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3-18 10:32:2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简单的最快乐; b8 ^3 @: A# `3 p
, v! u4 p7 z$ S: q1 X0 R
2 G. T0 H+ |# \0 ]6 |: Z) | 这段话是孔子在称赞他最得意的弟子颜回,说颜回过着简朴的生活而“不改其乐”,是一种多么高尚和难能可贵的品质。而在我们当今的现实社会中,在物欲如水无孔不入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不太愿意过这样简朴的生活,更不会以这样的生活为乐,人们对物质的追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狂热,内心怎么还会保留一片简洁、清净的天空呢?( R/ q" r5 T) U# g5 T( U' K! M
7 h- i8 P5 x e: |( U
! D& q, j2 q3 o* S H7 Y) a 其实,简朴的生活是一个人生的至理,也是一份非常宝贵的生命领悟,我们只有透过简朴才会生活得有活力,才会感受到一份轻松及愉快。也正因为我们有那份简朴,才真正展现出一种单纯的心智,而透过这种单纯的心智,会使一个人的智能容易发挥,志气比较容易坚定,心情、情绪比较从容而稳定,能更好地从最为简约的生活中领略生命的原汁原味。这也就是所谓的“自得其乐”了。' ? R& [' j1 a3 \* Z. J F
: d4 D& W/ H8 _" w& Z% Z
0 ]! h+ e. P6 z9 U1 @# r 陶渊明所过的那种“世外桃源”式的简单生活,一直是许多生活在都市里的人向往的境界。初春清晨,荷锄躬耕,走在阡陌交错的田间小路上,望着一派大好春光,他不禁情思邈邈,遐想不已。田野上春鸟啾啾,好像欢呼新春的到来;晨风习习,恰似迎接归来隐耕的主人。他时时记取先师孔子“忧遭不忧贫”的古训,保持着一种安贫乐道的可贵精神和情怀。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上,秧苗一片嫩绿,生机盎然地迎着和风旭日。呼吸着朗润的空气,望着丰收的美景,加上劳动休息时的静谧,愈发让人心足意惬。落日归山,杯酒酬邻,品尝着村酿的甘淳,分享劳作之余的愉悦。比起相互倾轧的上层社会,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活更显淳朴、安逸。陶渊明离开了富贵奢华、明争暗斗的官场,与农人一起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悠然自得地做了垄亩之民。7 ?- q+ G& [% ~9 B' d9 P" c# Z
0 D: v" a0 |7 f, U6 F% n$ `. L3 Z* y
陶渊明这种返朴归真的生活让我们在羡慕的同时更受启迪。世人生活在万丈红尘中,烦心事儿总免不了。很多时候,为事业、爱情、家庭操劳,老人孩子、柴米油盐、得失浮沉、邻长里短,似乎件件桩桩的琐事俗事都让我们心力交瘁、忙碌不堪,于是觉得生活像根鞭子,而自己却像只陀螺,一直旋转到形神俱疲。6 C4 T& b1 ?% n
8 }# I) R# K5 I1 W8 x# c# I: U5 V) e% N0 v5 c! `9 q! B; G
每每这时,我们总会期盼一种简单快乐的生活状态,真正的简单是繁华落尽的素朴,是悲喜尝遍的领悟,是坎坷过后的坦然,是无求无欲、不矜不躁的大气,如雨过天晴,天地澄明。如不是世路走惯,人事久历,哪能识得简单的真意?
. f# h4 g1 K) \
- Y% _7 n( H4 e. }( M
, b1 F; e6 d* x, n 世界上很多复杂的东西究其原意本来都是非常简单的:饮食就是能维持我们生命的东西,衣着就是穿能给我们温暖的东西,居室就是能给我们遮蔽风雨的地方,旅行就是迈动双脚从这里走到那里,美术就是得意时在岩壁上刻刻画画,音乐就是高兴了在旷野里拖长嗓子吼叫……
$ {0 g& I: H% J2 i: M8 s/ e8 f3 i- ^# I1 L6 A: Z- `
# ^, o& `4 @( g1 G0 |3 D5 B3 B
而如今,这一切原本简单的事情都变得非常复杂起来,我们今天享受着高度发展的文明带给我们的许多物质上的享受的同时,也承受着它所带来的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烦躁不安的心绪,越来越多的人在对物质与名利的追求中丢失了自己,丢失了快乐。人们在频频抱怨的同时,己经不知如何去找回快乐。
; Q2 W. y. V& ]" Z' ~1 D& i9 s
: g' b, b {" T8 i5 O" A g8 | ?6 r4 I/ k' v/ B, E1 M6 b
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有一个老人在自家的门口立了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本人愿将一间房子送给一无所缺、全然满足的人。”过了几日,一位富翁骑马经过,看到牌子,便下马走了进去,对老人说:“老人家,我最合适要这间房子了,我是个富有的人,任何想要的东西都拥有了,所以我现在一无所缺,全然满足了,怎么样,把房子给我吧!”老人看了看他,然后不紧不慢地说:“如果真如你所说的话,你一无所缺了,还要这间房子做什么呢?”
$ ~# L# X7 F# n# Y) c7 b( k0 \% b" n# p1 i$ P6 {
h- z/ U# r/ g9 |9 s$ O* | 这个故事是要告诉我们,人的欲望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而欲望就是一切不快乐的根源。常言道:“知足者常乐”,所谓“知足”并不是要我们不思进取、安于现状,也不是让我们以贫穷为乐,没有人希望自己是贫穷的,我们也没必要去追求贫穷,相反,我们都需要富足而且快乐。然而现实总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的两难选择,我们总是顾此失彼。3 L! f3 t; G" U3 R
' _9 Y, f2 b) b: N) C3 f+ y. K/ `" e k
* K. L$ l4 `' k1 f4 k 经常听到有些人怨天怨地,怨自己没出生在一个好的家庭,怨自己运气不好,做什么事都不顺。其实这些人生活还是不错的,只不过看到生活过得比自己好的就心里不平衡,自己没本事就怨天怨地怨父母。但真正生活艰苦的人们很少有怨言,而是默默地工作着,生活着,他们用他们的勤劳,他们的质朴,过着普普通通而又充实幸福的生活,他们很满足自己的生活,他们不去和别人比较什么,他们觉得自己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了,当一个人不去妄想而踏踏实实地生活工作着,他们就很快乐了,也就是知足者常乐。现实就是这样,出生有贵贱,能力有大小,但生活的快乐不快乐,知不知足就要看每个人自己了,每个人应该有自己的理想,但不是妄想,要自己去努力去付出。妄想是无止境的,生活在妄想里的人他们对生活是永远不满足的,所以他们活得很累,他们要攀比,他们虚荣心强,见不得别人比他们好,他们永不知足,所以注定他们永远不会快乐。
, L7 T/ k. [2 ^2 G% Q( Q+ x! C. }$ u" Y% H& v
0 Y6 H+ N/ N$ o* c5 ~
生命本来已经很短暂,我们何苦还要自寻烦恼?“幸福无需一百万”,让我们学会在简简单单的生活中感悟人生、体味快乐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