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2 e% t8 C8 [2 u' t x! _+ V4 T( L/ W5 t' ]5 L2 w# c6 ~
名 称: 缠毛线
2 @) S8 w3 J' s年 代: 1878年9 n0 ?9 f( X2 ^* b6 I
创作者: 洛德·莱顿 英国 8 |5 B1 J0 \ {: S: n6 r3 _
规 格: 100.3cm×161.3cm
4 `$ h7 ]3 y% |材 料:布 油彩 6 E6 |" C i! X) A
存藏处: 悉尼 新南威尔士美术馆藏
. I( O3 w: H+ m) Y! m画家沿用古典绘画法则,以学院派绘画的严谨,描绘了缠毛线的母女。年轻的母亲坐在凳子上,姿态优美地绕着毛线, 衣裙的表现呈现古典风格;小女孩全神专注地配合着母亲,扭动着身体,一幅稚气。莱顿以古典手法去表现生活,因而使作品有呆板僵化之感,并且流露出缺少真实情感表现的缺陷。" `- K+ p$ s0 ` L8 V
' |0 ?3 o' @. V- p/ @. Q' F7 C1 ^5 f4 b& q$ x
, U- c* {, T3 u ) W+ S' j3 r' C. a/ b5 \4 z* E
) P8 d2 @) Z7 M" l' m) r, \1 R* I6 e名 称:马拉之死
) E) V( F% U0 a) _% y时 期:1793年
8 ?9 Z8 r" Z0 e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 法国
0 u. E) m% d( Q4 ^. ~规 格:162cm×125cm + S( t; o: c( M
材 料:布 油彩
# u$ O1 |. e. H* S6 H" L) e- K2 G6 n$ i- L" ]存藏处:布鲁塞尔 比利时皇家美术馆藏
" J( S) |* a2 C4 v% L/ T( f马拉是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雅各宾党的领导人之一,1793年7月13日,被当时的右翼吉伦特党派遣的保皇分子谋害,被害时正在浴缸里边洗浴、边工作。这里,达维德满怀悲愤,描绘了马拉被刺的情景。凶手逃遁,匕首抛在地上,鲜血从胸口流出,左手紧握着凶手给他的留言便笺,右手无力地垂落下来……一年后,拿破仑发动雾月政变,达维德将此画转移。直到1893年,比利时皇家博物馆将此画正式收藏,成为世界艺术宝库中的无价之宝。
- u0 y2 v) P. }6 w8 m6 r! p
" @: f! L n7 J4 R
. V, n2 G$ F9 F/ M
: l5 @. z- ?+ Q5 b/ l& `7 w# b- c5 N# Y; A

8 ~4 A4 u/ D( {9 y4 t
7 f! u7 a8 V7 ]5 t5 A2 T" j名 称:1879年8月23日,维苏威火山爆发$ Z. L( }! a! S1 A3 O/ r' o* ^
时 期:1881年
1 p$ |" r/ T5 P1 ^# ^ s, d创作者:路易斯·埃克托尔·勒鲁 法国; P( j r+ @% T7 X7 `
规 格:190cm×303cm
) T) Y4 ]6 H) r材 料:布 油彩
+ a6 [- D' E: h' u( F存藏处:第戎美术馆藏9 k8 q- c( ?0 M1 v- `" \& ?2 U
画家以强烈的明暗对比手法,刻画了维苏威火山爆发瞬间人们的惊恐与绝望。远处是黑暗中爆发的火山,滚滚的尘埃遮蔽了天空和地面,更加突出了身着白衣逃难的女性。这幅作品运用古典的手法,刻画了女人们的表情与神态,体现出古典式的理性与严谨。
' q5 N* Z3 o! Q1 W( f6 R- ]+ l/ ^; p$ j
6 L6 k; Q4 V' I, _; h% d
c% _1 D( R& ^, D- C1 C- t6 h: H+ W: a

& U6 J4 S+ S6 \# ~. x( O% h) L
% c y3 }% P" F% {$ k& Z名 称:荷拉斯兄弟之誓 k& Y* C u) m- J7 O8 w
时 期:1784年 - y! \ B* h# B- R) ~
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 法国
7 f9 q! C/ N2 I4 {! j# S规 格:330cm×425cm ' B" A9 l( O$ |+ B/ G
材 料:布 油彩 $ N6 V1 E0 j0 Y* ^$ J* k1 w
存藏处:巴黎 卢浮宫藏9 P9 D* L- J& g2 c! Z9 y
荷拉斯,是古罗马时代的一个家族。古罗马共和制时期,罗马人与比邻的伊特鲁里亚的古利茨亚人发生了战争,但双方的人民却有着通婚关系。在这场战争中,荷拉斯兄弟被选出来与敌人进行格斗,达维德表现的正是个人感情服从国家利益的场面--老荷拉斯将武器分发给三兄弟,三兄弟伸出右手向宝剑宣誓……。画家运用了多侧面揭示主题的手法,使悲壮的戏剧性场面,具有无比的丰富性。男人的刚毅、悲壮与女人的哭泣形成对比,深化了题旨的思想性。0 t j) c) z' r! _
; v3 l1 ]9 z S7 H5 x& y2 {
5 ?0 }8 l' X8 Q. h# Z3 \- G
7 r$ q6 c* z; J
. S! m6 o$ @3 \
- p7 N4 B6 [9 D* s3 c
8 ]+ w- S* K$ J名 称:贩卖孩子的商人 0 Q* j( Z( H+ U6 ~3 c1 s
时 期:1763年
7 I# |, @2 Z y5 h3 e w( c创作者:约瑟夫-玛丽·维安 法国 & K: Q& Y+ E6 x- c8 w9 \
规 格:96cm×121cm 2 y4 o- ^( r# n) Q1 D6 i
材 料:布 油彩 & |9 o. k; [# Y* C
存藏处:枫丹白露皇家博物馆藏- B: |$ E2 K) m, ~& U' P8 Y+ `
这是一幅人神合一题材的绘画,有着典型的新古典主义风格。人物造型严谨,肃穆而冷静。女主人被刻划得高贵而矜持,女商人则从提篮里抓出一个带翅膀的小男孩(无疑这是小天使),构成一个充满戏剧性的场面。如果说画家描绘的是当时社会现实的话,那么,那个正在被贩卖的长着翅膀的孩子,无疑又给作品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
4 e: Y* Y( G8 X) e% p' l6 y- x2 b Y d
/ g9 V0 h4 c! p8 F0 [& O7 ^# {6 W
* H3 ^, a& {/ R! ~0 A6 [- c" F% V
* v7 N! w9 G: |( Z- b , }6 g* N7 l5 F& T& @9 G, j1 X
5 T. L4 g/ [+ E9 z# q名 称:巴黎卢森堡花园 ) H% e- n1 b2 K: @
时 期:1794年
% L `& g W* C7 S2 ?1 p8 X创作者:雅克-路易·达维德 法国
9 \1 B" A( ~" K* u; m+ m) e6 V规 格:55cm×65cm 3 w9 f1 x1 w: H3 t/ I
材 料:布 油彩 6 W8 a0 o/ y c8 {
存藏处:巴黎 卢浮宫藏+ c1 z5 C2 r$ p! d1 ]% O H
达维德以敏锐的观察力和细致的艺术感觉,描绘了卢森堡花园一角的景色。在横线、斜线交错的画面中,插入茂密的树林与整齐的楼房,显得空间辽阔深远,空气清新,乡间的生活朴素而又自然。它反映了达维德作为革命艺术家的某种心态和理想。
]# `* W4 b" d) F* j. [
, W/ m" _& _4 p+ k8 b$ L0 y
1 g8 o$ Y0 H: r$ C7 b4 j
0 I& L% P: q, O2 s5 E. U4 U
6 j" ]1 v4 J, B9 u( c& j. g
. R& z1 i v0 z- {1 R; `- b8 R8 |. v/ Z! b$ m8 K7 [# x
名 称:后宫露台( U1 N, a$ y$ j8 W% U
创作者:让-莱昂·热罗姆 法国
9 t9 w0 |& k( S# y! I规 格:80cm×102cm ( y& c( f$ l1 D: w% T
材 料:布 油彩
& c/ [1 g) T& V6 F; b( T: X存藏处:私人藏
7 f0 H3 @3 E" n% S6 E( p' W/ m0 n# K画家热罗姆是浪漫派画家德拉罗什的学生,却又极善安格尔严谨的线条。1856年,他曾赴埃及与近东旅行,收集和纪录了大量关于近东的风土人情,创作了一批极富东方情调的作品,轰动了整个法国画坛。热罗姆画的这幅《后宫露台》,描绘了阿拉伯王宫最隐秘的后宫生活,描绘了生活于后宫的王妃、宫女等女眷的闺阁生活,有的在洗浴,有的在清谈,有的在沉思……,几乎都流露出一种惆怅与茫然的神情,华丽的露台,冰冷得象囚室,不见天日,只有露台外面才是晴朗的天空与清新的气息。从构图和色彩处理上,都遗留着古典主义原则的严谨性,注重细节的和谐对比,人物、服饰、建筑尤重质感的表现,充满异国情调。
5 V" W8 J4 X1 o
& N; g$ R% y" }2 I* z3 n8 L- f" ?1 i0 j% x
7 R/ a2 s7 [. A9 ` J6 u ~# e1 ?7 p2 F+ F- p2 P
* v" r, m8 F( r
名 称:笛子演奏会
7 L( v; z/ m. {, o9 E时 期:1852年
* m3 ?( T) @ J7 g1 U5 z, l9 _创作者:阿道夫·门采尔 德国
e* Q- t# C9 i6 d4 p规 格:142cm×205cm 4 _( h P& j% ]4 P. n
材 料:布 油彩 2 o; q$ H. o( [$ I# w6 [3 J+ D5 h
存藏处:柏林国家美术馆藏
: ^, g' v7 P, V门采尔是德国著名的现实主义画家,《笛子演奏会》显示了他卓越的绘画技巧。整幅作品色彩辉煌华丽,冷暖、明暗的转换与过渡,与画面情绪相融,恰到好处。在总体背景下,人物刻划主次、身份、等级分明。处在灯光照耀下的贵族们,服饰华丽,却被画家以灰调子淡化;处于暗部的乐手们,在烛光下显出全神贯注的神情。真正处于焦点而又被人关注的,是那位笛子演奏家,他姿态潇洒、神情专注,陶醉于曲调之中。灯光给他以暖调,黑衣使他庄重,优美的乐曲,似乎正从演奏家的指尖溢出,并充满了豪华富丽的空间。" t6 ^. O Z; e) n
# P7 _% ~# ?( C6 |0 ~. [3 R# n+ J/ `* t: h5 x- Y2 x
5 f. c4 N0 `6 q( i8 F2 R5 P
0 X$ }7 T2 f) K: W7 @( W
a1 S9 l4 G2 l- @( ?4 p( r" Z/ \, @: z
5 ?1 w& l8 ~, p2 z0 b& W, P, d名 称:九级浪
& k' z. w. v( \" @& f' v时 期:1850年
# L- W3 Z% X8 U% Z, w g5 R创作者:I.K.艾伊瓦佐夫斯基 俄国 1 M3 D1 {) k1 h( c4 k
规 格:221cm×322cm ( a- |4 k7 ?2 |$ ?" v# V) l- ^
材 料:布 油彩
1 }% B* d( a9 o& z) U; E Z存藏处:莫斯科 特列恰科夫美术馆藏2 c* m3 C- `& ]5 R' J) @
九级浪表现的是风暴中飘泊的人们,他们栖居在帆船的残余物上,为了生存,拼命挣扎,狂风巨浪,呼啸而来。暴风雨中的船与人,表现了人与大自然的抗衡,表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与不可抗拒性。画面气势逼人,色彩动人,借以烘托人的大无畏精神。这是一幅关于人和自然的颂歌,使人震动,也使人动情,给人以难忘的印象。! y- g! O& z% ^
+ K8 ~0 L0 f; M: O9 G6 Z" m& C% x
6 }( V# I; C! _5 n, s+ F5 |$ G6 H! {, K- n% w" b
5 A- d* S1 v- ~/ u: ?5 l1 G ; {: j* _/ o4 \1 J7 A
1 a1 Y$ F' X0 b+ b2 ^* y4 T- [
名 称:阿尔卑斯山的雪崩
6 _3 ~* b% ?' \! r7 r3 f. a时 期:1803年 3 d% F" q. K& B
创作者:菲利普·卢泰尔堡 英国 0 T+ @1 E8 ]7 a
规 格:109.9cm×160cm
d$ j, O l9 P8 q: \材 料:布 油彩
; l2 E$ E4 J7 X7 T) w% }存藏处:伦敦 泰特美术馆藏
v7 z' }& ]' s# F/ J) e: z6 Z这是一幅以严谨的手法描绘阿尔卑斯山雪崩景象的风景画。画家十分注意造型与色彩的关系,近景的暖色与中、远景的冷灰形成对比,产生了纵深的空间感,块状的山岩造型及不同斜线的构图,造成了雪崩的动感与恐怖气氛。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再现了雪崩的奇异与壮观景象,形象地表现了山崩地裂、气势逼人的自然威力。4 g/ R8 G# T* ^7 H
9 z1 q$ N' S. S* Y0 X- G: ^
6 n! w8 ~# ?- \# L v L; k+ R9 w, W9 T2 H% k2 e. Y( F% y
, M1 T6 l3 C p) ~& @$ n
+ d6 G" \! a5 J }+ P7 @( Z4 H7 z5 v9 f- w) q3 L
名 称:桌 球 $ i. t! V2 p, W( o+ K
时 期:1807年
9 S4 ]+ P m0 ?+ i F创作者: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 法国7 \+ y/ E8 @6 l5 s! d' J) |/ {( |
规 格:56cm×81cm - \# t1 a; y G2 U' D, M
材 料:布 油彩 : j4 v. w( K. f
存藏处:圣彼得堡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5 n i% p0 b$ S! x4 ~
在这幅画中,布瓦伊以极熟练的笔法与色彩,描绘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与风貌。在一个桌球俱乐部里,数十人集中在一起,打球,聊天,玩耍。其场景被画家处理得井井有条,人物刻画体现出新古典主义画风的完整细致。色彩严谨,素描一丝不苟,成为一幅古典风味极浓的风俗画。0 {+ d3 t3 ~1 T Q" {2 [* C$ ~7 Z
5 V& I6 Q$ Y. K( f: f
, F" y- F7 ?1 L# H; {7 p, B+ r) A% s9 z
" W* ?5 b; l. h( {) w* y

% k( u) ]- \+ Z3 B; p$ M9 A U0 a% S" Z% r
名 称:肯特海滩
2 A6 e" ]% G1 }1 R% X8 a" {1 @5 I时 期:1827年 / z, G) t6 Y2 T3 c& X% w; z
创作者:泰奥多尔·居丹 法国 6 E) v! x: S% N" X
规 格:264cm×420cm : N) v1 `, O9 P* h
材 料:布 油彩
5 p4 ?, ~% C! P% j% v& x; Y存藏处:巴黎 马里内博物馆藏
! K* l8 @' W4 ~3 K+ u k这是一个惊心动魄的场面,一个怵目惊心的瞬间:《肯特的海滩》描绘的是在狂风暴雨的海浪中即将倾复的帆船,人们纷纷逃离帆船,乘上救生船逃命,狂涛汹涌,人们在挣扎。在黑白两色的对比中,表达的是生命与意志的不可战胜。, ^9 e+ Y+ Q( w" z- Y% ?
& H- l0 z# R1 N- D# {5 c3 c9 m" M8 P3 T H- b+ X3 ]
0 U1 S, ?. a1 d4 ~' V0 m+ v! M
9 L4 n6 G% |* S: m) Z& ` . X; |0 b. L( ?" s& E( p
! z& _% k& T9 v
名 称:拍卖奴隶 , c+ y- A% Q, V$ a
创作者:让-莱昂·热罗姆 法国 % A/ n7 ^8 d, k
规 格:92cm×74cm 9 p3 _ U$ {8 v$ ]7 |6 u* G3 k& D
材 料:布 油彩 $ X. y( D- F8 t$ c
存藏处:圣彼得堡 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藏
0 _- r% z" U) D5 G o这是一个西方艺术家眼中的东方场景。近东地区司空见惯的奴隶拍卖,引起了画家的注意。被剥去衣衫的女奴,裸体站在台上被拍卖,台下是争相竞价的商人,他们伸出手指--暗喻买奴隶的价格,女奴们茫然地望着这一切,听凭命运摆布……。可以看出,热罗姆是怀着同情与怜悯之心创作这件作品的,表明了他的良知与对奴隶制的不满。
" ]# \/ T$ d5 v" b
- g; o- h! p9 l# S7 ^
7 c5 s. P* B/ F% A/ b; o$ ^* \+ N3 A0 O/ _% t* `1 y0 }
; _$ f J7 x7 s$ A1 i

: x1 O# u5 x# [$ ?" @" m* B1 t7 I9 n! G( {, n s
名 称:洗 澡5 S, R" `6 p7 E8 z( F5 b* ?
时 期:1892年
# l. o2 f& y1 M. K创作者:玛丽·卡萨特 美国
; _# A" b) t) r0 F规 格:100.4cm×66cm
, S8 l& q3 U% ?8 `材 料:布 油彩
5 k+ ~5 V3 U1 _+ }存藏处:芝加哥艺术学院藏
5 W& t8 C p4 D/ Z" B《洗澡》这幅作品,画家将孩子与母亲的身子和手臂拉得很长,让其在画面上伸展开来。并运用俯瞰的方法,使背景色彩的分布划分为上下两部分,花纹墙纸的赭色与地面地毯图案的红棕色,通过母亲的条纹服装衔接起来,使色调在表现情绪中融为一体。画家运用这种形式、色彩的目的,是刻画母女之爱,特别是着力于刻画女孩的可爱、母亲亲昵的动作,从而加深对母爱主题的烘托。8 H: t4 K( h# B* J9 h
6 \5 @" w8 ~3 q( r7 u( c0 J8 d# i0 z" }2 W
. |; ]8 I' T; b- j; r
6 @$ Q k1 `" P ~5 V+ h9 O1 ? 8 f. J5 r. J' y6 d
, a# c, Q& n% }" p4 l名 称:沐 浴
$ G% F9 g4 K# H" a6 Z; `时 期:1918年: X6 w( S8 m+ c3 h6 v
创作者: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 法国
7 j. @% u9 h( j! b" j' e/ x1 t$ w+ ^3 [规 格:27cm×22cm
6 I# |) m n0 }2 W7 E9 [. J材 料:布 油彩" v R! q9 _3 z' m1 g% m; X% O/ o0 O
存藏处:巴黎 毕加索博物馆藏$ F. E" L$ w: t$ P. E" T, g! c
这是毕加索立体主义时期的作品,画面中人物没有被彻底解构,保留着具像的视觉效应。但是,这时的画家深受非洲木雕面具等民间艺术品的影响,特别是在获得了宝贵的形式灵感启示后,潜移默化地构成了立体主义绘画的征兆与重要因素。我们从画中沐浴的少女圆锥体的体态中,可以看到这种立体因素。画家倾向于把人体作为圆柱体、圆锥体与圆球体的结构关系组合,来表达一种丰富的思想内涵。
|9 ~" E; E# f" U) K7 o. S0 \# N9 e# x! p3 n" T
9 g# z. D" }; `6 G8 Z% V) J
! x2 c) X- I$ P8 y% s7 ~
3 V: X& c; a5 J" Q: |6 H0 y * a0 h, s t/ w2 n
$ P/ M2 w4 l/ d! R) l3 i% \- _( D6 ]% S
名 称:被囚禁的马里尤斯
4 H' j! L% a0 I3 s$ L7 a时 期:1786年
$ P# C6 h7 x: Q: f! L创作者:让-热尔曼·德鲁埃 法国
. x! e2 ^' r& ~9 I: {* I1 g" H规 格:271cm×365cm F2 A7 p) C, N4 Q
材 料:布 油彩
7 l4 A5 p, K' K/ S) T存藏处:巴黎 卢浮宫藏
6 Z# v I5 {/ `) U, f) Q" D' D画家把这一冲突性的场面,处理成象舞台剧一样,呈平面性展开:马里尤斯身披红袍,斜坐在椅子上,凛然地面对欲行刺的刺客,刺客掩面提剑欲刺之。画家捕捉的就是这一瞬间,并把它定格在画布上,体现了明显的新古典主义手法;大块面的造型,色彩整体凝重,背景处理为帷幕状,突出前面两人的紧张气氛;但忠于新古典主义的理性原则,使两人之间徒具紧张的形式,而不具备紧张的神情。6 p3 l9 c/ c9 H* L; I
3 z K9 K( Q" Q; P; D+ {6 l
4 W& `* h) Y7 T! m4 D& k* S
" N. ]: f* ~3 [+ g
9 u, M5 q# I+ m: ^
6 L0 p+ |2 c: q* m N- ~
3 Y9 `# ~- w! I* \! [0 E& c q/ U名 称:大使们
0 ^. h8 X: e6 c) E0 Z+ a4 J时 期:1533年 2 U% i* [! w5 k. q
创作者:小汉斯·荷尔拜因 德国
* _& e2 n4 T& G+ N {规 格:207cm×209.5cm ! z w( Q; @. h8 H0 I9 l
材 料:板 蛋彩 9 o- g ? N- Q; t. D* T- d0 _
存藏处: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2 a* F# C$ f+ Z: O5 B# Y; B小汉斯·荷尔拜因是文艺复兴时期绘画的著名代表人物,他一生致力于肖像创作,并富有独创性。在《大使们》一画中,他着力表现出人物的社会地位、性格特征和心理状态,并吸收了意大利式的肖像技法。显然,画家并未矫揉造作地去故意美化、粉饰他们,而是以直观的、高度写实的手法忠实地记录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但是,贵族习气的呆板和矜持也给作品带来了僵化的痕迹,这与迎合当时宫庭趣味的"矫饰主义风格"有关。/ K% I# q, Y& o% x1 D% J- Q& N* C
4 g3 |2 r( I$ X+ W- `/ V, n2 c1 B, U6 \( v; h" s* E( Y1 n K
3 T7 i$ z ?7 X, @# C! }
) q8 l3 e1 |& M3 w( E

6 M% q- v$ e8 o3 _! n3 F
, E0 I# r1 [ _ p& o名 称:倒牛奶的女仆 9 I# U3 ?& o+ y' ?- h {( G# y o/ H
时 期:1658-1660年 ! ?" T$ _8 `/ r) T. W
创作者:约翰内斯·维米尔 荷兰
2 b0 h4 a& T0 o# v) k6 K, J0 j7 z规 格:45.5cm×41cm / b4 M$ d$ H+ I5 ?5 ?/ m3 ^+ p
材 料:布 油彩/ `2 b" s% ?3 o% F3 R+ R" U3 O
存藏处:阿姆斯特丹国家美术馆藏
/ W5 P# K8 g; ]# @& G《倒牛奶的女仆》画面并不复杂,轮廓清晰,环境朴素,把一个简朴的厨房画得很有感情,甚至令人产生怀旧心理。女仆是个健壮的村妇,正在倒牛奶,她显然是安于自己的工作,脸上透出红润。该画为我们展示了那个时代人民普遍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特征。
+ [- k0 F& o/ E, x* R" |
5 g! c6 D p7 g. \) b# C) l4 p5 ^. y+ g% R
& f* P7 [$ i* [2 v! Q
, [ [9 r- e8 e) i {1 G/ l4 E ! J& [& n: p: r! }1 i5 n* n- F; w- g+ `
这个跑题了,但是很有名哦。" s/ v0 n Y' Z+ y8 p% s1 U
名 称:红色金属柱体 6 n2 W/ m5 C) L4 u/ W3 @3 z( {
时 期:公元1975年
6 V7 j3 f. B& ~) j1 m& ?规 格:高1524厘米
7 l; z. E$ v0 }2 z/ r创作者:亚历山大·利伯曼(Alexander Liberman), M& h6 B# @: h
存藏处:美国费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
5 D) ] h G7 |0 h2 s6 }利伯曼自公元20世纪50年代早期开始探索最低限艺术。他在废品金属装配和一种笔法绘画中进行了大量的试验之后,逐渐将精力转向圆柱形纪念雕塑。据称这一艺术理念得自大型锅炉零件和其他弯曲要素的启示。& _2 k& ^* W( p
这一组巨大的红漆钢柱组合矗立于大学的综合建筑之间,十分动人,这种中立的艺术很适合作为建筑群的装饰。也将现代社会中,材料对生活的强力切入作了直观的表现。作品劲健干脆,直率而又响亮,昭示了现代雕塑在都市环境里的审美功能。
) e; o3 t: Y0 u6 [* g E4 H1 Z# H1 u- G3 u; a
( A5 h/ X$ q3 B$ v! l9 T7 p/ r2 {/ N
+ N; K4 D# w; S0 @+ L$ C; ?- a- R$ t- L. n0 q1 I
3 d' D2 n6 X! U1 a2 i+ e3 f! s
6 e/ ?) q+ k* z' o( J0 j9 P* i6 d
名 称:筛麦妇 $ X- D j3 \- W3 C
时 期:1853-1854年* D7 Z6 o1 R! Y3 |* l
创作者:居斯塔夫·库尔贝 法国
" M3 X1 [' Y1 l: x/ _! B规 格:131cm×167cm
' [4 ~$ ~+ T/ y( B* I材 料:布 油彩
# a" |1 j1 F% ?0 A存藏处:南特美术馆藏
9 z! w3 B! @7 t2 J/ N) {2 _5 \4 u% P画家在作品中展示了劳动妇女的形象,由于高超的写实技巧,使这一形象产生了令人向往的艺术魅力,给人以美的享受。画家重点描绘了跪着筛麦的女子形象,从她圆润的手臂、丰满健壮的背影,可以想象这是一位健康美丽的农村姑娘,她那优美的姿态,给人以健美的感觉。她几乎占据中心位置,成为画面焦点。筛麦妇是一种朴实的灵感,以背影去描绘她,更显得耐人寻味。
( z; w/ g1 W( V" x! B0 x
) g. x' G& n$ t* m1 P* R. q5 L9 E8 x
$ t: m9 G$ K, S- v% O
( |. d( m6 n- R! C% _& u & ?# ?. q2 }) e- U
7 I: B+ p+ q; r! c& G
名 称:不幸的家庭 7 D- E) k. Q$ P4 G2 {
时 期:1849年' }0 p% E& |% P8 Z! e: O. f
创作者:奥克塔夫·塔塞特 法国 H9 q+ e9 W8 ~ J
规 格:115cm×76cm ( X8 _4 W; o) @
材 料:布 油彩
4 N- `3 i5 H+ s存藏处:巴黎 奥赛博物馆藏
; O5 }' }0 N% s' u# x2 D$ b6 q不知什么样的不幸事件,降临到这个家庭,女儿依偎在母亲膝上,憔悴的母亲无奈地望着墙上的"圣母子"画像。画面色调清冷,衬托着凄惨的气氛,隐含着这个贫穷的家庭还能经得起不幸的打击吗?4 B2 j% a/ d2 c* M4 f* }4 Q
: b0 F4 L k$ Q: S! x
$ f l) d1 x/ k7 _
+ @6 n, ]4 [' F( ?% _# W) B7 i/ C" a; `' X3 [

- | O2 Y" ]" J3 I6 Z8 G& w; ~6 E" Q$ ?5 X' d7 X A4 q! ]/ I
名 称:查验女奴
G2 k# B) }; b# }4 `时 期:1890年
7 o8 q' u+ M0 `# V8 ^1 B3 o! t" [创作者:埃托雷·切尔科内 意大利
. y6 p8 S0 b x2 H% r规 格:54cm×77.3cm % ~8 f& J" b* P
材 料:布 油彩
, p5 _% ` a/ i% @* y h存藏处:私人藏
7 n1 b$ X4 Z& K7 K画家以写实的绘画技巧,生动地描绘了贩卖女奴的过程。这是19世纪时阿拉伯普遍的习惯,被剥光了衣服的女奴,赤身裸体站在墙边,屈辱地接受买主的查验。画家以奔放的笔触,强烈的光感,表现了这一场面。& \( Z$ H1 b0 Y4 S2 d
h3 `/ n6 \& J: U( N1 z
5 K( b& j% m1 w$ C/ i! ?- g4 l$ P5 E8 w( p
' k2 S5 {3 d) X3 q: \7 u 6 {3 k; y3 y( V! c& X
* d, c& C1 C7 f' b* V9 i名 称:审察新来的女子 C K. ]- b; p1 V
创作者:朱利奥·罗萨蒂 意大利
6 g1 _2 T5 v4 A4 ]8 d9 [7 h1 N规 格:61cm×104cm * y, h, [# H- |* F
材 料:布 油彩 ' W9 o9 e7 g4 o( l; K* W
存藏处:私人藏 * j# l" Z+ x9 D" Y2 L
画家以细腻的手法,描绘了富于东方情调的生活现实现象:在一间充满阿拉伯气息的室内,主人在审察新来的女奴。女奴们被脱下了衣服,接受主人的审视。画家以准确的造型、细微的色彩感觉,描绘了女奴匀称的裸体,而室内的暖色调与红色的衬布、衣衫、地毯等,都活跃着沉闷的气氛,并增添了阿拉伯地区特有的文化氛围。审察女奴的身体是阿拉伯古老的习俗,画家以猎奇的眼光,再现了这一情景。$ ]" S5 Z) Y! ~% q: {6 m N$ J/ j
* w" i) O; f& ]: ]
5 ~( D8 G: k9 L
6 C. m+ ~# o9 o: g2 c
% I, | D/ l$ A9 D4 F9 S$ X- u4 i $ h3 Y$ v y# n* L
8 Q- o, s3 z C7 B r: ~4 n1 b名 称:哀悼初生儿
1 I' O6 h* h5 Y: r5 s C7 O4 X时 期:1877年 5 ]( C* |3 O/ x. m8 o& o) ~2 l
创作者:查尔斯·斯普拉格·皮尔斯 美国
8 Z* ^+ B. t/ L/ D5 @4 Q4 h规 格:97.8cm×130.8cm 5 L( `( b+ [. t: |) G6 ~
材 料:布 油彩
( B/ u0 s' h j+ @% J/ E存藏处:华盛顿 史密斯索尼亚协会 美国艺术博物馆藏 / | P2 |- f, v6 d. r; w
这是一幕悲剧:年轻的父母亲哀悼自己的初生儿。画家把年轻的父母亲都描绘得很健壮,因为婴儿的夭亡,而悲恸万分地低下头去,灰色调渲染了不祥的气氛,年轻父母身上的黑衣,与整个情绪十分吻合;让人在沉重中看到了阿拉伯习俗中的另一面。
$ M- j& [' D8 L& d# Y: [9 E. Y( A+ }! A; v, L; ~6 s
2 _2 T1 i/ S% D8 Q; u5 `/ [' z x/ c- R6 g0 S
8 D: N4 ?& ?- W5 m: R 2 ~* Z2 {; ]" g
名 称:秘 密 8 p/ L8 `$ t( V, x) w. B
时 期:1876年
( \0 \2 R) L9 I# o创作者:阿道夫·威廉·布格罗 法国
9 S5 G' c. {2 M) f材 料:布 油彩
# c2 x+ e9 {& S6 M. I% Q$ D存藏处:纽约历史学协会藏) z6 i- a; W9 e. W+ G; ^7 F
由两姐妹和一个孩子组成的画面中,姐姐伸出一个手指,俏皮的眼神似乎在说--这个秘密,你知道吗?而那个稚嫩的幼儿,正专心与蜗牛玩耍。一切都是模糊与朦胧的,其中隐含着秘密,令人不甚了了。画家在这里似乎运用了象征的方式,让人从被他描绘得十分有特色的人物身上去寻找答案。也许这两位成熟的女性告诉我们的是关于生命的秘密。
" j6 |# r( e+ n" n: R9 N. R% O* d" ~/ b B
# A8 D/ x; H/ }2 A, P) f
3 v0 _/ R' H$ x$ r8 w' ^6 B. J% T+ c! X

+ q0 K6 e2 ] O, A/ N$ ~- K* T `, f; w% q
名 称:艾琳·马森 ( p4 s" w( l$ c: { [8 {
创作者:雷蒙多·德·马德拉索-加雷特 西班牙
8 V0 w, A3 p. E1 v4 j; E% ~规 格:65cm×52cm 3 L: `1 z) Q- Z
材 料:布 油彩
0 P( K2 Y1 C# I, S, ]* P存藏处:马德里 普拉多博物馆藏 ; Q' ~) i% e+ K* p4 q6 s
这幅肖像画显然是来自写生稿,画家以阔大的笔触,从形象出发,以写实画的熟练技法,突出了女郎的性格气质,红色镶花的外衣,强烈而剌激,更让人觉得女郎的热情与开朗
( {& \# ]$ V8 e6 Z4 \7 R' n- w7 F1 k4 o2 e8 z9 r+ c
7 B) ?& {0 y" G3 R7 E, k* ]3 Y5 B% b# }0 e
6 ?3 r: c0 A" \9 | W; I: s

! l5 a+ w3 L5 X4 N
% T( u5 ? i/ Z1 @名 称:读书少女
5 k R8 q/ @5 B: ?时 期:1885年: Q5 E9 S9 z8 p
创作者:弗里茨·冯·乌德 德国
% n" L3 d0 r; L7 b; G规 格:60cm×45cm 8 F4 q& V8 C1 b
材 料:板 油彩8 L. h" B! X; _: ^
存藏处:温特图尔 奥斯卡·莱因哈特收藏馆藏
7 P- V0 c/ V C- R% r( Y+ ~这是一个做奴仆的少女,在劳动间隙中忙里偷闲地读书。少女因劳动而疲惫,但并未能阻挡她求知的欲望。室内道具说明,这是在厨房之内,猫儿闲适的陪伴着她。这是画家面向生活、关注普通人命运的表现。
5 a" N' Y3 w: ` U
; i: m& T; g2 e. F$ K3 W$ l" m3 L, K7 ]" L3 M7 C! F
0 \* |4 U) c& _. e3 O
7 y- L5 a( U* Y4 m4 D* a( }
k$ b% q3 Y& b) L& Q
8 n% T/ H9 U: _+ Y* V& z+ c1 M8 s名 称:包厢, G3 X$ Y8 U2 _; b. }
时 期:1855年 ( {% i% {9 C/ s7 [5 | F5 N
创作者:威廉·鲍威尔·弗里思 英国 ) n- z8 v1 a: O/ F
规 格:34.9cm×45cm
/ n# M5 z8 @2 L9 L8 q, J材 料:布 油彩 , L1 s* z7 o& V: o2 Q
存藏处:普雷斯顿 哈里斯美术博物馆藏
4 Y, a$ ?9 n1 @* P+ k- x这是一幅富于情节情的肖像画,一位小姐坐在包厢之中,手持望远镜观看演出,神色专注。画家以学院派的技法与严谨的造型,描绘了包厢中的女孩。画中女孩单纯稚气,面部、手臂刻画生动逼真,衣服质地、质感都表现得十分准确,深色的背景衬托出女孩的身姿。
+ c7 _# ^9 |: P" ]$ P/ a g7 V
: W: i# f* U H' t
" P" ?0 V" u- o* \, b+ a4 L; S n% P* f/ S
9 a) D: x7 ]- k! I" ^
$ i" I1 A8 \4 L$ f
3 C4 U2 }0 C. r$ Y, `
名 称:法蒂希达
9 K$ J0 t1 `+ L4 d时 期:1894年
0 Q: w' y1 N- I- ~8 p' j) K创作者:洛德·莱顿 英国
* P* }7 P- D3 y1 ~7 n# J规 格:152.5cm×109cm . V! A, o$ q5 L5 m, p6 \
材 料:布 油彩 4 e; F" c% _& i: c( Z% S+ c
存藏处:利弗夫人美术馆藏
6 u8 x0 g3 `1 p1 B8 W莱顿维护传统艺术原则,所以他的作品大多严谨有余,活泼不足。这件作品描绘的法蒂希达的全身像,便落入这样的套路。但毕竟画家还是以真人为模特儿,描绘出了法蒂希达的神情气质。白色的长裙与深色背景互成对比,突出了法蒂希达慵倦的身姿。9 p" q/ S V$ i* o- V/ x
6 T. @+ i, E/ S& Q: s6 H
: \: z3 [# I. o% ?
9 J& G# g# A( ]. R' \' k# x7 ~. h( {( n z
* H+ {2 `1 u3 @9 v/ f" M
8 S5 e8 T; k( T m. `4 {) J名 称:忏悔的玛达莱纳
1 Q* J0 c, B( b% c% P! d时 期:约1625年/ g w* \# q1 |2 y# M
创作者:尼古拉斯·雷尼耶 法国
0 r7 U2 x0 X$ Z3 p- c规 格:122cm×96.5cm 4 ^% `) W0 P1 [; O" ]8 |
材 料:布 油彩 * s) E: O4 F+ D5 m$ ?
存藏处:底特律艺术学院藏
1 f: J" m2 J1 H' N玛达莱纳是《圣经》中的一名妓女,因坚信上帝而获救。画中的妓女玛达莱纳,被画家描绘得十分感人:满脸憧憬与无限哀怨交织在一起,双手抚摸骷髅,等待着上帝前来拯救。全画以黑、白、灰为主要色调,黑色的背景,灰色的桌子、圣经、骷髅与白色的玛达莱纳身体,使玛达莱纳忏悔的信念被突出出来,让人感到虔诚的精神信念是不可动摇的。$ t. F4 X! Y9 j1 Z' d4 ^( p8 p6 s
8 _3 B) ]' ` p& p
/ R" @& Z& ]1 G6 Y2 m; I
5 l) [6 r) i( f$ N1 W: k2 A( _# M3 r6 r9 w- c% ]$ |1 A
1 Q# n) ?6 `1 S# T, f% U
5 {9 T K0 E! T* F
名 称:创造亚当 % C1 X2 _; d8 v! N! [
时 期:1510年
1 M; v8 j6 b% }5 R创作者:米开朗基罗·博纳罗蒂 意大利. z5 c/ Q# M2 G! z* x3 K- B+ ?0 y
规 格:280cm×570cm , L. j- J2 q; H" w
材 料:壁画
0 V( Y( a' d+ N) C! P3 T& |存藏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9 e) B- J& k6 ~, y
取材自《圣经》中的上帝创造世界的传说。上帝创造的人类始祖亚当,被画家描绘为体格健美的青年,充满了现世人物的真情实感。在绘画技巧上打破了中世纪那种独立空间和单纯装饰的处理方式,并且以极其写实的手法完美地刻划了"人"的形象,这个形象意味着对自身的认识和觉醒,代表着文艺复兴绘画的经典性。 x( V5 @& N' Q2 I5 d" c: n2 T
0 L, b. t q" | O4 z) s1 r- K8 O# k6 W; t5 w
: ^0 [- [: n. ^9 h% _5 s
! M! `; _6 v$ T# q ) I1 u# L% Q, k6 ?) B7 A$ O/ X% B' e- t
" X0 x/ E. P j- E$ S- n
名 称:绿垫圣母子' X1 A4 G( x K. o
创作者:安德烈亚·索拉里 意大利# x5 {( S$ _( [' W2 ~
规 格:60cm×48cm
0 q: R1 E3 M- t+ U6 ?/ g! k材 料:板 油彩
, | K" D( Y1 k2 v/ C存藏处:巴黎 卢浮宫藏5 n% U! l- |3 | J0 c
画家在此借圣母子的故事,描绘了一幅极富世俗特点的母子情深的图景,来表现人间生活的情趣与人性的美好。古典油画技巧把人物塑造得栩栩如生,圣母是美丽、善良、慈祥的永恒母爱象征,圣子则体现了幼小生命的纯真可爱。由圣母子关系构成的主题,隐喻着人性美、和平、宁静、安祥。画面采用了黑白对比、冷暖对比及透视画法,明快简洁。" \# i# h& }$ V) y: [
2 P* I+ j+ \6 j) j# |
) z, F! |* u" s* s& N
3 J" V& \( V: E3 n8 D5 p6 P
0 G) C6 M. z8 c& R3 A
) k$ T( i! C$ {( r$ y4 ?! B, R# H$ Z: l& y* a% K- b
名 称:爱的寓意
1 j4 Q' A0 x- C. O6 ~6 \! Z时 期:约1540-1545年
0 {0 |/ }9 A% w. u0 G创作者:阿尼奥洛·布龙齐诺 意大利& j, m7 M: {. r3 a# t! R# T4 e3 e) m+ A
规 格:146cm×116cm
! N: @) a l9 z材 料:板 油彩, G) N# P* M |- m v
存藏处:伦敦国家美术馆藏
0 T3 @4 J8 `; ^) d) j+ q维纳斯与其子丘比特在画面中相吻,周围的伏尔太、罗马诗人维吉尔、鸽子与面具象征嫉妒、美、和平与虚伪。此画中维纳斯母子的情感,被表现得过于甜俗,失去常态,因而在绘画表现上带有某种色情意味。事实上,这就是画家表达**的一种构思。这件作品尽管色彩很细腻,表现技巧也无可非议,但由于趣味低俗,而影响了它的艺术价值。这幅画在意大利美术的晚期,作为矫饰主义画风的代表性作品,极具典型性,它对后来意、法等国宫廷美术的诞生产生了重要影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