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7-6-30 07:08:54
|
显示全部楼层
X9 E( |4 z; i% f% i
《夜袭之前》
! f( R3 }! m- j刘建庵$ B8 K1 u2 z; ?' G/ N; ^
版画
) L ?1 F6 d- u4 s0 H$ D1939
! Z: X6 K% i4 v. [1 F2 E3 o( Z' W27.1×61.1cm
" }% T7 I' }& T
/ Y/ e6 S! c6 r刘建庵(1917-1971)
, `& H& K. t% ^9 @" v' _, ?3 y7 r 原名刘乐群,山东邹平人。毕业于上海新华艺术专科学校。1938年在武汉参加组织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当选为常务理事。1940年在桂林任广西艺术师资训练班讲师。1941年任广西艺术馆研究员,参与“木协”在桂林时期的工作,木刻创作极为活跃。1950年以未,历任中华全国美术工作者协会秘书、文化部艺术局美术处副处长、艺术教育司副司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阿Q造像》、高尔基《童年》木刻插图及木刻连环画《死里求生》等。 / U8 @: e3 O6 h8 n
- Q* q7 l: x$ V/ M 2 x; K; p9 |( P7 e _
《野蛮的屠杀》6 V6 N4 e5 E$ N
王琦( c, F8 Q3 _' E5 ]+ w# l
木刻6 l8 O' O5 r/ H; t7 M6 }
1939- w2 }. y* c6 n8 J
15.2×11.3cm
7 ~3 C+ P6 r# N/ L3 q( j4 {: F6 Y) m, U l5 L

O- x! Y+ M. S" h《响堂铺伏击战》
. M- z- E6 o* I4 ?, r) n艾炎
8 c" `! N; f7 P% R, i& V+ I; x% [版画- }9 y) _: j/ l" ^( Y
约四十年代早期: M4 @4 g4 S K
13×17.5cm
( x) E& n5 K4 f$ A# K; h
. I: W( W, X! r6 K) w; F/ E' k6 I : L: P! Y' K* J, q- T* A
《疲靡厌战的倭哨兵》
# }% a( g t" u宋秉恒
9 g, A3 y+ L; K- f' F4 z: A版画
0 f& Y8 W0 ~1 @9 {! L1940% Q/ z% H V* s) B/ T
25×18.7cm/ p, L5 ]4 j9 S; o
5 N* p# v) Z- t, q1 z M9 ~
- s: h. j& r" p) M/ u《月下行军》% ?' ]2 p4 D, t' ?
刘铁华
' F+ h$ a9 z8 B. R( ?( e版画
. T7 q c# ~5 C" m( p1940
& M$ O& |4 u" b7 Y23×32cm ' U! O. V# f% F5 B- w
) ^7 F! u6 {! L. S! v
刘铁华(1917-1997)( i+ a1 d5 ^% s: O; [
笔名王军、刘流、铁军、漆石午等,1933年入北平美术学院西画系,参加北平左联木刻运动。因参加地下党活动,1934年被捕,至抗战国共合作被释放。1938年到延安学习,后到西安八路军办事处,在西安组织中华全国抗敌漫画木刻协会西北分会,主办抗敌漫画、木刻训练班,主编《抗敌画报》,1939年该会及报社被国民党查封,遂来到重庆,先后在文化工作委员会、育才学校工作。1942年在重庆中苏文化协会任助理秘书兼艺术干事,与王琦、丁正献、卢鸿基等组织(中国木刻研究会)。1947年在北平,主办惠中女中并任校长,并为《益世报》、《经世日报》编辑副刊。1952年调河南新乡师范学院任中文系副主任。1956年调任郑州师专图画科副主任。1962年调开封师院艺术系任教。1986年前后在河南大学美术系任教。
. o4 A/ ^# ~$ L+ t* _
/ H: L/ q6 j% m9 K5 ~ u3 L % T2 m& [! o# Y0 s2 K- R4 y
《帮助抗属锄草》4 z' d+ S/ f% [- }6 z
力群
/ o4 t& r- u7 K) ~4 x版画
0 R5 o2 B1 A! q5 U1940
% a/ G8 i. }1 N5 F8 y14.8×19.4cm
, Q1 s- v$ s* a+ u" s- R' ? | , f6 B9 U4 V6 L$ B4 J

( s; c1 I% _) p. G, K《血战青纱帐》" }: r% c4 D' ?$ A0 k5 A( e% V
师群
- `+ y. v/ ~/ K; \4 u版画, j3 B- u+ j2 o
19407 e, G3 m1 F1 i0 K, G9 L
11×16cm
9 r+ f% a6 {$ s, S% e# a
& c) ]* l( y3 Q9 ~8 M4 }2 Z: @5 d师群(1921-1991)
( R, ^# O- i$ A 山东人。1938年参加八路军。1939年为鲁迅艺术文学院第一批学员,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一直在部队从事宣传工作。1947年进入中共华东局高级学校学习。1949年出席全国第一次文代会,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文革后出席全国第二次文代会。历任中南文联美术负责人、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湖北美术学院副院长、湖北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北分会主席。7 h& M3 ?. T" [4 E* q0 q
6 i/ J" i; ?4 p* Y4 K$ e3 N7 ^3 P
$ _- T" q! t2 w% G/ H4 ?
《城堡的克服》
1 ~) v/ u/ e: g# c K( A黄新波$ I+ k& z) o& U% U7 n
版画" h! u: t M! j9 H+ x% w5 t. W
1940
8 u' J! T' v0 }# E- f10×13cm
% a& A( r$ b3 A! g6 G6 o3 M* W
) r5 U8 l$ M. C8 \: ]黄新波(1916-1980)
: d" T, B1 Y2 q. r8 x! c/ e) \ 广东台山人。擅长版画。1932年参加“上海反帝大同盟”,同时在“上海左翼文化总同盟”办的“新亚学会传刁所”绘画木刻系学习,并开始木刻创作。1935年赴日本,参加“中国美联”东京分盟的活动。次年回国,为上海木刻作者联合会发起人之一,同年选为“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理事。1946年任《华商报》新闻记者,并参与发起组织“人间画会”。1949年任广东军事管制委员会文艺处美术组组长,后历任华南文艺学院教授兼美术部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广东分会主席兼广东画院院长、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C% W0 p8 G4 {$ C7 x1 c! n& h
. c3 a: e; A2 K- h5 H# X

1 [+ ^2 `( q8 V9 [ K《他并没有死去》
G! q' [' k' z8 ]; j黄新波* e7 v- ~. L5 J2 w& s3 N
版画5 H# z+ J) O. i+ E( w; x# m
1941% H% |6 N" \# ]. N
14×18cm: t5 ]" ]7 M- B z; _) a$ \: a
* U$ f! _ Z5 [' p& _
E( P6 Z7 }( r. O《神圣的教堂》
! W3 ^# o* S' w/ N林仰峥
2 t: W: D+ A) _$ z' w版画
: P& H) Z _6 C9 ?1942# Y) G6 H; R9 [
21×33cm; f' _2 P6 |+ Q8 f( @/ Y" J3 v+ s
6 m2 j1 Z% J `9 x; ?. m
, W6 g3 q- {* h《抗日年代》
- c& [% G" s' s8 |9 y刘铁华
& W: l8 K4 B9 V/ {. h9 r: ]6 j版画
, z# `* u1 l" q2 J6 x* v. O- J p1942
6 b* r+ H) N: J; h, m$ |+ l. N47×37cm
7 N+ E- K9 i$ v6 i2 q8 L! ?$ Q( M2 U3 q5 F" E2 E9 R

& ]. a' V( T9 L) U《巷战》
2 a! @' a4 B. c/ C. f; _# h陆田
9 z4 `! {# d n- G/ T- {% x$ m版画
/ }/ b( A( o* w5 d& f1943
, D) x( e) \& l% B19.5×15cm 9 S" k* `# i, y( N; }' O
$ f6 J0 E8 G/ R k& ]1 j4 f陆田(1916-2000)8 a4 X, o8 J W/ _& [* ]4 h% w$ c/ a
江苏无锡人。擅长版画。1936年开始从事版画创作,抗日战争时主编《时兴木刻》半月刊。1943年任柳州中学、新华中学、柳庆师范美术教师。建国后历任柳州教育工会秘书长、柳州文联副主席、《柳州日报》编辑、广西艺术学院讲师、宾阳文化馆创作员、广西艺术学院副教授、教授。作品有《秋实》、《拾柴过活的孩子》、《宜山妇女》、《赈灾大员下乡》等。曾获“中国新兴版画贡献奖”。
: K5 f% o! e! s4 ]! V |
/ x G7 f6 E6 D% I. N ' e1 S1 Y7 W4 J/ ?( s/ V
《重庆轰炸后》
2 b0 e9 u( J( N. G刘铁华
. K' i) j, @. c. Z8 a! }版画, `" x7 m J' J1 i) O& _ Y+ k
1943/ O( N- r- S, k7 T k# n; a: A, J" k
14.6×40.3cm
/ t5 l/ u; V3 L3 D6 ^. o; a+ j& d+ v% S

/ R2 f$ M l+ c A5 e f) z6 n《难民群》9 J* @, E6 d% J1 v( M5 _5 p
杨讷维
5 l0 E" K _5 X' W3 ]6 V7 ?, q6 [版画0 g' e m* \' [8 u6 o& M! q7 Y
1944
" _) O7 p0 \% {1 e" V! N8×19cm
, E7 P5 D3 `7 t t$ r
9 O% M# X# X b+ F% x; p4 g% u杨讷维(1912-1982)
& `% I- ]0 T* ^1 l0 i: x( u1 y9 _ 原名日基,笔名聂横、若为,广西藤县人。早年肄业于广西大学预科,后在广西各地任中小学教师、报纸及文艺刊物编辑。抗战爆发后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开始自学木刻,参加中华全国木刻界抗敌协会。抗战胜利后加入中华全国木刻协会,开拓广西地区木刻运动。1946年在桂林以文学和美术为武器参加当地反内战反迫害运动。1947年到香港参加人间画会。1950年至1953年任华南人民文学艺术学院美术部教授。1956年任美协广东分会秘书长。1978年任美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文联委员。 2 G, r2 K1 r o/ Y: u& c6 j' I
6 n. T& p; Z0 D2 j5 d
2 r& F0 C ~9 t; L: \《挣扎》 V; b+ X$ j3 s0 q1 r7 Q
李少言
9 ^' S* z. c# h% q: M: g( K版画, q" O0 n9 z% h; D! R$ u
1942
& I6 g5 ^9 v: z5 P! f32.9×28cm3 o5 h, \) {+ T. S: @# B6 w. w
! v6 C9 B% ^+ t- v

; D0 I2 U- ]4 K+ J! r0 Z《民兵》6 C% D( i2 I; R
吴劳- B) X, v( y) g0 g0 O
版画
0 i2 ?% [$ m3 i1942
1 G. ]4 T4 L' @, K4 K2 ?" B8 i+ {0 l14×20.2cm
9 [0 ~5 h1 K4 s- i6 M5 ?+ \% |$ S0 k7 L. f/ M7 F
吴劳(1916-)* s, L3 ]2 y7 O7 {2 N* X
别名尚清,浙江义乌人。擅长工艺美术。早年就读苏州美专、国立杭州艺专雕塑系。早期作品有《抗战版画》、《打回老家去》,连环画《万古流芳》等。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学习。1939年到晋察冀边区,曾在华北联合大学美术系任教。作品有木刻年画《抗战到底》、《平山县儿童团》、《民兵》,木刻连环画《铁疙瘩》、《学文化》等。1943年调回延安,1949年后,历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副院长,《装饰》杂志主编。作品有《南泥湾的歌声》、《民兵》、《虎啸图》等。 ! L- {7 t, j9 |
- t1 o( p y: l: T8 A9 W2 } + t6 c0 \3 Q- J; l4 a
《开荒》
: a2 {( W1 j5 O1 Y) l古元
+ ?; ?3 N8 M+ C* J版画+ I3 M2 u) M5 O+ i0 M# [+ s
1943: J- t$ x" E8 o7 g# d, q
23.5×16.8cm7 \% R' \ x$ C% B# b4 g
2 K2 p- S" a9 i$ X% n
- c) P4 \) }! g! J( E$ e. i《大战平型关》) `, Y' Q$ l: i. g/ o
范云
/ e, K [: k' o w/ N6 R8 g版画
4 P8 W3 J4 ?( Y4 ^( d19440 L+ T6 o: x+ z) E/ Q
26×12.5cm ( g: v& K/ {' ?5 l5 Q, V
|
% ? d+ C4 P9 G
5 I5 ^, c( l" _( t8 c《驮回去的不是粮食》
! n9 n& k( f9 T3 p李少言2 j/ m, T: R, C+ Q5 a' S) C
版画6 Y/ v) r, L9 q% S- w% N
1944
, _ b2 W- \) b, L7 N16.3×28.7cm
8 K$ C1 G: M- D6 j$ e! A. q+ Y
( k) ?6 D4 d' ]8 j) S0 X* e& B / r' r5 d( v- Y% \
《民兵埋地雷》
) c; [) p0 Y/ A郭钧
2 M3 H6 M6 B0 x. }. M版画- N8 T7 F. l6 ]! C$ `' E
约四十年代早期
! ?3 a- z+ t4 K/ [. y9 T" e( G" ~10.5×18cm2 v- |8 E" g! |
1 x/ H" \- r3 ]% v2 {8 |1 S$ l1 L郭钧(1920-1978)
3 }. I6 O& I' n7 T/ ~* ?& C# g 四川富顺人。现代版画家。1946年毕业于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后在中共中央党校文艺研究室、晋翼鲁豫边区文联、石家庄市文联及华北人民出版社通俗读物出版社工作。曾任延安中央党校文艺工作研究室研究员,冀鲁豫边区文联美术工厂研究员,石家庄市美协主席,《石家庄画报》主编,天津美术出版社主任、社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副主席。曾创作反映解放区生活的木刻作品多幅。作品有《可敬爱的人》、《共建新家庭》、《苹果丰收》等。 % R8 A% _/ p$ O$ C* N2 W7 d
* n; t) f# X0 o& `0 z
, f* p" i+ Y$ A$ i
《牛犋变工队》
+ n) E- l N" Q胡一川
0 e1 a3 K% q+ {' K/ V9 N- c版画$ I7 {4 T+ V$ Z# |6 l* c4 v1 W$ n- R
19431 S4 t5 q0 C' E" t# @; R% @' }
11.4×18.8cm0 C" V1 |& D$ l$ d. E
1 o# [0 o. i& \5 M* V

v# h0 v, |+ G《延安居民讨论选举》
: X# R( L# s1 n1 U: _/ B# h- X( p3 ~张望
O9 w" g. m3 U版画
- a. s2 R2 f% O+ c% i( }1944
8 s8 H/ M4 B9 @, R* u& z12.6×17.2cm
/ p% B' n2 ^2 p0 {+ c
$ V; n. _+ O9 S- B4 J8 `& q张望(1916-1992)9 @7 D. b2 K% W3 q9 P2 C3 O2 J1 E
广东潮安人。1934年毕业于上海美术专科学校西画系。MK木刻研究会负责人之一,左翼美联成员。曾在重庆新华日报、育才学校、延安鲁迅艺术文学院工作。解放后任鲁迅美术学院院长、辽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国版画家协会常务理事。1991年获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版画家协会颁发的新兴版画“杰出贡献奖”。
+ l4 D1 r/ S$ E) D- s% h% q4 P( A- [. ~2 j6 _& y! P

! h" d5 Q( }5 `' G" E3 K9 a《埋地雷》* Q% ^9 y) B; k) B* D" T8 l
邹雅
^4 W+ t- W/ v, x: P' |版画* E+ ]. n% v ~! O* V/ ~$ z# {
19394 ]4 X; D. T1 }: l
10.5×14cm ( Z0 D ?6 p& [# E" a& W
! ^! P3 z) }/ L# E8 v邹雅(1916-1974)' R5 {0 e* ]: `2 R ?
原名邹亚民,又名大雅,别号老木匠,江苏无锡人。1937年赴延安就学于鲁迅艺术文学院,后在太行晋东南冀南、晋冀鲁豫等敌后抗日根据地和《新华日报》(华北版)从事抗日宣传工作。建国后,曾任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副社长等职。1973年调北京画院任院长。1974年在山西阳泉体验生活时,不幸遇难。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作品有《埋地雷》、《破碉堡》、《欢迎刘邓大军南下》等,编著有《解放区木刻》。9 h% z! }: o& u9 t/ m6 N1 V/ m: J% y" H5 [
% K, p2 z) ~* Z+ i! ?( F4 j- M6 U3 y
1 K0 f' X& E' }- ] a6 i《孤独——流亡途中所见》% o) B% t# R- m; V2 T. ^* w t
黄新波
' S2 }6 i0 L; N3 x3 [) D8 _# S1 _+ V版画 q' v6 Y9 h% e+ v: K
1943
5 k* h+ w: P5 z j$ B" Y9 r0 y21×17cm1 A! t8 g7 q3 x
! m" v8 f5 F1 ~8 X3 t2 [, O( w q1 ?; K4 F% l# x2 R
《减租会》
f, a7 E* d( ^% c5 X, W古元0 D& Y3 D+ X6 Z
版画
8 E. `" R# `; a1943
: [- V1 Z, d( W" T2 j& _13.5×20cm
' q' `# j, I6 H( q6 C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