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整体观——健身气功的理论基础 & {% k1 f( c+ `. R6 v; w
2004-09-23 22:25:26 吕光荣. q4 ^0 m/ G; O8 m/ i
-----------------------------------------------------------------------------
+ V$ `$ `1 d! g, J7 D; K: Z % m, p- L8 }" R1 a$ D5 j! I( ]3 y
古人应用整体观对于人的生命运动及其与自然(“天”)、社会的关系的认识,是气功的理论基础,又是古人对宇宙万物普遍性认识的一个组成部分。4 |1 @0 r* P% T1 {: c$ H6 u
9 l8 o- w( b) x" E9 B
整体观是观察研究事物的方法论基础,由整体论演化而来。整体论主要讲整体的性质特征和运动变化规律。健身气功以整体观为理论基础,用以认识人与自然社会,指导预防保健,养生康复。$ \: i- I) j4 _$ m" D
* L' R: Q H/ A/ U9 o7 g4 z5 O' d 一、整体观的基本概念
' L% U# D6 {4 L& \' j2 w- E. M# A 所谓整体观,即从整体的角度观察研究事物以及人体各个方面。整体论认为人体是身心合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汉代刘安说:“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身之制也。”(《淮南子》)他明确指出形、气、神三者形成统一的整体,整体之中以脑为核心,故有“头为身之元首”之说。晋代魏华存说“人有七窍权归脑”。古人所说的“心”实为“脑”,所谓意守心之正中,协调全身各部,身心相应,实际是强调大脑对全身的调控作用。
# f' f5 q1 {% ^) E2 R Q) b: u: E0 M% v
1.整体的同一性
; a- |5 J) }; u& Y整体观认为,生命的个体虽然性别不同,形体有异,性情各别,但都是天地间的人,因而具有同一性。具有统一的结构、协调一致的功能作用。庄子在《德充符》中说“视其一而不见所丧”,强调整体的不可分离,认识整体,自然完整,不为局部现象影响整体同一性的认识。由于整体具有同一性,人体的身心(形神)合二而一,是整体同一性的基本状态。
1 { j1 ^9 F2 K1 D. n- ~6 M
. w8 _' g4 W* A) \* y 2.整体的特异性; {+ _! X5 H ]; `( O8 W& j
由于生命的个体所处的内外环境不同,遗传、生活环境、工作条件、后天教育及经历的不同,作为生命个体具有特异性。外环境对生命个体的影响,不确定的可变因素多,从而使整体(生命个体)“性相近,习相远”。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由于生命的个体体质不同,个性有异,用于健身保健的各种方法作用就会不同。即使同一种功法,不同的个体习练,体验也各有差别。这正是整体的特异性决定的。
8 I. A! B& f0 j0 ]% ^
. @/ t$ [: o+ k5 B; V7 `$ r 3.整体的模糊性3 Q# J# L0 }8 N3 d9 A& r+ ?. h
整体与整体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各种关系是模糊的。尤其是人作为一个复杂巨系统的整体,整体与局部的关系具有不确定性。“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庄子曾说“夫道,有情有性,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授,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庄子•大宗师》)。他说明了人这个整体的许多特征,认为可感知其存在,可体察其变化,但难于精确计量。直至今日,大脑的意识、思维、情感等等的机制还不清楚,这正是由于整体与局部的模糊性所决定的。: e! {5 t, e! Q2 }% c+ G3 a
" Y$ t. z" ^0 z4 Q% z: Q- b8 v5 q0 K& | 4.整体的层次性# g( I- H4 l) ^ P, a& N$ M
人的整体由若干局部组成,局部又与整体相对,形成新的整体,层层分解,以至无穷。说明整体具有层次性,如人体脏腑、肌肉关节、血脉经络,在整体内分为不同层次。因此,应该从不同的层次观察人体的生命现象,分析局部层次的变化特征,研究整体的变化规律。8 l2 ?# J8 @: V
6 ]6 g/ D( Z/ h$ ^) c& r7 P
5.整体的开放性
4 G2 T4 K3 R% Z9 C' R! D0 X* T0 J 在自然社会中,物质整体是相对的,不可能单独存在。由于整体具有开放性特点,研究人体的变化规律,必然要联系自然、社会环境。
: v$ X5 }: |5 m- V3 E3 ]$ S
9 G; n& ~' u. Q& ~; a" j+ J8 g5 ~ 二、整体与局部的对应关系* A6 F# s, e0 y6 U c4 Q
人的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而整体又由各局部组成。如机体由头、躯干、脏腑组成,机体是整体,脏腑、躯干是局部。局部就其局部本身而言又可称为整体,而组成局部的一部分又可称为局部。如心是机体的一个局部,而心脏本身又是一个整体。心的一部分,如心包,对心脏来说又是心的局部。所以机体由若干局部组成,若干局部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
\# E1 H+ r4 J' I* E' t) Y4 k人的整体具有同一性,也即是整体观。整体不是局部的简单聚合,而是局部有机的密切联系。整体只能是整体,局部只能是局部。整体含有局部,优于局部,大于局部。通过大脑的协调作用,全身各局部高度集中统一。但是同样要重视局部,因为任何局部都可以影响整体,局部的征兆可以预见整体的变化。事实上,对于生命的个体,健康的损害都是局部协调机制紊乱所至。疾病也是一样,多数疾病都是局部的损害,即使几个脏腑同病,对整体来说也还是一个局部。就健康而言,认识局部的功能紊乱,更能具体地调节,达到健康的目的。就疾病而言,知道疾病的具体损害及病变部位,更能深入客观地认识疾病。为此,既应重视整体,又不能忽视局部。
. n% v0 H1 ~. e5 Y% ^9 m. o4 Z8 e& S' j: L- ^4 i- g& {
三、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整体) s& n/ u4 G+ @ r1 ~
人与自然的统一,今称为人天观。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以我为一。”(《庄子•齐物论》)意思是人与自然相应,顺之则“百骸理,万化安”,生命活动有序,身体健康,逆之则灾病产生。噪音、空气污染、对自然过分掠夺、动植物物种减少,使生态环境失衡,严重损害人体的健康。因此,研究人与自然的协调统一是健身气功认识论的基础。0 q9 A3 Y0 ?3 B* ~- ^
7 {1 X9 T+ I& N
1.四气调神
& R# q. [. P9 x$ U4 d4 h7 a 人与自然相应,“生气通天”。春天温暖,脉象缓慢;夏天炎热,脉动洪大;秋天转凉,脉象收束;冬天寒冷,脉搏沉实。人与自然的变化,息息相关。古人认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黄帝内经》中还为此具体提出了按不同季节选择不同健身方法的要求,如:春天万物发荣,早起缓慢导引形体,生发活力;夏天万物繁荣,夜卧早起,平和心志;秋天天气转凉,活动肢节,安神定志;冬天天寒地冻,向阳促进阳气生成,潜藏神志,不使其外露,避免消耗身体的能源。
. u! C' u$ m! t' ?4 h
# E0 [( E$ E( T 2.顺应四时
7 a3 @0 |; B) Y& }! P5 P. P 四时气候有变化,如果身体不能适应,就必然会损害健康。古人提出了“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要求,说明人与自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只有顺四时阴阳之变,自然与人协调,精神内守,身体才会健康。# \3 j1 G4 T% K1 X% n5 [2 [+ {
- y& V H8 J' i
3.与天为一
+ w' J4 v1 q* a8 p 天,即自然环境。与自然环境合一,形成统一的整体,是人生命活动的最佳选择。如果人体体质躁动,精神亢进,应用柔和缓慢的功法以平和心态;体质活力不足精神萎弱,则应用激发活力的功法,这正是整体----天人相应基础上的具体应用。6 m y- e5 l# T; l) {- Q+ R# o
3 X3 \2 k2 ]0 I/ }% v- G$ `6 E
四、人与社会的协调统一0 S# T, J6 L8 m0 \$ P+ |+ j
人与社会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如果人与社会和谐,则身心健康,有较强的活力;反之则身心失调。人与社会的协调失衡,不仅损害健康,而且会疾病丛生。由于社会发展,卫生状况改善,传染疾病减少,部分疾患已得到有效控制。但生活水平提高以后,饮食过于精细,体力活动减少,生活紧张无序,烟酒缺乏节制,使身心疾病呈上升之势。当今,我国已进入老年社会。鉴于以上两种情况,疾病谱和人口谱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有关资料统计表明:人群身心疾病发病率之高,已远远超过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而身心疾病是一种多因素、多结构的损伤,只靠单体的合成药已不能推进整体的个体化治疗,不仅疗效不理想,而且由于药物的副作用形成的药源性疾病,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因此研究人与社会的相关性,提出疾病的防卫措施,提高健康的调节机制,至关重要。3 A; G! l$ f' Q
8 z1 z+ |: K/ J# M( [ T0 s
1.修身养性9 O/ C6 g6 @: `3 @
修身之说源于孔子,内容包括提高身体素质与健康水平,围绕身心健康进行精神调节。“修身在正其心者,身有所忿嚏,则不得其正;有所恐惧,则不得其正。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孔子•大学》)。正心,即调节意识活动,涵养本性。正心修身,养性明理,是人与社会协调统一的具体应用。
8 e# M" O& N; q' |# P/ S- X4 X& c; B# o! g" X
2.端操内省( P2 G( F) F. b' X" n$ W' _
“吾日三省吾身”,端操内省,不断祛除影响健康的不良因素,涵养道德,也是人与社会协调统一以实现自身稳定的具体应用。管子曾具体编制了一种养心之术,即“‘守一’气功法”,一种用以排除杂念、安神定志、调节内环境的功法。* J' }9 s/ k! ]4 }/ A' x7 w5 U
& i$ ^9 O) ~2 \
% w/ g# N: k/ V! }7 t/ I1 | 3.守一明法
& G" y3 S c z$ N! m5 ?- \# h. T" Y4 ` 社会是人的共同组合。没有统一的思想、法律,各行其是,社会必然混乱无序。作为社会的成员,必须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克除私欲,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才能维持人与社会的一致性。社会安定团结,人与社会自然协调统一,身心就能健康。; H" R! f. P' Y# l& l
% b" }. i* z2 d& l/ v- ^5 S
五、整体观在健身气功中的应用6 r- C$ F5 R- v9 @- r: V6 q- A* t
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基本规律,建立观察研究健身气功的基本原则,并将整体观具体应用于健身气功的实践中,才能真正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 H# h, ?" n6 C6 u3 e
- h2 o6 u* K& \" @- l7 F
1.指导四时健身预防
, g3 x5 }5 t% G( t/ J, I+ K+ l& j- Q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应按照四时气候变化,结合健身实际需要,编创功法。如唐代胡愔创编的《内景导引法》中,就有秋天养肺气法和春三月习练养肝气法,即是应用人与自然相应而编创的气功功法。
L$ h. T- N* ]% R/ n6 c) K& j; S+ R$ D
2.指导摄养修身$ g) b* _( n$ Q& B y% A
调和身心,实现人与社会的和谐。孔子应用“慎独”之法,充实内气,以绝外缘;避免精神刺激,应用中和法,调节身心,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平和。汉代董仲舒有“和者寿”的健身原则,认为“居住就其和,劳佚居其中,寒暖无失适,饥饱不过乎。欲恶度理动静顺,性命喜怒止于中,忧惧反之正,此中和常在乎其身,谓之天地恭。得天地恭者,其寿引而长”(《春秋繁露》第七十七),形成了中华民族修身健身的优良传统。
. t$ s- V1 o/ p6 K& D8 ~6 s
2 [# {0 p. W* n4 l 3.指导健身气功研究1 ^ P. L4 F6 P. I
实验是目前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曾对非生命的物理、化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其法建立在还原论的基础之上,对有生命的学科,尤其是对人的研究,分解之后很难还原,微结构及其相互作用的动力,无计量方法,具体应用有局限性。整体论建立的观察科学,广泛用于难于计量分析的中医学及其他学科,如体育科学、心理学、人文科学等,已为国内外科学研究共识。应用整体观观察研究气功状态下习练者的体验,身体体能的前后变化,系统与系统之间的网络作用,整体与局部的互动关系,健康水平的测定,身心调适的相互关系,多因素、多结构损伤疾病的效验,亚健康状态的确定,正在受到重视,并成为指导健身气功研究的方法论基础。(作者系云南中医学院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