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曾国藩,是清朝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清朝的一位重臣。以其颇具传奇色彩的经历在研究历史的专家们那里留下了浓重的一笔。今天看来,他在教育子女成材做人的观点与经验上,在他与子侄的书信中的字里行间,也为我们留下了颇为可观的宝贵财富。 6 r1 Q9 |- w' g, p
3 ~9 S& m% o1 D- K# N, r! |??(一)戒除嫉妒与贪婪
9 g( m' `2 h6 f+ E# Z& k' G4 V! v$ f1 r9 j8 u/ c4 ~; t+ O+ `3 p
??曾国藩认为,嫉妒与贪婪是人生常见的两种病症。嫉妒别人的人以害别人开始、以为害自己结束;贪婪的人因为贪得无厌,他们得到了害怕失去、失去了又怨恨没有得到,因此才招致来祸患。他要求自己的子孙在戒除嫉妒、戒除贪婪这两点上狠下功夫,作有《不忮诗》(忮即嫉妒)和《不求诗》(求却贪婪)两首送给儿子。他认为,一个人只有不嫉妒、不贪婪,才能做到心地干净、志向纯正。
' H- j7 @ j! F: i; z# e( z) L! a- I0 D
??(二)四条训则
, r. J2 c- Q! H9 y' g: P2 f" z$ x/ D4 h% r1 H# y; w! S. o9 n. x8 Z7 M
??他给自己的两个儿子纪泽和纪鸿写有四条在今天来说仍有借鉴意义的四条训则:一是慎独心安。即在独处一个人的时候,要问心无愧。他认为,心内常怀有宽阔平坦而泰然的心境,是人生中的第一种自强之道、第一剂快乐的良方;二是主敬强身。即尊敬别人、尊重自己是能够强身分健体的;三是仁民达人。即不仅要使自己地位高尚、丰衣足食,也要推已达人,不仅要“已立已达”,而且也要“立人达人”。四是勤俭神钦。在写毕这四条训则后,他叮嘱二个儿子及诸侄每天晚上都要以此四条做为警省、每个月底都要以此四条做为总结,以此期盼着子侄辈能够安身立命、振兴家业。 # s' z7 A1 j {, z! S
+ }) }: n9 `8 I! G, K??(三)视做官富贵如浮云
5 F9 h, }8 E3 K$ |5 C3 p* e' }. B$ q) ?: _% j
??他教育子孙读书只求明智即可,要视当官富贵如浮云一般。在他教授给儿子们的“八本”中,他认为:“养奉双亲以使他们得到欢乐的心情为本,休养生息以少恼怒为本,立身以不随便说话为本,治家以不迟晚起床为本,当官以不要过多的金钱为本”。 ( k% i. w# n) \7 N
, O& w% F+ K S7 Y% {( @7 h" g8 Z??(四)“看、读、写、作”中增长本领
7 f- T0 g+ w' g# A
2 m" V+ ]( F( {% z! C??在读书学习的方法方面,他送给了儿子四个字:“看、读、写、作”。其中的“看”指泛读,“读”指精读,“写”指写字,“作”指作文。他认为,读书之法,四者每日不可缺一。如果拿一个人想要积攒财富来打比方的话,泛读就好比是做买卖,能获利三倍,而精读就好比是谨慎地守卫在家里,不轻易花费一分钱。 % S# i' Y) D9 N1 @5 I
% E/ g8 F5 `; c; Y5 g7 g
??如果拿行军打仗来做比方,泛读好比是攻城掠地、开拓领土一样,而精读好比是深挖沟壑、坚固城池。泛读和精读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至于“写”和“作”则是在“看”和“读”的基础之上的更高阶段,一个人应当写好字、作好文。 $ G3 t; P9 C+ g* W9 w% ~
: ^1 `* R5 ^0 d* a+ _
??(五)恒心和毅力 - G6 w) V# ]# i4 Q
8 O" t8 b9 B. O& l2 P! a??一个人要想做成一件事情,除了必要的奋斗的手段外,还要靠“恒心”和“毅力”。曾国藩认为,人生唯有有恒心、有毅力是第一美德。一个人的年纪不论老少、一件事情不论大小、难易,只要是持之以恒,那么做事情就好比是栽种的树木一样,每天都会看见那树木的茁却不知不觉。
" F4 O8 L7 G4 z7 s4 n- K, Y2 {% G
7 _) g; N; o, ?1 H4 x$ Z??(六)早起莫贪睡 ! ^) S! h. C+ j) ?
$ \4 p. J e) b
??人性是安于舒适贪恋安逸的。然而曾国藩恰恰看到了这一点的危害,他告诫自己的儿子纪泽要早起,不要贪睡晚起。清朝二百年间有个习惯,即凌晨三点钟即要起床,曾家的祖辈也有早起的习惯,在寒冷的冬夜里人们酣睡正香被窝正暖的时候要早起坐上约两个小时,然后才会看见天色一点点地亮了起来。当他听说儿子纪泽已经结婚的喜讯以后,就这样叮嘱儿子说:“你既然已经结婚了,就应当以早一点起床为第一先务,你一定要自己认真地执行啊,也要带领你的媳妇一同早起。”在这里,曾国藩将自家良好的家风传授给了儿子,又赠送给了儿子一笔宝贵的治家财富。
9 d3 ]' {0 j& G7 w6 ?, S; g( u# _6 U# \+ @% O
0 Q9 N- O5 ?! b( b" N??(七)莫娇生惯养 $ q+ i- L6 t2 `+ V5 G
^) G8 ^. c* v5 l% K Y( Y??当今时代,每个家庭都是独生子女,易于发生溺爱和娇生惯养的现象。在如何养育好儿女的这一点上,曾国藩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说,“我看乡下的贫苦人家的儿女越是看得贱越容易长大,富户人家的子女越是看得娇贵越难以成器。”他拿柳宗元的《郭蘘驼传》一文来打比方,郭蘘驼植树早晨起来也看一看晚上临睡觉前也摸一摸,用指甲抓树皮、并且也要摇动摇动树根,这样的植树养树的方法表面上是爱护它实质上却是害了它。曾国藩说,柳宗元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在告诉人们养树和养民相通的道理,我看养树和养育自己的子女也是相通的,不可过于娇惯,“惯子如害子”、“惯子如杀子”,绝非危言耸听。
; k2 l) S. i4 ]+ v2 I- {% Q
$ e" I( n& ~) d" i! O??(八)崇尚节俭 i* T+ [7 R7 X: H
& k6 Y9 i7 [: w) C7 ?- G??现如今,我们国家提倡建设节约型的社会,反对奢侈浪费、提倡艰苦奋斗。对于我们的一个小家庭来说,曾国藩也为我们指出了明确的方向。他说,“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戒奢侈为要义。衣服不且多制,尤不宜过于绚烂”。
9 p$ o4 U2 O, g! W6 W
" W$ v% D- m2 j% p??(九)健体强身莫滥用药
% Z) G- E% P8 l+ s+ v" ^1 |$ {4 e8 G# y9 G. V# S4 t4 M$ l* `
??在强健身体的方面,他也告诫儿子不能因为身体的虚弱而过多的用药。他认为,得病须用药,但药物并非有益无害的东西,“药能治人,亦能害人”。他说,每天饭后走上数千步,是养生家的第一秘诀。 7 ~; a, F- E" r
$ _3 _; F% { ]??曾国藩在教子及治家方面的观点言论可以说是出自他多年来人生经验的心血结晶,在他留给子孙宝贵财富的同时,也为我们后人点明了许多金子般珍贵的教子治家之道,相信读过曾国藩与其子纪泽纪鸿的书信之后,会给我们研究和探索着家庭与教育的人们一个深刻的启示和点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