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期“字”只是限于古代有身份的人。唐宋后扩展到所有读书人 & u$ Q6 Z7 z) ~+ T
' k$ B. p! n+ p《礼记·曲礼》上说:“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说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为了让人尊重他,供他人称呼。一般人尤其是同辈和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
" j1 a/ Q% m7 H8 k7 V! D* l/ U( v% u+ y# a s) p r
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据有以下几种: 8 z' ^2 _0 o8 }5 ?
5 F4 ?4 V8 W y8 r- r7 u' e1 {( O①同义反复。如屈原名平,字原,广平为原。孔子学生宰予,字子我,季路字子由,颜回字子渊,诸葛亮字孔明,陶渊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诸葛瑾字子瑜,文天祥字景瑞,都属此类。 , a! \- S6 }" @' z4 H; h/ F% a: ?: L
8 I+ z: w6 C2 L, n) h/ [②反义相对。晋大夫赵衰(减少意)字子馀(增多)。曾点(小黑也)字子晳,色白也。唐王绩字无功,朱熹(火亮)字元晦,元赵孟\(俯)字子昂,晏殊字同叔。
- c H& D; S& W5 ~: f4 z1 F% g* L! H$ N* t" X0 x
③连义推想。赵云字子龙(云从龙);晁补之,字无咎;苏轼,肿诱埃ā蹲蟠??8年》:“君冯轼而观之”);岳飞字鹏举。
6 ] |. M y+ K+ }1 l- s1 A" {) e( }: U. w% j$ i3 x" t# z3 @( K
从以上三类可以看出,字与名有密切关系,字往往是名的补充或解释,这叫“名字相应”,互为表里,故字又称作“表字”。这三种是主要的,另外还有以干支五行命字,以排行命字,或者字行加排行,字后加父(甫)的情况一般也归入字的范围。
% f# p' Y! f- F4 g* o& o3 O: I2 v, y" ]' J9 r X( m4 y4 z; l
命字方面与命名同样,有着时代气息,一个总的趋向是美词化和尊老化,在尊老化方面更加显。 - G1 R/ ?9 Z" V& M
3 @' j$ }2 L- Q4 m7 M* Q, X: x唐宋以后,由于理学加强,一些繁文褥节越来越多,读书人之间在称呼上也大做文章,称字,是为了表尊敬,但时间长了之后,渐感称字还不够恭敬,于是又有了比字更表恭敬的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