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02.15 4版 中医专刊:临床·学术 编辑:祁芳
; H9 [) I4 M) [1 U' L, E# J) G4 @作者:衣晓峰
5 ~7 B( Q# B# `, T& {: ] 以针刺颈椎夹脊穴为主,同时辨证选取膻中、内庭、中脘、肺俞等穴,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一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李淑荣、张淑杰医生等人在临床中不断探索和完善,对顽固性呃逆的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 呃逆俗称“打呃”,以逆气上冲、声短而频、不能自制为主要症状。一般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呃逆,中枢性多由颅内病变引起,周围性多由精神紧张、饮食不当或感受风寒而诱发。中医认为呃逆有虚、实之分。由情志致病或饮食原因所致呃逆为初期实证表现,呃声响亮,脉实有力;因呃逆久治不愈伤正而成顽固性呃逆,遂为虚证,表现为气怯声低,脉虚无力,发作持续时间大多超过72小时以上,并经其他方法治疗无效。 最近两年多,李淑荣副主任医师等共接诊顽固性呃逆患者60人,治疗时选择颈3~5夹脊穴为主进行针刺,肝郁气滞者加内关、膻中、太冲;胃热上冲者加膻中、内庭;脾胃虚弱者加中脘、足三里;脾肺气虚者加肺俞、气海。具体操作方法是,局部消毒后,用0.25~3.5寸毫针刺入颈部夹脊穴,膻中穴用0.4~0.35寸毫针平刺,内关、太冲、中脘、足三里穴直刺进针,肺俞穴斜刺,以麻胀感为度,留针50~60分钟。治疗结果显示,54位患者针刺1~5次后呃逆停止,一周内无复发;5人针刺1~5次后呃逆程度减轻,发作次数减少;无效者仅1人。 X+ }9 z# Q) D6 @
& k& R/ K; y2 h. t) [6 a, k健康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