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推网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194|回复: 10

内经地震律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5-20 09:56: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素问‖土郁之發,岩谷震惊≈★≈地震!?
( I- h# C; z! q3 V' d
. ~) C; D5 P- S, y转:4 r6 @; y7 S( C! s& n0 t2 S
《六元正纪大论》云: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尘昏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
- m& j2 F2 O5 X* Q% `+ _' f7 E《刺法论》曰;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帝曰:升之不前,可以预备,愿闻其降,可以先防?岐伯曰:既明其升,必明其降也,升降之道,皆可先防治也。就是说:如果你能明白天地间六气的升降变化规律,就可以预先防治。而新中国成立以来发生在〝唐山〞〝四川〞的两次大地震,恰恰是暴发在太阴湿土升降及土气郁发之时。地震发生的时间是可以用运气理论推测到的,但方位和级别是很难确定的。有一个办法就是把类似事件的相关信息收集一下,然后在转化为天干地支的状态,在从中找出规律。5 j& F* q) `" [* B3 C1 j/ M

, U# T3 [# t5 d" x2008年5月,1996年5月都是太阴湿土降地之时。
- s0 c5 \  n: }4 t7 p4 a2 I2001年1月,1992年12月 1998年2月 1993年9月都是太阴升天之时。
1 I- T8 l1 c0 L1 i, h4 I9 S4 Q我验証过近代地震史有99%次的地震都是发生在太阴司天、在泉、升降、之时的。用中医《运气》理论分析近百年来世界里氏8级以上的地震
) `' ^! a% \0 p+ C! m$ r6 j
3 j4 a" p3 G+ u; I% Q0 L' E1920年庚申12月戊子16日中国宁夏海原县8.5级地震,死亡24万人
6 Y: L% s1 I! z$ @, ?3 A( [  u. B' ?庚申年:【五运】:乙庚化金,天运太过,地运不及,金克木。
( t* W, g+ P! q) O戊子月:【六气】:少阴君火司天与少阳相火为表里。
: b4 P5 z# Y4 |; p  D8 c1 X) m阳明燥金在泉与已亥厥阴风木为表里。
) [4 U1 u$ \7 Y: Z$ Q表气左旋,里气右旋:辰戍太阳寒水降地,『丑未太阴湿土升天』。2 w  V% c" M# Y; w3 T

- @$ ~# [" M& d* `1 C: W% x# k1923年癸亥9月辛酉,日本关东8.2级地震死亡14万人。
, W8 b" k6 V6 i" M癸亥年:【五运】戊癸化火,地火太过,天火不及,火克金。
7 R- r9 ?8 n( m辛酉月:【六气】卯酉阳明燥金司天与巳亥厥阴风木为表里,
# X: E/ e) _' W* N, ^$ H. z
6 k7 M/ `# T5 I+ M. x8 y2 z, C! a( C. c
结论:凡是发生地震,必须是太阴湿土升降之时,受到木运或木气所抑而变成郁气才能造成灾害。
+ A, Z. B# ]+ q- t2 t* _1 z$ f子午少阴君火在泉与寅申少阳相火为表里,表气左旋,里气右旋:
6 l! Z- a9 u. t, h3 s# h『丑末太阴湿土降地』,辰戍太阳寒水升天。/ B) B( C4 v6 `9 `$ ~
- G0 s" b, I+ E7 a: T4 ~
1927年丁卯 5月乙已 中国甘肃省古浪8级死亡4万多人。+ F8 O3 l" Y* B; N. x2 s$ X
丁卯年【五运】丁壬化木,天木不及,地木太过,木克土。
4 x* [1 C8 R% d: Y# E4 X乙已月【六气】厥阴风木司天与卯酉阳明燥金为表里,
6 e) [  o8 C- i/ j+ i0 p3 E少阳相火在泉于少阴君火为表里,( y* V" w; i. w" u
表气左旋,里气右旋:『丑末太阴湿土降地』,太阳寒水升天。
/ @( k# X7 E1 i0 ^2 U' O+ Y# b
* x; L' V' j: f& g9 z! P1950年庚寅8月甲申中国西藏察隅县8.5级雅鲁藏布江被截成四段。
, Y' T2 k9 V5 m# B+ g/ q庚寅年【五运】乙庚化金,天金太过,地金不及,金克木。
2 Q' j  G, ]8 v7 m! U甲申月【六气】少阳相火司天与子午少阴君火为表里,
. p9 @- E7 K( C! L- B- w" J4 `4 T己亥厥阴风木在泉与卯酉阳明燥金为表里,表气左旋,里气右旋:
3 g, f) i% n6 F% L: @辰戊太阳降地,『丑末太阴湿土升天』。
7 M4 y9 ]  l4 @4 j0 E2 p" X/ N* N$ `- F& S4 a
1960年庚子5月辛己智利西海岸8.9级被称为地震之首。
4 P6 S& V" m+ ]+ _3 v& K' L4 @+ v; H庚子年【五运】乙庚化金,天金太过,地金不及,金克木。! W& o. J. w# Y3 t. }/ ]9 J
辛己月【六气】己亥厥阴风木司天与卯酉阳明燥金为表里,/ H) y$ f7 Y  T- G
少阳相火在泉与少阴君火为表里,表气左旋,里气右旋:+ r6 p% F  l/ s  t" ?' c9 y. a) i
【丑末太阴湿土降地】,辰戍太阳寒水升天。
# @4 g. v; E# }+ g; V- ^& z2 D8 x* {/ T+ e; }3 F( W8 s
1985年乙丑9月乙酉墨西哥城8.1级地震约万人死亡。2 i( G- D3 g& R) D
乙丑年【五运】乙庚化金,天运不及,地运太过,金克木。& i6 F) Q! O2 E7 h( ^. \( h
乙酉月【六气】卯酉阳明燥金司天与巳亥厥阴风木为表里,! V/ @+ Z5 c4 T( @6 o, |; E' A
子午少阴君火在泉与寅申少阳相火为表里。
- Z0 _, Q: U! D" K; N9 O表气左旋,里气右旋:【丑末太阴湿土降地】,辰戍太阳寒水升天。
/ h' Y$ Z) ^( L& s8 `* r/ S8 b
8 t- V$ e$ ~3 _0 ?$ @6 U2004年甲申12月丙子印尼苏门答腊岛9级地震28万人死亡。
2 f' k: J0 l+ [0 G% r甲申年【五运】甲巳化土,天运太过,地土不及,土克水。$ O$ J1 t) x3 k/ W/ H; R/ S. c0 u2 c
丙子月【六气】子午少阴君火司天与寅申少阳相火为表里,
2 ?9 H1 e9 z1 n: q卯酉阳明燥金在泉与己亥厥阴风木为表里,
% g9 a8 H  [. ?6 M( T表气左旋,里气右旋:辰戍太阳寒水降地,【丑末太阴湿土升天】。% G9 j3 f* A% C. p% ]
; S! N  b' G- `) _: x! z8 i- d
1.充分証明《内经》所谓:〝升降不前,气交有变,即成暴郁〞及〝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尘昏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是科学是真理!!!。我们可以看出每次大地震都是发生在【太阴湿土升降】之时!0 Y% j% @& n% J* J: h2 [8 y( K
2.希望那些地质学家认真地研究《内经》中的运气理论,地震以及各种自然灾害是完全可以预测到的。
7 z3 A) a$ ^$ m3 `注意:对古代天文地理的研究与重视并不等于放弃或否认现代地球物理地震科学的研究与运用!!! 

* j! m! M& n9 M- o; I
  o) A9 V) i+ x; q
2 [8 ~+ m1 s6 w$ N
[ 本帖最后由 yanshoufeng 于 2008-5-22 10:35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2:54:24 | 显示全部楼层
五运六气与天灾预警转贴自国粹网  6 ]. \7 R4 V6 e% [! ~
http://www.gc999.com/zjwj/fujinghua-wylqytzyj.htm
& B4 S, \6 t' k6 o. n5 O3 B  x8 E' Q: \) U9 ~4 p4 c
——“预测天灾的思维研讨会”发言摘要 7 l$ T$ P0 l3 l/ i, c, b% I0 X
(中华文化复兴研究院 2005.1.24)
) X$ S; T. @2 n4 ?2 }; T; ^6 O
3 B9 Z, N, s# d/ I作者:傅景华(北京天人医易中医药研究院研究员)
! ^' h2 W6 F: G1 h. A% t! U  |$ x! s* k
  五运六气不仅是中华医道的大经纬、人类健康的大前提,而且是中华文化的大智慧、人类文明的大精髓。五运六气不是“唯心主义的机械循环论”,而是空间运变的节律性周期。五运木、火、土、金、水,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太阴湿土、少阳相火、阳明燥金、太阳寒水,以及二十四节气、六十甲子等都是对各类空间运变节律的广义标识符号。其中包罗时空方式、时空态势、时空效应等众多方面,而不仅是气候的变化。因此五运六气是天道,而不是“朴素的气象学”,不是“有一定的科学性”,更不是什么“封建迷信”。 6 X4 E- c$ I9 d
天地空间,无限相通。地球只是局域性空间运变的载体,地震就是局域性空间突变的表现。地内空间斥力大于引力,阳遏阴伏的局势被破坏,而阴阳关系的失中失和,源于空间态势突发变异。其它灾害诸如剧烈风暴、火山喷发、冰川雪崩、洪灾海啸、疫疠流行等,都与空间态势异常突变有关。所以,深刻领悟与广泛运用五运六气,对于天灾预警与防害避难意义重大。2003年4月(癸未年二之气,少阳相火主气,少阴君火加临)我们就曾运用五运六气,推论温疠的发生、发展趋势及停止流行时间(曾寄有关领导机构,并在《地球村月刊》发表),后来事实证明完全是正确的。 / O8 r. h0 C0 [4 |
《黄帝内经》的有关天运诸篇,充分论述了天灾演发之道。特别是在七篇运气大论中,全面回答了天灾预警问题。例如,《素问·气交变大论》明确提出了灾变的预测及方法。《素问·五常政大论》详细介绍了灾变的周期性规律。《素问·六元正纪大论》精彩描述了郁气的发作及先兆。《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天地之动静,神明为之纪;阴阳之往复,寒暑彰其兆。”那么天灾的发生,可以进行预警吗?黄帝问:“气之动乱,触遇而作,发无常会,卒然灾合,何以期之?”岐伯答:“夫气之动变,固不常在,而德化政令灾变,不同其候也。”五气的异常动乱,遇触变因子而起,发作无一定常规,突然便出现灾害,但是灾变发生前,会有不同的表现。包括天象、地象、气候、物候,乃至各类生物与人的生命之神都会有所反应。以神明为主导,以时空为纲纪,综合各方信息,进行天灾预警,完全顺理成章。而如果能洞察天道之虚实开合,更可尽知历年灾变之动静往来。
! j: I1 B1 f% S+ e/ {* p  @/ S甲申年大运为土运太过。《素问·气交变大论》载:“岁土太过……泉涌河衍,涸泽生鱼,风雨大至,土崩溃,鳞见于陆。”该年如果发生灾变,就会泉水溢涌而出,河水漫流泛滥,涸泽又可生鱼,急风暴雨大作,山石土地崩溃,鳞类游于陆野。《素问·五常政大论》又载:“敦阜之纪,……其变震惊飘骤崩溃。”也就是说,如果土运太过之年发生灾变,可见雷霆海啸,暴风骤雨,山崩地溃。其它岁运之年,各有相应灾变。而每年又有不同郁气,产生相应的郁发之灾。郁气就是因五行关系失和,而被乘侮压抑的运动方式。有胜气则必有复气,郁气发作就是报复。正如人类掠夺自然,必遭自然报复一样。 9 c% A* Z! S" ]- A% e7 U* f
《素问·六元正纪大论》中黄帝问:“五运之气,亦复岁乎?”岐伯答:“郁极乃发,待时而作也。”那么,土郁发作时如何呢?“土郁之发,岩谷震惊,雷殷气交,埃昏黄黑,化为白气,飘骤高深,击石飞空,洪水乃从,川流漫衍,田牧土驹”。土气郁极时的发作,峰岩峡谷震摇惊动,雷声闪电濒临气交,空中尘埃黄黑昏暗,湿气蒸发化为白雾,高岭深谷风飘雨骤,击落岩石飞溅苍空,山洪水瀑沿途倾泻,江川河流四处漫衍,冲刷田野如牧土驹。灾变发生前有什么表现呢?“云奔雨府,霞拥朝阳,山泽埃昏,其乃发也”。浓云飞奔密雨成阵,重霞掩蔚拱拥朝阳,山川河泽埃雾昏蒙,这是灾变将要发作。土气被郁有什么先兆吗?“云横天山,浮游生灭,怫之先兆”。云霭横于天际山峰,或浮或游时生时灭,便是土气被郁之兆。   / g/ J& K* l& e

3 t- T3 F3 m1 i( x4 K并非某运必遭大灾,而是须有郁气至极,同时又遇触变因子,所以说“待时而作也”。“有怫之应而后报也,皆观其极而乃发也”。出现了郁气的先兆,其后必然会有报复,都须观察郁气至极,那时灾变才能发作。甲申年六气为少阳相火司天,厥阴风木在泉。司天客上半年,并加临三之气;在泉客下半年,并加临六之气。六之气太阳寒水主时,厥阴风木加临。木胜则乘土,水胜则侮土。《素问·五运行大论》载:“风胜则地动”;“寒胜则地裂”。水气上凌,木气下乘,中土被郁,待时而作。当此之时,一旦触遇发机,即会突然爆发。如2004年12月26日,正值冬至后五日,阴历十五月满时,内阳升而外阴盛,若又遇三星一线,引潮力回旋共振,内外因叠加耦合(任振球教授对此引潮力研究已有30年,并在震前已经预报),巽卦位首当其冲,作用点直指东南,地上空间引力骤增,地内空间斥力爆发,合空间能量释放,开空间剧烈膨胀,一场地动土裂、山崩海啸的天灾已在所难免。
; F0 z+ z& c* \" y观察天象对大灾预警亦具有重要意义。如《素问·八正神明论》载:“必候日月星辰,四时八正之气。”就是说,必须观察日月星辰的运行、四时八正的气象。八正即天地八方正位。天之八正:日、月、金、木、水、火、土、辰。地之八正:东、南、西、北(四正)、东南、西南、东北、西北(四隅)。时之八正:春分、秋分(二分)、夏至、冬至(二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四立)。《素问·八正神明论》又载:“法天则地,合以天光。”天光就是日月星辰。王冰注:“谓合日月星辰行度。”日月星辰的变化可引起人的变化,当然更会引起气候和地质的变化。例如,月象有生、满、空的变化,其对地球的引力和人的血气产生重大影响。“月生无泻,月满无补,月郭空无治。是谓得时而调之。因天之序,盛衰之时,移光定位,正立而待之”。“月生而泻,是谓藏虚;月满而补,血气扬溢,络有留血,命曰重实;月郭空而治,是谓乱经”。《灵枢·岁露》亦载:“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故月满则海水西盛,人血气积……至月廓空则海水东盛,人气血虚。” 4 V) w3 K4 ^) w! c
甲申大难再次告诫迷惘的人类,必须重新审视其与自然的关系,必须重新认识中华医道的价值,必须重新领悟中华文化的真谛。“夫道者,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可以长久”。掌握太极阴阳、五运六气的运变周期,观察日月星辰、天道循环的演化节律,综合气象物候、地理化生的各方信息,运用见微知著、出神入化的思悟方式,重启正反虚实、开合动静的空间大道,弘扬通贯有无、纵横宇宙的中华文化,必将实现对天灾的正确预警和大难的及时预防,从而为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  
* T) i8 s/ G# ^  
7 z4 M5 f- P3 q8 U1 g# Y, \6 C7 ~, b; C, H: a
) z" D: I) B+ y% Z, X8 e
发表于 2008-5-20 13:47:19 | 显示全部楼层
习国粹精华,保健康长寿。
' L9 ?$ \! T; O! q' C# Q+ H( n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14:28:1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 的帖子

谢谢楼上!!!
发表于 2008-5-20 19: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实际启发意义的时事内容帖
 楼主| 发表于 2008-5-20 22:54: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5# 的帖子

谢谢楼上!!!
发表于 2008-5-21 14: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字好多,顶下在看
 楼主| 发表于 2008-5-21 20: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意:对古代天文地理的研究与重视并不等于放弃或否认现代地球物理地震科学的研究与运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中医针推网

GMT+8, 2025-4-26 18:23 , Processed in 0.06522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