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拳法! v Q3 p2 D# Y9 _( x: N
拳法指拳的运使方法。太极拳常用拳法有冲拳、栽拳、搬拳、撇拳、贯拳、砸拳、侧崩、撞拳等等。
' G2 t, S* \+ d' \冲拳/ V! q, c+ a! N/ g+ s. {% r2 G
立拳或平拳自腰向前打出,高不过肩,低不过胸,力达拳面。3 l8 Q A' x& F( C
[杨式、孙式、吴式、武式 】 平拳或立拳自腰间向前打出。其要点是利用周身合力,力达拳面,臂微屈,沉肩坠肘。9 x6 L7 A: q$ {4 B$ v9 t" w2 M. m) q
【 陈式 】 由胸前旋臂弹抖打出。其要点是松活弹抖快速发力。$ y* h! T% b# y P7 R
架冲拳
* C4 S4 f) Z6 ~/ E【 杨式、吴式 】 臂内旋拳眼向下,经耳旁向前方打出,架于头顶。[武式 】 拳微内旋拳心向下弧形向上打出,架于头顶。 【 陈式 】 臂内旋拳眼向下,拳心向上,架于头顶。
% x- a( p: h2 S: [4 G栽拳+ V* c* a" U8 X5 q( r
拳自耳旁向前下方打出,拳面斜朝下,拳心朝内,高与膝平,臂自然伸直,力达拳面。& S- Q' F' Y! }( i! n' O
搬拳屈臂俯拳,自异侧而上,以肘关节为轴,前臂翻至体前或体侧,手臂成弧形。陈式、吴式无明显此动作。 * X& _2 m z8 a1 Z
【 杨式 】 一掌下压另拳经其上向下打出,以肘关节为轴,手外旋前臂翻至体前,拳心向上。* Y0 `4 {# R% {! k$ w1 {+ }
[孙式]掌内旋以肘关节为轴,向回向胸前平屈握拳为搬。
% ]0 ~0 j, e9 E5 `% [6 r武式]拳自胸前向前上方以肘关节为轴,翻臂而出,与鼻同高,拳心斜向上,拳眼向左或后,力达拳背。 P( m+ A/ _4 N* d. P
撇拳
, E2 k* X2 a) r" _% h2 v2 w一手握拳屈臂,拳心朝下,自异侧向前上方翻臂撇打,拳心朝上,臂呈弧形作
4 G8 x5 O' P. \[陈式、孙式、武式 ]无明显撇身捶动作,但包含此拳法。[吴式、杨式 】 以肩关节为轴,手外旋前臂至异侧向前上方翻臂打出,拳心向上,常伴随翻身变化方向。0 O, }5 G6 t: b& p
贯拳& r6 E/ y% ]; c& e; E
双拳从斜下方经两侧,臂内旋弧形向前摆动横击。两拳眼相对,力达拳面,高与耳平,两臂均成半圆形。单贯拳同此要求,拳略高于头。; d- \- r8 T/ ?
【 吴式、杨式 】 双拳经两侧臂内旋向前弧行,两拳眼相对合击,基本上两拳之间与头宽。 【 武式、陈式、孙式 】 无明显此动作。
+ a1 L6 I+ ]; i) j. T7 Z( W0 J/ t; v撞拳
1 `; N' T$ V: m' W# h A【 孙式、武式 】 两拳拳 J 山句下或向上,通过身体的整体移动,向前冲出。要求利用身体的整体移动惯性力,力达于拳面,臂微屈,眼看双拳。- r0 q0 ~. I6 L+ p+ d
【 陈式 】 两拳拳心向里,拳眼向上,相距约两平拳,上下相对,通过身体转动,同时向前冲弹出。要求转腰利用前冲制动弹抖发拳,力达拳背。 【 杨式、武式 】 无明显此动作。
% m7 r& C5 v8 ^! w) m砸拳 . @$ w# e6 ^" c9 ]
陈式太极拳的独特动作。臂呈弧形,拳自上而下砸;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4 l6 F& h! H1 I$ G! M& y/ E侧崩
% N+ U, X5 V4 S臂呈弧形,拳自内向外斜下弧形弹抖打出,拳心向内,力达拳轮。
/ \( K3 M" F& v! ~( |弹抖拳
& }. i+ W4 s$ l9 u1 Q主要指陈式太极拳中一些发力的拳法,例如双拳横抖、双分横抖等。其特点是利用身体各部位的螺旋缠绕后快速发力。[双分横抖 】 两臂外翻,双拳由左右向上弹抖打出,拳心朝上,力达拳背。【 双拳横抖 】 两拳向左(或右),左右)拳外旋,右(左)拳内旋,两拳经胸前向左(右)横抖打出;左(右)拳心朝上;右(左)拳心斜朝下,力达拳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