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007|回复: 149

远古至秦朝的150个故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8 21:33: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 露茜女士
0 w- P! X' p5 K' \1 a: c  
2 w4 f5 N) s( W( z% e4 p8 v$ e  世上本没有历史,死得人多了,也就有了历史。
9 ]9 o1 d+ B' I+ u  v0 ^  最早的世上甚至没有人——46亿年前的地球是个大火球,红彤彤得就像核战争爆发时的样子。随后它慢慢凉下来,变得死寂而光秃秃,像一堆核废料。慢慢到了6亿年前,海洋里才吞吞吐吐冒出一点生命:很多菌藻,东一块西一块,五颜六色地浮在海面上,像什么汤汁表面发了霉。3亿年前的时候,陆地上边开始冒出森林。到了2亿年前,英姿飒爽的恐龙先生拖着长尾巴,统治起了这个星球。这些披鳞附甲的大家伙不料却被臭氧层的空洞或者小行星的撞击给害苦了,恐龙在地球上混了1亿多年就绝迹了。, k$ F8 Z* h! l" V: r" C8 p
  恐龙死后出现了一段世无英雄的日子:动物们都是小个子,鸟儿开始在天上飞翔,轻描淡写地,世界不痛不痒,像没有情节的老无声电影。一直又捱了将近一亿年,到了距今三百万年前,电影眼看就要“The End”的时候,人类作为世界的主宰,才罗锅着腰,弯着腿,蹒跚着出现在草野上。! r. `' C$ W: S; x; S
  最早的人类,是一位叫“露茜”的女士,她身高一米零零左右,长相很提神,塌鼻长嘴,是个酷女,夜间出来会吓你一跳,生活在三百万年前的非洲,具体是在埃塞俄比亚中部。“露茜”是考古学家给她起得名字。这位人类的祖奶奶并不是孤独的,五十万年后她有了一批邻居。这帮邻居男女老幼都有,合计十三口子,游荡在隔壁的国家肯尼亚,如今变成好几百块散碎的骨头,东一块,西一块,撒丢在非洲大陆上,被考古学者挖了出来。. S/ H2 b" X' y0 a5 b4 Z& R
  这些三百万年前最早的人类代表,浪迹江湖,埋骨非洲,开启了旧石器时代的曙光。于是人们有理由暂时相信,非洲是地球人的故乡。
7 ]; K. z# f1 X) E3 X( T# Y( o2 {0 g+ p  而我们中国这里,尽管非常恼怒,却怎么也挖不出三百万年前的古人遗骸。就算是非常使劲地挖,也只挖到了两颗人牙,算是最早的了(生活在一百七十万年前,也有人认为是七十万年前),地点在云南元谋县。这两颗人牙的主人,不但会使用打制的石器,还会用火烧肉吃,从牙齿上判断,他已经直立行走了(Faint!不知道怎么判断的),总之这个相貌堂堂,大脑发达的吃烤肉的家伙,火光曾经照亮了他的山洞,终于被时间的风吹得无影无踪,如今只剩下了两颗门牙,愣愣地放在博物馆里瞪着空气。4 n5 K9 g6 ]4 U: E
   接着,陕西省南部的蓝田县,也找到了另一位“前辈”,大号“蓝田人”,生活在距今五六十万年前,跟三门马、东方剑齿象、剑齿虎、中国獏这些可爱的古怪动物生活在一起。在众野兽的眼中,他的形象绝对另类(因为当时人太少),可能是他太另类了,就常被野兽咬,导致身体零件不断散落,最后只剩下他的一小块脑壳和三颗牙齿传世,如今被收集在的博物馆里。
- }/ t2 F' K5 \  随着年代逼近,骨头越来越多,五十万年前的“北京周口店人”,则一共有四十多口子、上百块骨头。住在这帮人楼上的是“山顶洞人”,一共是八个人。他们八个像大学生那样合住一个寝室(洞里),但他们只有三个人头(另外五个人头不知道去哪玩了)。这八个人最大的特色是臭美,喜欢拿动物骨头做成的针来缝制衣服,脑袋上插着鸟的骨头、鱼的骨头、石头的珠子,脖子上还挂着海贝。海贝是从几百里外的海边弄来的,希奇难得,穿成一串,挂在手腕上,跟手表一样值钱,并且他们还使用了坟墓,这也是一种创举,时间是在两万年前。0 Q0 \! o8 h0 j2 [  u/ p6 z9 b5 u9 O" T4 x
  所有上述这些可爱的古人,如今都死了。活着的时候,他们使用过石斧和削尖了的木棒,利用天然火苗,豢养大羊和小狗,逍遥于单纯而美好的旧石器时代,但是平时很少唱歌,因为声带尚未进化好,嘶哑,唱声大了会招来狼。他们还发明了伟大绝伦的弓箭,这是当时的远程导弹(箭头是石头的)。并且他们用兽皮制作衣服,耳朵上带着彩色石子耳坠,有爱美之心,但还没有文字,每人都高高兴兴地活过了二十出头才死。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2、 传说中的伏羲氏" W& }* c! [5 j& _$ y4 Y4 C2 O1 Y9 v: w
  " m) \/ }3 \6 O
  伏羲氏的妈妈叫“华胥”,那一天她在雷泽湖滨溜达着玩,忽然看见一个大脚印(可能是某宇航员留下的)。华胥受了诱惑,就踩上大脚印,一下子怀了孕,生下伏羲。(这折射出远古时代的女子没有固定丈夫的事实,也就是说,没有固定丈夫,说不出孩子的爹是哪一个,所以就敷衍出天神的大脚印当爹。)# Q) C% }* V" [& j
  因为伏羲的父亲是天外来客,所以伏羲自幼才智过人。他仰观天象,俯视大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始作八卦。八卦是宇宙的密码书,可以用于解释天文、预报天气、占卜人事、推演日历、数学计算、中医治病,乃至预测爱情。“莱布尼兹”先生还从其中悟出了二进制,创造了微积分。并且,一些喜欢打架的人,还以乾为马,坤为牛,八卦象动物之形,练出一套“八卦掌”:是谁在练太极,风生水起,习武之人切记,仁者无敌!哼哼哈兮!' O# ^) J( i1 k) G
  
& q' m% T7 d9 h; o$ O  伏羲还向蜘蛛网学习,他发挥聪明才智,也搞起了网络:把植物纤维编织成罗网,扔到水里、林子里去,就可以从网上下载得到鱼啊、虾啊、鸟兽啊。这比矛和箭有了巨大进步,因为它可以捕到活的,加以驯养,启动了远古畜牧业,伏羲也就成了后代猎户供奉的祖师爷。! x% H& T9 h; q3 `0 j% {) f: i
  据说伏羲后来跟女娲结婚了。他们的“结婚照”被汉朝人画成了这个样子:伏羲的鳞身与女娲的鳞身缠绕相交,上半部分是人,下半部分像蛇,互相盘绕。一人手里拿着圆规,一人拿着直角尺(矩),表示他们为我们制定了“规矩”。伏羲、女娲是人类历史上著名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所以叫做“人文始祖”。
: D6 D6 w. R' `. v  E4 ?% ?9 Y4 v" h  伏羲和女娲其实还生了一个女儿,叫“宓妃”(读作“迷妃”)。宓妃非常美丽,在洛阳附近的洛河淹死了(可能是涉水的时候没有掌握好他爸爸发明的筏子渡水技术)。宓妃死后做了洛神,在河上施展“陵波微步,罗袜生尘”的仙技,后被失意落魄的曹子建(曹植)先生撞见了,招惹了后者的爱情。曹植作诗道:“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
; }. F" m* ]& {! R  不光曹子建喜欢宓妃,屈原也追求过宓妃,作诗歌颂她,表达衷情,在遭到拒绝以后,屈原在诗尾改口骂道:“虽信美而无礼。”意思是,虽然长得够正点,但是太疯!没贤惠劲儿,不适合我们知识分子。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34:33 | 显示全部楼层
  3、神农氏
( ~7 G' n; U$ d, Z    ' `+ E. O7 O8 d8 G
  神农氏据说长得像牛魔王——“牛首人身”,不过他看上去并不像牛魔王那样粗暴。事实上他极具仁慈爱心。这位优秀青年,最大的爱好就是拎了一根棍子,在西部的黄土高坡上考察野生植物,是个十足内向的家伙。他到处收集植物样本,亲尝百草,以身试验。神农氏胆子很大,第一个敢吃螃蟹的就是他,逮什么就往嘴里塞什么。要知道,那些味道好的,往往是能毒死人的,以至于我们的神农氏一天之中创下中毒七十次的记录。终于,他因为食物中毒而休克,不省人事。别人给他吃了茶叶进行抢救,才活了过来(不过当时有没有茶叶,还是个问号)。4 O4 a. {1 O4 M- S1 |
  
% D; ]7 k$ C6 ?' t* T3 i' \  好在神农氏很快弄到一根“赭鞭”(念者鞭),用鞭子一抽打,草们无论有毒无毒,或寒或热,各种性质都会呈露出来。于是神农氏成了医药神,被后人供奉为药王大帝。$ k  L, ]5 P! |% }! [
  8 p9 e4 g" g' J1 E
  有人说他的这个鞭子,其实是结绳记事用的:按性质分类,都打结记录在鞭子上,成为我国最古老的可移动的书。植物们都按照“门纲目科属种”编在他的书上啦。/ K+ K6 c; M4 X+ y$ ^9 g- ~
  ' i, z! C0 U8 i# N! d' M6 t4 F+ Y, m) b
  神农氏尝百草的传说,反映了当时农业已经启蒙。每到秋天,神农氏带着他的哥们姐们,出去放火。火借着秋风,把枯木干草烧了个干净,风卷残云一般,露出了一大片赤裸的土地。等到春天,神农氏再次出动,抡动石斧,砍掉残余的焦木,用“耒耜”撅出小洞,挖起土块。女子继男子之后,跪在地上,拿小木棒打碎土块。大伙七手八脚,把种子塞到地里去,像是给土地行贿——把碎银子塞进土地的口袋,等待土地的回馈。这就完成了刀耕火种的全过程。
; I5 T5 z. W$ z% `  
9 O" R& |9 V  C7 N% W; k, _  种子是从哪里来的呢?据说神农氏遍尝百草,饥渴的样子跟闹饥荒的农民挖树皮一般无二。他的真诚终于感动了上苍,上苍下起了“粟子雨”,粟子霹雳啪啦从天而降。神农把这些好玩艺捡回去种植,就结出了小米。事实上,除去传说的成份,我们知道小米是从狗尾巴草培养出来的。
* c* y3 A+ w1 V' H9 P: M: }7 Y  
- ]2 O, \) I  P9 W7 L; X  神农氏播种下去是狗尾巴草,慢慢驯化之后,终于收获出可爱的“粟”(小米),由于没有施肥,所以不含任何农药,吃了没病,成为中国人长达五千年的主食。' u1 M  e9 w7 u7 e% x+ p9 u
  / x- |8 k9 p( Z) M6 ^4 k* O$ x3 @, w
  收获来的粟,要放在石磨盘上去碾。石磨盘是当时流行的碾米器具,样子像现代酷崽玩的滑板:长度在半米左右,带有三、四个矮足。把粟放上去,拿古代擀面杖(磨棒)使劲地擀就是了。直到粟壳脱落,露出金灿灿的小米。这个活一般让妇女干,这是古代妇女最有趣的减肥运用,汗水沾湿了她们垂下去的头发。经过这种消遣,妇女和小米都变得光鲜可爱。0 \1 n" \; i4 @$ `/ K0 o' G
  & i; i4 I( k( q' ^+ A  W9 x0 N
  神农时代用过的石磨盘,现在还有一些出土,中部往往凹了下去(这是磨的结果),上边留着远古妇女汗水的余温。4 o( [0 W' F' ?5 Z$ ?" Z) o
    
6 a" U" _* Y$ _( Y- o+ D9 e  据说神农氏有个小女儿,名叫“精卫”。精卫早年不听劝告,未经许可在海里游泳,结果溺水而死。后来化做一只呆鸟,每天飞来飞去,进行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拦海造田工程。即是陶渊明作诗所说的:“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精卫衔着西山的木石,去填汪洋的东海,想把坏大海给活活堵死,有志气。但它其实不懂,这里填实一个海,隔壁势必又冒出一个海,怎么办呢。你不让它冒,那么多的海水去哪里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35:30 | 显示全部楼层
   4、黄帝
8 f! u5 t5 n6 o) M" x: z    * K& P+ U. q3 F9 P4 F  E0 n
  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朝,司马迁就已经搞不清黄帝的户口了。司马迁特意向东跑到大海,向西跑到空桐,北过涿鹿,南到江淮,问各地的白胡子老爷爷打听黄帝的下落。结果四方的老头子都发誓,黄帝就是他们这疙瘩诞生的。这就跟现代到处有人附会出一个孙悟空的花果山景点一样。司马迁只好悻悻而归,捡了一些好听的话(雅言),对付着给黄帝写了个小传,到底也没说清黄帝是哪里儿的人。整个传作得更像一篇神话故事。& r4 W1 O* {& S
  4 A) Z4 ~/ R  y. P1 v  R- F
  根据司马迁所说,大约是在五千年前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钟,黄帝出场了。当时的夜色完整而且深沉,星星无言地闪烁,世界一片和睦。一个叫“附宝”的女孩,正在黄土高原北部安稳地睡觉,没招谁也没惹谁,突然安稳地醒来。附宝醒来有点奇怪,就抬头看了看天,这一看不要紧,她那沉默的美丽,被一道嗤拉拉的闪电照亮,闪电仿佛把天空撕出蛇形的口子,缠绕着北斗七星,照亮了整个郊野。  `; W, ~7 Q- H# M+ X
  
; n" Q2 p1 [/ m% q* B" V  附宝感觉很恐惧,屋子里的器皿都暗暗地发出红光,还有轻微的咝咝声响,附宝的感受就像你在荒野里见了飞碟。也许有什么化成了一股烟进来了,当附宝合上眼,香甜睡去的时候,那个什么东西还似乎替她关了门。可怜的附宝,清晨被叫醒的时候,发现她已经怀孕了。(又一个不知道爹是谁的例子,只好推说是闪电。)3 d) O4 G! t& P7 \; C( \( x
  # E9 ]2 o. q+ w% r/ n
  司马迁说,这次怀孕为期很长,好像比别人长了两倍半,到了第二十五个月的头上(已经超过了大象二十二月的记录),一个与众不同的小家伙——黄帝出生了。由于在肚子里多呆了十五个月,期间已经学会了讲话——只能这么解释,所以司马迁说黄帝刚生下来就能说会道,一幅龙颜,浑身散发着圣德,像一个领导干部,家里的鸡呀狗啊都怕他。奇异的事情接连不断。很多情况下,吃饭的骨制勺子拿到他手里就会粉碎。他看着一个瓦罐,那个瓦罐就会爆炸,他盯着某一个人,那个人肯定要栽跤。村里的人都怕够了这个小孩。甚至风雨雷电这些气象诸神也怕他,黄帝一说,天怎么这么热啊,于是立刻就会刮起凉风。说下雨也是一样。
3 u/ c6 @* |; h* a6 x  
- X2 @7 T5 G7 j# j, k$ Q  功力伴随着他的年龄而增加,他在二十出头的时候,据司马迁说,就已经驱使虎、豹、熊、罴。
' l) Y4 e* H; x" c( U  
6 [3 w  F3 Q0 c6 U; k- z! e& k# [  在黄土高原追随黄帝的另一个少年人,叫做“应龙”,同样身怀异能。“应”是雁鸣的声音。当时大雁常在黄土高坡上低低的飞行,领队的老雁在空中鸣叫,后继的雁鸟一只接一只应和,以免有谁掉队。这便是答应、应对、应唱、响应等词的来历。应龙有雁的特征,身体轻盈,轻易爬临山顶,在阳光闪闪中静止不动,大家向上仰望,看见的是一只有翼的雁形飞龙——所以叫应龙,即是雁龙。, W, W6 j. y( h4 g( F" O) g
  ' T, Q% V/ u  J/ {+ i
  黄帝认为应龙具有驾驭地面流水的神力。当应龙和黄帝一起在水边赶着牛羊走的时候,应龙走向河水,河水就恐惧似的倒退着让出一块空地。这给黄帝带来很多好处,当羊群需要饮水的时候,不必费力寻找,应龙可以让一条河水远道流至面前。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35:56 | 显示全部楼层
  5、嫘祖
, G4 W8 R+ t6 [) t    
# ?& P" L5 o& z. [  u  草长鹰飞,白昼永长。
; i  `0 ], M/ G/ |. Z$ f  
9 e" K5 U, L& ?0 O  黄帝在陕北待腻了,率领族人向中原迁徙,途中遇上了嫘。
: P4 J1 Z  l( j' K' E( w; t  - W3 C! p! X# @$ s2 V
  嫘(念雷)小姐正抱着一个陶瓶去井里汲水,这个瓶子是古代高科技产品:尖口尖底,中间硕大,像栆核形状。把它用绳吊进井里,就能自动倾倒,因为重心很高。等进水一满,水和瓶子整体重心又下移,使瓶子自动能竖起来。
# }9 b( @% [) i4 I" G  8 p1 Y$ s2 v0 C$ I
  嫘双手牵动细绳,把水瓶放进井里,她在劳动中暴露出的优美曲线,深深地教育着黄帝。
/ c5 V4 p+ s& t0 K% Q& p  
' v7 W3 ~, e' f( A3 B* s  黄帝走上前,注视着嫘小姐。嫘小姐那静止的温柔,仿佛千百蝴蝶,在她周身纷纷起舞。黄帝说:“是谁捧给我芳香的水浆,我就要为谁迷醉不醒,我将儿女情长,放弃读书赶考。我将把把逐的艰辛和成功的荣耀让位给古人和来者,甘心岁月蹉跎并且于世无补。”8 J3 Z8 Z' C0 t
  
2 u! I  s# J7 u: T0 R  嫘一愣:哟,这个西边来的帅龙真会说话啊。(是啊,人家一刚生下来就会说话!), n$ q# @$ B$ }0 B% H. a
  
% }2 p8 z9 I5 l* g3 K8 y5 s7 i: r  嫘恼恨的意思少了,多了些好奇,她看见黄帝头上编着蝎尾形的朝天长髻(类似麻花辫子),五只野猪獠牙制作的发夹套着长髻上起固定作用。一串绿色石质饰品,像发带一样绕脑袋一圈。发带以下,垂着一些小细辫子。耳外挡着方块的、梯形的耳饰,质料像是细陶——这都是根据出土古人装束来的。黄帝的手腕上套着象牙镯和玉镯,好几只,有宽有细,颜色纷杂,但右腕上是空的(留着戴手表)。黄帝的手指戴着石制的指环,大约是帮助拉弓用的。黄帝颈下又垂着一块玉璜和一条象牙小龙作为胸佩,一个青紫一个洁白。总之黄帝身上都是小零碎,像是旅游景点里兜售小纪念品的,实在有点另类。
# B. B! q( [/ F/ l) Z  ( ^9 N0 J0 \* v9 I5 G1 V7 n
  嫘忍不住笑出声来:“你是刚进化完的野人吗?怎么穿的这么乱七八糟?”
7 e. k& V1 e1 Z" [. T* H  
+ h( Y8 k: }" D2 a0 e  “我穿的这是一套黄土风情,阁下想听吗?”0 h: d% Y+ v) ~# A+ {+ p3 e
  ' O' a/ |/ v; a! ]" O
  “有话请讲。”- a" i8 T% @* u
  
6 P# {$ x- K) m0 F! d% _  “我脚下的黄土,即使全是黄的,也会因烧制技巧不同而有目感差异,造出红陶、黑陶、白陶、彩陶不同系列出来。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重度烘烧的细泥黑陶,黑如漆、薄如纸,再经打磨,漆黑光亮。我的下裳(前后两片的裙子,当时还没有裤子)颜色稍暗,像是风味独特的印纹红陶,陶色较深,坚固耐用,是贮藏粮食的好罐子。我的麻线上衣颜色稍浅,像是柔顺细腻的网纹白陶,胎制细白,器表光滑,光彩照人,可吃饭,也可喝水。而我的背包颜色内深外浅,点缀着蓝宝石饰品,则像是兽纹彩陶,上刻有猪纹、狗纹、龙纹、虎纹,气势磅礴,剽悍豪放,象征着我的性格!”+ F# p+ @2 ~( B6 u
  3 U1 w5 T2 b+ |; M; G9 n
  嫘愣了半晌,轻轻咬着发梢,这家伙也太能说会道了:“照你这么说,那我穿的就是一套青山文化了?”
0 Y! G& g' O/ \& Y1 m5 l0 }& o- W  
* D  }) x, t: m! P7 A  “怎么讲?”  c: O7 j) @# \/ d  f* i" V
  
& q! a# h6 `8 ^/ ~  “即使全是青山,也会因为气候的冷、热、晴、雨而有差异。我的鞋袜颜色很深,像是太行山上的松岭,阴冷诡谲。我的丝罗裙颜色稍浅,又有点泛白,像漂著冰雪的北漠大青山,深沉忧郁。上身绢衣的颜色更浅,像是江南温柔婉转的草坡,清澈明亮。而我的罗纱挎包颜色外深内浅,并且有绮锦的碎花背带,就像是长白山顶的天池,岸边还跑出几头小花鹿,映着云海缥缈的倒影,蹦蹦跳跳,乖巧可爱。”
: s0 ~- ?( Z  o" O  Z  
/ C) v5 f) F4 ?, l$ j7 @  黄帝惊讶得下巴差点掉在地上,爱死了这个女孩,终于跟她结为伉俪。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36:18 | 显示全部楼层
  6、蚩尤
( Q# w# w- f. g, O0 W" l- n9 C; N    & d. E0 ?, Y3 v+ `6 Z
  蚩尤长得雄伟猛悍,从名字判断就很野兽派。据说,头盔是蚩尤先生最先发明的,顶上还装了兽角,可以刺人——像三角恐龙。蚩尤蛮有想象力的啊。
$ l) u! G; _: K# l  
" \+ h$ y) S; O" C; C* ]& r  蚩尤是东夷族首领,有弟兄八十一人,役龙使豹,呼风唤雨,很酷的,盘踞在山东。( h  C$ a* I8 v8 R; c" D- E
  
% t# M% g) K" f' w) j  蚩尤向中原移民的征程上遇上了共工。共工长着红头发,水蛇腰,是华夏族的水利专家,被后代尊为水神。他整水的办法就是使劲堵,从高山取石土,填堵低洼之处(这一招后来被大禹的爹学去了,没堵好,结果把自己给搞死了)。那时候还没有国家的整体意识,共工喜欢以邻为壑,把洪水都堵到邻居门坎里去,类似向海外倾倒垃圾。+ |& Y, e- C5 ^, z
  
& j+ @/ r& u8 @" [  共工把水堵得乱七八糟,突然堵不住了,大水一决口,滔滔振振,冲天荡漾,直奔蚩尤的东夷人的移民区扑过来。东夷人吓得窜出家门,抱着老婆孩子上了树。+ u) T! A' Y: Y& h3 \( f
  % f( l0 H, {) O$ K$ T
  蚩尤一看自已的老乡们都退化到了树顶,大怒,决定教训一下共工,于是整顿部族勇士,拿起石斧弓箭,与共工一方展开交战。0 U! P" X  h. u4 g
  
; W- l$ e8 l; q' M' b, ^. f, \  共工发大水还行,打仗就缺乏勇敢了,被勇暴的蚩尤揍得头破血流,败退西走。共工不肯服气,想找人拉援兵。于是他想到了神农氏嫡系真传第十七代玄孙——榆罔(念鱼网)。
5 L+ j  n# b3 v  W7 F+ h/ J$ E    D' {6 @# ]. g; C# q
  榆罔这人很有艺术细胞。他最爱干的事就是端着蚌壳或者人头壳——里边盛着不同颜色的矿物颜料,拿着鸡毛作笔,蘸取之,像现代画家那样在陶器上作画。榆罔画得绚烂多彩,最喜欢临摹古代彩陶:一只肥润丰满的鹳鸟,瞪着吃惊的眼睛,嘴叼着一尾大鱼,站在石斧旁边,看着石斧,样子非常生动幽默。这是古代陶画的珍品。榆罔就常临摹它,画好了,叫人放进陶窑里去烧。# L& ]; n4 E6 A. [/ }* T; @
  ; U9 a, ^4 y) x; {5 o7 f& ]4 ?. o
  这一天,他正在高高兴兴地构思艺术,怒气冲冲的共工冲进来了:“大哥,大哥!我被人欺负了!你看看这。”
! X8 z: s7 c+ Q4 S8 l  : L2 }, Z6 {( s- e* T) M
  榆罔慌忙放下鸡毛笔,问:“久违啦,共工贤弟,谁欺负你啦。”- a% M3 O+ G6 D* \& p# M! S6 ~# K4 U
  
4 k: w/ E1 l& b( C  共工脑袋上都是紫包,眼珠血红,恨得鼓鼓的,说:“有一帮来路不明的妖精,打得我腰眼中箭。”说完,把做手术取出来的箭头给榆罔看,是精美的石箭头。% {* P' O" K/ q5 S$ f
  
6 A$ r" [, C" t9 w# Q7 F% y( n! |  我们知道,蚩尤的东夷族历来以射箭见长,古代拆字先生把东夷的“夷”拆成“大”和“弓”,弓就是他们善射的写照。他们的石箭头甚至长出倒钩,射上去,再拔下来,带出好大一块瘦肉,穿透力也最强。而共工一干人则不过用兽骨的箭头而已。$ G' e) u+ D; m. R
  9 b- s& X( H. D( o  [$ A
  榆罔硬着头皮,帮助共工与蚩尤打了一架。刚猛彪悍的蚩尤,殴打起具有艺术家气质的榆罔来,如同“面的”司机对付大学老师。榆罔和共工一败涂地。于是他们想到向黄帝求救。
. U2 u! ~0 `  l- l+ p  
) G7 s! T, ]3 R. |9 N8 _0 J0 T  而与此同时,蚩尤正在搞胜利狂欢。这帮快活的东夷族人一边唱一边吹奏。当时最古老的乐器要属哨子,陶制的。这个东西多加几个孔,就它进化成了埙,吹起来呜呜咽咽,当时也已有了。还有人吹骨笛。也有人吹陶制的牛角号。也有摇着内有陶粒的陶球(相当于现代乐器中的响球)。三个响球还可以上下抛接,嘎嘎鸣响。复杂的乐器也有,用弓弦做成的琴、可以击打的石磬、可以敲击的空心木头,咚咚的,是鼓的爷爷。/ n- v1 @7 N* T6 R- i4 k
  $ a# m; m0 y4 `. ?* q
  伴着节奏,少女们手持羽毛和飘带,展翅欲飞的样子,跳起了鸟舞,脸上带着陶制的面具,屁股上还栓着牛尾巴。为了增加喧嚣热闹气氛,还有人拿着石矛去扎肥猪的屁股。肥猪一嗓子一嗓子地嚎叫,听上去非常过瘾,是古代的男高音。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37:20 | 显示全部楼层
  7、黄帝的军队  y! I' D' B! Z( ^* w
    
! x+ d8 n5 ~- n- L1 N7 V. }( r) @& l; Q2 {  黄帝与蚩尤互相闻名,未曾谋面,就像网友一样,充满了好奇。黄帝很想过去打上一架,认识一下蚩尤,就带着部族南下出发了。这也是应榆罔的邀请。* B# s4 o2 J/ R
  
. T$ b& a4 E6 d# J! O7 j  }+ s2 e# B  西风晚凉,衰草瑟瑟。伴着黄帝一路行军,我们谈谈他的装备。石斧是黄帝的主战武器。石斧的斧头是石制的,柄是木头的,石斧巨大的重量保证了即使不够锋利,击中对手后一样能取其性命,但使用者需要有把子蛮力气,历史上使斧出名的多是些大老粗,如李逵、程咬金之流。最早的石斧是把木棍顶上楔个缝,把石斧的头夹进去,外用绳子缚紧,打仗一兴奋,斧头没准被抡掉了。黄帝时代做了改革,用绳子穿过斧头背上新钻的孔,缚斧头在柄上,就稳当多了。
+ k: G, J% h8 e* q6 X+ z4 j" F. W7 Z  
! |% s9 S+ [3 e+ m0 u' ?/ s& z) h  黄帝也有远射武器,就是把木棒、竹竿上端劈为裂缝,夹以石块,甩臂投掷,可把石块抛出五十余米,是古代手榴弹。想轰击得更远一点就用石球:人们挥舞绳子,绳子末端皮套上有石球,可以抛出去,成为流星石。如今的南美洲人打群架,还用这个呢。石球虽好,一次却携带不了几枚,难以持续有效地轰击,战斗激烈程度有限,打得不热闹,一会就没子弹了。所以石球只用于扼守要塞。用弹弓子发射陶弹丸,是当时打猎的流行术,但打鸟可以,打人打不死,所以只用于群发,疯狂密集扫射,在开战初始压制敌人。
; J3 n7 e5 L& u- \# K9 ]& g" b  
6 Q' A# ?" q  K. V  近身肉搏才是黄帝时代的主打方式,使战斗能够持续有效地进行下去:用石斧把人砍得翻出白花花的肉和红殷殷的血,而且一下两下还不死,要反复劈砍,激烈程度及残酷性可想而知。3 F" Z# R& C& e9 U+ b5 L
  
# g5 a2 J( g8 @, ]  按照传说,黄帝捕杀到了一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夔(念魁)。这个动物的珍奇之处在于它只有一个脚(即鲁迅《三味书屋》中讲的“一个脚的牛”)。鲁迅当时小,不懂,以为那是牛,其实那是夔。夔长得像牛,苍身而无角,出入水潭必刮风下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黄帝剥了它的皮,蒙在一个细高的空的陶罐子上,做成陶鼓(半米多高,像个瘦一点的汽油桶),叫夔鼓。2 e* ~1 P2 v3 ?, U- q0 s: l
  
+ k% E. W5 r% a3 I* b  黄帝又抓了另外一个珍稀动物“雷兽”,拿雷兽的大腿骨,做了鼓捶,在夔鼓上一敲,声闻五百里。
! x' r; O" M# A# l0 v' u5 `  & S: p. r. R0 D6 u' |5 ]
  黄帝的队伍中还没有马(马尚未被驯服),牛倒是有,但用于运输。牛马都不上前线,又不能让人拉着车上阵地,所以黄帝时代还没有战车。不过黄帝倒是弄出来了一个指南车。) e. \  i5 ?6 m$ h) ?
  
2 B! m! g' z4 a; S' s  指南车上站着一个小机器人,平伸一只胳膊,不管车子怎么拐弯,他一直指着南方。这在理论上不是不可能。我们知道,车辆转弯时,外车轮的行程大于内车轮行程,这一微小差异被一套差动齿轮记录下来,经过一系列齿轮传动作用,拧动小机器人的胳膊,矫正由于车子转向给胳膊来的指向变化。于是,不管车怎么转,胳膊总指着最初启动的方位。这个指南车被李约瑟博士激动地宣布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自控机器”。但我们知道,如果两个车轮不是绝对的同等大小,在转弯的时候就会与计算值发生误差,齿轮把这些误差一再放大,多转几次弯再一积累,指南车就不知道指到哪儿去了。而想把两个车轮做成绝对等大、等圆,这对于黄帝时代是一个巨大挑战。在没有金属的情况下,齿轮技术是没有产生的前提的。所以,五千年前黄帝时代的指南车,是史料上的错误记载。
+ y1 h) g; W+ o# R6 D: K( b1 N* e  
2 ~) _  H# G4 D* g' `* I$ N  如今有很多中学生,在家长和老师的辅导下,也信誓旦旦地要发明出指南车来呢。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21: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8、黄帝擒蚩尤7 c. `% K3 I3 T7 h0 i
    # ]* `$ }6 C' ~( P/ c3 k7 Z+ t; f( g
  在一阵火力准备之后,黄帝向蚩尤发起猛攻。2 ~& v) H. O; G+ _
  
" Z+ z2 z0 i+ u8 l' v$ R: C  蚩尤率领弟兄八十一人,挥舞石斧和木棒,头戴牛角,身披牛皮,进如锋矢,战如雷霆猛冲黄帝,煞是历害。
9 x3 c6 y0 d! j. F: h. H/ U# g( c  
" e/ w( d9 t8 `6 j% d  虎背熊腰、血胆鹰扬的蚩尤族战士,在呼啸冲杀之中,生死相搏,奋厉逞强,狠剁黄帝族人头。到处是哀嚎,到处是流血。黄帝落花流水,认识到自己所发动的是一场山猫对老虎的进攻。黄帝不断遭受重创,向北退至涿鹿大本营,凭借着一个带有土围子的城固守,用以消耗蚩尤,位置在北京官厅水库以西七十里,涿鹿县地区,叫做黄帝城。
/ W6 G% M8 I0 _* _1 T$ ~  7 _7 `; ?7 Z$ e
  遗址显示,黄帝城有五百米见方,现存三五米高的夯土城围。如果你去那里的话,还可以拣到石斧,也许是黄帝抡过的。
9 x* F+ ~- t& {; h" D. r& |  
/ e& P$ x& Z! E4 S* X& Y9 B  这时应龙向黄帝献策说:“我们筑堤蓄水,再决堤放水,足以把蚩尤的营地淹为汪洋!”
/ _* u" E* @4 ]  0 r; }3 `: s" Q1 f
  黄帝觉得这个馊主意很好,就让应龙带领一拨工程队在灵山河谷施工,垒石筑坝蓄水。应龙具有驱动地面流水的神力,他截取灵山河水,秘密蓄积水位。可是他的蓄水工程做了一半,却赶上天降暴雨,大坝一下子绝堤了,洪水以排山倒海之势,呼啸飞崩,裂岩荡崖,直冲应龙自己,顺势淹向了黄帝大本营。# ^9 S5 U* @/ ~+ C. I1 r4 \& k
  ! T/ Q4 X$ S6 [5 g; |2 O- A
  蚩尤则灵活转移,不受大害。黄帝之人却都泡在水里,自相践踏,哭天叫地,多成水下之鬼。  q& O0 n! `. w+ L2 _  _
    F2 Q. N, r6 y% d& k/ R
  大雨月久不息,黄帝泡得受不了了,也赶紧动用自己的神异功能,从天上下载了一位很危险的神祇——女魃(念拔)。女魃长得外陋内慧,是个丑女,穿着青色衣服,眼睛水汪汪,牙齿不是很暴,身高1.8 5米,跑得有点快,脑袋顶是秃的(因为被烈日烤的缘故)。因为长得丑,老找不到对象,脾气变得火爆,所到之处立刻大旱(所以她又叫旱魃)。女魃从天上一跑下来,雨水顿时止住,积水很快蒸发,把黄帝的人从泽国打捞出来。女魃完成使命之后,却因为能量消耗巨大,上不去天了,从此留在人间为虐,成为旱魃。她跑到哪儿哪儿就土地龟裂,庄稼渴死。人们只好修庙求她,让她搬家走开。她如果不开恩,人们就表演“斩旱魃”的戏吓唬她,方才奏效。后来女魃在人们劝说下,去了河西走廊一带定居,导致当地沙漠化严重,并且她时常跑回北方捣乱。( ?6 ]) M9 l" y+ X, |  ?0 Q, T* r
  7 X9 l, w7 N% E7 A( G. p/ x
  黄帝请外援请上了瘾,除了女魃,西王母也跑来教他引兵布阵。黄帝以前不懂结阵,被蚩尤的牛角阵击溃,经过西王母面授,他非常有体会,知道打仗不是他所理解的揪头发挖眼睛使劲拿脚踹了。
4 w* R  u0 Z+ n/ \4 `  Y$ n  
5 |: q1 G& O2 b! [* {  最后的决战在一个狂风大作的黄沙天进行(就是北京这样的沙尘暴天)。蚩尤属于外来者,不辨东西,黄帝则熟悉本地地形,而且还有传说中的指南车帮助分辨方向。按照司马迁等人的说法,黄帝放出虎、豹、狼、熊、罴(马熊)、貔貅(一种豹子)为前驱,配合几千名战士,以压倒优势的兵力,伴着夔鼓的轰鸣,向蚩尤的残疲之兵发动猛烈冲击,势若狂风骤雨,一举将其击溃。人熊、马熊闻着味儿,把黄沙中疲惫已极的东夷人追着乱咬。蚩尤力竭,被一举擒住。
% J6 r& c3 U2 y7 @& g6 z9 ^  l  
7 h; l- @" D" M% F+ v+ d' s  蚩尤被押到黄帝军中夔鼓下,这是行刑杀人的地方了(后代军队里杀人都在鼓下,因为鼓声传递信号,是军士最瞩目的地方)。蚩尤被杀于夔鼓下,为了预防他变成妖精,黄帝就把蚩尤body肢解,分处安葬,以防他在地下造反。所以今天山东郓城、山东巨鹿县、河北成安、山西运城都有蚩尤冢。
2 Y3 A0 e2 a, q; K! U* @7 x$ l' i4 Y" A
  据《宋书·符瑞志》记载,黄帝晚年经常看见一些神异现象,凤凰跑到他在涿鹿的院子里叫唤。麒麟也跑进了他的菜园子起舞。还有大蚂蚁,像羊那么大,大蚯蚓像彩虹那么粗,跑来向他预兆吉祥。还有UFO:一团赤气中有两个不明发光飞行体,青气中还有一个,这三个发光点呈黄颜色,缓慢地移动,黄帝把它当作祥瑞。最奇特的是一根“屈轶之草”,一旦邪佞人士来了,草就指着他,这简直是古代的测谎仪。- M; C8 y# u; P0 [5 k/ F) |4 s2 E3 U
  
( q* o; z" s* t5 E( z8 u) K) A( x  这些祥瑞使得黄帝有了出世之想,认为天神在召唤他。于是黄帝在专业人员的指点下,去了中原的黄河大拐弯处,举行祭拜天神活动。根据后来汉朝的特异功能人士在忽悠汉武帝的时候,对这件事情的转述:“黄帝祭天,突然有大龙降临(天神派来的)。一根龙髯从云彩里垂下迎接黄帝。黄帝吊着钢丝绳,一下子就飞到龙脊上去。旁边的群臣、妻妾以及群众演员七十余人,也都爬上去了。还剩下一些没上去的,就使劲揪龙胡子。把龙揪急了,一甩脖,一帮人全坐了屁股蹲。人们仰望着黄帝骑着大龙,越来越远,终于不见了,被龙接走了。人们抱头痛哭,黄帝实现了长命不死,大家还得继续当人。”" \) `) }: U+ B8 ^
  , d! H) j6 U7 n$ o/ h
  黄帝升天,把汉武帝羡慕得了不得,也想吊着钢丝绳上天。赶紧请异能人士安排。异能人士虽然没有做到这一点,却挣了汉武帝不少钱是真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6 22:56 , Processed in 0.031320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