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54|回复: 2

心中的撒哈拉---最爱三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31 13:04: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三毛 本名陈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县人,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系。肄业曾留学欧洲,婚后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迦纳利岛,并以当地的生活为背景,写出一连串脍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一九八四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岁。
: J" w1 T0 {. w7 f
& W. |. Z( \) ?0 X- `' X   她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华人社会广为流传,在大陆也有广大的读者,生平著作和译作十分丰富。共有二十四种。% z1 v5 A. B) `& k2 b
5 c- c3 z$ H$ ?, u! u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笔名,从三毛的《闹学记》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个易经的卦。但又是什么玄机,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说过:起初起此名,是因为这个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个原因就是说自己写的东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钱。- I5 j6 @8 u8 _( \0 {3 z
$ @8 `7 H% J3 B
  三毛于1943年3月26日(农历2月21日)生于四川重庆。幼年时期的三毛就表现对书本的爱好,5岁半时就在看《红楼梦》。初中时期几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学,由父母亲悉心教导,在诗词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坚实的基础。并先后跟随顾福生、邵幼轩两位画家习画。
& D( Q2 v5 ?# m. G4 g$ s% p9 ?$ R/ M& v! |& d8 U( C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学创办人张其均先生的特许,到该校哲学系当旁听生,课业成绩优异。
9 {) k+ K: }0 ]. W/ W! g4 C( v, h1 w2 Y. U
  1967年再次休学,只身远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间,前后就读西班牙马德里大学、德国哥德书院,在美国伊诺大学法学图书馆工作。对她的人生经验和语文进修上有很大助益。) n( e8 a0 a% i5 s7 ^) c; h) L

" E; c* N: {; Y3 d" z( R  s  1970年回国,受张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学系任教。后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余,再次离开,又到西班牙。与苦恋她6年的荷西重逢。/ a# `4 Z3 C5 S3 ]: }" d
/ U, ]) |5 F: X: c7 }$ d
  1973年,于西属撒哈拉沙漠的当地法院,与荷西公证结婚。在沙漠时期的生活,激发她潜藏的写作华,并受当时《联合报》主编的鼓励,作品源源不断,并且开始结集出书。
7 b, j% D, o* V$ ]% e, \0 h
, {$ f2 e" p8 B& o; o  z8 Y! s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h1 ]. V) u# ^3 v- c( K8 e

9 B  y. [6 u! A8 Z$ n9 X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潜水意外事件丧生,回到台湾。
0 S( J/ `( y& `' r0 Y
! Y9 y2 p5 y! j& E1 z9 ^  1981年,三毛决定结束流浪异国14年的生活,在国内定居。同年1月,《联合报》特别赞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来后写成《万水千山走遍》,并作环岛演讲。之后,三毛任教文化大学文艺组,教小说创作,散文习作两门课程,深受学生喜爱。8 J( c6 E$ h2 v

, I' \9 Z- c  }  1984年,因健康关系,辞卸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生活重心。
. R7 y& ]+ {/ m8 ~; L; e' }& J! J9 ]- N
% K' u6 X2 ]  J$ V: K& M; P  1989后4月首次回大陆家乡,发现自己的作品在大陆也拥有许多的读者。并专诚拜访以漫画《三毛流浪记》驰名的张乐平先生,了确夙愿。
$ `, v5 L* q% j4 Q; }) N7 p
: _+ `, Z8 W/ G$ M$ L# v/ j* ~  1990年从事剧本写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剧本,也是她最后一部作品《滚滚红尘》。
& U/ R3 ?6 X& {! n* _, q
( b& S% p) Y- `" f; d( ]+ A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岁。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3: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家老二--三小姐

我的女儿陈平本来叫做陈懋平。“懋”是家谱上属于她那一代的排行,“平”是因为在她出生那年烽火连天,做为父亲的我期望这个世界再也没有战争,而给了这个孩子“和平”的大使命。后来这个孩子开始学写字,她无论如何都学不会如何写那个“懋”字。每次写名字时,都自作主张把中间那个字跳掉,偏叫自己陈平。不但如此,还把“陈”的左耳搬到隔壁去成为右耳,这么弄下来,做父亲的我只好投降,她给自己取了名字,当时才3岁。后来我把她弟弟们的“懋”字也都拿掉了。
9 l* X. Q% l4 q+ k4 p  有一年,她又自作主张,叫自己ECHO,说“这是符号,不是崇洋。”做ECHO做了好多年。有一年,问也没问我,就变成“三毛”了。变三毛也有理由,她说因为是家中老二。老二如何可能叫三毛,她没有解释。只说:“三毛里面暗藏着一个易经的卦——所以。”我惊问取名字还卜卦吗?她说:“不是,是先取了以后才又看易经意外发现的,自己也吓了一跳。”
6 b) G. T! z+ x4 ~& i- T' U0 ?
: ^& }) r/ o) o$ _! R: H8 `. f  我听说,每一家的老二跟其他孩子有些不一样,三毛也很支持这种说法。她的道理是:“老二就像夹心饼干,父母看见的总是上下那两块,夹在中间的其实可口,但是不容易受注意,所以常常会蹦出来捣蛋,以求关爱。”三毛一生向父母抱怨,说她备受家庭冷落,是挣扎成长的。这一点,我绝对不同意,但她十分坚持。其实,我们做父母的这一生才是被她折磨。她19岁半离家,一去二十年,回国时总要骂我们吃得太好,也常常责怪我们很少给她写信。她不晓得,写字这回事,在她是下笔下言,倚马可待,在我们来说,写一封信千难万难。三毛的家书有时每日一封,什么男朋友啦、新衣服啦、跟人去打架啦,甚至吃了一块肉都来信报告。我们收到她的信当然很欣慰,可是她那种书信“大攻击”二十年来不肯休战。后来她花样太多,我们受不了。回信都是哀求的,因为她会问:“你们怎么样?怎么样?怎么吃、穿、住、爱、乐,最好写来听听以解乡愁。”我们回信都说:“我们平安,勿念。”她就抓住这种千篇一律的回信,说我们冷淡她。有一次回国,还大哭大叫一场,反正说我们二十年通信太简单,全得靠她的想象力才知家中情况。她要家人什么事都放下,天天写信给她。至于金钱,她倒是从来不要求。
$ G* \( ]$ p- G5 P5 R  Y6 t3 W: ~; R; T
  三毛小时候很独立,也很冷淡,她不玩任何女孩子的游戏,她也不跟别的孩子玩。在她两岁时,我们在重庆的住家附近有一座荒坟,别的小孩子不敢过去,她总是去坟边玩泥巴。对于年节时的杀羊,她最感兴趣,从头到尾盯住杀的过程,看完不动声色,脸上有一种满意的表情。
3 p) R6 q/ Q" [7 K+ F" f
8 V% c! Q2 f9 P' `+ y2 r  在重庆,每一家的大水缸都埋在厨房地里,我们不许小孩靠近水缸,三毛偏偏绝不听话。有一天大人在吃饭,突然听到打水的声音激烈,三毛当时不在桌上。等我们冲到水缸边去时,发现三毛头朝下,脚在水面上拚命打水。水缸很深,这个小孩子居然用双手撑在缸底,好使她高一点,这样小脚才可打到水面出声。当我们把她提着揪出来时,她也不哭,她说:“感谢耶稣基督。”然后吐一口水出来。
* |- R+ o* B2 |4 m% `: }9 e" ^3 K. r- ~' U
  从那一次之后,三毛的小意外不断地发生,她自己都能化解。有一次骑脚踏车不当心,掉到一口废井里去,那已是在台湾了,她自己想办法爬出来,双膝跌得见骨头,她说:“咦,烂肉裹的一层油原来就是脂肪,好看好看!”) h, [* f; s+ O
; S- i1 ?$ M1 C( j  h5 b
  三毛13岁时候跟着家中帮忙的工人玉珍到屏东东港去,又坐渔船远征小琉球。这不可怕,可怕的是:她在东港碰到一个军校学生,居然骗人家是16岁!她交了今生第一个男朋友。在她真的16岁时,她的各方男朋友开始不知哪里冒出来了。她很大方,在家中摆架子——每一个男朋友来接她,她都要向父母介绍,不来接她就不去。这一点,做为父亲的我深以为荣,女儿有人欣赏是家门之光,我从不阻止她。4 F7 u% R5 c0 o
. P, M. f% z/ e: x' i) y
  等到三毛进入文化大学哲学系做选读生时,她开始轰轰烈烈地去恋爱,舍命地去读书,勤劳地去做家教。认真地开始写她的《雨季不再来》,这一切,都是她常年休学之后的起跑。对于我女儿初恋的那位好青年,做为父亲的我一直感激在心。他激励了我的女儿,在父母不能给予女儿的男女之情里,我的女儿经由这位男朋友,发挥了爱情正面的意义。当然,那时候的她并不冷静,她哭哭笑笑,神情恍惚,可是对于一个恋爱中的女孩而言,这不是相当正常吗?那时候,她总是讲一句话:“我不管这件事有没有结局,过程就是结局,让我尽情地去,一切后果,都是成长的经历,让我去——”她没有一失足成千古恨,这怎么叫失足呢?她有勇气,我放心。$ v; F6 n% w' h3 ]% r

$ C. _* Y+ Q/ S" \  的我二女儿,大学才念到三年级上学期,就要远走他乡。她坚持远走,原因还是那位男朋友。三毛把人家死缠烂打苦爱,双方都很受折磨,她放弃的原因是:不能缠死对方,而如果再住台湾,情难自禁,还是走吧。! _0 m* m: o5 c+ ^- E7 I

# A' r7 V2 G' @4 e  三毛离家那一天,口袋里放了五块钱美金现钞,一张七百美金的汇票单。就算是多年前,这也实在不多。我做父亲的能力只够如此。她收下,向我和她母亲跪下,磕了一个头,没有再说什么。上机时,她反而没有眼泪,笑笑地,深深看了全家人一眼,登机时我们挤在了望台上看她,她走得很慢很慢,可是她不肯回头。这时我强忍着泪水,心里一片茫然,三毛的母亲哭倒在栏杆上,她的女儿没有转过身来挥一挥手。" ]5 ?7 [. v0 i4 @+ L+ ^

& J) `* \/ d% q0 }9 p" I  我猜想,那一刻,我的女儿,我眼中小小的女儿,她的心也碎了。后来她说,她没碎,她死了,怕死的。7 `- N; w' o/ O

! ]! K- X9 ]# w! N) j6 T/ I  三毛在西班牙做了三个月的哑巴、聋子,半年中的来信,不说辛酸。她拚命学语文了。
( O' J- w- f: n
* j9 Y0 u! F3 Q' {% p( ?9 {2 P8 S  半年之后,三毛进入了马德里大学,来信中追问初恋男友的消息——可见他们通信不勤。+ ?8 t6 G, s$ Z2 T

) B/ h6 W2 S& O; _  一年之后的那个女孩子,来信不一样了。她说,女生宿舍晚上西班牙男生“情歌队”来窗外唱歌,最后一首一定特别指明是给她的。她不见得旧情难忘,可是尚算粗识时务——开始新天新地,交起朋友来。学业方面,她很少说,只说在研读中世纪神学家圣·多玛斯的著作。天晓得,以她那时的西班牙文化程度怎能说出这种大话。后来她的来信内容对我们很遥远,她去念“现代诗”、“艺术史”、“西班牙文学”、“人文地理”……我猜想她的确在念,可是字里行间,又在坐咖啡馆、跳舞、搭便车旅行,听轻歌剧……这种蛛丝马迹她不明说,也许是以为不用功对不起父母。其实我对她懂得享受生命,内心暗喜。第二年,三毛跑到巴黎、慕尼黑、罗马、阿姆斯特丹……她没有向家中要旅费,她说“很简单,吃白面包,喝自来水,够活!”有一天,女儿来了一封信,说:“爸爸妈妈,我对不起你们,从今以后,一定戒烟。”我们才知道她抽烟了。三毛至今对不起我们,她说:“会戒死。”我们不要她死,她就一直抽。她的故事讲不完,只有跳过很多。
9 e8 B9 ~6 S. m; y  E2 P
8 ]4 Y/ ^& U% H  三毛结婚,突然电报通知,收到时她已经结完婚了。我们全家在台湾只有出去吃一顿饭,为北非的她祝福。这一回,我细观女儿来信,她冷静又快乐,物质上没有一句抱怨,精神上活泼又沉潜。我们并没有因为她事先不通知而怪责她。这个老二,作风独特,并不是讲一般形式的人——她连名字都自己取,你拿她怎么办?9 Y; c% R* ^3 P+ B2 O, `

( I5 U6 E/ y8 I0 f' A  二十年岁月匆匆,其中有五年半的时间女儿没有回过家,理由是:飞机票太贵了。等到她终于回来了,在第一天清晨醒来时,她向母亲不自觉地讲西班牙文,问说:“现在几点钟?”她讲了三遍,母亲听不懂,这才打手势,作刷牙状。等她刷好牙,用国语说:“好了!脑筋转出来了,可以讲中文。”那一阵,女儿刷牙很重要,她在转方向,刷好之后一口国语便流出来。有一回,看见一只蟑螂在厨房。她大叫:“有一只小虫在地上走路!”我们说,那叫“爬”,她听了大喜。5 M" a9 m( L" ^& B
5 ~$ x+ ^( s! w' Q% ], K% R
  三毛后来怎么敢用中文去投稿只有天晓得。她的别字在各报社都很出名,她也不害羞,居然去奖励编辑朋友,说:“改一错字,给一元台币,谢谢!”她的西班牙文不好,可是讲出来叫人笑叫人哭都随她的意。) f" b+ j0 N8 c; A
3 {* c2 {  Q/ H# f9 z6 f/ o) E3 Z
  三毛一生最奇异的事就是对金钱的态度,她很苦很穷过,可是绝对没有数字观念,也不肯为了金钱而工作。苦的那些年,她真的酱油拌饭,有钱的时候,她拚命买书、旅行,可是说她笨嘛,她又不笨,她每一个口袋里都有忘掉的钱,偶尔一穿,摸到钱,就匆匆往书店奔去。她说,幸好爱看书,不然人生乏味。她最舍不得的就是吃,吃一点东西就叫浪费。有人请她吃上好的馆子,吃了回来总是说:“如果那个长辈不请我吃饭,把饭钱折现给我,我会更感谢他,可惜。”
4 z7 T$ h4 r8 z$ u' ]8 W. u: W3 s, F3 i3 E
  女儿写作时,非常投入,每一次进入情况,人便陷入“出神状态”,不睡不讲话绝对六亲不认——她根本不认得了。但她必须大量喝水,这件事她知道。有一次,坐在地上没有靠背的垫子上写,七天七夜没有躺下来过,写完,倒下不动,说:“送医院。”那一回,她眼角流出泪水,嘿嘿地笑,这才问母亲:“今天几号?”那些在别人看来不起眼的文章,而她投入生命的目的只为了——好玩。% N  H. D# E& M" ~3 f' Z- q7 J

0 R/ x. {3 t) {: d0 c  出书以后,她再也不看,她又说:“过程就是结局。”她的书架,回国不满一年半,已经超过两千本,架上没有存放一本自己的作品。" ?& z: C+ d; M% A0 h6 ^4 Y
* T1 J8 i5 L$ {2 Y& o/ K7 q$ {
  三毛的书,我们全家也不看,绝对不看。可是她的书,对于我们家的“外交”还是有效。三毛的大弟做生意,每出新书,大弟就来拿去好多本——他不看姐姐,他爱古龙。大弟拿三毛的书去做“生意小赠品”。东送一本,西送一本。小弟的女儿很小就懂得看书,她也拒看小姑的书,可是她知道——小姑的书可以去当礼物送给教师。我们家的大女儿除了教钢琴谋生之外,开了一家服饰店,当然,妹妹的书也就等于什么“你买衣服,就送精美小皮夹一只”一样——附属品。三毛的妈妈很慷慨,每当女儿有新书。妈妈如果见到人,就会略带歉意的说:“马上送来,马上送来。”好似销不出去的冬季牛奶,勉勉强强请人收下。& M. c, s2 f2 ~8 x: ^

3 N3 r; ^8 x, k$ ?% \) J/ j3 |% d  ]  在这个家里,三毛的作品很没有地位,我们也不做假。三毛把别人的书看得很重很重,每读好书一册,那第二天她的话题就是某人如何好,如何精采,逼着家人去同看。这对于我们全家人来说真是苦事一桩,她对家人的亲爱热情,我们消受不了。她一天到晚讲书,自以为举足轻重,其实——。3 _6 b8 J( k, Y) d4 W$ z
7 K8 T4 Q  \4 G9 M' z
  我的外孙女很节俭,可是只要是张晓风、席慕蓉的书籍,她一定把它们买回来。有一回三毛出了新书,拿去请外甥女儿批评指教,那个女孩子盯住她的阿姨说了一声:“你?”三毛在这件事上稍受挫折。另外一个孙女更有趣,直到前天晚上,才知道三毛小姑嫁的居然不是中国人,当下大吃一惊。这一回三毛也大吃一惊,久久不说话。三毛在家人中受不受到看重,已经十分清楚。+ F2 q! N& }4 h/ [3 o8 ]8 f- [
( ?; `% D3 S! W6 K/ F6 x
  目前我的女儿回国定居已经十六个月了,她不但国语进步,闽南语也流畅起来,有时候还去客家朋友处拜访住上两天才回台北。她的日子越来越通俗,认识的三教九流呀,全岛都有。跑的路比一生住在岛上的人还多——她开始导游全家玩台湾。什么产业道路弯来弯去,深山里面她也找得出地方住,后来再去的时候,山胞就要收她做干女儿了。在我们这条街上她可以有办法口袋空空的去实践一切柴光油盐,过了一阵去付钱,商人还笑说:“不急,不急。”女儿跟同胞打成一片,和睦相处。我们这幢大厦的管理员一看她进门,就塞东西给她吃。她呢,半夜里做好消夜一步一步托着盘子坐电梯下楼,找到管理员,就说:“快吃,是热的,把窗关起来。”她忙得很起劲。女儿虽然生活在台北市,可是活得十分乡土,她说逛百货公司这种事太空虚,她是夜市里站着喝爱玉冰的人。前两天她把手指伸出来给我和她母亲看,戴的居然是枚金光闪闪的老方戒指,上面写个大字“福”。她的母亲问她:“你不觉得这很土吗?”她说:“嗳,这你们就不懂了。”+ j6 V8 ~/ M' r. S  q

! @! ]& o8 ]5 I' _3 I0 R6 x  我想,三毛是一个终其一生坚持心神活泼的人,她的叶落归根绝对没有狭窄的民族意识,她说过:“中国太神秘太丰沃,就算不是身为中国人,也会很喜欢住在里面。”她根本就是天生喜爱这个民族,跟她的出生无关。眼看我们的三小姐——她最喜欢人家这么喊她,把自己一点一滴融进中国的生活艺术里去,我的心里流满了复杂的喜悦。女儿正在品尝这个社会里一切光怪陆离的现象,不但不生气,好似还相当享受鸡兔同笼的滋味。她在台北开车,每次回家都会喊:“好玩,好玩,整个大台北就像一架庞大的电动玩具,躲来躲去,训练反应,增加韧性。”她最喜欢罗大佑的那首歌——《超级市民》,她唱的时候使任何人都会感动,台北真是一个可敬可爱的大都市。有人一旦说起台北市的人冷淡无情,三毛就会来一句:“哪里?你自己不会先笑呀?还怪人家。”
1 D' E+ S) Z$ g5 i' @, `
) R5 R6 c) B  A  w( w) `2 \  我的女儿目前一点也不愤世,她对一切现象,都说:“很好,很合自然。”
0 R6 Y' G' d' @6 ~& \; K* E( V+ h6 ^
  三毛是有信仰的人,她非常赞同天主教的中国风俗化,看到圣母玛利亚面前放着香炉,她不但欢喜一大场,还说:“最好再烧些纸钱给她表示亲爱。”. F- V# ^' X! B# z3 h. v$ h
" s) @2 A9 X; |& `
  对于年轻的一代,她完全认同。只有年轻的一代不看中国古典文学这一点,她有着一份忧伤,对于宣扬中国文学,她面露坚毅之色,说:“要有台北教会那种传福音的精神。”- }! o0 Q- {2 p  Q9 K- }$ M

* g# A% V7 H6 }7 L  只述到这里,我的女儿在稿纸旁边放了一盘宁波土菜“抢蟹”——就是以青蟹加酒和盐浸泡成的,生吃。她吃一块那种我这地道宁波人都不敢入口的东西,写几句我的话。5 O& M/ U. a# O
  X4 I. z8 U8 ?4 ~
  我看着这个越来越中国化的女儿,很难想象她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消失过那么久。现在的她相当自在,好似一辈子都生存在我们家这狭小的公寓里一样。我对她说:“你的适应力很强,令人钦佩。”她笑着睇了我一眼,慢慢的说:“我还可以更强,明年改行去做会计给你看,必然又是一番新天新地。”
 楼主| 发表于 2007-1-31 13:13: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毛作品全集

《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 c3 {8 I/ U) s- [; d
  《雨季不再来》 1976年7月初版 + |) e" T4 F# W1 ]% \6 ]: Q
  本书可归纳为表现心灵生活经验的写作,一种人类深思默省存在的意义,灵魂的归依,命运奥秘等问题的写实.这些作品构成三毛生命的一个阶段,亦是日后成熟三毛的基石.
- ~/ H* i" _5 d& L  《稻草人手记》 1977年6月初版
+ M% V0 R  q: g% _. Q1 L  《哭泣的骆驼》   1977年8月初版 ) a6 x% R# k, ]  y
  《温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 . Q- G: C! s, S( ]& y
  《娃娃看天下(一)》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 f4 t& j3 _( \  《娃娃看天下(二)》 1980年2月初版(译成)
- O) n0 Y( y" N4 u$ \8 m  季诺笔下的玛法达,跟玩伴菲力普、马诺林、苏珊娜、米盖、自由、吉他,他们的喜怒哀乐二十年来感动了成千上万的世界读者。作家三毛将他们带来中文世界,是一套感人的漫画。《娃娃看天下》出版至今畅销不绝,是你一能错过的一套感人漫画 1 _8 x7 i$ N5 F0 ]
  《背影》 1981年8月初版 ! ^3 z: m- r9 t% s
  《梦里花落知多少》 1981年8月初版 , q8 `+ S2 X( O; }# K- s8 Z, z  t
  《万水千山走遍》 1982年5月初版
4 G* a8 e) P  L6 `  《兰屿之歌》 1982年6月初版(译作)
# W9 r+ ^; e" e7 [  《送你一匹马》 1983年7月初版
+ L* j0 G, n* E2 |  《清泉故事》 1984年3月初版
' U# N" M2 W8 T; }0 D+ E, u5 I! p  《倾城》 1985年3月初版
% z1 A9 t7 i# x' ^9 Z  《谈心》 1985年3月初版 . u6 X9 [! |( v5 q
  《随想》 1985年3月初版
4 @7 [5 d: M7 F) j! B& h1 K- L  《刹那时光》 1986年1月初版(译) 9 [1 k6 B; B4 ^# O9 B. Z4 X
  《三毛说书》   1987年3月初版(有声书) 5 C. l( E* ~; V) w( ~4 U8 {) \2 q- X
  《我的宝贝》 1987年7月初版 0 A# I. l8 e  m  R* e
  《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有声书)
2 z. W6 d: y8 E1 a# M1 T1 f  《闹学记》 1988年7月初版
. }# Q9 t3 [" t  H  《阅读大地》 1989年7月初版(有声书) 7 s4 V* d; D0 _
  《滚滚红尘》 1990年12月初版(电影原著剧本)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3 04:03 , Processed in 0.03013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