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4-21 15:0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首先要谈的就是模特儿——也就是本书的主人公。由于专业需要,我画过不少模特儿,深知其对创作之重要。很有幸,汤加丽也为我当过模特儿,实在太优秀了。她天生丽质,比例、线条、肤色都很美。更重要的,还是她本身就是专业舞蹈演员,从小就在科班接受严格的专业训练。有了这个先天和后天的条件,再加上聪慧好学,能够很快领会画家意图,所以一招一式、一动一静都做得很到位。尤其放开让她自由表演的时候,更是给人无限灵感。可以说,她动作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幅非常优美的画面。正是因为有了这个前提,于是奠定了本集有别于其它类似影集的最明显的长处,就是人物造型很有特色。这里说的造型,并非指要摆出具体的舞蹈动作,而是指因为模特儿受过专业的形体训练,所以她摆出来的每一个姿态、做出来的每一个动作都很舒适、流畅,而且很自然地体现出一种经过提炼的理想的美。虽然照片记录下来的只是一个静止的瞬间,但非常富于弹性和延展性,静中寓动、动中有静,给人无限遐想。
) F+ b1 z- Q7 m. L% z3 y* G9 I6 U5 P" q, u M, s: O
Z) X- ^/ u; i! p% {
9
* G% G3 W8 V$ ?, }# e4 |' P: E如果再专业一点分析,可以说,汤加丽身上的每一处凸起、每一条沟坎都是一种甚富表现力的语言,在生动地刻画出自身的形体结构的同时,还含蓄地传递出一种内在的精神意蕴。就我画她的体会,往往一根脊椎、一对肩胛骨、一个盘骨以至一节足趾的线条、块面的扭曲承转,都会产生相当动人的韵律。这些,对于学习绘画、对于理解人体解剖结构以及运用它来塑造形象、表达情感等等都是很有裨益的。就这个意义而言,本书具有相当的专业性又是它的一个特色
) L% ~; e# L$ {' X3 c 4 {! x& |3 x% j0 o& q" S
5 T8 Z4 Z, u4 H10 ; a W. ^3 _1 U# ^
毫无疑问,像汤加丽这样的专业表演技巧,一般模特儿是无法做到的。但从另一个方面说,光有一个好模特儿而没有一个好摄影师以及良好的合作氛围,也是很难拍出好作品的。虽然模特儿是一位舞蹈演员,但摄影师并没有把着眼点放在舞蹈动作本身,而是尽量选择那些既有别于一般模特儿常摆的、又能适当发挥对象形体工夫的刹那,这正是创作者的匠心所在。从总体上说,动作、画面都追求简洁洗练,环境力避杂芜蛇足。画面光色处理也很好,柔光铺出了表情的静穆和调子的温馨,侧光刻画了人物的立体感,都恰到好处。整个创作,给人以匠心独运、格调高雅的印象。这也是本影集的第三个特色。& y3 d0 g) s5 p& Z
' b1 h. {' |( r# Z9 R
# `4 Q: K: D+ }
11
' W$ \: _( a/ ?8 `, L& A诚然,完成一次艺术创作是很不容易的事,而在已经有了大量人体摄影作品出现的今天,要拍出有别于他人且突出自己的创造的理想作品,那就更是困难了。不过我相信,有这么好的社会环境,有孜孜不倦的摄影家,再加上素质优秀的模特儿,将来一定会出现新的突破的1 d1 z: w- t J; M. M6 U
5 @: Y: d& \* p8 ]

2 p1 H( s: A* n |$ X
4 I( H* u1 D7 o" B12 1 V! b' i _0 J) F
摄影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先进了。智能化的设备,真的越来越把人培养成“傻瓜”了。不过,摄影作为一门艺术,设备硬件再好也只是提供一个方便地完成创作的前提,要拍出一件好作品,关键的还在于人本身这个“软件”。 而作为人物尤其是人体摄影,这个软件就更复杂了。它包涵了摄影师的艺术和技术水平,还包涵了模特儿的形体条件、素质修养和表演技巧以及双方合作的和谐默契程度等等。作为自己的写真集,对模特儿的要求就更高了
$ o# Y3 p$ J1 j3 e
) S) O, Z' s9 I& g9 V. G& y , _) o6 s+ r) P/ l
* f; ?3 a5 B2 u/ k: @& A+ k13
. a* h# g, L1 H还有必要谈谈“写真”。这是传统中国画学的一个名词,意即肖像画。后来传到日本,演变成指摄影。原意也没错,都是把真实形象模写下来。大概当今有人爱追时髦,喜用洋词,又把它从东洋“引进”回来了。而且还隐约感觉到一种尚未俗成的约定,即凡用“写真”的,往往都与“人体”有关。如报刊上曾就个别女青年到影楼拍“人体写真”问题开展过讨论;曾披露过国外某华人明星的“人体写真”集出版情况等等。当然,如何称谓是次要的,重要的是这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即中国人的观念又变了。上一个世纪初,在十里洋场上海我们的前辈引进人体模特儿写生教学初始,高价顾用绘画人体模特儿都没人肯当。摄影就更难了,虽然当时也出现过人体摄影,但那实属凤毛麟角。直至上一个世纪末,在大量翻拍国外人体照片后,我们的摄影作品才出现自己的人体模特儿。而今不同了,为了留住青春倩影,自己到照相馆去要求拍裸体照片。这首先要克服自身的羞耻心理,其次还要冲破固有的世俗观念。再说此举不但没有模特儿报酬,反倒还要付钱给影楼。这个反差实在是不小!当然,我们无意鼓励这种活动,但也不必为此担心。何况,这种观念的变化,毕竟最终还是从一定程度折射出我们的社会进步、环境宽松、生活富裕、人民自信。至于演员拍人体写真或出版影集,在国外的确并不鲜见。而在国内,我想汤加丽算是先尝螃蟹了吧。当人体模特儿,一般人都难以接受。好在毕竟认识自己的人不多,也能应付得过去。青年人到影楼照个人体写真,那只是自己留作纪念。而演员就不一样了,他们是公众人物,知名度越高,评头品足的人就越多。无疑,汤加丽要拿出更多的勇气。不过,这显然已经不是问题了。需要讨论的倒是她已经奉献给读者的这批作品。
/ f+ K0 e, f1 \. s* L. K& n) m5 G; J' G; B& a+ p8 I! u# N
! L I I3 ?# G* g
q$ V1 N( e2 m0 f- o$ v% ~
14
8 v8 J6 J# M4 C7 E. h# I, E, Z& `$ I/ y) G' X: S L8 E( O
汤加丽出艺术写真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大多数的网民都表示了宽容和支持。经过舆论的风风雨雨,写真摄影师的法律纠纷,优美柔弱的汤加丽顶住了各界压力,在写真卖出1.5万册之后人民美术出版社正准备重印之际,秉承艺术精神,我们在网上推出汤加丽写真集,传递的也是“一种内在的精神意蕴”1 d! e/ s; `) ]+ O9 U. K& L
4 a. V6 _( `& F2 ?
$ T. ]3 s* y, ]/ d: x
* U+ E" Z1 M' F0 {5 E
15 3 T% V/ \( g& b! i
社会需要“知识和理解”、“赞美异见和思想自由”。6 @) m$ K2 d& C! ~) f
& w+ q. i6 H3 ~; ~9 N5 m

6 y0 e# J. `. E$ c, c9 ^0 h0 ?$ y, M8 `9 I A
16 9 I4 H; n1 j6 A# q+ T
“出写真集完全是被迫”
1 G3 l% `' u W; [* f9 Z; Y! r6 J; s/ ^0 d& K6 Z" Q* t' V5 E
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汤加丽一再表示自己的“被迫”。汤加丽曾在一篇文章中叙述自己从拍摄到出书的全过程:“2001年夏天IT泡沫最盛的时候,台湾某网站雄心勃勃地想在内地建一个演员资料库,内地很多演员都去拍了照片。网站找我去的时候,刚好赶上一个内衣品牌寻找形象代言人。 ( O/ P7 X9 |, C4 ~7 d
' s! Y) s& N( Q “在网站竭力游说下,我试探性地拍了一些内衣照,出来后果然正如大家所料,效果竟是非常的好?已附在写真集的自序部分 。网站趁热打铁,动员我拍人体写真,并将此前给影视界演员拍的人体写真片子拿出来给我看。 8 q9 H7 w2 R% W: k: f/ H
( ?5 V5 c, M- F6 c
“当时,我的第一反应是立即拒绝,真的挺害怕,觉得那哪儿行啊!但在网站的恳请下,我斗争再三,仔细研究了他们已拍的照片,觉得他们工作态度认真,艺术上也颇有想法,自己就有了青春不留白的意识,于是就忐忑不安地答应下来。
& w6 |! I3 C6 I+ S: z2 ~2 c5 ^5 m3 i5 l, @4 N8 T
“拍摄前,我跟网站签订了一个合约,这个合约现在看来是一个致命的错误,就是同意网站如果将来有机会的话,将部分照片用于艺术书籍的发表。当时我天真地以为,充其量,也就是一两本专业杂志发表一两张照片而已,并且都是半遮半掩,谁也不可能认出是谁。 t( d" m" {& N4 _
$ i+ M, R6 j* Z) [ “2002年春节之后,网站突然打来电话,说他们决定将这些人体写真出一本集子,其中我的照片占了绝大部分。我一下就蒙了,非常气愤,觉得这是一件很不光彩、很见不得人的事情,当即就找过去跟网站理论;但人家合约在手,我确实无力回天。这时有好心人建议,说与其让网站出不如自己先出,这样我还拥有照片的选择权,可以自己决定作品的格调和质量。
4 [9 S6 D T! U3 R! z" j, t. r- ]( N
“正是为了将照片控制在小众和艺术的范畴,我主动找到国内顶级、最正统、最权威的人民美术出版社,双方可说是一拍即合。” 0 C Q _9 B O5 t6 `
' \1 s, f+ Y& k/ S5 r; @ 汤加丽在自己的文章中并未明确表示自己是“被迫”的,然而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汤加丽却一再表示:“我出这本写真集完全是被迫。”经过媒体的暴炒,引起了人们的种种猜疑:到底这其中隐藏着多少猫儿腻?到底是网站的问题还是张旭龙的问题?张旭龙后来称,因为忙着与新浪打“马赛克”官司,也不愿意与汤加丽闹得太僵,尽管有很多媒体要就此采访,张旭龙并没有发表任何意见。7 y8 Z$ g. l( X, C( W, o, A$ f: a
% }0 ]3 ?* \- F1 }
0 R* V$ X% G$ a& j0 q- E17
* i% U4 f* z0 K: u3 S/ o- d0 s4 m1 g% R“被迫说严重损害了我的声誉”
3 }. h1 t0 b& ?3 B" H. @0 r* D* a4 Z
日前,“凤凰卫视”播出的专访中,汤加丽仍然坚持“被迫说”,张旭龙才觉得该站出来说几句了。“马来西亚的朋友看到了这期节目,马上打电话过来责问我。这严重地损害了我的声誉。”张旭龙说,“事实上,汤加丽所有的人体艺术写真都是我一个人拍摄的,协议书是与我签的,与网站没有任何关系。我认为汤加丽所说的被迫是针对我。” ( O) t) r& X# I. G% k3 @
& l k! F' f* X! X$ C. k+ J
在接受记者独家专访时,张旭龙向记者讲述了与汤加丽从认识、拍摄到签订协议的一些细节。
/ W: C6 Y6 S# V+ m& }
3 l" l6 \: d( j3 A; J3 E! k 2001年,张旭龙在北京的一个实业公司做艺术总监,这家公司受台湾一家网站的委托,为网站做素材拍摄。当时该公司想做一个图库网,而这个图库网中东方人素材极少,于是就准备拍一些东方女孩的图片来建一个明星网络。“汤加丽只是众多模特中的一个,当时汤加丽与这家公司所签的合约只局限于肖像协议,不含人体协议。”张旭龙说。 * ]! M; m# `6 U" D% p8 i8 Q! I: e
8 a9 x8 H/ y# p7 l" P1 \9 O 作为艺术总监的张旭龙并不承担为签约模特拍摄照片的任务,所以最初张旭龙并不认识汤加丽。记者非常关心当初这家实业公司是如何找到汤加丽的,张旭龙说具体情况他当时也不知道,他和汤加丽认识“纯属偶然”。
, q& b. W7 |; W9 K9 A1 I7 m; E9 j
8 |6 d q+ p" [+ D 张旭龙第一次跟汤加丽接触是在2001年2月底。“一天晚上,我和其他工作人员与一些模特们聚餐,当时我并不认识汤加丽,在餐桌上她对我说:‘张老师,我在网上见过您拍的人体照片,拍得非常美,在中国是一流的,我很喜欢。’当时公司老总就来一句:‘张大师,你就给美女拍吧。’”张旭龙说,是老总的一句话撮合了“我与汤加丽的合作”。 a4 U2 W6 r7 N; `# z* g" z
: U; K$ P& x; T “3月中旬,汤加丽从为实业公司签约模特拍摄照片的摄影棚转到了我的专业棚。第一组图片是试拍,当时拍了两卷。后来在拍摄过程中提到人体摄影的问题,汤加丽打电话叫来了她的丈夫沈东(对外称经纪人)详谈拍摄细节。我提出我们这种合作是属于我的创作,出来好的作品,我要在专业书刊中发表。当时他们说拍摄只是为了自己保存,答应好的作品可以在专业杂志上发表。”张旭龙说。于是张旭龙开始为汤加丽拍摄。当时拍摄了两卷,共二十多张,后来照片冲印出来效果很好,大家都很满意,汤加丽拿走了一部分,有一部分也就发表了。
. h! O; K! ~1 b5 W3 A I. Z% g! h8 z2 k$ U4 }
“3月28日,我们签订了协议,协议中注明:本次拍摄隶属于创作,供专业人像摄影杂志及展出。”在张旭龙与汤加丽在2001年3月28日签订的协议书上,记者看到了这一说明和汤加丽的签字。 8 |, F6 b1 U, L' `
* t) }) i- r- j* B4 a “汤加丽拍摄人体写真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