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祈竹法师自序】
! f' K4 O4 k6 \) O' x( n' f8 G7 _, W7 T) H/ W' F0 t( k/ O
在历史上,这个世界从未缺乏有智慧的人。有人说过:“任何有智慧的说话早已被前人说尽了。”,我所说的话并非什么新鲜的词句,我甚至不能说是这些语句的原创者。我只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老僧,虽然我曾经受过几年佛学教育,也有好几个人称呼我为“师父”,但我绝对称不上是一个有任何智慧的人。这本书所结集的“嘉言”,只不过是拾历代祖师之牙慧,而以不同方式来表达而已。本师释迦牟尼--一位慈悲与智慧圆满的哲者--曾说:“不要因为说话的人被公认为‘圣者’而盲目接受他的话,也不要因为经典中如是说而盲目接受一些观念。要像金匠试金那样地去考验,只有待你完全信服这些话对你及对别人都有帮助时,才应该去接受它们!”。我鼓励读者好好读这本书所结集的佛法智慧,细想它的文义。当你发现它们的确能令你的生命变得更为丰盛时,请把它们刻在你的心上。
" n1 d4 _- u+ k
. w2 u4 c1 T- T7 w7 C4 o0 t8 R% c+ U5 L% C* T6 R
" c5 S- B5 B. L3 O |
0 A- e7 U- J- n4 G3 Y6 N) Q% k$ Y【高伦·德格拉斯神父序】
1 h- r! V) `* q5 {
0 |1 v. Q6 f3 b" `# ]6 g) s祈竹仁宝哲的智慧与体验,源自一个活生生的传承。这个传承始于耶酥出生前五百多年。于一九八五年,在西澳洲柏斯近郊的一个天主教修院中,不分老幼的天主教神父齐集一起,听受这位西藏佛教僧人的分享。他的听众不但被演说内容所吸引,更被讲者的亲切和善与源自内心的谦逊所深深感动。我是当时在场的神父听众之一员。/ _4 j. q; ?1 d6 L; R4 b
# V5 e# P& [# _& c! @* S自一九八五年,我很荣幸地能够与祈竹仁宝哲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仁宝哲不断鼓励我本身的心灵信仰,他的开示加深了我追求真理及内心谐和的历程。
) a- [2 X- u |( }7 q2 d' n- P! l+ J4 O) z2 ?
在这本小册子中所节录的,并不是干槁的信条,也没有复杂的观点。这里面所反映的,是一个谦卑及尊重生命之智者的内心。这些嘉言,来自一位慈爱地启导任何生命的心灵导师。这些简单却又渊博的开示,将为你的心灵及生命添上活力。) H( G, e H! c* a0 _5 f# j
% K F6 }6 a& K; _我十分乐于向所有追求心灵生命的人推荐这本小册子。祈竹仁宝哲是我的挚友。透过接触他的慈悲开示,我肯定你会感到他也同时是你的挚友。
! F$ H2 j( t @* h2 X+ i6 c6 ~& i4 v
Rev. Douglas M . Conlan
1 n2 W; r9 ?8 O3 I9 S! C2 `4 J J! NMA(Hons.), Ph. D. (Cand.)$ J, o1 r s( U
The Bede Griffiths International Literary Trust
, U: C8 i4 G/ M. e4 E/ R$ e+ r# ~# G
序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5 i' E& u8 b( y' s# g
| & J3 [8 {& d! ^7 A# {6 m( e
让慈悲与智慧滋润你的生命 让你的生命照亮这个世界----“献给我所尊敬的德兰修女”
) M+ A( d P0 l2 U
, r( d k ^. O" n: D/ _心灵的良药----智慧与慈悲,可治愈一切的病苦。
5 g* L4 f' ]/ U2 ~8 l
% K! h6 `& I- M7 N人们常常嚷着要去寻找内心的平和,其实它一直都在,从不需要你去寻觅。当你从为欲望而劳役终日的忙碌中静下来时,自然会感到它的存在。
. _. x: p4 i; {: q6 }, Q y3 Q0 l
% _& @- \7 s* p' l人们逃避家庭、城市、社会及自己的问题而逃至深山中去寻觅心内的平静。既然是要寻觅“心内”的平静,又怎么可能在“心外”寻得呢?
& U) q+ Y) t1 P; |! t4 Y) y' g( z9 P0 q" j8 Z: d4 r7 _
快乐只可以在心内寻得,并不在于你身处之地方。有人花费半生积蓄往外国的海滩度假,结果却败兴而返;有些人却可以在水灾灾区中划艇作乐,玩个不亦乐乎。6 q! q. U! y/ q$ S
7 K) ^; e" o( _% k$ t& Z( ?8 y有人远走他方以寻觅内心的平和。但如果你心中没有平和,纵管跑到天涯海角也不会寻得到它;假如你心中一早有了平和,你也就没什么地方是一定要去的了。; O$ Q% H" ?; X4 `
& O+ M# O; \6 [& m7 M7 K% v如果心中没有快乐,即使走遍天涯海角,也永远不会找到乐土;心中若然满足快乐,哪怕身在牢狱茅厕,一样可以悠然自在。" d1 w( Q$ y& ?# w! l
$ |, f7 t+ y7 v& z! r当你的心充满祥和,去到哪里都一样欢喜自在;当你的心充满智慧,一花一草都令你见到真理。
2 y0 g) A+ [6 U' w* b; E" \; q4 d! f$ ]% p
我们见到的世界只是自己内心的反映;在心情开朗时,见到的人都友善亲切;在心情烦躁时,碰上的人仿佛都面目可憎。
R* D; r1 Z5 H3 B# w0 d* x/ y% l0 j7 k
我们的心影响着我们所见到的世界。拥有一颗快乐的心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值得欢欣的世界;内心充满仇恨的人,见到的是一个令人愤怒的世界;心中满是忧伤的人,见到的是一个充满悲哀的世界。
6 e4 T/ q" b# v7 T
/ V4 W2 w* T8 B8 n2 C- D2 c透过评批的眼睛看,世界充满了有缺陷过失的人;透过傲慢的眼睛看,这世界充满了低贱愚痴的人;透过智慧的眼睛看,你会发现原来每一个人都有值得你尊重及学习的地方。# o+ E+ A N3 Q& K9 K
1 L+ L" u0 u; L
有智慧的人----在独处时会管好自己的心,在不是独处时则会管好自己的口。
9 e5 v- q t& d# |
7 }! C# Q: [) ]# k, Z自知为愚者的愚者并不愚蠢;自以为聪明的愚者却是愚者中之愚者。2 i5 P: A' ~7 Z! R& g3 t& N
( h( Z, Z- ~; s! P
与他人相处时,是谦虚学习的好机会;在个人独处时,是反思自省的好机会。" A* S2 T9 [( t
' n$ H8 ~ N+ k
在你的心开始懂得以智慧去观察时,生命的真谛便会在每一刻、每一地方、每一事物中向你展现。
* r' i: \, l0 g. ]! ?0 U2 J1 L" }+ O* G( r9 P3 ?' P
只要你仔细去看,即使一个醉汉或一个疯子,都有一两件东西值得你学习。' f' l2 @/ y) F9 H
2 e* {' F0 h6 {# j6 J每一个人都是你的导师。慈悲的人教授慈悲之道;横蛮的人教授忍辱之道。% }0 C- K8 p0 R+ q
; W* p$ I4 ~! Q* H$ h穷凶极恶、蛮不讲理的人是教你安忍的明师。在碰上一个这样的人时,你应该欢喜对待。你可不是每天都可以碰上学习考验忍耐的良机!
/ M. f7 |3 F3 Z# i* B7 e* N F, J- q( r
为什么我们会在与横蛮的人相处时生气呢?因为他的嗔心唤醒了我们本身之嗔恨。当你心中再无嗔心时,面对恶人并非什么受不了的事;事实上,你根本不再会觉得世上有任何恶人。8 r t4 J O3 M$ K+ A5 q8 Y2 c4 C6 I5 C
& b! }9 V9 q1 m( S e) n& K4 N
每个人都喜欢自主。但如果你在他人对你说了句什么后就大发脾气,你就是正在把自主权付托了予他;慢慢地,除了你自己外,每一个人都成为你心的主人。如果你向往自主的话,先去学懂主宰自己的心。( e1 m! E# X2 l9 _3 B* U8 [ H
# b3 j$ K1 i/ e+ o
如果你为了人家的一句话就大发脾气,或者是飘飘若仙,你的心其实是在跟着别人的话走。把自己的快乐托付在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上面,是很愚蠢的一回事。" h2 |* `4 N2 B# G$ j" o
. T; X- I" F1 S# G视处处为难你的人为你发了狂疯的至亲,不要生起忿恨,应该对他更加怜惜。- F' S B0 k3 h- a9 A
) O6 T# z* J; s* ^7 C* `
我从不明白为什么有些人视钓鱼或狩猎为娱乐。我们的生命怎么可能会透过另一个生命的结束而变得更加精彩呢?# q4 k& h L: W0 K, H7 p, s
( I9 \8 I9 n3 q4 d8 u. _如果有人把你的子女抓去,玩弄一会再加以杀害,而这只是为了周末有点什么娱乐而已,你会有什么感想?我不认为你会欣赏认同这些人的嗜好。同样地,我不明白为何你会视钓鱼与狩猎为娱乐,这只是无谓的杀生。当杀害生命成为你的嗜好时,你的世界是很可悲的!
$ P6 F0 ?9 K+ q6 @, v5 X1 a$ ~& [* ]! l* j+ c' k G! Y
动物需要呼吸,你也需要呼吸;动物需要饮食,你也需要饮食;动物会高兴也会悲伤,你也会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些人说动物与人类不同,所以就可以妄加杀害,我从未听过比这个更无稽的谎言。
z2 X: h* P9 S% Y% q! @. O) e; \/ _* i' \# e' L
一切人,一切事物都是相连的。在施予的时候,你实在是利益自己;当伤害另一个生命时,你是在伤害你自己。
) I2 r1 T: s5 ^. Z \
! J8 H! b4 n5 K% L宇宙万物皆为一体。在你伤害大地、河川及这上面的生灵时,你其实正在伤害你自己。
; O9 o: ^( l" a* E: v# ]5 B( P3 G0 N7 D
在别人做了些有利世界的事时,若能生出随喜的心,你也就是参与了这一件善行。在别人做了伤害其他生命的事时,你的认同就等于你的参与这个恶行。
+ w$ F% C* ?# O9 {% P8 h: o7 R$ L1 d! u* K0 Q7 ~9 T$ \
随喜是妒忌心的妙药。在他人得到快乐时,若你为他心生欢喜,你就会被他的快乐所熏染。
8 G- y( G, T2 d5 p, |, q, D& d+ C; W& f7 n* f! ^: `. }
单单去祈求厄运消失并无作用;如果你想避免痛苦,就要避免去做招致这些果报的言行。, m$ X9 S- x9 Y2 ?
3 I8 \, b) g( L
如果你要做的是一种善行,你不需要向上苍祈求保佑;如果你要做的不是善行,怎样祈求也都没什么用处。
& Q5 ^" d2 c8 d" V! n0 I' m9 s0 `) V8 ^/ j v7 K+ t. x
虔诚的人会不惜走遍千山万水去朝圣来讨心目中的神明之欢心,他们却不知道:帮助自己家门前的穷者与饿者可能会更令神明高兴。如果它们的神明是无处不在的话,他们必定也就在这里,就在他们的家门外。; U3 i. q; X* a& Q/ D
6 U8 m5 F+ W/ ^" H4 _% A
如果问题可以解决,你没必要忧虑;如果问题无法解决,你再忧心也无补于事。 f" _( a* ]" G& a; X" \
1 D- q j' N! H( R A2 T: }
居住在文明城市的人,常常埋怨生活不好,有这种那种的艰辛。要解决艰辛是很容易的;好好看一看穷苦国家的惨苦生活,你的所谓“艰辛”,突然就会消失得无影无踪。6 K) M+ W6 p# E4 Q3 n* c
; H# q% T& B- T0 t: t7 t0 R生命的本身并不艰苦;艰辛的感觉只来自你的对抗与不满。" O' y- i) Y3 f* s& v) ]- Z
$ T1 n' i9 t+ w3 U
痛苦与疾病只是病征而不是病灶。先医好你的心灵,它们便会自然痊愈。
* y7 P& q6 M# j4 }# O2 O' f# U# q1 d4 _- E
所有的痛苦、疾病及障碍都源于你的贪念、嗔恨、执著、愚昧与妒忌。最有效的治疗是先医好你的心,否则你的病苦将永无休止。 W* b- }- c# v
( x# S! Z1 M' \. ]0 f/ U正如一个武士需要对外在的环境保持警觉性来保家卫国;我们必须对自己的心念时时观照来保护自己。
/ y: s* O$ l0 i* [$ D3 w' `
! s* m' A) {+ A; v/ m j$ T在你做坏事时,少不免会东张西望,避免给看到。其他人看不看到其实只是其次,最重要的是你的心会看到,而你没可能可以逃避自己的心。. X8 k6 s$ G8 \! h7 O3 ?
% `! d% z" h0 X* H
根部有毒性的树所长出的花、果及叶也都是有毒的。同样的,任何由贪执及仇恨所驱使的念头、语言或行为都只会带来痛苦的果报。
$ F9 d$ }% H' y9 M* w; p4 b- X+ a; a7 {/ r! @
心是所有行为及其成果的根源;由一个充满仇恨及贪欲的心所引发出的言语、行为及念头只会带来痛苦;相反地,一个慈善的心所引导的身、语、意运作皆会带来福乐。
; A* z3 \7 n g5 |6 C3 O/ R: c9 k! T3 Y1 l5 c; H
你没可能打败所有的敌人,但在你打败了心中的我执时,基本上就等同降伏了所有仇敌。( x7 |* M8 T+ L* y1 V
: n+ j: M+ R2 X* [2 G- r9 g我执是把我们与痛苦系在一块儿的枷锁;在我执被放下时,真正的解脱自在就在跟前。# c( I' S- |0 b- X2 T
1 N! A; U w* Y$ C
风雨并不能损大石之分毫;恶言及攻击并不能伤害一个“无我”的人。2 d, [) s! B4 {; p# X- Q
/ S, Q/ ]: l! \* z. Q一个“无我”的人已经超越了嗔恨、愚痴、妒忌及执妄的层面。他是一个享有真正之快乐的人,因为世上的痛苦,不可能伤害一个“无我”的生命。
: F) c% L+ D/ E( H; k* L
/ H. C: [5 h7 S1 @# \放下一点点执著,你便会有一点点自在;放下多一点执著,你会有多一点的自在;在完全放下时,你便会体验到完完全全的欢喜自在。" s. @$ b8 R' m' r
1 r2 R: _2 _. W) l很多国家尝试以战争来达致和平,我倒想知道这其中的逻辑性。以战争来争取和平,其可行性和以油去灭火一样高。' ]# w s2 l2 h& S* g
, Q! W/ n3 F( ]7 U! a7 X# b$ F用暴力及权势争取回来的名利地位并非什么大成就。畜生所做的也不过是如此!
! i2 k/ S( f. u+ q. ` ?5 g( w8 s5 C, D5 N
任何以仇恨作为动机的言行,永远不可能成为化解仇恨的一种方法。; I% C: c. _( M; R
1 W) @: ?* \7 M" L
在一场纷争中,不论是国与国之间的战争、一宗家庭纠纷或只是一场打架,其实永没有对的一方,凡有参与的都是错的一份子。
* f, z) ]) Y# C) A1 r k V% O X5 ^# ^. H
/ N6 d1 X3 S$ R# K, }$ F( b解除核武器并不会达致和平。当人在被嗔恨心支使下,即使用一块石头也可以杀害很多生命。只有解除嗔恨才可以达致和平。
: [$ Y) o0 t( L* M" `: H
7 H! \. ~- U# ~4 {. u- w/ D, O1 r4 O由心开始,从心着手,净化心灵,才是达致和平的唯一有效方法。3 ^0 O: S! u3 _. }6 l
5 }3 N5 K4 t4 a. R$ t: w( [善心是唯一的和平之道。在没有善心的时候,你没可能有内心的平和;在连你都与自己过不去的时候,哪有可能达致整个界的和平呢?/ N! K1 C5 a' d$ o- Z
( A, b- V; D! Y% g, k' N在你完全放下嗔恨的一刹那,你眼中的世界就变得和平;当每一个人都放下嗔恨的时候,整个世界就会变得和平。7 }. @5 n0 ~& p. A) _9 ?; X0 z
& [ ^0 I7 [, u内心与外在的世界并非两回事。当每一个人心中都再无仇恨时,世界和平就自然地会展现在面前。& E( v5 M* N7 `# G; {. g; g
1 g' @; |0 m9 ~5 f
, J( P5 y/ q/ G" M# F
要令这个世界变得美好,并不需要大声弘扬什么理念,只需要令自己成为慈与悲的化身。当心中洋溢慈悲时,你就象一盏明灯,照亮了周遭的人;当他们心中的慈悲之灯被燃着时,自然会再燃亮更多的生命!. F! R. \4 [$ j$ v
( o# Z0 P! \; v, V4 I" m
慈悲心有点儿像感冒病----在你沾上了它时,你周围的人很难不受牵连传染。( k. v2 `* _" ?0 m+ u& Y
: w; `9 k \/ Y3 l) o: v
在弘扬慈悲精神的时候,你不需要向别人灌输什么教育;当你的心有了慈悲之时,他们自然会察觉到,他们心中的慈悲自然会被唤醒。最有效的教育往往不需要说话。
# T. B- M& f" E( ^6 f5 ^ q; Y6 o" q. _2 m
当你是对的时候,你并不需要说什么;在你理亏的时候,不论你说什么也没用!
/ ?* b1 n$ K. Q/ L) P# l$ Y' j) F
" @, g0 Q+ G4 ~1 ~2 r有人说过:“如果你是对的一方,你没必要发脾气;如果你是错的那一方,你没资格去发脾气。”,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 m3 P+ [9 H: |& S' E D5 W t9 N! f* s' K2 H
来自他人的言行,并不可能对你造成伤害;你之所以感到受了委曲,只因为你对这些言行介怀。9 X3 I2 A* C D5 [+ A$ \
4 \0 n( ~* G- a4 X4 V( t受到他人无理的迫害,固然是你的不幸;但如果你以仇恨心回应,则更加加深了你的不幸。. z- r% n9 f9 t. h9 ~
7 d4 u% ?* _$ @- b% {, b仇恨并不能伤害到被恨的人,只会伤害到自己。
$ A5 x4 z( u% n [% J l9 k7 B S5 \9 a, G2 a, \
想想看:在发脾气的时候,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不太好吧!哪为什么把仇恨带在身上呢?仇恨对你与别人都没有用处,它只是一件不论带多短的时间与旅途都嫌太笨重的一个包袱。
: [$ [7 R. z4 O3 {) H' P; H% B# B- ?% D9 @
憎恨一个人是一种很费神的事情;如果你不喜欢这个人,何必为他费神呢?如果你喜欢这个人,哪又干吗要去憎恨他呢?
4 ]/ J% h" `4 z! ~0 E s$ p5 @9 o6 p1 a* ^4 t ~# I; T
在他人做了令我们不快的事时,我们往往会去憎恨他,就好象憎恨是一种报复似的。要去恨一个人需要不少精力,而仇恨只是一个沉重的包袱,每一分一秒都在伤害自己,却不会影响到被恨的对象,哪又有何意义呢?% v8 o" N( v n# l% N+ W( V
' ?) g; T0 T g B+ M" l8 W! D; P
为什么没有人会对一块石头大吵大闹呢?因为石头的静默令挑衅生事者无从入手。在你可以像大石般沉默时,生事者迟早会失兴致而另去他方。
* A8 O, Y# _) Y5 H5 N7 a0 o/ |0 P; S+ g r, F4 P) f4 S% X
心如如不动,不理他人对你说什么或做什么,就像是安坐于有毒的刺藤丛中一样:虽然你不能令刺藤消失,但起码不会给它刺伤自己。/ ?0 t. n* X, s; D
9 H) S7 P/ a, _5 n
谦卑并不等于懦弱。谦逊其实是世上其中一种最大的力量。试想想:傲慢与谦卑,哪一样较难做得到?
7 s Y1 t' G/ s+ `& l
: U; ?* V3 w2 K% h骄慢并不会令你得到他人的尊敬;谦卑反而令人尊敬。
" u9 [* _; Q4 h- S. L2 s' n J K
一个真正谦卑的人不只是对他人谦卑,即使对一条虫、一朵花,也会谦卑尊重。. T/ l [2 A* B- ~( [
& C6 B3 u8 c+ u
最不中听的话,往往是对你最有帮助的指引。6 B {+ ~2 {; q% e, _! w: t1 W
) V* R9 A5 V# t: a
对一个不明生与死的人来说,人生是一种很令人烦恼的事情。' V7 U0 b" j( U* Q' |0 D
K+ n- {; h7 u! }& @: U学习去思维生死----开始的时候这会令你不安,但当你克服了对它的恐惧时,思维生死只会使你的生命越来越灿烂丰盛。
! L' H* ^6 x- k g' C9 m; {, `8 s( B, d* ?% U4 a
提醒自己死亡随时会来临,就是策励自己不要枉过每一天。
! O8 n+ O7 x3 u* q6 x G; {5 w: s- V6 a) H
. X% h5 O5 G( g) m" _' }9 r你认为日落是一种人生美景,我只觉得它是一个提醒我,又向死亡踏前了一步的时计,叫我好好的善用剩下来的生命。
, M# X; y- ~. s# `4 x1 p6 p) g! x/ x r/ [* j+ Q
死亡并不可怕。有生就必然有死;自出娘胎,我们每一分钟都在朝死亡步近。3 s( p( n4 h( M. E7 @
真正可怕与可悲的是:在生与死之间没有做过什么。4 L: j' s, L0 N( ^% R7 q
% m. \2 H: D d& _% S( J
死亡本身并不是一件好的或者坏的事情,只是自然变幻的一个程序。对一个没枉过一生的人而言,死亡的确没什么可惧的地方。
" O" d- L% N5 t# F. K% U" s; c2 i! g9 N; o% g. {/ R: ?
死亡之可怕,只源于你对生命的执恋。, S) N' d$ U' }, n+ b( _
+ B5 z& `- r1 y
对一个可以随时面对死亡而无惧无悔的人来说,生命中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伤害到他。
9 i0 H9 y- Q, z
+ N6 d0 [7 r4 w/ t5 p$ E9 o& w与其抱怨不能令自己长生不死,倒不如好好令生命之旅程不枉一走。
. f! _# d4 K/ M
* i$ ^ K9 E# \) r4 }' H& p' U万事万物无不在变幻当中。把生命与快乐寄望于事物的常久不变上,无疑只会令生命中的每一天都面对失望。6 }& a* N+ P, W W) j$ y1 {
9 m7 K" K2 C( }+ ]万事万物均依因缘而自然发展:先是产生,然后维持状况一回儿,最终就改变消失。尽管你大哭大闹,它们还是一样会变幻消失,这只是自然的规序,并非好的或坏的一件事。在你明白并接受了这个自然法则后,你的生命就会好过得多了。! k! N: N e: \3 b9 v. x5 E
( F( z7 e. l I1 K0 i* y3 Z$ i
在欣赏电影的时候,我们会投入其中,全神贯注,甚至因受到剧情牵引情绪而大哭大笑。但想想电影是什么?不外乎红、蓝及绿色的变幻光束投射于白布上,再配上些声音而已,却令观众信以为真,把剧情发展视作最重要的大事。同样的,生命中之苦与乐也不过只是一系列的变幻景况,维持并不太久,只是当事人困在局中,才感到是天大的事情而已。我们当然要尽生命中之责任,却毋需过于介怀成果;生命也不外乎是另一场电影而已!
" f I( K6 v8 u: M! E5 N3 Y1 e: n( n8 n8 A7 V/ U8 Y& P, L% U
快乐之道其实很简单----生活顺景时,要知道福乐并非永恒;生活不遂意时,视困境为过眼云烟。不要把这些体验看得太认真,要知道苦与乐来来去去,变幻不定。在看透这一点时,你就可以自在地旁观,世事翻腾反覆而不扬一条眉毛。
" P, ]% F. j. m- W9 A7 g" W. {4 b* E% H; j
在你能把宇宙万事万物皆视为梦幻泡影时,你将永不会再感受到痛苦与束缚。
+ k O( m* N( [2 [! S. e# T$ O; N
小鸟在唱,小狗在吠。小鸟只不过鸣唱,小狗也只不过在哮吠。这些只是声音,不多不少,不好不坏!但你的心却在批述:“呀!这鸟鸣实在悦耳!”,“那狗吠声真令人心烦!”。引致你兴奋或厌烦的并不是鸟声或狗声,问题出在你自己的心上!要做一个快乐的人,你只需知道:“这是小鸟的鸣声,那是小狗的吼声!”就足够了。8 u9 R L; c9 M* [
Q# y G1 b# o9 S+ H% M乐听赞美,不喜他人的批评;心欲名利,不欲失去它们;这些心态就像锁链一样,把我们与恒久的内心痛苦连在一起。只有在超越它们时,我们才可能体验到自在与快乐。
2 Y$ U( L# P2 x, H( C1 f) `6 K/ o8 i5 h6 o, {6 C" R! j
你的心不停在说:“我需要这个!我需要那个!”不要理会它的要求。你早已拥有你所需要的一切,但你却永没可能得到所有你所想要的。而我可以向你保证,即使没有它们,你的生命也一样可以很自在快乐。
* G: h/ ~4 z$ T q, E/ h5 i
6 F4 D' q: _ @7 T过一种简简单单的生活,做一个实实在在的人;快乐的秘密不过如此而已。
& d6 u6 _: A, G- K) g; i' d+ Q2 T3 s) \5 k! L
要为自己创造一个快乐的生命其实很简单,你只需要两种材料:一个简单的生活方式和一颗满足感恩的心。/ u+ R1 T/ [: Y& u4 s& B
/ _7 p- J# @% i, [( y' Y4 D9 i. j8 A
与其对不能得到的欲求耿耿于怀,倒不如对你已经拥有的满足感恩。
0 A U2 C# ~! P3 P8 ~
: t: @3 j S a- l6 f人生最大的财产是健康,最大的财富是心足,最大的胜利是无嗔,最大的成就莫过于不论在何时何地都能悠然自得。
2 \7 v- m: R. }: b9 e7 `, M: J
6 l5 U* B7 K* Q4 e0 y6 ]- B要令自己在生命中永不失望,最好的方法是不要对人对事有所希求;在心中没有欲求的时候,生命就不会再有失落。! x/ K* e: B( l- N" R
+ R3 k7 _0 v. h; h) C欲望与执恋是令我们感到痛苦的原素。在消除了此二者时,我们几乎没可能会不快乐自在。, y' {/ u6 j4 l. n5 W, h, q+ g8 N
9 ^* J2 @6 k* B* m7 @# S
人总以为拥有的愈多就会愈快乐;事实是要求的愈少才会愈快乐。
. W4 V, K! D0 a& C( x
. }) p& S/ z, H' B, V还未“拥有”的人为了争取而受苦,早已“拥有”的人为了不想失去而痛苦,你看:“有”与“没有”和快乐与否并无直接关系。但世人都穷一生去追求欲望,这其实是不是有点傻?' P8 U% t0 m" \6 s; V
+ o4 d O" ^( U
快乐与拥有多少物产并无关系。在你缺乏财富时。你日思夜念要得到它们。在你拥有财富时,你会日夜担心怕失去它们。你见过一个快乐的富翁吗?他们其实与穷人一般痛苦。要寻找快乐,你必须找对地方----自己的心。
: d0 E6 T( D P% d# o9 V
/ ]2 C3 L' J4 i! R. G% F人们总以为财富与名气等于快乐。如果你心里已充满了快乐,你根本不需要名利;如果你心里没有快乐,纵管坐拥全世界的财富与名利也都没有什么意思。' l4 [& R) i$ s- `5 V8 |! {4 A' |. f
; V/ k1 ?& y3 L1 _4 T2 m8 s如果你只懂得终日劳碌于争取更多的金钱及保护你已有的财富的话,它们对你其实就已没有什么真正的好处了。" K- h9 g" m1 V" Z4 A4 h
3 d* ]8 m0 w/ y T# M
如果你真的想常常快乐,就不要把快乐建基于你所拥有或所缺少的事物上;视你的财富、你的房子及车子都是向别人借来的,好好利用它们,但不要执恋它们;哪你自然会享受一个简单但快乐的一生。
+ G3 {. p$ Y0 `) P
( T1 j6 S2 L1 T4 [8 m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追求快乐而做的,但往往是在我们放弃刻意追求快乐而做种种事情时,它才会悄悄来临。& c+ W1 u( F; J$ ^8 S
$ S7 U' t/ v9 I6 O" P
一个火把可以点燃更多的火把而不失本身之火焰。快乐就如火焰一样,你可以不断施予别人快乐,却不会因此而牺牲自己的快乐。; ]8 G: m7 ]4 z+ Y
( w/ x3 u1 f* ]4 ~) x快乐就像一盏油灯。当灯被点亮时,它不需要向黑暗说:“让我来照亮你吧!”,它不再需要做其他的什么,房中的黑暗角落自然就会被照亮起来。同样的,当你的心中充满快乐时,你不需要刻意地去做什么,你周遭的生命也自然会被照亮。
: ?. z. o; n/ N' _- e) E* u) ]# e/ C$ O" Z2 n3 i& o+ h& T" O
他人的话----不论说的人如何伟大,对你都没什么真正的益处,除非你把他的智慧变为你自己的智慧。
4 B/ I. S; N' ?& X, b& E
. N- |0 D9 i3 V$ b先弄清楚慈悲与智慧的种种,然后仔细地思维内里的深义,最后把它们用在你的生活中。你越运用它们,你就越会感到它们是达致快乐的路向。在最后,你自己变成了智慧与慈悲,你的举手投足都就是悲智的表现。
- F% `. h( P- d+ H; B: k3 r4 C
4 g# i8 J O. I/ f- W9 b: f我所说的对你并没有一点用处,除非你把它刻在你的心上,而不是单单记在脑袋中。在你能做到这一点时,你的所有心念、行为及谈吐都会在不知不觉中反映它们,你的每一句话,甚至你的举手投足都成为对整个世界的开示。这个世界将会因为你的存在而得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