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0|回复: 0

走近叶浅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6 17: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2 J% F! R; Y4 F5 m0 Y
" a) }/ Z9 o& f9 `/ x  印度献花舞
' Z# k, N$ v% H( S: y7 h4 }. d+ |+ B0 k
  叶浅予,中国现代漫画家、中国画家。原名叶纶绮,笔名初萌、性天等。1907年3月1日生于浙江省桐庐县,少时喜爱书画及民间美术和戏剧艺术。1922年入杭州盐务中学,始作西画写生。1925年因家贫辍学,翌年被上海三友实业社录取为绘图员,后改为中原书局画教科书插图。自1927年起,始作漫画,初为《上海漫画》作漫画,早期代表作为长篇连环漫画《王先生》。1936年,为南京《朝报》作长篇连环漫画《小陈留京外史》,为《王先生》的续篇。两部漫画显示了画家的敏捷才思和长于喜剧的故事结构及漫画的造型技巧,在形象描绘上,有西方漫画的影响,以钢笔勾线,略作渲染,简练明快,自成一格。 , |; Z( t( b- J; a

4 s" x( U3 r& M  1937年,叶浅予任上海《救亡漫画》编委,兼漫画宣传队领队,在南京办街头抗日画展,后赴武双、长沙、衡阳和桂林等地,从事抗日宣传。1939年,在香港任《今日中国》画报主编。翌年在重庆作《战时重庆》速写百余幅,记抗日大后方社会形态。继作《明日中国》组画,寄托对胜利后的希望。1942年,作贵州苗区旅行写生,试以民间艺术和传统笔墨相结合,以寻求新的造型语言。翌年,访问印度,作印度风物速写,归国后画印度舞,举行旅印画展,是他由漫画向中国画创作的转折。抗战结束后,到西康藏族地区旅行写生,撰《打箭炉日记》,自作插图。1946年出访美洲,先后在纽约、波士顿等地举办画展;翌年,应徐悲鸿之聘,任教于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5 z: X7 h  c9 G7 a. v) {1 |4 s
- c4 h+ s% Z. a  叶浅予的中国画,主要靠自学,曾一度从张大千。40年代的作品多反映少数民族生活,如《贵州马帮图》、《苗家姑娘》、《凉山舞步》等。画风工细,有装饰味。50年代作《民族大团结》、《夏天》、《头等羊毛》、《北平解放》等,作品富有时代精神。同时又兼作山水写生和花鸟小品及人物速写。60年代前后是他的创作盛期。代表作有《程砚秋在舞台上》、《梅兰芳》、《夏河之秋》、《在内蒙古草原上》等,表明了他善于捕捉富有运动趋向的瞬间舞蹈动作和美的情态。1978年作《富春山居新图》,展现了故乡富春山水的新貌。1981年作《长安怀古》组画,以近于漫画的思维和借文物形象,表达了对历史的回顾与评价。(信息来源:国际在线)
6 y+ k' G2 k* Y) x4 C  [$ M6 r+ v
4 }  G& _  d) k  
  g7 ~+ W5 j+ U2 F
$ A2 \0 p& b0 e  西藏热巴舞
: H) Y9 O5 J1 P3 @/ X1 _& W! |: c  o# M6 J  k* r
  
9 ^/ k1 J* ~7 t" ^' O
, O4 |. z' w) V$ s% [, ~3 [  采桑女* R9 b% D+ q  m) E8 T, X
7 q& E. R8 f. K1 d% e3 u- D
  7 ?6 B9 r6 r, z) v6 E' G( O5 u

- @( w9 K8 h9 }  盛夏之舞/ |# G. x" E- d$ z

$ L8 m! t4 l* r: ]8 g0 _  c! g3 t2 M  }6 p  " w+ r! q) _! s. z3 p2 e! N

6 l. l$ \# M! @" b) m  苗族姑娘绣花图0 ^5 p( e* t2 W* X1 b

# j4 p9 W4 S( Y. R4 C  # [, q' B, G$ I( O2 ^) o
8 w4 n7 ~3 K8 Q3 p3 w
  赶马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5 10:07 , Processed in 0.0490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