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26|回复: 1

高校研究生“批量生产”结束 入学门槛提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2-12 18: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高校研究生“批量生产”结束 入学门槛提高2007-02-12 00:47:41 来源: 中国经济周刊 
- g, B  L, D% [+ e( S 0 ]. X( E: u% U. K9 r1 H, T) h
  核心提示:教育部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增加速度已经下降为0.55%,远低于前几年的20%左右。而面对就业等方面的现实情况,考研者的心态已经日渐理性。高校招收研究生也日渐严格,而学费高涨也对考研人数产生了制约。
! S% k- d% u1 U! {$ @0 N! p& Z! X6 U/ a4 |; O1 D/ o' r
中国经济周刊2月12日报道  近日,教育部的一份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共有128.2万人报名,与去年相比增加7000人,增幅为0.55%。
$ o) J% F9 ~8 s% K+ F( i0 O4 \% d6 H' n而此前,研究生报考人数一直维持较高的增幅,由2001年的42万,迅速上升到2006年的127.5万,5年时间上涨85.5万,平均每年增加17万多,考研人数的增长率几乎一直维持在20%以上。
( N9 C( j. l- H; b6 D鲜明的数据对比下,各种论断粉墨登场。“研究生贬值论”、“理性回归论”成为各方关注的焦点。
6 i5 _- G( |. J# O1 o# b1 E然而,无论是研究生贬值,还是考研理性回归,经历5年持续的高增长,研究生教育迎来了一个新拐点。在这个拐点上,无论是入学门槛还是读研成本,都开始提升。+ n2 R' i: i: n5 H3 T3 u/ l' \! M! @
研究生:考还是不考
- s  v; l) U  r: f4 u( D; k正在找工作的小杨最近很烦,“花了三年时间读研,不仅没有换来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相反,连原本放弃的工作都找不上了。”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 `, b) U" E% [5 ?7 N考研之前的小杨已经在河北某县城高中做了几年语文教师,为了能在城市找到一份更好的工作,小杨选择了考研。9 M8 y8 c1 Y3 i6 F7 j9 z1 s
“当时觉得研究生肯定比本科生强,哪想到今天就业这么难。要是当时不辞职,现在也该是教学骨干了,何必到处乱撞。”
6 @: M( j% q: X8 Q3 g说这话时的小杨已经在好几家媒体辗转实习了大半年,不过,没有任何一家给出录用信号。4 [. q4 w. Z6 S; y5 P1 a" k$ Q
“如果可以重新选择,我想我不会考研了,”小杨黯然地说。而对于未来的发展,小杨的打算是先在北京闯闯,只要能找到一份月薪2000多元的工作就好,以后边干边寻找机会。  L; O8 M, c1 ^6 f! e  C% {2 x$ q
和小杨相比,刚读研一的小周似乎更清楚自己的读研目的。
/ r) {% o6 J2 S# W+ B# F“我想有一个北京户口,有一个相对比较好又稳定的收入,”新闻专业毕业的小周也曾在毕业后找过工作,但是户口、工资、稳定这三者总是很难做到平衡,因此选择了考研。虽然知道研究生就业形式不一定就比本科生好,但是小周还是有自己的理由。7 y  m+ y7 d) f( w, g% s* _
“基本上好的国家机关都要求研究生学历,这是一块敲门砖,而且读研可以认识导师,参与一些项目,有很多机会。”  @4 `1 t3 Y6 i8 R
和小杨、小周相同,中央民族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小丁也把考研作为自己的目标。不过不同的是,小丁并不指望考研会给她带来更好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G/ x/ U4 d: R# W
小丁刚刚毕业半年,之前在一家港资企业工作,月薪5000多元。最近,她为了考研辞了职。对于这一决定,小丁身边的很多朋友都难以接受。在她们看来,既然都找到了好工作,何必还考研?就算研究生读出来,也不一定能再找到好工作。
+ @! q4 B& {; V5 M5 L“我想了很久,最终还是决定考研,我知道自己要什么,”小丁说,“我不喜欢和商业有关的东西,我想考研,我想去做老师。”
3 ?- p7 t: y: {9 e  G9 H. N# c“和前几年不一样的是,近年来,考研心态已日趋理性。”上海社科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王振向《中国经济周刊》介绍说,在早几年研究生就业形势很好的情况下,很多人考研是为了有一份更好的工作;之后,因为本科生大扩招,就业压力日益加大,因此,很多人选择考研以逃避当下就业压力;而如今,相当一部分人的考研则是为了和自己的职业规划相匹配,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 V# t* A, Z$ w+ a1 |6 x而近年来的就业市场表明,研究生不仅不再像前些年那样吃香,相反,和本科生一样面临就业压力,甚至出现了研究生就业率不如本科生的情况。( V4 \+ Q  l% L* _! ]: |
“前些年,社会对研究生的需求比较大,很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都在招研究生,这也刺激了研究生报名的增长。但是几年下来,这些岗位的需求相对满足了,新增需求远远低于研究生的供给。”王振说。8 P% {$ {2 r7 B$ }3 x, y+ F7 J* N
他表示,目前,学历对应聘进入一些政府机关、科研单位还是比较重要的因素,而且在薪酬待遇上也会有所体现。但是对于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而言,更看重的是个人能力及综合素质。0 \6 P+ _# X* f' G# z
王振表示,社会提供了这么多研究生,然而却没能提供这么多合适的研究生岗位,大部分岗位只要本科生、专科生甚至更低学历的人就可以做。因而,在某些岗位的竞争上,研究生并无优势。考研还是应该综合各种因素理性对待。- Y) f2 i, w# j5 Z  O, k1 m( W0 Z
另外,“毕业生就业、择业的困难,在心理上提前筛选了“盲从型”考研者。”天津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田永伟老师对《中国经济周刊》说,对于有职业生涯规划的学生而言,他们会设计自我人生道路,今天不考,不等于明天不考。: M0 A8 ]) w* G' v8 L# i& m
高校:研究生“批量生产”已结束6 d0 P$ Q' e0 E+ o
和研究生报名一样,经历了这几年的大扩招后,研究生招生也开始了大降温。
* q8 Y; T* {. H- a9 b8 u, D“现在,很多高校已经开始自律,”2月6日,天津大学研究生综合办的任老师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据其介绍,为了保证研究生质量,天津大学近四年来都没有再扩大招生数额。# S3 R* X. z1 L* c
记者也从中科院研究生招生处获悉,今年中科院的研究生招生总额较去年也仅增长2%左右。' A) l; x* p6 w) ~
除了这两所高校外,据有关专家介绍,诸如北大、清华之类的著名院校在招生总额上的控制也越来越严格。
) E. t( Z% F, C- Y4 ?' W前几年,国家教育政策允许高校根据需要适当扩大自己的研究生招生规模,增幅控制在30%之内即可。因而,很多学校开始了研究生大扩招,和本科生一样,研究生教育也开始了“批量生产”。+ \0 S& X& M, k  C: S5 T: h. Y
然而由于很多院校不顾实际情况的“大口吞”,部分学校的研究生教育很快由以前的“吃不饱”状态变成“消化不了”的状态。由于师资及实验室的配置不足,很多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很难得到较好的学术提升。更有甚者,有些学生一学期都见不到导师的面。/ z* `( U1 ~- [6 m- Q
随后,“批量生产”下的研究生,也开始在就业市场上品尝这一教育模式带来的苦果。
  O4 g8 a, i7 Z( P由于研究生供给数量的增多及学位整体含金量的减少,研究生就业越来越难。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意识到“做大”不等于“做强”。为了维持自己的教育水准,部分学校、尤其是重点院校一直严格控制自己的招生名额。/ K% L) ]9 q1 K- [/ R8 G7 y5 ~( g6 l
“高等教育长期迅猛发展是不符合教育规律的,”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田永伟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师资及整体科研水平的提高都需要一个过程,不可能一直这样高增长下去。1 ]: q2 c7 ~+ c* P: {0 d$ D
而在诸多问题面前,高校和相关主管部门也开始了反思。按照教育部的规划,“十一五”期间,研究生培养将严格控制在5%的增长幅度,特殊情况也不会超过10%。
2 R' p4 D6 w  C& [* i+ _“较之前几年,现在招生额增加幅度小了,报名增幅自然也会相应减少,不然,就要面对更大的竞争压力。而这也无形中提高了入学门槛。”天津大学的任老师对记者说。1 p1 O! P' z& C, J& }# ?2 B$ U: y
读研成本:越来越高4 v9 E6 H8 q  s) ]. b2 E; D- L
据了解,在前几年的高校研究生大扩招背景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不仅放宽了专科生考研的条件,还放宽了考研能力要求,而对体检的放宽及自主招生的相关规定也无疑刺激了扩招规模的增长。' n& D. e& Z* f/ @/ ]
然而,2007年的研究生招生,不仅不再有激励政策,相反,还多了一只“拦路虎”。: u9 D8 P( e& o" n/ O8 E
根据研究生收费改革的相关规定,2007年,包括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在内的17所高等学府都取消了公费研究生制度,而两到三年的研究生学费也要在开学的时候全部一次性交齐。% l9 E! \7 W5 e/ W, M( Q" u+ B
尽管部分高校有替代办法,如北京大学就采取了奖励助学金的方式资助优秀研究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但是,一次性拿出这笔钱(一般都在万元以上)对于很多考研者来说依然困难。
0 x8 u  B; u  W3 T. m“要看到考研的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太高的学费负担他们往往承受不起,只能选择放弃。”上海市社科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王振说。4 Y& L9 Z9 e  k9 X6 k# j1 L
学费因素在内的诸多门槛,对限制考研“疯涨”确实起到了作用。根据北京市教育考试院研招办的统计数据显示,与去年相比,报考北京地区高校硕士研究生的人数今年减少了5777名,减幅为2.5%。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校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 c1 I% \) m( b* I0 T+ Q0 w
“是否考研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入学门槛、读研成本及就业前景。”有关专家表示,通常而言,如果考研的入学门槛及读研成本增加,但如果有一个好的就业前景,那么考研报名还可能稳定,甚至增长。“但现在,读研难度增加,又找不到好工作,那么考研的人数当然就要下降。”
( j# o$ G# J" E& n) i(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叶静
 楼主| 发表于 2007-2-12 18:33:29 | 显示全部楼层
观点# V4 G2 c4 g7 \; @
) @) |0 p/ N! O1 c
研究生就业 有何优势
6 M$ B2 v9 T( O. G# O, v% r/ K+ z% }5 Z' a
主持人:《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叶静
, f8 V1 q; N" j) u; y( i8 j& ]6 \, N
嘉宾:- X: @: d- ]% G+ ?" H+ t
0 [2 Y% x( L6 j  m  o) k2 _0 x8 n
高随祥 中科院研究生院招生办主任2 e5 C$ e7 G1 V  [. L; G" }$ g
1 d, ~! v  C! l6 i( O' c( X
王振 上海市社科院人力资源中心主任3 Q! s! H/ K% G. ~/ t8 X6 d2 E, z7 w

5 M: m' b: t9 y+ H  j8 A0 e( \8 Z& a田永伟 天津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 I- F+ Z7 N, W3 ^

3 B9 t/ }4 \6 Z* m3 U《中国经济周刊》:和前几年考研报名增幅相比,今年的增幅只有0.55%,明显偏低,出现这一状况正常吗?主要原因是什么?" I! L, f/ u+ d" O  b

9 Y, c0 W' G4 ^: E$ @$ r高随祥:和过去几年的研究生报名增幅相比,虽然今年的增幅明显下降,但是全国报名的绝对数还是在增加。报考中科院的考生人数增幅在2%左右。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报名情况也各有不同。增幅趋缓,显示了研究生考试的一种理性回归。
# W# [! F% I" D; l% F' }4 K) l( e
! X6 E. o: c2 e0 i6 s从个人角度来说,这说明很多人不再一哄而上都考研,而是针对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从就业市场来看,近年来用人单位日趋理性,不再唯学历是图,所以学生在选择考研时也会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 |( P6 f; t) j$ Y4 p. X8 P

5 H' L0 N- L: I4 g3 E此外,从招生角度来看,前几年研究生招生总额一直在扩张,现在研究生招生数额已经相对稳定。$ l+ h2 X4 U& l! W9 U* `! v& G2 }
. H6 p" o: Y# b5 N% I
王振:出现这种情况没什么不正常,研究生招生经过那么多年连续高增长,也应该回落了。而且以前有些增长并不合理,高校盲目扩招增加研究生数量,却不管相关的配套能否跟上,结果导致了很多研究生出来找不到合适的岗位。
7 j, ?8 C  l" S7 P. b6 y! S- y2 c, S- m
田永伟:很正常,很多高校研究生招生已经不再扩招,而是更关注质量。之前受计划经济的影响,研究生数量相对控制。之后放开,很多高校由吃不饱的状态转为高增长。现在,已经基本上饱和,考虑到师资水平、实验室水平,很多学校已经加强自律,把工作重点放到如何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上。招生数额相对平稳,相对的报考人数上也会有相应的体现。5 f  I& ?2 E; l- o! n$ ^
! @+ T: m! B  @; J1 H
《中国经济周刊》:考研“降温”是否与研究生教育水平、就业现状有必然联系?9 S$ y( ]0 D, o" V6 r/ Q; T& N1 h7 I
" F9 S% Z) t( D( r- |
高随祥:学校既然设置一个专业,就证明这个专业有需求的空间,关键是学生是否真正学到了内容。比如有的同学主修化学的却跑去研究计算机,结果一样没学好。不是不鼓励多掌握一些技能,但“术有专攻”,研究生首先应该把自己的主业学好,社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还是很多的。: s( M8 _& Y0 }/ Q& V

( H2 r2 {( `- d  U: V9 W! I$ t还有很多人,在考研前,没有考虑毕业后的就业市场,都挤向热门专业,结果毕业后,这个专业岗位人员的需求已相对饱和。
( S  c7 c1 g2 k: \6 H  r2 @0 W+ b2 p+ E7 D3 g2 \1 Y2 _" D% }
王振:研究生教育侧重于培养研究型学生,很多研究机构也都需要这样的学生。但是也应该看到现在有些学校专业设置不合理,部分专业本质上已经老化,没有考虑到社会的真正需求,学到的东西没有用。
2 ~* t: g- x+ m6 Z
- U5 S4 C" }# A8 Q6 A田永伟:目前,研究生教育确实存在发展的空间。比如不能有个和尚就盖庙,带有计划时代色彩的一些专业应该做些调整。此外,在学科设置上应该考虑到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并与之配套。专业设置上也需要一定的前瞻性。5 x* B% L5 X& |* `) j' Y) i/ g
8 B4 p: s8 K7 K, K5 G3 l
不过,研究生就业不景气应考虑多种因素,不应把因个人原因导致的就业难扩大为整个研究生就业难。更不要把个别研究生收入不如本科生,当成普遍现象。据调查,我校的研究生毕业生的工作收入高于本科毕业生。
+ {% p& m$ o  g1 ?6 x
/ G5 \7 }- @2 `& d( z) g其实,研究生就业难最主要是女生就业难。女生读完研究生课程,通常都到了适婚及生育年龄,单位考虑到用人成本,通常很少选择。
+ h* n6 H+ s# s- R* O9 F" ^- z8 X- y  A2 l+ Z% `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在就业上,研究生有怎样的优劣势?
0 K# k8 f6 b% x8 `; F7 n9 K; N
6 F  j% O! `! q+ \! I) Y高随祥:整体而言,研究生找到工作的机会还是多于本科生的。从长远来看,如果认真接受了研究生教育,并且具备了与之匹配的能力的话,还是比本科生有很多优势。但如果研究生期间既没学好知识,又没提升自己的能力的话,那么在就业上并不比有能力、有经验的本科生有优势。% F1 P3 V4 U, a. C

: a0 \, e3 R4 ?2 D5 U王振: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校其所面对的竞争情况都有可能不一样。此外,对工作单位的选择上也各有优劣势。
- p9 g0 R* D( y6 X6 L6 U' A: E/ ?) t# Q3 s# A
田永伟:研究生的成熟度好于本科生,但本科生在择业时有成本优势。通常而言,研究生的薪金高于本科生,研究生选择高质量就业能力强于本科毕业生。
  {3 Q! g7 e# c  `9 G" I  E, n, x
  T, u# i' f7 U- v& n; a《中国经济周刊》:您觉得明年的研究生报考还会继续“降温”吗?
) g/ }6 j* D2 q- S0 B. ~& X8 R) x' B3 H# H) I0 k* ^
高随祥:我想肯定不会出现前几年那样的高增幅,不过也不大可能出现大幅下滑的局面,应该会维持在相对平稳的状态,或者有小幅的增长。0 Y+ L5 |2 f3 ?- T. V8 ~& _
$ h! G3 f9 E, B
王振:我觉得考研人数应该还会缓慢下降,除非国家出台特殊政策,比如完全免费等。而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不很乐观。/ }3 T+ t0 w6 M" X

2 L0 z; S9 i% A9 i田永伟:招生数额相对平稳,相应的报考人数也会逐渐平稳,考研将不会继续“升温”。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叶静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7 00:57 , Processed in 0.05246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