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1 t! L8 Z, W
《春之歌》修复现场图片
4 f# q0 d5 m; B5 T/ x8 p+ k$ e2 U8 \0 |
经过修复专家半个多月的紧张工作,8月7日,潘玉良的最大一幅油画、也是其精品之作的巨幅《春之歌》将修复完成。这也是继2005年11月至2006年6月,历时7个月成功修复150余件作品后,第二次对潘玉良油画进行修复。另外,为了满足北京市民的迫切愿望,8月15日由安徽省博物馆和北京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潘玉良画展”将在北京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此次展览的潘玉良画作共计200余幅,这也是历年举办的潘玉良画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
' E5 d; N7 j2 D9 y1 i8 r 适逢潘玉良逝世30周年之际,安徽省博物馆第二次修复其部分油画。 . C9 s: a2 l7 D& p* \0 r
1 Y) \+ X2 z% L8 I$ ? 《春之歌》画作多但这幅最大
/ f5 A& X9 j" @$ w9 l, D5 ^1 d% P; r' c; D+ a
8月7日记者从安徽省博物馆获悉,为了满足北京人民的热切期望,在适逢潘玉良逝世30周年的日子里,安徽省博物馆和北京首都博物馆联合举办的“潘玉良画展”将于8月15日在首都博物馆隆重举行,此次参展的作品除了包括油画、国画、白描、版画在内的200幅作品外,还有4幅生活照。据了解,这不仅是多年来全国各地举办的潘玉良画展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而且包括一部分第一次修复完成的画作在内,很多画作都是第一次公开亮相。
6 c" x( ~8 @. }; j( F t* J 8月7日,记者走进潘玉良油画修复现场,刚打开门,一股强烈的油画颜料和松香水的味道便扑面而来。工作间的桌面上到处摆放着五颜六色的颜料和油画修复所需要的工具。铲子、钳子、纸张,就连似乎和油画修复沾不上边的酒精灯也摆放其间。已经第二次参加潘玉良油画修复工作的李伯阳正在小心翼翼对潘玉良最大的油画——《春之歌》进行修复收尾工作。 4 Z) N, k6 r; X' D! y3 N& z% o- V
据台湾“李氏文化财保存修复中心”的油画修复师李福长介绍,正在修复的这幅《春之歌》长2.2米,宽1.33米,是潘玉良所有油画作品中画幅最大的。“这应该也是她的精品之作!”李福长说,虽然潘玉良画作的《春之歌》有很多,但其他画幅都很小,一般都在二三十公分不等,最大的也只在50公分左右。这幅画作不仅画幅大,而且构图严谨、布局巧妙,气势非凡,浓缩了很多小幅《春之歌》的精华部分,所以多方面分析来看,这应该是其精心创作的一幅大作。
# s! G; ]4 q+ g. J6 ?' f/ h7 j# X2 u% O6 g7 }# u, `
画作完成时间发现两种“落款”
" ]: A. z; u; ?% I6 l
4 v: C% Q8 I+ c$ G! n4 I- j: F 该画作表现的内容是6个裸体女子,在山水之间、花草之隙载歌载舞的情景。她们表情愉悦,体态优美轻盈,整个画面给人一种恬静、安逸之美,油画的落款是1952年。但修复过程中,修复人员发现,在画作的背面另外写着两行字:1941年出品,春季沙龙;1955年女体画展字样。也就是说,这幅画作应该完成于1941年,而且根据后面的标注,该画作在法国至少参加过两次展览。但让修复人员不解的是,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全面爆发,1940年6月法国就遭到德国的疯狂入侵。一向对战争恨之入骨,且曾以多幅画作表现其憎恶态度的潘玉良这个时期为何创作出这样的画作?
4 O) i7 c8 k. b$ l G8 d 修复人员猜测,如果该画作真是在1941年完成,这幅作品应该反映了当时的潘玉良对美好和平生活极度向往的一种心态。今天完成修复后尽快与观众见面
5 W; |; H) I9 W" e 和第一次修复150余幅作品相比不同的是,此次修复的《春之歌》毁损不是很严重,主要是1985年从法国运回国内时遭受的卷伤,其次是由于油画表面用以保护的凡尼斯变质,导致整幅画作色彩变暗。为了使其恢复当初的光彩,修复人员首先对其表面进行了清洗,对于卷伤部分采用可逆材料进行修复。目前经过清洗、托裱、修画面等环节,该幅大作即将完成。“如果没有什么特殊情况的话,7号这幅作品的修复工作就将结束,8号我们就可以着手对其他画作进行修复。”看着重新焕发出光彩的作品,修复人员有些激动。
7 d1 ~2 Q' Y, v4 B8 W$ n 另外,据黄馆长介绍,该画作自1985年归国后,因为画幅巨大从没有参加过任何展览,此次修复后,为了让广大市民一睹其“芳容”,他们准备以最快的速度让其与观众见面。 (马方方、王素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