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楼梦》自诞生之日起,便已有人着手研究此书,至今已经形成了数个派系,关于书中的细节,更是有无数种说法和猜测。《非常品红楼》是作者苏芩倡导“红学年轻态”的开局之作,不论语言风格还是行文构架,皆糅入了时尚现代的风格元素。她用时髦话语解读经典巨著,勾勒出人物在人情、世事、利益中的命运之路。 " J& l: g0 Y3 c" ]
, M P. @& o5 Z* Y% H9 s, E8 H: H5 Z
& _+ F7 n- r' h, j
寄人篱下,却无钱财之忧
* j7 W: a. ^- f& r0 V7 E- F
- O0 c0 e7 s- e3 r, j" _' B" y7 A9 Y0 \/ L; V1 e9 l6 {
在贾府这个富贵之地,有没有势力,有没有钱财是衡量一个人的重要标准,林黛玉孤儿一个,论势力自然是没有的,要说钱财恐怕也没有,连她自己都说过:“我是一无所有,吃穿用度,一草一纸,皆是和他们家的姑娘一样,那些小人岂有不多嫌的。”但实际上,这样的处境,对于出身名门的林黛玉来说是完全不可能的。 2 C5 Y' M1 h- X/ a. u
8 b6 z3 W6 a* B) o
6 q# A6 \( ^) Z$ |, x3 Z3 o; j" X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这一代往上推五代,曾经世袭过列侯,是国之重臣,根基甚至胜过贾府。到了林如海这一代,世袭的代数满了,林如海便从科举出身,中的是探花,也就是全国高考的第三名,在书中第一次出场时正出任巡盐御史。御史是个多大的官衔呢?在古代,御史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林如海是皇帝钦点的巡盐御史,干的是监察盐官政务和盐商买卖的工作,这个职位在过去那个时代,是肥缺中的肥缺。而这时贾宝玉的父亲贾政只是一个工部的员外郎。工部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工部的最高行政长官是尚书,相当于今天的建设部长,副部长在古代称之为侍郎,而贾政所出任的员外郎正是副部长的下属。林如海显然混得比他强。
2 _) K2 R; B0 K6 r% W2 U, @' R& b$ p
& T3 D/ F" R' U x7 L
! i8 N6 Y9 r2 b) y而且文中说明了,林家也是钟鼎之家。钟鸣鼎食,大富贵也!试想,以林如海这样的官职,会任由自己的独生女儿成为无依无靠、寄人篱下的“乞食者”吗?作者只是写出了林家的人丁不旺,没有男性后代而已,丝毫没有透露出林家有经济方面的危机。 # q, }2 n: J$ ^: J# T
. @3 u) c, W5 k9 O( ?" v# m& p& f
; F8 K+ ], i* {' d, e! i1 M
大多数读者至今认为林家的财力是不如贾家的,因为从林黛玉初进贾府那一系列的心理活动看来,她还是很紧张的。其实这不难理解,一个年仅五六岁的女孩子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中,尤其这个地方还有着和自己的家乡完全不同的风俗差异,很多生活习惯也是不同的,能够做到像林黛玉这样沉着镇定已经十分不错了。
7 L. p) t) o5 Y4 ^% S
& L: ?, W- Q( f5 N
- s0 S/ I" ^" O% Y8 l相信,林如海托贾雨村带去的那封信不光是信件那么简单,应该还有林黛玉的生活费的安排。尤其林如海死后,林家巨额的财产难道能够一夜之间消失无踪吗?绝对不可能。 $ j" Z' X* G7 ^# T; z4 g
d) z0 U4 \# R
9 J* k- L: {5 @; C3 e( \从文中来看,林如海的品行十分优良,而且林家的家庭成员相对简单,不像贾府人口多开销大,积累下来的财富一定少不了。即便不会完全由女儿继承,但林黛玉作为唯一的子女,能够分到的份额也是相当大的。由此,林黛玉的“清高自许、目无下尘”,固然是天性使然,其实也是自负使然,出身高贵、财力雄厚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 K* ^7 k) _2 J; B% A0 a
1 w2 N3 D5 `/ K) z打赏下人,一派贵族风范
) S, W1 G2 E, z* g0 f5 l: S) u& w7 t+ S: W5 r* R1 p, f
; R' [8 u9 X* L! s0 M- o
大观园里的小姐们,虽然衣食无虞,但钱财问题上却没有多大的自由度,每个月只有固定数额的零花钱:二两银子。放在今天,也就值个四五百。别以为这些小姐们天天待着没什么花销,二两银子肯定花不完。小姐们的日常花销其实并不少,又要购买化妆品臭美,又要购买新版玩具娱乐,还得不时地打赏下人装阔佬,所以,就连当家的三姑娘探春要想买点小玩意儿,还要用心积攒,几个月才省得出“十来吊钱”。可林黛玉不一样了,同样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亲戚,同样是没出嫁的小姐,从没见她有过经济上的困窘事,而且,在打赏下人的小费方面,她的出手也是最为阔绰的。 * K2 b$ B* w6 I
; d5 c) v8 G3 Y7 L9 \6 }- _
& I" u2 K1 D4 O7 @0 k5 o
第二十六回中:(红玉)忽听窗外问道:“姐姐在屋里没有?”红玉闻听,在窗眼内望外一看,原来是本院的小丫头名叫佳蕙的,应答说:“在家里,你进来罢。”佳蕙听了,跑进来就坐在床上,笑道:“我好造化!刚才在院子里洗东西,宝玉叫往林姑娘那里送茶叶,花大姐姐交给我送去。可巧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见我去了,林姑娘就抓了两把给我,也不知多少。你替我收着。”便把手帕子打开,把钱倒了出来,红玉替她一五一十地数了收起。
9 Z; X8 Q2 s0 V; y
$ q/ R, n1 d5 B* x/ {" y% w( A7 t! V" O
佳蕙是怡红院中的一个三等小丫鬟,身份比起袭人、晴雯、麝月这样的大丫鬟是要低好几个层次的,但就是这么个小工,她去给黛玉送东西却得到了赏赐,可见黛玉很大方。“好造化”三个字说得真妙,可见丫鬟们也不是人人有这样的运气,要是回回能碰到赏钱的事情,那岂不人人争当快递员!何况,黛玉跟宝玉原本是极熟悉的两个人,宝玉的下人给黛玉送东西,黛玉原本就不需要客气,如果真是碍于面子才给,也不会顺手抓了两把钱,也不问具体数目。 - p u0 W8 D" J
$ V3 I/ A( k% }3 L$ Q* O& j
# D* N0 X* L- O另外再来看这一句:“老太太那里给林姑娘送钱来,正分给他们的丫头们呢。”这个钱一定不是大观园中太太小姐们人人都有的月例钱。所有贾府上下人等的月钱都是由王熙凤发放,并不需要牵扯到老太太,可见黛玉在每月固定月钱之外,还另外有特殊津贴,这个钱则是由贾母亲自补贴的。 + m; ~% Y& v5 q- a- j
$ L3 ~2 X p ~2 l& u
0 m$ W& ?3 \) `+ [+ H另有一次是在第四十五回,宝钗差下人来给林黛玉送燕窝一段: / W/ y1 X$ @ r5 t% _* W
- m* P/ a5 \) m5 e/ c% F4 a
7 X9 E" K" m$ X8 @ e! z! D7 e就有蘅芜苑的一个婆子,也打着伞、提着灯,送了一大包燕窝来,还有一包子洁粉梅片雪花洋糖,说:“这比买的强。姑娘说了:姑娘先吃着,完了再送来。”黛玉回说:“费心。”命她外头坐了、吃茶。婆子笑道:“不吃茶了,我还有事呢。”黛玉笑道:“我也知道你们忙。如今天又凉,夜又长,越发该会个夜局,痛赌两场了。”婆子笑道:“不瞒姑娘说,今年我大沾光儿了。横竖每夜各处有几个上夜的人,误了更也不好,不如会个夜局,又坐了更,又解闷儿。今日又是我的头家,如今园门关了,就该上场了。”黛玉听说,笑道:“难为你。误了你发财,冒雨送来。”命人“给她几百钱,打些酒吃,(避避雨气)”。说着,磕头,外面接了钱,打伞去了。 # ]' F( k" H) |9 `8 ?$ q7 c
$ h k& m% E2 N* C& K$ W+ r3 E3 y) A/ ^+ F* E
几百钱在古代绝不是个小数目,那个时候的主要流通货币就是铜制钱,只有像贾家这样的豪门大户之家才会频繁使用银钱。在第二十七回中,探春曾经委托宝玉为自己购买一些字画玩物,宝玉和探春曾经有过一段对话: 探春又笑道:“这几个月,我又攒下有十来吊钱了,你还拿了去,明儿出门逛去的时候,或是好字画,好轻巧玩意儿,替我带些来。”宝玉道:“我这么城里城外,大廊小庙的逛,也没见个新奇精致东西,只不过是那些金玉铜磁没处撂的古董,再就是绸缎吃食衣服了。”探春道:“谁要这些。怎么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我喜欢的什么似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都当宝贝似的抢了去了。”宝玉笑道:“原来要这个。这不值什么,拿五百钱出去给小子们,管拉一车来。”
; l* p( }9 k" G/ @3 ]; E# L+ X+ z, @! e
4 h: `. l$ z: F0 k: ^& k1 N! s b
这话听起来吓一跳!在那个时代,五百钱买民间的手工艺品可以买一车,即便是宝玉略带了些夸张,还是不难看出这五百铜钱的购买力之强。而黛玉赏小费随手就是几百钱!绝对是有钱人! 7 D7 v' m! H8 F" D* A! J
; l. }. x; E- _: P R4 g
& `. b$ E3 j; [' W1 a“情调小女人” 人情世故样样通 0 ^# r5 A: Z/ n
" l+ P4 Y5 p% z% E' x7 i+ x6 j- [9 |. `
虽然在大观园里主人赏钱是十分正常也是十分经常的事情,但为黛玉安排的两次赏钱描写则更有深意,另外也暗示出:黛玉并非像读者想象中那么不通人情世故只会耍小性儿,其实她也十分会办事,人情世故样样精通,只不过打着清高的幌子装优雅,这一点上,薛宝钗绝对不如林黛玉聪明,人家林妹妹该做的一样没拉下,还得了个不食人间烟火的情调小女人的称号,她却成了财迷心窍的禄蠹,张口闭口不是钱就是官,其实傻到家了!所以,林黛玉不仅不穷,而且还富得流油。
2 v9 h: p& A% B- w# }0 N+ @, |: C U1 u4 t$ U0 }4 [
* ?. w: r* U$ E7 ^- E4 U r) f
林黛玉的苦闷更多的是一种悲乡情结,同时,作为一个小女孩,即便有钱也不可能由她来花,果真一草一纸,也得问人要,即使花的是自己的钱。史湘云还算是个富贵人家小姐,但家族的没落让她每天晚上要干活到深夜,最盼望的就是被接来荣国府过几天休闲度假的日子。林黛玉的生活又怎么样呢?每天读读书,写写诗,睡睡午觉,闲了还要搞个葬花之类的行为艺术,吃的穿的都是最好的,稀奇物件要先紧着她挑,针线活几乎从来不沾手,要什么贾府上下总是有求必应,几次三番惹得贾宝玉摔那块被上上下下视为命根子的玉,也没有人敢对她说个“不”字。
9 b6 s2 ~2 |/ `5 n7 ~" b
, }8 U% u0 q& Z7 a! D, Z
7 E3 [; [( p- w4 N; |) u5 B林黛玉算得上《红楼梦》里第一娇小姐,恐怕身为贵妃的元春也未必赶得上她会享福。可见,林黛玉背后有着强大的财力支持。不然,即便贾母再怎么对她爱护备至,王夫人的亲生女儿可是皇妃娘娘,哪能尽着这个外来户碍她的眼却不能有一点“作为”?林黛玉不仅仅在贾宝玉的心目中占有独一无二的地位,在贾母在凤姐,甚至在贾府众人心目中,其优势地位也是相当明显的,所以,王夫人轻易不敢动林黛玉,即便恨,也只能恨在心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