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11-22 19: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殊竹图 孙克弘 立轴纸本设色 纵61.7厘米 横29.9厘米 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历代以朱砂写竹的并不多见,孙克弘这幅殊竹,在色彩对比和构图上都可说匠心独运。竹之妍艳与秀石之清冷沉郁形成对照。殊竹色彩上浓淡、深浅的变化,在空间上产生一种幽深的意境,使画面在艳丽中又趋向沉静、稳重。
$ R4 Q6 U$ v2 Y) l( C6 j
# z6 ^( f! U$ }& L1 W& i* d, n 风竹图 归昌世 立轴纸本水墨 纵146.2厘米 横44.7厘米 广州美术馆藏 归昌世(1574—1645),字文休,号假庵,江苏昆山人。崇祯末年以待诏征,不应。工诗词、古文辞,擅书画篆刻。擅写兰竹,笔墨松灵沉着,神趣横溢,在青藤白阳间。亦工山水,取法倪瓒、黄公望。传世作品有《风竹图》等。 归昌世画竹,《无声诗史》称:“枝叶清丽,逗雨舞风,有渭川淇澳之思。” 此图竹竿刚劲,竹叶随风,摇荡不止,而竹竿挺直不屈。笔势挺拔,着意表现竹的坚强气质,并含有清丽纵逸的情意,得宋元人墨竹的意态而自具新意。此画为其晚年之作。
6 M1 X' {+ ?1 f9 n2 {
" l' `! C; K7 `9 T 竹雀图 吕瑞俊 立轴绢本墨笔 纵153.2厘米 横84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吕端俊,无生平记述。图中画湖石、丛竹。竹竿粗壮挺拔,竹叶茂密成荫,一群麻雀,或飞,或栖,或鸣,或食,活动于丛竹中,为竹林静中增喧。画法严谨,形象生动。以墨色的浓淡变化,突出空间上的幽深感,意韵空朦。
4 ]3 N, O' c2 I+ {& L0 [" A * ?& \( j# W' j; Y" ^
竹石萱草图 陈洪绶 立轴绢本设色 纵113.3厘米 横4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陈洪绶(1598—1652),字章侯,号老莲,甲申(1644年)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诸暨人。书法遒逸,擅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所画人物,躯干伟岸,衣纹清圆、细劲,兼有李公麟、赵孟烦之妙,设色学吴道子法。其力量气局超拔磊落,在仇、唐之上,间作花鸟、草虫,无不精妙。传世花鸟作品有《拳石山茶图》《莲石图》《笼鹅图》《玉兰倚石图》。此图采用不同的画法绘出湖石、萱草及秀竹。画家以枯笔勾石,加横皴竖苔,笔法写意凝重。萱草用双钩填色法绘写,设色妍丽,勾线细致精确。秀竹则纯以白描手法写出,线条流畅,圆润饱满,刻画入微,尽显挺拔之姿。三种画法相辅相成,天衣无缝,可见画家深厚的功力。
7 g* \2 T+ n5 L, u6 Y! S/ H
7 a0 i, u& y4 `! x$ y5 Z7 D% | 笋竹图 原济 立轴纸本 墨笔 纵51.9厘米 横32.4厘米 天津艺术博物馆藏 此画写二枝竹笋破土而出,而一旁的新篁已开始枝叶丛生。原济作画擅用墨法,此画之中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将地被的潮湿起伏、竹笋的新鲜蓬勃以及新篁的翠叶、细枝刻画得十分传神,写意手法高妙。! L: @% a1 r' M2 p3 C1 `6 g( C# R
: e, f0 X8 e% h 竹石菊图 原济 立轴纸本墨笔 纵114.3厘米 横46.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写奇石、秀菊、细竹,手法奇绝。奇石以粗线折带笔法钩斫,少用皴点,却以变化的线条勾画纹理,形成独特的效果。菊、竹以浓淡墨色的变化,随意写出,酣畅流利,运笔灵活,极富纵横宕逸的意韵。
4 g6 H2 }" P7 c! F/ o. i5 W h
+ N" p: K, J9 d 潇湘风竹图 李方膺 立轴纸本水墨 纵168.3厘米 横67.7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李方膺常喜欢描绘以风雨为背景的竹石。风是抽象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形象,颇难以表现出来的。此画中画家大胆创造,写竹子数根,依于石旁,挺拔修直。秃笔直扫,画竹叶扁方状成倾斜方向,有力地表现了疾风的狂肆,作者不但在描绘技法上显得“因难见巧”,而且显示出竹子不畏强风的精神,笔笔枝叶呈现出坚贞不屈的力量。下笔如风驰雨骤,正象是抒发画家胸中的怒气。李方膺由于仕途生活中得罪权贵,先后下狱罢官,但从不屈服苟且,这幅画可说是他心境的折射。$ N9 j' V2 B( _. c+ O& \
" o# x+ B! D6 o0 L. W 荆棘丛兰图 郑燮 长卷纸本 墨笔 纵31.5厘米 横508厘米 南京博物院藏 此图卷以兰、竹为题,间以山石。画法豪纵,以草书中竖长撇之笔绘写兰丛,高低侧欹,各不相同,花姿花色也各有千秋。竹丛空灵润秀,神韵俱全。画卷末是一丛生长于荆棘之中的兰花,开花远盛于 平常兰丛,正中作者自题之中所说“无小人不能成君子,故棘中之兰更硕茂矣”的词意,反映了画家卓立不群、坚贞高洁的品格。8 T+ D2 d# i P" }. j% a6 [9 R
/ ]- z; G- U: U ?" f" @& ] 竹图 孙楷 扇面 纸本墨笔 设色 纵17.5厘米 横52.3厘米 徐悲鸿纪念馆藏 孙楷,生平不详,清代中后期画家。此扇面以淡墨写竹竿、山石,浓墨撇叶,虽寥寥几笔,清韵之风却已满纸。画面布局隽永沉稳又不失空灵幽深之意。只可惜此扇面有部分缺损。
( J: ^: [( \* @: Y7 u6 r, T! D , g, _) R, l) r/ m! ^% W9 _
竹林听泉图 沈宗骞 立轴 纸本 设色 纵90.6厘米 横35.1厘米 上海博物馆藏 沈宗骞,生卒年不详,清代画家。字熙远、号芥舟,又号研湾老圃,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工书,善画山水、人物。笔法精妙,人物生动传神。活动于乾隆至嘉庆时期。近处溪畔泉边,竹林茂密葱郁。竹丛中茅屋掩映,竹梢间烟霭缥缈。峰峦突起,高瀑曲折奔流直下,使宁静山居带来悦耳之声。屋内有人临窗侧首,似在听泉。画风受“四王”一脉影响,山石用披麻皴,密集苔点,苍茫秀润。笔墨滋润,气韵清新。
+ f" y+ e9 b' @0 f! Q; c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