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5|回复: 0

不朽的是古城 《老苏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8-6 22: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春秋战国秦汉隋唐宋元明清......两千多年的苏州,虽然已经很老,但当她跨进20世纪门槛的时候,人们却发现,她依然是那样楚楚动人,充满了古朴典雅的风韵。20世纪初叶的中国,充满风韵的古城又何止苏州一座。很多很多的古都古城 ,都以它独特的历史文化风貌,在向世人诉说着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然后,整整一个世纪,先是由于战争和动乱,后来又由于空前的经济建设和城市发展,许多古城就在这社会大动荡和大变革中,渐渐地面目全非,渐渐地失去了往日的神韵。如今,20世纪即将过去,再回首,苏州却依旧古意盎然风情犹在!还是那城墙敌楼,运河古道;还是那水陆相邻,河街并行。两千多年前的格局,两千多年前的位置,尽管风风雨雨,却都遗存到了今天。苏州的命运其实也很坎坷。天下名郡,江南雄州,早在唐宋时候就已经出类拔萃,可惜金兵南侵、蒙古人入主、张士诚兵败、清军屠城、咸丰战乱......每一次劫难过后留下的都是瓦砾焦士,后来虽得以恢复,但风光却很难再继。% [# v- R6 U  b5 W! @& C
  远离了王者和霸气的古城,从此默默地藏匿在小巷深处,终日与文人和庶民为伍,倒也变得平淡质朴,温文尔雅。于是,苏州就有了她别具特色的恬静娟秀、古朴淡 雅的风骨。是的,古城饱经沧桑,已经斑驳不堪,但她却是吴地文化的渊源之地。一代一代的人在这小巷里出现,一代一代的人又在这小巷里消失。虽说大浪淘沙,物是人非,可古城却就此有了遍布街巷各个角落的文物古迹,有了足以让后人浏览 钩沉的史志书籍。世代沉淀之后的苏州文化,都是这样变得深沉浓郁,令后人回肠荡气铭心刻骨! p9 P4 |, B' u( \; X4 V+ h) V
6 ?/ N+ H9 ?6 J4 \; t
阊门位于城西北,传说天门中有阊阖,取“通阊阖风”之意而名。清初修建门楼,题以“气通阊阖”额。1934年仿金门改建罗马式城门,50年代被拆除。图为抗战沦陷时期的阊门。) p" {, ~; l4 J5 c6 |3 }

' V, ?& J7 Q* r& {) b葑门水城门
! O2 c" _9 j/ Y! k% y
$ P6 l: C! u8 l相门城墙 相门位于城东,原名匠门。据传吴王阖闾曾命干将于此设炉铸剑,故又命干将门,后称“相”是“将”音的转变。门在宋初填塞,民国年间重辟,解放后城门初拆除。图为30年代的相门城墙和护城河。
3 x' }& m; Q5 h4 J+ c
; m5 r( P' F6 \/ ?5 r齐门水城门 齐门位于城北,因门朝向当时的齐国,故名。清初城楼题额“臣心拱北”。50年代初拆城门城楼,1978年建水闸时拆除水城门。图为30年代齐门水城门
% S8 k! o3 c! e  `: ]4 Z7 c
7 G) l* K. @+ Y2 c- V娄门水城门# z0 y. U- V4 p+ \! w& Q- M

+ W$ u# y2 G3 ^$ \' i4 V娄门城墙 娄门位于城东北。清初重建门楼后题以“江海扬华”额,城楼约在1948年拆除,1958年内城门和水门也被拆除。图为30年代娄门东北角城墙和护城河。0 f- m/ F# C$ f6 ]9 T! h

4 ^% o4 t3 k' v/ y5 c' Y平门位于城北,当年伍子胥平齐大军从此门出,打败齐国,班师回朝,又由此门入,故名。古平门久塞,1928年为便利交通重辟平门,1958年拆除。图为1947年的平门。7 |2 }% X& X, c" |) m
$ L* |- j) C$ d  K$ q5 r. }
平门梅村桥,贝理泰于1929年捐建,并以父贝晋恩命名。0 s, L& `' w) M: [
& v$ K* I& J7 D: u  R4 A/ d- Z+ ]
平门城墙与护城河9 H) N* T) H: s- X9 E) c: E
0 o) G/ V) s  h( y* K  K
阊门水城门$ I, D0 K0 M% f" |

0 l7 z0 x; h2 c7 G3 K4 T( b葑门位于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又以周围多水塘,盛产葑(茭白),遂改为葑门。清初重建门楼,题以“溪流清映”额。1936年门楼被拆除,50年代城门又初拆除。图为1926年从东吴大学操场眺望葑门城楼。- F! U5 w( ^& b7 W7 h
% W1 Z0 i: l( K7 U$ E; |
金门位于城西,阊门之南。1922年始辟,城门系罗马式,设三门。9 ^$ |( O( E5 Y* `3 N) X( u2 \
/ p( w. H1 A+ A: k
胥门位于城西,又名姑胥门,因姑胥山得名。相传伍子胥宅在近处,且后又悬头于此门,故称胥门。自战国春申君后此门无水城门,清初重建门楼后题“姑胥拥翠”额。! }& S" D+ `* v$ s

$ l# D) d4 |, c- N9 L1 h" A老城墙9 M; z, B( v7 u4 _3 ?! I7 g

# ?6 I5 `6 j4 w盘门城墙与护城河% m" `2 J0 @  I  M, y

& g1 J0 l2 i4 W3 y盘门、吴门桥、瑞光塔
" G% ]6 y+ o4 v8 \6 j9 w* N  e9 `8 K7 P0 T. ^
盘门位于城西南。初名蟠门,门上曾置木刻蟠龙,以示镇压越国。后因其“水陆相半,沿洄屈曲”,故称盘心。现存盘门是元代重建,清初修建门楼,题以“龙蟠水陆”额。门楼毁于抗战时期,1986年重建。
1 `1 |# C. N% ?/ C
2 h3 J7 S' O$ g2 g4 ^胥门万年桥南护城河1 c9 `) O+ n0 k) p% `; }

! i3 h# j9 M7 d; J1 W: D! @枫桥 铁铃关 江村桥 人称枫桥地区有五古:古关、古运河、古桥、古镇、古寺。
- F5 c9 T( C1 G* f9 B7 ~6 o% _6 P: Q: P  S( Y1 J" P
木渎敌楼
% l* [& E4 M3 y' i) ]
* \) R5 {0 e. ~4 o" U# |胥门万年桥北护城河
) t/ Q8 R" A6 x. A9 D! k; w$ T7 g
$ e- R8 q1 P5 ~. m+ p  O开元寺无梁殿附近野地,1930年左右。8 l+ T* p# W+ x/ \# ~$ w
" n1 I9 d% H9 N% [' W
南园先家坛 址在今工人文化宫东侧,摄于1900年左右。) J9 i7 B' E- n# Q7 ?( m' X

# {$ ]! k. o; I6 f; w- Z南园景色 近处为南禅寺,远处为新市路实验小学、文庙牌楼和瑞光塔,摄于1955年。
) n* x% h/ z8 w' B, ]" x
  j% |7 C6 i: ^8 N4 f6 o$ m北园俯瞰 30年代
1 w8 g1 w* u' l: n, @; O0 k+ i0 e8 g- y( p
北园村舍池塘 40年代  J1 K7 m- W# r' z- U

2 ?& r. J4 V! R6 H8 q+ @- X2 E$ E北寺塔附近村野 30年代
1 v8 Y' ^5 l% [0 O) w! W5 ~$ g$ _2 d
罗汉院双塔南面田园 1957年
6 S4 I! R/ o1 J( I4 j  Y1 h) e1 [. a
+ `7 @- L1 k5 V* d! m9 L盘门城根 30年代7 K/ ^3 ^& i$ x$ ?3 e9 h

4 x# k3 F4 n4 z+ L/ a+ I平门路 1947年
! N  D' j/ y+ r3 L: F1 r
9 a# y$ Z: P  q察院场 1970年
2 v! [! R) J; H7 n! V' `7 u' v9 |% ^) R8 V& g- I6 w, s
观前街 北宋称天庆观前,元称玄妙观前,明代因观内桃花灿若云锦,别称碎锦街,清代始名观前街。摄于20年代初。+ \" e- u& u7 R1 l. b9 I! v) p# _
7 ?9 j$ {! T! |$ [, J" O3 D) b  A
观前街 1930年观前街拓宽。图为40年代抗战沦陷时期的观西。1 f; a2 e+ [" ^1 B

* f" V5 a0 L5 \+ x8 a# ]3 `+ K正山门 正山门原有八字照墙,1930年观前街拓宽拆除照墙,在两侧各建造一幢三层商业楼房。图为1950年正山门情景。* s0 A  G0 I: S. r$ Q

! k( v( S3 w. F$ m& J宫巷 玄妙观旧称开元宫,因街正对宫观,故名宫巷。摄于1930年左右。
( ~# V, @# O3 W$ v8 b* r7 ^' R5 z3 Q( Z% C* T) y
乐桥 著名古桥。旧为闹市,亦为戮人刑场,故名戮桥。民讳其名,称乐桥。
% D+ q$ P8 Z+ c( E, L
& N  c/ h8 r& |北寺塔上俯瞰苏州古城 城内建筑粉墙黛瓦,鳞次栉比。三清殿、钟楼、双塔和因果巷消防警钟楼依稀可见,构成了苏州古城优美的空间风景轮廓线。摄于30年代。
+ L5 e( c1 l' E% z$ f$ S8 i& D* q
: ~0 D" w% R! D: W北寺塔西俯瞰 30年代
$ B3 L) H' w! K. r; N; y" C' J6 y( y2 z$ J, V7 b
北寺塔前街景 1953年5 c+ Z! f6 t6 J7 }  l$ y6 X
8 {# i3 m; F0 ]) z; g7 t
察院场 明代设都察院于此,故名。此为景德路口,右侧为关帝庙门楼。摄于1951年。
" p  D: {1 T5 U$ K8 v( U6 [7 o# h
火车站 清光绪三十二年,沪宁铁路上海至苏州段通车。图为1930年的苏州火车站。6 N. K7 n; A# Y- Y' S
5 F3 I5 J. T9 u$ A( V
景德路 40年代末/ r) `# z% K( D# h9 B: n
: x$ B" K( j% u+ I4 _% t9 b, J
大马路 阊门鸭蛋桥附近。1910年左右。* I+ C' {& N3 q1 ~3 V

8 P9 `& N( P# \/ M大马路 阊门鸭蛋桥附近,1930年左右。1937年该地区遭倭国飞机轰炸,成为废墟。+ [7 b1 |) \; p! }

' l! N4 M* n! r: E9 g1 m# l& R大马路 今人民剧场附近,1934年。( P3 w$ W% Z) Y$ d0 q2 _8 l1 e

+ S  [, V! Q3 h( B" I3 R三山会馆 又名天后宫,在胥门外万年桥大街。明万历年间福建莆田商人公建,清道光年间重建。5 d# X9 `. n) x
: b& _9 B1 T+ t4 l
弥罗宝阁 在三清殿后,供奉玉皇大帝。明正统年间建。1912年8月毁于火。
/ ~* c8 x6 y( k0 c# A9 h& V8 V$ j' R) D0 s, G8 J3 X
伍子胥庙与衣冠冢 在胥口,建于明代。50年代摄。
1 W7 y' N+ v9 H  M' k" O5 C1 P% T
  a, ?. w, s, B; A2 A* o寒山寺 30年代% \- a: G6 |- z" |6 q/ l1 e- T

7 x* D' U' x4 e' I' \0 s5 g灵岩山寺 始建于梁天监年间,为佛教著名净土道场,40年代。8 U# E$ V5 Y# n% A# H" Q

/ ]# V7 w2 L5 ]( Y( g# Q+ B瑞光寺 建于三国赤乌年间,太平天国时毁,仅存宋塔,清同治年间寺僧稍加修葺,后改为民居。1978年在塔中发现佛像、经卷、真珠舍利宝幢等珍贵文物。50年代初。" m/ o, t& T0 {! b% Z; C

" @  l+ b& a' N! t$ M虎丘东山老庙,其庙址在今万景山庄内。摄于40年代。
& B$ ]! G, l  n0 h2 j$ c% q/ a4 K. J+ ]6 D+ B
云岩寺 寺依山势而高下迤逦,梯空架虚,被誉为吴中梵宇最胜者,南宋时被列为东南五山十刹之一。清咸丰后燹后殿宇十不存一,同治光绪年间陆续重修。图为30年代的云岩寺。
$ e8 a5 _8 i1 j) f8 E: f
1 z) n& i+ o6 J: Q( A3 O玄妙观 玄妙观始建于西晋咸宁二年,唐称开元宫,宋改天庆砚,元始称玄妙观。历经兴衰,至清代共有大小殿阁30余座,观内遍布古迹,游人如织,并有“十八景”传说知名于世。观内三清殿重建于南宋淳熙六年。图为1905年左右的玄妙观。
5 e7 s8 }/ V7 u, e' Y, D7 Z% U8 C+ f2 m4 x) @! [' B2 g. Y
唐寅故居 在平门西大营门双荷花池,旧为宝华庵。2 F" V$ m: w2 _: S1 e( Y* {6 J

) k, `. A; y* z8 x  \6 Y探花牌楼 在东山陆巷村王鏊故居前) L7 n( ?+ @+ G1 X: W% r
) l) i5 @5 K3 _/ j
会元牌楼 在东山陆巷村王鏊故居前
1 a: q9 C$ n: L7 h8 \  G/ Y. {8 c
9 N. m* U  t& X% Z: J( ]解元牌楼 在东山陆巷村王鏊故居前
& H8 O$ W& c4 h# h3 @) k3 N/ y; i! T
苏州府城隍庙牌楼 在景德路。明洪武三年建。图为30年代仪门、牌楼。- [3 T4 M2 I" L: J

. D' l/ d- Z, `# t* B万寿宫牌楼 万寿宫,清康熙五十六年创建。宫内供奉皇帝生位万年牌,每当皇帝诞辰之日,全城官员在此举行朝贺大典。民国后渐圯,俗称旧皇宫。
) J2 t2 k8 m) _# C5 M- x: w( Q. m4 m# |
东山 又称洞庭东山,位于太湖东南,主峰莫厘山。东山人文底蕴极深,至今尚有90余处古代庙堂和宅第。历代诞生于此的官宦、文学家和著名工商家不计其数。图为30年代初东山席家湖和安定塔景色。2 U' A) g  z" {3 Y

2 H- M* S# o, U皇废基 在今体育场一带,为元末张士诚王府遗址,也称王府基,摄于20年代。
1 V/ j/ T! R/ a4 a
9 v8 I- w/ A+ N  F白塔子巷牌楼 曾为晏成中学后门,摄于20年代。. Y( Y7 D, k# S8 a. Z

) U6 h$ P% P" I6 C% D言子庙牌楼 在干将坊言子坊前,东西各一,此为东侧“爱人”坊,摄于70年代。
9 F; o# n# l: l2 Q* i% y5 @; b* }$ M5 c: o! W
“泽被东南”牌楼,在山塘街张公祠前,明崇祯十六年为应天巡抚张国维立,为山塘著名坊表。1909年陈去病,柳亚子等在张公祠成立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牌楼毁于1966年。
  A1 ?) W8 W- |# Q; m4 |" Y5 _' t; @+ {. N
玄墓山 山上旧有东晋刺史郁泰玄墓,故称玄墓山。山中圣恩寺为唐宋古刹,清康熙、乾隆帝多次来寺,盛极一时,摄于40年代。6 U* ~# G! X8 w: L( I3 u

1 k, K/ c& n/ N- F: v7 z双塔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建,摄于1905年左右。
3 S2 `$ R; J, G) h) p8 t# l
( C4 e; I8 b; r4 o; K, Z: M( n' j" d三元坊 图为40年代的三元坊,其路即今人民路三元坊以南路段。
" }9 q4 \3 {5 E# K1 T" Y
0 {( w0 ~& }  f* o) W' e, a1 |/ `支硎山 在枫桥镇。晋代高僧支遁隐居于此,山多平石,平石为硎,故名支硎山。旧有观音寺,化城庵、法螺庵诸胜,俗称观音山。摄于1900年左右。+ j/ ~6 B2 C$ x2 u
- c0 d" z/ f% x2 d# w
双塔 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建,摄于1905年左右。
; W4 T, n' |8 @2 G% a
( d5 |+ \. f0 S8 P5 `朱长文墓 在灵岩山麓。朱长文,北宋学者,著有《吴郡图经续记》等。
& I/ b, D* _1 B9 l5 }4 ^( M) p9 k  ~6 s6 {4 G9 b" L7 ~+ d# h
天池山 位于藏书和枫桥之间。因山中有清池,故名。山腰寂鉴寺,元至正十七年创建,寺内石屋与石佛皆元代物。天池山背面即华山,一山有两名,乃此山特点,摄于1936年。
- b& N5 H' G; q! E2 w4 z. u6 b; i; o" Z" g% a
王鏊墓 在东山陆巷。王鏊,明文学家,正德年间任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
/ T* k' P* M5 X4 @9 T1 F2 g3 U
% T* O# ?. p. p" t2 A# N“民不能忘”牌坊 在胥门接官厅,为纪念清康熙年间江苏巡抚汤斌而建。4 o' F6 A6 R2 ^. ?- N! N

+ ^+ O3 o3 y. c6 R  T' H焦山 位于藏书与木渎之间,南与灵岩山相连。因开采花岗石,山体残破,图为40年代情景。  H5 y8 |5 t% |1 q

( G+ U: i8 G* |" B  h世忠墓神道碑 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墓在灵岩山西南麓,碑额镌宋孝宗书“中兴佐命定国元勋之碑”。/ Z1 P! y) }( _2 J0 _/ a7 @5 C  h
' f. ~+ L" {/ l' F6 ]1 G
申时行墓神道 在石湖吴山,申时行,明嘉靖四十一年状元,万历年间官司至内阁首辅。, l9 x1 A2 g3 @% b+ T, U  I
8 A2 z( z( L2 D, K
上方山 石湖 行春桥 传春秋时越国在此凿石开渠以攻吴国,湖底皆石,故名石湖。湖畔上方山楞伽寺初建于隋大业四年。行春桥建于南宋淳熙十六年,有九环洞。
) s5 M6 W/ ]( w+ f0 f! E+ b5 i. X0 E3 ~2 f& ]. ^. Q3 P. S
“道冠古今”牌楼 位于文庙前碑记街(今新市路)中段,摄于1905年左右。' ]8 g  o0 n& Z) |/ T/ f
9 G# y- g1 C/ x
唐寅墓在横塘,唐寅号伯虎,明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8 P/ ~  e, e. z0 m; ?2 R6 o
9 l5 W, R6 y, o, c# R  u+ _" H
“德参天地”牌楼 位于文庙前碑记街(今新市路)东侧,摄于1936年。( @7 Z9 K5 B; }* o! v
& E7 D9 O/ O/ C+ Z
沈周墓在湘城,沈周,号石田,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
/ _0 u4 o- i' m& q
4 z) v6 {' t+ [6 s: v7 S) K* U  G胥门外田野 今彩香新村和苏州新区一带,摄于30年代。! z" j( p3 w+ q/ S6 L  [6 s0 O) C

+ m. ]) R7 k& T* Y, S- o文徵明墓 文徵明,号衡山居士,明代著名书画家。
, z/ Z* |- K6 Q0 i( \
- D7 V6 S3 ^$ I, ^虎丘 又称海涌山,相传远古为海中小岛。旧志载吴王阖闾墓深藏山腹,千年古塔耸立山巅,斜而不坠。图为晚清时的虎丘前山。  j; U8 q. J8 E! j
) C% P; t$ m; X/ ?" b7 _# q
虎丘山麓古墓翁仲7 o* T0 a6 i0 u. _4 B! c, Y
% V" {% |5 u2 n7 S8 `5 f
葑门塘 30年代/ R' z/ k7 Z) I0 R2 z1 `; ~
" U( H- x% `/ q9 p
乡村古桥 摄于1905年左右
. {, v; U, Q8 c, m* I+ z- T8 M- I) ?& U6 g
横塘普福桥 俗称亭子桥,明万历年间修造,1969年拆除,摄于30年代。
" U5 U* X+ J& s3 Z
% X$ ~" `  f& ^6 t- _; a  _! j  [阊门钓桥 俗称吊桥,建于元泰定年间,清嘉庆二十三年重修,1933年。
% ~7 E: U" l$ O
% a3 Z( n9 y/ [; Z山塘河西山庙桥 30年代2 U2 h- O# [% q
. P, W. `4 f4 ^  J. D, m- L
山塘河普济桥西景色 1905年左右
3 P/ `- b: z3 A9 C% K6 l
* g# f, t0 t1 H) ?9 K+ r  C4 D广济桥东水巷 30年代
1 a- v9 r. i' a5 M. Y
0 @) T7 g% L! G渡僧桥 三国东吴始建,宋咸淳年间重建,摄于20年代。
; [% ~0 ^; {6 H7 `% d. z* L  岁月永远向前,曾经有过的许多东西或许都将烟消云散,但是《老苏州》会使这一切都长留天地人间。那是镌刻在父老乡亲们脑海里关于古城这个世纪,整整一百年的记忆。历史是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相信汇集了这许多历史照片的《老苏州》,将会给当代和后世的人们在感情上掀起永远的波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15 10:20 , Processed in 0.03424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