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千余种药用植物濒危种质资源得到保护
4 G& }5 h2 w! ]: W ( p9 F: W) K, t& S' B
2 v; Z& `5 p. a3 M7 ~ ( S* \* p& u8 N& ^0 c/ V
2008-04-17 阅读:17 出处:中国医药报 作者: 编辑: ; A! q( H7 \0 E0 L
$ |( y" o8 s7 p9 T k, E- j) E
, ^( e7 }: j% D1 @" j& M
近日,国家自然科技资源平台项目“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工作在京启动。专家表示,通过近几年的努力,我国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和整合领域取得显著进展,一些珍稀濒危种质资源已得到妥善保护。据悉,已有1000余份濒危、珍稀种质资源被抢救性收集、整理和保护,建立并完善了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系统数据库,且已通过“中国中药资源研究与实践网”向社会开放共享。, g1 C, D0 Q2 I8 H+ F
课题负责人、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黄璐琦研究员介绍,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研究项目自2005年开始,有来自全国20多个省(区、市)50多家单位的300余名科技人员参与了该项目的研究。该项目已经制定了白芨、商陆、槐、老鹳草等200余种药用植物的描述规范、数据标准和数据质量管理规范;完成了天麻、光果甘草等200余种、12000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标准化整理,实现了统一描述;完成了14000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数字化表达,近126万个数据项;完成了22181幅图像的采集,并建立了图像数据库;对当归、绞股蓝等72种3550份种质资源进行了资源繁殖,并进行了田间种植、农艺性状观察。通过项目的实施,初步掌握了全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状况,获取了丰富的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抢救和繁育了大批珍稀濒危资源。
6 i; r; v6 |9 q" a& f( o" h 在此基础上,该项目构建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统一描述的标准体系,填补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系统收集、整理和数字化表达研究的空白;建立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共享网络系统,初步实现了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信息与实物共享。据悉,迄今已通过“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信息共享系统”实现信息共享28612人次,向全国76个单位提供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已有的研究成果为国家“973”和“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基础性公益基金等项目提供了大量信息,促进了中医药的科学研究。尤其对重点药用生物资源品种的保护利用提出了建议,为国家制定保护利用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为《中国药典》多来源中药材品种的正本清源和标准的制定提供了依据。此外,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筛选出的一批具有优良性状的种质,以种子或种苗的方式提供给产区农户,增加了农户的收入,促进了全国各省区的地方经济和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尤其是收集到的宽叶型铁皮石斛、黄果西洋参、野生人参、野生霍山石斛等珍稀濒危种质资源极为珍贵。
+ V1 e4 T' c" I) t+ M& i+ ^& H 黄璐琦介绍,此次启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理、整合及共享试点”工作,将进一步推动药用植物种质资源标准化,整合社会资源、促进科研成果转化。(秦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