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5-3 08:47: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乳腺炎 3 e6 j2 U; b$ o. A
(一)临床表现
7 I; g: o$ R' V( {# b2 }& Z本病多发生于产后哺乳期,以初产妇为多。产后3-4周,由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而引起急性乳腺炎。开始时,病人有高烧、寒战、乳房红肿及疼痛。炎症多位于乳腺的外下象限,形成硬结,有压痛。继而在短期内软化形成脓肿,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白细胞计数增高等。如治疗不当或反复感染,可形成慢性化脓性乳腺炎,炎症周围结缔组织增生、增厚,形成肿块。' P- q$ J6 F Q( x0 t C4 e$ m
(二)声像图特点
, A# J: D* o m: s1、在炎性肿块上检查时,肿块边缘局部增厚、边界不十分清楚,但回声增强。探头挤压肿块时,局部有压痛。6 p/ W4 d, t# f/ W! y7 I2 |6 v( x% `* s
2、内部回声增强,但分布不均,彩超见炎性肿块周边及内部有散在点状血流信号。
( C2 i+ p& K5 Q% N9 G% J s3、如形成脓肿时,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边界增厚而不光滑。- y) B1 A( `0 P$ b+ f
4、慢性炎症或脓肿液化不全时,内部可呈现不均质的回声点或回声团。
: C9 X. P3 i+ m, |% K9 M( `(三)鉴别诊断
. p; f5 Y& p0 c6 {1、应与乳腺癌相鉴别。除参照临床症状及体征进行鉴别外,声像图示乳癌为低回声衰减肿块,边界不整,常有浸润。有时两者的声像很相似,难以区分。* h' K' |- X6 W: l; [6 F) E5 w
2、应与乳腺囊肿相鉴别。当乳腺炎形成脓肿时,内部呈不均质的无回声区,但囊肿边界光滑、壁薄,内部呈均质的无回声区。
$ @# [( o; w. B- I+ O3、应与浆液性乳腺炎相鉴别。- o& b( O3 l1 q
C& Y* G8 ~2 U& Q8 B" A3 B, Q
一、乳腺癌
* H( D1 e) z8 _(一)临床表现5 \- l8 n; z5 i
乳腺癌是从乳腺导管上皮及未梢导管上皮发生的恶性肿瘤。据我国统计,除子宫癌外,占妇女恶性肿瘤的第二位。男性也偶见患乳腺癌者。临床表现:早期无任何症状,常在更衣或洗澡时偶然被发现。最初表现为一侧乳房无痛性肿块,质硬,边界不清,多为单发,可以被推动。癌瘤逐渐长大时,可侵入筋膜或库柏韧带,肿块处皮肤出现凹陷,继之皮肤的桔皮样改变及乳头凹陷。早期乳癌也可侵犯同侧腋窝淋巴结及锁骨下淋巴结,晚期通过血循转移,侵犯肝、肺及骨骼,预后很差。" ]: k0 X0 X, J+ E' s. {
(二)声像图特点
" @; q: v' L+ ?4 { U, b5 V1、癌瘤处边界不整,凹凸不平,无包膜,边界呈锯齿状或蟹足状,界限往往不清。8 x8 G, @7 w/ o" \
2、内部多呈低回声、实性衰减暗区,分布不均,少数呈等回声或强回声。7 ?6 H- h/ V. h
3、癌瘤后壁回声减低或消失。
1 ?. a! H0 T) ]0 s0 `2 c$ G4、癌瘤后方回声亦呈衰减暗区。
0 J* n: f/ `" Z; S( I: b5、癌瘤向组织或皮肤呈蟹足样浸润。7 Z" K; f2 Q- I y+ z
6、癌瘤中心有液化坏死时,可见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
4 N* J0 `) s6 J; p7、彩超显示:癌瘤内血流增多,有点状棒状血流信号,并有新生血管及动静脉瘘现象。多普勒频谱,PSV>20cm/s, RI高达0.7或更高。
u2 p, e7 y: ]& L+ ]二、典型乳腺癌的声像图
0 D6 O- g2 ]+ n+ P, u7 x& [乳腺癌由于病理及组织学特点及声学物理性能的不同,故对几种乳腺癌声像图上出现特征改变,如出现此种声像图,即可作出诊断。日本小林利次研究表明:乳腺癌声像图的增强及减弱,是根据乳癌内纤维组织及腺体成分多少而决定的。纤维组织多的肿瘤如硬癌,肿瘤虽小而质地坚硬,声能衰减明显。其次如髓样癌,腺体细胞多,组织疏松,透声性好,后方反而增强。乳头状导管癌为导管内出现实性乳头状回声团。以上三种乳癌在声像图上,有一定的特征性,从超声显示可以辨认。' D7 `* A7 h7 J5 H
1、乳头状导管癌:在乳腺的中心导管内,可见癌组织呈乳头状充满管腔,癌瘤累及导管范围很广,呈多中心性散在分布,如挤压乳房或乳头,可挤出粘液、血液或粘稠状物。
( M6 U3 N6 y" s* k" o8 x4 Z% @声像图显示:常位于导管内呈中低回声区,有蟹足样浸润,后壁常呈衰减暗区。
, o% C, N$ a& M7 }% \- o2、髓样癌:髓样癌体积一般较大,直径可达4-6cm,圆球形,界限清楚,质地较软,多位于乳房的深部。后期可与皮肤粘连,早期易发生转移。从组织学观察,由于本肿瘤细胞数多,间质纤维少,故肿物大而质软,易坏死而发生破溃。
$ Z- }/ h% ?/ g0 u声像图显示:肿物直径较大,常达4-6cm,圆球形,边缘比较光滑,内部呈等回声或部分无回声区。有时,内部亦可见散在不均的光点伴无回声区,后方回声一般不减弱,如后方衰减,则恶性程度大。
+ q. z) I' `) o5 O: }1 B/ F, f3、乳腺硬癌:硬癌为乳腺癌中较常见的一种,约占70%-80%,硬癌的癌细胞少,大多数为纤维组织,集合成索状或片状,硬癌体积虽小但质地坚硬,边界凹凸不平,境界不清,恶性程度高,易早期发生转移。% f6 p2 Y$ R. h1 R7 _
声像图显示:内部及后部回声明显衰减呈减暗区,是期特点。同时边界不整,境界不清图。
, ?7 s3 |4 ?& c o: `4、其他乳癌3 Z; U5 w6 \4 z: v* @
上述三种乳癌(乳头状导管癌、髓样癌、硬癌)有特征性图像,超声显示诊断。其他还有单纯癌、腺癌、粘夜癌等,各类癌声像图大多类同,略有不同,分述如下:
b3 D/ r) b& }! K* ]) b单纯癌,在癌瘤组织中,主质与间质成分的数量几乎相等,癌细胞排列成团块状、索条状及蜂窝状。目前对几种类型乳癌混合在一起,难以区分时,亦可诊断为单纯癌。
) b( v# H4 P. p* i! Q* D腺癌 肿瘤起源于腺泡或小乳管,癌细胞排列呈腺体样。; F! U8 r) L- k+ L: K; W0 y
粘液癌又称胶样癌(colloid carcinoma)以粘液蛋白为主的癌瘤,如侵犯导管时,后方可以显衰减暗区。
8 h _6 w( N' {# n% A' O0 d二、特殊乳癌& a4 g8 B F3 S d1 y" W0 T
炎性乳癌(inflammatory carcinoma of the breast)是乳癌中一种特殊类型。其临床表现颇似乳腺炎,亦有皮肤发红但呈暗红色,有广泛的皮肤水肿,形成边界不清的肿块。病理证实为一种癌细胞广泛侵犯表皮层淋巴管及皮下组织,形成栓塞性的未分化癌。镜下发现真皮内淋巴管肿瘤浸润栓塞,早期即向腋窝、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预后很差。笔者在1983年曾接受过1例炎性乳癌患者,女性38岁,后发现乳房硬结,皮肤暗红、肿胀、无压痛,腋窝及锁骨上发现淋巴结肿大,经抗炎症治疗未见改善,行锁骨上淋巴结活检,病理报告为转移癌,最后证实为炎性乳癌。随访3个月死亡。
% \+ t3 p; ^- o, M8 ~/ o; {病理及临床学家认为:炎性乳癌表现有三种类型。(1)临床表现为主,病理尚不能证实。(2)临床表现不明显,但病理已经证实。(3)临床、病理均能证实,以第三类最为多见。
; ? ^$ P8 f6 w8 H1 T. v在鉴别诊断方面,主要与慢性乳腺炎相鉴别。炎性乳癌的皮肤为暗红色,抗炎症治疗无效。鉴别有困难时,淋巴结活检有助于鉴别。超声显示:炎性乳癌的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模糊,内部回声不均,化脓时,可见无回声区。超声对两者鉴别。亦有一定的帮助。
+ \1 ]' q1 ]6 G4 `3 y: b/ _& [2 S | ) @+ _2 L. l U9 e p5 }
2 H3 n' M' t' _& [6 T( @0 A3 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