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医版新书介绍——《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第2版)》 n& l7 \2 C8 j) W! W
5 E. V) L ]5 d* g* Q
主编 李继明% [& O) `* D( h5 v
开本 小16% H" L9 U5 Z, K5 [
定价 75.00元8 ~( ~3 b( }$ k! c( X
/ |" R0 {3 d# u( d& b
7 G4 ?) p& C0 ^" e# p# X% ]8 p
# J" C+ o% d' Z" N- ?: s
本书共分三篇十七章。第一篇介绍了中医诊脉、辨舌、药性和汤头入门等基础理论知识,其中包括寒性、热性、温性与平性药物248种,汤头方剂200余首及各种舌苔插图120余幅。第二篇介绍了内经、金匮、伤寒和温病入门等中医经典理论知识,其中包括中医名家张仲景、陈修园、吴鞠通、薛生白和叶天士等的主要理论与方剂,仅陈修园的《金匮方歌括》和《长沙方歌括》中的方剂就达300余首。第三篇介绍了妇科、产科、痘科、外科、疔科、伤科、眼科和喉科入门等中医临床应用知识,包括傅青主、亟斋居士、陈若虚和曹心怡等中医名家治疗各科疾病的主要理论与方剂。
: E6 t2 [* j* J本书内容丰富,深入浅出,可供中医师、中药师、中医院校学生及中医药爱好者参考阅读。3 G L0 A, P/ ]* y: f
& v0 j4 ]9 G, Q: _0 I, f* O2 t8 Q b5 d6 [前言
, Y# ~9 t" U5 w5 I* W9 X《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原为陈景岐辑编,选辑了历代重要中医文献,以及通俗易懂的中医入门书籍,如《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脉诀》、《医宗金鉴》、《傅青主女科》、《大生要旨》、《伤寒方歌括》、《金匮方歌括》、《斑论萃英》、《温热论》、《温病条辨》、《伤寒指掌》、《伤寒舌鉴》、《笔花医镜》、《伤科证治》、《喉科紫珍集》、《痧喉正的》、《白喉忌表抉微》、《汤头歌括》、《药性歌括》等,每一子目下包括一种至数种前代文献,并在某些疑难处增有注解。本书体现出如下特点:①内容全面。包括有中医基础理论,脉诊舌诊、方剂药物以及临床各科,基本上覆盖了学习中医学所必备的基础和临床知识。②选材精当。中医文献浩如烟海,欲以一本书来较全面地反映中医药知识并非易事,本书从“入门”与“实用”两点出发,较好地解决了选材难的问题。③切于实用。本书偏重于临床应用,除了必备的基础知识外,内、妇、儿、外、五官等临床各科内容囊括无遗,病症与方药相对应,十分便于应用。④篇幅适中。本书仅数十万字,便于阅读研习。⑤通俗易懂。本书多选取通俗易懂的书籍,同时有许多便于记诵的歌括,并附有一些插图,难于理解的内容还增有注解,即便是初学者,阅读起来也不会有太多的障碍。原书印行时题为“中医百日通”,虽不一定百日之内即可学通,但只要认真阅读研习,入中医药学之门也不是不可企及的事情。
6 x2 }, R* e, u5 u8 P9 A/ f. f! f陈景岐原书也存在校勘不精、错讹较多、文字窜乱等问题,原书仅有圈点,且句读错误较多,插图也模糊不清,不利于阅读学习。所以,我们对原书进行了校勘和标点整理。选择所引原书善本,对全书进行了仔细校勘,改正其错脱衍倒,调整其文字窜乱。对明显的错字予以迳改,其有校勘意义之处则出校语说明。原书中句读符号一律不予保留,而使用新式标点符号。统一全书体例,重新分篇立目,使之条目清楚。对原书中插图进行了描绘涂改,务求清晰美观。全书使用简化汉字横排印刷。2 l, w2 U% A$ `* P. ]- t
学习中医,对中医古籍文献的阅读学习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但中医古籍文献的数量众多,往往使初学者难于选择,无从着手。即使是中医药专业人员,既要忙于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忙于学习和吸收科技新知识,难于有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阅读和学习中医古籍文献。所以,一部选材精当,部头适中,内容全面,既有学术价值又能指导临床运用的中医古籍文献,是目前所急切需要的,《中医中药入门一本通》恰恰是这样一部符合要求的书籍。我们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为广大中医药工作者和学习者提供一部具有参考和实用价值的好书。
1 `- E4 ]5 E1 x' `/ Z7 @7 E M9 x$ f% h5 b% `
编者
' k/ z7 M/ g. N( {" [2004年5月目录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