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iceinsummer

长篇历史连载:那时汉朝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9: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奇士登场& d8 C8 L- f0 D  _) ?# A
  0 \' b: |* K2 z$ Q, e
  对刘邦来说,他根本就不把丰邑放在心上。因为丰邑太小了,小得他闭上眼都可以从脚步声听得出哪个是张三,哪个是李四。可问题是,丢城事小,耻辱事大。就算丰邑让秦军夺去了他倒觉得无所谓,可为什么偏偏是被雍齿这个乡党夺了去,这口气教人如何吞得下?
; L' l* u; u( m7 g$ Q  
' Q3 b% a! i% d  丰邑成了刘邦心头上永远的痛。雍齿像一颗毒牙,一天不把他拔掉心里就不痛快。从此病痛攻心,日夜折磨着刘三同志。他多么渴望立即报仇了却心中怨气。可恨啊可恨,可恨的只是手中无兵,如果再有几千兵,我不进城踩死那个姓雍的我不姓刘。$ g  ?  G3 n7 S6 R: {- Z3 i7 c$ }
  
$ H$ Z" d8 Y- j# Y6 n: `( O# Z* e  刘邦吃饭睡觉都在对找着解决问题的对策。突然,刘三脑袋闪过一道灵光,兵少就借兵呀。钱都可以借,为什么兵不可以借呢?
7 Z2 P1 q6 w0 o' @6 a  ( k' i) q% Q' U4 [
  对,我就跟人借兵去。
0 x& H5 f, s" ?4 E  
2 M0 E. M6 H( ~: A% @  秦末乱世,各路造反派除了打击共同的敌人秦兵外,都是今天你抢我地盘,明天我抄你老家。在这种情势下,找人借兵,无疑是要人家老命。大家手里都不富裕,临时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有那么点家当,借给你了明天谁来抢我地盘,我向谁要去呀。
; k4 X) j( O% R9 R  . C; b6 a+ U$ k6 S! `
  不过,还是有人愿意借的。这个人就是代理楚王景驹。陈胜王被车夫庄贾杀死后,没人敢立楚王,偏偏景驹挺不谦虚,他在秦嘉等几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家伙拥立下当上了楚王。管他真楚王假楚王,有兵就是娘。于是刘邦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投奔景驹来了。  _& q6 d& d& k6 ~; {/ e
  
, J/ Q1 ]0 S( S, Y; z, x8 m  没想到,刘邦在投奔路上竟然捡到了一个价值连城的宝贝。6 D$ `) N3 q( R; @) l
  & f) V! L) p& n% ]$ `) F
  冯小刚的电影《天下无贼》有一句经典的台词:你知道二十一世纪什么东西最贵吗?人才。在那个烽火连天的乱世,决胜千里的不是天时地利兵多粮丰,恰恰是人才。刘邦捡到的这个宝贝就是个人才,他就是为汉朝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帝王之师张良。) w% g  w( V# Z! `3 n
  / a) D2 N  R; _- x+ R! J3 @
  张良,韩国贵族后代。祖父两代当过韩国五个皇帝的国相,可谓家世显赫,门庭光耀。可惜这一切马上就过去了。公元前230年,秦始皇出兵灭韩。在六国中,韩是第一个被秦吃掉的国家。
' m: K+ ^8 W7 F1 G8 y4 \- z  1 @# b2 M- }6 }! A6 P8 Q2 v
  秦灭韩是张良父亲死后二十年的事,当时张良因为年纪小还没有当上韩国的公务员。按理说,秦始皇灭韩是顺应历史趋势,而且又没有杀父之罪,该留给你的还是留给你,彼此之间也没什么深仇大恨。只要你张良不干涉国家统一,还可以高枕无忧地酒照喝,舞照跳,贵族地主照当不误。
7 z+ _& L2 D6 R" Z/ G+ M  # x2 L, Q1 S+ P% I
  然而,年纪轻轻的张良却发出这样一声震天怒吼:不,我绝不做无耻的亡国奴。我宁愿站着死,也不耻辱地跪着生。
# P) S2 x7 B! z8 w  
0 I) A; B' I% |6 d  张良是个读书人。读书人又怎么啦?有仇不报非君子。报仇之前,张公子家里还有三百多个家仆,凑合起来至少有一个营的兵力。如果仅把这三百多人拉成军队冲出去,无疑是飞蛾扑火自取灭亡。于是张良想到了一个最简单最原始的办法:花钱找刺客刺杀秦王。在敌我双方力量绝对悬殊的情况下,要想报仇,这不是办法的办法。' n$ _* ^) D5 o$ T* Q8 C1 x# O% ?
  " V4 E/ G- s, n+ W
  于是张良从此踏上了一头寻找刺客的不归之路。% @7 X' i2 F/ y
  
4 c/ J7 s& a! A" @0 D/ u: z! K  刺客,刺客,不管山高水远,我一定要找到你。张良为了寻找传说中的刺客,弟弟死后也顾不上埋葬,倾家荡产浪荡天涯。时间一年一年的过去了,刺客依然没有着落。功夫不负有心人,一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张良才好不容易得到了一个大力士。- R& s1 G2 i3 O( q- a6 M' B8 D$ _
  
2 e! v. B) `% W: f6 L# C# {  在张良之前,发生过荆轲刺秦失败的故事。荆轲就是张良的偶象,但张良不是荆轲,他没有任何企图靠近秦王的机会。
0 \3 ~. Z) h" R8 a3 M8 [& H9 X/ @* L% V  ) c2 U% _) i' q2 ^9 O  I5 ?
  机会永远是属于善于创造机会的人。秦始皇不是喜欢东巡吗?那就在他东巡的路上袭击他。在冷兵器时代,没有炸药,不能搞人体************。没有************,我就搞锤弹。只要这个锤弹够猛,一样把你炸成肉饼。
, h+ k+ ?# H( R, l2 w0 y9 O- c7 a+ a  + Z6 n3 F6 c% `( o" e- @
  经过论证,半路截击秦始皇是一种万全之策。不但能出奇制胜,还能保得一条长命百岁之命,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 I% T- G1 ~" ~- \  
  `' f; t: p# ^% J$ Q  博浪沙。伟大的时刻就要来临了。这一年,张良闻听秦始皇东游要经过博浪沙,他和大力士埋伏在东游必经的道旁。一切都准备好了。锤弹,一百二十斤。发射手,大力士。经地无数次试验,准确率是扛扛的。指挥官,张良。秦末汉初最高级别参谋长。看来,亡秦王命也,非张良莫可。
, o4 p/ ]( D# B9 j8 g$ o) B  5 J$ L9 h# e8 e: L2 M+ I
  一切都在意料和准备中,秦始皇向既定路线东巡。好了,发射。给我砸死个狗日的。当秦始皇马车经过张良所埋伏地点,张良一声令下,大力士立即把锤弹甩出去,中了。甩出锤弹后,两人没有忘记逃跑。张良身体孱弱,但跑功还是一流的。当他们惊魂未定的跑到安全之所时,前方却传来一个消息:他们击中的是皇家的副车,当时秦王正安然无恙地坐在主车内。
- c" t: ?" x9 t& w+ w  
. V2 L; U. Y* @9 u# T. K3 D  这是怎么回事?张良半天回不过神来。他想起了荆轲的副手,那个秦舞阳。貌似神武,却临阵却敌双手颤抖。难道他倾家荡产购来的这个所谓大力士,又是一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蛮夫吗?要不然,难道是天助秦王邪?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张良奇遇记
4 g0 i+ f+ r$ g& h0 ?. [# ?  
  [% E' K$ S' v* Q2 h9 X' c0 W  秦始皇遇刺未亡,天威大怒,地毯式大索天下。秦王这个网管封杀太严,张良只好改名换姓换个马甲地跑到下邳躲起来。流亡下邳,张良遇到了两个人,两个男人。他们从此改变了张良的一生。
8 B* g6 n; v0 J  % H; X& _% ?0 G0 n0 H
  第一个人是一位老父。这天,张良终于躲过了秦王封杀的风声,难得有清闲功夫出来呼吸新鲜空气,他无所事事站在下邳桥上看风景。这时,有个衣着粗布衣裳的老人走到他跟前故意把脚下的鞋丢下桥下,对张良说道:小子,你下去给我把鞋捡上来。/ m$ b# A2 _) b' ^9 _( j" y6 L
  6 \" f% }% j* K
  呵,好大的口气。没事想找碴是吧。张良一时来气了,自己倾家荡产仗剑亡命天涯从来没被人这么吆喝过,你算个什么东西。张良卷起裤腿就想揍那不识好歹的。可是他仔细一看,原来是一个风吹即倒的老头子。8 v: D, K; Z: s2 x/ e1 H
  & F1 H( d, ^: N, o7 L
  这般老头,我就不跟你计较了。打死你还得坏我名声呢。张良只好下桥去帮他把鞋拿上来。
- A; z, q4 Z. K, B& }3 u5 @  2 E6 O, M& H7 c& `/ N+ l% T
  这老头没道理的又说道:帮我把鞋穿上。
9 Z9 G% G0 X- m  
2 _0 l1 [% P( U% a, o$ W, v  张良一愣。今天是什么日子,好不容易出来放风一趟,竟然碰上一个不要命还不讲道理的。算我运气背吧。张良就跪在地上把他把鞋穿上。
; L# {) \: x. R( I. {4 D' n( B  1 j% G* W. A* Y' W6 w. S3 M
  老头子穿上鞋后,昂头长笑,然后像一阵清风飘去。老人前后神情动作怪异,让张良心里暗觉奇怪,他有所失地目送老头子离开。: h& O; @& i/ u0 Y  u2 Q( g9 e
    }' }2 B) ]/ b2 P7 S8 y2 k; c
  然而,老头子没走多远突然折身回来走到张良面前说道:孺子可教也!五天后的早上你来这里等我,我有好事告诉你。
2 R! k5 x* k9 M8 Q0 d  
  C& q# n5 P# O  老头子的行为搞得张良如云里雾里。他浪迹天涯阅人无数,见过种种奇怪的人,但是没见过这么个怪人。凭他的江湖经验,莫非老头子是隐居江湖高人,要把什么绝世武功传于我身?如果是这样,那刺秦的愿望不是有望了吗?
% T5 X, ~% z9 P) Y  
/ U- d* w5 x7 C% s- a+ ]  如果按金庸小说的套路,主人公想得到绝世武功一般有以下几种奇遇:  H5 \, t. G9 q
  ) `. w) _7 {7 ~
  第一种:主人公表面脑袋长得傻不拉几的,实际上是有着过目不忘的慧根。某日某夜,主公人无意遇上武林两派决斗,他无意中帮助了其中被打伤的怪人。怪人本一掌结束他生命,一看这人挺厚道就收之为徒,并且把绝世功夫传给了他。6 _$ ?! C7 O; }
  9 I5 D+ R+ l! w; K4 c1 e3 X9 j% v
  第二种:主人公被仇家追杀将之打落挂在悬崖上,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半山崖的山洞里藏着一本武林秘诀。主人公于是苦学苦练,终于练成了独步江湖的绝世功夫。
0 p6 W+ }; A. i. n& @% x  
; n& S: N% F% Y! a( x  第三种:主人公主持武林公道,在山崖上跟邪道决斗,结果力不敌众被击落到山崖底下。没想到醒来时,发现自己被一个武林前辈的怪老头救活了。怪老头为了报仇,强收他为徒弟学习功夫。结果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武林高手。2 r8 B2 K: a: i( v' a! _" E
  
7 D9 o1 t1 t/ @  张良时代可能没有什么武侠小说。但是张良闯荡江湖,多多少少听说过些许江湖奇闻。隐隐约约中,他感觉到肯定到是遇上奇人了。所以,第五天的早上,张良还是如约来到桥上。
4 c5 x& g9 Z' H8 s" R  
0 d$ E/ w9 U* T3 d  Z  当张良来到桥上时,发现老头子站在桥上了。老头子很生气,不过后果还不是很严重。他说:你一个年青人,让我这么一个老头子大老早的等着你,有意思吗?五天后再来。
. I. G$ ]; o, q, F1 c" u& P1 t$ E  
# E' M1 @* s/ d6 v" j6 u9 H7 ^% I5 ]% {  要传授绝世功夫,没有十足的诚心是不行的。又五天后的早上,张良刚听到鸡打鸣,就爬起床忽忽忙忙地桥上。傻了,老头子竟然又比他早到了。老头子又生气了,说:又怎么老迟到。再给你一次机会,五天后再来此地等我。
& w. G' U8 R  p2 j7 d  
( a  y: U; W& P0 v; A1 T2 z. Z  这下张良学精明了,觉都没睡好,三更半夜就跑到桥上数星星。他等了好久,老头子终于来了。老头子一看到张良在桥上,就高兴地说道:年青人就应该如此。& {  H2 ]! M' g7 ?
  ! s  ?# q/ \+ F" d# N; E
  老头子说完,从怀里掏出一本书对张良说道:你把这本书回去读,十年之后肯定发迹成为帝王之师。
" ~) g$ F$ ]8 M' i+ I5 c( t8 [& y  
. t- O' P9 r8 ~( i9 y. w  老头子说完,一阵风似头也不回地走了。等到天亮,张良才看到这书的名字:《太公兵法》。/ p8 ]8 o4 W" p3 ^6 w; s
  
% B+ t0 @7 }3 T: E7 I' h) X5 x+ j  还以为是什么绝世武功秘诀,原来是本兵书。
) j& N$ u6 t; w" k; r  
- h6 y) N$ `2 ~2 N' N  这不是神话故事。事实上,中国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本《太公兵法》。所谓太公,是指姜子牙。《太公兵法》全文是以姜子牙与周文王及周武王的对话录而写成的,所以被称《太公兵法》。《太公兵法》又称《六韬》或称《太公六韬》。所谓六韬,就是指用兵的六种谋略。一为文韬——论治国用人的韬略。二为武韬——讲用兵的韬略。三为龙韬——论军事组织。四为虎韬——论战争环境以及武器与布阵。五为豹韬——论战术。六为犬韬——论军队的指挥训练。全书约二万来字。  |- Q6 P. {' _; M' c5 a
  ) x9 ^" x! g- U9 b0 P
  《太公兵法》被誉为兵家谋权的始祖。但是关于此书的作者大有争议,主要问题是此书的语言叙述,名物制度等都与周朝不相符合。先秦早期很多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多以对话体方式著作。比如孔子的《论语》多数是以孔子与他的学生等人对话的方式写成的,但《论语》的作者不是孔子,而是由孔子的学生编著而成。无独有偶,古希腊早期许多著作也是以对话体进行著作的。如哲学论著《理想国》全书就是以苏格拉底与别人对话的形式写出来的。但是《理想国》的作者不是苏格拉底,而是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 b9 j; ^$ Y9 ^6 y
  
, Q6 e" y3 |. p# ]7 \+ \+ G4 o3 i  由此看来,《太公兵法》一书尽管出现姜子牙的对话,不一定就是由他本人写成的。又据学者考证,《太史兵法》在西汉之前早就出名。此书成书时间可能在春秋战国时期,那么太公兵史》极有可能就是,后人用当世的写作表达方式对姜子牙的军事思想进行了一次总结。如此看来,此书贯之太公之名亦是可以理解的了。
; i' F* k. X/ F  
% U1 ?: }; o# x  a* {( W9 z' e  不管如何,书确确实实地落在了张良的手里。《太公兵法》从此改变了张良,让他从一个刺客走向了职业谋士之中,从而他双改变了刘邦及一个时代的命运!
- ]/ U" C9 p5 t4 I8 }  
5 c& b5 |6 C0 Y; K0 j  张良遇上的第二个男人,是项伯。前面说过了,项伯曾经杀过人跑路了。很巧的是跟随张良躲藏起来的。大家都是亡命之徒,张良很讲义气,于是把项伯收留下来。从此,项伯欠下了张良一个人情。做人情就像用余钱投资,它终有一天会有用的。  H  K" H1 I, ^3 r) v" n' ]$ g
  1 ~, Q8 {& p, U% P9 Y3 D" _2 \/ h
  那时,刘邦去留县(江苏省沛县东南)投奔楚王景驹,张良恰好也带着一百多名青年仔投奔景驹。他们俩在半路上相遇了。彼此三言两语,原来都是为复仇而来的。张良向刘邦讲《太公兵法》,刘邦听得津津有味,还采用张良的计策。顿时,张良对刘邦顿然有一种相识恨晚的感觉,他无不感叹地对别人说道:我给很多人讲过《太公兵法》,都没人听得懂。没想到沛公真是天纵奇才啊。# _' \0 c& b4 y+ [
  - V. z9 o* l* Y4 D2 n
  因为沛公能听得懂《太公兵法》,张良决定放弃追随景驹而与刘邦为伍。刘邦也顺便给张良封了一个小官,厩将。这是一个管理马匹及骑兵的官名。如果你读过《西游击》那对这个官名肯定不会陌生。孙悟空曾经就在天宫中当过类似这样的官,只不过他的官名员叫“弼马温”。
* p- v, p, f4 r9 P  h# q  
- K- Q' c! K- w" L' r1 ?  孙悟空因为这个芝麻小官远远配不上他,所以还大发脾气大闹天宫。刘邦竟然好意思把这样的官名赐给一代奇士,真亏他想得出来。换成是别人可能都连衣袖都不想挥,直接拿棒槌就朝刘叔叔砸过去。但是张良还是心情气和地接受了,既来之则安之,张良心平气和地留在刘邦身边。; _2 J% U9 J/ V4 T
  
+ S  p; y  g4 N  苍天已作安排,刘邦就是让张良实现人生价值的那个伟男人!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9:38: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复仇,复仇。
  e. c- `5 }& B* [  
' ?* N& H3 R; d. |) a  刘邦结识张良后,俩人一起去见景驹请兵还攻丰邑。景驹果然是个爽快之人,立即拔了一批人马给刘邦。可恨的是,刘邦还来不及拔马回丰邑报仇,这时却秦军杀过来了。  m  g. X7 X% l  }" I  ~
  
: w1 v$ Y. ]! P# V9 B- Q1 y- @  章邯的部将司马夷血洗相县后,一直杀到了砀县。时势危急,楚王景驹派刘邦一起带兵向西攻打秦军,收拾秦军后随便你怎么宰雍齿都是你的事。
( c8 m7 @( y. ^) y+ T7 o5 v& h  ( z. A' e3 W% z+ V- U+ T8 j5 k, M
  拿人家手软,不打是不行的。再说了,砀山曾经是刘邦活动中心,算是半个革命根据地。拿下砀山也等于给自己打扫一回后院。于是刘邦立即带兵向西出发,先干你狗日的秦军再说。刘邦在萧县(今安徽省萧县)西面跟秦军干了一架,没想到没打着秦军,还反过来被对方追着屁股一路打赶回了留县。/ P7 ]* H5 h& M; e
  
7 [5 j7 @2 |& s* X5 x  二月。春暖乍寒。6 r& f% m) D, t/ I+ b
  
9 ^9 Y2 A5 Y5 s: {  前干不掉司马夷,后报复不了雍齿。刘邦火大了。他再次引兵从留地出发攻打砀山。丰邑已经丢了,如果砀县还要丢,那天下哪里还有我刘三的根据地?这次一定要打下砀县。' v  c) B  [/ {
  
- `8 f3 |5 j  s8 z6 M$ w' j5 I, u  打下司马夷,下一个就是雍齿。所有从我手里丢去的,我通通都要收回来。
+ o- Z. W' m8 A9 E4 _$ y( Q  
7 r4 k5 w7 n% N9 d0 L  攻找砀县,刘邦只有三千兵。而砀县的秦军却有六千。守城容易攻城难,你要打下砀县,就得鼓励手下拿出以一当十的勇气和杀气。事实上刘三做到了。攻了三天三夜,终于打下了砀县。这场胜利连本带利息全部还回来了,收编了秦军六千人,连合原来的三千人,总共有九千人。够了,三千都能打掉六千人,我不信我九千人打不掉你区区的丰邑?
( p5 m0 |( O9 L  4 Q4 b) n" d8 K& u1 C0 P$ Q
  三月,刘邦拔军回到了丰邑。% Z% W9 _2 L( @) E7 i
  : ?9 m- k0 w' Q: n  x4 j
  丰邑城下,春暖花开,芳草连绵。雍齿,我刘三又回来了。我说过,你要为你做过的事负责到底。你等着瞧吧,明年的今日就是你的祭日!, i* r$ |/ s  @* H# n
  ; {9 a9 D& g# C; x7 x( M2 h3 Z
  兵临丰邑城下,刘邦志在必得。小小的丰邑城,九千兵对一两千兵,就是不打你也要把踩死你。雍齿,让我一次打你个够吧,开打。- C/ U$ d$ d' G+ |0 y& P
  
. P# N4 U% w2 B  然而,这场本以为没有悬念的战争却出乎刘邦意料之外。雍齿守城有术,使丰邑像一把熊熊烈火,而刘邦的九千兵却如一群群飞蛾扑火纷纷落在城下。没消几天,本来极是壮观的军队却像一根被火力融化的冰棍,差不多就只剩下刘邦这个光杆司命令了。$ I! g1 x2 U5 u3 Q9 }; z2 @1 j
  
  u# a6 ?( W1 B% c3 T* n. f  九千兵啊。少半是借来的,多半是抢来的,好不容易攒来的财富竟然又被雍齿打得溃不成军,对于刘邦来说这真是个天大的耻辱。
2 V# Q. P  ^* H6 _( {  4 Z1 x9 R0 T: W$ V3 ^' Y1 }
  在攻打雍齿之前,刘邦可是一路上拔掉砀县和下邑,打了两场胜仗才拔军过来的。两次磨刀实地演习还不能宰掉这豆腐块大的丰邑,这真是太叫人惊讶了。
" s4 r3 Y7 M; O. N7 W. K; J  
3 A) t: ]" X3 F/ f3 T  丰邑城下,刘邦心如火焚。他抬起头昂望着固若金汤的城,心里不禁涌起一股豪迈之志:不,我绝不能认输!我一定要拿下丰邑。 * H) V# a% P& K1 d9 v0 t. ^
  
! I! {: P; @% v9 [) h1 E1 |. @  战争就像残酷的赌博,只要有足够的资本就不怕翻不了本。尽管刘邦又输掉了老本,但他之前有过三千兵翻回两倍兵力的好成绩,所以还是非常有信心再次翻盘。要想翻本只能再次借兵。
% ?+ |5 t( o$ E  ) ^/ Z4 \: i# j4 h& L
  借兵,景驹当然是个好说话的人。然而,当刘邦回头向支持他的景驹老板再次借兵时,却悲哀地发现他输得比自己还惨:他已经死在了梁地。
. K' ~& F. Y( Y) l3 [; C: L' m* i  
. h* O  x2 ?- K  景驹的死,一半是因为自己愚蠢无知,一半是因为自不量力。他愚蠢地自封为楚王已成为秦朝一大攻击的敌人,却又自不量力地要屯军在彭城东拒绝项梁。知已知彼,百战不殆。相反,如果连自己的几斤几两都弄不清的人,肯定是必死不疑。) s7 p/ m7 [+ `+ \2 j6 ^' k2 A) r1 Y
  
  ?! `/ w5 ?3 G* O2 p  项梁早就想干掉景驹了。如今景驹自己要把脑袋提到战刀前,那是不得不砍了。项梁对属下军吏说道:陈胜王是第一个起事的人,如今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秦嘉竟胆敢背叛陈王立景驹为王,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杀无郝!
4 q# u8 Q" n! C0 e. n8 q  
. H! b6 J4 L7 X9 x  景驹是必须死的。不死,项梁顶上这个大将军的名衔怎么解释?他是以陈胜王的名义封的,又不是以你景驹王的名义封的。不过,景驹如果稍微了解一下项梁属下的部将,他也应心满意足了。因为他不是败给别的什么人,而是输给了超公斤级的项家军。, F/ A$ p; j% [* L9 L& [7 h/ X- k
  ; A8 L$ {, y- r* l+ W# \
  项梁收编了秦嘉的军队,驻军在胡陵,准备引兵向西。这时,章邯的部队开过来了。对章邯来说,项梁灭掉景驹是一件值得庆祝的事。因为项梁让他少了一个对手,那么接下来打项梁那就可省了不少麻烦。' D6 N, C- m8 J  h
  
& o0 ?$ c5 a' S, U) O# T$ d  章邯是高兴得太早了。项梁的目标是咸阳,他根本就不把章邯放在眼里。既然章邯胆敢挡路,那就让血肉开路吧!项梁把部队分成两路。一路以朱鸡石和馀樊君为将军带兵迎战章邯的部队。一路是以项羽为将军率军攻打襄城。他分别给两路军下了死命令,不拿掉秦军,就提着自己的人头回来挨刀。5 {" F6 u/ d+ N
  
" h2 n7 E, g8 j( f( I3 b  军令如山,气壮江河。章邯,你尽管放马过河吧。项梁信心十足地等待着前方传来的好消息。然而他却马上等来了一个坏消息:秦军生猛,馀樊君战死,朱鸡石军败逃奔胡陵。7 R# m# j/ f2 _) Y* b' c7 m
  
% l) @) f; ]3 ^7 E1 `  军命状之下岂容逃将?
6 T- z, N, T1 t7 _  B3 X  V& Q  + O. r6 v6 ]. i7 l5 X! n& K" Z
  项梁闻听朱鸡石败逃,立即引兵奔入薛(今山东滕县东南)地,一刀斩了朱鸡石。这时,刘邦来了。饭要吃,仗要打。没了景驹王,还有项家军,刘邦只好厚着脸皮赶到薛地向项梁借兵。0 L: L, q7 D2 A& ~( v" X
  4 t" u$ Q; M0 j, A
  曾经九千人的将领,如今带着一百随从来投奔,你这打的是什么仗?项梁看着刘邦这可怜样真是哭笑不得。( c7 R/ K7 e. h9 D5 j
  * \, i7 \5 t) ?- a* @. r* e
  项梁对刘邦提出一个要求,不过借兵可以,但你必须听我的指挥。  o2 E( f" _" i  h
  
2 K+ ^6 y' @/ _  事到如今,报仇雪恨事大,听谁的指挥都不重要了。刘邦同意了。那好吧。项梁立即拔给刘邦五千大兵,并且派了十名高级军官配合指导刘邦作战。  l" S! R+ l4 `  A
  
) p" v) I8 ]* m8 R  刘邦,你这次不能再输了,一输连回砀山当猴王的机会都没了。项梁刚砍掉败逃的朱鸡石,想成功还是失败您自己看着办吧。" G4 f: H  g9 H' e& P/ N
  
, j9 d7 e- ?" `& F  刘邦心潮澎湃地带着几千个新家伙回到了丰邑。丰邑就像一块试金石,三翻五次地试验着刘邦的忍耐和斗志。丰邑教会了他如何成长成一个著名的将领。屡败屡战,永远都不能放弃战斗,是他生命中的唯一选择。
) ^1 ]7 T2 }% t- i) }4 W! {  
  p6 G* [" V- K3 ]5 x( N; w1 X  如果说,前两次刘邦是怀着十分的愤怒兵临丰邑城下。那么,这次刘邦可是怀着无比的悲愤攻打雍齿。没有大死就没有大生。刘邦没有辜负项梁的期望,再加上生猛过人的项家军,这次他终于攻下了丰邑。刘邦进城的第一件事就是找雍齿。然而善于守城的雍齿也练得一腿好跑功,早弃城投奔魏国去了。
2 r4 [8 _8 B) \' f- E4 r  . h' u# J9 P2 U$ t0 j# u" }( F  V
  刘邦站在城墙之上俯视着丰邑城的断垣残壁,心中不禁百感交集悲喜交加。丰邑就像他曾经被霸占的爱人,现在拼了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又抢回来了。今日之丰邑非昨日之丰邑,过去的丰邑懂得什么叫爱,如今的丰邑却教他懂得什么叫恨。他恨雍齿,恨丰邑父老子弟,恨这里的一草一木。
0 Z7 m  N3 j, G: K/ ^  
7 y4 Y) W, C0 g5 u) ]  丰邑曾经是我打下的,当我有前线冲锋陷阵为你们清路时,为什么这些人通通背叛我?你们死守难攻难道就是为了一辈子呆在丰邑吗?难道你们就甘心一辈子当井底之蛙吗?现在,我打回来不是要挖你们祖坟,而是要以血与铁的事实告诉你们,其实丰邑城很小,外面的世界很大。只有打出去,大家才会真正的有肉吃!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9:38:5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四章 项梁兵殒
2 A5 }! s( \+ f+ I# t# t  0 R* |, w( O% e/ U/ A. W1 h
  5 q1 j/ D3 |4 W& k, x- ^) F2 B
  一、愤怒是魔鬼4 A4 i" L2 e! R' S# l4 f: E$ F
  $ l0 i6 n( s5 J/ Z: `! i, a* G1 i
  刘邦千辛万苦地打败雍齿后,总算了却心中一大心事。然而此时另外一个城市,襄城。世界末日正在降临这座小城的上空。
9 J  ]' ^$ O' h& b: y  0 r* r$ y* f+ V% s4 V
  五月,夏天的阳光融融在照在骚动的襄城。襄城角下,项羽屯兵昂望城上,烂烂的阳光射入双瞳夷之中显得特别的刺眼。阳光底下,一场攻艰战即将开打。其实不用项梁给项羽下死命令,这区区小城根本挡不住项羽的雄师虎兵。只要他一剑令下,即使铜墙铁壁也挡不住他威武的怒吼。
+ ?/ ]8 b0 n* a- \1 I  - s0 ^1 m! f. ~9 ~7 L5 H' B
  陈兵列阵,一切准备就绪。开打。其实项羽和之前的刘邦一样,都犯了乐观主义的错误。襄城与丰邑一样,易守难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不堪一击。有无数次的进攻,就有无数次的反击,以英雄作战出名的项羽终于碰上了一颗难拔的硬钉子。5 C( D4 B# A+ z9 F" u  I  p4 h
  
, J) C7 E2 p: d& y  力拔山兮气盖世,难道连一颗钉子都拔不出来吗?项羽震怒了。我不是刘邦,不用请外援,就算是只剩下我一个也要把襄城丢到火里煮了!在准备最后一次进攻前,项羽策马前阵,举头昂望城墙上的袅袅烟火,城内的你来把饭烧城外的我来把肚子饿,他猛挥宝剑,下达了一个非人道的命令:给我打进城去,一个都不能留!5 Y. W) n3 g: J- G: _/ a0 O
  
+ {# f# j3 p* y+ E# U  这道铁命令如风雨雷电推残着襄城,战士们肉身有如神助顿然精神抖擞。项羽也充分发挥了力大无穷勇武无比的优势,终于攻下了襄城。项羽深深地被愤怒的魔鬼控制住了,他拿下襄城之后,唯一的一件事竟然是,把城里剩下的活人通通坑杀!
; y7 }& T, T9 J4 m  C3 l  ; z" u$ A: }! _' x% h) N# e
  战火无情,哭声震天,成堆成堆的活人被推进了火坑。这就是所谓的革命吗?项羽,对你来说暴力到底是一种手段,还是一种个性美学,或者是一种杀敌哲学?须不知,激起仇恨的人,终将被仇恨淹没。今朝震怒埋黑骨,他朝人怨割肉身。准备好了吗?你如此嗜杀如命,那将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报应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4-7 19:3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二、傀儡诞生
3 j5 u5 ~- `9 G4 V3 w/ \) [  
2 O, s7 D+ P$ M9 T  陈胜王在年初腊月就被干掉了。半年后,项梁才证实这是真的。真楚王和假楚王都没了,至少得重新立一个王。王就是一面旗帜,没有旗帜,战争还能以什么名义进行到底?于是项梁决定把各种诸侯召来议事。刘邦叔叔也应邀而来了。
1 _2 u) P4 m6 j% C  . x5 y3 x' c# G! T9 U
  如果不出意外,新一届领导楚王将是项梁。2 m, c3 u) h" L4 w) D. N
  
0 a& C8 z/ T( ~7 M/ Z  可偏偏是出了意外。有人拦住项梁,劝他不要自封楚王成为众矢之敌,这个人正是老不死的家伙范增。范增,居巢(今安徽巢湖市居巢区亚父乡)人,后来项羽尊他为“亚父”并不是因为他是亚父乡人。所谓尊号“亚父”其实是尊敬他老人家而给的一个称号,俗称干爹,地位仅次于父亲。范增出道时,年已七十,差不多是项羽加上他父亲的岁数。所以叫他干爹是项羽抬举他,按辈份项羽应该叫他干爷爷一点都不过分。( D4 A( l- k8 J* ~& i
  , I! K% g4 l4 M, D2 N
  范增这位爷爷级人物,平时深居简出,他不喜欢养鸟喂虾,不爱喝老爸茶,也不喜欢打彩票。他只有一个爱好,那就是研究兵法。老家伙几十年如一日的修练,没有练成一只狐狸精,反而修成了一个人精。范人精一肚子奇谋妙计,恰值天下大乱,正是走出家门为国家发挥余势的好时候,于是他来投奔项梁来了。
& ?  S0 `" E: R7 v1 G  |4 W2 C  6 i4 x) M. c7 \0 ?1 v. x# o$ p
  范增给项梁简述了不立他为王的几条理由:第一,陈胜举事失败完全是咎由自取。当初楚怀王被骗到秦国而没办法返回楚国,后秦灭楚,楚最无辜。所以楚人到现在还可怜楚王。而陈胜没有立楚王之后而自立为楚王,民望不归,理所当然失败。第二,如今楚人争先恐后地归附你项梁,不是因为你能力过人,而是因为你项家祖上世世代代为楚将。范人精最后总结陈词说道,唯有立六国时楚后为王,方可名至实归凝聚人心。楚南公曾说过,楚虽三户,亡秦必楚。如果楚国人都团结反秦,必胜无疑。. [* @+ J- a9 l* [- ^( S
  
% y$ U- ?5 Z% j7 u" p- f4 N  姜还是老的辣。此言有理有据,不服还不行。项梁深以为然,决定立楚国之后为王。可难题又来了,楚灭国多年,皇室贵族早各奔东西不知所归,如今天下大乱,恐怕楚后早死于匪兵之手,去哪寻一个活人来当这傀儡楚王?
. r8 B. k+ U) T4 j6 E# T  3 s5 e6 \/ x  I/ P
  项梁只好贴出广告,派人到处寻找楚王之后。功夫不负有心人,项梁果然寻到了在民间替人放羊为生的楚怀王孙子芈心。六月,选了一个良辰吉日,芈心被正式立为楚王。为迎合民意,尊他为楚怀王,定都盱眙(今江苏省盱眙县)。项梁自号为武信君。. _# X0 f" g" b* C6 l: q
  $ z  ?5 `. ?) z$ N
  在中国古代,国家元首,我们称他为君主。而其他的什么武信君呀,文信信君啦,都是一种地位的象征,这种称呼往往都是由君主,即国王给那些功多劳高的人赐封的一个高级别的雅号。项梁没有通过楚怀王赐封而敢于自号为武信君,这也就等于说,项梁明尊楚怀王,其实暗地里是把他当成一个空壳来摆设。他不过是利用楚怀王这个招老牌重新组合公司上市罢了,项梁本人才是楚国这个大型国企的真正老总。
; `2 `2 ?8 s1 L' j+ b% p  
( P6 [6 {  ~; @/ O6 U3 B) N! Q  新人新气象,项梁重组楚国楚字号公司成功,张良也想趁机把韩国韩字号这个又烂又小的公司重组上市。张良对项梁游说道:祝贺您新公司成功上市。但是目前秦朝这个竞争者太厉害,仅凭楚国一家公司是无法与他竞争分割市场的。韩诸公子横阳君韩成最贤,您可立他为韩王,这样您就多了一位合作伙伴,那样就可以与秦国相与争锋了。
% Y+ ^; J* I; p( r/ }  - y" H) {8 A& b0 o4 q
  张良不愧没有白读《太史兵法》,说得一点都不比范增差。项梁亦深以为然,让张良去找韩成,立他为韩王,张良为宰相(司徒)。张良祖辈二代辅佐过五世韩王,张良子承祖制,合情合理。多年以来,张良倾家荡产流亡异国他乡,为的就是有朝一天重归故国重现祖上荣光。他终于等来了这一天。
- g. t2 X& I9 u: m+ z  + w) F  q/ L8 |; z- o- [6 p' `' s
  韩国很多城市都控制在秦军的手里,张良决定要把它们一一拿回来。但韩王成现在极是困窘,家底只有一千余兵。开什么玩笑,一千余兵就想从章邯几十万虎狼之师的嘴里夺食,那不是无异于比登天还难?& p; y# |4 u4 d9 @
  
1 K* G2 K" F  L! H- K3 l! J+ {  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基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6 k' i2 T4 D# s) f, l
  / Q) V; G% f5 ^+ L3 B3 m
  张良说:给我一千兵,我也能把韩国的土地夺回来。- C5 Z8 a) m  q7 r8 e
  " a: M1 W" [$ b- p: ]: v
  果然,熟读太史兵法的张良天勇敢地带着这一千余兵打回了老家,从秦兵手里抢回了几个城市。可还没等他把屁股坐热,那些城市又被秦军夺回去了。你来我往,打来打去,张良没占到什么便宜,只好带着兄弟们潜伏在颍川(今禹州市)一带打游击。; J& D/ y/ C7 z2 G  }, @, D$ F' y
  ; C: ~8 V/ ~0 z3 s/ Z% D4 X
  张良流年不利,好不容易摇身一变成为韩字号公司总经理,一不留神就被人家打成了游击队。其实,除了张良之外,刘邦也没什么好运气。他把借来的兵还回去后简直就一无所有了,根本就没有能力参加更大规模化的市场竞争。为了混口饭吃,他只好放弃个体经营户与项梁合伙,暂时做分公司的小头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7 00:30 , Processed in 0.093993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