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974|回复: 7

扬州八怪字画欣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30 10: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八怪之首郑燮[郑板桥]
5 m% Q% R2 {. M. n4 l; Q6 y清康熙年间的板桥,坐对纸窗竹影,铺开笔墨画起了他最爱的竹子。“秋风昨夜窗前过”,他看见清风在竹叶间穿行,看见竹子摇曳的样子。板桥画竹有“胸无成竹”的理论,他画竹并无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直接取法自然。针对苏东坡“胸有成竹”的说法,板桥强调的是胸中“莫知其然而然”的竹,要“胸中无竹”。这两个理论看似矛盾,实质却相通,同时强调构思与熟练技巧的高度结合,但板桥的方法要“如雷霆霹雳,草木怒生”。 板桥这幅《竹石图》,竹子画得艰瘦挺拔,节节屹立而上,直冲云天,他的叶子,每一张叶子都有着不同的表情,墨色水灵,浓淡有致,逼真地表现竹的质感。在构图上,板桥将竹、石的位置关系和题诗文字处理得十分协调。竹的纤细清飒的美更衬托了石的另一番风情。这种丛生植物成为板桥理想的幻影。板桥的竹子,连“扬州八怪”之首金农都感叹说,相较两人的画品,自己画的竹子终不如板桥有林下风度啊。2 \  M+ b( J; k9 H8 p5 n
1 J; g# [6 K: p( p8 a( `

4 o7 c* }7 M+ T# N板桥的梅兰竹菊
  I! F# I: S$ `. @$ D
/ L( C" X2 J# g/ q" _
2 p! w% }" Y0 Z; t板桥的字, J& n" [3 R4 t/ d7 W

- y! D+ R% q4 _8 ~
' ~) _% X8 I' p7 b8 V+ F; X1 r3 d0 ?+ {# |/ P" R
0 ~* H8 }3 R, z6 H$ Z! f

+ R; y. I; _' E( U8 O; N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16:3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其佩[贴图]
! e. J. g2 P- t. K2 H2 C# R
其花鸟扇面是用指头创作的。高其佩的指画扇面,两只鸟的形态落拓潇洒,而牡丹花上的题诗说,“也类胭脂画牡丹,画时日出已三竿。原来花自扶桑国,不许人家花月看”,诗写得颇有情趣。让人惊奇的是,画面突然呈现艳极的牡丹,美到极致,反倒有了良辰美景之后的自暴自弃、以及不忍卒看的凋败气息。开到荼蘼的牡丹,春风里散发着颓废之美。 高其佩(1672-1734),字韦之、韦三,号且园、南村、书且道人。先辈自山东迁至辽宁铁岭,隶汉军镶黄旗,曾任刑部侍郎。为“扬州八怪”罗聘之师。高其佩善用手指作画,他开创的“指画”成为绘画中一个重要流派。 高其佩晚年,指画声誉远播朝鲜,但他依然绘画“甲残至吮血,日匿频烧烛”。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应诏圆明园如意馆作画3年,创作了《长江万里图》等细绢工笔画。高秉《指头画说》记载,高其佩曾为兵部尚书卢舜徒写真,画一立像,高与真人相齐。画成后,卢舜徒欢喜若狂道:“神乎技矣!进乎道矣!2 G+ ~* O% r9 U6 C3 e9 e$ S
高其佩花鸟扇面3 y6 K- {7 S" n! a

0 X5 K( E6 d* ]% t8 W7 H  \' ?% @; n
- o! N2 x% L  m0 ?- l6 B- j
& h6 o/ k! p4 N% z* j# e

- U4 W' ^. l1 P$ D- Z9 ^
- A: x  g$ p$ j+ p& Z8 n6 }/ i- L

$ v, J9 j( ]  S8 F. W
; ]: _( ]8 [, z/ G9 v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农[贴图]
; o' t, d3 w* }
金农(1687-1763),字寿门,号冬心、稽留山民等,浙江仁和(杭州)人。他的画,吸收汉画像之长,古朴稚拙,笔墨极不求形似,正是这样笨拙的美,使金农的画在似与不似之间,别成一家画风。
5 L2 o7 T6 z  v  W4 J# `# `  青木正儿1922年春天来到中国,这位日本汉学家在西湖逛夜市时发现一幅金冬心《梅花图》拓本。在冬心先生的故里杭州,青木在小摊上觅得冬心艺术的片影,青木说这就是至诚可以通神吧。他用膜拜的激情记录了当时的情景(《江南春•;竹头木屑》)。这幅《梅花图》,题有青木吟诵已久的七绝:“野梅瘦得影如无,多谢山僧分一株。此刻闭门忙不了,酸香咽罢数花须。” 关于金冬心,汪曾祺的短篇小说《金冬心》很好看,因为金冬心著名的“夕阳返照桃花渡,柳絮飞来片片红”诗句,盐商程雪门送了一千两酬金。而金冬心这幅《梅花图》,齐白石一笔一笔临摹,用白描勾勒,十分有名。 青木杭州购得的《梅花图》拓木,齐白石临摹过的金冬心《梅花图》,现在,它的原作就在我们面前。这真是收藏家心目中的至上浪漫$ b; ?9 W4 L7 H8 b+ W- f. w6 _
$ F5 V+ p% H- ]& |/ T

* z5 r' P9 q2 o
9 q% L/ c, s5 g# A金农和他的《梅花图》
. k7 N7 }7 _7 f$ d冬心故乡杭州钱塘西溪,野梅花象棘草一样繁茂生长,溪边的农人常把野梅编成篱笆,就是一道自然的屏障了。梅花开时,真是无限风光。 冬心晚年常作梅花以为想念。这幅黑白二色梅花,繁花如簇,古朴苍老。他用笔十分单纯,并不考虑花的形态,树干和枝的表现很抽象,墨色和白色的花交相辉映,风采映人。画面繁枝密萼,花光迷离,恍如月夜映在纸窗上的花影。作为诗人,冬心是单纯的,他仰着头,数着一朵两朵梅花无数,“细看黑白分明甚,千万花须数不来”,真是有点无奈。作为一位书法家,冬心达到了独特的境界,他的书法融入了金石篆刻的韵味,画面与书法融为一体,题字和梅花画风之间又有着微妙的对应关系。冬心将梅花的形式美与诗情美推向了极致。梅花冷落的外表,有着形外之音。画面上满是梅花,这种形式美,又有着近代画的意味。 冬心的梅花,明月前身。仿佛江路野桥二月,梅花弥漫在空气中。
- L4 M2 T! f, R+ W) y  [  y: N+ Z
( h% o3 J) k7 K+ W. A金农的字画7 i, S( N( g! r. h$ t" C
. m  C; X( B" h( n# F0 E2 R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李鱓[贴图]; d# Q8 y* T, _  x" n
李鱓(1686--1762),字宗扬,号复堂,又号懊道人,江苏兴化人 。康熙五十年中举,五十三年以绘画召为内廷供奉,因不愿受〖正统派 〗画风束缚而被排挤出来。乾隆三年以检选出任山东滕县知县,〖以忤 大吏罢归〗。在〖两革科名一贬官〗之后,至扬州卖画为生。与郑燮关 系最为密切,故郑有〖卖画扬州,与李同老〗之说。他早年曾从同乡魏 凌苍学画山水,继承黄公望一路,供奉内廷时曾随蒋廷学画,画法工致 ;后又向指头画大师高其佩求教,进而崇尚写意。在扬州又从石涛笔法 中得到启发,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 〖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喜于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 使画面十分丰富,其作品对晚清花鸟画有较大的影响。. N  C! K& {( R) o( n1 O0 g
  y5 Q6 m6 I" i- f4 ]5 ~
李鱓《松菊犹存图》
& b8 k/ Y; i+ K2 `
! I& J) g5 x2 r. p9 X2 B) b8 o9 _3 q
$ L* M  }! T8 f2 ]0 G1 ^; L0 J李鱓 五言联
8 k" `9 f- A9 Y' T/ p
) _( r  [* h! \+ D1 m5 B& P6 v& [- o$ L, n
李鱓字画3 m: c! v, D/ }- \0 }

( P; p7 {5 j* U9 B* D. Y- U0 ]3 X

! C+ G# ~/ Y* Y) a  M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18:2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慎[贴图]
  v& V! I- o5 d! I2 Q6 i
黄慎(1687-1770后),字恭懋,一字恭寿,号瘿瓢,东海布衣等,福建宁化人。擅长人物写意,间作花鸟、山水,笔姿荒率,设色大胆。有《蛟湖诗集》存世。为“扬州八怪”中全才画家之一。 黄慎的写意人物,创造出将草书入画的独特风格。怀素草书到了黄慎那里,变为“破毫秃颖,化联绵不断为时断时续,”笔意更加跳荡粗狂,风格更加豪宕奇肆。以这样的狂草笔法入画,行笔“挥洒迅疾如风,”气象雄伟,点画如风卷落叶。黄慎的人物画,多取神仙故事,对历史人物和现实生活中樵夫渔翁、流民乞丐等平民生活的描绘,给清代人物画带来了新气息。 黄慎的人物册页《赏花仕女图》刻画一美丽女子对花的沉迷。而《西山招鹤图》则取材于苏轼《放鹤亭记》,画面右侧立一白鹤,老叟似在仰望空中飞翔之鹤,童子手挽花篮,却自顾嘻嘻而乐。 “生平梦梦扬州路,来往空空白鹤归”(黄慎《题林逋驯鹤图》),黄慎两次寓居扬州,先后17年,十里扬州,成为他一生的依恋。
( v3 k, @3 a3 X, U3 y4 x黄慎《西山招鹤图》
& T# _, K5 n5 A1 ~8 w
' ]5 `) A* e3 C5 {6 u0 v3 G+ \5 ^7 J% a/ Y" Z' h- g
黄慎《赏花仕女图》
$ S# ]* K5 M% d& G2 E8 d
0 @, F; `' K0 ]+ a1 G黄慎的画 9 S4 G7 k& _6 |$ f, X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李方膺[贴图]; b1 m; {4 a7 m% z! z
李方膺(1695-1755): 李方膺(1695--1755),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人、抑园、借 园主人等,江苏南通人。雍正八年出任山东兰山(今临沂)知县,因得 罪上司被捕入狱,乾隆元年获释,官复原职。后在安徽潜山和合肥任知 县,仍以不善逢迎,获〖罪〗罢官。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官 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兰、菊、梅、杂花及虫 鱼,也能人物、山水,尤精画梅。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粗头乱服 ,不拘绳墨,意在青藤、白阳、竹憨之间。画梅以瘦硬见称,老干新枝 ,欹侧蟠曲。用间印有〖梅花手段〗,著名的题画梅诗有〖不逢摧折不 离奇〗之句。还喜欢画狂风中的松竹。工书。能诗,后人辑有《梅花楼 诗草》,仅二十六首,多数散见于画上& e2 G1 `! e& R3 N/ C: `4 e' ~# T
《荷花图》
5 ^9 p$ r% r, D0 j( W2 Q' s3 D6 P9 S1 w4 W, t
《秋菊图》
7 Z! m' r+ V  M/ Y1 o: K! I+ p& v. g$ _1 k" T
《风竹》
- t+ B4 J% l  J9 b" V+ O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士慎[贴图], K5 n8 N: t) G1 [/ K
汪士慎(1686--1759),字近人,号巢林,别号溪东外史、晚春老 人等,原籍安徽歙县,居扬州以卖画为生。工花卉,随意点笔,清妙多 姿。尤擅画梅,常到扬州城外梅花岭赏梅、写梅。所作梅花,以密蕊繁 枝见称,清淡秀雅,金农说;〖画梅之妙,在广陵得二友焉,汪巢林画 繁枝,高西唐画疏枝〗。(《画梅题记》)但从他存世画梅作品看,并 非全是繁枝,也常画疏枝。不论繁简,都有空裹疏香,风雪山林之趣。 五十四岁时左眼病盲,仍能画梅,〖工妙腾于示瞽时〗,刻印曰:〖 左 盲生〗、〖尚留一目著梅花〗。六十七岁时双目俱瞽,但仍能挥写狂草 大字,署款〖心观〗,所谓〖盲于目,不盲于心〗。善诗,著有《巢林 诗集》。
& ?6 `4 ?. J7 W
" ^( H9 M3 y8 w- }8 H* e《水仙》+ q5 t6 A4 j  ?2 N2 [6 `! P4 \3 X. [

' B4 k" U! ]+ d) O3 I4 [+ z6 P《绿萼梅图》
' y& L$ V. k: g+ }& K) M1 q
3 |. c2 J& N8 B  X《桃花图》$ R* g) n1 y9 i# V) M! q
; p3 ]2 S/ L' Q% d9 r
《兰花图》6 v4 r$ _+ p) a' W# H- }; r' D

& Y1 ]! B3 i* l+ g! Q7 U* f8 Q. }汪士慎隶书+ y) u+ Y' Y& O6 K" Z
 楼主| 发表于 2007-7-30 10: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罗聘[贴图]
- _- `' X. S. h% D5 E3 P
罗聘,(1733-1799)清代著名畫家。字 大,號兩峰,又號衣雲、別號花之寺、金牛山人、 洲漁父、師蓮老人。祖籍安徽歙縣,後為江蘇甘泉(今揚州)人。在場州自稱住處謂“朱草詩林”。為金農入室弟子,未作官,好遊歷。畫人物、佛像、山水、花果、梅、蘭、竹等,無所不工。筆調奇創,超逸不群,別具一格。為“揚州八怪”之一。他又善畫《鬼趣圖》,描寫形形色色的醜惡鬼態,無不極盡其妙,藉以諷刺當時社會的醜態。亦善刻印,著有《廣印人傳》。金農死後,他搜羅遺稿,出資刻版,使金農的著作得以傳於後世。其妻方婉儀,字白蓮,亦擅畫梅蘭竹石,並工於詩。子允紹、允纘,均善畫梅,人稱“羅家梅派”。其代表作有:《物外風標圖》(冊頁)、《兩峰蓑笠圖》、《丹桂秋高圖》、《成陰障日圖》、《 穀清吟圖》、《畫竹有聲圖》等。著有《香葉草堂集》。
" W7 g3 D: G6 f6 ]2 e$ h; m# o7 c: B  i/ v  V
罗聘罗芳淑花卉册页图
. o1 E+ w  D; F2 Y$ V# S: v& N

- V& T. O; H% k) O
" r9 G! Q6 l& O: o7 k1 e  _罗聘《秋兰文石图》
5 _( J1 _- }6 X, Y0 y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5 01:51 , Processed in 0.04851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