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千古之中奇才女李清照词选(图文)
6 g* X8 i! Y# q' E, C8 _% |! j/ I1 s$ x* Q# R1 |: R
贵族世家 一代才女
) `* t' l! L' J \! d0 q
8 p1 t8 n4 s7 d; J5 i T9 u李清照自号易安居士,生于北宋神宗元丰四年(一○八四----?),是历史上一位卓越的女性文学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她最大的成就在于诗词,是宋代着名的女词人。# W* ^! v' I& E& A
2 Y+ \, X) j; J$ {" e( o' ?李清照是山东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曾官礼部侍郎,提点京东刑狱,是一位能文的官员。清照的母亲王氏,是王拱辰的孙女,王拱辰是状元,家学渊源。因此生长在贵族书香世家的李清照,自幼天资聪颖,小小年纪不到十一岁的她,诗文已被父辈晁补之等人所称赏,她的作品更是传遍了乡里,博得了许多的好评。0 K9 T" n4 D9 `* C) e
* j5 j) K6 w; I$ H6 N6 B0 z6 V/ L9 A
李清照非常喜欢阅读,因此学问渊博。她经常手不释卷,不论是书桌上及枕头上,到处都是书,每天沉醉于书本之中,所作诗词文章出类拔萃。她不仅能做诗、词、散文、骈文且工于书法、绘画。她在词坛获得极高的荣誉。四库全书提要云:‘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3 G$ m5 l6 H* d- ^% s3 q
! K& o8 F, B3 ]9 J闺房之乐 乐在治学
: |4 X1 u) j6 ]1 {; t6 `3 ?; v0 n$ A7 K0 ^# A& S
李清照成为一代词人,除得力于家学之外,她有一个好丈夫,也极为重要。李清照的丈夫赵明诚(德甫),对考古学下了极大功夫,以‘金石录’一书名满天下。赵明诚是山东诸诚人,父亲赵挺之曾作宰相。赵明诚和李清照同年,他们是二十岁结婚的。那时,赵明诚还是太学生,虽父亲贵为宰相,但无不良习气,他们结婚之后,闺房之乐,在于学问方面的共同研究。
* a) C4 g6 f. V) S$ h! p7 P- \' O
. n5 G5 S' ]- [# e8 K6 ]1 p8 E他们夫妇每夜以点完一支蜡烛为限,有时整理书籍,加以题签,有时相互批评前代书画彝鼎。工作中经常作某种竞赛。譬如:某ㄧ件事出在某书某页甚至某行,如果谁说对,便是胜利者,失败者要煮茶奉茶,这种赌赛有时会把茶水倾倒于怀中,然后彼此相互大笑而更衣,这是别有风趣的闺中乐事。
; h4 u& P' u ?( `
L, }- }. e+ O8 f, F有一年的重九,李清照填了一阕‘醉花阴’词,寄给丈夫。赵明诚接到这阕词,穷三日夜之力,填了十五阕,把妻子的那一阕也抄杂在里面,不标明作者,拿去给内行朋友们品评,哪一阕最好。朋友们仔细推敲,然后指下面那阕:‘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昨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朋友们不但说这阕最好,而且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为名句。这正是李清照所作,赵明诚自此之后,对妻子便甘拜下风了。 _0 d7 P' @7 p. v4 s$ ~
$ _( k% V* C- A! N" H9 `赵明诚在婚后曾做几个地方的长吏,曾知莱淄两州(山东)及湖州太守(浙江。但未到任),他家原相当富有,而明诚服官职,收入亦相当可观。但赵明诚把钱都用在搜集金石书画。编着及刻印‘金石录’一书,大约耗掉了他们财产的大半。由于服官,赵明诚和妻子经常两地相思,她曾写过不少词给丈夫。
0 P1 M7 P! [" f% V1 z4 v. n2 e
4 Y. |4 z" Z7 N% g0 M颠沛流离 丧夫失所
* s& A% }8 ?' [% s! f
5 C+ x1 Z0 e: J% `李清照在年轻时,北宋皇朝已濒临末日,北方的金人日强,汴京却还在歌舞升平之中,当金人南侵,皇帝投降之后,中原局面日非,他们夫妇在山东无法安居了。建炎元年,他们流亡到南京。他们由山东入苏北,渡江到金陵。这时,宋高宗已在南京登基,赵明诚是有官守的,他一到金陵,便向政府报到,后来,高宗委他为湖州太守。多次流亡,对赵明诚的健康威胁甚大,他到南京的次年,就病倒了。李清照看守他、照料他,放眼四周,触目所及,山河变异,心情的低沈与愁苦,难以言表,建炎三年,赵明诚一病不起。享年只四十九岁。湖州太守,也迄未到任。
0 O5 m0 j/ d% c
. Z0 I w' U0 p( n明诚死后,清照陷入悲苦的困境中,而且,就在赵明诚死的那一年,江南局面也起了大变,金兀术引大兵南侵,于建炎三年有月攻南京,清照又仓皇走上流亡之途。李清照在浙东走了不少地方,她到绍兴、金华、到宁波,又到温州等地,后来临安(杭州)光复,她才回到临安居住。
1 K1 p7 p- ]+ h+ M; Y& ^" A8 T8 c0 M' g: r$ X4 q& O, w
在颠沛流亡中,清照的所有几乎折损,从山东带来的十五车古器书物,珍藏的金石书画丧失殆尽,然而这些损失清照并不重视,她抱憾终身的便是在流亡途中损失了她最知心的丈夫,以后那些年,她魂牵梦萦的便是死去的丈夫。! @8 J" a3 y' G. Y1 W. _ I
" Q3 e0 a! ?2 J: `( i2 G
一代词宗 行吟双溪$ J) {3 _( A6 ~" n7 W. ^$ i
; `: m* o/ ]8 W3 p8 T3 R
她晚年的生活非常凄苦,其居住的地区也动荡不安,大致在金华的时间为多,她的祖父、丈夫及家翁等均是名人,她自已,也负一时重誉。但她的暮年是孤独的,南渡君臣,在绍兴之后已逐渐安定下来,大家在山明水丽的临安享乐,我们的女词人行吟双溪,不与当时的权贵同调。 Z4 ]( ~" ~# j4 o( v
2 P7 s- u) P# a* C( k) u+ M
李清照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丈夫过世后,一直都在孤苦伶仃的生活里煎熬。在封建社会中饱经忧患,晚年孤苦无依的寡妇,在她的词中,她吐露了种种难以言传的哀愁,诗人秋窗听雨的愁怀,情感的哀伤与作者国破家亡的不幸遭遇是紧密相依的。
% H& R R! m1 o' s( q: k( {9 ^5 v9 p" m
李清照的词可以南渡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词主要描写伤春怨别和闺阁生活的题材,表现了女词人多情善感的个性。如《如梦令》描写惜春怜花的感情:
, p: z* O; d+ r! |4 h: f8 y- ~/ _* a% o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7 ]# T& n1 s/ x, r# f3 q5 U5 f
2 Z- D" _/ p9 Q% h! e! z' u! a% s
试问卷帘人 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 K t s( J$ c7 B* X1 W. D' ~: _ t7 _4 d% u8 i, o
另一首:《如梦令》
9 p; I$ d1 W' U; C0 }& o7 p5 `3 `" ~
, w' } x) n) Q, v: x 常记溪亭日暮 沈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 c) L0 n+ l" E, @8 t* T& S
1 W( Q. }0 `7 `; R 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 争渡 惊起一滩欧鹭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