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5-1 09:40:28
|
显示全部楼层
数风流人物 看天之骄子
2 A0 E+ Q k2 ]( p2 C8 ?5 e7 a6 H8 I0 n
一- Y, s* J" P" R
# l# |* k# @0 i: e2 b% _ 乌兰夫有八个子女。第一位夫人云亭,生育了一女三男。抗日战争时期与云丽文结婚,生育了三女一男。八个子女中有从事行政管理的,也有从事科学研究的;有从事经济学研究的,也有从事新闻工作的。他们都继承了父辈开创的革命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事业有成。为此,我们专门采访了乌兰夫的二儿子乌可力和乌兰夫的三女儿云杉。乌可力从事的是 & {* g5 q. R/ C- J
! @& u" c6 I5 f# z+ @) I) ^
; e+ H8 L+ `6 ]- [' @
科学研究工作,而云杉则是新华社的主任记者。
* V& a j; z& v: O: A* Q5 J! D% d
乌可力的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在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度过的。从小就过着半军事化的生活,后来又在军事学院读书。1963年毕业于中国科技大学力学系。( ~8 C! n( ^( t$ ?. S2 }
: `9 e% V/ T6 a) c( e& c0 [8 a 乌可力身穿米白色西裤和褐黄色短袖衬衣,腰板挺直,昂首挺胸。他头发全白,但梳理成形,形似斯大林,尤其是笔直鼻子下一排硬扎扎的胡子,特别引人注意。
+ Y+ P- p S' w# u2 p. {2 U1 x& T
) d4 a% i8 n' I- j. c/ F) m4 h “您的胡子很漂亮呀。”我们的采访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开始了。, p* G( B6 V+ R1 Z; A! [
1 x, G& s' y5 E
乌可力笑道:“我那时去见贺龙,贺龙也这样说。那时学生不能留胡子,贺龙说你去跟陈赓院长(哈军工)说,我批准你留胡子。回去我真那样说了。”
; \4 ^: }' t% |6 {; @
: A, ]# g' I4 Y9 B* C “那时您多大?”
9 ~ y1 ?( [- c6 C S& R) m1 h0 _- y, c' {9 A$ Q( q1 L5 ~3 b* C
“我19岁。”
, ]! C/ p8 {6 c& Y0 z/ o. C) T# L. y9 X. J
“从19岁留到现在,一直没变?”
# k- Y5 Z5 p+ f- o% \. V% O. ~+ O u' [; y; M: s1 D$ L
“没变(形状)。”乌可力脱口而出,但马上幽默地补充说:“从黑的变成白的,白的以后就该变没啦。哈哈……”
8 t C6 ^# g! ]% @8 l
7 @% t: l9 [. e9 J7 ~ 现在长成的参天大树,当年就是一棵不平常的小苗苗。- K$ F6 o0 G2 i6 K; a
' C! n3 a/ C& d9 g8 d5 M
乌可力的童年是苦难的。父亲乌兰夫是一个职业革命家,长年奔波在外,下落难明。乌可力和姐姐云曙碧、哥哥布赫、弟弟乌杰从小就是“野孩子”,除了由母亲云亭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之外,父亲只能给他们以革命的影响,而无法进行耳提面命的教育。
% [: P; ]6 g; g6 q9 h9 Z, a5 O( v- N3 d# p7 m. Q: x n
二
( ?" _# {4 e0 k/ c0 e$ Q8 `& s5 M
“大姐云曙碧在呼和浩特,原来任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后在红十字会工作。国家红十字会还发了个号召:学习云曙碧精神。她特别能吃苦耐劳,跟我母亲特别像。”
. ^% Q; F" V. k- [
2 B# {8 ~- H0 m, R, ~7 k 云曙碧从小就给父亲乌兰夫等地下党放哨。1940年3月加入党组织。1944年3月至1945年8月,曾在中央党校六部学习。解放后曾先后担任内蒙古自治区妇联副主任,哲里木盟盟委宣传部副部长、部长,盟委副书记。1966年“文革”开始后,受迫害。1972年6月,平反后任哲里木盟盟委副书记、副盟长,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厅长。
* k7 w4 t( E( D. t
+ B' W: [2 {6 j2 U8 G$ V- l' o4 V/ m( R 1987年5月至今,云曙碧一直担任内蒙古自治区红十字会会长,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扶危济困的事业中。在她的领导下,内蒙古各级红十字会累计募集救灾款物2亿元,救济了数以万计的灾区群众,并完成了74个灾民新村(5389户),31所红十字学校,20所医院和卫生院,9个卫生室,1所养老院,410户牲畜暖棚等一大批重建项目。由于云曙碧为红十字事业发展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她3次荣获全国先进会员,2001年被国家人事部、中国红十字会授予“全国红十字会系统先进工作者”。
0 |6 K3 L2 M" b2 g4 I u5 ^# `, Y/ U
( c& i. c5 C8 R( r0 V3 E { 乌可力的大哥布赫,1926年3月生,又名云曙光,194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延安大学民族学院毕业,大学文化。布赫长期在内蒙工作,有着丰富的民族工作经验。他是第八届和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是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政务之余,布赫喜欢挥毫泼墨,写文作诗,他已经出版有:《布赫文丛》、《布赫诗集》、《布赫文艺论文集》、《诗海纪行》等250多万字作品。1 T" N" Y1 Z! V0 |. W b" ]
0 E K9 {+ u- M. [, j+ m+ l8 y# |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上没有无源之水,也没有无本之木。乌可力是在革命战争年代出生的,饱受生活的磨难,但他在逆境中以父母亲为榜样,向父母亲看齐,自觉自强自立,取得不凡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_, m1 ?5 Q! n4 H
# _5 y3 G; N$ f
三
- V# R, Y3 g9 R# i7 P3 q7 s4 m9 y. ]% a
乌兰夫的家乡土默特旗是中国北部最早受到革命影响的地区之一,蒙古族最早的共产党员就是从土默特旗出去的,在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很多土默特旗籍的青年参加了革命,因此,反动势力对这个地区人民的迫害也特别残酷。乌兰夫和他的几个兄弟参加革命后,他的家三次被日本人和国民党焚毁,担任大青山抗日游击队长的幼弟云浦被日本宪兵队逮捕,受到株连的不但有他的家人和亲属,也有从没见过的乡亲。从20世纪20年代到30年代,在乌兰夫的家乡,有200多人先后离开了家乡,参加了革命。, Z | a9 f& c+ U6 v, P
0 P4 {; Q) r- h5 ^0 u) g
乌可力笑着说:“‘文化大革命’时,造反派说:内蒙古是土家村、云家店什么的,说姓云的在内蒙古当官的特别多,为什么?我说:他们都是很早就参加革命了,你们不参加嘛。那个时候跟共产党走,可是要提着脑袋的。”
$ B" F) D! j* y9 i7 t$ g
9 v( |" J$ D" L2 H; [5 _ “文化大革命”时,他们一家人也没有逃脱厄运。 d5 d! {. k7 h% X& i3 E8 m( I2 H2 s9 N
5 ~$ ~" \3 n& h" p
乌兰夫被污蔑成反党集团的头目,被软禁起来,同夫人云丽文一起被送到湖南长沙,和外界失去一切联系。乌可力的大姐云曙碧被投入监狱,哥哥布赫也遭到迫害。
- A9 \& y1 h( k
; h# l8 Z8 r1 b3 s; Y8 ~ c& q “1967年9月初,我失去了父亲的消息。那时我还在东北,后来借大串联的机会,坐火车回到北京。当时我穿着军装,行动比较方便。”
, W! V8 X$ u/ }3 |1 ~
7 k, \3 G; ?( b) |
" K" W1 Y* [/ J: n4 g4 J8 A
L c$ }1 M s ) A; W5 F' ]8 t
到北京后乌可力才知道父亲已经被关了起来。他回到家里,发现只有秘书等少数工作人员还在,但他们也不知道父亲关在哪里,大街小巷里各种各样的大字报满天飞。关于乌兰夫的大字报,他特别留意看过,都说乌兰夫是反党集团,是什么“特务”“间谍”。乌兰夫曾留学苏联,现在苏联变成了修正主义,与苏联有过关系的老革命、老干部就很方便地被戴上了“间谍”、“特务”的帽子。乌可力很想当面问问父亲真相。& C& J& _) M# V) |( |! C" ^
D! V3 V5 g2 D2 N: ?3 u “我问秘书,首长呢?他说他不知道。我就坐在办公室里等,突然来了个电话,原来是父亲!他说他在总参第五招待所。”+ }5 g+ [: v7 N% V, ^2 h5 @
! [$ D' B w; t! [ 乌可力骑着自行车找到了总参五所。/ `- M$ Q; \3 l; [1 z
# b3 J2 }3 q( {3 r% } 原来是周总理把一些老同志接到那里,变相地保护起来。
! C0 E( z; U8 E* w( ?4 Y0 C7 h' z4 F6 J; G( w8 v1 ?6 N
“幸好我那时穿着军装,到了五所,我直接进去了,战士给我敬个礼,说首长你找谁?那时我父亲改名叫王自力,我说王自力首长在哪儿?他说在三楼,我就上去了。上去后,我父亲正在走廊里来回走动。我一眼就看到那熟悉的背影。”
2 p( a: L9 Y7 `9 O" _; Y, E9 y/ V! `% E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父子2人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长谈,这不是普通的家长里短,更不是一般生活上的嘘寒问暖,而是一个老共产党员和一个年轻的共产党员关于革命、关于未来的内心交流。
4 A1 C; ~6 C- |; }, S, b; }0 ^ N) I
在“软禁”乌兰夫的办公室里。乌可力问爸爸:“大字报说你反党,这是真的假的?”
/ B9 `# E4 z& A8 M \- l1 M
9 q: `- |- R/ s. m/ j! l! [ 乌兰夫说:“那是造谣,没有这回事情。如果我反党,是叛徒特务的话,我也不会走到现在。”
4 W% o$ P b& b* p6 u$ z
$ k8 K: N4 e( E ……
% i& T X% D2 x" W0 |
: L$ u/ r- Q/ ^# j7 } 乌可力说:“这次党内斗争怎么这么严酷呀?”
" v |; u c! l5 \8 @8 H
) P: C5 n9 c# w9 T4 P 乌兰夫深有感触地说:“这次‘文化大革命’不是那么简单的问题。”他顿了顿又说:“你们要相信党,要活下来,会有真相大白的那一天。”1 {9 c3 R/ W& e
& P; b, F. c5 }1 c d7 H 乌可力以为父亲会讲出一些政治原则或什么应对方法,谁知父亲却说:“你们一定要注意保重身体,这次‘文化大革命’就是一场健康比赛,能活下去,就能说明真相。”
+ E% M" C! g3 f1 r5 w: q
0 k% @/ s, g; O8 B5 \, e 望着疑惑不解的儿子,乌兰夫特意叮咛说:“你回去一定要把我的这个话,告诉那些受到误解的同志,让他们注意保重身体,把这场健康比赛坚持到最后……”
$ S3 ~0 ^+ u3 k2 F2 b$ i
, `- p+ g2 u8 N0 n8 m; \ H/ N 乌可力感慨地说:“他是一个老党员呀,看得多远多透,我们当时哪儿知道。”; a" D: m) [# w) M1 X f( b8 y P) D
. F3 g5 {$ C5 |5 |
担负职责的乌可力离开乌兰夫的“软禁”处之后,立即找到他熟悉的一些领导和干部,转达了父亲的意见,叫大家都要注意保重自己的身体,与“四人帮”进行一场“健康比赛”。
% U# j* w; A# d, s3 L4 b* [. B; ~" a( h% Y: y: z
作为一个有着丰富政治经验的领导人,乌兰夫用一句简单的“健康比赛”,及时提醒和帮助了许多老干部走过那段黑白颠倒的历史时期。事实证明,乌兰夫的一席话的确有先见之明。
" @ l2 I* {% s6 c, h' C- B- ^" V, g9 v4 i
然而,令他没有想到的是,他的儿子却因为此事被关了四年监狱。乌可力说:“后来,有人把我揭发了,说我传达乌兰夫的‘黑指示’,抓起来以后,把我放在监狱里关了四年。四年以后,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证据,最后跟我讲,‘事出有因,查无实据。’就把我放出来了。”$ X* X1 X: A8 T1 s# Y
! ?7 G1 Y/ l5 P# `$ m' r t% `
“你这段经历,你父亲知道吗?”7 b2 Q3 R% d: Q: [1 P$ H
3 ?5 z( {. _! V' o “我没讲过,包括我哥(布赫)也不知道我干了什么事,他们只知道我关了四年监狱。我不想给他们讲,一讲大家都挺难受的。1978年,我已经调到八机部了,沈阳市公安局才来给我平反,把我挨批斗的照片都给我送过来了。”
5 W& H" w4 z, l" z
7 ?6 p& O: @0 x 讲到这时,乌可力摘下眼镜,悄悄地擦拭去眼角的泪水。
6 q) W9 X0 B" X0 Y
. D+ t5 B1 S# G2 {1 C 四3 w; k# n6 ^/ Z- I: [
7 A! t" R+ V1 E6 `+ B; C; t# B0 a1 f 云杉是新华社《了望》周刊的记者,她是乌兰夫同志的第3个女儿。在新华社第二工作区的办公大楼里,我们见到了她。' H$ C: c9 H# b( K3 |6 F( \
* D1 [2 J2 l3 h5 N+ Y7 Y+ a 云杉1977年从上海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配到了新华社国际部工作。80年代后期调到《望》周刊,负责军事和国家安全方面的报道。业余时间,云杉喜欢创作小说。
) Z7 b0 c& t4 U4 M$ e: L
% ~" C7 N2 c$ X: [$ l/ @ a" o 云杉说她非常崇尚理想主义者,她所说的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不仅仅有理想和信念,而且必须为了理想而付之于行动,能够牺牲自己的一切,并为之奋斗终身。她说她的爸爸乌兰夫就是这样的人,她的妈妈云丽文也是这样的人。
+ k/ I' |4 H( p+ ?4 w& S1 Q3 j; x1 L% b% O$ H; A
“我妈妈是很能干的,也是很有才气的人。但是她一生都奉献给了最琐碎的工作,而且无怨无悔。”( o# p' a }* A- y1 a
0 e. _ x+ w0 O" J- R) F$ G 在乌兰夫这位伟大的父亲眼中,如果把孩子比做树木的话,他看到的和关爱的是一片森林,而不仅仅是自己家里的几棵小树。/ J y8 {; U: x$ L. ^/ I' g& m
3 |' g0 |3 ~, O- v1 X+ u B O* ]
退休后的乌兰夫,终于能够拉着外孙女儿的小手在院子里散步了,只有这时,这个伟大的革命老人才有闲暇,享受一下含饴弄孙的天伦之乐。
# _9 W' [3 D+ h- l2 Y) [) D& [8 g7 V+ y" ^- ]# _1 ?7 z
乌兰夫去世时,云杉的女儿咪咪才8岁。现在这个从小不爱上幼儿园的咪咪,已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正在国外读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学位。+ t8 h9 U" s: c, g; l: k
0 b; b1 C7 d7 f3 z& c, W1 M' e % Y& y/ t' x! E' h8 ?
% n3 s8 [6 J4 z
6 P' ^% N; T" e( \. g- t
五
, b/ l& Q2 Z4 L* j p, S; c/ Y4 @1 w
1987年,乌兰夫作为中央代表团的团长,最后一次回到内蒙古。离开内蒙的前几天,他来到了坐落在鄂尔多斯草原的成陵。! J m9 |- P- a
$ I$ ~& R( ^' G- L$ G* d5 q1 n) k 一个老共产党员,一个从内蒙古草原走出来的普通农民的儿子,乌兰夫在内蒙古人民,乃至全国各民族人民的心中,如何享有如此崇高的信任威望呢?6 e. E, j0 @- n
7 ?, W" ^ a/ y6 e* \5 }* H
云杉说:“我极为震撼。群众对他那种崇敬,我认为只有共产党员做到位了,才能这样。他本人就是个学生出身,他没有任何背景。”
( J: Q2 a9 q( ]* a7 v7 s* Z' L2 f' B0 Q& _: ~, n& H
毛泽东说:“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p; |2 p3 _+ `; K
3 _0 S" ]& v$ C+ a
乌兰夫为了人民的利益战斗了一生,奉献了一生,他不知道索取,在他的人生字典里没有这个字。
! ]2 f. S1 F. W6 C- ?5 I3 i# }" [. R( r, s: V# A, ?
乌兰夫去世后,他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的同学伍修权写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他评价乌兰夫是那种从来不会向组织伸手的人。) l; V$ z9 ]5 p# ], c( S
) T6 v2 c2 U7 e- ~- e0 q" ]
“在你个人的终身大事上,父亲过问吗?”: `" r% h2 f5 {8 L
6 y, S$ j2 N$ n! O+ T
“那他是很民主的,但他要求人品好,还有个特别要求:是党员。”
/ \5 K* F, e+ U1 M$ m1 N
h( ]# x+ t) `+ @* c “我这人也很奇怪,觉得要不是党员,那就太土了。连党员都不是,那怎么行?” A1 ^) C# k u
7 ^6 }% V+ i7 ^" Q9 l& L8 C 说到这一点,云杉也为她这种择偶标准感到好笑。4 J* s" p. ^" e; p+ t3 e" C
+ T4 [6 M$ h3 m0 W8 j& d5 B: E# H$ Q 云杉牢记父亲的话,绝不做眼高手低的人。. x6 H* Q9 Z4 F$ C$ Y
4 T d9 Q* Q+ s 六$ c+ ^( a& C, o) a
8 D( s# d% s+ M# r `$ ~* n! {; d 1992年,一座具有独特民族风格的巍峨建筑,落成在呼和浩特市西郊植物园内,这就是“乌兰夫纪念馆”。/ T0 M2 k* ^2 ?
& D+ R* m* Q' X7 O; z! P% S
纪念馆展览面积1400余平方米,分为序厅及八个展室,两个展廊,最大展线长度近1000米。序厅正面为高3米的乌兰夫汉白玉坐像,左右两壁上为四组高5.5米,宽3.5的大型仿汉白玉浮雕,以参加反帝爱国运动、武装斗争、经济建设和各族人民大团结为内容,刻画了乌兰夫在65年的革命生涯中为祖国统一、民族解放,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为各族人民的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做出的杰出贡献,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系统地展现了乌兰夫光辉战斗的一生,像民族英雄成吉思汗一样,共产党人乌兰夫也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
0 }5 M% ~7 u! g/ A) x
t1 b4 K1 c) y7 d9 ]) j$ u: y 家风需要传承,家风必然传承。
: T7 P- A$ T% l; e$ z3 s% e K$ t) L- r, J* ?' |: `( H, L
这是一个革命的大家庭,他们之间除了血脉相连,凝聚他们的还有共同的革命理想和共同的追求,不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改革开放时期,不论受过多么大的委屈挫折,他们始终站在党旗下,为党的事业奋斗着,奉献着。我们接触到的乌可力、云杉,他们都很坚强、真诚、朴实,他们是革命者的后代,也是党的事业的继承者和实践者。我们敬佩他们那种坦荡的胸襟和战士的个性,也由衷地祝愿他们松柏精神,山高水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