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医新书发布——《古今中医骨伤病辨治精要》
& k, y7 i0 z3 |* m# [% O1 x: ^& g: Q" P/ U( E7 n" @5 C
# j+ f: H# o' Y3 C- e
9 n; Y. Z0 S4 u4 l2 ^
3 L; Y7 D. Z3 O+ D& E2 v
4 H# m- x; P: j& g& ` 中医药学是我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中华民族的繁衍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且对世界文明与进步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古往今来,中医药学源远流长,不断发展,不断完善,已形成以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理论核心的独特的医学科学体系。它的神奇疗效已经在世界范围得到公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世纪里,中医药学更将厚积薄发,焕发青春。
8 p8 }; J, _/ y5 K中医药学需要不断发展,不断提高,不断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学术界所争论的,不在于中医要不要发展,而在于如何发展的问题。从近代的衷中参西、中西汇通,到建国后的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乃至近代提出的中医药现代化,都围绕着“如何发展”这一命题。笔者主张,中医药学是一个持续发展的过程,在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继承、扬弃、创新、提高等诸要素。继承是一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程,而绝非不分良莠,只知抱残守缺;创新是一个发皇古义、创立新说的过程,而不是背离根本,一味标新立异。继承与创新互存互动,构成了推动中医药学发展的恒久动力。$ @$ y# j: G: F, ~0 ~
应该看到,中医药学在发展中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一方面,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人类的疾病谱已经发生显著的变化,新的疾病不断出现,对中医药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中医临床疗效下降,对中医药学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因此,中医药学要振兴、要发展,是一个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集中一代人乃至几代人的智慧、勇气和毅力,长期坚持,不断努力,扎实推进。/ K+ u) {0 s7 I- a% O8 a( j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产生了编写一套能融合古今中医学术精华,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和现代科学发展潮流,面向临床实际的实用型中医临床丛书的思路。在人民军医出版社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百余位中医临床专家的共同努力,《古今中医辨治精要丛书》终于与广大读者见面了。
% }# N( g% [0 N& V" T; p本丛书采用现代医学病名为纲,在编写体例上有所创新,更加贴近临床实际,旨在为现代中医工作者提供各科临床诊治指导、借鉴和参考。首批出版的是心血管病、消化病、呼吸病、肾病、脑病、妇科病、儿科病、骨伤科病、皮肤性病和男性病等10个分册。在具体章节安排方面,每个分册在结构上均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总论,主要阐述该临床学科及系统疾病的概念、范畴、发展源流、病因病机、常见临床表现、治疗原则、主要证候的辨治要点等内容,目的是使读者对该临床学科或专科的共性问题有一个总体的认识。下篇为各论,选择该学科领域有代表性的重要疾病进行论述,内容包括疾病概述、病因病机、临床表现、诊断与鉴别、治疗、古今效方精选、名家医论精华、医案选萃、预防与调护等,每个病种的最后都专门撰写了能反映该病最新研究进展的“现代中医研究概述”一节,以期能较好地体现继承与创新的基本轨迹,从而达到承前启后、拓宽视野、启迪思路的目的。
5 G5 [4 h z- w$ _- B本丛书在编写出版过程中,得到了编著者所在的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浙江中医药大学及其所属的附属第一医院、第二医院,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肝病研究所,浙江省皮肤病防治所,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舟山市人民医院,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省永嘉县中医院,浙江省平阳县中医院,浙江省海宁市妇幼保健院等单位的支持,在此表示衷心感谢。本丛书参考并引述了大量的古今文献,为了统一体例和方便读者,我们对部分引述的文献做了必要的删节和改动,敬请读者注意,并向原著作者表示敬意和谢忱。由于中医对有关疾病的治疗并未形成统一的规范和标准,同时限于我们学识和经验,书中不妥,甚至错漏之处在所难免,恳请专家同道批评指正。. h/ m& P/ D6 k% }7 w- m
/ r6 x q! H% N! k* K0 V
李亚平2 M8 `( X9 j! o, y' C3 I
2006年4月于杭州内 容 提 要
$ a6 C5 i( N, W作者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古今中医骨伤病的诊疗。总论阐述了中医骨伤病的概念和范畴及发展源流、病因病机、常见症状、辨证方法、治疗原则、常用方药,以及骨伤病的预防与调护。各论着重阐述了桡骨远端骨折、肋骨骨折、脊髓损伤、肩关节脱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骨髓炎、骨性关节炎、骨与关节结核、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柱炎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诊断与鉴别、治疗、古今效方精选、名家医论精华、医案选萃、预防与调护和现代中医研究概述。本书内容精炼,结构严谨,适合各级骨伤病专科医师参考阅读。. |4 d0 ]: ?) `7 S
/ ?* z) l4 L3 h* u
目录: n' Y& q; Z4 I) _; n a/ T
上篇总论" ^- R5 z9 ^# u, j( R
第1章中医骨伤病的概念和范畴及发展源流9 t: {* x( M2 j$ m
第2章骨伤病的病因病机
) w. y* e t% W5 R) b1 D, H第一节骨伤病的病因, O. ]! P9 s8 B" `8 [
第二节骨伤病的病机
4 a0 L' @% g+ V第3章骨伤病的常见症状
3 Q7 I! S" a3 {' K第4章骨伤病的辨证方法
9 ^6 a* a' h5 W j' M第一节八纲辨证1 e* v6 B* l. L/ ~0 o: W9 S
第二节气血辨证
" {! [1 X8 O1 t! b. X第三节脏腑辨证/ o7 }4 R7 s& s# ^# _. b U" ^
第四节经络辨证 I. ]9 u5 Y5 ^ @+ B
第五节卫气营血辨证0 m5 h, `9 N7 ^ H: U1 j
第六节其他辨证方法
# f: z8 V, f" q* k3 B" s第5章骨伤病的治疗原则
4 ?& `. |+ k7 e8 O d: x, r/ f第6章骨伤病的常用方药
& q6 g( M6 P) V' H- w第一节常用中药; O- O; R! R1 g' _! @' M
第二节常用方剂% G8 Y$ d/ J j2 B$ X
第三节常用中成药
' n( W! O2 F8 u; u( e第7章骨伤病的预防与调护
5 i1 b" k: V4 H" c, g; d8 X下篇各论$ ^ S7 o# B1 D) i3 F
第8章桡骨远端骨折
# m' d3 C& H8 N2 p) B第一节概述! W m3 n5 F9 a
第二节病因病机
: ^0 M6 ~! a ?" b: `' O' _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i& J3 W% x. _1 y- M(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5 [5 w+ r5 H7 [0 k1 s' p. O
第五节治疗4 R% m$ w' D( ~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I1 r8 |8 \. A1 L/ W1 s! N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d* ?8 t! ?" e- E第八节医案选萃
) e$ u7 | n1 T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3 a, m8 w# n* H' a$ u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1 M, Z1 ~2 ?0 \8 {; v4 L/ f' A+ E
第9章肋骨骨折( v! E7 P7 V7 ]: B, N
第一节概述* K+ Y) b- U5 x
第二节病因病机
0 W/ Q7 V: F5 a Q. M* q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9 v6 }8 B- Y* ~' h#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9 D/ Y( `( Y8 Q* `) E$ z0 h* ^) r第五节治疗, }4 n' J ]$ O' e0 t6 |( O) w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J, `1 h6 q r' U5 a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9 z3 h3 h, p4 J! ~2 J9 H第八节医案选萃/ M& Z/ d, R6 b5 l, T/ X( U# R% S' o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c3 C" ?* o6 C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6 Y* z" z" W1 G. }8 u2 e4 ]
第10章脊髓损伤
: x( E9 Y9 F, q' B! v4 Z第一节概述; @. C4 J5 f0 O3 ]. e6 }
第二节病因病机
% C7 {% w* y" J& v6 j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3 e5 s- J8 U2 z5 J" L) O- l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7 Z9 E" q) v6 B; u( I第五节治疗- W2 j. K/ O& y# t" b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3 W8 b) }/ w7 ?% ^4 d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F) O2 Q+ r" x3 k* v第八节医案选萃& n3 _% B% O- h+ [/ P3 s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4 Q6 w7 V; | N F# `*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E. Q* {0 D r+ [
第11章肩关节脱位$ W- T8 c4 p" k
第一节概述- x3 E @- r; h t
第二节病因病机" }! [4 R8 M* Q& H: W8 i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M6 S, Y* \( L8 b0 i, B Q6 r7 O- Q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5 v0 `* l2 X9 W% F2 L; D第五节治疗% e2 M' i- k2 w7 x V+ W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c6 s8 U' R- \; E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U' x' l. v" C4 \* `第八节医案选萃
7 Z+ ^4 T) @0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T5 t& W$ O+ a% ~' m8 Z) o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1 i; m5 i1 Z- H+ g9 A" d5 h" E第12章颈椎病& ] K) f: v5 f( X I5 U
第一节概述
5 w8 {. F! r& O, s3 J y, u5 B' i第二节病因病机; D! _3 H+ r" |5 V1 }+ r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B E- T1 k4 ~2 _( q5 w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Y1 B2 F+ c5 J8 s
第五节治疗
, }! C; F! m5 _6 l- ^8 T' k, i& F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5 c1 x M+ [* {* i* v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7 n/ b- d( ^1 _! f0 E
第八节医案选萃
0 S! E$ k8 Y+ \& m v6 U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b- P, a2 T4 l3 ?/ d1 P8 }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 Y' Q8 y( c9 ^- S- ?5 j: u! n7 z第13章腰椎间盘突出症; `1 s1 t7 j' L& Z5 i
第一节概述
, G9 f& ~9 n( C第二节病因病机2 x3 C1 n# F- i$ Q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5 U6 ^/ W/ Z" c- F0 t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3 h8 @) d4 g4 j/ f+ E第五节治疗9 m$ Q; ~ W: i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9 w5 S3 [2 Q( k1 q-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S$ R, `, Z. f6 y( m8 ?- ^第八节医案选萃1 M: _; Q2 _/ m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q% `/ D# S8 h: D- r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M& b' F1 {" _
第14章骨髓炎 m1 ^* t; u7 ]" O' U6 ]2 ~' I: [9 p
第一节概述
: i( t* r5 S. O5 E, D7 P @. \第二节病因病机' `% j% B$ n3 C, \9 M+ X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Z# B' e' p) x& z9 R( G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诊断
1 J5 o* T i6 T; V% f, M第五节治疗
/ D( x2 I5 s( i5 N* s8 G* d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U" \: V0 }) ?( G%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2 i$ y, v( n4 }- B5 _第八节医案选萃
. b+ {) `- t' `$ m1 ?1 V( g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W! [% d6 A: P$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 F" @. @% d. O第15章骨性关节炎
. ~/ M: F& C G8 H/ U* G, y6 z0 A( }第一节概述 X$ k: |! t% a( A
第二节病因病机) [, t8 v1 \* b! Q: X6 q% Z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F/ |, O! @0 |8 i& X8 ~% W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j$ ~# ]2 l( U; J$ k. ^* v
第五节治疗
% g, \5 y1 W5 \9 W% O% f1 ^9 c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 ]" Y7 ^8 u* s( _, t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 d" g$ ^6 A第八节医案选萃% o# A* `# v4 ~+ q6 c" c! G8 b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6 P( Z! B. r3 E1 s1 z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 T& k) n& @* E3 q- M4 g2 m第16章骨与关节结核3 P/ z7 V" }" p' d$ G R# [
第一节概述& s, K5 t, m5 T& Y& j1 k* y
第二节病因病机4 {& A( ?6 f, s `) F4 @5 Y, ^' X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9 E) c9 G. z. k3 y( t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0 u) \8 p% ]9 k& z+ a+ T" p第五节治疗
8 B- \$ d$ g) g, s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1 j+ o2 e1 o0 A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4 h1 V4 z5 C1 [% E( R第八节医案选萃# x: @2 `2 v, r- f" i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8 p# T3 g: v/ b, \7 Y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6 u, L/ a( b2 r: x: T3 ~, x' z- ^
第17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X" @" U% c f* r( ~5 S0 J第一节概述
9 K# I. g0 k8 h9 V% g& |第二节病因病机8 ] U' X S3 P. ^
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 S4 m. t# v' M2 b" D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8 f% S4 _4 f \* T6 j* b, y第五节治疗 g; _3 L( U4 D& H
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8 X/ M+ j% L3 _, l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p9 t2 _ L! V
第八节医案选萃
$ |! U7 z5 q" ]1 P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7 M4 q, \% l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_5 X) `4 I6 F A7 C' K6 Z
第18章骨质疏松症2 o5 T+ e1 j" z1 T
第一节概述
, }( ^9 x$ f4 e第二节病因病机
6 L* c( G. \2 c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 u9 ^' c8 ^* E) x: s0 T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 @* `2 h7 X n. p+ C/ v( Z! C第五节治疗
6 m- t* \4 e0 s* o. R) |# f9 ^* B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6 Y% D/ |6 c. D7 i+ [9 z; ^
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 a, A0 D% c7 W+ q* h8 H! ]第八节医案选萃' M+ g3 |! j0 W+ w% H3 k1 R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m0 x9 g6 s! ?( a
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 C; L" r0 @' c& Q; J1 A第19章强直性脊柱炎
% q) o U% U! A" T- Q第一节概述, }7 H9 ~2 p( F8 M8 @
第二节病因病机
3 J, d7 _7 n1 r第三节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w6 K/ B+ V: q# l. |) ^
第四节诊断与鉴别
) h# L' z* j9 C: s; E) _* I第五节治疗
% ~1 G; d+ ?3 L, d: G7 B1 d第六节古今效方精选
6 `# _7 P8 D) ^4 K6 H# x0 F! d第七节名家医论精华
8 X0 E% Z; D3 \( Z+ n6 o$ Z第八节医案选萃+ D3 a1 U3 i& O. F$ }) V; ?+ A1 c
第九节预防与调护
% m, e7 l: m3 q* V3 k第十节现代中医研究概述
; X; d/ T- Y- }4 F! O$ i8 [* ]$ B第1章中医骨伤病的概念和
+ {4 j3 N* r4 ]. Z范畴及发展源流, Q. A8 T+ A) J
1 o9 U8 M8 c! \2 j, r
: e1 u1 q' O: _2 W+ v A% K0 V[ 本帖最后由 zxz111 于 2008-6-13 11:42 编辑 ]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
x
|