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61|回复: 0

军医新书发布——《临床推拿治疗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8 10:5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军医新书发布——《临床推拿治疗学》

主编 刘智斌
开本 32
定价 78.50元



内容提要
全书共分三篇:第一篇为推拿基础,主要叙述推拿学简史、中医基础理论、推拿机制及治则治法、基础功法、推拿临床等常用手法。第二篇为伤筋推拿,重点介绍了中医对伤筋、关节脱位、关节错缝的治疗手法。第三篇为内、妇、五官、儿科疾病的推拿,重点介绍了内、外、妇、儿等各科百余种常见疾病的推拿疗法。本书真实反映了我国当代的推拿发展水平,具有全面系统,全中求精,资料翔实新颖,实用性强,深入浅出,易学易用的特点,可供各级医教研单位推拿医师、科研人员和专业学员使用,也是推拿业余爱好者和患者的良师益友。

前言
在我国丰富多彩的医学遗产中,推拿医学是其中的瑰宝之一。由于其在临床上有无创伤、简便易行、疗效显著、无副作用等特点,所以越来越受到国内、外医界的广泛重视。为了满足广大医务工作者临床工作的需要以及能提高临床疗效的目的,我们总结临床推拿治病经验,探讨疑难病症,研究理论难题,汇集临床资料,在大量的医疗实践和医疗研究的基础上,编写了本书。
本书的撰写,着眼于临床实用,力求内容全面充实,叙述严谨准确,对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诊断和鉴别诊断、治疗手法等,做了详细的论述,力争反映最新理论和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使之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书中所述诊治技术,一般是广大医务工作者较易掌握的,便于向临床推广。若本书能使广大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实践工作中有所裨益,我们将感到无比的欣慰,这也是我们编写本书的初衷。
由于水平所限,对书中的不妥之处,希望医界同道和读者不吝指正,以便今后修订。

目录

第一篇推拿基础第1章绪论
第一节推拿的起源及发展简史
一、推拿的起源
二、推拿的发展简史
第二节推拿与按摩导引
第三节推拿的特点
一、以手法作为治疗疾病的手段
二、以防治疾病为目的
三、符合世界医学发展的方向
第四节推拿的主要学术流派
一、法推拿
二、一指禅推拿
三、内功推拿
四、正骨推拿
五、指压推拿
六、小儿推拿
七、腹诊推拿
八、胃病推拿
九、捏筋拍打推拿
十、手足病理推拿
第2章推拿的作用和原理
第一节推拿对伤筋的作用及原理
一、止痛
二、消肿
三、活血化瘀
四、解除肌肉痉挛
五、解除粘连
六、理筋整复
第二节推拿对内脏功能调节的作用及原理
一、内脏病变在体表的反映
二、刺激体表对内脏功能的调节
三、调整阴阳,充盈气血
第3章推拿治疗的临床应用
一、治疗特点
二、治疗原则
三、基本治法
四、手法补泻
五、推拿体位
六、推拿递质
七、热敷
八、注意事项
九、适应证与禁忌证
十、推拿异常情况的处理
第4章推拿与经络、腧穴
第一节经络
一、经络的组成
二、十二经脉
三、奇经八脉
四、十五络脉
五、十二经别
六、十二经筋
七、十二皮部
第二节推拿常用腧穴
第三节推拿取穴、配穴
一、推拿取穴
二、推拿配穴
第四节推拿特定穴
第5章推拿常用手法
第一节手法概论
一、手法的基本要求
二、手法的命名
三、手法的分类
四、手法的选择与运用
第二节摆动类手法
一、一指禅推法
二、法
三、揉法
第三节摩擦类手法
一、摩法
二、擦法
三、扫散法
四、推法
五、抹法
六、搓法
第四节振动类手法
一、抖法
二、振法
第五节挤压类手法
一、按法
二、点法
三、勾点法
四、掐法
五、弹拨法
六、弹筋法
七、擅法
八、扪法
九、插法
十、拿法
十一、拿五经法
十二、捏法
十三、捏脊法
十四、捻法
十五、勒法
十六、踩跷法
第六节叩击类手法
一、拍法
二、拳击法
三、掌击法
四、捶法
五、小鱼际击法
六、啄法
七、小指侧击法
八、弹击法
第七节运动关节类手法
一、摇法
二、扳法
三、背法
四、拔伸法
第八节手法练习
一、沙袋上手法训练
二、纸块练习
三、人体操作练习
第6章推拿练功
第一节易筋经
一、韦驮献杵势
二、横胆降魔杵势
三、掌托天门势
四、摘星换斗势
五、倒拽九牛尾势
六、出爪亮翅势
七、九鬼拔马刀势
八、三盘落地势
九、青龙探爪势
十、饿虎扑食势
十一、打躬击鼓势
十二、工尾势
第二节少林内功
一、基本裆势
二、基本动作
第三节辅助练功
一、指力器械练功法
二、腕力器械练功法
三、上肢屈肌肌力器械练功法
四、上肢伸肌肌力器械练功法
五、上肢外展肌力器械练功法
六、背部器械练功法
七、胸部器械练功法
八、腹部器械练功法
九、腿部器械练功法
第二篇伤 筋 推 拿第7章伤筋推拿常用的诊断方法
第一节伤筋诊断概论
一、询问受伤情况
二、症状、体征
三、伤筋的检查
四、理化检查
第二节颈部检查法
一、望诊
二、触诊
三、特殊检查
四、颈椎正常活动范围
第三节胸背与腰部检查法
一、望诊
二、触诊
三、特殊检查
第四节肩部检查法
一、望诊
二、触诊
三、功能活动检查
四、特殊检查试验
第五节肘部检查法
一、望诊
二、触诊
三、功能活动检查
四、特殊检查
第六节腕掌指部检查
一、望诊
二、触诊
三、功能活动检查
四、特殊检查
第七节髋部检查
一、望诊
二、触诊
三、髋关节正常活动度
四、特殊检查
第八节膝部检查
一、望诊
二、触诊
三、功能活动检查
四、特殊检查
第九节踝部检查法
一、望诊
二、触诊
三、功能活动检查
四、特殊检查
第8章上肢伤筋
第一节肩部及上肢伤筋
一、肩关节扭挫伤
二、肱二头肌长头腱滑脱症
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
四、肩峰下滑囊炎
五、冈上肌肌腱炎
六、肩关节周围炎
第二节肘部及前臂伤筋
一、肱骨外上髁炎
二、肱骨内上髁炎
三、尺骨鹰嘴滑囊炎
四、旋后肌综合征
五、前臂伸肌腱周围炎
第三节腕及手部伤筋
一、腕关节扭伤
二、掌指关节扭伤
三、腕三角纤维盘软骨损伤
四、腕管综合征
五、桡骨茎突部狭窄性腱鞘炎
六、板机指
七、腱鞘囊肿
第9章下肢伤筋
第一节髋及大腿伤筋
一、髋关节扭伤
二、髋关节滑囊炎
三、弹响髋
四、股内收肌损伤
第二节膝关节及小腿部伤筋
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二、膝关节侧副韧带损伤
三、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
四、髌下脂肪垫劳损
五、腓肠肌损伤
第三节踝及足部伤筋
一、踝关节韧带扭伤
二、跟腱周围炎
三、跟痛症
四、踝管综合征
第10章躯干部伤筋
第一节颈部伤筋
一、落枕
二、颈椎病
三、前斜角肌综合征
第二节急性损伤性腰痛
一、急性腰肌筋膜损伤
二、急性腰部韧带损伤
三、急性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
四、腰椎间盘突出症
第三节慢性腰腿痛
一、腰肌劳损
二、腰三横突综合征
三、腰臀部筋膜炎
四、腰椎椎管狭窄症
五、增生性脊柱炎
六、强直性脊柱炎
七、梨状肌劳损综合征
第11章脱位
第一节脱位概论
一、脱位的病因病机
二、脱位的分类
三、脱位的诊断
四、脱位的并发症
五、脱位的治疗
第二节颞颌关节脱位
第三节上肢关节脱位
一、肩关节脱位
二、肘关节脱位
三、月骨脱位
四、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脱位
第四节髋关节脱位
第五节下肢关节脱位
一、髌骨脱位
二、膝关节脱位
三、跖趾关节脱位
四、趾间关节脱位
五、跖跗关节脱位
第12章关节错缝
第一节关节错缝概论
第二节下颌关节错缝
第三节上肢关节错缝
一、肩关节错缝
二、小儿桡骨头错缝
三、成人肱尺关节错缝
四、下尺桡骨关节错缝
第四节下肢关节错缝
一、小儿髋关节错缝
二、膝关节错缝
第五节躯干关节错缝
一、寰、枢椎错缝
二、颈椎小关节错缝
三、胸椎小关节错缝
四、腰椎小关节错缝
五、骶髂关节错缝
六、耻骨联合错缝
第三篇内、妇、五官科疾病的推拿第13章内科疾病
第一节感冒
第二节哮喘
第三节肺气肿
第四节高血压病
第五节缺血性心脏病
第六节头痛
第七节失眠
第八节面神经炎
第九节厥证
第十节偏瘫
第十一节震颤麻痹
第十二节胃痛
第十三节胃下垂
第十四节胃肠神经官能症
第十五节痿证
第十六节泄泻
第十七节便秘
第十八节呃逆
第十九节胆绞痛
第二十节糖尿病
第二十一节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
第二十二节癃闭
第二十三节阳痿
第14章妇科疾病
第一节痛经
第二节闭经
第三节经前期紧张综合征
第四节带下
第五节盆腔炎
第六节子宫脱垂
第15章五官科疾病
第一节单纯性慢性鼻炎
第二节喉喑
第三节上睑下垂
第四节近视眼第四篇小 儿 推 拿
第16章小儿推拿概述
第一节小儿推拿发展简史
第二节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一、小儿生理特点
二、病理特点
第三节小儿的生长发育
一、年龄分期
二、生理常数
第四节小儿推拿处方
一、推拿处方的表示方法
二、推拿处方的组成
第五节小儿推拿手法补泻
一、手法的补泻
二、补泻量
第六节药摩法
第七节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第八节小儿推拿注意事项和须知
第17章小儿推拿常用手法
第一节小儿推拿的基本手法
一、推法
二、揉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掐法
六、捏法
七、捣法
八、刮法
第二节复式操作手法
一、黄蜂入洞
二、开璇玑
三、按弦走搓摩
四、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五、运土入水
六、运水入土
七、海底捞月
八、打马过天河
九、猿猴摘果法
十、赤凤点头法
十一、总收法(按肩井穴)
第三节小儿推拿常用组合手法
第18章小儿推拿常见穴位
第一节头面部穴位
一、攒竹(天门)
二、坎宫(眉弓)
三、太阳
四、山根
五、人中
六、迎香
七、牙关
八、囟门
九、百会
十、耳后高骨
十一、风池
十二、天柱骨
第二节胸腹部穴位
一、天突
二、膻中
三、乳根
四、乳旁
五、胁肋
六、中脘
七、腹
八、脐
九、天枢
十、丹田
十一、肚角
第三节腰背部穴位
一、肩井
二、大椎
三、风门
四、肺俞
五、脾俞
六、肾俞
七、腰俞
八、脊柱
九、七节骨
十、龟尾
第四节上肢部穴位
一、脾经
二、肝经
三、心经
四、肺经
五、肾经
六、大肠
七、小肠
八、肾顶
九、肾纹
十、四横纹
十一、小横纹
十二、掌小横纹
十三、胃经
十四、板门
十五、内劳宫
十六、内八卦
十七、小天心
十八、总筋
十九、大横纹
二十、十宣(大王)
二十一、老龙
二十二、端正
二十三、五指节
二十四、二扇门
二十五、上马
二十六、外劳宫
二十七、威灵
二十八、精宁
二十九、外八卦
三十、一窝风
三十一、膊阳池
三十二、三关
三十三、天河水
三十四、六腑
第五节下肢部穴位
一、箕门
二、百虫
三、膝眼
四、足三里
五、前承山
六、三阴交
七、解溪
八、大敦
九、丰隆
十、委中
十一、后承山
十二、仆参
十三、昆仑
十四、涌泉
第19章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第一节呼吸系统疾病
一、咳嗽
二、哮喘
三、肺炎喘嗽
第二节消化系统疾病
一、厌食症
二、婴幼儿腹泻
三、痢疾
四、呕吐
五、腹痛
六、便秘
七、疳积
第三节外科疾病
一、脱肛
二、肠套叠
第四节传染病
一、麻疹
二、痄腮
三、百日咳
第五节骨科疾病
一、产伤麻痹
二、小儿肌性斜颈
三、小儿麻痹后遗症
四、臀肌挛缩
五、小儿脑性瘫痪
六、小儿桡骨头半脱位
第六节泌尿系疾病癃闭
第七节杂病
一、夜啼
二、发热
三、暑热症
四、惊风
五、佝偻病
六、鹅口疮
七、斜视
第20章小儿保健婴儿抚触
一、概述
二、操作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4-6-7 04:15 , Processed in 0.026011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