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回
9 j$ F. S1 v! X9 i6 Z
3 I$ ^6 q1 V9 A& f6 L 用热药不远热妙在巧用
2 ~! k0 l) [: M+ M( s/ \* K 知实质巧运用以犯为能1 f# a9 ]5 ]- C& M9 A
* Y; s& j: i8 r, J% ~1 h& p4 i 今天下午的病人中有个老先生,看着书侯诊,号虽早排到了,却不急于看病,总让别人先看病,自己仍看书。终于,别的病人都走了,他这才合上书本,坐到诊断桌前。
7 V! e- G% }9 [ “孟老,你来看病总是礼让三先,先人后已,如果你开车,保准不抢道。”张老师笑着说。/ {7 N% c* s6 q
“咳,我都这么大年纪了,这辈子怕只能坐车而不能开车了--你也知道,我多等会,是想和你说说话。”
+ U5 b4 f: [; J/ S9 e( P1 f; t. l% b 张老师说: “那先喝杯茶吧,我这铁观音泡得恰到好处。”) N& T, J: j/ g) B' o, M
青禾闻言,起身给孟老倒了一杯茶。孟老接过,连说谢谢。; l5 e7 Y2 R4 F" N! N+ w+ R1 `5 h3 G; K
“青禾,我给你介绍一下,”张老师说:“这是省文学院的孟老,是研究古典小说的专家。能结识孟老,是你这文学爱好者的幸事。”
8 G4 [3 \- _& y “ & @+ H$ p |7 y+ j8 w9 S9 Z
哟,您就是孟老呀,”青禾略带惊喜道:“我还看过--不,拜读过--您的大作呢,就是那本《古典小说点评研究》。我一直对你‘仰之弥高’,真没想到今天‘忽焉在前’了。”
z4 \ w3 w* P6 ]1 j y 9 k$ W% W5 a& F# x( K& w
孟老连连摆手:“惭愧,惭愧,那是我早年写的,里面还有文革的不良影响。这本书已经改名再版,消除了文革痕迹。已送了你老师一本,下次我来也送你本新的。”
- ^5 Y3 |( M5 n, f “那我就先谢谢孟老了,又给我一次学习的机会。”青禾一笑。
8 Q% F) h$ m/ U1 p, R4 Z “孟老”张老师喝口茶,“咱们‘闲话少说,言归正传’吧。你是不是想让我批讲批讲冬病夏治呀。”) h0 S; ^4 \2 i% q: c
" K5 o& M* J0 u- J9 I: | “是呀,是呀--不过我先声明一点,古典小说中的闲话可不闲,不是可有可无,可看可不看。它有烘托气氛,引出正文等作用,就象相声里的垫话,是包袱的必要铺垫,如果没有垫话,一上来就抖包袱,肯定效果不好--哟,哟,我这话说远了,说远了,喧宾夺主了,喧宾夺主了。”孟老说的有点接不上气,停了停,才又接着说:“你前几天打电话让我三伏时来冬病夏治,我就考虑这是个什么治法呀,也翻了几本医书,看了个一知半解。今想听你详细批讲批讲。你知道,我一贯有这个毛病,总想知道为什么要吃这个药,打这个针,其中道理何在,不然我心里不踏实。”1 q* _3 C5 A1 y% N
( L7 |6 A! y$ Y0 I: R" D! a
张老师闻言一笑:“你这真是‘毛病’,我听说咱们的伟大领袖毛主席跟您老一样,兴趣广泛,好学不倦,凡事总要问一个为什么,在接受治疗前也要医生解释清楚因何、为何,他听懂了,许可了,医生才能进行治疗。你与他同好,也是伟人呀。”
* K G. D- J1 }! k' @( L5 M+ M
* n" M" ~- s; j4 J “这样的伟人我岂能及。”孟老摆手,“我只是好奇而已。我搞古典小说,知道点古代医学对我专业也有帮助,那红楼梦中的医药问题我就请教你了多次。至于治疗措施,我是全听你的。正如你们明代大医家张介宾所说的,任医如任将,必也方圆大小全其才,仁圣工巧全其用,倾信于临事,而尽其所长。说得通俗一点,就是任您摆布罢。”
w2 ?6 |0 _* U- p' K2 p# Y6 G
o& m" J9 \8 s) l' E" x8 t* K “我看前几天报纸上有回忆毛主席晚年医疗过程的文章,”青禾说:“他老人家可比你有主见,虽然肺部感染,但不听医嘱,不肯注射抗生素,不满意医生把屁股搞得又痛又痒。结果感染难以控制,病愈来愈重。”+ n% [- ^0 K e8 H. e+ R7 ]% }9 W
“他早就说了,外行领导内行是个规律,他这是在身体力行自己的理论。”孟老对反右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心有余悸。
. c j2 @0 z% b% B “我看他这是‘搬起石头’之举,正合司马迁所言‘六不治’中的第一条。”青禾脱口而出。
& i0 d1 L3 M" p; }- N ! @& ^1 k$ @% t! ~& M
“青禾,说得不妥了。”张老师作个制止的手势,“咱伟大领袖精明一生,治国精明,治党精明,治军精明,治病也想精明。是‘最讲认真二字’的共产党员。不过就治病的效果来看,与其象他那样过分精明,不遵医嘱,倒不如象孟老这样难得糊涂,听任摆布。为什么‘医不自治’?就是因为知道得太多,事不关已,关已则乱。一会考虑这个药对肾不好,一会顾忌那个药对肝不利。下笔开方时瞻前顾后,迟疑不决,计较用量。服药后又考虑这个药伤肝了,那个药害肾了,结果疑神有神,疑鬼出鬼,你说这病如何能好?
, | G. H% u3 H9 `; j; Y' X 我有病时就安心当病人,彻底脱离医生这个角色,相信别人旁观者清,对方子不问不看不想,熬好药就吃,结果病也好了,也没见伤肝害胃。”
* _( A9 `1 K* j* i0 w- m' p “照老师这么说,伟大领袖要是治国精明,治病糊涂,在治病时完全跳出领袖角色,甘当病人,配合治疗,没准真要万寿无疆了。”+ s% F) E3 E$ { p5 w
) ?( {! \5 f' |4 I+ U6 h
“万寿无疆无非是人民群众对领袖的一种朴素的心愿,谁也实现不了,传说中最长寿的彭祖,也只是活了八百岁,还被司马相如嘲笑一番。但如果配合治疗,达到《吕氏春秋》上所言的‘尽数’境界还是可能的。”张老师说。 F Y, _5 E- w- a2 {: O4 r: J
' X! \2 |4 X- \9 N# l
“如果作了领袖人物,一旦进入了这个角色,怕是难以自拔,”孟老说,“汉代开国皇帝刘邦,有病不治,还有歪理,说自己命系于天,岂是凡医可治。结果将医生斥退了,自己也随之自然退位了。也属此类。不过其虽然骄恣不论于理,但其言之豪,其气之霸,虽霸王亦不及也,听之令人一快。”
/ ]: I* i/ F; Y5 ^
/ @1 Z2 U/ [. _. T+ x “其实对于治疗措施的意义,能解释清楚的我也一贯主张给病人解释清楚,这样可以使病人明白治疗的意义,提高依从性,提高疗效--但总是由于时间有限,难以作到。今天还有点时间,可以比较详细的讲讲--来,先诊诊脉。”- B6 A. L C1 V' l; ?2 G$ |9 {
孟老将双手放在两个脉枕垫上,师徒两人同时号脉,一时诊室里平静下来,如同水落石出,空调那并不大的送风声显现出来。
E+ G6 D5 f$ N e+ P “青禾,”张老师打破平静,“你觉得孟老的脉象是什么?”
3 f) |5 U6 [, [" B “好象是有点沉,弱。”青禾迟疑地说。8 H( Y2 }4 o; ]
“四季脉象一般是什么?”张老师又问。! ~; h% D# T" q& x6 ~
“夏洪、秋毛、冬沉、春弦。”这次青禾回答的迅捷干脆。
4 S- X1 Y7 W1 \4 }/ v3 c. \ “而孟老的脉却是显沉,非其时而有其脉,这说明--”; B- \" N7 A& N# d9 a$ B5 n- u- @7 I3 c
“说明孟老阳气偏虚。”青禾脱口而出。
# P2 j) N: {: x! x7 n- F
2 I a+ z" F6 Y0 j1 C2 ]) { “对,结合平时孟老发病时的表现,如咳吐稀白痰,食欲不振,畏寒怕冷,舌滑苔白等,孟老的咳喘偏于虚寒已是没有什么疑问。他年事已高,脾肾功能减退也是自然的。”
' E7 h2 X( i; q6 E/ z' c “那么定性与定位合参,孟老该是脾肾虚寒之证了。”青禾说。; O1 A3 ?% e* Z% R# j; E; f
1 w; D n% | m. _8 ^ 孟老一直专心听着师徒的交谈,这时他好象想起了什么,插话道:“张大夫,按中医理论,我这病不是应该‘寒者温之’,‘虚者补之’了吗?”- T, `5 Q! z% L- s: r3 n
“孟老真是久病成良医了,术语说得内行也挑不出毛病。我正准备要按这方法给你温补脾肾。”张老师说着,拿过笔准备开方。; m" }4 a8 _3 v( }- J
“我还听说中医有‘用寒远寒,用热远热’的禁忌,你单挑三伏时大热天用热药,不是犯忌吗?会不会有不好的反应?”孟老疑虑未消。
1 `- j: K( A1 U# W0 n$ E : {, v& m5 M7 N4 E" [" | \6 i
张老师又将笔放下:“看来我不把其中的道理批讲清楚,您老要随着药吃下一团疑惑了。您老所忧虑的是一般情况--孟老,咱先扯远点--你觉得写小说一般最犯忌的是什么呢?”& A4 S! Z4 X( i& x
“情节雷同呀,这最令人生厌。”孟老不加思索,脱口而出。
4 b6 ]0 x0 O9 Y6 {# G
2 j. H t, `. k8 k4 m* ^# k “可是《红楼梦》中不厌其繁地写梦,《水浒传》中写了武松打虎,又写李逵打虎,《三国》中的火攻也是写了又写--虽然都是犯忌,却百读不厌--这总有其中的道理吧。”
. H) A: f6 C1 [, F# ^2 R }4 ]
/ g: b* O* j* |2 i5 X7 t. u% [ “你说的这些,是似犯而未犯,貌犯而实避。避免雷同的目的无非是使情节生动,人物性格鲜明。而如果能够同中见异,犯中有避,可能更能达到避免雷同的目的。例如,例如--”孟老说起自已的专业来,总是说得又快又急,直说得有些上不来气才停住。1 ?3 A3 L% c% L# {( d& }9 [
“孟老,慢慢说,先喝口茶。”张老师也端起了茶,呷了一口。! f8 b% E( ^, M, T4 c$ e
5 p" P! T9 S& u9 R 孟老点点头说:“好,就说《水浒》中两次打虎吧。虽然都是打虎,可武松用拳,李逵用刀,武松打一虎而曲折,李逵杀多虎而干脆,在各自的一招一式中比较出了性格的不同。金圣叹对此点评道:‘写武松打虎纯是精细,写李逵杀虎纯是大胆。’这样呢,通过异同对比,来刻划人物性格,描写情节的差别,可以使性格更鲜明,情节更生动。毛宗岗点评《三国演义》时对犯忌避忌的问题也有一段话,是,是--,唉,我这记性呀……”
n8 j9 l/ O8 ~$ M, ~! N1 B* B “孟老,是不是‘不犯而求避之,无所见其避也;唯犯之而后避之,乃见其能避也。’这句呀?”青禾对这句话印象颇深。: Q6 a3 H( D2 G' N. Z3 ]# S$ x* _* d8 J4 g
“是是,还是这姑娘脑子灵。我这脑子已经成了反复使用的复写纸,近事远事都快记不得了。”孟老连连摇头叹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