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iceinsummer

孺童讲《论语》系列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06:5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字面意思看,这两种解说都讲得通。但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句式结构,再结合孟武伯的自身情况,似乎以第二种解说更为恰当。
% n* `) u; _2 p' `  若按第一种解说,“其”字指代“父母”,那么“父母唯其疾之忧”这句话,就变为“父母唯‘父母’疾之忧”,句式上就显得重复了。 : ]( N6 f3 h8 |* P8 X, s/ [; K9 z
  再有,父母生病,作为儿子的进行照看,这是最为普通、基本的道德伦理,老百姓都懂得的道理。换句话说,道理都不用谈,这是作为一个正常人,出于人性的本能反应。而孟武伯出身为鲁国贵族,不会连这种最基本的伦常都不懂,他来向孔子“问孝”,必然是要请教更为深入的“孝”的道理。孔子也不会以那种最基本、人所共知的道理回答他,必然要给孟武伯以较深的教导。就好象他的父亲孟懿子向孔子“问孝”时,孔子就教以“无违于礼”是“孝”一样。
/ ^4 s. p* a7 a  H
. `# ?& O+ a9 b+ @0 I  既然倾向于第二种解说,那么就此再做一点说明。作为贵族的孟武伯,不仅生病是“疾”,那种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也是“疾”。作为贵族的孟懿子,他对自己的儿子孟武伯,除了希望他身体健康、平安幸福外,必然对他的学识积累与道德修养更为看重,因为这才是孟武伯将来能够继承自己的事业,安身立命的根本。
" n! g6 m$ c1 T! k- N  所以,孔子给孟武伯的回答,就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儿子的身体,受之于父母,应当注意日常的保养,不要生病,让父母担忧;其二,除了要保持身体健康外,还有注意约束自己的言行,不要作出什么有违道德、危害社会的事来,更让父母担忧。作到了这两点,不让父母为自己担忧,也就可以算是“孝”了。 ) m; X: k1 [# X; W+ C
  \& g3 f4 u5 X  W1 O3 r
  大义:
' Y; c6 L9 B5 u& L4 v7 A1 L( Z) y$ h+ R! O% ~8 J* l2 u+ K: o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关于“孝”的问题。孔子回答说:“儿子不要让父母为自己的健康和不良的言行而担忧,就可以算作是‘孝’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8-29 13: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为政上(七)8 l" L1 ?0 _; I# F3 V# t, _

/ ]+ G; Y5 B: D. v( s4 m( o7 W  原文:1 b7 m. B1 k; c  U) \
5 j& C1 X( w( K3 F$ Q4 C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1 k" V" I  O# z4 B2 P" T/ B9 I3 w1 z% v+ r4 b( Q
  解说:
, I+ j  {: N0 t! H' E& W' H5 f2 X$ r# E
(一)
8 S; }1 ?, f5 A+ Z, g! [! ?0 w+ U6 W$ ?$ R7 e1 a) Y- M
  “子游”,即言偃(前506—前443),字子游。春秋末年吴国琴川(即今江苏常熟)人,比小孔子四十五岁。言偃是孔子七十二位弟子中,唯一一位南方人,也是后来将孔子学说在南方进行广泛传播的第一人。
( _& ~5 |1 G* _3 E: e# {: F/ Y/ z, d5 a' q
  “养”,指的就是衣、食、住、行等生活方面的供养。
# k& g0 B. b* @1 u4 P1 o( T2 H/ B  “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目前在人们一般观念中,认为只要能够保障在生活上给父母提供物质供养,这就是“孝”了。6 e" H* X8 D# }8 d+ Q) h

9 Q+ L* Z" n5 H+ h# J  下面是本句的难点所在。
4 A( n" ^5 {7 C7 c; u, p& G- I" V* I  “犬马”,在这里可以有两种解读:其一,就是指的狗、马等畜类;其二,指子女。
2 Y. |# z; j' E3 r# [    由于对“犬马”的不同解读,“皆能有养”的“养”又可有三种解读:
2 y! p+ t: F! _  其一,指犬马间的自养;其二,指子女供养父母;其三,指犬马为父母提供服务。
% C2 n& v6 \& q: O8 r2 ^  若为第一种解读,那么“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就连像犬马这样的畜类,它们出于本能,都能够哺育后代、相互照顾。
; G7 z; x$ J, z3 r/ J  若为第二种解读,那么“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子女如果像犬马等畜类一样,仅在物质生活上供养父母。
! q- n% R2 L- w$ Y# b  若为第三种解读,那么“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父母如果养了犬马,犬能看家,马能负重,就连畜类也能给父母提供物质生活上的实际帮助,更何况子女呢?
' p& D* h; s6 d' A' j4 Q$ t! }7 y$ u) |2 u. ~8 g
  “不敬”,是不恭敬的意思。在这里还可引申为不注重父母的精神生活。 ' r/ O- @3 D; L
  “不敬,何以别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如果对父母不恭敬,不注重父母的精神生活,那么和犬马等畜类又有什么区别呢?
/ E0 r0 U& |8 g& ^" S# k  D1 {# C6 t' |1 r# ~# Y6 Q, Q
  需要说明的是,不管对“至于犬马,皆能有养”这句话如何理解,但孔子的主旨是要说明,子女对父母的“孝”,不能仅停留在提供物质生活保障的层面上,还要注重父母的精神生活。否则的话,那就与没有礼教的畜生没有两样了。 ( }+ d& S. C3 T' d3 Z: J
' n1 b5 b3 ^9 q5 s9 Q
  大义: ; R) @! g  U9 U( p
+ T& I2 s; ~6 g8 K% p" T
  子游向孔子请教关于“孝”的问题。孔子回答说:“目前人们的一般观念认为,只要能够保障父母的物质生活,就可以算作是‘孝’了。可是就连像犬马这样的畜类,在物质上,都能得到生存的保障;如果子女供养父母不恭敬,不注重父母的精神生活的话,那与畜类又有什么区别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5 19:32 , Processed in 0.029344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