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14|回复: 8

中秋节物话风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2 00: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秋节的主要主题有三:祭月、游赏与团圆
% i" d9 D0 f( h7 _% ]
' S. @  ~7 J$ p/ P     祭月是中秋的核心,其它习俗皆是祭月的衍生习俗。# K; Y: u4 l2 F3 Y: G' X1 ?  H
3 g; \# y! Z: y# k
[ 本帖最后由 爱在蓝天下 于 2007-1-13 02:12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0:54: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祭月之俗  自周代起,仲秋时节便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
  q/ t% L2 x9 |" _/ `- h; h为区别于统治者的月神(夜明之神)祭祀,民间祭月也常称为“拜月”。: z( E5 _& @( u% `
方式大同小异,设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 a+ H3 o* X7 M4 \' V, k2 t& f# M
月饼是最重要的祭品,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6 W( X$ E) p( c+ h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焚香拜月说出心愿,祈求月亮神的保佑,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 p+ E6 ?+ i' H! n# S( A  q& L) w8 G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的,都要算在一起,大小要一样。; E5 Y9 l0 j8 X: @8 r3 t) ~& p7 c
如果家里有孕妇,就要多切一份。
7 N* z! d4 m* v% M' E' h俗语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
; u3 i, {! m% v/ y& p, u男子一般不对月亮拜祭,但也不绝对。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0:55:54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女拜月的原因

 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
- C4 O/ M4 m2 z( O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
; B. \! f& f$ l% g) M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0:5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月饼”一词的由来

“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梦梁录》中,那时月饼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
" D1 m, M, v4 o# d0 L* ?后来逐渐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9 x2 z* x+ \) Y
明代《西湖游览志会》:“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0: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月饼来源的几个传说:  1 唐军大捷说:唐高祖年间,大将军李靖征讨突厥得胜,八月十五凯旋而归。当时有人经商的吐鲁番人向唐朝皇帝献饼祝捷。高祖李渊接过华丽的饼盒,拿出圆饼,笑指空中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说完把饼分给群臣一起吃。
  m5 s+ G( O5 E0 @+ a  2 贵妃望月说: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可谓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唐代,民间已有从事生产的饼师,京城长安也开始出现糕饼铺。据说,有一年中秋之夜,唐太宗和杨贵妃赏月吃胡饼时,唐太宗嫌“胡饼”名字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心潮澎湃,随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的名称便在民间逐渐流传开。% B$ f% @1 H9 ~7 @! J. y
  3 元末起义说: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者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b) b* w6 b. I) h1 ~" o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0: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些传说,以民俗学的观点来看,自然是颇多漏洞与相互矛盾,大家看看便可。   在汉民族的祭祀文化中,对自然神多用生的祭品,对祖先多用熟食入祭。祭祀月神,自然是用水果等生食,当然,为便于祭后之餕,月饼经过烤制,经过长期的发展,月饼的制作产生出各种风味流派。 ) b! S4 o( f8 ]. x2 ~! e5 }9 w6 a
  除了月饼、水果等,还有一些有特色的祭月用品。如月光纸和兔儿爷等。
0 l/ I8 [6 r9 N" T% Y( ]- X) J6 ^3 T  明代《帝京景物略》载:“八月十五日祭月,其祭果饼必需;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华纸肆市月光纸,缋满月像,趺坐莲华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挂殿,有兔持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约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粉。”这种纸,上部画有月光菩萨像,下部绘玉兔捣药及月宫图案,到了清代改称“月光马儿”。
$ j- m6 v, E' H# K/ L% m. c
( J9 U! b* I9 }7 H  K3 f* z9 }' q
月光纸   
6 t- g+ {' W& I! a% ?
兔儿爷是一种兔首人身的泥塑,它产生于明末,盛行于清代,既是祭品,也是中秋的儿童玩具。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1: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二)游赏食饮之俗   祭月之风产生了游赏之俗。赏月又叫玩月,是中秋节最重要的节日活动之一。唐时文人便有赏月的习惯,至宋代正式形成中秋节。《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漓勃、梨、枣、栗、孛萄、弄色枨桔,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去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 \6 }  g) x1 H
  古时中秋游赏,形式丰富多彩。富者多搭彩楼,贪者多寄圩酒楼,好游者则或登于山、或泛于水,必备核肴酒浆,文人赋诗,俗士讲古,通宵达旦。唐李涉《中秋夜君山台望月》诗:“大堤花里锦江前,诗酒同游四十年。不米中秋最明夜,洞庭湖上月当天。”良辰、美景、美酒、美食,佳节尽欢。 & T  b9 P: ~8 f: r
  中秋节有许多有特色的节日食饮。最常见者,自然是月饼了。往往祭月之后,家家便铺陈中秋酒宴,一边欣赏明月,一边享用中秋美酒美食。《西湖游览记》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清代诗人袁景澜《咏月饼诗》,其中有“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详细记述了制作月饼和中秋饮宴的情景。 ' l/ B0 ?9 Y9 L' ]" [; |
  《熙朝乐事》记载,中秋之夜,杭州家家赏月置办家宴,或者带上装月饼的食盒和酒壶到湖边去通宵游赏。在西湖苏堤上,人们成群结队,载歌载舞。明代宫廷在中秋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鲜,演出中秋的神话戏曲
. W# S7 ^0 c9 P' [2 `9 {  南京人中秋爱吃金陵名菜桂花鸭。“桂花鸭”于桂子飘香之时应市,肥而不腻,味美可口。酒后必食一小糖芋头,浇以桂浆。桂浆,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后采摘,用糖及酸梅腌制而成。南京人合家赏月称“庆团圆”,团坐聚饮叫“圆月”,出游街市称“走月”。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
 楼主| 发表于 2007-1-12 01:00: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 中秋团圆   中秋一轮圆月,被人们寄与了团圆、美满的心愿。: F  ^# t! x: Z% J
中秋之夜,月饼是圆的,水果是圆的,西瓜是圆的,当空的浩月更是圆的。
& Y; H( d- }+ m0 a& y自古,中秋就是一个团圆之节,人们在分切月饼的时候,不会落下一个人,连离家的游子和孕妇腹中的胎儿也要算上一份。
/ H% [: y, [; n3 u$ k( i  o! m( v游赏、饮宴、娱乐,中秋的活动都是合家团聚方能尽兴美满。" F. `/ Y1 R+ C  @/ O' u8 [/ L
历代诗人歌咏中秋圆月、抒发怀乡情思的诗词佳句,不胜枚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30 19:15 , Processed in 0.0586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