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5|回复: 0

毛泽东诗词手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 07: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他的诗词大气磅礴,激越豪放,融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为一体。他的书法挥洒飘逸,苍劲挺拔,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瑰宝。特别是他手书的自作诗词,诗书合璧,意气贯通,堪称一绝。毛泽东一生创作了70余首诗词,其中47首留下墨迹。我在网络上摘选这些诗词墨迹精品26幅编辑成帖,供大家欣赏。 9 w# u$ T- o# u) z3 D; r, l
  [# a; ~( W" [4 k! K* o4 W4 l
毛泽东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具有独特的艺术特征和风格.对其诗词的吟咏和欣赏,应该通过审美感知,进入诗词的意境,进而领会其思想,感受其品质,既可得到艺术熏陶和诗美享受,又可加深对毛泽东文艺思想和美学理论的理解.
  N5 b0 [. m" F  V0 c6 _/ a3 l5 g
- x9 r8 H  x2 z毛泽东诗词题材广泛,体制完备,风格多样,气势恢宏,境界壮阔,雅俗共赏,是革命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完美结合,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是中国当代诗词殿堂里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从思想内容上看,既有作者早年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革命斗争的浪漫讴歌与对中国人民光明前途的乐观探索,也有反映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事业的豪迈乐章.从艺术上看,其诗词整体上体现了"偏于豪放,不废婉约;雅俗共赏,风趣幽默"的特点,集崇高美、婉约美和幽默雅俗美于一身,表现了极为高超的艺术水准.
- m9 K# m3 i$ L# M1 A9 e8 V
* a. [; n$ V" R( @3 S8 p# R
! N( i+ B$ s. M% ?- |沁园春·雪 . H+ @. u2 f$ ]$ E

+ @8 O2 {& W& }/ ], l& Q8 V' o$ L4 ~' L! d+ D
七律·和柳亚子先生
, N# \" W3 P  P& U6 e. D( `6 L0 O6 S+ d4 W1 y2 \
$ n! }1 j4 e+ C" v8 B
清平乐·六盘山
& P, \! c; P, k2 O  ?3 c# d/ J, Q* i: O- W& V8 Q

+ b2 T4 h+ ]; Q念奴娇·昆仑(1935年10月)! q9 Z, A4 z3 z4 d  f& }1 Z5 K

. T7 @4 L( w& ^+ Z( W( j
! L2 a1 o7 U% n5 X- y/ F卜算子·咏梅
+ h# l  M( _* P8 s7 O
& p! b; i6 U# H! Z/ j* v- t( `- c$ z& \  N( C3 {# k* Z5 s
十六字令三首
/ v! w$ d8 J0 g  ]' J( ?
& D# i* K5 A8 W0 R9 i+ h0 j" g2 V; b; r" R
七律·登庐山(1959年7月1日)+ h; s1 X! v7 h! x( Q& S/ _

8 |# e1 M/ x0 @
8 y; Z! h' H3 S/ g+ Z4 T) s$ n七律·到韶山0 u& Q1 D3 L5 P  \" H
9 \" s) X- F& t/ m2 b4 X
% G+ K5 X/ Z5 v- M4 z' q
菩萨蛮·黄鹤楼
) R1 S; L6 B) m2 P) N3 W' r6 ]/ T$ p4 l: b3 W

# }8 ]" J4 U0 F& N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9 D# q- j! g- a9 Q

% N# l" \" X- G, Q3 g! a: c2 u. H6 q5 I. G0 ~, E& R- L7 O
七律(二首)·送瘟神(1958年7月1日)# F& q" \; D# z( n" f# m
+ U% u) s: O" f
* |; J4 O% Q, n
菩萨蛮·大柏地8 C' b, g: J! ^4 L, Y4 W& @
; ]% o- c9 W' z  r* \& A( d% T
& v, ~) N. R" ?7 @# I  y
采桑子·重阳6 H" I6 D: S% k9 f  A8 ^- P

7 q& a) Q  [: P( j3 c$ k
; S( l3 r- q8 _# L/ S" [3 ^) G2 c西江月·井冈山(1928年秋)
# |: {- N* k2 Q. }: t+ I: w3 D, _/ J2 r$ \3 Q" ^: A5 z3 x: ~

* g& \: F/ H) k7 t* Y4 B* J七律·长征. j+ y% i9 h6 w5 {/ w/ E3 O

) K& s- m( @, ?$ c8 x
3 e1 }4 W% R! D4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1949年4月)
" i  s+ ^* M$ F. I" H3 F6 [' O" h

/ Y* q9 ~- K! g7 v& S% T水调歌头·游泳3 ]- O; J! _3 v9 b* V. G; a, S
5 n7 Z7 x  y, n6 x8 G: F6 d

0 h( u$ o. n2 \; D七律·和周士钊同志7 D# ?' M$ Y" S' ]
( E1 P1 A8 \. D/ M+ K+ M

  ?: P' R2 U8 k0 F3 K* q临江仙·赠丁玲5 Z% ]1 ^. ?5 W& \. P% l: m
4 I- `' w3 T$ c$ w6 a
/ F& Y( }6 q: D' f
七律·和郭沫若同志
; Q1 d8 b* A  L3 ^+ @# x! e8 L
/ H6 v# J2 h. `9 N+ L% {+ b5 t* a4 K. C/ k
沁园春·长沙
; |/ H" w' o. H9 h0 @
# @# Z3 _8 ?  s& p2 n: m) [& t/ F4 ^& p; _9 R- v9 |: u
清平乐·会昌
4 E( R' O  U: I" W' V% T6 L$ k' m& y1 f6 h. Y- y8 B
! V/ e' i: j4 w7 R0 g  [; l$ q& V! N
忆秦娥·娄山关; f3 [9 e3 ^1 x3 K7 w5 X

3 F# |# p8 u$ f2 K9 A9 O$ s/ k7 U/ o& Z" s5 q4 ^* H8 A" W9 V. m
浪淘沙·北戴河
3 S+ G# s& E1 M3 e. P
0 E; M1 {; G6 j0 t3 d! j& n; M: ^3 F& z4 C! c7 f& ^5 i
蝶恋花·答李淑一(1957年5月11日)* b- ?8 g8 |8 Q

2 f; m$ k7 `- m! P
2 s3 s% X( A9 a% z) @/ ]+ c七绝·为女民兵题照$ V: d; k  P5 w& F, H4 A! b$ l* \
) P: h+ L' g  q1 w7 k& o3 H
中华艺术瑰宝,现代诗词奇峰——浅谈毛泽东诗词艺术成就
  C$ T  M8 g! F1 }" V& ^7 }( G+ V
7 `% c2 U1 g7 D4 D' `* g  毛泽东是中国现代文学诗词创作的杰出代表,因为毛泽东的领袖地位和他辉煌的政治成就,使得人们没有更多的关注和评价他的文学成就。毛泽东的诗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在题材开拓方面,他打破了历代诗词创作多以反映个人生活和思想情绪为主的艺术倾向,第一次以波澜壮阔的社会革命和社会斗争场面为创作题材,以革命家和艺术家的独特感受,史诗般地再现了中国革命风起云涌的历史画卷,使诗词创作进入了一个前人没有触及的新领域。在创作方法和艺术表现方面,毛泽东诗词在继承了建安文学苍凉刚劲和宋代“苏辛”豪放派风格的基础上,以自己独特的伟人胸襟和植根于民间的丰富语言,开创了历代作家所没有达到的“大气”“开阔”“雄浑”“磅礴”而又幽默、洒脱的艺术风格,把中国豪放派诗词创作推向新的高峰。其作品也代表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最高成就。 0 A6 i5 A. s5 c8 J

- `" l( Y3 |; s+ \9 @  一. 紧扣时代脉搏,以最近的视点反映中国革命斗争生活
8 z/ O% t4 m7 d$ ]5 ~2 C: l0 u9 r; [* c7 H; p7 K! f. f
  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创作渊源流长,从我国西周时期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到唐代杜甫、白居易的现实主义创作及宋代陆游、辛弃疾等爱国主义诗词作品,都从很深的层面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反映当时的政治面貌或人民的疾苦。但是,都没有把笔深入到社会革命和斗争的浪尖上去表现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力量的最高形式——革命斗争。如:曾经涉及军事斗争题材的曹操只有《蒿里行》写出了战争的影子。辛弃疾的《卜算子·醉里挑灯看剑》写出了幻想中的战斗场面,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凭吊古战场。而毛泽东的诗词则向浪花一样时时以最近切的距离随社会革命的浪涛而跳跃。同时又像一面中国革命史的镜子,真实而艺术地反映了中国***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近半个世纪的斗争历程。 ; y0 W6 x% F+ v; g4 _5 T
  如第一次大革命前夕,中国革命形势风起云涌,工人运动一浪高过一浪,此时,毛泽东创作的《沁园春·长沙》发出了“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时代强音和“到中流击水”的斗争渴望。二七年大革命失败前夕,毛泽东写下了《菩萨蛮·黄鹤楼》对即将出现的革命危机作出了预言。 & w+ D3 z: F+ t$ k
  二七年到三一年是中国土地革命时期,工农革命蓬勃发展,***利用军阀战争的机会,不断壮大革命势力,中国革命又出现了新的高潮,在这期间,毛泽东相继创作了《西江月·井冈山》、《清平乐·蒋桂战争》、《采桑子·重阳》、《如梦令·元旦》、《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等作品,全面反映了这一期间欣欣向荣、不断胜利的革命形势。 5 U4 [  G( c6 ]. [5 W4 z2 ?6 _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毛泽东写出了《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菩萨蛮·大柏地》、《清平乐·会昌》,表现了人民武装力量反击反革命围剿并不断胜利的战斗场景。
9 |7 E1 y7 Z2 J& d( \  长征期间,毛泽东创作了《忆秦娥·娄山关》、《十六字令》、《七律·长征》、《清平乐·六盘山》等作品,反映了长征艰苦卓绝的斗争经历和***领导下的红军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 [9 R1 y( r& @/ a  抗战前夕的《沁园春·雪》在抗日高潮即将到来之际,以其最先进的历史观点评古论今,指出人民是真正的风流人物、是历史的主人,这首词又以其至高无上的艺术价值,被评论家称为“千古绝唱”。 , I& f+ B! Q& J1 H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更是直接向全国人民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令。 7 _% C: j6 W& v2 c
  建国后,五十年代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高潮时期,六十年代反对国际反华势力时期,都有不少作为时代强音的诗词作品产生。
& O( Q9 {( ^9 U/ Z, t2 K( I$ q- D  另外,毛泽东的诗词中,也有一些是怀念友人或朋友赠答之作,如:《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七律·答友人》等,但所寄之情也决非单纯的个人情感,而是时代精神的提炼,具有浓厚的时代气息。 + n3 t/ o$ j; [3 t( d7 J
, q7 w4 h- @. Q* i, X* ]
  二. 包蕴寰宇的胸怀,突兀磅礴的气势 7 a4 {  g* u8 q7 }/ _

+ @6 Y, F1 ]) Y' \  L  读毛泽东诗词的最鲜明体验就是感觉毛泽东诗词的境界博大开阔、气势恢宏、摧山撼岳。往往是看似不经意的轻描淡写,却能展示纵横万里的境界,发出吞吐山河、雷霆万钧的气势。 ) T+ }  E3 E4 I/ n- O) y
  如:《沁园春 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这段词以“千里”、“万里”极轻松的概括北国万里山河冰封大地瑞雪纷飞的景象,又用一个“望”字把雄伟的长城、滔滔的黄河、绵延的山脉、突兀的高原尽收笔端,用如此轻松简洁的笔触,描绘出如此博大壮美的境界,确实是前无古人。再如,下阕对历史名帝的评价,用了一个“惜”、“略输”和“稍逊”“只识”对功赫一代、名垂千古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做了极恰切又带有傲视意味的评价。又用“俱往矣”把这些曾受人崇拜的历史英雄,送回历史,指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在当代。这种评价历史人物的态度,在以前史学家和文学家中是从所未见的。 5 @. W+ E# |% c  j
, Q; _& ?  d3 U# @
  毛泽东在他的作品中,不做历史名人的崇拜者,赞美当代英雄,是因为他站在历史发展的最高点,运用的是最新的唯物史观,这就使他的评古具有前人所没有的大“气”,这一特点就是帝王诗人曹操,和以气魄宏大而著称的苏轼也无法向其背。 / _/ c" \. N5 e! _* D
  与其博大境界和相辅相承的是毛诗词的磅礴的气势。在毛泽东诗词中,气势宏大的句子比比皆是,如“千村霹雳开新宇,万里东风扫残云”、“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这些写景的诗句显示了惊天动地,吞吐风云的气势,形象的概括了时代激变的特征。
0 x- Y5 W$ J+ j+ X  O  再如,毛泽东对内心情感的抒发,也带有气贯长虹的特色。《沁园春·长沙》中,“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虽是问天,却显示他主宰世界的雄心壮志,非常有气魄。《念奴娇·昆仑》中“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更是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他战胜自然的气概。 8 W. n8 w4 E& G& m" e  ?# {! }. N
  毛泽东诗词境界和气势还有另外一种表现,即具有转动乾坤、拨动历史,藐视一切困难和强权的气魄。如《满江红·和郭沫若》把地球写成“小小环球”,把强大的国际反华势力写成“有几只苍蝇碰壁”,《七律·长征》把红军长征中艰难的跋涉写成“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在毛泽东的笔下,世界小得可以运于掌心,强暴势力变的不堪一击,战胜困难变得轻而一举,视若游戏。此种气魄比苏轼的“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还有过之。
" @7 P+ M+ z! M7 j" K7 A
% o# R2 e& Q! x- Y' I1 q! J, ?  三. 意境静中寓动,景物色彩明丽寓意深刻,场面波澜壮阔 $ A7 x' l' V- i6 `. h( {
+ F6 z+ W; {7 N2 ~
  毛泽东诗词在意境的创造和场面的描写上极具特色。它的意境静中寓动。 ) v( C+ Y, l. M# _, i
  如《沁园春·长沙》中“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词的首句就创造一种空旷寂寥,寒凉的意境,接着写出词人橘子洲头望江流的情景,三句词写的是静态,却蕴蓄着词人内心的世界的澎湃激荡。 0 S' t) V' }6 h' x
  再如《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描绘了一幅秋高气爽,白云淡淡,飞雁渐渐消逝在南天的画面,这是一个空旷,高远的意境,一个“望”字却把词人急切盼望长征胜利革命成功的强烈愿望揭示出来,反映了词人内心世界的不平静。 " ~- W" p. H* O- e1 R2 Y0 W# s
  在毛诗词中,我们决找不到“人闲桂花落”这类纯悠闲的意境。毛泽东诗词描绘的景物也别具一格。
% W7 G5 Z. M5 }8 m  一是景物描写色彩明丽,在毛诗词中单是表示色彩的词语就多次用到,如“万山红遍”“漫江碧透”“白浪滔天”“红装素裹”等,有时还选用色彩鲜明的事物。如“苍山”“残阳”“稻菽”“黄花”“杨柳”“红雨”“青山”等,这些词语和事物的选用,使毛泽东诗词的意境新美如画,读来悦目爽心。
/ I! o* N1 H  P8 v  毛泽东诗词景物描写的第二个特点是具有鲜明的象征性。可以说,毛诗词中除部分是为抒情而写景外,许多是直接用景物来象征一定的政治含义。如“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微微暖风吹”“白云山头云欲立,万木霜天红烂漫”“钟山风雨起苍黄”等,每种自然景物都是当时特定的政治形势和政治势力的象征,这样就使景物描写具有深刻的寓意。 ; ?0 `+ o, W3 h3 Z% d
  毛泽东诗词的场景描写常常是视点极为高远,场面阔大恢宏、气势磅礴。如《广昌路上》“风卷红旗过大关,十万工农下吉安”。《从汀洲向长江》“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反第一次大围剿》“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天下红旗乱”。《反第二次大围剿》“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这些场面都具有宏大、壮阔、磅礴的特征。这一特征也反映毛泽东的伟大胸襟和强烈的斗争愿望,也正是这种胸怀,使毛泽东诗词艺术境界和气势无人企及。 % J! R: A( D* |: ^
" Z# W5 Y4 f% _1 S
四. 积极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Z, v' h2 X' m) ?9 D
6 V" b% W: M; D0 l8 p  d毛泽东诗词在内容上是现实主义的,在艺术上却继承了我国古代屈原、李白等积极浪漫主义的传统,创造出比前人更加奇特的艺术风格。
% B9 L) N1 I2 o) F  毛泽东诗词把丰富的想象、巧妙的比喻、大胆的夸张、历史故事、神话传说融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个极具特色的艺术形象,展示了作家丰富的情感和姿态万千的内心世界。 % V; n. C4 b( f
  如:《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词人用纵横交错的河流,贯穿南北的交通来比寓当时中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大好形势。用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形象喻示着国民党反动派制造的极其危险的反共反革命的政治形势。用神话传说中的鹤去楼空表现出词人对国民党政府已由过去的革命政府变为反动政府的慨叹。词中没有一处是直接描写当时的政治形势,而是把强烈的政治情感寄托到自然景物的描写上,通过联想,借景抒情,表现出词人对大革命前途的忧虑。 1 s: U# N, R# C7 G; N& S0 ]# ^
  再如《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白云山头云欲立、白云山下呼声急,枯木朽竹齐努力”。这几句词想象奇特,在作者笔下,白云也怒不可遏要冲下高山,草木也奋勇杀敌。《念奴娇·昆仑》“安得倚天抽宝剑”,比李白的“推倒黄鹤楼、捶碎鹦鹉洲”更加奇想突出。《十六字令》中,用“离天三尺三”夸饰山之高,给人一种“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之感。“刺破青天鄂为残,天欲坠,赖以挂其间”,更是集比喻、夸张、拟人之功。用神奇的想象力,对中国***中流砥柱的伟大形象作了准确的艺术概括。 ( b* ^5 d" h# l

" ]. G. Z: ?4 p) w五,恰当的运用典故
' u& F" j& @* z  y# M
8 H2 s3 E- n+ `) Q毛诗词曾多次引用典故,包括历史故事、民间传说、神话故事等。大大增加了作品的内涵。 , }+ n! ~1 i0 ]9 R, Q
  如“宜将乘勇追穷寇,不于沽名学霸王”“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  毛诗词的用典非常有特色,他不走贾岛、辛弃疾等古代作家用典艰深晦涩之路,而是开创了用典故增强生动性、形象性的风格。 - u. d) N) G8 Z8 e# K  f; j
  如:《七律·答友人》“九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支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四句诗虽然用典,但是描绘出一幅仙女下临人间、色彩缤纷的图画。古代湘妃滴泪成斑竹的历史传说,展示了湘妃和斑竹的形象,典故里既有传说中的仙女,又有青翠的竹子,诗句并没有因用典而破坏形象,相反,更加显示了诗的画面清新、色彩鲜明、形象生动。
) l+ y& I& p/ L0 o1 @  《清平乐·蒋桂战争》“一枕黄梁再见”借用民间故事传说,增强了讽刺意味。
( o- e3 U+ w2 ?$ u5 x$ C, N  毛诗词中也常化用古人诗句赋于新意,起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作用。如《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正西风落叶下长安”,就是化用唐代诗人贾岛的“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的诗句。形容了当时国际反华势力的末日来临。“秋风”“落叶”也形象生动,使人能产生联想。
( o% r# U$ l) `  《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可上九天揽月”也是化用李白诗“欲上青天揽明月”。这些化用都创造出了新的形象和境界。 9 S  p6 i8 N  t" `! `" N  v: A7 }
6 ?, I2 I4 _( }6 c' S/ F. M, [
诙谐幽默也是毛诗词较明显的特征。毛泽东在他的文章里和平时谈话中就有许多幽默之处。这也许是毛泽东的个性特征的一方面。在他诗词里更是多有表现。 ) j4 ]& e- u  r! c( U, \
  《念奴娇·鸟儿问答》“炮火连天,弹痕遍地,吓倒蓬间雀。怎么得了,哎呀,我要飞跃”这几句词用最幽默的语言讽刺了当时某国际势力胆小怯懦的形象。《渔家傲·反第二次围剿》“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用极幽默的笔调描绘了敌人失败的丑态,讽刺了敌人的愚蠢。像这样的诗句词句还有很多,形成了毛泽东诗词幽默的艺术风格。 ; x- \8 r2 }+ T, U1 x: o
. b$ {3 `* c- E5 q4 B
毛泽东诗词尽管数量不是很多,但因为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画面,抒发的是整个时代的激情,尤其是他的伟大气魄,极高的浪漫主义艺术表现力,使他的作品成为我们这个时代诗词创作的最高峰。他创作中至高无上的视点,纵横环宇的气势,形象生动的用典、幽默的语言风格,不但在当代独树一帜,也达到了古人没有达到的高度,填补了古诗词创作中艺术表现的空白。从这一点看,毛泽东诗词既是我国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艺术瑰宝,又是中国现代诗词创作的一座奇峰。
+ P8 q) |3 [$ g, [2 P/ F
# O$ R' \0 M* Q0 h* X- T[ 本帖最后由 iceinsummer 于 2008-2-2 07:36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5-6 18:34 , Processed in 0.05175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