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6 F; H* ?2 i1 R- p& w 如果一个人要内心有持久的和平安宁的话,那么,他的急务之一是要认识到:他并不是自己的心灵或心灵的内容。这时,也只有这时,他才能学会以超脱的态度来体验心灵的内容和活动。这时,他才能把心灵看作自己正在观看或体验着的某些东西——某些和他自我相互区别的东西。
7 X# j6 V4 U2 Y( R' `% ]8 Z8 z' ~. R
一个培养起这样一种超脱态度的人就决不会,譬如说,受到恶梦的惊吓,或者被幻觉吓的神志不清了。这样一种超脱的态度也使人练习高级的冥想形式时更为容易和更有成效。$ A) x( u- ?" `+ b
) C' T( S$ G2 A2 M8 F7 R
许多修炼瑜珈冥想前预备功和瑜珈冥想术的初学者都碰到同样的问题:他们体验到在自己心灵上出现一些使他们惊慌、迷惘或以其它某种影响自己的事物。当然,这是毫不足怪的;毕竟,大多数人总是受自己心灵的影响的。真的,大多数人实际上都是受自己心灵控制的。结果就是紧张、忧虑和其它问题。接着,这种内心的混乱的情况又产生许多身体上的毛病。) E5 P0 |- N$ N! b
! M2 r/ k7 `8 K1 m 人无论是受到心灵内容的惊吓还是感到不得不对心灵的各种要求(欲念)唯命是从,他之所以会受到心灵这样深刻的影响,主要原因之一是:这个人把自我和心灵等同为一。他感到他自我即是他的心灵。如果他的心灵需要某种事物,他就感到是他需要那种东西。如果心灵充满迷惘糊涂的想法,他就以为是他自己迷惘糊涂。当心灵上出现了恐怖、古怪的形象或荒诞的欲念,他就被吓得六神无主了。但是,如果一个人练了这些功法, 就能逐步做到:在感知这些心中的景象和欲念的同时不为所动。
* E, ~2 N) C8 h( [9 Y! a4 X
& K% n/ A. P4 F* ]) `: V; E 有许多心理练习帮助人认识到自己不是心灵,而是心灵的一个有知觉的安宁从容的见证者;那么,现在让我们看看这几种这类的练习吧。
( Z) p& ?9 W/ s1 F7 b: k% N
" o/ T, ~$ W8 e% k ^ 功法一 观察心灵的内容
7 }! O7 ?: W2 Z+ Z) B9 P1 u
2 g' Q" v ~6 \8 O- B1 C: j · 请看一盏亮着的电灯或普通照明灯,或者一支蜡烛,或者附近墙上的一幅图画。无论你选择要看的事物是什么,都要非常专注的凝视它,不要让双眼离开这个事物。现在,对你自己说:“我自觉到我正在看着这个****。”然后闭上双眼,注视那出现在自己心灵上的物品。现在对你自己说:“我自觉到我正在看着自己心灵上的****。”8 v) K- p7 Y2 w. f* f7 J
" D L2 x `0 Z3 f$ {
· 起初,你看着自己心灵之处的物品,即在环境中的物品。然后在闭上双眼之后,你看着的是那物品在你心灵上留下的印象。但是,不论你是看着墙上的物品还是看着该物品在你心灵上留下的印象,你实际上还是和它分开而相互区别的。当你看着出现在你心灵上的物品,这物品也许显得比它周围环境中出现时离你更近一些——但你,即自我,仍然是处于看着它的位置。换句话说,你是自觉,或看者。你看着的物品是被看着。那呈现形象的心灵也是被看着。你,即看者,正在看着它。5 ? Z# ~' G/ Q5 d' S9 s2 }: `# L
' g3 J v- x* `; `- }8 \
" V2 x- @' D6 p: B5 _: d 功法二 沉默见证人
& E- j" |4 H# e% A4 G6 ~. y+ w" H% B# H# d* O$ H7 g
一、按一种舒服的瑜珈姿势坐好或按仰卧放松功躺下。双眼完全闭起。! W1 y% b) A2 E, l% y3 a8 k
' U5 U; Z5 y/ D" K
二、不要控制你的呼吸,只是非常留心地观察它。对自己说:“我自觉到自己正在呼吸。”吸气时,对自己说:“我自觉到自己正在吸气。”呼气时,对自己说:“我自觉到自己正在呼气。”要体会到呼吸正在自动的进行着,而你正在观察着它——丝毫不作出任何努力。
# P4 i4 [6 L4 a# `0 @) D$ m. G
' J- A3 o, H3 [, s7 j6 g 三、接着,自觉到你的心灵的存在。不要试图控制它或者指引它。就象你坐在一家电影院里观看银幕上的活动画面那样,看着你的心灵的内容在自己面前流动过去。你心灵上可能出现一些好的、愉快的思想或感受以及一些坏的、不愉快的思想或感受。对此两者都不要卷进去。只是作为一个沉默、不为所动的见证人观察下去。当出现“坏的”或者不愉快的思想、感受时,你就对自己说:“我正自觉到我体验着坏的思想和感受。”当“好的”或愉快的思想、感受出现时,你就对自己说:“我正自觉到我体验着好的思想和感受。”
O9 F4 k: i0 v! ~8 I3 X6 A4 @1 h4 d" P) B8 S) y' V2 r, K' \
四、默念下列词语“我是沉默见证人,静观心灵素材流过。我是沉默见证人,对于我这些心灵活动,我远远超脱,不为所动。”对于在瑜珈冥想中或在其他场合心灵上有时会出现荒诞、恐怖形象的那些人,这种瑜珈冥想极为有用的。它也帮助一个人认识到:他不是他的心灵。
' G4 e/ J$ s0 x k5 u
, `) V( } }; I
6 S) w5 y6 [& S0 D$ Y6 H 功法三 连续的自觉
% w/ z9 B. L% b3 \" u2 r: M! T, D# U0 h
· 这个功法是沉默见证功法的一种延续。
T5 K; |9 E1 C3 w0 r6 p: U- [$ P
· 在你的一切日常活动中,试试对你的身或心正在从事或体验着的事物保持自觉。例如,当你早上起来时,对自己说:“我自觉到我现在醒来了。”当你刷牙时,心里对自己说:“我自觉到我正在刷牙。”整天从早大晚,在进食、谈话、学习和工作等等时候,都继续运用这种见证功法。
) q4 g' G7 @. O- _( ?# t4 C; f& A: f0 h4 e* O0 H$ G
· 当你体验到某些思想感情,如愤怒、恐惧、伤感等的时候,或者当你观察到事物的本性三态(愚昧无知、激情和善良)中有这一种或者那一种状态正在对你的身心起作用的时候,心里默念:“我自觉到我正在体验着愤怒”,或“我自觉到机器能够状态正在活跃的起作用。”+ c5 K+ Q3 l4 Q3 D
1 `$ Z3 W7 s% f5 |! j · 尽量经常、频繁的做这个练习,直到它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为止。
6 j& L8 Q) h# v$ a, @5 z# X
* J% K! N; j! L8 M+ j9 O · 通过这样子练习下去,你就会越来越清楚的自觉到:你是身心各种感觉和活动的超脱见证者。这样一来,你的意识就保持清醒、明晰。你受到肉体痛苦或困扰的程度就会少得多,你对享受肉身观感刺激的眷恋执着也会少得多。你也会更少的受到各种积极和消极思想感情活动的影响。
: @. o( Y3 r9 r; Y: Q) Y3 g
; B& `0 t# b \% F4 e; L, }. R# X, [
功法四 观察梦境(清晰梦)3 S% N& B* P" \! Q4 e/ F
, ]5 q2 i* E- F 你可以把功法做进一步的发展——你甚至可以在睡眠中做它几千年来一直为瑜珈师所练习的这个功法,其练习如下:
^2 y! e* L( K$ Z
! |; i/ [% c( o% S9 w/ ~; i 一、每天晚上你上床躺着准备入睡时,试静观自己的身体是怎样入睡的。心里对自己说“我自觉到我的身体正在入睡。”
1 y# j. L+ G7 N3 j! l
3 I6 d1 \, L6 ~4 h8 T$ P, b! B 二、随着你的入睡程度越来越深,你也许会开始做梦。在这种状态中,你会半睡半醒的样子。观看这些梦境吧。在开始做梦时心里对自己说:“我自觉到自己正在做梦。”
" O! B( `) U6 U# w( \' ? V u- \& k) Q2 _2 n: U# j8 j
三、经常做这个练习,终而即使在深度的睡眠中你也能自觉到自己在做梦。这一点所带来的次要的益处之一当然是:当你在做梦时,也不会隐于认为梦境是真实的这么一种幻觉里。你会知道:做梦时自己也不过是在做梦而已。于是,如果你在做梦中体验到的所谓“梦魇 ”的话, 就一点也不受其困扰。但这只是一种次要的益处罢了。起码对于习瑜珈者来说,最大的益处是:他能够借此体验到他自己只是心灵素材流的观看者而已。换言之,这是帮助他认识到他不是自己的心灵的另一种方法。, U% T% Q) `* N/ G$ W$ Y3 n
' L$ a+ m* J5 K8 b
0 O3 m* z$ s" X( V1 y! D# r 功法五 控制你的心灵
- W n1 q7 e& z4 I; g& `/ Y6 G6 M. J+ x* |
这个功法只须做一次或二次,来帮助练习者认识到:心灵只是它的所有物,而不是他自己。
, M/ ?( I, p5 ?8 u. [
+ ]/ n. p q8 ^5 }$ p. c 一、开始时凝神注视附近某个形象或物体。它可以是周围环境中任何一形象。1 X1 r! G6 R2 r% N
4 T0 }( `' ^* V4 S# J 二、闭上双眼,看那出现在你心灵上的该物体的形象。试图把那形象保留在心中,尽量长久的看着它。如果它开始飘移开去,试试使它稳定不动,如果他开始模糊消失,结巴他重现出来。
$ [5 M7 l. n# F8 S) k8 q. ]
) m% G$ Q1 T/ |2 C3 A% R/ j 通过做这个练习,你就会发现:控制心灵是很困难的。你想把某一事物保留在心上,这样做是很困难的。还有,。从以前的练习经验你也知道,你不愿把某事物留在心上,把它排除初期也是很困难的。你可以试图去控制自己的心灵这一事实,家上控制心灵如此难以成功的又一事实,都进一步证明了,即自我,并不是心灵。9 U" F I) R! E. \, n
' o% }# N3 {: i3 l3 E9 N4 V2 ^# m4 h8 _: m' C
7 J8 ]3 G9 p2 b) a$ U6 o1 u$ U
# v; w; L3 B2 S1 N/ A; ~7 G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