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将進酒' f4 [2 D( A) t" d) G( z: G
$ |- r' ]( o( S+ T9 t* w( e
李白君不见
6 C7 t& `1 Z* Q6 a: L; S) n* n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u' S* E% E) X* g( L; e$ ^
君不见
, B f* Y; q: K1 Y/ T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9 M' P9 A8 y1 X" D+ J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U# N+ s2 R" n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 N3 I& } U/ E. k5 a8 c$ r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4 N9 N& B% V- B$ p
岑夫子,丹丘生,; d$ r% ^' C: `9 g& U' q
将進酒,君莫停。 # w: l* g! a& U, B" u1 Q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 i: G8 f& h! H( b4 q9 e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g/ {# l: Y$ w' P( j5 N% K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 S- D1 q4 A7 }' O9 X: c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 w K/ O( g5 k6 r) w) o& ]/ s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7 j+ E! Z" l) e' M/ X五花马,千金裘,
2 P- `7 I: i8 k& N) V% ^0 Z5 ^1 g4 Q0 s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d' k+ s) u( |" F# Q+ w
" e* Y% {' L+ U9 x: |
6 P. f3 ^( J- Q9 s. E【作者简介】) s9 \6 s$ g4 m: Y# X: q0 M$ R7 K
! l/ k3 [% K4 K1 q& U& O0 f0 Z李白(公元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盛唐时期最有名的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的诗雄奇豪放,飘逸不群,想象丰富,流转自然,音韵和美,体格多变。' k( U& @+ N) m5 r5 M! D
0 {8 F" A* U: i! d2 E
【字句浅释】
: P) `5 A# b7 @# ]& L) d( G. F, {
3 [8 }3 U0 d# ^- a4 l解题:李白的诗歌,一旦沾了酒,就总是豪放、自然和真率,极能表现他的个性和天赋。特别是从长安“赐金放还”之后,其诗内涵又更为深沉,艺术表现又更为成熟,《将進酒》便是这类作品中最有名的代表作。《将進酒》:本来是汉乐府中的曲调,也就是“劝酒歌”。高堂:这里指高大的厅堂。青丝:比喻黑而柔软的头发。樽:酒杯。会须:正应当。岑夫子:岑勋。丹丘生:元丹丘,李白的好友,也是一个学道的人。進酒:送上酒。钟鼓:富贵人家宴会时要鸣钟击鼓等。馔玉:精美珍贵的食品。因此,“钟鼓馔玉”就代表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陈王:曹操之子曹植,曾被封为陈王。平乐:平乐观,在洛阳西门外。斗:古代盛酒的酒器。恣 (自):任性的。谑:开玩笑。径:直接了当。须:应该。五花马:这里泛指毛色漂亮的良马。裘:皮毛作的衣服。. N5 r* O5 [6 i0 X6 q
- L H/ r! P& E' ^, s. D
【全诗串讲】: O4 w: d! I& u1 P6 T" i) f
% U! v4 B: B( I# P6 c( h你们没看见吗?
& E/ a; d/ O x/ n, U! {/ f黄河中浩荡洪流从天上倾泻下来,头也不回的一直奔流到進入大海!
6 u* V H" `9 _你们没看见吗?0 v" R/ i4 p! N O. o# T
高堂上的明镜里白发使人多悲哀,早上还是柔黑的丝发黄昏就雪白!
2 n+ u2 I. C! i人生只要称心如意就该尽情欢悦,可别让金杯子空对着朗朗的明月。6 {* E" ~. O. {- ?' ^( V
老天赋予我才华就必然有其安排,千两万两黄金耗用完了还会再来。
; ~" R F' }$ K' v3 R; a+ ~; k) b4 C为大家快乐且把整头牛羊来烹宰,正应该一口气不停杯喝它个三百。
2 z6 a* ?, E' r2 ?5 o: h8 _) a岑勋啊老夫子,丹丘啊好朋友,( D- N7 m7 Y# h" N8 m2 N7 \
又将送上美酒,你们可别停口。2 e8 S% m6 I- j6 Q' Q
让我为你们唱一首歌曲,请你们侧耳细听好理解我的心意。& ]. g) m3 W- K7 s
豪门贵族的奢华生活值不得珍贵,我不愿醒来只想在酒中永远沉醉。* O7 ^2 b- m3 A% y x2 y( o% w
自古以来圣贤人物都不被人理会,倒只有饮酒者留下了他们的名讳。" R7 C& {2 h- b9 k2 D1 \( a; ^
陈王曹植当年在平乐观大摆宴席,十千钱买一斗酒任情的欢乐嬉戏。
" A" w& t9 }( R: x+ A主人啊你为什么说手上缺少银钱,只管去把酒买来我和你对饮一盘。 n( b% k/ _0 H7 L8 \% i, ~- s
你那五花宝马,你那千金皮裘,, ~& V6 c) E; ^3 z
叫你的娃娃快拿出去市上换美酒,我要与你一同来销解这万古忧愁!+ V6 k. c: a: }6 K/ Q
6 A7 \5 O3 {2 o/ c( _【言外之意】7 `, }1 v) K. | ^- L2 D
# o* |4 `0 ]5 v* E$ u7 N2 r! o大约是公元752年,他与朋友岑勋到嵩山的好友元丹丘的颖阳山居作客。三人登高宴饮,实为人生快事。李白当时正在“抱用世之才而不遇合”之际,便借酒兴鼓动诗情,把胸中全部郁结的块垒,淋漓尽致的宣泄到这首千古名作之中。
1 i7 @$ Q/ q1 Y( I/ n1 B8 _- K0 y7 z$ `
这首诗中有许多地方带着鲜明的李白独有的思想和艺术特征。比如,此诗一开头就是两组排比长句,单是这两个“君不见”就是前无古人。第一组长句形像状阔、且带夸张:大河从天而泻,势不可挡的到来;然后浩浩荡荡奔流入海,势不可回的一去不返。这一来一去,大有舒卷往复的意味,隐隐象征着人间乃至宇宙的不可阻挡的变迁。第二组长句主要针对时间,夸张更甚:本来人生短暂,已使人感慨叹息,而李白却把满头黑发和满头银丝的人生老化过程压缩成了早晚之间的事情。象这种极端的夸张手法,除了李白以外,别人用不了,用了恐怕也得不到读者的认同。但偏偏李白能累用累效,让人们赞叹不绝。两组排比之间又凸显出大河的雄壮与人生的渺小之间的对比,加强了悲感,但却是宏大气氛中的悲,悲而不戚,没有小家子气。
* ]( s. |3 H+ u+ G0 Y. ?7 O' `+ V. K5 ]8 }8 Z5 S% S. {
“天生我材必有用”是此诗中的千古名句,是作者对自己人生价值的满怀信心的肯定。但李白超越常人的天才到底该用在哪里?这却不是一个那样简单的问题。李白自己曾在“古风五十九首”(之一),也就是自己诗集的第一首中声明自己的目标是要复振大雅之声,希望“垂辉映千春”,要开创一代诗风。他作得怎样,是否达到自己的目标,那是题外话了,但他没有象其他文人那样把仕途得失挂在心上,心中至少洗去了不少常人中的尘垢。其次,我们确实相信,李白这样的人来到这世间是必有其特殊用场的。
8 W9 ~" [( U: K3 b; e1 S4 f% }
" m/ v6 k7 i+ q' I“但愿长醉不愿醒”,读来使人流泪。写出这样的话时,那是怎样一种感情啊!诗人对自己的生活环境又是一种什么感觉啊!聊可自慰的是,我们还明白:任何磨难对于人都是有报酬的,首先它让人的思想更深刻、内心更善良和慈悲。“古来圣贤皆寂寞”,这句话有着很深的内涵,虽然有的人也想到了这是李白的自我表白。其实何只是“圣贤”呢?任何一个人,甚至在任何一个方面,只要他真正的超越了一般常人,他就至少在那一方面是寂寞的。或许这就是许多常人不愿追求和接受真理的原因,因为他没有走出常人的勇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