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谷子》
/ Y* v5 n5 _7 {6 X序言 - z% l3 W: I3 [& ]2 P8 O1 H. w
鬼谷子,姓王名诩,春秋时人。常入云梦山采药修道。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先生。
9 w$ U$ K1 a2 `$ l V5 j
: k" f1 O& ]9 m1 h 鬼谷子为纵横家之鼻祖,苏秦与张仪为其最杰出的两个弟子〔见《战国策》〕。另有孙膑与庞涓亦为其弟子之说〔见《孙庞演义》〕。
3 a& t8 X" g. [+ t
$ g+ h+ I% d$ J% i. B 纵横家所崇尚的是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之技巧,其指导思想与儒家所推崇之仁义道德大相径庭。因此,历来学者对《鬼谷子》一书推崇者甚少,而讥诋者极多。其实外交战术之得益与否,关系国家之安危兴衰;而生意谈判与竞争之策略是否得当,则关系到经济上之成败得失。即使在日常生活中,言谈技巧也关系到一人之处世为人之得体与否。当年苏秦凭其三寸不烂之舌,合纵六国,配六国相印,统领六国共同抗秦,显赫一时。而张仪又凭其谋略与游说技巧,将六国合纵土蹦瓦解,为秦国立下不朽功劳。所谓「智用于众人之所不能知,而能用于众人之所不能。」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此为《鬼谷子》之精髓所在。《孙子兵法》侧重于总体战略,而《鬼谷子》则专于具体技巧,两者可说是相辅相成。
- F; \# w1 r$ }' d8 v: G3 i1 S4 G. Y7 i8 y% c/ X; w. a4 D8 \
《鬼谷子》共有十四篇,其中第十三、十四篇已失传。《鬼谷子》的版本,常见者有道藏本及嘉庆十年江都秦氏刊本。此电子文本为道藏本,取自萧登福先生之《鬼谷子研究》〔文译出版社,一九八四年〕。' m' E; u! l, C0 p: b
5 ?# a6 L5 k5 r; m+ |
国标码表中无对应的少数汉字,均以“□”符号代之。
& N, T; Y7 s$ F: t$ _/ N! i& s4 y0 p& ]: J* j
: h! z Z$ K& X
张家杰
/ L0 w. e# @/ \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校区认知科学系
) b: A+ m" s% Y- q* b 一九九二年初,圣地亚哥 0 r/ _" N7 f- J% a
捭阖第一 5 w& Y: k* B% ?, @% D+ b
奥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名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及今,其道一也。
9 B k) l0 w7 M$ S- F1 m _3 K' p" t3 v
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驰或张。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短长。! W/ X- Y; l4 t0 K
# Q0 c& g8 J& [2 c! ]; o" W+ J0 s 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8 L% w$ @8 z2 g- ?3 P% X2 p
9 A5 e7 x% v' A5 Q
审定有无,与其虚实,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
* ^9 S; y5 E' o1 f
$ h, l+ a: h& v$ K 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 U3 ^' A7 \' x5 r- ^1 Y
. E7 V* k! a1 v$ E
故捭者,或捭而出之,而捭而内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5 u' e2 }8 l3 J+ I% s8 J/ r) M
% [0 O6 Q( ]' q: U 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豫审其变化。吉凶大命□焉。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矣捭阖,制之以出入。
5 [3 c) y z' {; O% D4 N0 h% G7 `
; S. v* Y: t4 o! I. U! j* ^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
0 w8 @8 K- j# w# l# ~; m( b
: A0 P9 `% R$ o6 M) b8 N 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为『阳』,曰『始』。
& D G0 G, ^( }1 \+ |, c; G) W i# ]" ^& F, V0 Z6 P: F
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弃损」、「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 D( d; P2 x- V* _
6 c6 U7 \& y3 ~8 \$ E3 D( s 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其谋。& T" i4 W Q; Y
5 {: Q% [0 X3 y: N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R) y( H; F W; x/ l
; o; m. o5 ]; R2 A
为小无内,为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
& T& |/ Y, r1 f& y1 p
; B j# L& D: R3 @' z) x% ] 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隐而入;阳远终阴,阴极反阳。
" j5 f' i. N, x" }5 R- ?. {/ r% W% `# {) X Y. B; E, S7 m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 z2 A' Z( c7 p* s1 e$ S. @( m- [
9 ~1 d: e" Y& k+ T" l% o0 R6 k
4 B8 L0 a2 A7 G! V 【注释】
( O% C; f: z$ C: A, N3 _% ?8 _ a 捭:〔音bǎi〕分。/ S$ d: P, |( `
阖:〔音hé〕关。
' k( A1 l& L4 |; g* z7 s 稽:〔音jí〕考。
" m: N( C; N2 S' h: a& V& T 朕:〔音zhèn〕迹象。# O2 v* ]) X9 A) M+ G
牧:处理。
/ m ^2 C7 r. R+ Y7 u$ V 内:接纳;忤:逆。
5 ^9 p! v3 o7 K0 {3 ?8 I
0 N5 V) T# ]; ]0 Q K" w[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7-3-10 21:25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