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医版新书介绍——《恶性肿瘤及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 i1 z2 ^+ u/ K7 h7 u
6 S1 g3 N" ^. W2 T' E1 i
主编 郭勇0 q5 _& N) T6 F) G
定价 33.00元
0 s2 T9 E7 Q: o9 G: t8 C( {9 `
# E6 r( @* {( [: x- p; p+ D$ w: K6 G8 V
2 ~9 L5 X) O6 e2 N& x* p$ b5 |内容提要
5 G& C# L# q" _4 J" B' ~; Z本书提出了肿瘤综合治疗中“中医药分阶段全程参与”的新观点、新理念,对10余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及10种常见并发症,分别从现代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药对疾病的认识、临床表现、诊治要点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
. X1 ?; C b0 d: ]+ G9 Y, Z/ f. e' m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每个肿瘤疾病的“治疗”条目下,较其他同类书增添了一项“治疗策略选择”,便于临床医生结合每个肿瘤疾病和患者的具体病情,合理地运用多种中西医治疗方法,有助于解决临床治疗中的盲目性和治疗手段单一化的问题,从而充分发挥中西医各种治疗方法之长,提高肿瘤疾病的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0 Q- V6 L- z- J8 L本书可供西医及中西医结合医生临床实践参考,同时也可作为中西医结合专业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2 D% U; @1 o% ~7 O \
8 B. X' u+ h t4 G. N前言
! K \ [: m% r, z8 w/ Y' E《2007年全球癌症事实和数据》显示,2007年全世界共有760万人死于癌症(约合每天癌症死亡2万人),而且新增病例数超过1 200万。全世界每8例死亡中就有1例死于癌症,癌症死亡的人数超过艾滋病、结核病和疟疾。癌症是发达国家的第二位死亡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第三位死亡原因,并有进一步上升的趋势。
* v' e" x# ^: p0 Q由于受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肿瘤的整体治疗有效率只有30%~50%。现代医学对恶性肿瘤的诊治是当前的主流,但还不能令人满意,其存在的缺陷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手术、放疗、化疗等有效抗癌治疗后70%的患者会有复发和转移,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期;②放疗、化疗对实体瘤治疗的总体有效率<50%,且存在着一定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③癌症康复和晚期癌症姑息治疗正处于起步阶段。这些病人的生存质量还不够满意,总之需要我们探求新的治疗理念及模式。我们并不提倡单独应用中医药诊治肿瘤,但中医药在治疗肿瘤方面的独特优势已被国内外医学界普遍认可。我们应当肯定肿瘤的中医药治疗是有效的,但必须在整体观、辨证施治理论指导下进行,结合现代临床肿瘤学概念,发挥综合治疗作用,起到增敏、减毒、改善症状、延长生命的作用。用中药来治疗病人的病理生理过程(即证候),用现代医学来治疗肿瘤(肿块),二者不会矛盾。
: R1 R% i6 B4 |+ [基于多年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工作者的责任和热情,我们组织有关人员编写了《恶性肿瘤及并发症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书。本书汇集作者多年临床、教学经验,对10余种临床常见恶性肿瘤及10种常见并发症,分别从现代流行病学特点、中医药对疾病的认识、临床表现、诊治要点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技巧等方面进行阐述。本书介绍的西医治疗方法,多是当前比较先进的或得到公认的,介绍的中医治疗内容充分体现了主编的学术观点,也收集了其他中医肿瘤专家的临床经验,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同时考虑了现代治疗对中医证候的影响。本书在疗效评价上采用了当今国际上比较公认的标准,既考虑到瘤体的变化情况,更重视生存期病人的生活质量,同时又有中药治疗后中医证候的改变评价,具有极强的临床实用性。
6 }7 f4 N/ t6 f本书的编写旨在向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的同道们推介国内外中西医结合肿瘤临床的最新理念,同时也可使相关专业的研究生、西学中医师、基层医务工作者了解中西医结合肿瘤诊疗的新方法、新技术。由于笔者知识水平有限,对于书中存在的错漏和不足之处,恳请各位同道及读者批评指正。, P9 Q) R( I$ {+ n9 F: }
编 者
- b* Z" u2 f- X3 Q3 J
( ]! c! c5 T) m& ~7 X; x& z第一篇 总论 (1)7 V( F" c0 ~2 m8 F& q
第1章 恶性肿瘤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思路 (3)
( Z2 \1 _! {6 z" g$ G, l1 O第2章 恶性肿瘤中西医结合治疗实践 (6)
* C" B6 U+ D8 W& l0 a! i. X0 z第3章 中医体质学在恶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10)
- B( f6 }9 N O$ d# m" ^' H4 F第4章 中医药在肿瘤综合治疗中的作用及地位 (13)
9 Y( D5 s. J# @0 y% t0 `0 ]- L( [第二篇 常见恶性肿瘤 (17)4 L" A' U( {, |/ y& n' o
第5章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19)) P ?6 {1 x, Q4 I7 ?
第6章 胃癌 (28): B. z# V! ]9 m, b: v
第7章 大肠癌 (38)
. d" l! l4 |! ~! o2 d: m2 D第8章 乳腺癌 (44)* f2 q7 z1 Y. ^" U* e1 G( Z
第9章 原发性肝癌 (53)
7 I- B, \# P$ p; T6 V第10章 食管癌 (58)
/ F% v/ i, _1 a5 q4 ]- }- Q X8 R第11章 卵巢癌 (65)' |3 |. c& m6 M) Y" e& H% r# Z
第12章 前列腺癌 (77)0 h+ r- `8 `5 ^/ m7 j: Q
第13章 胰腺癌 (84)) V6 s" a0 v7 F1 b- |. m6 g
第14章 鼻咽癌 (94)
$ T& x: b) Y7 |0 w第15章 恶性淋巴瘤 (102)! Z) |/ w# @, E% c: B M5 w- {
第三篇 常见肿瘤并发症 (111)
9 l9 T3 V4 t( b: |第16章 癌症疼痛 (113)$ E. i" r+ W2 M
第17章 血液学毒性 (121); {4 N+ P' e: ^, i# @3 C
第18章 癌性发热 (125)/ D3 Q$ [) S6 ]$ q% H
第19章 心脏毒性 (130)
- c* T/ t4 l6 Y4 e, y; L第20章 肝、肾功能损伤 (136)( s/ \5 u G: u; N3 J9 i k
第21章 浆膜腔积液 (142)1 F; g* h, x. b, }3 K4 g
第22章 肺毒性 (147)( w- |5 t' I: V+ ?1 g& n0 n
第23章 胃肠道反应 (152)2 K, v* }& `' p! f
第24章 恶病质 (162)
6 `- G' s/ o/ Y$ u$ G8 f! f& s第25章 转移性骨肿瘤 (169)* X2 G& P4 }3 C. M& M
附录A 患者体力状况的计分标准 (176)
! T* ^* |2 N Q附录B 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 (176). l1 X( M5 m4 m
附录C 缓解期、生存期计算方法 (177)
( G: I. ~$ E, V+ w7 q! D附录D 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178); f1 L# _$ T, F6 N( U
附录E 循证肿瘤学的证据水平和推荐等级 (178)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