您虽然认识思维的运用过程,你的主要本质却对于您隐蔽着;而且您根本不知道这一实体的性质,而思维就是它的各种作用之一。您就好像一个盲人,感觉太阳的热力,又听说这种热力是由太阳产生的,便以为自己对于这个星球有了一个明白清晰的概念了,因为倘若有人问他太阳是怎么个东西,他就可回答说是一个发热的东西”等等。就是这位伽桑狄,在他那部《伊璧鸠鲁哲学大全》里,一再地说灵魂的纯精神性质并不具有任何数学的明显性。笛卡尔在他致帕拉蒂纳?伊丽莎白公主①书中对她讲:“老实说,单凭天然的理性,我们便可对于灵魂作出百般的推测,以为头头是道,而却没有任② 洛克(JohnLocke,1632—704),英国唯物主义经验派哲学家。—译者① 见《人类理解论》科斯特(Coste)法译本第4 卷第3 章第6 节。——伏尔泰② 参阅达朗贝的前言(也收集在他的《文学杂论》第一卷中):“我们可以说他几乎像牛顿创造了物理学一样创造了形而上学。他为了认识我们人的灵魂,认识灵魂的观念和情感,并不死读书,因为书未必能给他提供好的教益;他只是深入到自己内心来研究;可以说他长久自己静观自己之后,在他那部《人类理解论》里,只是把自己反映自己的一面镜子提供给世人。总之他使形而上学恢复了这门科学本身应有的性质,使它成为实验灵魂物理学。”——伏尔泰③ 伽桑狄(PierreGassendil592—695)法国数学家、唯物主义哲学家,主要著作有《伊璧鸠鲁哲学大全》、《对笛卡尔形而上学的沉思的第五组反驳》。——译者① 帕拉蒂纳?伊丽莎白公主(LaprincessePalatineElisabeth)即巴伐利亚 的莎洛特?伊丽莎白(CharlotteElisabeth de Baviere 1652—722),生于德国海得 尔堡,是路易十四之弟奥尔良公爵的第二妻室。她的通信集是研究路易十四王朝风俗 习惯的有趣资料。——译者何把握。”在这个问题上,笛卡尔在他的信中反驳了他在自己的著作里提出的意见;这也是极寻常的矛盾了。总之,我们已经看到最初几个世纪的教会神甫们相信灵魂不朽,同时又相信灵魂是有形的;他们以为创造与保存,对于上帝来说都是轻而易举的事。他们说:上帝使灵魂能思维,也会保持它能够思维。马勒伯朗士②证明得很好,他证明说我们本身任何观念都没有,客观事物也不能给与我们什么观念;从而他便得出结论说,我们按照上帝意旨看一切。其实这就等于把上帝当作是我们的一切观念的作者;因为我们如若没有工具观看,又用什么来按照上帝的意思看呢?而这些工具是上帝掌握着指使着的。这一学说是一座迷宫,其中一条路把你引向斯宾诺莎主义,另一条路把你引向斯多葛主义③,另外又一条路便把您带到迷魂阵里去了。关于心灵、物质,虽然人们争论热烈,结果总是不得要领,彼此丝毫不了解。没有任何哲学家能够凭他自己的力量把遮盖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最初本原的幕布揭开;哲学家争论着,而自然却在行动着。第三节 谈动物的灵魂和若干空洞观念在设想动物纯粹是无知无觉的机器的那种学说出现以前,人从来也没有想像过动物体内附有一种无形的灵魂;没有谁这么孟浪,说什么牡蛎有无形的灵魂。举世一致同意,动物从上帝获得了感觉、记忆、观念,并没有获得一种纯洁的心灵。也没有人妄自推论,说什么天赋动物以各种感觉器官,却使动物没有任何感觉。没有谁说过动物遇见人打它就嗥叫,遇见人追逐它就逃遁,却不感到疼痛和恐惧。人们毫不否定上帝的万能;他能够使动物的有机物质具有快乐、痛苦、感觉、回忆和组合若干观念的能力;他能赋给若干动物如猿猴、大象、猎犬之类那种精通人们教会它们所学的技术的才能;他不仅能使差不多所有的肉食动物在老练的晚年比在轻信的幼年更善于战斗;我说他不仅能这样做,而且已经这样做了:宇宙万物便是明证。佩雷腊①和笛卡尔都说世人想错了,说上帝耍了把戏。把生命和感觉的各种工具给了动物,却使它们既没有感觉,也没有真正的生命。但是不知是那几个自封的哲学家,为了反驳笛卡尔的幻想,自己却又堕入与之相反的幻想里:他们慷慨地赠给癞蛤蟆和昆虫一种纯灵魂:避免小错反倒犯了大过引自贺拉斯《诗的艺术》这两种狂想——一种狂想剥夺了感觉器官的感觉。另一种又在一个臭虫体内安置了一个纯灵魂,在这二者之间,有人想像出一个折中的办法,就是本能。本能又是什么呢?噢!噢!这是一种本质形式,一种生成形式,是一② 马勒伯朗士(NicolasdeMalebranche,1638—715)法国唯心主义哲学 家,有神论者。——译者③ 斯多葛主义(Stoicisme),即希腊哲学家芝诺(ZenonKitieus 约前336—约 前264)学说。亦称画廊学派,因芝诺讲学处有一彩色壁画柱廊,因以得名。——译者① 佩雷腊(GomezPereira),两班牙医生和哲学家,约1500 年生于坎伯(Me-dina-del-Campo),学医,成著名医生。他在名著“AntonianaMargurita”中首先证明动物纯粹是机器。有人非难笛卡尔为了自居于动物机器说的首创者的地位,收 购了这部著作的版本,加以销毁。——译者种不知是什么的东西:这就是本能。只要您把大部分事物都叫做“不知是什么”,只要您的哲学从头到尾都是“不知是什么”,我就跟您意见一致。但是您一旦要肯定,我就要向您援引普赖尔①的有关人世虚荣的诗句:你们敢吗,讨厌的乡村学究啊,你们敢为彼此类似的结果指出一种不同的原因来吗?这层似乎隔开本能与理性的薄板夹,你们衡量过它的厚薄吗?你们既缺本能,又乏理性,无知的盲人们,你们多么胆大?骄傲成了你们的本能。你们引导我们的步伐,走的这条路又溜又滑。百科全书里,灵魂一文的作者这么说明:“我想像动物的灵魂就是一种有智慧的无形实体;但是哪一种实体呢,我觉得可能是一种活跃的本原,它有感觉,而且只有感觉? .倘若我们思索一下动物灵魂的性质,从它骨子里找不出任何实质能令人相信它的灵性使它免于消灭。”我简直不懂人们怎样想像一种无形的实体。想像什么东西,是想像出这个东西的形象;可是直到现在,还没有谁能够描绘心灵。我以为,作者把“想像”这个词理解为“了解”;至于我,我承认我并不了解心灵。我更不了解一种无形的灵魂会消灭,因为我既不了解创造,也不了解虚无,因为我没有参与上帝的事务,因为我完全不懂万物的本原。倘若我要证明灵魂本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存在,会有人打断我的话,告诉我说灵魂是一种能力。倘若我肯定灵魂是一种能力,肯定我有思维的能力,却又有人对我抗辩说我想错了,说上帝——大自然的永恒主宰,在我心中安排好一切,指挥着我一切行动和思想;说我倘若真能产生我的思想,我必定会知道一分钟后我要想些什么;说我从来也不知道我一分钟后的思想;说我只是一架感觉和观念的自动机器,绝对掌握在最高主宰的手里,服从主的意图远远超过胶泥顺应制造陶器的人。我只好承认我无知;说老实话;四千卷形而上学巨著,也不会告诉我们灵魂之所以为灵魂的道理。一位正统哲学家跟一位左道旁门的哲学家说:“您怎么会想像灵魂本来是要死亡的,它能永生,纯粹出于上帝的意志呢?”那位哲学家便回答说:“这是根据我的经验。”“怎么!您死过了吗?”“是呀,时常死过去。我年轻的时候抽羊痫疯,我跟您实在说,我的确完全死去过整整几个钟头。一点感觉没有,甚至我倒下那时的情形,一点也回想不起来。现在我每天夜里情形也一样。我从来也感觉不出来我到底是什么时刻睡着了的。我睡眠时连梦也不做。我所能猜测的只是我睡了多少时候。每天二十四小时我总是按时死去六小时。整整合着我一生的四分之一。正统派于是便对左道旁门振振有辞地说:他在睡眠中总归是要思维的,不过自己不知道罢了。后者便回答他说“我根据天启相信我在来世总能思维,但是我切实跟您说,我今生很少思维。”正统派肯定灵魂永生,是不会错误的,因为信仰和理性都已证实了这条真理。不过他断言一个人在睡眠中总是在思维,这一点很可能是弄错了。① 普赖尔(MathewPrior,1664—721)英国诗人和外交家。——译者洛克坦率承认他自己在睡眠时并不经常思维。另外一位哲学家说过:“人类的本性就是思维,不过这并非是他的本质。”让每人都能得到进行自我研究的机会,并且能得到想入非非的自由和安慰吧。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0:2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知道1730 年有一位哲学家①由于附合洛克,承认他自己的理解力并
: p7 M7 v- f6 \. ?- L5 G未日日夜夜地起作用,又承认他并没有随时使用他的四肢,便遭受了相当严( M; n' p2 V6 B* t+ H; X
重的迫害。不仅愚昧的宫廷迫害他,而且有些个诈伪的、刚愎自用的假文学) W5 \2 P9 L2 J3 K8 o# m: L% r8 w- c
家们也同声一辞的攻击那被害人。在英国只不过引起一场哲学争论的事,在
* O0 F+ `2 ?+ e8 g法国却产生了最卑鄙的残酷行动。一个法国人就这么做了洛克的替罪羊。) Z/ D- z  J! B% a, R: ]
在我们文学的泥坑里总会有无耻之徒,出卖了他们的笔墨,对他们的恩: d! [* I- w& k% q
人们进行阴谋暗算。这话本来与灵魂一文无关,但是顺便提起,警告那些不9 ^6 P: f6 ^' J" [. I) _8 f& _7 ~
配称文人的一些人,他们为了一点蝇头微利和一种狂妄的政治倒把丧尽了他
, ~" Z6 Z0 M- d们仅有的一点心灵和良心;他们为了奉承昏庸之辈背叛了他们的友朋;他们
- i2 s/ z4 ]( q5 ~/ ~; k6 n; ^居心叵测,暗磨毒草,而无知权贵和恶人就用来害死那些有益的公民。5 H8 s+ P- E# _# }  J* E
在真正的罗马,何曾有人向执政官告发过卢克莱修①,说他把伊壁鸠鲁的
" V; X1 u$ f3 k! t3 M学说赋成诗词?又何曾有人告发西塞罗,因为他曾一再写过人死后感觉不着
8 A0 [0 ]2 H6 P, O3 Q9 P& l; _任何痛苦?又何曾有人控诉普林尼②、瓦罗③,因为他们二人都对于神明有特- b4 I5 m" n; ]2 c( @8 P' r
殊的见解?在罗马时代,思想自由是无境界限制的,这种自由本是知识之母,
. @  Y* P  G0 o3 Z5 A并且是人类悟性的最初的动力;心肠狠毒、嫉妒成性、见识浅薄之辈,借口2 u1 w7 i) U+ E4 ]; f
邪说危险,竭力压制我们这种思想自由。他们不想想:罗马人扩展这种自由; l# T% U( ^+ j4 ]* c& D
比我们的大得多,却仍旧做了我们的战胜者,我们的立法者;他们也没有想3 `& D, |. R7 v7 e+ P
一想:百家争鸣并不影响统治,一如狄奥根尼的酒缸④与亚历山大的胜利丝毫4 P( ]9 F  H! p4 O) y8 W, n7 G
无关。( H+ d! y& X! N# W9 ^4 b' w3 p5 f
这一课可算是关于灵魂的一课:我们或许以后再多谈几次这个问题⑤。( y5 J! C3 A4 e
总之,我们在全心全意崇敬上帝的同时,永远要老实承认我们对于这种
- v* k  f  E' i4 I灵魂、对于我们深受其惠的这种感觉和思维能力实在很少认识。老实承认我6 G5 S$ ?& {* Z/ C2 H
们薄弱的推理能力对于神启和信仰丝毫不能有所增减。最后结论,我们只好
4 d" b5 {$ G% p0 o) u5 L说用这种性质不明的智力来改进“百科全书”研究的对象——各门科学,就
- Y: O7 N- \* Y4 {! ?- G. t, l像钟表匠在钟表里使用发条,并不知道发条之所以为发条的道理。
6 C4 W9 g/ M) K* e3 l4 K1 `1 F第四节 谈灵魂和我们的愚昧无知8 M: X8 w8 z2 E+ Y; [
我们依据我们的后天知识,敢于提出疑问:灵魂是否在我们生前就已造
" z$ ]  z5 R. R" }; f: w, `① 按即指伏尔泰(请参阅《哲学通信》有关部分)。——开勒版
, v0 o. v4 E: v8 Y0 _① 卢克莱修(TilusLucretiusCarus 约前98 一约前53),大约生于罗马,拉丁诗人,唯物主义哲学家,无神- B' x+ m$ L; t5 n
论者。著有《物性论》。——译者" Z1 @8 Y; F5 @% w5 i' V
② 普林尼(CaiusPliniusC■ciliusSecudus,23—9)即小普林尼,罗马作家和自然科学家。著有《自然史》3 X1 K0 Q# C$ s: F+ }  R; X* L
二十七卷。晚年统率罗马海军,为营救庞贝火山爆发受害居民,被火山烟气毒死。——译者。
+ H, a9 V# ^4 M0 {* `# `4 O③ 瓦罗(MarcusTerentiusVarro,前116 一前27),拉丁杂文作家,著《论拉丁语》五卷,是当时学识最广
' X2 m  ~7 ~1 Z  `5 h. X2 |博的著名学者。——译者8 `- _' v: p, }" M# t% B
④ 狄奥根尼(DiogenesoSinopeus 约前404 一约前323),古希腊哲学家,犬儒学派的代表。他生活简陋,
) `- e7 d5 N0 r' [9 U$ e常年赤足,晚间睡在一口大酒缸里,穿的是他那件唯一的袍子。——译者
$ y0 O" K* l7 J1 \⑤ 伏尔泰实在不遗余力的要求思想自由,直到法国大革命后,人们才获得这项自由。——乔治?阿弗内尔
4 P: n7 n% b3 n& t2 k0 i就,灵魂是否从太虚来到我们体内?在什么年龄灵魂就处在膀胱与盲肠直肠( t* b; a* {2 y9 Z4 l: a. |5 B
之间?它在那里是否获得或带来若干观念?这类观念又都是什么观念?它使
0 y: U+ \/ n  c: ?我们活了若干时间之后,是否没有上帝帮助就在我们躯壳死后永生不灭?它8 a1 N8 a" C$ ^  m! D! L, L
是精神,上帝也是精神,二者是否性质相似?①这类问题似乎微妙:这又是什+ B8 ^' ?% B# N* w5 n
么问题呢?这是天生盲人探光一类的问题。
) |6 F* j% g' i6 ]  s8 d5 }古今哲学家对我们又有过什么教益呢?三尺之童也比他们更明智:他并
9 A: H4 g+ ?4 W不思考他所不能理解的问题。
. R& L% {8 o$ B) _  E您又要说啦,对于我们贪而无厌的好奇心、永无止境的渴望幸福的心说& Z) B4 p4 Y: Q7 X. ?
来,我们这样孤陋寡闻,未免太苦恼了!我同意这话,可是还有更苦恼的事
/ B  F6 L1 Y, L% k( y哩,我却要这样回答您:
. Q5 X/ c. P4 m你的命运是一个人的命运,你的愿望却是一个神的愿望。
4 q2 w0 |! {! x0 [( k( G奥维德②:《变形记》二卷56 首
- H  L- T0 N) }再说一遍,万物本原的性质是造物主的机密。空气如何传声?动物怎样
$ F+ `, _+ ]  R+ N形成?我们的四肢怎么会经常服从我们的意志?是什么手把观念放入我们的
, k2 p3 {5 `5 G8 b记忆里,在那里像记录一样保存起来,又从记忆里把观念提出来,有时随着
1 l! t9 l" E; c8 j  z8 H9 I8 U我们的心愿,有时却又由不得我们?/ c: K+ J6 L/ [2 f; O, P8 n1 e
我们的本性,万物的本性,甚至是一草一木的本性,对于我们说来,全
3 j. O8 J2 v  L% b0 n都沉在黑暗的深渊里。
. Q6 B1 f% z( H0 ^8 b人是一个能活动、能感觉、能思维的存在物,这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关于" v% ]5 z# x# H  \( Y: r9 o7 i) T
人的一切。至于使我们能思维能感觉、使我们能行动、能存在的,那种东西,
8 t8 `+ o! D1 }$ }我们一概不认识。行动能力跟思维能力对于我们说来,同样都是不可理解的。$ K+ i: |- u9 g  |) `5 N
理解一个实体——不论是什么实体,怎么会有观念和感情,要比理解那个泥; S1 {8 N6 f+ L! }7 L
造的人体怎么会有感情和观念还更困难。; n5 d% [0 ]& u0 H* N( t
一边是阿基米德①的灵魂,另一边是一个笨蛋的灵魂,它们性质相同吗?
# [1 [0 S+ F% E% m6 h9 N* k* x9 b它们的本质若是在于思维,它们就永远思维,不受那个缺了它们便不能行动
/ f; m% _( a. ^4 M3 B. e的肉体的影响。倘若灵魂由于它们的本性而思维,一个不会制订一项数学规" F4 Q, F9 d" |5 X0 B+ N- T
律的灵魂跟一个会测量天体的灵魂是否同一种类呢?倘若是人体的各种器官
# {! M" u0 j5 _使阿基米德进行思维,那末为什么一个白痴,体格比阿基米德更好,力气也
) w+ @1 z2 e. g3 U6 i0 R更大,消化力也更强,什么机能都更好,却一点也不会思维呢?您又说啦,
* e  U' x% f  B' d4 f因为他的脑髓不怎么好。您不过是这么猜测,其实您一点也不知道为什么如4 c. I7 a1 G2 K$ r
此。有人解剖过脑髓,在健康的脑髓之间,从来也没发现过有什么差别;甚' d6 @3 O/ w6 ~2 W
至傻子的脑髓似乎反而比阿基米德的更好一点,阿基米德的脑髓必然是过度- V; w" F5 e2 s4 E1 r" m9 @1 t
疲弊,而且可能是用坏了,也萎缩了。
5 A( P4 U/ ^$ [  |. {我们还是用我们已经得出的结论来结束吧:我们对一切最初的本原都不
) l1 J; [" S0 ?5 T3 p& p0 E1 v8 p懂。至于那些装腔作势的无知之徒,他们比猿猴还低级得多。
. D$ A1 B5 k6 f+ P- S① 这毫无疑问不是圣奥古斯丁的意见,他在《上帝之都》第八卷里这样论述:“让那些真的不敢说上帝是
7 P- N) \  @4 Y) x) R5 w一形体,却又以为我们灵魂跟上帝性质相同的人不要嚼舌了吧。他们没有感觉到我们灵魂极端变化无常,& x# D( p+ X& R0 y( r
不能与上帝混为一谈。——伏尔泰
. n- ]) m5 U' k; k0 X  V  I2 S② 奥维德(PubliusOvidiusNaso,前43—后18)古罗马拉丁诗人。代表作《变形记》为一长篇叙事诗,共; j, y& E2 D' n0 C. W* R, n
15 卷。——译者1 ~) W" V, f& U! V1 ^
① 阿基米德(Archimedes,前287—前212)古希腊著名几何学家和物理学家。生于叙拉古(Siracusa),曾' Q" ?& k! {* ]/ Y( B) X. [1 \! W
发明滑车、螺旋绞水车和齿轮等工具,传说罗马军围攻叙拉古时,他曾用反光镜聚集日光焚毁敌军舰只。3 ~4 U$ g; m% r$ D
——译者
9 o' M4 H  X' x& b# }动辄激怒的辩论家们,你们争论吧,你们互相提出异议来吧,你们辱骂* e7 ~& ?1 k9 S( u
吧,宣布你们的判决吧,你们这些对于这个问题一窍不通的人。2 Q3 R+ ], t4 n; l" s. e# X
第五节 谈沃伯顿①关于灵魂永生的谬论. k4 R' M, c* V+ V; }* E3 d
沃伯顿是莎士比亚作品的刊行人和注释家,格洛斯特主教。他利用英国3 X& l' a3 k  t: c: {6 d9 L
的民主自由,滥用乱骂对方的习俗,写了四本书证明圣经前五书里并没有言' D, A* q  P4 a' m8 ^; K
明灵魂不死,从而便说摩西的使命——他称为特使使命——是神圣的。以下
, `' Y" d$ m' H就是他这部书的概要,是他写在第一卷第7 页和第8 页上的:4 f. h! S! X+ G6 N- b0 p3 W5 j9 D. z
1.“关于来世生活、死后赏罚的学说,这对于一切文明社会都是必要的。
4 ^6 @* K7 X: j8 b2.“全人类(就是在这一点上他弄错了),特别是古代最明智最博学的
1 ^9 g; P, I7 |0 c2 X, q民族一致相信并传授这一学说。5 |1 \% S* f4 T- l1 D" l# z
3.“这一学说,并不见诸摩西法里任何一处;所以说摩西法是神定的原
5 u& U$ ]: I. M" Y2 W# {法。我用两则三段论法来证明:
7 E+ ?; S( P5 H' A# X2 O第一则三段论法
: j3 e3 c% L( q. R2 M“一切宗教,一切社会,不以灵魂永生为原理,只能由一位异乎寻常的
% B' a6 o9 `, A- z5 x7 ]神明支持。犹太教不以灵魂永生为原理;所以犹太教是由异乎寻常的神明支
& i5 Y7 T! u: {$ j( c# k+ |持的。
3 e) T, l% z) k! T8 G- Z0 T第二则三段论法* q  M2 G( _3 C
“古代立法家都说不指出灵魂永生的宗教只能由一位异乎寻常的神明支
2 ^( `8 H" J( N* h2 n; b# q持;摩西创立了一种不以灵魂永生为基础的宗教;所以摩西相信他的宗教是
7 k9 s$ ]9 @+ z  o; p$ ~$ D+ I( ^7 m由一位异乎寻常的神明支持的。”
( s( ~, M2 O! l4 {- P$ r8 g: s真正更异乎寻常的倒是沃伯顿的这种断言,用粗体字印在他那部书卷首% a$ g5 t8 f9 w! r" a' m8 X
上。时常有人责难他极端轻举妄动,不怀好意,妄言古代各个立法家全都认
* |8 T$ E$ [- g# E  W为一种不信死后有赏有罚的宗教只能是由一位异乎寻常的神明支持;其实从
! t" ^& C% M' P; S2 c" d来也没有一位古代立法家说过这话。在他那部充满大量文不对题的引言的巨: i# b1 C# f- X
著里他甚至没有打算举一实例。他自己埋在一大堆希腊、拉丁、古今作家的
# n2 ^0 i7 T! a" D+ D- E, w/ y故纸堆里,层层包围,唯恐有人把他揭穿。其层数之多,实在骇人听闻,可
; E$ N" L9 y- a1 l- _) J& S* `8 X& T是批评界终于探索到底,他又从这些死人当中复苏起来,侮辱他的各个对手。2 i& W, o$ k% v# E% R9 Z
真的,他的著作第四本的末了,见人便打之后,兜了很多圈子,终于又3 m* o  \7 e( P; i7 h- Z$ K
回到了他一直搁置在那儿的巨大问题。他归过于学者们都认为是一个阿拉伯# O8 `& b/ q$ {# k$ C
人写的那部《约伯记》。他想要证明约伯根本不相信灵魂永生。随后他又按  e2 X: \5 M& ?  n5 O( b5 B
照他自己的方式来解释圣经原文,因为有人曾经想用圣经原文驳倒他的意
! U8 V1 W, f3 V0 _1 b见。% C* A/ f2 T1 V- o& h- Z
我们应当说的一切,就是,即使他有理,一位主教也不应该有这样的理。
$ J: q! m% `* k2 b5 C他应该想到人们可以从此得出过于危险的结论①。但是世间祸福凭机缘,几人
4 R3 f/ b" c# S6 h' ~* @7 X/ m① 沃伯顿(WilliamWarburton,1698—779)英国作家和司教,曾与伏尔泰和 休谟二人进行哲学论战。—
6 p3 G% ?5 D2 G—译者  O) K" F: Y! l) N5 e: V
① 这些危险结论,事实上已经有人得出。有人对他说过:关于灵魂永生的信心,必要也不必要。倘若说不
. ^  ^4 }* A; k7 H: y* v! y/ P必要,那么耶稣——基督为什么又这样宣布呢?倘若说必要,那么,摩西为什么没有把灵魂永生作为他所
) g- ^1 |+ D, i, S5 p创立的宗教的基础呢?或者摩西知道这条教义,或者他根本就不知道。倘说他不知道,他便不配制订法律。
: Q3 V+ H* V8 E5 F% k倘若他知道而又秘而不宣,您又叫人说他什么好呢?无论您向着哪一方面,您都要堕入一位主教不应当开
( `: X6 E! S( b6 n7 c辟的深渊里。您对于思想率直的人的献辞,您对他们开的那些无味的玩笑,您在豪绅哈德威奇面前卑躬屈
# N) Y( C* @: U9 G* e# Q+ J. Z7 @欢乐几人冤,这个做了告密者和迫害者的人著书之后,由于一位国务大臣的
+ j; M' a# b+ X) ]6 J7 z庇护,却立刻当了主教。
2 |  c/ b! p3 Y: P3 l$ Z% d若是在萨拉曼卡②、科英布拉③、罗马,他就不得不收回他自己的意见表, L6 o, D" [" X) o
示道歉。在英国,他却做了年傣百万英镑的王国上院议员;这也就足以改善2 m* a. L* ]; Z/ M. X, A+ |# c
他的生活习惯了。% {& p5 Q. _2 A' E- ?, w1 ^- d/ e
第六节 需要神启# v& L% h# y7 |8 \! N
我们得之于新约的最大好处,就是它给我们启示了灵魂的永生。沃伯顿
) h3 `; O2 I! E枉费心机,想要掩盖这一重要真理,在他的《摩西使命》一书里坚持说“古2 k  S+ Y! U" G) K  A/ J* M; j
代犹太人根本就不知道这一条必需的教义,而在我主耶稣时代撒都该人也不
: D& B) n0 ?; n* S" O承认这一条教义。”
8 F  I8 h5 u/ c% k% S他别出心裁,按照他自己的方式解释人们借耶稣之口说的话④。“你们没
. X: o. e: r9 U: k6 K& o2 h# ~有念过上帝在圣经上对你们所说的这几句话吗?他说:‘我是亚伯拉罕的上- X) O4 R, e& D4 t& V
帝,以撒的上帝,雅各的上帝。’上帝不是死人的上帝,乃是活人的上帝。”
: t$ {! i; u+ I6 N! o) Z* c! t他理解为富不仁的比喻跟各个教会理解的意义相反。伦敦主教谢尔洛克和另
$ w. Y# {! J' O外二十位学者都驳斥了他这种议论。英国的哲学家们自己也都责难他说在一. v- o/ J& S+ z' b
个英国圣公、会主教作品里发表一种与英国圣公会相反的意见是何等可耻。
/ S* m* |: E; B3 {! U而这个人这样做了之后还说别人侮慢宗教,就好像“家贼”这出喜剧里的丑
. l4 n: W  R2 {- V角阿尔勒干一样,他从窗户里把屋里的陈设扔出去,看见有个人拾了几件走,7 C3 A; `# j% H% l8 f* S
便大喊:捉贼!
: V: h  U: |+ h2 F- _1 J正是由于人类的空虚哲学总是怀疑灵魂永生,和死后有赏有罚,便更应
' f3 @! \* g' ?+ o. f' [6 w7 g感谢神在这方面的启示。伟大的恺撒不相信这个,他在元老院当众讲过,当2 N. G! t# _" W# {" m' t
时为了阻止人们处死喀提林①,他说死不能给人任何感觉,人死后一切也都同; S, u. S& g) y! o. G
归于尽;当时没有谁反驳他这种意见。9 N  a" E: t9 P- h/ p* y6 _
罗马帝国曾经分成两大派:伊璧鸠鲁学派,这一派肯定神在世上是无用
4 m4 V" T$ t; n8 B+ c$ g的,灵魂与肉体同时消灭;另外一派是斯多葛学派,这派认为灵魂是神的一
! U3 p' O8 x6 B8 E# J& ?部分,死后又返回他的本源,返回它所由出的伟大整体里去。所以,或者相; n1 `+ D. b* t2 W8 m# F* x" L  v
信灵魂要死亡,或者相信灵魂永生,各种学派却都一致嘲笑死后有赏有罚的
" J0 g! A8 N% ~1 l8 D0 b3 Q! k; W- p2 G) l说法。! k8 [( ^0 u, A& N3 w- \/ m" k
还有成百的建筑物都是罗马人这种信念的遗迹。就是由于人人把这种深$ x2 e: g* d' L2 ]4 ?  K
厚感情刻骨铭心,所以多少罗马的英雄和普通的公民都视死如归毫不迟疑,% ]6 l0 i( y! a7 x
他们根本不以为死后会有一位暴君把他们交给刽子手。
2 u0 V& X8 D) L+ w, g就是当时那些德高望重,深信有上帝的人,也根本不希图死后有什么奖; z8 [" l2 d7 I8 O2 u
赏,更不怕什么刑罚。我们在Apogryphe(“虚伪可疑的事物”)一文中就8 u# w' h1 F9 P8 l1 ^4 C- _% V% s
膝,都不能挽救您不蒙受连续不断的矛盾给您带来的耻辱;您以后就会懂得人要大胆说话必须虚心。——
. ^5 `1 r0 A+ l+ Y; c伏尔泰
( d2 j" O, U1 _3 C- k② 萨拉曼卡Salamanque 西班牙一行省及其首府之名。——译者& j% f* }, _2 x$ G' g, t7 D
③ 科英布拉Colmbra 葡萄牙一行省及其首府之名。——译者。$ l( j* t& g' P7 K0 H+ [
④ 见《马太福音》22 章31、32 两句。——伏尔泰
' x4 c3 y9 p3 Z3 z. ]( ~( [: \① 喀提林(LuciusSergiusCatilina(前109—前61)罗马没落贵族,苏拉的追随 者,曾竞选执政官,未成,
7 j; `/ i5 }% d即结党阴谋政变。公元前63 年执政官西塞罗在元老院揭露并 弹劾喀提林阴谋。后世就用他的名字指一切
' \% `% s4 ]* x+ t. K祸国求荣的阴谋家。——译者
1 P" L5 f2 y) x9 d5 H0 v4 O会看到克雷芒①,那时起就做了教皇和圣徒,自己也怀疑起原始基督徒们所说$ W# ]& s3 p4 j! N2 h$ |; F4 e' t
的来世生活,他在塞扎雷②曾经问卜于圣彼得。我们远不相信圣克雷芒写过人
8 T9 O8 X: A' d$ h1 y们认为是他写的那部历史;但是这部历史令人看出来人类是多么需要一种明
, c0 T0 B( H$ D! o确的启示。最令我们惊讶的就是一种极其压制世人而又极其有益世人的教
" ~/ |. t% }4 B+ }7 t) [8 P9 L( A" b义,却让那生命短促——被挤在两个永恒之间的人类,遭受累累可怕罪行的3 o; J; a4 K" d
蹂躏。
. _+ r- c! W- e4 S7 o4 Q" F) N第七节 傻子和怪物的灵魂) A, c, e  L, s$ J$ a
一个发育不全的儿童,生来就绝对愚蠢,什么观念也没有,无如无识地& a* @0 V! s3 ]1 ]6 f4 N; p, p0 q
活着;我们见过这类儿童。我们又怎么理解这种动物呢?有些医生说这是介
: ^/ \7 ]$ g& M( |" D( F2 i. {& D; g乎人与动物之间的东西;另外又有人说这类儿童具有一种感性灵魂,但是缺
( P, n3 e$ A; ?1 j/ }0 _% f少一种理性灵魂。他吃、喝、睡、清醒着,他有感觉;可是他却不思维。
: ?7 A/ X, F$ G+ M2 l& V/ j他有一种死后的生活吗?还是根本就没有?这种问题曾经有人提出来,- i! [- v/ i& B* h6 g) V& M
还没有完全解决。
! G) d1 g: U% p& j有人说这类创造物必有个灵魂,因为他的爹娘都有。但是根据这种推理,% {: j! B& j* M
倘若他生来没有鼻子,也会有人以为他有,因为他的爹娘都有。
$ B) \7 G/ P& c. S7 X; O* g一个妇人分了娩,她的孩子根本没有下巴颏,额门扁低而且有点发黑,
7 o! m/ b: u" l# s7 D$ v0 Y9 {( K鼻子又细又尖,两眼滴溜圆,样子颇像一只燕子;可是他身体的其余部分都; _- O7 h! ?2 L1 p$ P
跟我们一样。他的双亲按照大家的意见给他举行了洗礼。但是,倘若这个古! Y# }7 B9 N+ s, @+ Q9 G$ y* W* r
怪可笑的小人儿有尖爪鸟嘴,人家就会说他是怪物,没有灵魂,就不给他领
4 e7 k' M6 I3 D* Y# n9 y! J, K洗。
8 W2 G. B0 s+ h( r( D) G9 Q: H人们都知道1726 年伦敦有一个妇人每八天就生一只小兔儿。虽然在伦敦
! M& [8 N' ~) v# S, _! T" }整整三个星期人们都发疯似地相信这个女骗子真在养家兔也不难拒绝给这个; i" C& C! i5 e7 R
孩子领洗。给她接生的外科医生,名叫圣- 昂德莱,发誓说这是千真万确的
" g; p* P! n0 H  O事,人们也就都相信他的话。但是率尔轻信的人们又有什么理由否认这个妇3 T8 j9 f6 c, \7 Z3 O" `
人的孩子有灵魂呢?她有灵魂,她的孩子们,不论是长了四只爪子也好,还
+ f" I1 Z' z0 O' h9 A( Q" h是生来一付畜牲嘴脸或是人类面孔也好,也都应该有灵魂。最高的神明对于
1 a/ e8 O/ u1 _! [一个妇人生的一个长着一付兔脸的不知什么小东西跟对于一个长着人面的不+ o: P  o% N( r; q
知什么小东西,不能同样赋予思维和感觉的才能吗?准备在这个妇人子宫内
  C) o( U3 V9 j/ W) q投胎的灵魂难道说会扫兴而去吗?6 y+ Q0 R  s( Y) |9 U1 A) }- \7 h* C
洛克关于怪胎说得很好,他说不应该把永生归之于一个人体的外貌,相
+ a( B2 M7 \1 K8 C0 c; X3 G* `貌本来无足轻重。他说,永生既不是靠着人的脸庞或胸膛长得如何,也不是
% L$ T9 P% m0 ~7 n. u7 Q- ?' x仗着他胡须生长的姿态或是他的衣服裁剪的样式。
( M- y1 W, n7 b. j1 \4 Q* Q他问什么是貌异形怪的准确尺度,可以用来断定一个孩子有灵魂或是没) Y% h! x. o5 W
有灵魂呢?他问到底怪到什么程度才可说是怪胎而不具灵魂呢?
5 Z1 |. T3 d( s: J* k  Y又有人问从来一味胡思乱想的灵魂又怎么样了呢?有若干灵魂总是离不' `* b( L1 G2 x# T0 g4 R
开胡思乱想。它们有功吗?有过吗?它们的纯洁的心灵又做什么用了呢?
& v2 {8 ?& g, ^  E1 z% l8 w一个一身二首而且体格很健全的儿童又该怎样理解呢?有些人说他有两
2 f5 g7 B& l4 l( M* j' e$ z个灵魂,因为他有一对松果腺,一对骈胝体,一对共同的感觉中枢。别人又1 g. O: \+ J' o, V* e
① 克雷芒,即罗马的克雷芒(?—约97 或99),罗马主教、基督教早期教父。著有《彼得启示录》、《克
$ F6 r# d$ u# ?3 j' n: \雷芒致哥林多人书》等。——译者* a' l8 I( J! o, ~- @) a) |
② 塞扎雷(Césarée),巴勒斯坦一城市,古名塞巴斯特Sébaste。——译者* e- P4 b1 a: Q+ v3 t% k: B$ N
答辩说一个人只有一个胸膛、一个肚脐,便不能有两个灵魂①。
1 j$ G* m! }, _* s# _! k总之人对于这个可怜的人类灵魂提出了许多问题,倘若真要把这类问题
$ \* X7 y" w" C& _1 H( D( Q一一解决,人对于他自身的这种研究也就实在使他不胜其烦了。他必然会发. i/ ^& M" @$ u. J0 y9 i
生波利尼亚克②主教在一次教皇选举会上所发生的情形。波氏的总管眼看无法
  k& R9 q# U  A5 j跟他结账,便到罗马去了一趟,带了一大捆单据回到主教住房小窗前。他念8 Q9 q4 N, m# m+ k. T
了差不多有两个钟头。最后,他见没有人理睬他,便把头往前一探,才发觉4 F$ I! s3 A* w& j: k
原来主教已经走了两个钟头了。我们的灵魂,在它们的总管使他们了解情况6 Z- G- {6 q7 L% C
以前便走了。但是在上帝面前我们却要公正,不论我们和我们的总管们是多
; ]" D+ @4 D( a' s/ l么地无知。0 E0 c' w; F* s5 i5 v
请参阅梅米乌斯③书简中论灵魂的话(杂文集,1771 年出版)5 T9 |# {  W; E! S1 v
第八节
6 x0 G2 [& c9 J9 Q( T老实说,我研究过正确无误的亚里士多德,福音学者,圣明的柏拉图,  B4 L6 X4 f: c4 X+ a* m+ W
我把这些美名都看成是绰号。我看这些谈论人类灵魂的哲学家们不过都是些
# k" G- D( y  P1 J6 j3 k/ v个鲁莽灭裂而嚼舌的瞎子,他们力图把自己说成是独具慧眼的人,别的好奇
% S! Y# y  s4 o3 U而发疯的人把他们的话信以为真,也自以为有见识。+ g+ C9 J* v% d0 \$ T: L
我敢说笛卡尔和马勒伯朗士都在这些荒谬大师之列。前者让我们相信人1 H* S% Q0 l! h- A
的灵魂是一种本质在于思维的实体,它总是在思维着,它在母胎里就从事于
) y, H# P. u% D4 u0 d: r构思漂亮的形而上学观念和完美的普遍的公理,随后便又都忘却了。  n5 ~; Q. Y4 N7 {! b0 V
至于马勒伯朗士神甫,他坚信我们把一切都看成上帝;有些人赞成他,
; ^; q9 \' j- w/ Z) |因为最唐突的神话最容易被思想贫乏的人接受。所以有许多哲学家便在灵魂
3 a1 a9 ]3 z1 s' r+ X上大作文章,从事虚构;终于有一位明智的学者很虚心地论述了灵魂。我准' o1 d4 k' r* A  [  a& }* j
备按照我的理解简略介绍一下这种论述。我很明白大家不会同意洛克的意
& U  P' |5 U8 N: l+ c* }0 d# R+ ~- p见;很可能洛克有理由反对笛卡尔和马勒伯朗士,而他反对索尔邦①却反对错  x* S2 P4 W' O* P0 D$ _  E
了。我是按照哲学思想来谈,并非依据信仰的启示。# X6 U$ W$ t* H) O4 e' U! h6 r
我只能从人类的观点来思维;神学家们从神的观点来决定,这完全是另
5 c8 r2 J0 b; T3 w' Y8 o) ^# i一回事:理性跟信仰性质相反。总之,这就是洛克意见的简述,倘若我是神$ ~& z0 h: x8 a: V* y4 Q9 I3 U
学家,我就把它删节了;我现在暂时采取作为假说,作为简单哲学的假定,
$ {! [$ L( O' V+ j这是从人类观点来谈的。问题就是要想知道灵魂之所以为灵魂:
0 z" A) Y' b' t6 D' H8 ^第一点:灵魂这个词是人人会说却不懂的词;我们只能懂我们对之具有
) R1 [* B7 P2 A' O; |观念的事物;我们对于灵魂、心灵,一点观念没有;所以我们根本不懂灵魂# {8 @1 l% W6 o; |: B; S$ f7 o
或心灵。
( L5 \5 R7 `5 B第二点:我们因而就爱把那种感觉和思维的能力叫做灵魂,就好像我们4 y) [& s0 K. F( m1 Q5 _
把生活能力叫做生命、把欲望的能力叫做意志一样。+ m2 y3 W* j) T; I
① 天文学家昂果斯骑士(Lechevalier d’ngos)曾经花去好几天仔细观察了一只双头蜥蜴。他确信这只蜥蜴6 H$ E6 p) |. `% A6 r" j
有两个独立的意志,对于它单一身躯都有同等的影响力量。有人给这只蜥蜴一块面包,只让它的一个头看
  S3 C* @1 u- R) A得见,这个头看见面包便想去攫取,另外那个头却要躯休停住不动。——开勒版7 J. k0 |% t7 I% S8 L; \  Y
② 波利尼亚克(MelchiordePolignac,1661—742),法国主教,手腕灵活的政治家和唯心主义思想家,著5 }$ F! ~! m- F9 v0 R, K0 Y  [
有《反卢克莱修论》,反对唯物论。——译者. R4 I8 f$ K( s) {! i3 k+ [
③ 梅米乌斯(CaiusMemmius),古罗马作家。——译者
/ q% @$ C  f  z- `) O; e2 I7 M① 索尔邦(LaSorbonne)即巴黎大学的别名,来源于古代巴黎大学神学院创建人法王圣路易御前神甫罗贝* u& Y1 d% E, ~
尔?德?索尔邦的姓名,此处指该神学院而言。—— 译者
. B4 b+ {7 w+ s0 i1 c1 K后来又出现了夸夸其谈的议论家,他们说:“人是由物质和心灵合成的;
9 R+ z  V0 P) L( e1 t物质有伸延性、是可分的,心灵既无伸延性也不可分;所以,——他们说,7 _# F% j3 G" [7 P. Z' f
——它的性质不同。这是一些彼此风马牛不相及的“存在”的组合,是上帝4 O0 O% O, h" a. A6 A  r
不管它们的性质如何硬使之联系起来的。我们看不大清楚身体,更看不见灵& ^6 y: H: L% {/ k# P
魂,因为灵魂根本没有什么部位,所以它是永恒的。因为它有纯粹的和精神
- d! S0 k8 c9 j8 f1 q( ?: W! j* I性质的观念,所以它的这些观念并非是由物质而来的,也不是自生的,是上& p  Y$ C( \; U. x! t
帝所赋与的;所以说灵魂生来就有上帝、无限等等的观念和一切普通观念。/ z' @4 i. p' Z0 D5 F/ g4 T$ b
依然是从人类的观点来谈,我回答这些位先生说他们都是博闻强记的。% _8 Z" ]* w1 _: T
他们先告诉我们说有一种灵魂,然后又说灵魂是怎么回事。他们说出物质这( v* t) `3 f7 Z  U" A+ `  v4 T
个名词,然后又斩钉截铁地说明物质是什么。至于我,我却跟他们说:你们% R6 D9 p$ L# H0 K) D
既不认识心灵也不懂物质。你们把心灵只能想像为思维能力,把物质只能理: ]) x. s% L1 ~; i) [
解为若干属性、颜色、广延、体积的某种组合,而你们就高兴把这个叫做物4 O; ?. L0 k* E& S0 X
质,而且你们连物质和灵魂倒底存在不存在还没有把握,却先就把二者的界
( t3 m- O: b  l$ V* k" F0 g0 e' L限划定了。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0:28: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议论到物质,你们严肃地指示说物质里边只有广延和体积。
  I2 W* e. Q9 n( t而我呢,我要虚心地告诉你们,物质可能有千百种属性都是你我所不认+ a6 W/ r% Z* L
识的。你们说灵魂是永恒的,不可分割的;你们对其实是有问题的却提出假
4 H  k6 M/ T  Z' Y) `" O定。你们差不多就好像一位中学教员,他生平没有见过表,忽然到手一只能( q& j" I1 h& b
报时辰的英国表。这个人,是一位良好的逍遥派,看见时针划分和指示时间5 W' P! p- J' K
不差分秒,大吃一惊,又见一颗按钮,用手指一按,便? .? .作声,报出时针6 q2 d1 ?- {( q5 X* ?# @4 \
所指示的时辰,更惊奇不已了。我说的这位哲学家定然以为这只表内有一个
" Y* P' F; v$ k1 s1 s$ d1 V& y! \, ]灵魂掌管着表,带动表内那些机件。他便夸夸其谈地发表他的意见,用运转0 F2 t2 }: ~! B. [
乾坤的天神来做比喻,并且在他的课堂上大讲美妙的钟表灵魂论。他的一个
; |! E! L7 s; O) ~5 t; E8 z) {8 j字生打开了表,只见里边有些机件,人们却仍旧坚持钟表灵魂论的学说,认
6 K: S, @4 W2 |  k3 o为是已经证实了。我就是这个打开表而人们称之为人的学生,我并不给我们- X- K+ X8 k8 f* Y" h
还根本不懂的东西大胆下一个定义,却努力把我们想要认识的事物逐渐深入
. S( V* G1 o9 a- X7 X5 H# ?9 O' W  q地加以研究。
2 [6 Q; [: s0 R7 r7 o我们拿一个刚生下的小孩儿来说吧。我们逐步地观察他理解力的发展。8 d% b3 M% V5 Y3 o
承蒙你们指教,说上帝特意儿创造了一个灵魂在胎儿刚满六周的时候投进他
0 A) Z) E: a$ K的体内,说这个灵魂来的时候就有一些形而上学观念,所以也懂得心灵、抽" Z. y/ O. \- i, I% H0 Q( P
象概念、无限,认识得很清楚;总之一句话,灵魂是一个学识渊博的人物。
/ a7 x, _6 \4 b0 _# m但是灵魂一出娘胎却又人事不懂;整整十八个月中只认识乳娘的奶头;到了) g" k; ]3 [/ X8 d' z
二十岁,人们又要他回忆他在和其躯体结合时所具有的种种科学观念;他常" U9 y1 I" K4 r1 L3 w
常是很闭塞不通的,简直一点科学观念也领悟不出来。有些个民族就连一点
/ ^+ A7 a3 E1 a% W" Q+ i& [8 e$ |科学观念也没有。笛卡尔和马勒伯朗士的灵魂在杜撰这类幻想的时候实际上3 N/ `  f, i: s' N2 H2 i1 `
是在想什么呢?我们不要固执于哲学家的空想上,还是注意观察小孩子的思
+ d/ q! {) C$ q. N6 L. U6 N  L想意识吧。: G+ W3 c) j+ N+ ~
她母亲分娩他和他的灵魂的那一天,他家里生了一只狗、一只猫和一只
# r* H% ~5 n5 h7 G' j; Q3 M黄雀。到十八个月头儿上,我把狗已经训练成一只猎犬;在一年上,黄雀会" t! j" t! f$ [! }% I
哨一口调子了;那只猫,在六个星期头儿上,已经是满身的玩意儿;那个孩2 a- [# w8 [8 r; D) M* l
子,满了四岁,还什么都不懂。我呢,我是个粗卤的人,目睹这种不可思议
( ~9 N8 ~( e2 P% R2 G的差别,又从未见过儿童,便先以为猫,狗和黄雀都是绝顶聪明的创造物,
& X, ~5 o7 O: K/ e) G而那个小孩儿却是个无知 无识的机械人。可是渐渐地,我发现这个孩子有观! r$ Y% m0 K: @7 r6 f/ m8 C
念,有记忆,他的欲望跟动物的一模一样;于是我便承认他跟动物一样也是3 G4 t4 r5 c  ~& |$ A
一个有理性的创造物。他用自己学会了的几句话对我传达各种各样的思想观7 [( f( y  a+ L' u
念,就跟我那只猎犬用各种不同的吠声很准确的告知我它的各式各样的需要
2 k* t$ R4 T0 z' U# s& Z一样。我发现儿童在六、七岁的时候在他的小脑子里所组合的观念跟我的猎( q1 V# A! ~8 s5 B( z! T6 o4 B
犬在它脑子里组合的观念一样多;终于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就长了无数的知
0 h. i( R1 F" T8 X) t% |3 C识。这时候我又应该怎样看待他呢?以为他天性完全不同了吗?不,绝对不1 O8 ~/ s3 f' u( m5 m
是;因为你们看一边是一个蠢才,另一边是个牛顿,便以为他们总还是天性
" s1 L9 Z. o9 K1 I: z8 S相同,只是才能大小不同罢了。为了使我自己更相信我这种似乎正确的意见,
9 V( F1 e; b2 `$ w. b我便在狗和小孩儿醒着的时候和睡着的时候观察他们。我使他们过量失血,( D, ~& [; c& o$ K7 b6 `4 |2 [
于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与血同时消失。在这当儿,我呼唤他们,他们都不应声
* L) o  h- s+ O: K7 D" t" s了;我若再给它们抽几缸子血,我这两个机器,先前本来有大量的观念和各
8 _0 M- m" J  ^* a6 w/ w) ?种情欲,现在再也没有什么感觉了。后来我又在他们睡着了的时候观察他们,- K* R) J, y% J6 _" O! @* m$ e0 X
发现狗吃得过多便做梦,他在梦中追逐野兽,捕得猎获物后便又狂吠。那位
% c2 ~, |+ ~, C- V% A青年,在睡梦中跟他的情人谈情说爱,寻欢取乐。倘若他们两个都吃得不过
& v1 G6 z/ g1 x% [$ @饱,两个谁也不做梦;最后我看出他们感觉、知觉、表达思想意识的能力都
; G  R2 h% o" L8 A4 V0 i是在他们身上一点一点发展起来的,也是逐渐衰退下去的。我发现他们俩之
5 g9 `1 z' L8 \1 H- \: b间比某一才子跟某一笨蛋之间更相似百倍。那么我对于他们的天性会有什么/ t' ~& N6 c' b7 j! m
想法呢?我的想法就是在埃及女祭司来想像出灵性、灵魂永生以前各个民族2 r, t: X5 ~5 b5 d
所想像的想法。我甚至认为——而且也似乎很可能——阿基米德可能跟一只" _, a9 A. w" h; S6 E
鼹鼠同类,不过种属有别罢了;同样,一株橡树跟一粒芥菜子也是由同样的9 f. ^! D* \& h* j3 y% J  N; n
本原长成的,虽说这一个是一棵大树,那一个是一棵小小的草本植物。我简
* x6 i3 A/ k6 Z  y直以为上帝把部分智慧纳入部分为思维而组织起来的物质,我简直相信物质3 q1 b* o, `+ B6 ~
按照它的感官锐敏的程度而具有感觉,相信是感官按照我们的思想调整感3 s3 V6 L6 B. s
觉;我认为有贝壳的牡蛎的感觉和感官不多,因为它的灵魂依附在它两扇贝
' l8 B" S& X: s/ [5 H- o5 ]壳上,五官感觉对于它便没什么用处了。有许多动物只有两种感官;我们有
  X- ]7 e, _0 b: ^9 w- {3 q' ^" N3 r+ z五种,这也不多。可以设想在其他世界上有些旁的动物具有二三十种感官,$ O' Q% I! i7 }8 w/ o5 }* U- j
而且另外还有若干种更完善的动物有无限的感官哩。
1 g' V9 ^7 z1 D我觉得这就是最自然的推论的方式——也就是说猜想和推测方式。一定9 D) B5 ^2 ^! R: m
是经过很久的年代,人类才变得相当机灵,能够想像出一个莫名其妙的东西
# D( A0 e; J2 ?' c: X4 S# |- W4 Y——它就是我们,在我们身上为所欲为,又不完全是我们,在我们死后仍旧6 [$ z/ t) [9 q3 `
活着。所以我们便逐渐发生一种很大胆的观念。起初,灵魂这个词意味着生
3 h3 ]1 L6 |# N: x. D* _命,而且是我们与其它动物所共有的。随后我们的自尊心又为我们另外杜撰
2 `. W# u4 y$ ~出一个灵魂来,使我们为别的创造物想像出某种物质形式来。人类这种自尊, d4 g' W2 D# x- G  M& l3 b
心探索知觉和感觉能力,到底是什么,在人体内被称做“灵魂”,在畜牲体" u5 A0 n# w4 n! u& A; L3 ]4 G
内被叫做本能。若是物理学家能告诉我什么是“声”、“光”、“空间”、
1 i  ^+ D2 r- u“物体”、“时间”,我便可解答这个问题。我要本着贤明的洛克的精神说:( y: y& G% J3 S1 W+ a
哲学的作用在于我们缺少物理学光辉照耀的时候作出决定。我观察自然现
2 Y) s" k% I0 B/ Y% ^$ v象,但是我要对你们老实说我并不比你们更理解那些最初的本原。我只知道
$ U8 k/ M6 X% l我不应当把我能够归之于一个已知原因的事物归之于许多其他原因——特别4 ?' k, V  P( g' C. v
是许多未知原因。然而,我可以把思维和感觉能力归之于我的身体,所以我
% o$ x' N4 k2 T0 V8 q1 V便不应该在一个我对它毫无认识的叫做“灵魂”或“心灵”的能力里边去寻
( k! k2 q& ~- }4 g9 n* W( [1 f找这种思维和感觉能力。你们抗议这种说法;那末你们觉得敢于说身体能思+ L6 P7 n" w8 S. z/ A
维便是反宗教吗?洛克会回答说,但是你们敢于限制上帝的能力,你们自己
% J  B' A* P. h1 `$ W/ s在这里就犯下了反宗教的罪名,你们又有什么话可说呢?什么人在世上又能
/ C8 U& m# Z3 T( u6 h肯定说上帝不能把感觉和思维赋予物质、而非对神大大不敬呢?你们这么软  [" v+ R+ Y$ s
弱又这么卤莽,竟敢断言物质根本不能思维,因为你们不能理解一种物质,: Y. y7 G& E9 H' p+ ]( ^5 V
不论是什么,都能思维。: H7 m' c8 F: i) r3 _# J' k; p
大哲学家们,你们肯定上帝的权能,你们说上帝能把一块石头变成天使," k  Z9 b) Q" P
按照你们自己这种说法,难道你们不觉得上帝在这一场合只是把思维能力赋
2 \  B- Q2 s5 c# L$ u, e予了石头?因为倘若构成石头的物质不在了,这便不再是一块石头而是一位4 Q: S' f. C+ c' s' u
被创造出来的天使。不管你们转向哪一边,你们必须承认这两件事,就是你4 e% w7 N; `" V' \
们的愚昧无知和造物主广大无边的能力;你们的愚昧无知反对物质可以思! A* j( P5 c0 r5 y
维,而对于造物主的能力来说,这一点断然并非不可能。
. I# [% v  H' {( v! ^* _* R% U! P" U你们都知道物质不灭,你们却否定上帝有能力在这种物质里边保持其给
8 }4 m/ x5 V+ m; }物质装配上去的最美的品质!没有物体,上帝未尝赋予体积的广延也能自己- r6 m7 q, a+ n5 _7 P
存在,因为有些哲学家都相信真空;没有物质,在那些相信“体化”的基督8 J5 ]$ [, q' z& J$ z4 E
教徒当中,以为偶然事故也完全能存在。你们说,上帝不能制造自相矛盾的+ q. r- h; E& U! c2 L8 n$ D# A  S
事物。还应该知道得比你们所知道的更多:你们枉费心机,除了你们是物体0 }5 F; z4 d" [! x$ P" r
和你们都思维这两回事以外,你们永远也不会知道其他的事物了。在学校里
" I4 X- Q- p# m4 O7 U有不少的人学会了什么也不怀疑,把三段论法当做了奇迹,把迷信当做了宗
9 X$ u" A: a3 i教,便把洛克看做是反对宗教的危险分子了。这些迷信之徒在社会里就像懦! Z& n) k0 G  ^
夫在军队里一样:他们庸人自扰而且还散布恐惧。应该发一点慈悲心为他们
3 x' |" M: J" c0 s解除恐怖;他们应该知道哲学家的意见永远不会损害宗教。光来自太阳,各
& a1 H. ?* i8 t$ N个行星绕日而行,这已经是确切不疑的事了,可是圣经里说光是在创造太阳
# N" R) I; `# Q5 a2 p以前就造出来的,说太阳停落在迦巴翁村庄,人们读了仍觉受教不浅。本来3 U  b0 p# v1 l9 A! L$ p: |0 w! d
已经证实虹必定由雨形成,可是圣经上说上帝在洪水泛滥之后把虹放在云彩
0 F. [: L. Z+ u! A& ]当中表示不再有洪水,人们读了圣经依然尊重圣经的记载。
' {* d; t% T, K, b三位一体和圣餐的神秘奥义虽然与已经证明的现象相反,却仍受天主教- R# p3 p! z% p
哲学家们的尊敬,他们都知道理性跟信仰性质有别。地球反面的民族已经被
1 {2 k: \0 m  |( u! P教皇和宗教会议取缔,但是教皇们又重新承认了地球反面,并且还把这个基
. d1 x( A. y& c2 n督教传布到地球对面去;设若在那儿遇到一个人,就像当时所谈的那样,对* a  D1 @# P9 P7 l
我们说来是头朝下脚朝上,而且就像很稀有的哲学家圣奥古斯丁所说的,他, @2 g- t9 z. r
会从天上掉下来,人们就以为这个宗教必定被摧毁。' X5 F2 r4 j5 p9 o8 A
而且,我再对你们重说一遍,在信笔行文时,我对于任何意见都不保证,
) H# I) X) ?4 _3 @+ D" a9 G% P我不负任何责任。在这些空想里边,或许有些推论甚至幻想是我所偏爱的,
& {  M8 s* K; ]6 M# @, B- S但是没有任何偏爱不能立刻捐献给宗教或祖国的。
7 @0 p& {: Y6 V% H1 w5 x- u第九节
/ W) d: X1 m2 s6 h8 M; O我设想在一个岛上有十二位善良的哲学家,他们在岛上只见过植物。这
$ e1 Z& _8 f) r& B6 V4 I9 H个岛,尤其是这十二位哲学家,是很难找到的,不过这种虚拟还是许可的。
3 Q) A) b5 h3 D1 R" R/ n他们都赞赏在植物纤维中间流动的生命。这种生命有时像是消失了,随后又
* }0 G: J+ Y3 x% D+ M2 l重现出来。他们因为一点也不知道植物怎样出生,怎样吸取营养和怎样长大,
; t& z. w9 q7 s' h就把这个现象叫做“植物灵魂”。有人问他们说:你们怎样理解植物灵魂呢?& S/ Z4 W2 i9 D1 J3 A5 R
他们便回答说:这是一个词,用来表达这一切现象借以进行的那种未知的动0 B$ i9 c" f: O% Z
力。一位机械师问他们说:但是你们看不出来这一切都是仗着摆、杠杆、齿: @" \3 ~: j1 k0 [
轮、滑车来自然而然地运行吗?哲学家们必然要说:不,在这种生长作用中" d; X& T) v6 T/ V# T4 E
还有普通运动以外的东西,有一种秘密能力,是一切植物用以吸收那种营养4 J0 [8 F4 o- O& x% r3 S
植物的汁液的;这种能力,任何机械学也不能说明,是上帝赋给物质的,它) K+ |* K" Y9 I. g8 l# B  o
的性质,你我都不懂。
- P& x- ]. _7 ?1 U7 V& A4 C) N这样大事讨论之后,我们的议论家终于又发现了动物。噢!噢!他们考
# w+ Q* b3 U) q  @$ ~$ l* A查了很久之后说,原来是些个跟我们一样的有机物!它们不可否认地也有记- i! l9 J( B: e1 b9 j. Q1 H
忆,常常比我们的记性还好。它们也有我们的七情六欲,也有知识;它们能
. |! \/ K$ b% \0 ^7 ]9 S表达他们的需求;它们也像我们一样传种接代。哲学家们把这类生物解剖了
, t; S/ t7 l* P$ `0 P* n1 O几只,在它们体内也发现有一颗心脏、一个脑髓。他们说:怎么?这些机器
5 E( U( h0 L# L. o: k7 T的创作者做什么也非无的放矢。怎么能给了它们种种感觉器官却又叫它们什: p& a' i$ `  S4 y
么感觉也没有呢?这么想也未免太荒谬了。他们身上一定有什么东西,我们
" N- c4 L' E5 a  K. Q也把它叫灵魂,——因为没有适当的名称,——什么接受感觉的东西,而且
& b- b& p& A3 Z# |还有一定程度的思想意识。但是这一本原又是什么呢?是跟物质迥然不同的
3 x" P; Y& T  L* X9 Y2 T# S东西吗?是一种纯粹的精神吗?是介乎我们根本不认识的物质与我们也并不  s, [! d% m3 E! d
熟悉的心灵二者之间的一种“存在”吗?还是上帝赋予有机物质的一种属性4 l3 ]$ I/ U' g/ d9 ^  p3 j
呢?  H/ T* B, @( o, w
于是他们便用虫子、蚯蚓来作试验:他们把蚯蚓截成好几节,惊奇地看
9 {1 D4 B& n" `. K到几小时后,节节都生出头来,原来的这只动物繁殖了,竟利用了它自己遭
1 C  `/ d+ D4 b; |& }* u* b受的破坏反倒增多起来。难道它有许多灵魂在等待着人家把第一节上的头给& @* Q3 h2 d+ r# e: j
斩断下来后,再来把这些节繁殖的蚯蚓活跃起来吗?这些节蚯蚓就类似那发+ y& S% U' V8 }  W, r. Q
枝生杈、插扦繁殖的树木;难道这些树木也有许多灵魂吗?并不见得;所以5 Y. j. y0 L4 ?# c1 a
很可能这类动物的灵魂跟我们名之为植物灵魂的种类不同,是上帝愿意赋予
/ d9 S/ j4 ]3 B, h' E# D某些部分物质的一种高一级的能力;这是上帝万能的又一证明,也是令人崇) n( W1 l, Z! J1 I  ^; J
拜的又一理由。8 Z/ a/ m, |+ V3 N; C# x+ M
一个性情激烈而又思路不清的人听见这些话,便对他们说:你们是些罪0 ?* P: b0 h1 K$ F3 p2 L
大恶极的人,为了你们灵魂的利益简直应该焚身灭体,因为你们否认人的灵
+ N7 x3 p% U( j+ W% D2 o魂永生。我们的哲学家们面面相觑,大吃一惊;其中一位便态度温和地回答2 s2 f' }' O# Z7 R: o: R
他说:做什么急着要烧死我们呢?您根据什么会想到我们以为您的狠心灵魂  c" d& }* M2 x4 q
是会死亡的呢?那个人就又说:因为你们相信上帝使那些跟我们同样都是有
" s9 l) w8 Z1 y& Y4 o: L6 B机物的畜生能有感觉和观念。可是畜牲的这种灵魂跟它们一同消灭,所以你8 N+ V: s1 l- C, L: V
们相信人的灵魂也是要消灭的。
4 o( J: J8 h8 t# ~哲学家又说:我们根本没有把握说我们称之为灵魂的东西在畜牲体内会5 y; F- E3 O$ B5 k/ u) U: V
与畜牲同归于尽;我们确知物质不灭,我们以为可能是上帝在动物体内放了
, z  Z/ v; E9 @0 W% Q些什么东西能永久保持——倘若上帝愿意的话——那种具有观念的能力。我! D1 Q; h- P, f6 p( B& U
们远不能说事情是这样;因为人不可以那么自负;但是我们也不敢小看上帝
6 E( h8 _7 j6 {4 Y$ e5 m的权能。我们说很可能是动物——它们也是物质——从上帝那里得到的一点2 D9 Z+ y8 a+ C3 [/ ]5 a" G
儿智慧。我们天夭发现物质的一些属性——也就是说上帝的赠品——是我们8 y8 n/ @" ]3 b* c. x
以前意想不到的。我们先把物质定为一种广延;随后我们又认识到必须给它# l) |; z1 Y# h0 m+ \1 p  U$ j
加上一种体积;过后又要承认这种物质还有一种所谓“堕性”的力;认识了
: L+ ]0 k/ ]$ C- l% c! |( S& T这一切之后,我们又大吃一惊,原来还要承认物质有引力。
- T) a( m4 f& l8 j当我们想要把我们的研究向前推进的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有些东西在' I6 A4 N' n/ L6 @
某些方面类似物质,但是又缺少物质天然有的属性。例如简单的火也像其他
# A' L$ {) L# x6 N6 y物体一样刺激我们的感官:但是它又丝毫不像其他物体那样有向心力;正相) E/ a1 P; I, w; x
反,它从中心沿直线向外四散跑开。他似乎并不像其他物体那样受万有引力# i* b3 U; J% g6 _, f* h( W) `
的规律支配。光学有一些神秘之处,只有大胆设想光线彼此渗透才能加以说3 \+ s: P; R; C4 ]5 R1 U
明。在光里必然有什么区别于已知物质的东西:光似乎是一种介乎物体和其
" G. _. K! F0 h2 e3 {他我们不知道的什么别种“存在物”之间的东西。很像是这类别种“存在物”
* L# E( M9 R: t7 r& q8 D本身又是介乎其他创造物之间的中介,如此类推,就有一系列实体,数目之) A2 C- [: ^! N3 {6 g9 v
多,达到无限。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0:28:33 | 显示全部楼层
遇到的这个东西仍然是个中间物,离最后的还很远!0 d7 h/ A! H3 j, C4 D4 P3 B
这一观念似乎足以代表上帝的伟大了,倘若有什么东西可以代表的话。1 O; [# |7 k3 i7 E+ X4 v
在这许许多多实体当中,上帝必定能选择一种他安置在我们体内的所谓人类) s* ?4 u" i9 a0 R
灵魂的东西;我们所读到的圣书告诉我们说灵魂是永生的。理性与启示一致;! D$ L8 D. E+ s; w
因为任何一种实体怎么能消灭呢?任何习俗会毁灭,“存在”却依然如故。4 f3 a, z0 s/ v) q. Q4 Q
我们不能理解一种实体的创造过程,我们也不能理解实体的消灭;但是我们3 ]/ ~1 ?6 v* W0 n& i% X% r
却不敢肯定万物的绝对主宰不能把感觉和知觉也赋与所谓物质的东西。你们
; w, C4 N/ E5 K4 I7 k: M坚信你们灵魂的本质在于思维,我们却不是那么坚信:因为我们一观察胚胎,3 r9 O3 ?( Z$ Q1 T$ x$ n) a" @
很难相信它的灵魂在它的羊膜里边有许多观念;我们十分怀疑人在深沉的熟
) Z5 L; A& I6 n  R  ~睡中,在昏迷不醒状态中,会进行什么沉思默想。所以我们觉得思维很可能
- B9 Y: [* B' A% q并非是能思维的“存在物”的本质,而是造物主赐与我们称之为“能思维”3 {+ {# D( c8 B6 W3 {: ?
的“存在物”的一种赠品;这一切都使我们猜想上帝倘若愿意,便可以把这
6 `3 s. H- y5 R$ F3 |9 n7 S个赠品赐给一个原子,而且永久保存这个原子和赠品,或是随意把它毁灭。
% e8 M. d5 x3 }- r困难问题不在于揣测物质怎么能思维,而在于设想任何一种实体如何思维。: p6 T! [' M) K
你们有观念,只是因为上帝愿意赐给你们观念:你们却为什么阻止上帝把观
5 [3 l* ?; u" Q  g4 `念赐给其他种类呢?你们竟然敢于相信你们的灵魂恰好是跟那最近于神明的
$ ]' n! z; y% J4 g  M实体是同一种类的,岂不是十分大胆了吗?这类实体很可能是很高的一级,$ Q+ l- W9 D7 A) |' Y/ v- c6 z* a
所以上帝肯赐给它们一种十分完美的思维方法;如同上帝也允许那些比较你8 [* M5 J& I+ l6 S# _
们更低级的动物具有一些很低级的观念。我不知道我是怎样生活,怎样繁衍: f1 N! A5 N$ k( Y2 F
生命,而你们却要我懂得我是怎么样有了观念的。灵魂就是上帝交给我们管
# V) W- ?- s) d6 }' a理的一座钟,他根本就没有告诉我们这座钟的发条是用什么做的?
4 I" I- q% e, Y! R这一切又有什么使我们能得出结论说我们的灵魂是要死亡的呢?再说一+ l5 Y7 f  P: b0 ]
遍,关于信仰告知我们的那种永生,我们也有跟你们一样的想法;但是我们% [( m. d& L/ @3 d0 |5 Y
相信我们知道得太少了,怎么能肯定上帝没有权能把思维赋予他所愿意的某
1 {6 G3 C. e& j  Q/ z. S一“存在物”呢。你们限制了上帝广大无边的权力,我们却把他的权力扩展
, F& x2 w! O: }. G- M到无往而不在,无远而弗及。请你们宽恕我们相信上帝全能,就像我们原谅* R7 ?, J# y2 S+ Q8 Q
你们缩小上帝的权能一样。你们却必然知道上帝所能作的一切,我们却一点
7 N! k" N- S7 O4 ~' @3 g9 ?" Q也不了然。让我们大家彼此像兄弟一般生活着,平安无事地崇敬我们的共同
. b! B! Z( e& k  y0 i6 u4 `: T始祖;你们用你们学博识广而大胆的灵魂致以崇敬,我们用我们孤陋寡闻而$ D5 m, ~8 o& Z; W5 z& d$ Q3 }
胆小的灵魂对之崇敬。只要我们活一天,我们就从从容容地过一天,不要为
! ?7 o4 f! d% {4 q$ v- T了什么难题而争吵,在明日的永生中这些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 W) C: i$ r6 s3 ]3 @于是那个粗暴的人,理屈词穷,无言以对,又哓哓不休地说了半天,竟
: T: u6 v. m( y# d  j( h: Z致老羞成怒起来。我们的几位哲学家读了几个星期的掌故史书,熟读以后," n5 ?5 g: O! g- W" o7 V0 l
便对那位根本不配有一个永生灵魂的野蛮人说:1 l  u+ |% O& Q# y
朋友,我们在书上读到整个上古时代一切经过跟我们时代一样;还有出; T- p% M6 G- L. }- m) k4 D9 A
乎其类崇道修德的人;而且在上古时代决不会有人因为哲学家们抱有不同的" m5 S* M3 k# p! p% b; w$ A
见解而对他们进行迫害。你们却为什么为了我们根本没有见解而加害于我们
/ j- v$ w9 d' n$ f呢?我们在书上读到整个上古时代的人都相信物质永恒不变,那些理解物质; h" N" y1 c* ]
是创造出来的人并未打扰别人的宁静。毕达哥拉斯①原是只公鸡,他的双亲原# Y- ^' F! {, ], n1 t0 d
①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 约前580—约前500)古希腊名数学家,唯心主义哲 学家。——译者
! r; l$ h: ]5 k+ s! ?是两只猪②,并没有人觉得有什么可以指责;他的学派仍旧为举世所尊重和崇
( }: R9 m4 D1 M+ A8 g" G" A5 |/ w敬,只有卖烤肉的商人和那些有蚕茧要出售的人们才不加以尊重③。
/ P6 Q" i' W/ R* Q9 R3 ]8 g7 [斯多亚派承认有一位上帝,差不多就像后来的斯宾诺莎学派很卤莽地承* Z# X, l" V& v; U' Q2 P
认了的一位上帝一样;然而斯多亚的哲学却最富于英勇品德,而且传布最广。. N/ k" R9 X0 ?1 }7 O
伊璧鸠鲁派把他们的神想像得酷似我们当前的修士,脑满肠肥、尸位素
6 d6 {) t6 k0 }% Q1 {$ R餐,只是安安逸逸地品味着神酒,大嚼菜肴供品,不问世事。这些伊壁鸠鲁! G% `4 A5 X! x/ ?: }7 k, V
派大胆讲授灵魂的物质性和必死性。他们并未因此而被人轻视,人们许可他: S$ L# e7 i6 ?8 f% W6 j9 `7 D
们担任多项职务,而他们那些钩形原子却从来也没有为害世人。
' J. F# p* e& w- Y; U4 w% s柏拉图派,跟印度苦行裸行派一样,不使我们相信上帝自愿亲手创造我
% L$ L8 ^5 Y* }* a$ N/ ^$ g3 K们人类。按照他们的说法,上帝假手于他那些天官,神仙;而这些天官、神8 d% `+ O5 p6 V, H; n8 Y' L1 G
仙,做起事来,又糊里糊涂。柏拉图派心目中的上帝,本是一位优秀的工人,
  \& y8 N8 U3 s* Y他在世上却使用了一些相当拙劣的学生。世人并不因此而对柏拉图学派稍有; y& ^! M1 v7 `/ y1 K# A. O/ ]. F& E
不恭之意。' T, f' w* e# q" Y! Z
总之,在古代希腊罗马,有过多少学派,有过多少关于上帝、灵魂、过; ]/ H3 p* S+ a" c
去、未来的想法,任何一派也没有迫害他人。各派都有错误,我们对于这些
4 X& F" O3 S) G' r  q% d+ g错误也很不满意;但是各派却都平安无事,这就使我们惶恐万分,使我们受2 F! P4 O+ b6 |' b6 l* g; p
到了谴责;使我们看出今日许多议论家都是些怪物,而古代的议论家却是些
6 ]3 A2 e0 X: i5 x9 Y2 b! ]人。在罗马的剧院里人们公开地歌唱道:- \, n# N/ O3 ]6 a3 t  H- ?
死后皆空,死何足恐。
# m  ~+ q/ H2 V% p# t1 D这种感情既不使人更好,也不使人更坏;一切都可自治,一切都可循例- B$ |; F: t" L2 n1 g# ?3 m$ d
而行,蒂图斯①,图拉真②,马可?奥勒留③等人也都像济世惠民的神灵一样治
0 T3 h: [" Z9 O: t理着大地。④$ ^* G  r5 m5 }" P2 j
我们要从希腊罗马把话转到野蛮民族,姑且谈一谈犹太。尽管这个可怜
% [5 [8 _( g+ Y- Z的民族如何迷信、残酷和愚昧,他们却崇敬那些接受宿命论和轮回说的法利' U, F5 R  E& b; C9 H; y
赛派。他们也尊重那些绝对否认灵魂永生和心灵存在,并以那从未谈死后赏
7 |! I. u5 g; C; A罚的麾西法为信仰基础的撒都该派。艾赛尼派①也相信宿命论,从来没有在他
7 K1 a  e5 A# L& |们庙内以战俘作牺牲,比法利赛派和撒都该派更受人尊崇。他们的任何信念
  M5 T7 ?# ?- E% E8 C都从未扰乱了治安。倘若他们有意为之的话,倒是有所借口,可以互相烧杀,
) \1 J2 E# J! B  h( R' b互相火拼。? .,可怜的人类!要好好学习这些范例。你们思维吧,但是也要
$ ~- z% Z) u  O5 A* h- f; T让别人可以思维。这是我们软弱的心灵在短促的一生中的安慰。怎么:你们
, V+ I; R, `, p  Q对于一个相信穆罕默德曾经遨游月宫的土耳其人就要以礼相待吗,你们唯恐( V0 a" O. ], \9 F5 {
② 公鸡意指骄傲的人;猪,意指不洁净的人。——译者# d/ A: t7 n/ I' }& d: O3 [
③ 毕达哥拉斯主张生活俭朴,所以不会受肉商和丝商的欢迎。——译者) [* F, I% U& m- \9 Q; _# |
① 蒂图斯(Titus)韦斯巴芗之子,罗马皇帝,公元79—1 在位,以爱民著称。—— 译者$ C# M0 c% {% W; G$ e6 ^/ n
② 图拉真(Trajanus,53—17)古罗马皇帝,公元98—17 在位。极力扩张版图, 加强集权统治。——译
" o6 f$ u  H, G) ~  D5 p  p! P$ h5 U, M1 w- M+ o. L
③ 马可?奥勒留(MarcusAureliusAntoninu,121—80)古罗马皇帝,公元161 —80 在位;执政期间对外! n: g. u. ?1 A! Y5 u  |! k' L
经年用兵与蛮族作战,对内反对基督教,爱好哲学与文艺,发 挥斯多葛派哲学思想。著作有《自省录》。3 A! B2 d" z7 U. N. c
——译者
& Q% w0 }; X" q5 l% R% N④ 在法兰西剧院舞台上人们也朗诵贝尔热拉克(Berocrac)的西拉诺(Cyrano) 这两句诗。死后一小时,4 O7 |; m+ [5 \  @
我们的魂魄就消失,回到了生前一小时的境地。——乔治?阿 弗内尔8 \  ?" F7 `  W# c. Q
① 艾赛尼派(Les Esseniens)公元前二世纪犹太教的一个宗派,坚持禁欲主义,远离都市,避居山野。——
, ^$ u$ h6 B  H/ \. K$ W译者5 z/ f0 s3 b6 n
得罪土耳其总督博纳瓦尔②吗?你们要把你们的亲兄弟刀斩万段,因为他相信
9 ?: N- ^2 n7 \+ i" w上帝能把智慧赋予一切创造物吗?+ f, H  m! b+ j2 w& H
有一位哲学家就是这么说的;另外一位又说:请相信我的话,永远不要
; T3 y" q) P+ G担心任何一种哲学思想会损害一国的宗教。我们的神秘奥义虽然跟我们的许5 p* u+ b$ }- X/ R; a, }5 |
多论证相反,可并不因此而少损其受基督教哲学家之尊敬,因为他们都知道
; a) x! ?5 s5 U' r理性对象和信仰对象性质不同。从来没有哲学家们形成了一种宗教派别;为
. r2 W0 A( m+ E什么呢?因为他们并非是热情奔放的人。试把人类分成二十份;倒有十九份
0 a9 w, S' |& u# J1 n* e' U5 o: @都是用手艺去劳动的人组成的,他们永远也不会知道世上还有一位洛克。在9 f8 i8 L, M& t4 m4 a/ n
其余的二十分之一的人当中,读书的人又多么少啊,读书人中,有二十人读  A7 B( j$ u2 m- R
小说,才有一人是研究哲学的。从事思维的人为数极少,而这极少数的人也9 J5 T+ K. J6 \  C* K2 H
不敢扰乱天下。
4 t0 P3 J  n, d* Z& |; y在他们的祖国里曾见什么人举起了不睦的火炬呢?是不是彭波那齐①、蒙: y" T) I5 K2 K2 M1 ^3 ?: T; K3 F$ k4 }) M
田②、勒?瓦那③、笛卡尔、伽桑狄、培尔④、斯宾诺沙、霍布斯、沙弗茨伯里
8 b9 b0 s! w, V# p3 @% l; w% l爵士⑤、布兰维里埃伯爵⑥、梅耶领事⑦、托兰德⑧、柯林斯⑨、弗吕德、伏勒斯
" Y: g% e% P% B登(Voolston)、贝克尔、化名约克,马赛的作家、《土耳其间谍》的作者、
' l- L4 H, s$ S, a. l《波斯人信札》、《犹太人信札》、《哲学思想录》等书的作者⑩等人呢?不,
# g3 b0 C* H$ v$ Q- Q大部分倒是神学家们,他们先就有做宗派领袖的野心,随后不久他们又想当* _7 b" ?- B" l# s6 ]5 T% I
政党 的党魁。这怎么说呢?把近代哲学家所有的著作都合在一起也永远不会
, ?: C$ p! E) f+ t# @! e+ Z) G: e比从前的圣方济会修土们争论他们的衣袖和风帽时更显得喧嚣。
) l$ `+ I+ y) W3 q) P8 L* [# T$ \第十节 论灵魂不朽说由来已古
% k% P/ g' R0 \% W8 V灵魂不朽的教义是人类心灵所能接受的最宽慰人心,同时又最责罚从严" z  c3 [7 L/ c# e% @6 J
② 博纳瓦尔(Bonneval,1675—747),法国将军,曾投效奥国,后又投奔土耳其,阿赫默德三世任命他
% @. ?5 @. ]9 S# R+ j# n9 L$ m为土耳其总督。——译者' v1 {1 K. C3 k
① 彭波那齐(Pietetro Pomponazzi,1462—525),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唯物主义哲学家,反对托马斯?阿
% v1 g9 x+ p! e% E& a6 Z奎那的灵魂永生论,因而遭受罗马教会迫害。著有《灵魂不朽论》一书,被罗马教皇下令焚毁。——译者' n2 y- m- {1 f; _$ h
② 蒙田(Michelde Montaigne,1533—592)文艺复兴时期法国著名哲学家、道德学家和散文作家。主要著2 R5 |/ J3 n# U" D0 D
作为《散文集》。——译者9 O  }+ F, n# Y7 C
③ 勒?瓦耶(Le Varer,1588—672)法国哲学家和历史学家,著有《偶像崇拜者的道德》、《历史可疑论》* {) G% o+ ]. J6 V) K$ z6 t0 K# d
等。——译者! b2 P( r* P1 [3 `
④ 培尔(Pierre Bayle,1647—706)法国哲学家,著有《历史批判辞典》一书,其中之怀疑哲学对启蒙思' b9 B& I9 D1 ^1 Y  _: r
想家伏尔泰和百科全书派都有深厚的影响。——译者
$ r5 q6 `% y4 X+ w6 _⑤ 沙弗茨伯里(Anthony,Shaftesbury,1671—713)英国哲学家、自然神论者。——译者
$ U; _. W5 `) v2 q" D9 l( S⑥ 布兰维里埃伯爵(Comte Henride Boulainvilliers,1658—722)法国历史学家,专门研究中世纪教育。—0 @+ X: e) Y. V* w& F4 D. L- ?7 ?6 ^
—译者+ H+ C0 R4 I$ Q( b) l6 J+ M- {! X
⑦ 梅耶(Maillet),英国外交官。——译者
7 H: J" W& c5 n8 L! n# ]/ y⑧ 托兰德(John Toland,1670—772)爱尔兰唯物主义哲学家。名著有《基督教并不神秘》,《论述自然
' o; ]  C* W0 D. G9 ^5 i神论》。——译者
. F- k8 p6 y' n! G4 C% [+ y⑨ 柯林斯(Anthony Collins,1676—729)英国自然神论者。他指出“圣经”矛盾百出,坚决反对传统的
8 {3 i4 Q& n1 T/ d6 x启示宗教。他继承并发展了霍布斯的唯物主义。主要著作有《论自由思想》。——译者; @/ Z8 a, ?8 K' f9 U! L. B
⑩ 弗吕德(Robert Fludd,1574—637)英国神秘学家。先研究医学,后因从事炼丹术与魔术研究,反对天9 h( h+ B2 A+ c* S% F+ k
文学家开普勒的学说。——译者. K2 {* {; e- r! m$ D
的观念。这一崇高的哲学在埃及人那里与他们的金字塔一样古老。在埃及人9 w! v2 [/ l1 w/ ]% b
以前,波斯人已经知道这一学说了。我在旁处也已谈过琐罗亚斯德始祖在《萨
' w( u& u3 e& d" t" ?  n* X代尔》(里引用的那个形象化的寓言;寓言里说到上帝叫琐罗亚斯德看一个处
& d) _: E# M$ M8 H2 Z罚罪人的地方,就像埃及人所说的“达达罗”或“开龙”、希腊人说的“哈. @+ @# w3 I& I8 A! W/ }9 E
代斯”和“塔塔尔”,我们近代语言勉强译成地狱、阴间。上帝在这个处罚1 @( Y) r! y( d9 y$ L! m- m5 W
罪人的地方把个个暴君独夫指给琐罗亚斯德看。其中有一个缺了一只脚:琐
' S, h# {# h0 Y( H罗亚斯德便请问其故;上帝回答说这位国王一生只做了一件好事,他曾经用* ], _; S# H5 S. W
脚把一只马槽踢到一头饥饿待毙的驴跟前。上帝把这个坏人的这只脚放入天* F+ ^, V6 m+ u4 A# Z& j
堂;他的余体便留在地狱里了。
# t+ \* f# B% t: f% C+ s这个寓言,不必再多说,已经使我们看出对于另世生活的信仰是多么古
% ~- e# s3 b& p老。印度人就很相信,他们的轮回说就是一个明证。中国人尊敬祖先的灵魂。
, O+ k! N; H- a7 y这些民族都在埃及人以前很久就已建立了强大的帝国。有一条极重要的真( N- h8 F  u0 A% u0 C
理,我相信是埃及的土壤性质所已经证实了的,就是:最富饶的土地必然是
9 C% o1 _3 M* L9 y8 d2 D最先被人开发;埃及的土地比较任何土地都差,因为它每年都要被洪水淹没
) P* j  n8 x# D, ~四个月;所以只是在大兴土木之后,也就是在极长的一段时间之后,才建立
1 ?. N: R9 {7 v% x+ b起来一些不受尼罗河泛滥的城市。
6 D* I- j% ~% u4 q) |/ P' r; ^# x这个帝国虽然很古老,但是比起亚洲那些帝国来,却远不及了;在这些
' E" ?2 G6 `  F  M或那些帝国里,人们都相信灵魂死后还继续生存。这些民族的确都无例外地
/ I2 B7 j  U( E* q4 }把灵魂视为肉体的一种精纯轻飘的形象;当作嘘气解释的希腊字还是很久以1 E3 f" ^$ N" S
后才由希腊人创造出来的。我们究属不能怀疑我们自身一部分是被视为不朽9 d4 G# O  u; _# |- B
的。在来世生活里的赏与罚是古代神学的伟大基础。" p3 o2 Q* u; t9 [( \
费雷居德那是希腊人中首先相信灵魂永生的,但并非是第一个说灵魂在身5 S! o" M  e, G3 Z
后犹存的人,尤如人们所信以为然的那样,尤利西斯人在费雷居德以前很久就
) `( f# \2 M2 e) ~$ n9 a/ n在地狱里见过英雄们的灵魂;但是虽说灵魂与世界同其古老,这却是发生在
' Y& T' d2 |$ `! f; e. V6 m" @东方的学说,由费雷居德传到西方来的。我不信在我们这儿有任何一种学说
- h( X& a8 P  _; w8 r不是我们在古代所能发掘出来的;我们仅仅是用古代的废墟修造起我们现代4 N& Y- v" g, c2 N
的一切建筑。
3 T2 z! Q  w" Q+ g: T第十一节
, q% T  U2 c  @) ?5 V  V能看见自己的灵魂倒是件很好的事情。“要有自知之明”原是一条优良
3 o$ ^: H- ^$ i的格言,但是也只有上帝才能实践:除他以外谁又能认识自己的本质呢?
1 i! W1 d! @$ i9 C/ Y' M% J% v我们把给以活力的东西叫做灵魂。由于我们知识有限,关于灵魂只知道
( v9 _* w+ s7 A5 o6 E5 `/ p: B这一点。四分之三的人类知道的并不更多,却也没有被这个会思想的东西纠
# G5 G3 i  J% k4 h0 w9 g! h6 j缠不清,也不在乎灵魂不灵魂的;其余的四分之一都在探寻着:却没有谁找
- Y$ M- `% U! F" a/ L2 e/ j* m到,也不会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0-22 10:29:40 | 显示全部楼层
( Balthazar Bekker,1634—698)荷兰神学家,曾著《魔法世界》一书,反对迷信的鬼神论。请参阅本书0 E. w# v- o( U( c
“贝克尔”一文。——译者. X9 ?/ J) V% t. C: H. h7 W
那 (Jean-Paul Marana,1642—693)意大利史学家。曾著《诸侯派往基督教王宫内的间谍》一书,成为波
3 _' k# G+ z0 L/ |9 [斯人信札的蓝本。——译者9 `  e' K: u& _4 [* z
人 信札》的作者是孟德斯鸠(1689—755),法国启蒙思想家。《犹太人信札》的作者是阿尔让斯侯爵
3 _% @1 h/ D% ~$ D& F% V(1704—771),法国文学家。《哲学思想录》的作者是狄德罗(1713—784),法国哲学家、《百科全% O! _  M1 h! a% ]+ s* j
书》主编人。——译者
" L; i3 V5 I# |) Z/ G( H! \可怜的乡村学究,你看见一种花草生长、你就说这是植物生长,或者甚6 A3 ]: ~% r+ w, t2 I
至说是植物的灵魂。你观察到物体具有并且产生运动,你就说是。“力”;, T4 j2 M4 Q3 @6 ^5 u
你看见你的************跟你学习技术,你就说这是“本能、有感觉的灵魂”;你有9 c  n7 q0 s/ F7 i2 A; X# e$ c$ E
组合起来的观念,你就说是“心灵”。  X" s# a7 V+ s; {4 |% V+ o$ [
但是,算了吧,你究竟怎么理解这些词呀?这棵花儿生长,可是果然有' x3 v: K& t$ c1 \
一种名叫生长的真实的东西存在么?这个物体推动另外一个物体,可是它本1 ]8 I8 S' B  m7 ?( [
身果然具有一种名叫“力”的格外的东西么?这只犬给你衔回一只竹鸡来,
  M& ~7 v6 ]7 R, d, Q可是果然有一种名叫“本能”的东西么?一位议论家(即使曾经是亚历山大# _2 y# t; @0 w" r0 u$ j8 b9 C
的教师)对你说:“一切动物都生活着,因而在它们体内有一种东西,一种4 R' t% L9 v6 ^  m& Z! _
本体的形式,那就是生命。”你不是要笑他吗?: e. w# y9 D4 n9 q, N& a
如果有一棵马兰花会说话,它对你说:“我的生长和我自己显然是连在
2 Y. n: r/ i- f" j/ g, O* x% M一块儿的两种东西。”你不是要讥笑这棵马兰花吗?
. a3 ^; G$ i' }) f先看看你所知道的和你认为是靠得住的事:你用脚走,用胃消化,用全
4 C  o5 N9 n+ }' y) ^身感觉,用脑袋思想。看看你唯一的理性是否给你足够的光辉,让你不必求
' ?4 y, ?5 Q' v8 ~/ |助于超自然而得出结论认为你有一个灵魂呢?
+ B8 L: T9 q7 M最初的哲学家,迦勒底的也好,埃及的也好,都说:“我们身上总该有
1 F4 O# @; f$ S2 O5 F7 j% z什么东西产生思想;这个什么东西必是微妙的,必是一口气,是火,是以太,
! y+ L" c5 Z# A: t3 o8 d, q- E& @" e是精髓,是一种轻飘的幻影,是一种隐德来希(entelechie),
" R& E, l  Z  M  X是一个数目,是一种和谐。总之依照圣明的柏拉图的说法,这是“本身”和
3 e  N: ^. t' _+ }/ T“其他”的复合。伊壁鸠鲁曾经随着德谟克利特说过,这是些原子在我们体" E( n/ ~, ?1 \5 [, T
内思想。可是,我的朋友,一个原子又怎么思想呢?还是承认你自己什么也7 L- m8 B7 `& |& s2 V% E: V! `: g% K
不知道吧。
6 \$ A1 @. M5 N我们应当断然依从的意见,就是灵魂是一种无形的东西;但是你们一定) E/ ~7 F* \, Z+ k
意想不到这种无形东西是什么。学者们回答说:“我们不明白,但是我们知
8 |4 p- Y& ?7 R0 X4 O, I道它的性质是思想。”‘你们从何而知呢”?“我们知道,因为这种‘东西’
* ~! x# K2 }* U. \思想着”。“学者们啊!我很担心你们跟伊壁鸠鲁一样地无知;石头的本性. a6 F. a) J5 Z3 ]
是下坠,因为它住下坠;可是我要问你又是谁让它往下坠的。+ ?. ~  m" Y4 C/ a- m% T/ o: M
他们又说:“我们知道一块石头是没有灵魂的”。“同意,我同你们的
( W5 Q6 ?+ C4 J  `- H1 Y想法一样。”“我们知道正和负都毫不能分割,都丝毫不是物质的一部分。”* v& [: b0 {& ^: I
我同你们的意见一样。可是,物质,我们也还不认识,它本具有非物质的性4 ]& R' y& v3 G6 X* y
质,这种性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有向心的引力,是上帝赋与它的。这种引
0 e5 _5 I7 A1 k# R) K$ u力原没有什么部分,丝毫不能分割。物体的原动力并不是由若干部分合成的
& j! t8 I3 J4 J* h# N& E一个东西。有机物的生长,它们的生命,它们的本能也都不是什么彼此分开1 j2 d+ ^' T1 ^/ y
的可以分割的东西:你们不能把一棵玫瑰花的生长、一匹马的生命、一只狗, ~; D8 v6 R; B: j
的本能截成两节,就跟你们不能把一种感觉,一正、一负割成两半一样。你
: C' l/ b; o: m们从思想的不可分割性提出的漂亮的论据什么也证明不了。: o, A7 h7 B2 V3 F+ j4 W
你们把你们的灵魂叫做什么呢?你们对它有什么观念呢?若是没有启
; S& S, \9 v/ U0 F0 u6 X, ^示,你们只能自己承认在你们身上有一种你们所不认识的感觉能力、思想能: S2 j( z# N2 w
力。+ D/ q8 o$ M. G7 w6 [
现在请你们老实告诉我、这种感觉和思想的能力是否就是那种使你们能
, W, J4 B3 l+ l6 ~消化和走路的能力呢?你们要对我说不是,因为你们的悟性徒劳无益地告诉: h/ ~. ?4 u8 l& P9 I/ N
你们的胃说:“消化吧,”可是它若是有病就一点也不能消化;你们的脚若
- M1 w/ E! X9 `7 @是有风湿病,你们那无形的存在命令你们的脚走路也是枉然的。
+ H) |* B9 z2 [/ m) {希腊人感觉到思想同我们身体各部器官的活动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承认
9 `6 I6 o/ l& K6 ]这些器官有一个肉体的灵魂、思想有一个更细致更稀薄的灵魂,一个奴斯①。3 d- ?3 [, C# D2 \# T. v( U
可是也就是这个思想灵魂处处都要管制着肉体的灵魂。思想灵魂命令手5 F2 T2 L+ p2 O" I
拿,手就拿。它并没有叫心跳,叫血流、叫乳糜形成,这一切没有它却也都' l8 D0 H) `6 ?4 u2 [5 Q/ N
办到了。这两种灵魂很难相处,都很难当家作主。
+ Y, X% Z+ N! K' n* o$ h2 A) H! ?5 |" d那么这头一个肉体灵魂一定是根本没有,它不过是你们器官的动作。人, R$ z" f4 P2 ?! G/ K* f( q
哪,留心点!凭着你微弱的理性你也没有更多的证据说另外那个思想灵魂是
' }' o$ n+ E1 a% ~- x存在的。你只能凭着信仰来知道它。你出生、你活着、你思想、你行动、你
5 f; B! k. @2 b* b醒、你睡,全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上帝给了你思想能力,如同他给了你其他
) L0 {" t! n3 o一切一样。如果上帝没有在他安排好的时间来告诉你有个无形的不朽的灵魂( M& w2 a/ r/ h; ]9 f
的话,你对于灵魂就一点证据也没有了。" H# t4 K" P5 v5 c
我们再来看看你的哲学对于这类灵魂所制造的一些漂亮的学说吧。+ s" D8 {6 _+ I& K' d
一个说,人的灵魂是上帝本体的一部分;另一个又说灵魂是万物的一部
, _* I6 l' v0 S) \" k2 ]' c/ v) ~分;第三个说它是自古以来就有的;第四个又说它是现成的而不是创造出来
1 E9 F$ K6 o  c. j: s的;别的哲学家们又肯定说上帝在有人需要灵魂的时候才把它构成的,在交
5 p, R: p" A  ?% A0 F6 u配的时候灵魂才来;这个主张灵魂住在精虫里边;那个又说灵魂就住在输卵- B$ C  u# a+ i9 k# T9 N$ c4 @
管里。忽然又来一个说,你们都错了,灵魂要等候六个星期,等胎儿构成,' y) F) C, f/ p' @/ h
然后它就占据了松果腺;但如果它碰上一个假胚胎,就要跑回去等候更好的8 N2 q: ^3 v" g; f! B& D6 T2 K
机会。最后的意见是灵魂住在胼胝体内;这是拉?白侯尼给它指定的位置。' ?! [9 T6 f. V$ V8 A2 @  d
必然是法兰西国王一等外科御医才能这样安排灵魂的住处。然而胼胝体却没5 Z; d5 V. X! |& S
有像这位外科医生那样发财。
. r% t, f& c& O' P圣托马斯在他的第七十五道问题和以后的问题里边说,灵魂是一种自在% a% ~, i0 |8 N' r
的本体形式;他说它是完整的整体,它的本质不同于它的能力;他说有三种9 V- W. l( Y, M+ i# r1 q
生长的灵魂:营养的、增长的和传种的;关于精神事物的记忆是属于精神性1 R- j+ M3 O; h# T" K$ E
质的,关于形体事物的记忆是属于形体性质的;他说推理的灵魂在它推理的
2 v7 Z8 t5 @( c* p. p9 L/ ^, M: K时候是无形的,在它存在上又是有形的了。圣托马斯写了两千多页这样有力、
# n7 Q" t0 z0 M/ C% I' T+ ?) C这样明确的文字;所以他是这一学派的天使。
! b4 m3 ~4 I) l$ a/ Z) s- r: \关于这种灵魂离开它借以感觉的身体后将怎样感觉,人家也创造了不少" b- K9 t8 P8 T5 X! ^# K+ E0 P
的学说;它没有耳朵将怎样去听,没有鼻子将怎样去噢,没有手将怎样去摸;
$ S9 I" {! ?- s8 n- r它将来恢复什么身体,是他两岁时的身体还是八十岁时的身体;跟本人相同
3 d! T* s* n1 ?, P* j  v  h的那个“自我”将怎样继续存在下去;一个人在十五岁时变成傻子,直到七) v: C- T- z2 n! \: N" a" j7 N
十岁死时还是傻子,他的灵魂又怎样恢复他少年时期的思想意识线索;一个# e. g& M5 H. _
灵魂把腿断在欧洲,把胳膊失落在美洲,这只胳膊和这只腿都变成了植物,
5 n: c% v+ Z. ]又都到了别的动物血液里去,这个灵魂又用什么妙术把它的胳膊和腿都重新
4 k# K8 b8 J5 K; H% W% r& o  h找了回来。如果我们要述说人类的这个可怜的灵魂它自己想像出来的一切胡
1 Y  |) S) k1 s) r) ?说八道,那简直是说不完。  m4 X2 D! ]! s1 y8 h# s" V
很奇怪的是在上帝的子民的法典里,对于灵魂不朽和灵性就连一个字也7 E9 C' v1 S  `6 k
没提,在摩西十诫里,在利未记里只字没提,申命记里也没有提及。$ K, r$ J4 Y# a
很确切的是摩西没有在任何一处向犹太人提过在此生以外的生活里有什) z1 R; Z5 K: i& P) u8 R
么赏罚,他从来没对他们说过他们灵魂不朽,他并不叫他们希望天堂,也不6 ~7 C3 E. m$ K4 P. [
用地狱来吓唬他们:一切都是现世的。
5 K# _3 q, o/ J5 ]- o1 H9 T他于临终前在《申命记》里对犹太人说:“如果你们有了儿孙以后不负
. s7 {( O. i! v. K5 D+ }6 `; G责任,你们就要在当地被歼灭,并且在各民族中你们的人口也要减少。; c- z: m4 ^4 r& ?  V! b) }9 t8 K
① 萨代尔(Sadder),琐罗亚斯德教,即波斯拜火教经典之一。——译者/ b) A* c) E3 k8 o
“我是一个嫉恶如仇的上帝,要惩罚不义的父亲直到他们三四代的子/ m# m8 }9 |2 ?4 C
孙。
# J$ {: K& U, D) X+ K7 y0 z“要孝敬父母,好使你们长寿。) J* T0 W0 ^5 Y5 h/ G
“你们将有所食而永不缺粮。
/ H8 c; v6 m) H: r, o“如果你们信奉了异国的神,你们将被毁灭? .
! z, B& V& K" I! w  L“如果你们听从命令、春秋都会降甘霖,你们将有小麦、油、酒、喂牲3 G/ l: e* K& R' d6 m$ U
口的草料,使你们能醉饱。( p/ E5 ^2 g0 Y: ~- J3 E. C! X
“把这些话记在心中,放在手内,看在眼里,写在门上,好使你们日子
. V% T& Y. p' s6 j过的长久。0 C7 @8 T' f9 l+ X2 ]8 u: c8 p  X
“奉行我对你们的训诫,不要增删。, N& a5 v/ l0 s# V1 d6 q
“如若出了一个先知先觉,他预言一些奇异的事,如若他的预言真实,
0 w7 n, \  s1 O3 P7 d+ b+ k! Z' z如若他所说的也应验了,如若他们对你说:‘来,随了异国的神吧。’你们* i  m% O( h! i& ?9 v# |& g9 U# l' ~
要立刻把他杀死,并且让人民随着你们杀。“若是主把一些民族交给你们,
* _7 @) [( j" r你们要把所有的人都绞死,不留一个,也不要可怜任何一个人。* Z$ f! F$ H& F( U2 ~
“不要吃那些不洁的鸟像山雕、鹞子、鸢之类。
+ [4 A6 y1 N  F' ^6 `/ l/ Y“不要吃那些蹄子没有裂缝的反刍动物,象骆驼、兔子、箭猪之类。
. d3 [) @# g1 p7 E, V1 q“遵守这一切训诫,你们在城市和田野都将得福;你们腹内的果实,地% X: W3 _" l4 ~* j
里边的果实、你们牲畜的果实都将得福? .
, b; f+ n& r8 V+ Y2 O1 Q' f/ @“若是你们不遵守所有的训诫和所有的礼仪,你们在城市和田野都将被
4 f7 Y- p+ D& s3 t2 E5 G6 Y2 {遗弃;? .你们要遭受饥荒、贫困;你们会苦死、冻死、病死;你们要长癣、; H1 E- c3 }# S% B; ]4 @3 x7 J
长疥、生痔疮;? .你们要在膝盏上和腿肚子上生疮。
) p% {% t' f: `1 l( C2 u& ~+ m" c“外人若向你们放高利贷,你们可切不要向他也放高利贷? .因为那么
' L3 [9 U/ b3 ]一来你们对主就没有效忠。% t( p; O+ ?( l
“而且你就会吃掉你们腹内的果实,你们子女的血肉等等。”: ~7 |+ E& k  x0 r7 K# O9 ~
显然这一切诺言和威胁里面只是些人世间的事物,找不到一个字提到灵
; `; G! @& L; Y魂不死或来生。
- o8 _0 @$ v4 i  v) X许多著名的注释家都相信摩西是完全知道这两条重大教义的;他们都用
! f" ]1 Y: i- J# @# E7 O雅各的话来证实这一点。雅各相信他的儿子被野兽吃了,就在苦痛中说:“我
9 c& Q3 ~+ T( R9 r; h  |跟儿子一块儿进入墓穴,infernum①,进入地狱去。(见《创世记》9 V* p" e4 r" w7 U1 V" i
第37 章35 节)。”也就是说,我的儿子既然死,我也要死了。2 q$ |5 f, v6 ]% f. g* Z6 L
这些注释家还用《以赛亚书》和《以西结书》来证实这一点;可是摩西6 E7 p( v+ G. @. R) U
与之讲话的希伯来人不会读过以西结书,也不会读过以赛亚书,这两本书都8 i: k5 ^# _/ F+ Q8 X2 U5 T1 K
在几世纪之后才出而问世。' P2 \$ l& X3 I
用不着讨论摩西的深奥意见,事实是他在他的公律里从来没有谈过什么6 r, c& K$ K2 c
来世生活,他把他一切赏罚都限制在现世。如若他知道来世生活,为什么他% M2 g1 h& n- Y& ?6 ^; ?( K4 Z" n# b6 M
没有特别陈述出这一重大的教义呢?如果他还不知道来世生活,那他的使命
4 k* R* a; J& ?9 v9 j# J7 s的目标和范围又是什么呢?这是许多大人物提出的一个问题;他们都解答这! Q5 }1 C$ ]/ g' b
个问题,说摩西和一切人的主、保留在那个时代对犹太人讲解一种他们在沙
% Z  Z8 Z; V; {$ E2 w8 C) N' }漠里的时候还没有条件理解的学说。" G( Q% Z# b' b3 W6 E! C
如若摩西曾经宣扬过灵魂不朽的教义,一个大的犹太教派也就永久不会
% S8 g/ V0 g: m6 D2 _( B# y- E驳倒它。撒都该派也就不会被国家许可存在;这一派人也就不会担任了那些  J! m5 |7 ]1 P6 |2 u/ o
① 费雷居德(Pherecide de syros)吉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是首先提出灵魂不朽论的哲学家。毕达哥拉斯是
6 x, G+ J. S7 o- b$ M  N他的门人。公元前543 年逝世。——译者- k8 h& E( o" L
首要的职务,也就不会有人从他们团体中选拔出大祭司来。
- m5 n$ _& z% U& P好像是在亚历山大建立以后,犹太人才化分为三个宗派;法利赛派、撒, U  ?/ J, \; M* B
都该派和艾赛尼派。历史学家约瑟夫是法利赛派,在他的《古代史》②第13
+ X9 o- f# \2 G+ I# i卷(第9 章)里说,法利赛派相信轮回说:撒都该派相信灵魂跟身体一同消3 O( J( A. p1 [2 [! l
灭。约瑟夫还说艾赛尼派认为灵魂不死;依他们说来灵魂样子像空气似的从# o1 M/ @0 p+ z0 d9 K' A: d
最高气层降到身体里;灵魂在身体里被一种强烈的吸引力吸引住,并且死后,4 R5 P7 u9 n# p) [5 n7 ?& V
好人的灵魂便到大西洋彼岸去,住在一个不冷不热无风无雨的地方,坏人的  Y! v( q2 Y0 ?0 Q
灵魂便到一个气候完全相反的地方去。这就是犹太人的神学。4 I1 N/ B2 V% @! a
那个唯一能够教育所有人的人便来宣告了这三派的死亡。然而没有这个
7 e- P4 m( S  g$ v人,我们也就永远无从认识我们的灵魂,因为哲学家们从来对于灵魂也没有
, y( S% ?# R# F9 l一定的见解,而在世界上,在我们的立法者以前的唯一的立法者,当面与上" W5 |: j( U# R. W( a
帝交谈的摩西,使人在这一重大问题上陷入无知的深渊中。从一千七百年来3 l* r5 x) V$ D
我们才确知有灵魂存在并且知道它不朽。
4 x7 R) o# Z1 w* E; S0 B; ^西塞罗还只有怀疑;他的孙子和孙女儿便能知道来到罗马的最初的基督
, H# |0 T/ C0 |9 q2 l教派的真理了。
' ~# W4 s1 p0 o  f" E4 `* A但是在这时以前,以及在这时以来在使徒们没有走到的一切国土里,每
, J/ S( ^( z8 [2 T$ _# w. W  [& [( ~人都要对自己的灵魂发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做什么?你到哪里去,
; K: Q! i3 T( [8 p4 `你是一个我说不上来的什么东西,能思想能感觉。你即或是思想并感觉上一
6 F4 N& d( j- T5 p2 A百万万年,没有上帝的帮助,单凭你自己的灵光你也不会知道得更多一点:
5 O4 s9 O( l, c4 P! j( ?人哪上帝给了你理解力是为使你行动、而不是为使你深入到他所创造的
8 P9 C- H* x! L; u事物的本质里去。7 c  F6 n/ [; Q9 c. N+ A# r
洛克就曾经这么想过,而在洛克以前还有伽桑狄,伽桑狄以前还有一大& T5 a- L; P# g$ x8 K+ m
群博学鸿儒都是这么想;但是我们现在有些中学毕业生却都通晓这些伟大人: T% R+ N4 o& @' p: h3 r8 S3 L
物所不知道的一切。6 g- I6 @0 \7 ?7 c- j' e+ v
有些残酷的理性的敌人竟敢于起来反对这些为所有博学鸿儒所承认了的0 y* m  N, G* X$ q
真理。他们心怀恶意、寡廉鲜耻,竟至于诬蔑本书作者肯定灵魂是物质。你
% x7 V7 [8 D3 P; @6 ]0 o2 U们都很清楚,迫害无辜者的凶手们,我们说的恰好相反。你们也都读过这几! y% o; U; K+ R
句反对伊壁鸠鲁、德谟克利特和卢克莱修的话:“朋友,一个原子怎样思维' D6 C- i( K5 X# s. T
呢,还是老老实实说你什么也不知道吧。”你们分明是些造谣诽谤的人。
' w  M: c  k% {2 H- P9 C% j没有人知道名为“心灵”的东西是什么。你们甚至还给它起了个有形的5 c/ h' f% b' F9 x( O
名称esprit,这个字的意思是“风”。所有初期的教会神甫都相信灵8 T2 i9 P% Y8 S# a& w% s9 k# O
魂有形体。我们这些才浅识薄的人不可能知道我们的智慧到底是物质或是能6 S8 f/ t$ V) O1 X' j/ ^# Z% V
力:我们不能深入地认识有广延的“存在”、能思维的存在或思维的机构。6 p/ A$ K7 \8 Y* ~  X4 C
我们跟可尊敬的伽桑狄和洛克一道告诉你们说,我们自己根本不能知道
' w  A5 [+ b+ C造物主的机密。难道说你们都是无所不晓的神明吗?我们对你们反复说过,4 K3 M4 a) {4 f; z* k7 L
我们只能靠了天启才可以认识灵魂的性质和归宿。怎么这种天启还不能使你* S: c0 f, g+ }$ R  p
们满足吗?你们必定是我们所要求的这种天启的敌人,因为你们迫害一切期
$ j/ m; x  e, z待于天启、只信赖天启的人们。
; u! J  d% q  ~6 T我们说,我们把这种天启归之于上帝的语言;而你们呢,理性和上帝的3 O+ A1 [( k! L7 u
敌人,你们两者都咒骂;你们对待哲学家的虚心、怀疑和服从,就像伊索寓
/ p6 R1 |: V0 Y- g# c4 Y② 尤利西斯(Ulixes)罗马神话中的英雄,即希腊神话中的奥德修斯(Odysseus)传说中的依萨格王,以勇- S  x+ Y5 q* U) N# C9 }
敢机智著名,在围攻特洛伊战役中,献木马计取胜。他回国途中历尽艰险,前后事迹成为荷马史诗《奥德$ v/ u6 a* v+ A' A- u* [
修纪》的主题。——译者9 X7 t9 X3 G4 A' S
言里边的狼对待羊羔一样;你们向哲学家说:“去年你诽谤过我,我现在就
6 o7 G# i+ L4 y  F! t7 K. w要吸你的血。”哲学什么也不报复;它心平气和地笑你们徒劳无益;它循循
' r+ G* [6 C# m; ?& l( ~& ?善诱地启发人们,你们却要使人愚钝无知,跟你们一样。/ l" d+ v, ], d4 C
AMITIé 友谊5 w% k1 p) j% k0 u: d+ c
老早就有人谈过友谊神庙,并且知道这座庙宇香火不盛。, q' _# C; d' B0 y3 R& B; P
庙门墙壁上铭刻着古文:/ i$ i3 D# X4 }6 z- t0 b/ O
神圣的俄瑞斯忒斯①和彼拉得的大名
* ^) D, m# v# \+ Y- X还有温情的尼聚斯①、贤明的阿卡特①2 z: Z/ g- o% H# b
以及善良的皮利多乌斯①诸英雄的匾额;' F2 m4 i% \3 o5 V4 l  x0 A; n# @- ?
伟大的英雄,真挚的友朋,0 l3 R0 W9 c/ ~: Z2 \- k
美名流传千古,但是尽属传说中。
$ Y4 }; K& E9 k0 o2 ~* Y( Q人们都知道友谊跟爱情和恭敬一样不是强求得来的。“爱你左右的人就, t4 c' j$ \& a! f1 B- ~$ r, H+ B
意味着援助左右的人;但是他若今人讨厌,你不要与他攀谈取乐;倘若他是6 Q0 }+ ]5 k" v% A; f
一个夸夸其谈的人,你不要同他谈心;他如若是一个大手大脚好花钱的人,2 q, d0 p( Z9 U% u! W( p
那你不要借钱给他。”& s, {0 O+ a* V: [& i) u3 q
友谊是灵魂的姻缘,这种姻缘是可以离散的。这是两个有感情和有道德* H8 M9 I) T5 X5 s. g& z
的人之间的一种默契。为什么说有感情呢?因为一个修土、一个孤独的人可
5 Q& p; o* s, `# @, j. B1 f9 L! i" p! |能绝不是作恶之徒,然而也有缺少友谊而度生的。为什么说有道德呢?因为
: |: p0 d0 G- Z6 C5 d. k% D/ q坏人只有同谋者,酒色之徒只有酒肉朋友,唯利是图的人所往来的只有合伙  j4 k  k/ D* S* o
人,政客所联合的乃是一些党徒,游手好闲的人,只能有一些同伴,王子有
, O; T1 L) t" L+ f/ D" I! v的是佞臣帮闲;唯有道德高尚的人才有朋友。  b4 E3 U; t5 d# M! P4 f. y0 f
塞台居斯①是喀提林②的同谋人。梅塞纳是屋大维插科打诨的弄臣③;然而: \: Z6 c% P% G  E+ P
西塞罗才是阿蒂居斯④的朋友。9 }& c# }& q0 W
这一种在两颗公正廉明,温柔敦厚的心灵之间的约束有什么内容呢?这
$ V* k. A% J2 R$ U  U. W8 i种道义约束的强弱全看感情的深浅如何和彼此之间所尽的友谊厚薄等等而$ c9 D) O) C% i- [$ G7 [- S: V
定。
! V' Q. t7 {) o5 _6 s4 `在希腊和阿拉伯,友谊的发扬奋激远较我们的热烈。这些民族在友谊上- s% j6 w9 n2 [$ Y: q- c$ S" P% Z
所想像出来的故事是颇今人向往的;我们绝没有可以与之媲美的东西。我们
5 b# ]. Q0 d8 n8 ]  S3 g0 s① 奴斯,希腊语νουζ的音译,本义为智慧,转义为理性、心灵。古希腊哲学家阿那克萨哥拉以为万物
9 e7 a" E$ c9 Z+ G2 N本原是“种子”,促使“种子”运动而构成万物的是一种最细致最稀薄的东西,他名之为“奴斯”。——$ W- T) D. B  U
译者5 Q/ n9 V) p+ @, D3 `0 `
① 拉丁语,意思是在地狱中。——译者# J) q6 t& U2 _% @) M
① 请特别参阅《犹太抗战史》第2 卷12 章,约瑟夫在其中详加叙述,经伏尔泰转述。——开勒版4 I5 |& v1 k& N! u5 Z) k
① 俄瑞斯忒斯(Orestes)希腊神话中的英雄。因其父阿伽门农被其母克吕泰涅斯特拉杀害,与其妹厄勒克
/ _) ^+ v% K& t- {特拉同谋在挚友皮拉得的帮助下,杀死母亲,为父复仇;受到复仇女神厄里倪厄斯惩罚,但为雅典最高法
, N4 u# x; W/ J. f院释放,归国继承王位,将其妹嫁与挚友皮拉得(Pylade)为妻。他们二人的真挚友谊,后世传为佳话。
& v0 d6 H, n2 G2 W——译者
: N3 V0 t3 V, ], F9 |3 a: S① 尼聚斯(Nicus)古希腊特洛伊青年,特洛伊城陷落后,随王子伊尼斯出走意大利。罗马诗人维吉尔在史$ r" W% U$ U1 H* ]0 _4 e
诗《伊尼特》中描写尼聚斯与厄里亚勒真挚友谊极为动人,传为千古佳话。二人的名字在西方语首里成了
% @' b8 f' X6 Z' ?7 k生死之交的同义语。——译者) {( Q/ a; l$ M* r; p" V7 H
② 阿卡特(Achate),罗马诗人维吉尔著名史诗《伊尼特》里的人物,是王子伊尼斯最忠诚的伴侣。他的
, i7 q% A4 r9 R名子在西方语言里己成为形容形影不离的好友的用语。——译者
% r; b1 u3 Q" L4 F③ 皮利多乌斯(Pirithous)古希腊帖萨里亚英雄,王子伊阿朱之子,与英雄特修斯至为友好。——译者
% Y- z$ k$ |/ o& @. X2 q$ Y④ 塞台居斯(Cethegus)古罗马名门虔族。其成员之一,因参与喀提林阴谋,于公元前63 年被西塞罗下令# f7 O$ U8 U1 ]- L
绞死。——译者) q- ?; v5 Q1 `( V
在各个方面都有点枯燥。我在我们的小说、历史、戏剧里,看不到有什么伟# H* G- t' B2 n
大友谊的事例。" w2 h: e* _- [; A1 ~
在犹太,人们只谈到约拿单和大卫之间的友谊。据说大卫爱约拿单的感& a" [9 B( `- v/ m1 w: A) T" B
情比妇女的爱情更热烈;可是又有人说大卫在他友人死后却把友人的哲嗣米+ N; {1 q6 A1 I4 I3 ~
菲波设剥皮处死⑤。
& L6 I$ N! N& A2 o. O0 X" h在希腊,友谊本是宗教和立法的一部分。底比斯①人有成群的男情人:多
/ l. j' F. i1 k么漂亮的队伍呀!有些人把它当做一队“相公”;他们弄错了;这简直是主, c, ?# D' J; }5 u2 I
从不分。在希腊友谊本来是由法律和宗教所规定的。男色不幸被风俗所容忍;
  L  Y8 X! ?* ]/ ^: g5 d不应当把可耻的恶习归罪于法律。这一点我们留在以后再谈。8 U* I& n3 q4 \  R- U
⑤ 喀提林(Lucius Sergius Catilind,约前109—前61)古罗马没落贵族。曾三度竞选执改官未成。于是结合
% ^4 O; R) |- C党羽阴谋改变,公元前63 年为执政官西塞罗在元老院发表演说揭露并弹劾喀提林阴谋案。翌年在皮斯托里7 s/ P2 P; \1 U. j# J6 h
亚双方械斗中失败被杀。在西方语言中,喀提林成了毁国肥己的同义语。——译者! x% Z$ h  D; S; N7 C
① 梅塞纳(Caius Mecene,?—8)是罗马奥古斯都屋大维(古罗马皇帝,而27 至后14 年在位)的宠臣。
+ ~" _$ d: a% W6 {他以得奥古斯都大帝的信任而大力为其罗致文人,提倡大学艺术,从而在历史上博得文艺保护人的美名。4 [3 ]5 U! |0 s0 e% q, ?* J
现代法语中mecene 一词,即作文艺保护人解释。——译者
1 h. g4 u/ Y3 NAMOUR 爱情
* s0 y% {! B, Q0 K有种种爱情,为了给爱情下个定义,简直不知从何说起。人们冒冒失失
* i0 R! z: h: t地把几天的虚情假意、有心无意的结合、缺乏尊敬的感情、登徒子的态情纵' }" ?, K4 n) ~
欲、一种冷淡的习惯、一种浪漫的逢场作戏的举动、一种一试即罢的兴趣:
) D; M5 S3 |/ M都叫做爱情。人们把这个名称加在千万种荒谬的行为上。: z5 j. ~" `; l% G& I
倘若有哪几位哲学家想要深入研究这个不怎么有哲学意义的问题,最好: X4 V" U( b+ |4 u  p+ h
沉思一下柏拉图举行的一次筵宴。席间苏格拉底②同他正直热爱着的亚西比德
1 U, T0 I/ c9 }, F( Z③和阿伽通④漫谈爱情的形而上学。
9 z7 K9 e6 ~: T卢克莱修用生物学家的态度来谈爱情;维吉尔①又步卢克菜修的后尘;A
# Y/ i! A/ x. F: Mmoromnibusidem[万物有情,彼此尽同。]这里必须先从物质# z( ?' G- C6 H: w6 V
上来谈;爱情本来有如一块大自然的布,人的想像在上面绣了许多花朵。你* S* G0 W4 F% K( R: f( ]. i) ?
若想对爱情有一个观念,你只要看看你花园里的麻雀、看看你的那些鸽子;7 s" M9 s9 V+ H) s+ v
观望一下人家给你的牝牛牵来的牡牛;注视一下这匹矫捷昂扬的骏马,由两4 B0 e" a: l9 v2 z% y! X
个马夫牵到那匹正在等候着它的驯良的牝马那里来;牝马便把尾巴掉转过来
7 s0 Y  l3 M. |迎接它;看看它两眼闪闪发光;听听它嘶叫的声音;观赏观赏它怎样跳跃腾
, w; S7 o. B1 k8 U骧,双耳直竖,张口抖唇,鼻孔鼓张着,呵气喷腾,鬃毛直竖而飘动,向大
/ a+ Z' M; v( [* F2 ~自然给它准备的对象猛扑的雄昂动作;但是丝毫不必艳羡,最好沉思一下人" o) L& I2 V: V: X9 f" o+ W
类的长处,人类在爱情方面有许多优越处都补偿了自然赋与动物的长处:力
9 @* o$ p. ?" `2 v量、骏美、轻捷、迅速。- Q  s6 m  \' ]' G3 V* R( B
有的动物甚至毫不知道快感是什么?鳞甲鱼类尝不到这种情欲的乐趣;* L- ?/ o4 A9 B
母鱼在河底甩下几百万鱼籽;公鱼遇见便从其上游过,甩下鱼白,使这些鱼
& x6 z0 z8 Q( O9 U/ W/ o4 p: D5 j3 k' u籽受精,却不知道这些籽是哪些母鱼的。; C; }8 Z8 U- k2 g. P! L
大多数动物交配只能从一种感觉上尝到快感;一旦情欲满足,一切就都
" t  Q7 x4 k. ^' T/ \1 Q8 U完了。除人以外,任何动物都不懂抱吻;人身体整个儿是敏感的,尤其是嘴* @; J( h6 @& e7 p' V
唇所感到的快感是无限的:而这一快乐只属于人这一类;总之,人在任何时
! b& O) V8 \! T$ ?候都可以恣意于爱情,而兽类却只能有一定的时间。你若是想一想这类优越
" s- }  `8 v$ C. ~# O) i# O处,你就会照罗什斯特伯爵的话来说:“爱情在一个不信神的国度里也会使
% e* h8 V) J( g% L6 f: I) X人信仰神明的。”
: H$ P- k2 v9 Z1 Q/ `7 E/ M因为人得天独厚能使自然赋与他们的一切益臻完善,使爱情备臻完美。1 N$ l+ f2 S( d
注意清洁,调养身体,使得皮肤愈加细腻,这就增加了接触的愉快,而且对. c2 }+ R3 ^4 w' f" B
于健康的注意又使肉感的器官更加灵敏。所有其他的感情随着也都进入爱情
+ g" T; u8 a2 h2 {中,就好像一些金属跟金子混合一样;友谊和尊敬的感情更助长了爱情;身
) [& l2 n( S  ]7 r体和精神的能力更是构成了新的环节。
, g. m6 B: _- T0 q6 _' ]# p没有美丽的容颜,也可长久受人爱恋。( G; r+ y3 q2 [. u
只要事事留意,生活情趣盎然;
8 k* q) W- P! x$ B② 阿蒂居斯(Titus Ponponius Atticus,前10—前32),罗马骑士,西塞罗挚友。往复书简达396 篇。——2 z, w& M/ B4 l6 @5 m! _
译者, r8 d. v, r. W8 T- _
③ 约拿单(Jonathas)、大卫(David)、米菲波设(Miphibozeth)都是圣经中人物。故事见《旧约?撒母
0 p% v# w9 M, K) [: w' E耳记》。——译者. W( U$ o- ]8 v7 R, C
④ 底比斯(TheBes)古代希腊城邦。在伊巴密侬达(Epaminondas,约前420—前362)当政时代,该9 |' t8 M& ]0 n! P- L  `4 R
城邦曾与斯巴达争夺霸权十数载。——译者
# w2 j& i, x5 p) _0 X- w$ X# M0 U5 \① 苏格拉底(Socrate 即Sokrates,前469—99)古希腊唯心主义大哲学家。——译者2 K. t9 Q2 H7 u) S6 ~* e
清洁卫生保康健,心神泰然,
% A5 L1 N3 f; h/ n( J态度温和;貌陋仍能添美感。9 v0 M4 ]! L" o5 d/ s
卢克莱修,四卷1274—76 页
1 }9 m! y2 [# V, i, y' b人类自尊自爱的心理特别能加强上述这些情况彼此之间的联系。人都欣
- H* t$ z+ O4 u- k" K" q* n3 f5 c赏这种心理的抉择,而大堆的幻想又给大自然创造的这个作品锦上添花。
% c+ W/ o8 y$ O这就是人优于动物之处;但是人虽然尝到动物所享受不到的快乐,有多
! J9 [; b* }/ r! c" j少痛苦却又是动物心里连一点影子都没有的呀!对于人最可怕的是自然在四
4 n' o" t- K( F$ w分之三的陆地上用一种只有人才能感染,而且又只传染生殖器官的可怕的疾
( u/ O5 A" X; i病毒化了爱情的乐趣和生命的源泉。% L1 W8 R; t! c0 B6 I6 B( u
这种传染病根本不像许多别的疾病那样由于我们生活没有节制而感染。+ t; L- Y9 P8 X" J6 ~: _+ B
决非由于荒淫无度在这个世界上产生了这种疾病。希腊名妓开丽妮、拉伊丝、6 u  @5 v* B0 d* ~: g- ^2 G
弗洛腊、梅萨丽娜这些人根本没有感染过这种病;这种病倒是发生在人们生0 ]$ Q# m/ H7 _0 e1 r
活都还清白的一些岛屿上,是从那儿传染到旧大陆上来的。
2 U+ g7 V) N9 A& p8 L倘若有时可以指责自然不重视它自己的创造物,违背了它自己的本旨,
  x) G) x+ P8 t" a' S倒行逆施,那就是指这种使世人惶恐万状、声名狼藉的可厌灾难而言。难道4 w* h5 i4 W- l
说这就是可能有的世界中最理想的世界吗?怎么!倘若凯撒、安东尼、屋大6 W" b2 ]( ~4 J
维都没有这种病,弗朗索瓦一世②岂不也就不会死在这种疾病上了吗?有人说
0 R9 _. q/ E7 I" y不;事情如此安排最好;我倒是愿意信以为然,可是这对于拉伯雷③曾经向他
& T$ O2 t5 u: h" i0 E2 r5 N献过书的那位弗朗索瓦一世说来未免太惨了。/ B1 ~% A- ]; l0 f8 f+ H3 }
研究爱情的哲学家们曾经争论过阿伯拉尔做了修士并且去了势以后,爱/ Y7 [) G0 l# C4 `
洛绮丝是否还能真爱他④?恋爱与去势出家这两种事是彼此水火不相客的。+ C! I! w5 [& L8 Y0 u" y
但是,阿伯拉尔,您放心,您还是受到热爱的;因为树根虽被斩断,树9 ]& k2 [0 s8 o1 l9 Q6 b9 T/ M6 O
液犹存;想像力会有助于心意。宴后虽然已经不再吃了,坐在席上仍旧是赏1 n, [; `6 l$ `0 n+ _% C
心乐事。是爱情呢?是留恋往事呢?是友谊呢?是这一切的一种不知什么混3 }) I! J- }, n+ l# L! ]
合感情。是一种混杂的感情,颇像死者在瑶池仙镜①所保持的那种空幻的热, x% b# E7 ~% d1 |2 X( [; b
情。生前兢驶战车取胜的英雄们在死后仍要驾御想像的战车。俄耳甫斯相信
0 @* J: z, x( g0 d& N死后还要歌唱。爱洛绮丝跟您在幻想与回忆的感情中生活着。而且正因为她* o' F8 J( r8 }4 z/ a/ x
曾经在帕拉克莱修道院中②发誓不再爱您,她有时又抚爱您就觉得更愉快。并
. i0 S& Q( K2 b且正是因为她的抚爱是犯罪的,所以她也就觉得更可贵了。一个妇人根本不
+ @' ~/ m. [, A5 x9 P会热恋一个宦官;但是她却可以对于出家当了宦官的先前的情夫能够保持她1 K  R& {$ o$ y( t
的热爱,只要他还是令人觉得可爱的话。4 b% S! D- P! ?# {! l9 A
夫人们,对于一个服务到老的情夫,情形可就不同了:俊美的仪表不复, x% I  B) H/ _% J$ m+ k
存在;鸡皮鹤发,令人见了要倒退几步;牙齿脱落,招人厌恶;风烛残年,( F" A5 r' n/ T3 L
令人不敢接近;人们所能做到的,不过是本着护士的慈爱品德,耐心照顾自
2 H* x. w! y$ p: W+ @8 B② 亚西比德(Alcibiade 即Alkibiades)古雅典统帅和政客。苏格拉底的弟子。颇有才华,但野心勃勃又品德
4 X5 K( p0 d3 {0 c( m0 g不佳。出征西西里时,畏罪投敌反对祖国。西方语言中,常以他的名字指称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小人。——
/ n  m8 D2 z0 |0 d9 S译者
9 J# c! d* g1 a' X5 N③ 阿伽通(Agathon,前448—前401)雅典悲剧诗人,在文坛上可与悲剧大师欧里庇得斯匹敌。——译者
0 L6 c* m+ K3 D1 q④ 维吉尔(Virgile,即Publius Yergilius Maro,前70—9)古罗马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是生诗《伊尼特》。+ C+ J4 T1 O; K0 R# Z4 ]7 x& E
——译者+ B6 H2 _% n1 \' l
① 弗朗索瓦一世(Francoisi,1494—547),十六世纪法国国王。当政时期,罗致文人和艺术大师(如文奇、% U3 k; q( w) w1 L5 t% m. h
蒂先等人)奖励文学艺术,促进了当时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并提倡使用法语代替拉丁文。——译者' i4 L  S8 _) j/ k( c
② 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约1494—553)文艺复兴时期法国伟大作家。著有《巨人传》。——译者
: _  l7 g5 e( K, \3 Z己所爱过的人。是给一个死人入殓。( @% c8 s7 b  \+ N* W
AMDUR PROPRE 自尊心6 ]/ [, V  E+ m+ U* R  p( p
尼古拉①在他那部在两三千部道德学之后(论仁慈,第2 章)写成的“道* c( H' t' l2 Y: G5 b3 r
德论”里说“使用公立的轮刑盘②和绞刑架,就可以压制每人的自尊心的残暴
& j1 u# g0 O( v4 d6 h: B企图和思想。
& P) u! a/ K0 G( N我根本不去研究人们是否原有公共草场、树林和公共免网一样,有公共' x5 g9 O0 o2 w7 j( S6 W
绞剂架,也不研究人们是否用轮刑就压制得了思想;但是我觉得很奇怪的是
) q; D+ Q0 K/ r3 C1 S- g尼古拉竟然把路劫和谋杀与自尊心混为一谈。应该把分寸区别得更清楚一/ r: s4 p0 d6 E2 K6 g2 l
点。说尼禄③曾经由于自尊心而杀害了他的母亲的人,说卡图什①有很大自尊
; q3 ^% T$ f9 G7 a+ U- f0 l+ L心的人,必定是不会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尊心根本不是一项大罪,这
8 R  X! v/ h, _* Y是人皆有之的一种自然情感;在虚荣与罪恶之间,它比较更近于虚荣。
! T9 Q2 @, z) h马德里附近一带的一个叫化子大大方方地向人乞讨。有一个过路人对他- d' I+ B0 I+ L8 T
说:“您能劳动,您却干这种不体面的职业,不觉得丢脸吗?”他就回答说:
: [+ N3 }- S  ^7 s2 m1 o7 n“先生,我是跟您讨钱,不是讨教训呀”;然后转过身去仍旧保持着那种莫
; r7 |  l- D1 \斯底式的尊严。这位老爷是一个傲慢的叫化子。一点小事儿也能伤害他的虚0 W. w6 Y/ l1 }( w$ {; Z7 b
荣心。他由于自爱而行乞,但是由于另外一种自爱的感情却不能逆来顺受。  ?  K! l( ]) i0 ~0 Q" W3 [
一位传教士在印度旅行,遇见化斋吃十方的和尚,身上挂着锁链子,浑
2 [4 d: k4 y8 i: a0 z9 A; L身脱得精光,像个猴子,趴在地下,为了替布施他几个铜钱的印度同胞赎罪,
) N' w. f! A( r% _! C, k* Y, p8 Y3 e任人鞭打他。有一位观众说:“他多么能牺牲自己呀!”这个化斋和尚就回0 L3 i  [( ~5 u: Y. |3 l
答说:“牺牲我自己?您要知道,我在这一世叫人鞭打,是为了在来世您变
0 \% p9 X2 E( K" P, Q; X& |. g马让我骑的时候照样奉还您。”
6 N' `3 k2 S- s2 x1 W说我们对我们自己的爱是我们一切感情和行动的基础,这话在印度,在
3 m; ]7 G4 K9 K- C1 O6 f西班牙和一切有居民的地方都是很有道理的;而这也就如同不必写什么文章4 i- V; D. a1 k) F; G: o( L3 F
来证明人人都有一副面孔一样,也用不着证明人人都有自尊心。这种自尊心# g: z/ n3 s8 J1 L
是保存我们自己的工具,类似传种接代的工具;它是必要的,是我们所宝贵
" i% N8 h- I! l( }的,我们喜欢它,可是必须把它隐蔽起来。
; U- k4 t: u' {- r, n, Q① 阿伯拉尔(Petrus Abelardus,1079—142),中世纪法国神学家与经院哲学家!爱洛绮丝(Heloise,
3 w0 i! `# `) k, M7 }2 ?$ u1101—164),法国修女,伏耳贝修士的侄女。两人热恋,传为千古佳诺。死后合葬于巴黎贝尔?拉晒兹
" m: P4 @( E% o9 H公墓。——译者
* B3 \2 g6 r; s- j  t7 W; X! J/ |* s② 原文是Champs Elysees,希腊神话中传说是生前为善的人死后居住的乐土。——译者$ R, E1 Y9 h! M
③ 帕拉克莱(Paraclet)是阿伯位尔创立的修道院,爱洛绮丝在该处出家修行。——译者5 y+ V* l+ m2 v  m, {
① 尼古拉(Pierre Nicole,1625—695)法国唯心主义道德哲学家兼种学家。名著除《道德论》外,还有与
. t9 ^2 i" C) z! A; ]1 F阿尔诺(Arnaule)共著的《波尔?罗雅尔逻辑学》(logiquede Port Roydl)。——译者
" i: g; z* I* l6 m; |1 {, _3 {. IAMOUR MOUR SOCRATIQUE 苏格拉底式的爱情
0 K" @; n5 k# }# a; Y; z所谓苏格拉底式和柏拉图式的爱情如果只是一种正当的感情,就应加以
; t$ Z7 z, @8 O& p$ N赞扬;若是一种放荡行径,那就要替希腊感到羞愧了。
( j6 u, s. q6 S3 i# \% Y' O; m怎么会有一种普遍起来足以毁灭人类的恶习,有一种违反自然的行为,  L6 X/ }" B; Y6 W1 D. g2 {
竟是那样自然呢?这似乎是有意识的极度伤风败俗的行为;可是在那些还没
5 e$ U0 U; R1 n- W2 A有到可以被人教坏的年龄的人们中间,这种毛病却也是司空见惯的。在那些
: `# A1 u& p7 p: }9 N还不懂得野心、欺诈、贪财的赤子之心里也有;原来青年无知,刚一成长,
3 Y' O( I. ?" U7 q" G! \# A由于本能失调,就陷入这种错误的行为和手淫的毛病里。9 ~6 A4 W) E1 a/ A, b7 Z
两性间彼此的倾慕很早就开始了;但是,不拘人家怎样谈论非洲和中亚
; [/ p+ u, T* X& F' P的妇女,一般地说来,这种倾慕在男的一方面比在女的一方面要强烈得多;% F# A/ A8 N/ i( `
这是自然为动物建立的一条规律。总是男性进攻女性。0 t% O$ \/ ^+ V+ Q  ?; m
我们人类年轻的男性,从小在一块儿长大,感觉到自然开始在他们身上
, R  @# j8 Z% v/ a发展的那种力量,而又一点找不到他们性本能的天然对象,就追求和这种天
. }! f/ T0 O( C- D$ [+ N然对象类似的对象。常常有年轻的男孩子,容颜鲜艳,肤色莹润,双眸温柔,
1 f: R& a8 A' Q5 s3 b有两三年的时间出落得跟一个漂亮姑娘一般;若是有人爱他,这是因为那自
. X8 Z" @9 _9 V7 x5 |+ y6 w然本身找错了:人们崇拜异性,因而对于有异性美的也就恋恋不舍,等到年! F2 X/ w0 U4 {. a: z- r
龄渐长,这种类似的地方一消失,错觉也就停止了。, T% ~+ q2 L3 u0 l9 S$ S
在青年时代前后6 V$ T" L3 u6 n0 S. k: I
为时短促而折下第一技花
4 ?" D) ~" ?2 S, h(奥维德:《沉思集》,十,84—85
发表于 2008-10-24 19:06:41 | 显示全部楼层

深奥

比较深奥啊!
' I  `$ e/ }* O$ }理解不了。
发表于 2008-12-3 20: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0 14:24 , Processed in 0.0578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