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30 07: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 d( H) l8 S, |% E, K《流民图(局部)》
- g8 p# l& v2 M蒋兆和
* c' N( m( X& ~1 b; @中国画
5 y+ Z; E6 D+ Q% E2 z2 F1 g: s( g' q1943
5 k% C$ V( ^( o4 B* v200×1202.7cm ' r t7 V8 p0 X8 d
) h. i* E0 l$ S$ m5 e蒋兆和(1904-1986)! `* r, l k8 Y' ?# I& U7 s; j
四川沪州人。原名万绥,自幼家贫。中央美术学院教授。1920年至上海,曾画广告,从事服装设计,并自学西画。1927年受聘于南京中央大学,为图案系教员。1930-1932年任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素描教授,并参加临时青年爱国宣传队绘抗日宣传画。1935年至北平,次年返四川正式开始现代水墨人物画创作。1937年春返北平,任京华美术学院教授、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师,并举办个展。1947年受聘于国立北平艺专。1950年起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曾当选中国美术家协会第四、三届理事、为第四届顾问、中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第三、四、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民盟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 ; P! p( K3 O5 g. a. E
% n+ U t! e$ K, S$ Y, C7 y

, q" x- h+ W7 [! c8 f《鸡毛信》" | T% z: w' _+ t% c; l
刘继卣* Z( E! ~3 i4 D' i. R9 k+ H9 M
连环画
2 P6 B) d( ^# F- M5 A' q% j1951$ u3 L0 u, `* O( U. W
0 ` u7 V5 r# C8 v, @* _刘继卣(1918-1983)
+ z1 E6 F* Y+ {" O1 b& V+ b0 z 天津人。擅长中国画、连环画。幼时随父刘奎龄学画。长期在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创作。擅画人物仕女、花鸟走兽。历任人民美术出版社创作员,文化部国画创作组成员、中国美协理事、北京中国工笔人物画、花鸟画会副会长等。作品有连环画《鸡毛信》、《武松打虎》、《东郭先生》、《大闹天宫》等。
% n- N5 x/ J) I& }* w# _ 由蔡若虹改编、刘继卣绘制的《鸡毛信》,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的故事和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在1951年由大众图画出版社出版发行之后,很快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好评。刘继卣在《鸡毛信》中塑造的海娃,在日寇面前机智勇敢而又诙谐幽默,令人感到真实亲切;甚至就连海娃放牧的羊群也被当作主要形象,被刻画得富于灵性,在患难之际是那样与小主人配合默契、相依为命。这套曾获1955年中国保卫儿童委员会儿童作品评奖一等奖的作品,无论文字脚本还是绘画,都曾对建国初期的艺术创作突破概念化、塑造典型人物等方面起到过积极的影响。
, @- ~$ H+ X1 X! B
2 {% w/ f0 j3 c% F0 P9 j, e ; {* c: d& g9 O$ R$ z
《铁道游击队》/ `5 [% v2 h2 W8 I: x
丁斌曾、韩和平
6 w, w+ `4 o0 o- e( G9 Q连环画
. y4 t$ b+ R9 O( D- O% M1955
2 G7 a; x2 h9 t( F
9 s' k. y7 k2 F/ ]. V! b& w丁斌曾(1927-2001)
2 q) _+ Q% L. l% R9 [ 浙江吴兴人。擅长连环画。195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上海人民出版社创作员、《中国连环画大系》美术编辑。作品《铁道游击队》(合作)获第一届全国连环画创作一等奖,《沙家浜》在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中获奖。; @: f+ }/ U! o, n3 |/ T3 n
" h/ |9 Y& _: y/ u韩和平(1932-)' Q' {( l3 m2 }: j+ i4 N
吉林东宁人。擅长连环画、油画。195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绘画系。曾在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从事连环画创作。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油画系副主任、副教授,艺术研究所主任。作品连环画《铁道游击队》(合作)、《红岩》在全国连环画评奖中分别获得一、二等奖。 5 J2 A9 C- D* m4 u. w# E# d1 F: g4 E
抗日战争时期,鲁南枣庄的煤矿和铁路工人,在共产党的领导下,组织成一支铁道游击队。他们配合山区部队。在枣庄临线上对日寇展开了英勇的游击战争。日寇曾疯狂地对他们进行反复“清剿”,但他们在当地人民支持下,粉碎了敌人种种毒辣的阴谋,取得辉煌的战果。这套连环画就是描绘铁道游击队英勇斗争的事迹。
& _7 y4 R1 ~) T3 w1 g' V 1955年由丁斌曾、韩和平绘制的《铁道游击队》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铁道游击队》,在当时已是家喻户晓。而这套连环画却能在长达千幅的画面中,既重视连贯性,又富于变化,而且人物形象的塑造和风土人情的描绘,都富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和浓厚的生活气息,可谓一部工程浩大的优秀长篇。为了使作品具有生活气息、富于真实动人的艺术感染力、塑造出典型的人物形象,丁斌曾、韩和平曾先后五次踏着当年铁道游击队的足迹,采访寻觅,画了近千幅速写。 ; E; A1 X6 B& K/ F3 z1 z# i) f
. ]/ I5 c% G( X4 i$ K7 l$ G) z C
0 L6 R9 E1 u( O( \( T `
《家》
4 ]0 q+ R2 k& [; P8 U& y, N+ v! L秦征
0 ^6 d$ ?, H% l; P1 o/ X" p3 U4 v油画! P- q0 g! w0 J; c; e
1957
" x1 j, d. U/ ^8 h165×140cm $ `1 F& m: ]* {% i* R
, `$ J3 D* h9 z1 O0 T
秦征(1924-)* m |) E0 U0 I( \
别名秦疏楷,河北行唐人。擅长油画。1940年在河北平山县任“青救会”宣传部长,并从事木刻创作。1942年在晋察冀边区群众剧社任美术队长,从事木刻及连环画创作。1946年担任随军记者。1947年任华北群众剧社创作组组长。1949年在天津军管会宣传队任创作员。1950年进中央美术学院学习,1955年在中央美院油画训练班学习。1960年在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工作。1973年起在天津美术学院任教。历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主席、天津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党的临时领导小组组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油画《家》、《贺帅在1968年》、《乡村教师》等。
/ |6 y) d" `, H | # S- H; w9 ~9 v# p5 }: ~! G# C

+ ?& x2 E) U* w6 {+ d! G9 r3 t, W《地道战》4 c- I" u$ |" ^+ S6 t, A- [3 x
罗工柳
7 b, ]. i6 H0 G# E$ \ M7 W+ i+ H油画
3 G; E# w. K8 i( H1951) D+ K% O. x3 A
140×169cm : A5 |+ d3 x8 X% K3 o
; g. t1 x1 Q4 B罗工柳(1916-2004)
3 @6 A# p7 @8 l! P, ^4 T 广东开平人。擅长油画、版画。1936年入国主杭州艺专。1938年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1955年以教授身份赴苏联研究油画艺术。历任北方大学文艺学院美术系主任,华北大学文艺学院教授,中央美术学院油画主任、教授、副院长。中国美协常务理事、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书记处书记。作品有《地道战》、《整风报告》、《在井冈山》等。
% n5 G1 {! q, {/ n5 W4 g$ B 该作品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画面中心的女民兵,一个是了望口。作为整个事件的焦点,握着枪通过了望口向外注视的民兵起到了功一发而涉全局的作用——通过他的眼睛,一方面把观众的视线和联想引向户外,另一方面则调度了画中所有人物的临战状态。画面中的女民兵则是画面的焦点,画面中虽没有一个人看着她,但作品以暗托明、以屋顶和地面透视线的指向、金字塔构图的顶端、环状构图的中心位置等构图处理,形成了女民兵的视觉中心,从而稳定了画面,增添了叙事情节的丰富性。
) w# y$ F9 H, D7 a) r j, h8 F: O+ }/ ^3 R

$ B: t' n' o$ f! U d" A8 {+ c《八女投江》" V2 S) X2 k3 u. F8 x
王盛烈
4 q7 C* i2 n2 `) L0 y中国画
" }4 \' o1 A5 g1 P; `4 Q3 r. e: Y1957
, K! x U* B X; _ J2 w; s! F3 W) t145×392cm 5 V& z- U" ?* B% B6 M2 |! N
3 F$ M \) q$ j, f/ R+ w; s& }
王盛烈(1923-2003)
6 n# w1 d S$ I 又名橐子,辽宁沈阳人。擅长中国画。1941至1944年留学日本新京美术院东京分室。1947年任辽宁省立沈阳师专艺术科代理主任。1948年任东北行政学院师范部美术组主任。1949年后历任东北鲁艺美术部、东北美专、鲁迅美术学院讲师、副教授、教授、系主任、副院长,鲁迅美术学院王盛烈艺术中心主任导师。1998年获鲁迅美术学院荣誉终身教授称号。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常务理事。油画《阅读》、中国画《八女投江》等作品参加国内外大展并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中国画《家乡的孩子》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 ' y3 R& g$ ?! R6 G+ {. y0 f8 I
牡丹江畔。江流滚滚,硝烟弥漫。作品再现了东北抗日联军八名女战士为日军包围,激战至弹尽粮绝后,一起投入牡丹江而集体殉国的英雄事迹。; ` G7 J9 n. j4 _( z& G& j: ]
关于叙述性作品的情节选择,往往体现了作者艺术创造的能动性,作者花在创作《八女投江》上的许多心血无不体现在这种情节瞬间的选择中。作者认为:“独幅绘画不能具体地同时表现事物的过去或将来,只能是通过瞬间的形象集中概括地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反映事物的本质,它的过去或将来只能是在形象的塑造中预示出可能的联想。英雄的沉痛遭遇是一个悲剧,人们怀着沉重的心情哀悼和追念他们是理所当然的,但把它作为一幅独立的绘画进行描写时,仅仅突出这一点是很不够的。”所以,作品没有直接描写敌人,也没有直接描写八名女战士毁枪投江的场面,而是把情节处理在暴风雨来临的瞬间,经心营造阴云弥漫、浊浪滔滔和险崖绝壁,以此渲染气氛、增加悲壮的历史感,并以冷云为中心人物构成画面金字塔构图的塔尘,画面形成的三组人物是:一组抱枪投水,一组抬着受重任的战友,一组一面苦战一面前行。这幅作品以纪念碑式的人物塑造、自然环境的烘托和写实人物的中国画笔墨语言处理而代表了五六十年代主题性中国画创作的最高水平。
8 ?) f. H& a4 `" b1 c2 _: _
, v% R* |: h( R- A7 _! t
2 D4 V! E n! h% l' Q1 p" ~《狼牙山五壮士》' h- N) ] d6 T; D4 k
詹建俊4 f) U! M& Z/ s/ g6 H
油画
, [8 _8 ]+ E5 f8 n; ]1959
4 ]3 v7 M6 Y9 x' j185×200cm
, }) U+ s3 [4 W6 r% K; s" q* k
9 u- X+ E9 l/ K" f, ~詹建俊(1931-)8 }8 |% S+ @ y2 e
满族,辽宁盖县人。擅长油画。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彩墨系研究生班及苏联专家油画训练班毕业。历任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油画艺委会主任,中国油画学会主席。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57年作品获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美术作品竞赛奖。作品入选第五、六届全国美展、首届中国油画展等并获奖。1994年后历任全国美展评委、总评委、评委会主任等。作品有《狼牙山五壮士》、《庙的歌》、《帕米尔的冰山》等。 4 |' R. ~' ^; _: e8 z v' }% v
* ~* h V- k: X( ]) L7 r" ~ ' X# ^: M7 n1 S) j
《转移》* h0 k7 h; W: S) O" `
王流秋
z+ Y. ^" `% W% m Q9 N8 O油画
: X- C' S1 r% ~( p: |8 o6 [1957% n5 d K3 Z* f6 ?+ a" i4 k
175×233cm, B9 V' V; x! j9 g2 ]1 h+ ?
, e5 x, j, p$ y8 @5 P- C3 z王流秋(1919-)
- x# T" j( t) X) y8 w% U# B2 w 祖籍广东潮安,1919年11月生于泰国。1938年回国参加抗战。1945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美术系。后到部队从事美术工作曾任《江淮画报》记者。1950年到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任教任绘画系主任。1957年在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进修结业。1951年起到浙江美术学院任教。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浙江省油画家协会会长,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油画作品《转移》、《露宿》收入《中国美术全集》现代卷,部分作品为中国美术馆及江苏、上海、浙江美术馆收藏。近年出访泰国法国并举办展览。先后在上海、杭州举办个人回顾展。
1 A1 R* J. Z+ f7 F, g) \ 《转移》将历史镜头对准了太行山区。山腰上下都是悬崖峭壁。转坳处,峰回路转,山路上来了一群人,男女老少挈幼扶老,背扛全部家当。原来日寇扫荡太行山在即,村民在民兵组织下主动撤离。画面浓缩了当年整个中国乡村经常发生的男女老少背井离乡的现象,具有典型的意义。画面特选取太行山典型的转角处,将人物置于这特定情境,一方面反映了抗日斗争中民众的灵活机智,另一方面也以少胜多地暗示了山那边更为壮阔的场景。% a5 I6 Y- u( G. g" r4 H
该作创作于1957年,是王流秋参加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的毕业创作。王流秋在四十年代就以版画闻名。作为抗日战争的亲历者,“转移”是他的一种亲身经历。在俄罗斯现实主义盛行的年代,主题性创作无不以表现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为最高境界。而从自己生活经历中提炼的《转移》,则疏离了当时盛行的公式化、概念化的“现实主义”模式。但这件没有直接表现“英雄”形象的作品,也成为“反右斗争”中他的一大罪状。此画改变了他后半生的命运。
6 ~, n& O; E( Q! M( `
2 L" L! [/ \. a0 n0 {5 v9 y 3 B1 `, b3 ?4 {, k S0 b: S* _/ k* i
《英雄小姐妹》
' q) e x. ]- {" I王德威- |! @. x: ^1 V- ~* q
油画' _0 `' Z" t `) e
1957& p% M- V& _5 i' T% {, O, x! r: X; Q
125×60cm
9 O7 y: N6 i4 l: @2 ^8 f
4 D: U2 ] k" S. } v王德威(1927-1984)
/ \2 R$ ` u& P) e+ e! t3 T 河北高阳人。擅长油画。1938年曾在新安旅行团任美术组长、队长。1950年在杭州美术学院研究部研究生。1954年曾在中央美术学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历任《儿重画报》,《华中少年画报》主编,浙江美术学院副教授、副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浙江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作品有《渡江战役》、《刘少奇同志在林区》、《英雄的姐妹们》等。 6 U2 x; K, N5 `5 V( p( b
+ C- J3 |0 u4 {$ F; e8 X. k
9 l9 n' J2 M2 T% A
《在战争中成长》
. [- g* P8 @. ^" e* l秦大虎、张定钊
( y7 @: u: w4 u$ t油画
5 F7 }! \ z) r) |/ u# F5 q1964
) Y0 N) F8 [+ Z* {" L9 D160×160cm ; A! n7 ?- T/ _ c5 G
) p! B" q% M1 X* e+ Y( R) G! ~! t秦大虎(1938-)
1 r6 R) ~3 J' I 山东蓬莱人。擅长油画。曾在部队文工团学习书画。1958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后,曾在上海美术设计公司、济南军区创作室工作。曾任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主任、教授。作品《在战斗中成长》、《老将》、《田喜嫂》等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作品有《十二生肖》、《永乐仙女》、《光辉的历程》、《絮语》等。
3 Y. q& m9 F+ g0 J
A, Z* i0 Y# M! K0 u张定钊(1938-)
7 d9 R& O+ u+ V$ Z 福建浦城人。擅长油画。1963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历任上海纺织工业专科学校美术系教师,浙江美术学院油画系教师、系教研组副组长,华东师范大学艺术教育系副主任。作品有《激流》、《荷花》等。
. }2 u, n) A# G p, C3 R | 1 E' f+ z" o' v1 ]. P- ]* r" M6 \
; j+ n7 F" H( A9 {
. U" k5 c+ n' D( D8 K, b
《巍巍太行》/ ~% i0 t; U T) ]7 H
张文新& E+ G: i v7 N' R6 b t% ]1 r
油画3 e. ~# }! d. j: b" l, O
19791 a+ O+ m. @/ S
174×300cm
1 T: `" I$ L2 @0 O% W( j1 S: N% g9 e0 w$ u
张文新(1928-)
# ^1 e* I5 g9 T, g8 H- f* W% K7 {0 I 天津人。擅长油画雕塑。1949年毕业于华北大学美术科,1956年中央美院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学习。历任北京美术工作室、北京市美术公司、北京画院专业画家。现旅居美国。美国油画家协会评委。作品被中国美术馆、革命军事博物馆、国外博物馆、画廊等收藏。作品有油画《巍巍太行》(1980年获文化部年奖)、《工程列车》、《间苗》、《入社去》、《刘少奇在东北》、《战友》、《周恩来》等,雕塑《鲁迅像》等。 ) i5 c4 Y) y/ }% J; G
! [& V0 m1 J. Y+ l v& x8 i" m

0 G6 V* F. o4 I《王道乐土》
0 \" U, I% P: E7 o& [周思聪6 x. ?. }' g4 D- N0 Q. n) o
中国画
3 k' g: @% S8 A- F; y# E1982
X+ G5 t/ O# I; \" h, R) r177×237cm & V; H5 V9 \' M& M) Z* V8 x
, k1 T: I" H4 u% r5 d周思聪(1939-1996)& @" b- @& V1 }" E, S0 V
女,河北宁河人。擅长中国画。曾在北京少年之家学画。1955年考入中央美院附中,1963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作品有《长白青松》、《山区新路》、《敬爱的周总理我们永远怀念您》等。中国画《万寿山一角》1959年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银质奖章,《人民和总理》获1979年建国30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 n9 q+ C3 F& k
: B, ^4 \6 s$ t e$ O

3 G$ u' B% G. r+ l《矿工图》2 {# j8 t5 P7 w' x4 d
周思聪、卢沉
" U6 x+ k7 `' @: _中国画
1 M8 ]& n d+ k1966
+ n, f5 d2 R0 `8 D% `2 Z( w" j209×376cm 6 V6 }% r+ K3 V& x7 H( Z: D" s
( l1 q$ ~# E& V$ }/ R
: N6 a/ C7 S$ y3 |: L% V' U2 a《《矿工图·人间地狱》(草稿)》+ B6 [7 I2 F2 K0 }5 Q; W
周思聪
# ~, n" L9 c- V# b' C, H1 O9 x3 x) i$ m中国画
# E, e/ I# ?$ e8 {: a) y1 \' m1966. l% n$ H* `! z: D" P4 L
209×376cm , @4 k: U; T0 g! n2 \
8 u0 b4 w) v2 L0 ]& g % s' W7 o- u( M1 l8 E- P
《南京大屠杀》; j# H3 H6 X5 h
冯法祀、申胜秋2 p+ L5 j! h/ k6 u) Y, }- i
油画; l' ]& a0 A' a2 _8 |# Q. G/ ?
1991
# a- {# U- ~% j) W% D3 D230×425
$ m9 U6 Z; b' M4 ^ W" P$ O7 J: S1 y' I9 I- I% z+ C k# X
冯法祀(1914-)
6 F& ?! ]# w& r4 r 出生于安徽省。1933年考入南京中央大学教育学院艺术料,1937年中央大学毕业,获学士学位。时值抗日战争爆发,他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后改编为第八路军),抗战期间曾举办过六次个人画展,其爱国主义的作品受到广泛好评。1942年受聘为中国美术学院副研究员,1943年受聘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副教授。1946年随徐悲鸿先生到北平,参加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的创办工作。1950年中央美术学院建立,被聘为教授、首任绘画系系主任兼任油画系主任,创作了《刘胡兰就义》等一系列现实主义作品。1979年落实政策,重新回到中央美术学院工作,恢复油画系系主任,创作了大量反映新时期生活的作品。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油画学会顾问、徐悲鸿国际艺术研究会名誉主席,徐悲鸿艺术学院首席顾问。代表作品有:《雁荡山》、《刘胡兰就义》、《南京大屠杀》(合作)、《苏州耦园》、《长白山天池》、《暖冬》、《岁月》等。+ [6 a& B3 d2 O4 H& @( }0 x2 |
5 `6 K3 u) ]4 i; B% ^1 u申胜秋(1949-)
9 c8 u. M. ~3 C d" _# w 沈阳人。擅长油画。1976年毕业于哈尔滨师大美术系,1980年入鲁迅美术学院干部进修班,1984年入中央美院油画乐进修班。历任大兴安岭加格达奇文化馆、哈师大美术系,北京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中央美院附中教师。作品《鄂家喜迎春》(合作)入选建军50周年美展,《冰雪摇篮》入选第六届全国美展,《牧鹿女》入选首届中国油画展,《熟皮子》获全国林业美展二等奖,《生物教师李作龙》获北京市教师美展最高奖。 ! R% M$ |1 m) U/ h, q& s
9 o5 q" u, ~$ T$ v # t* X6 z8 b: C7 P( a
《1937·南京大屠杀》) f7 p! C8 P" x# t& b0 O: P
李自健
S5 v f) d5 ]( ]: s' d L油画7 Y4 D7 b- D3 }; s/ y( ^
1991-1992
! e A/ Z# a4 C! [$ N" a0 z213×290cm " d0 V8 [) _( `0 A0 m( C+ U
2 i0 K) ?3 U6 e李自健(1954-)3 K7 M% V. z8 e5 O$ p) Q
湖南邵阳人。擅长油画。1982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国油画家协会会员。曾任湖南青年美术家协会执行主席。1988年移居美国洛杉矶。旅美之前,他创作《孕》等油画,先后入选中国第六届全国美展和首届油画展。作品有《山妹》、《野渡》、《地平线上》等。 ) a" W. |+ f, E4 p, w" t. q3 }4 N!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