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372|回复: 1

赏析中国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7-7 12: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上古神话中传说着盘古开天辟地时就有了“长鼓”舞, 女娲造人时创作了“充乐”舞,伏羲氏时代有了“扶来”舞,而神农氏则命刑天创作“扶犁”乐舞。也就是说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舞蹈。( T+ s/ T; M) W3 X
5 v2 }" y) ^& G4 R
中国舞蹈的形式,在商周时期已分“文舞”与“武舞”二种。中国舞蹈通常又可分为民俗舞蹈、中国古典舞、中国民间舞等。
" }9 j8 P, i- e4 h* V* ^; w+ ~* ?+ a: }( t# B' u6 F7 D0 O$ P  f
中国舞流传和延续在五千年中华文化中,古代的“乐”,往往是指音乐、舞蹈、诗歌相结合的三位一体的艺术形式。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原本都是合乐的歌词。因此有了“诵诗三百, 弦诗三百, 歌诗三百, 舞诗三百”之说。即是说《诗经》三百首,可以诵颂,可以弦弹,可以歌唱也可以舞蹈。其后历代诗词,既可以配曲演唱,又可以闻之起舞,这是中国古代艺术“礼乐一体、互容互通”的特性。中国传统的艺术着重于内在精神的表现,以形写神,重视神采和气韵,充分展现的就是艺术家自身的人品修养。
+ i3 s& T( k) Y. P' z; p0 O5 K
" c) `; t& i9 H1 {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古典舞蹈非常强调 “形神兼备,身心互融,内外统一” 的身韵。神韵是中国古典舞的灵魂。神在中而形于外,“以神领形,以形传神”的意念情感造化了身韵的真正内涵。& t' {4 K+ [  I  n, r* \/ {
) V# p  C3 T/ }, L" L
“身韵”是中国古典舞“身法”与“韵律”的总称。“身法”属于外部的技法范畴 ,“韵律”则属于艺术的内涵神采,它们二者的有机结合和相互渗透,才真正体现中国古典舞的风貌及审美的精髓。身韵作为中国古典舞的核心语言,具体地讲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 W& f: s; E) B1,身韵的元素,如提、沉、冲、靠、含、腆、移、旁提、横拧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音”——基础符号;
% M/ ]) }2 F( e. c! `2,身韵的主要动作,如:“云肩转腰”、“燕子穿林”等,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辞汇”;1 W) f* }5 `' }+ y. W( ?7 R
3,身韵动作所表现出来的意象,好比是身韵语言的 “语义”
& S$ ?% g# X' [4,身韵遵循的“欲左先右”、“欲上先下”、“欲开先合”等“从反面做起”的运动规则, 与“平圆、立圆、八字圆”的“三圆”路线规则,好比是身韵语言的“语法”。
; v; y& q* }- `1 F6 `$ A; m! \& x0 H6 y- i+ O( X5 m* n2 @
这些方面构成了身韵语言的内部结构,加上身韵“形、神、劲、律”的表现方式,使中国舞具有了中国文化特色的舞蹈美学。& P8 i) `0 ?6 {5 p

- T8 t: I! [' |' G9 H“形、神、劲、律”是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形,即外在动作,包含姿态及其动作连接的运动线路。神,即神韵、心意,是起主导支配作用的部分。劲,就是力,包含着轻重、缓急、强弱、长短、刚柔等关系的艺术处理。律,也就是动作本身的运动规律。这四大动作要素的关系,是经过劲与律达到形神兼备,内外统一和协调。其规律是“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力与形合”。$ G& e. i! d8 l9 b% F1 D5 @. T
! U1 P8 T& H" p, W( q6 T4 t3 f4 b
1、形
- ^% J' ]0 n7 M+ o9 ^* N3 ?中国舞在人体形态上强调“拧、倾、圆、曲,仰、俯、翻、卷”的曲线美和“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气质美。 从出土的墓俑和敦煌壁画中不难看出这一点是由古至今一脉相承而不断发展演变的。如秦汉舞俑的“塌腰蹶臀”、“翘袖折腰”、唐代的 “三道弯”、戏曲舞蹈中的“子午相” “阴阳面” “拧麻花”,中国民间舞的“辗、拧、转、韧”等无一不贯穿着人体的“拧、倾、圆、曲”之美。+ G  m" p( l% T) _& M
% c' q2 S$ e6 n
2、神. q6 [6 }" t* w. G7 a" z7 V1 l
在中国舞身韵的基本动作要素中,神韵是一个异常重要的概念。神是泛指内涵、神采、韵律、气质。任何艺术若无神韵,就可以说无灵魂。在古典舞中人体的运动方面,神韵是可以认识的,也是可以感觉的。而且正是把握住了“神”,“形”才有生命力,才能体味舞蹈所包涵的真实意境。7 W- o6 z5 i0 A/ l; f; f; U# I! U

# z! v9 g6 w/ g, D: [“心、意、气”是“神韵”的具体化。在心这一概念中,强调内涵的气蕴、呼吸和意念。可以说,没了韵就没了中国古典舞。没了内心情感的激发和带动,也就失去了中国古典舞最重要的光彩。
4 N) [/ I4 i0 H$ ^9 {! V7 J3 X- J: O3 _# e6 B
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是传神的工具”,而眼神的“聚、放、凝、收、合”并不是指眼球自身的运动,而恰恰是受内涵的支配和心理的节奏所表达的结果,这正是说明神韵是支配一切的。“形未动,神先领,形已止,神不止。”这一口诀形象、准确的表达了形和神的相互关系与内在联系。% m/ v: N1 U/ H+ ]3 j) w) O" O' b, N

: M9 Q/ }$ R5 {8 C' H0 o& Y3、劲
# r; b4 u+ ^7 ~9 |* \“劲”即赋予外部动作的内在节奏和有层次、有对比的力度处理。中国古典舞的运行节奏与有规则的2/4,3/4,4/4式的音乐节奏不大相同。它往往是在舒而不缓、紧而不乱、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的自由而又有规律的“弹性”节奏中进行的。9 w* B$ t4 K1 N2 g  g
' v3 S1 H4 w: q0 [- d) V9 N3 i
“劲”不仅贯穿于动作的过程中,在结束动作时的劲更是十分重要的。无论戏曲、芭蕾舞、武术套路都是十分重视动作结束前的瞬间节奏处理,中国古典舞更不例外,它有如下几种典型的亮相劲头:“寸劲”一一体态、角度、方位均已准备好,运用一寸之间的劲头来“画龙点睛”;“反衬劲”——给予即将结束的体态造型的一个强度很大的反作用力,从而强化和烘托最后造型;“神劲”——一切均已完成,而用眼神及肢体作延伸之感,使之“形已止而神不止”。
' ~8 ]3 [* Z0 |2 N' ]
0 y* A) T. a( ]. Y" t" O4、律
, [. f% D1 Q% L/ |$ u5 y“律”这个字它包涵动作中自身的律动性和运动中依循的规律这两层含义。一般说动作接动作必须要“顺”,这“顺”是律中之“正律”,动作通过“顺”似乎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之感。“不顺则顺”的“反律”也是古典舞特有的,可以产生人体动作千变万化、扑朔迷离、瞬息万变的动感。“逢冲必靠、欲左先后、逢开必合、欲前先后”的运动规律,正是这些特殊的规律产生了古典舞的特殊审美性。无论是一气呵成
" h" t# B( _2 S& L、顺水推舟的顺势,还是相反相成的逆向运势,或是“从反面做起”,都是体现了中8 r6 U2 P9 J  u# l
国古典舞的圆、游、变、幻之美,这正是中国“舞律”的精奥之处。
) M/ C4 J' y$ k! D& v/ u0 L0 A, `
3 [# r  ]3 l0 W芭蕾舞和中国古典舞的不同
6 \+ k5 }, q2 v5 ]0 P* R1 Q
% r6 s* C5 x0 ]) U: J% n7 l由于民族性和传统文化特质的不同,使芭蕾舞与中国古典舞在舞蹈语言、韵律等方面表现有所不同。1 n: }; ]2 j) L% y% ~% H  P5 W
1 X6 X! a. M: c; v
1、芭蕾舞的造型特点是以开、绷、直,所有脚位和手位都以“外开”(外旋)为根基。中国古典舞的脚位和手位都是以“开”和“关”为基础的。例如:“云肩转腰” 的动作,脚与手位元的变化是以开关结合、开关交替的,有外旋也有内旋。# F" Z% k2 q9 m& [6 y. J& k

2 G# F8 |0 J7 t; B$ {4 [8 P0 u! W2、芭蕾舞在应用脊椎时,一般以屈伸为主,并常常以“伸”形成固定轴,因而人体的后背直立能力及旋转的垂直感非常突出。中国古典舞在应用脊椎时,常常不仅有屈又有伸,而且还要有回旋和侧旋。如含、腆、冲、靠是脊椎的伸屈,而拧倾就需要回旋;卧云除回旋外,还需要侧回旋。# r0 Z3 E- u3 K8 E
- m2 E; w6 y, d/ N; s; y$ ?
3、芭蕾舞的舞姿、旋转、弹跳大都在额状面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因此,动作长而舒展,延伸感强。中国古典舞的舞姿、旋转、特技是在上下身成子午相的基础上进行立体构图和塑造形象的。所以,动作显出婉转中的修长,急速腾空中的延续、以及旋转螺形的变化。
$ K* Y9 C% g: v* H" A8 u* u, ~# k, ~9 Z  \
4、芭蕾舞的韵律的线条清晰、单纯,其表现力只要在下身以及上、下身的配合上。中国古典舞韵律的线条复杂、曲折,其表现力主要在上身以及上、下身的配合上。
. n# z4 v( j, b- D6 V: V, ]0 ^7 }' F3 \6 t
总体来说中国古典舞的脚位、手位、舞姿、韵律和芭蕾舞虽然有相同的地方,但是更多的是它们之间的不同点。中国古典舞“拧、倾、圆、曲”的体态美与芭蕾舞的“ 开、绷、直、立”形成鲜明的对照。中国古典舞崇尚韵味与意境,讲求连贯流动、含蓄委婉的线性美;而芭蕾舞如雕塑般的表演造型给人强烈直接的印象,是一种对点的欣赏。
. X1 e9 @. ?% T: Y  o4 {$ e* T! ]7 k  ?- Y; e) P( y
中国舞需要表演者具有的特殊能力
4 K8 i4 }! {6 ^2 z- T3 e2 s7 \2 V. I) y5 H. J- i' J- I( L9 B
中国舞的舞姿复杂,技术难度高且运动幅度大,因此,需要表演者关节韧带和肌肉柔韧性强。中国舞的舞姿有开又有关(开、关指外旋和内旋)。足的应用除了勾、绷、开、关之外,还有内翻和外翻。关节需具备多种能力,使关节的屈伸、外旋与内旋、外展与内收的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因此,作为一个中国舞的舞蹈演员需要有较全面的软开度能力。1 [% u' u1 l% @# D5 I" J& W

4 H) z6 O2 \, j' x7 T. l舞姿与身法是中国舞的精髓。舞姿是造型,身法是韵律,它们之间的变换可以构成千姿百态,舞姿的子午相立体造型,是由拧倾、屈伸、俯仰、纵横等形状所构成的,它呈现出拧倾中的宛转与修长,屈伸中的收与放,俯仰、纵横的交融与变化。这个变化决定着舞姿的幅度、速度、平稳度。这“三度”又需要人体中段的高度柔韧与力量为基础。至于连接舞姿的身法更是以腰为轴心而发力带动全身的。无论是提、沉、冲、靠,或是平圆、立圆、8字圆以及拧、倾屈……关键都在腰的应用。所以,腰部的应用能力和脊椎的屈伸、回旋与侧旋是完成舞姿和身法的关键。
8 `$ @& M/ z. u7 T
6 |! ?1 z  Y/ w: x- T" X中国舞的舞姿和身法都离不开圆的规律。足要在踝关节处作勾、撇、绷;小腿要在膝关节处作跨、蹁;大腿在髋关节处作环动;手在腕关节处作上盘、下盘;前臂要在肘关节处作晃手;上臂要在肩关节处作摇臂;腰、胸、颈要回旋……都在围绕一个“ 圆”字。
2 L7 Z0 E" U/ o8 O
0 `0 W3 d, r8 ^5 R% R表演中国舞还需要爆发力强的跳、转、翻技术的能力。例如:许多弹跳必须借用爆发力强的快速腾空方法去赢得空间,完成各类空中技术,达到古典技术美的程度。中国舞的旋转因所用重心不同,形式也不同:如平旋类属于直立重心,拧倾类属于螺旋重心,而俯旋和仰旋则属于平衡重心。而“以腰为轴,以臂为轮”的翻转,又是中国舞的特殊技巧。
: F7 ]( R2 |1 L9 p3 B, h4 D/ R( p5 k2 t
总括起来,中国舞表演者需具有的特殊能力可分为如下五个方面:关节柔韧的幅度;舞姿身法的回旋与环旋;跳的爆发力;转中的三种不同的舞姿的重心;翻中的水平线。+ E6 E2 N! `+ E( `0 h, i" g2 S; z, Q. ]
' _. e0 v, ~* l$ }, P  l0 c
中国舞蹈的审美原则是几千年中华文化的精髓和延续,这些原则在唐宋乐舞中,在汉魏“百戏”中,甚至在商周祭祀舞中,都融合着华夏文化雍容大度、礼乐一体、圆润含蓄、优美清丽的古典文化特征。随着时代演进,现代人沉浸于光鲜绚丽的科技文明,物欲空虚了心灵,而拥有五千年历史背景、蕴藏着高度精神内涵的中国舞蹈势将缓缓滋润日渐空乏的人心,引领现代人从新走入真正属于人类的美学艺术。
 楼主| 发表于 2007-7-7 12: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自己顶。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1 06:07 , Processed in 0.03705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