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服石之风盛行:0 t/ H) y) ` t4 ?& `( A
矿石很早就用作内服药,早在淳于意医案中已有“不可服五石”之论,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服用石药已相当普遍了。六朝时服石(又称服散)活动的最典型特点就是五石散的盛行。
: `) f1 J) _; y6 E 魏晋时期,在人们的信念中,金石是恒久的象征。人若服食了金石,便会将金石恒久的因素摄入体内,进而获得长寿的效果,而实现这种“转移”的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直接服食金石类药物,于是有了最初的服食黄金,魏晋以降发展为风行服食“五石散”。
' `' R# ~* T. |0 E- r7 v2 ?, I 五石散又名寒食散、五石汤,一般认为是以下五种——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皆为温燥之药,具有温阳益气助火作用,所以在服药之后会全身发热,精神狂躁。
5 M9 G) H4 O3 Z/ h, E' L* R/ d1 m 五石散自汉代出现,至魏时因玄学宗师之一何晏的服食而大行于世,东汉时服食相当普遍,由魏晋至唐,为害时间历五六百年之久。服者众多,中毒死亡者亦多。9 N" G- |+ r4 V
五石散对年迈体虚、阳气偏衰者,用之得宜,有一定的助阳强体作用,但在养生求仙之风的劲吹之下,该方被赋予了它不应有的用途,来企图实现那虚幻的神仙梦。于是,从修道之人,到帝王贵胄,还扩展至大夫士人,均风行服食之。它的药性,往往使人致重疾乃至死亡。
6 K8 ]6 w. R) f2 n k: J" b* G3 {
+ a9 G z4 `- L9 X+ p }服石后需行散:
# X% Z' W( l2 A ^3 N, N* j 服用五石散后,必须食用冷食来散热,这是它“寒食散”别名的来历。由于五石散的药性非常猛烈而且复杂,所以仅仅靠“寒食”来散发药性是远远不够的,还要辅以冷浴、散步、穿薄而宽大的衣服等各种举动来散发、适应药性,但有一项是例外,那就是饮酒要“温”。此类举动称之为“散发”和“行散”。倘若药性散发不出来,还必须再服其他的药来引发,药性如显现则称之为“石发”。
; G& [: N7 ?% E: t! k, R/ l) R( Z 服食了五石散以后,药性发作所表现出来的症状,如全身发热难耐,不能休息,需狂奔暴走等等。梁实秋先生是这样描述服食五食散之后的情形的(《散步的快乐》):“六朝人喜欢服五石散,服下去之后五内如焚,浑身发热,必须散步以资宣泄。”' C' N `0 p% p6 {* v% I7 P
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的关系》中也谈到服食五石散,说在当时是有钱人的一种时髦,穷人是消受不起的。由于服食五石散后发热,服食者往往要穿着宽袍大袖的衣服,于是不吃药者也附庸风雅,跟着名人将衣服宽大起来了。还有许多吃不起药的人会在路旁假装药性发作以摆阔气,一副生怕不服食就跟不上时代的样子。且看《启颜录》中卧在街市门前称“米中有石,食之今发”的那副嘴脸,着实令人好笑。
! F9 Q3 e' G% x0 e) l' m% ?$ M3 h0 T; `% a
服石的代价:
, }) h v- g- ~ D 魏晋风度之服食五石散,其最终的结果却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这就是使许多人因服食五石散而发狂、暴热,甚至不堪痛苦而走上绝路。有些人虽未因此而致死,但也只能在痛苦中求生,不得不采取各种治疗措施。
2 l) G4 F6 C) B) B, \ 唐代名士、肃宗李亨的布衣之交李泌,因“服铒过当,暴成狂躁之疾,以至弃代”。皇甫谧服食不当,服食五石散七年以后还要在冬天袒身吃冰来压制,更有“……或暴发不常,夭害年命,是以族弟长互,舌缩入喉;东海王良夫,痈疮陷背;陇西辛长绪,脊肉溃烂;蜀郡赵公烈,中表六散,悉寒石散之所为也”,其药性之猛及燥热难耐的程度可见一斑。对五石散毒发的治疗还成为了当时医家的热门课题。
: M9 w( D( u9 H: p0 h5 J 鲁迅先生形象地说:“晋朝人多是脾气很坏,高傲、发狂、性暴如火的,大约便是服药的缘故。比方有苍蝇扰他,竟至拔剑追赶;就是说话,也要胡胡涂涂地才好,有时简直是近于发疯。但在晋朝更有以痴为好的,这大概也是服药的缘故。”! L1 r; ~0 n; g9 b; q
据专家考证分析服石的目的,以主次为序是补虚、长寿、增强性功能。但结果却是求快于一时,造成一系列特殊的病症。在引起了社会的警觉之后,服散之风在盛行约300年后终于渐渐衰落了。
" S7 v% Q6 x% ]; T8 W n 五石散的最终消亡,在于人们终于认清了它的面目,服食它的“时尚”再也继续不下去了。* J) k# ~* L. |0 ]! e G0 n% f
由历史上的服食,不仅使人联想到现在社会上存在的一种现象,有人名之为“嗑药”。这嗑药是什么呢?原来与服食五石散差不多,不过它是摇头丸。不服摇头丸,就不会疯狂;不服摇头丸,就出不来这种忘乎所以的状态,难道这就是所谓的“娱乐风度”?其实这种所谓的“风度”,与历史上魏晋时期服食五石散的“时尚”是何其相似!前车之覆,后车之鉴,迷途未返的人们啊,难道不是应当从中认真吸取应有的教训吗? |
评分
-
1
查看全部评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