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许慎(约公元58年—约147年),字叔重,东汉汝南召陵(现河南郾城县)人,在当时有“五经无双许叔重”之称。他是汉代有名的经学、文字学、语言学学者,是中国文字学的开拓者。许慎于公元100年(东汉和帝永元十一年)著《说文解字》,是中国首部字典。许慎另著有《五经异义》、《淮南鸿烈解诂》等书,已失传。
' |& \5 X" w& F$ @- O* J- o0 y$ z; y C$ o. }& E# L
许慎曾担任太尉府祭酒,师从经学大师贾逵。他历经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归纳出了汉字540个部首,收汉字9353个,另有 “重文”即异体字1163个,共10516字,开汉字字书编排检索之先河。原书作于公元100年到121年,现已失传,传至今日的大多是宋朝版本,或是清朝的段玉裁注释本。5 \& Y( y! L3 Y G$ J$ z' W
+ W) T, a' c) {. E% G
为什么叫作《说文解字》呢?许慎这样解释的:“仓颉之初作书也,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文者,物象之本;字者,言孳乳而寖多也”。6 r6 E2 H. y, j: L" v
" @6 @$ ~0 x& T, b( O. F6 x“八岁入小学,保氏教国子,先以六书。一曰指事。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二曰象形。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三曰形声。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四曰会意。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撝,「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六曰假借。假借者,本无其事,依声托事,「令、长」是也。《说文解字-叙》”。许慎在《说文》中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六书”学说,形成了中国文字假借与引申的基础,从而开创了“六书”这一专门之学。: f4 a8 v. _; k+ @% r3 C
/ t( o; O* M/ ^' J《说文解字》的体例是先列出小篆,如果古文和籀文不同,则在后面列出。然后解释这个字的本义,再解释字形与字义或字音之间的关系。《说文解字》中的部首排列是按照形体相似或者意义相近的原则排列的。《说文解字》开创了部首检字的先例,后世的字典大多采用这个方式。- P' g; \3 q m5 C$ I0 N! E
( s! Z8 O3 F8 R e' [; D历代对于《说文解字》都有许多学者研究,清朝时研究最为兴盛。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桂馥的《说文解字义证》、王筠的《说文句读》尤备推崇,四人也获尊称为“说文四大家”。
2 R3 w1 }$ i3 `9 N9 e/ D8 b# F4 y4 L( E$ d" p3 r2 g$ k/ B
《说文解字》是中国第一部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学源的字书,给后人留下了汉字在上古以及中古时期的形、音、义,成为研究上古文字(甲骨文、金文)和汉字古音韵等不可或缺的桥梁。特别是《说文》对字义的解释一般保存了最古的含义,因此对理解汉字起源、汉字本义以及汉字字形变化的历史背景以及内涵都非常有帮助。
8 Q& ^8 z9 w; H& D- h4 v/ t+ r% P) _% J4 p- U' x
汉字是中华文化传播和继承的最主要载体。《说文解字》一书,不但保留了上古以及中古时期的小篆、籀文、古文等古代文字,而且更著眼于汉字的本形本义,这些因素在中华文化的保留和传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因此后人称两千多年来的文字学便是说文之学,《说文解字》被誉为第一部文字学巨著。
! V e7 ~9 G+ f) S3 U% }, a4 G/ X* g7 u/ n+ g" u& f
最后,以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一段结束此篇短文,希望对现代学人严谨学风有所借鉴:/ V9 f5 p; M8 G5 Q
书曰:「予欲观古人之象。」言必遵修旧文而不穿凿。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今亡矣夫。」盖非其不知而不问。人用己私,是非无正,巧说邪辞,使天下学者疑。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故曰:「本立而道生。」知天下之至赜而不可乱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