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副教授 迟毓凯
5 } R0 E* g9 @" [0 ]: [
当众摔跤、叫错人名、没拉拉链,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过当众出丑的经历。同样是尴尬,有些糗事让我们一笑而过,有些丑事却可能让我们担负长久的心灵阴影。' C" q+ |5 N. v0 g7 U7 A. I/ \
出丑多因角色错位; j+ B3 k$ T% F, k$ K
从本质上说,当众出丑多是社会角色错位的缘故。人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分,前者如打嗝摔跤之类,后者则是人在社会舞台中依据情境需要扮演不同的角色。但是,由于疏忽大意、错误判断情境等原因,人的角色偶尔会产生错位,可能扮演了与当时情境不相匹配的社会角色,或者在该表现社会属性的场合出现了自然属性,这都容易出现喜剧效果。
t8 r I2 V! n& Q1 _ 我的一位朋友是大学教师,在下课后出教室时,他左脚踩到自己右脚,“啪”地一个大马趴摔在路中央,当时他的学生和同事哄堂大笑,副校长眼泪都笑出来了。他在一个应当扮演教师的场合里,像一个小婴儿一样被自己给绊倒,这种反差自然令人喷饭。
: R: ?- b; I1 k0 d 怕出丑其实是怕失败* w0 \# o j9 i( G% M
对于出丑的当事人来说,当时的难堪程度与别人感觉的可笑程度同样厉害,用那位教师朋友的话来说,就像一个人一丝不挂地处在亿万聚光灯的焦点下,逃不掉又死不了。其实,当众出丑之所以让人焦虑,正是因为角色错位导致了角色的失败,这可能让他(她)在社会舞台上失去自己的位置,比如这位朋友从此可能很难树立教师的威严。3 ^0 `- C) B6 e' N4 I
相应地,许多人很难否认自己在看到别人出丑时的快乐。心理学研究发现,别人的倒霉能提升个体自尊、衬托出自己的“幸运”,别人的笨拙能衬托自己能力的优越性。尤其在发现高高在上的名人并不高尚的私生活时,人们对自己社会角色的信心更会倍增。
1 N1 ?* ?& @1 V' Q# ~2 a 出丑不可怕
/ l& [5 ?" g7 A. H+ S+ o 同样的出丑经历,有的人一笑而过就完了,但敏感性高、对社会角色期望值大的人却会因此心有余悸,甚至导致事件不停回放、回避类似情境等心理问题。所以,学会几招出糗化解术很必要。
v# f6 |6 T* C& \3 \ 情绪稳定。心慌让人觉得懦弱且更容易出错,而在人际互动中,你的镇定会让看到你出丑的人也觉得此事不严重。# f4 c+ n7 j! Q' a' S
走为上策。台上主角已经不在了,观众们自然会散场。1 x. X% K# `7 E" ?/ D1 M8 o0 @# S' d
拉近角色距离。一个淑女跌了一跤,其中既包含安静淑女的社会角色,又包含遭受意外的自然人角色。这时可以把两个角色拉近,比如提醒自己“什么人都会跌跤,但我起来的姿势还比较淑女”。
7 a8 B5 d! [* p0 W 幽自己一默。弗洛伊德说:“最幽默的人,是最能适应的人。”摔倒后爬起来问问别人“我屁股成两瓣了吗”,这可能让你的印象分扭亏为盈。
4 W5 }: k& B$ \8 b 将计就计。你不小心把“总经理”叫成了“总理”后,可以接着表达你对两者同样的尊敬。 |/ y6 V9 b4 [8 ?' x
其实,出丑并非都是坏事。心理学研究发现,比起无可挑剔的人来说,有些小缺点的人更显得真诚、可信。▲8 @5 B7 R2 G5 ?2 w
《生命时报》 (2008-12-09 第06版): V/ T9 G D) I4 B; ]0 W* i _
, Z+ Z0 g% m, f6 u%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